Ⅰ 外國對電影長城的評價
長城這部電影目前只在中國上映了,外國還沒有上映,所以暫時沒有太多的評價,因為外國對中國題材不是很感興趣,評價可能也不會太高,總之沒有上映,評價都不準。
Ⅱ 電影《長城》的國外評價如何
美國時間2月17日7點,在北美終於開畫。票房上,《長城》首日590萬美元,位居、《五十度黑》之後,就數據來看,首周三天票房不算出眾,但位居當周上映的新片之首,且略高於此前業內預測(最普遍為1700萬美元)。所以,也不至於像國內有些媒體所說的「撲街」。」吐槽歸吐槽,還是有不少人肯定《長城》的開創意義, 而對於純影迷來說,這些都是外物,《長城》到底如何,還是你自己的觀感說了算。中國人,外國人,也就沒什麼好在意的了。
Ⅲ 如何評價電影《長城》
在我個人看來,《長城》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商業片,主要是為了討好外國觀眾,讓喜歡拯救世界的歪果仁順帶著拯救中國。
奧斯卡之所以設最佳外語片,不是讓你拷貝美國的。所謂文化輸出,是要輸出中國獨有的文化,而非為了迎合,刻意「無中生有」。其實《長城》也不是一無是處,歪果仁看完,說不定能學會兩個中國成語---「東施效顰」,「邯鄲學步」,這也算張導成功輸出了中國文化吧?
怎麼樣?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歡迎給我留言點贊哦~
Ⅳ 國外評價 外媒怎樣評價長城電影 外媒評論長城電影
《國際銀幕》(70/100):觀眾可以被照顧的很好,如果要求不是很高。
《Time Out London》(60/100):不是一部好電影,不過看的還挺愉快。
《娛樂周刊》(58/100):看上去影片可能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電子游戲。
《紐約郵報》(50/100):次級品《指環王》,不過它很快就會被遺忘。
《芝加哥太陽時報》(38/100):中國製造的愚蠢怪物史詩電影;《長城》犯了難以置信的錯誤並極其的糟糕;這部電影在中國已取得2億美元的票房,很難想像它也能在美國取得這樣的成績,盡管馬特·達蒙有號召力。但他在這部他表演生涯最爛的作品裡沒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洛杉磯時報》(30/100):難得有一部錢多無頭腦的代表作,說的就是《長城》。
《Indiewire》(25/100):以任何一種文化的標准來衡量都是爛片。如果未來電影業務主要是中美合拍,那《長城》的出現則是個不好的預兆。
《電訊報》(20/100):觀看這部影片就像是腦袋往城牆上撞。
Ⅳ 外媒怎樣評價長城電影
為什麼中國拍不出自己的「魔戒」
文/夢里詩書
好萊塢特效團隊以及高昂的製作經費,確成為了張藝謀完成這部中國特色奇幻大片的奠基,而對於如何塑造宏大的場面,對於他來說更可謂是輕車熟路,但正是如此精湛的金玉其外卻敗於了一個滿是襤褸的故事,那牽強附會的打怪套路,使《長城》這個熟悉的命題,看來又是如此的陌生而蒼白。
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的腦海中其實不止一次的閃現出昔日《魔戒》的身影,毫不誇張的說這是一部讓人尤為感概的作品,當那戰場不再是臆想的古堡而變成了巍峨的中國長城。當那身著的不再是西式的騎士裝束,而變成了華麗的中國鎧甲,對色彩美學的運用更是行雲流水的融入其中,讓人如此清晰的所見張藝謀過人的導演魅力,如若這部電影能完全摒棄故事不談,那麼毋庸置疑這是一部尤為出色的中國電影。
其實當映前看到這部電影居然是由五位外國人,而沒有一個中國人參與編劇的時候,便已然扼腕這部帶著美式思維腳鐐跳舞的中國電影即便是請彼得·傑克遜來導也必然是一部庸作,這五位編劇雖然有著同男主馬特·達蒙在《諜影重重》合作多年的托尼·吉爾羅伊,以有著已然懷抱奧斯卡小金人的愛德華·茲威克,但這些人在編這部作品時候的核心思維,決然不會將故事性擺在電影的首要位置,而是想著如何將一個突兀的外國男主馬特·達蒙融入到這場中國打怪攻防戰中。
當我們順著這個邏輯再來看這部作品的時候,其實就已然可以明晰《長城》與有著宏大世界觀背景為依託的《魔戒》雖然在特效上並沒有太大的差距,但從劇情來看二者根本就不再一個等級,《長城》只是一個塗有中國外表,而沒有中國靈魂的美式英雄與美女的爆米花電影,這樣一部特效喧賓奪主的作品中,當然也就不需要一個擁有何般前世今生的超強反派,如同上個世紀《星河艦隊》的母蟲梗來套用猛獸饕餮就剛剛正好,可以說五位好萊塢編劇的好萊塢思維已然將電影的劇情性扼殺在了搖籃之中,所以自覺電影如此糜爛的黑鍋,真的不應該全部由導演張藝謀來背。
除開電影劇情的詬病,這部中國式大片,同也將中國式大片的問題最大程度的向世人展露無疑,如果說好萊塢大片是一個鑄就演員的熔爐,那麼中國式大片則是一個明星拋頭露臉的集中營,或論資排位,或看其人氣背景,來安排那已然就並不太多的國人戲份,如此的走馬觀花,不僅難談何般演技可言,不同人物的人物性格更尤為空洞,如果說電影劇情的不力還能將其推給編劇,但人物的尷尬無力卻是中國電影唯明星論,唯票房論自釀的苦果。
難成經典的《長城》,不過就是一場中國元素與美國文化與特效的不成功試水,它所暴露的問題既在於美國編劇來寫中國故事的荒唐不經,也有著中國大片的好大喜「星」的大而無當,當面對強勢的好萊塢我們不但沒有技術甚至連劇本都是人家寫好的,還有著自已的一身毛病,這樣的我們又能拿什麼去拍一部真正意義上屬於中國的「魔戒」?!
Ⅵ 外國人如何評價電影《長城》
總體來說這部電影帶來的震撼足夠大,雖然劇情和特效來說需要更精進,但是在現在的電影市場中這種帶有國家色彩的類型的電影還是不多見,一部宏偉的電影也需要有一顆宏偉的心來品味。
Ⅶ 有地位的外國人對長城的評價,要有外國人的名字.
除了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跡! (以色列前總理拉賓)
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
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從未見過類似的傑作。(俄羅斯原總統葉利欽)
長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跡之一,確實令人鼓舞。人們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像當年建造長城時需要什麼樣的智慧和力量。(美國前總統里根)
Ⅷ 對於非常不錯的電影《長城》(The Great Wall)應該如何進行評價
我是哥斯拉的主人
傳奇的老闆
我最喜歡大怪獸了
我有一天坐飛機
經過長城上空
我覺得長城真美啊
如果人在上面打怪獸
應該會很炫吧
我找了幾個小兵
(當然,沒有一個是中國人)
攢出了劇本
於是《長城》項目誕生
情節相對來說並沒有很差啊,除了有一隻饕餮在長城上那段我有點懵逼其他都是挺連貫的,來龍去脈交代得挺清楚的,沒有拖沓感。
Ⅸ 電影《長城》在國外評價怎麼樣
這部電影有其優勢:它的服裝讓我們脫離現實,它的布景把我們帶進了中國的深處,就像其他歷史上的發達國家那樣,以其規范、禮儀與價值觀為基礎。這部電影引起了我的共鳴,今日的論述通過馬特·達蒙的角色來承擔:兩個世界的對立——一個被榮譽、道德、勇氣和奉獻支撐;而另一個卻以醉心於卑劣的貪婪為基礎:財富、強烈的個人主義同樣侵蝕著社會的基石。再以時間為界限:即從2017年1月11日法國開畫首日起,到2017年1月15日公映第一個周末止,這一段時間內共計5天的全部評論。因此,好評、差評和中評都存在,並沒有什麼刻意截取的情況。為什麼選擇這一段時間呢?首先,精力有限,而且現在長城還在公映期間,每日都有不少新的評論增加,恐怕做不到「同傳同譯」「訊息速遞」;其次,電影《長城》開畫第一周也是觀眾評分變數最大的一周,以低分2.8開畫,平均每天上漲0.1分,到第二個星期就基本穩定在3.3分左右,因此首周的評論更具代表意義;最後,100多個評論雖然算不上多,但也絕不少,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這些長短評對於大家了解法國媒體與公眾對於《長城》的觀點、態度與看法是有一定助益的。雖然未必能夠代表全部,但多少也能代表相當一部分人。這里,並不探討《長城》究竟是好是壞,這個問題依然無解:因為正反雙方都能從評論中找出有利於自己的論點並攻訐對方。那就與初衷相違背了。法國作家約瑟夫•貝蒂埃曾經說過:「電影,是一隻對世界張開的眼睛(Le cinéma, c』est un oeil ouvert sur le monde)。」那麼他國的評論,也不妨成為我們聆聽世界的一隻耳朵:這里的評論,不論正確還是錯誤,不論理智抑或偏激,形形色色各式各樣,都可以為我們提供另外一種思路——看看歐亞大陸另一側,來自不同文化、習慣與族群的法國網友,是怎樣看待電影《長城》、中美電影合作以及中國大片的國際化視野之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