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國影視 » 外國歷史電影篡改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外國歷史電影篡改

發布時間: 2023-01-29 13:04:52

① 一部外國電影 請幫忙回憶一下名字

不是發現了一本日記吧?那本日記就是他寫的,他利用日記回到過去,來修改現實的生活,但是每次修改都對現在產生了巨大的改變。
片名: 蝴蝶效應(導演剪輯版)
導 演: 埃里克·布雷斯|麥卡·格魯勃
演 員: 阿什頓·庫切爾 米羅娜·沃爾特斯 艾米·斯馬特 埃爾登·漢森 威廉·李·斯科特 約翰·帕特里克·阿梅多里 凱文·施密特 耶希·詹姆斯 卡梅隆·布萊特 埃里克·斯托爾茲
類 型: 電影 -> 科幻
電影 -> 動作

地 區: 美國

一隻蝴蝶在紐約中央公園的小黃花上扇動了一下翅膀,於是東京掀起風暴電閃雷鳴……
也許人的一生就會被當年一點點不經意間細枝末節改變,從此走上不同岔口不能回頭……
拓撲學中說這叫蝴蝶效應,你相信嗎?
埃文·泰瑞博(艾什頓·庫奇飾)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大學生,唯一和普通人不同的是從童年時代起,就有心理學家不停記錄他每日生活中的全部細節。某天,埃文忽然讀到了那些記錄中的一部分,頓時,那些已經被他自己埋葬在內心最深處許多年的黑暗記憶又再次被喚醒,那是改變了他整個少年時代的不堪回首往事。
機緣巧合,埃文忽然發現自己可以通過一直擱在床下那些寫著當年記錄的筆記本回到過去,進入自己當年的身體。也許這些落滿灰塵的筆記本可以讓他從此擺脫所有不愉快的記憶,抱著這樣的想法,埃文回到過去,力圖改寫歷史,以為這樣就可以治癒他受傷的記憶,讓他和所愛的人們能從此之後幸福生活。
「如果你某天早上醒來發現也許你可以按照一個全新的方向重新生活,你會選擇改變嗎?」
埃文說:「是。」
他制定出無懈可擊計劃,執行起來也小心翼翼。但等他一旦回到現實,卻發現一切都已面目全非。他的行為已經造成了損失慘重的改變,而他最親密的那些朋友的生活已經南轅北轍。特別是他的初戀女友凱勒·米勒(艾米·斯馬特飾),他們是兒時玩伴,在經歷了長久的漠然以對之後,發現彼此還是相愛。
為了彌補自己的錯誤,埃文只好一次次的回到過去,但每次總有些小事件在他不注意時層出不窮地發生,之後一連串連鎖反應,到底讓他和他朋友們的生活更加徹頭徹尾的改變。於是埃文一次次嘗試,他們的生活也就像高速火車一般剎那間從山頂沖下,樹林或者河流在窗外一掠而過。凱勒從女招待到學生會主席再到落魄吸毒者。她的命運和他一樣不停改變。
一團糟的現實最後到底要怎麼收場?他們真的還會堅持對彼此的愛么?
埃文真的能得償所願,讓每一個人幸福嗎?

看看是這個不?

② 被國人嚴重過譽的電影《末代皇帝》。你喜歡這部電影嗎

2018年,義大利著名導演貝爾納多•貝托魯奇逝世,互聯網上一片悼念末代皇帝的哀悼聲。這部電影獲得了「最偉大的人」等諸多贊譽,在豆瓣評分為9.2分(總分30萬)。作者在很多電影評論看到幾個很激烈,如一面看到溥儀的悲劇性的命運哭泣,和健身跑步認為陰謀哭的罕見,甚至有以下這樣的評論,似乎「末代皇帝」是一個電影將歷史與人性的完美結合。

2. 約翰斯頓扮演的救世主的角色

《末代皇帝》中有一個神奇的人物,他就是約翰斯頓。他是溥儀的老師,年輕的溥儀現代觀點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應該說,他是一個很重要的人在溥儀的一生,他後來寫了一本回憶錄「紫禁城黃昏時分,」這本書,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活」為溥儀的一生在一起成為一個重要的數據。

但不得不說,約翰斯頓的書有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不客觀,他在書中要把溥儀和自己去美化,對於一些事情和其他記錄是非常不同的。可悲的是,貝魯圖奇最初創作《末代皇帝》的基礎是《紫禁城的黎明》,而溥儀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成了輔助的史料來源。

當溥儀在打網球的時候,馮玉祥的軍隊進宮驅逐溥儀和皇室。溥儀抬頭看著坐在高判官椅子上的約翰斯頓尋求幫助。約翰斯頓俯視中國歷史上這一著名事件。

③ <東京審判>這部電影很不錯!

反日情緒如此高漲的今天,又加上幾乎遺忘了所學過的歷史,我在對待日本的態度上,有時候難免有些困惑。《東京審判》再現了日本投降後,遠東軍事法庭審判 28名甲級戰犯的過程,喚起了我一些記憶,也幫我理清了一些思路,所以不必追求情節的合理性,演員的演技,一部電影能夠起到這樣的作用,已經可以讓人致敬了。

回來以後網路了一些當時的史料,影片中梅汝傲關於座次的爭取,及法庭上關於皇姑屯、南京大屠殺等訴因的辯論,基本都是真實的,看得人熱血沸騰;影片中另一條線索是一個普通日本家庭的故事,其中兄弟姐妹四個在戰爭的影響下,命運各有不同,卻都以悲劇收場。

過去的已經過去了,雖然僅僅只有六十年,但當時的一切在時間的這邊慢慢的變淡,很少再有人提及。但用看電影的方式重溫歷史,總能喚醒心裡沉睡的一些東西。戰爭的年代,百姓的身上留下的是災難帶來的累累傷痕,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而戰爭的始作俑者雖然被處以極刑,卻無法彌補已經發生的一切,這樣想來,無比悲哀,所慶幸的是我還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雖然一些自由被禁錮著,但起碼的尊嚴還能夠保持。

梅汝傲說的好:「我不是一個復仇主義者,我無意於把日本帝國主義者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的帳上。但是,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在影片的開頭,看見日本人拿著酒瓶辱罵著中國人,雖然被槍擊,但他們倒下以後,我們所受的屈辱也並未消失,聯想起最近「流氓老外」事件,迪斯尼國民素質受指責新聞,還是老話,只有每個人都努力工作,做好份內事,國家強大了,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可惜,這樣做的人不在多數,所以,多一些《東京審判》這樣的片子,讓更多的人記住歷史,是非常有必要的。

評論《東京審判》

《東京審判》——國人必看。為什麼?沖著它的名字,想著它的內容,就足以讓我、讓很多國人涌現出一種莫名的憤恨和愛國的沖動。就在前半個小時,我還在電影院里默默的體會著這部電影。現在,在剛回到家的第一時間,我沒有做任何事,只是打開電腦,開始記錄我的感受和思考。這是值得留下的記憶。

總體來說,這是一部讓我比較失望的作品。在看片花的時候,幾個主角義憤和激情的演說辭讓我對它非常的期盼。然而,在親身坐在電影院中用心感受的時候,整個過程卻只有一種木漂於水的輕浮感。明知道這些歷史足以讓人的心感到壓抑和刺痛,但是這些歷史的負重卻堵塞在咽喉處,缺少一種毀滅性的打擊力量,讓這些負重瞬間超重,或者甚至可以慢慢沉澱——然而,沒有!!!整個過程中,感受不到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主義以及其伴隨的殺戮、血腥給人帶來的悲痛和憎恨,感受不到各國對歷史事件激辯的碰撞和爆破,感受不到罪惡受到懲罰以及和平得以彰顯的快感和激動。

總而言之,缺乏——震撼力。

影片是從中國法官梅汝?H的角度作為切入點,將整個庭審過程中的一些節點作為重點,還穿插了中國記者和日本記者之間的戀情,某些日本人的覺悟,某些日本青年對戰爭的曲解、對中國的仇恨心態以及報復行為,日本老兵在戰爭後留下的陰影以及悔恨,日本女性在戰爭中響應國家號召被侮辱後的恐懼等等。

印象比較深的重點情節:一是庭審剛開始時梅汝?H對審判座次的據理力爭;一是兩醉酒日本人被美國司機開槍打死的情景;一是溥儀的作證;一是美國法官對東條英機的盤問,以及東條英機最後死硬承認如果可能還會將侵略戰爭繼續進行的丑惡嘴臉;一是日本老闆娘被子彈打死時的情景;最後是對死刑進行投票的情節。

然而,讓我不太滿意的恰恰就是這些重點情節。這些情節並沒有深化和細膩,無法讓人將感情投入,甚至是我這個滿懷激憤、時刻准備投入情緒的觀眾都無法將感情沉澱下去。整個影片中其實時刻都存在爆發點,況且有劉松仁和曾江這兩個老牌的實力巨匠的存在,根本不用擔心他們無法將這些情緒表達出來。然而,不知是編劇的原因還是導演的原因,這些情緒激動的演員卻在闡述一些空洞的說辭,完全沒有力度。這就好像朝你打過來一個大拳頭,讓你顫抖,讓你恐懼,但是打到身上卻沒有想像得那麼痛。

不知道是否導演的角度太過客觀,卻又極力的想用情緒來煽動觀眾,以至於在影片的拍攝中產生一種情緒上的矛盾。整個影片中貫穿的真實的歷史膠片,以及不斷出現的字幕,使得這部影片更像是一部紀錄片。讓人有一種被人搔你癢癢但是又無法發笑的難受感覺。似想爆發,卻如鯁在喉。上,上不去;下,下不來。

還有一點也存在著失誤,那就是整個情緒的導線都是集中在中國法官身上。中國法官力爭座次問題,中國法官說服大家贊同死刑,似乎整個的審判都是中國人在主導,都是中國人在利用大多數的權力來對日本進行鎮壓和報復。這樣容易誤導觀念,誤導情緒。

在演員方面:首先,溥儀的出場應該是一個爆發點。在這個情節上,應該是讓溥儀用平靜而朴實的語氣訴說讓別人氣憤和窩心的事實,但是溥儀的表現更像是在做秀,有很著跡的偽君子的圓滑和無賴;其次,「小偷」和尚的回憶,情緒激憤是對的,但是他回憶的內容還無法讓別人感受到切身的疼痛和顫栗,應該換個內容並且繼續細膩;再次,美國律師對東條英機的盤問是很不錯的一個部分,有情緒也有內容;還有就是那個日本辯護律師,讓他的辯護詞更為卑鄙和狡猾一點,也許效果會更好……類似的小角色還有很多,但是都有一個總體上的毛病——沒有細膩和深化,只是粗線條的描繪和表演者的沖動肯定是無法讓人有情感上的共鳴。

不過,這些的表演者實力還是值得肯定的,除了朱孝天在演技上有些欠缺之外,其他人,包括小角色的表現都比較到位。而且,這些演員從外形到氣質和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比較符合,在選角上沒有太大的參差,可以表揚。

另外,影片的畫面與畫面之間的銜接有不連貫感,有些地方甚至是有斷裂的跡象。比如對東條英機審判的那個場景,鏡頭對准了東條英機的頭頂處,似乎定格了一般,然後下一個畫面就直接切到了美國律師的臉上,如果從頭頂處往下推進,再緩慢過渡到律師的臉上,效果會很好。不知道導演怎麼會有這么大的疏漏,顯然監制和剪切的工作沒有做好,或者至少也是做得不夠。

總而言之,鄙人認為這部影片原本應該拍得比現在的更精彩,演員的表現總體上還是不錯的,音效也還是有分量的,畫面還算精緻;但是劇本顯然沒有寫到位,該入的不入,該出的倒是出的很開;導演、監制、剪切也有很大的欠缺。整部片子看下來,真的很平靜,還會有一種很窩囊的感覺。不過,這部影片的意義以及本意還是好的,我也很希望用電影這樣的宣傳手段將歷史的真相揭露到國際社會面前。不過類似作品的後繼者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劇本的深度和力度問題,不要再浪費這些優秀的實力演員。

最後,考慮到配音的不真實性,鄙人覺得還是再重看一遍原聲片比較好,也許沒有加工過的聲音會比配音後的更有震撼力。

東京審判,一九四六年五月三日到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二日,長達兩年多的國際審判。而今年,這件歷史事件再一次的引發了熱潮,就是因為這部電影《東京審判》。而在本周二下午,我們學校組織全體師生一起去電影院觀看《東京審判》。
《東京審判》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盟國組成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進行審判的那段歷史。東京審判從1946年5月開庭,持續到1948年11月宣判終結,歷時兩年零七個月,最終把東條英機等7名戰犯送上絞刑架。
這部戲的很多鏡頭都讓我難以忘懷。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開頭,是因為法官的座次問題,梅汝敖堅持一定要按日本簽定投降書的順序排列法官的座次,因為這關乎中國的尊嚴,這是一個中國人的堅持,這是一個中國法官的堅持,錚錚鐵骨,義正詞嚴,最終,法庭長只能對梅汝敖說:you win……。還有一段對話讓我印象很深:
「中國會因為有你這樣的鬥士而自豪!」
「我不是鬥士,我是法官,中國的法官」
這短短的兩句話讓我震撼,它表達了一個中國人的自豪和自信,讓我為中國有這樣的一個法官而感動。
第二次讓我震撼的是當進入判決階段時,一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和一句極富湖南特色的地方方言「只要打不死我,老子就要站起來」,濃重的壓抑,激昂的鬥志充斥了熒屏,一個砰然摔碎的水杯,一個不大的投票箱,梅汝璈慷慨激昂的講話,緊揪住了我的心。盡管早已經知道了答案,但我依然不知所措。 「NO」「NO」「YES」「NO」「NO」「YES」「NO」,我的心已經開始發涼了,失望,不,絕望已經開始浮現於眼前,11個法官如果按這個頻率出現,中國將沒有任何的機會,「YES」「YES」「YES」「YES」,MY GOD!我從未想過有一天有一刻我會喜歡英語。漫天的烏雲突然消散了,心裡別提多敞亮了,真有撥雲見日,花開月明之感。痛快!他又贏得了勝利,他用對戰爭犯的正確判處,告慰了了百萬被屠殺的中國國民的亡魂。
這部電影提醒國人勿忘國恥家恨,真實比好看更重要,在法庭上的論戰的撼人心魄。身體里流著中國鮮血的我,絕不會忘記。就像英達說的那樣:「人家都沒有忘記我們就更不能忘記了。」這部片值得我們銘記心頭,一次次的觀看。

自從千禧年以後,中國電影就沒了骨氣和血性,讓人越來越失望,越來越悲觀。歷數這些年來的所謂大片,《英雄》、《十面埋伏》、《無極》、都是空洞的卡通式的江湖臆想。《少林足球》、《功夫》則是一種觸景生情的吶喊和宣洩,《卧虎藏龍》、《花樣年華》更不行,華麗的情調只能從單一角度解讀中國的文化,卻不能注入真正的民族精神。

直到今年,《東京審判》的到來讓人看到了一點希望,這是一部真正用心去描述歷史的電影,同時也是代表所有中國人發出的一聲怒吼,絕不能允許日本人要抵毀真相、顛倒黑白!東京審判已經過去整整六十年了,日本右翼份子一直在試圖篡改歷史,抵賴曾經的侵略罪行,修改教科書歪曲侵略真相否認南京大屠殺、為戰爭元兇立靖國神社、厚顏無恥地申請「入常」……面對這樣赤裸裸的反動行為,作為中國人,我們怎能無動於衷?

還好,《東京審判》站了出來捍衛直相,狠狠地抽了日本人一個嘴巴,鐵證如山,面對正義的審判,日本右翼的信口雌黃只能是螞蟻撼樹,徒勞無功。

多年來,日本文藝界一直都不缺少懷有狼子野心的人,《山本五十六》、《啊!海軍》這種明晃晃地為戰爭狂人樹碑立傳的右翼電影並不可怕,我們要警醒的東西還有很多,如當年在東京大審判期間,黑澤明拍攝《我於青春無悔》來表達反動思想,審判結束後又用《羅生門》暗示每個證人都是各執一詞,沒有絕對正確的一方,結尾處更是用偽裝的善良把軍國主義思想寄託在日本下一代的兒童身上,無恥到了極點。

還有在日本組建自衛隊期間,黑澤明又假借《七武士》來為自衛隊搖旗吶喊,七個武士保護村莊的故事用意路人皆知,其間借用大量細節來宣揚護衛隊的精神。其實,黑澤明的大部分影片,如《活人的記錄》、《亂》、《紅鬍子》中都流露出不同程度的法西斯傾向,雖然這些影片的藝術成就很高,但是這種為軍國主義甘當走狗的作風不由人不鄙視!

日本另一位反動大導演是小津安二郎,這個曾經入侵中國的三流軍官,負傷回國後絕口不提戰爭的罪惡,以鼓吹社會和諧和家庭美景揚名世界影壇,一生竭力為日本政府粉飾太平。還有拍攝過《壬生義士傳》的瀧田洋二郎和宮崎駿等大師級導演都是軍國主義藝術家的代表。

當時在日本國內,堅持反戰態度的大島諸、今村昌平等導演的影壇地位是低於黑澤明和小津安二郎的,歸根結底,是因為日本政府一直在扶持右翼電影的發展。在那個大師如雲的年代裡,黑澤明在奧斯卡的影響力很大來源於政府的強力支持,而後來的今村昌平能在戛納兩度摘下金棕櫚,憑的就完全是實力了。

日本影人在為軍國主義的重新抬頭在無恥造勢,中國影人絕不能再沉默下去。除了抵制日貨,反對日本入常,我們要做的事還有很多。高群書和他的《東京審判》已經開始行動了,應該不會比《羅生門》拍的更漂亮,也不會比《七武士》的場面更宏大,但是它講的是一件每一個中國人應該知道並牢記的事,我們都應該去認真地看它,愛護它,讓它流傳下去……

為了民族的尊嚴,為了家園能保持純凈和美麗,也為了我們的孩子能挺胸抬頭地面對外國人,我們已經不需要更多的《夜宴》和《滿城盡帶黃金甲》,我們需要的是《東京審判》。

④ 求一個部電影的名字,是美國的。一次執行的任務裡面所有的大兵都被篡改了記憶,都認為英雄是那個人

諜網迷魂/滿洲候選人

⑤ 美國電影裡面有很多篡改歷史事實的(如變形金剛 x特警等)

你這問題其實有很多漏洞。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原住民只有很少一部分印第安人和愛斯基摩人。而且歷史也少的可憐。大量的人口都是殖民時期外來的歐洲人黑奴時期的非洲人。
另一方面美國的民風比較開放,對歷史的理解每個族群都會不同。
但是這中間不光是批評還有各種遊行,比如侮辱黑人,侮辱印第安人,或侮辱女性,虐待兒童,只不過咱們都不太關注而已。
還有美國電影產業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娛樂產業,跟政治沒有任何關系,他們可以天馬行空的隨意編排政府、總統、甚至是上帝。美國最大的問題不是歷史問題,而是種族問題。
回到你的問題比如變形金剛和x戰警,我看不出這兩個跟歷史有什麼關系,這兩個是科幻片,都是由漫畫改編的,屬於架空歷史的一種。完全構建一個全新的世界觀,這個問題不值得糾結,娛樂而已。
說到中國,名著不代表歷史,不能劃等號,比如四大名著,都是小說,沒有發生過的事情,比如《三國演義》大部分都是杜撰的情節,你知道趙雲其實是個文官嗎……《西遊記》就更不用說了~
再說中國的影視劇,前兩年清宮劇的盛行,大家都認為清朝就是那個樣子的,但事實上呢?
這段時間熱播的《陸貞傳》在剛開始的時候都說,他的服制模仿日韓的,質疑聲震天。但當時歷史上就是這種衣服。我們才是日韓的老師。只不過他們保留下來了而已。
我記得原來《宰相劉羅鍋》的開頭打出4個字「不是歷史」,這種態度還是值得褒獎的。
說句題外話,我們現在知道的歷史,就是真正的歷史嗎?
至少我不這么認為……

完全手打,希望能幫助你……

⑥ 關於日本篡改西遊記的事件

由日本富士台推出的日版《西遊記》播出正酣,收視率居高不下。然而,日版《西遊記》對於中國古典名著的改編,遭到眾多中國網民非議。昨日記者專訪了曾經主演過1982年經典版《西遊記》的六小齡童。出身猴戲世家的六小齡童,對孫悟空這個角色有著深厚的感情,對於眾多「翻版」,他最有發言權。
日版:感謝屢次錯愛

《西遊記》的故事在日本極受歡迎,曾分別被改編成電視劇、動畫片、木偶劇、游戲等多種版本。目前為止,電視劇就有5個版本。目前正在熱播的《西遊記》,從劇情到服裝造型上的顛覆令中國網友大為迷惑。就連著名日本電視評論人一本木剛看後,也忍不住狠批該劇和1978年的日版《西遊記》相比,簡直就是垃圾。雖然沒有看過正在播出的日版《西遊記》,但對於1978年的日版《西遊記》,六小齡童也不敢恭維,他說:「該版本在我國的電視台放過,但因為脫離原著被中途腰斬。」對於日本多次翻拍《西遊記》,六小齡童說:「他們對中國名著一如既往地關注是好事,但是我希望他們的錯愛能到此為止。」

美版:孫悟空不是金剛

孫悟空成了混血兒,唐三藏與觀音談戀愛……所有角色統統「入鄉隨俗」成了金發碧眼,唯一的東方面孔就是白靈飾演的觀音———這是2000年由美國nbc電視台拍攝的《themonkeyking》(美猴王)。六小齡童告訴記者,他即將前往好萊塢與美國電影公司洽談一部關於《西遊記》的電影。對於此次協商,六小齡童十分謹慎,他直率地表示:「(孫悟空)不是臉上粘上毛就能演的。孫悟空不是金剛。曾經有外國導演認為『美猴王』是個千年老妖,要在我臉上畫褶子,後來我放棄了合作。這次我也不會勉強,談不攏我們完全可以自己拍。」

中國版:戲說要謹慎

曾經有個作者寫了一本戲說西遊記的書給他看,裡面孫悟空與觀音菩薩結為連理,還育有一對龍鳳胎,看後六小齡童大為光火,不留餘地地怒叱作者無聊又無知。對於中國人褻瀆中國古典名著中的形象,是他最不能容忍的,他語重心長地說:「中國人不該毀了自己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不是說原著不能戲說,1982年版的戲里也有戲說成分,譬如女兒國國王與唐僧的那段感情,但戲說要在合情合理的情況下小心為之。」
「不要再讓他們惡搞我們的名著」,「開放的中國更要有包容風范,他們想來拍讓他們來拍吧」,「名著可以改編,但要有底線,不能瞎改」……連日來,「日本電影版《西遊記》獲准來華拍攝」的消息在互聯網上引發激烈爭辯。尤其是影片中唐僧由女星反串出演,走的依然是日本漫畫風格的「惡搞」路線,讓眾多中國網民難以接受其糟蹋經典,惡搞人物形象的「過分之舉」,甚至有網民表示:曾經說反感「惡搞」的國家廣電總局,豈不是給日本人頒發了惡搞許可證?縱容別人惡搞民族文化經典?時報綜合報道日版《西遊記》寧夏取景

其實,引發網路爭議的源於一則新聞:由日本某公司投資的電影《西遊記之大戰金角銀角》經國家廣電總局批准,攝制組被允許進入我國境內取景拍攝,輾轉於橫店、寧夏、湖南、甘肅、安徽、廣西和內蒙古等地,目前已經抵寧夏。飾演孫悟空的日本演員曾經被評為「年度最爛電視劇男主角」。

其實,早在20世紀初,日本就出現以《西遊記》為藍本的作品,至今已有近百種。僅以電視劇為例,日本電視台在1978年、1993年、1994年和今年已經連續四次將《西遊記》搬上熒屏。

肆意惡搞名著遭遇譴責

但是,此次日本電影版《西遊記》來華拍攝的消息之所以遭到中國眾多網民譴責,主要原因影片延續電視版的內容,偏離原著,歪曲惡搞人物形象。早在今年戛納電影節上,劇組就前去做宣傳,飾演孫悟空的日本演員香取慎吾還以孫悟空造型在沙灘上表演猴戲,當時就有消息傳出,影片篡改《西遊記》原著情節、孫悟空穿迷你裙變身神經質超人的做法引起了許多中國網友不滿。

大旗網就「你對日本來華拍攝《西遊記》的看法?」的調查顯示,投反對票的網民高達82%,理由是《西遊記》是中華民族的國粹,不允許惡搞。天涯網友「丹珠雅灶」說,日本版電影《西遊記》嚴重破壞原著主題,有些情節甚至傷害中國人的感情,如孫悟空穿上「迷你裙」,被描述成神經質超人。

博主bacon8474也表示,中國人惡搞《西遊記》危害程度尚不足為慮,起碼誰也不會認為唐僧是女的。而日本糟蹋中國古典名著,還要去法國電影節露臉,把「惡搞」《西遊記》推向全世界,廣電總局怎能給人家行方便?

別讓文化遺產成「遺恨」

就網友所謂的「糟蹋經典、有損國格」等想法,天涯博主魏英傑表示,《西遊記》作為中國傳統經典,不可能因為別國的文化參與而喪失「文化產權」。對經典來說,其所代表的文化基調可能與當地文化傳統具有內在一致性,但在具體闡釋上,任何人、任何民族都可以有著不同的理解與表述。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惟有主動融入和參與全球化進程才能保持民族與國家的文化競爭力,也才能使傳統文化煥發生機與活力。

不過,在融入參與全球化進程的同時,更應該想想如何加強保護中國的文化遺產?有關專家指出:隨著與國外文化交流的擴大,中國題材將會被大量搬上國外的熒屏和銀幕,這種隨意篡改現象會越來越嚴重。包括《西遊記》在內的中國四大古典名著屬於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歷史遺產,是我們的無價財富,現在不僅僅是內容遭到胡編亂造,《西遊記》更是已經被國外搶注為游戲商標。因此,不少有識之士呼籲:中國應盡快立法保護名著,絕不能讓中國的文化遺產變成「文化遺恨」。

⑦ 找部老電影是二戰時期英國潛艇的事

U571

導演:喬納森·莫斯托

主演:馬修·邁康納、比爾·帕克斯頓、哈維·凱特爾

產地:美國/法國

發行時間:2000年

·故事簡介

9人小分隊冒死強行登上德U571潛艇奪取密碼發報機,卻被德軍援兵趕到,炸毀了接應的美國潛艇。這一仗,不得不在海底開展連環獵殺……

·歷史還原

「U571」是二戰時德國潛艇的代號,而美國潛艇則以「S」為代號,如片中被擊沉的那艘S33。l942年,希特勒命令發動代號為「擊鼓行動」的破壞性潛艇戰,指揮U潛艇攻打美國東海岸,當時德國潛艇以火力強大、性能優異成為「海上豺狼」,而U潛艇由於採用德國最先進的「謎」系統密碼,盟軍完全無法破譯,因此盟軍潛艇和艦隊在長達9個月里飽受襲擊之苦,讓二戰的潛艇之戰幾乎成為「密碼通訊之戰」。

·影片看點

故事跌宕情節緊張

105分鍾的全片故事每個起伏轉折,都充滿爆發力,緊張懸疑讓人幾乎窒息,這就是故事的魔力,環環相扣不能看漏每一分鍾。

耗資巨大真實觀感

美法合拍超級大製作,耗資6200萬,30萬種音效無與倫比,戰爭場面視覺效果逼真,讓觀影者驚心動魄。同時,導演為求逼真,全片使用真的船艦拍攝,重達400噸的復製品,將現場氣勢完整呈現。劇組依照歷史,搭制出2艘按比例、性能都與當時一樣的美軍、德軍潛艇。

·幕後花絮

導演周遊世界尋找二戰潛艇

導演喬納森1992年參觀二戰潛艇展時,萌發了要拍二戰海底戰爭的念頭。3年內,他周遊世界,探尋「退休」的二戰潛艇、船艦、二戰博物館,采訪老軍人,閱讀二戰書籍、潛艇日誌和戰斗日記。

1∶1的標准尺寸建造潛艇

兩位造景專家分別負責搭建二戰的德國小型潛艇與美國S型潛艇。但由於S型潛艇幾乎沒有什麼照片,軍事單位又以安全為由不肯將內部構造圖外泄,而使得再造美國潛艇的計劃面臨危機,幸好得到一位資深海軍軍官哈尼芬的幫助,才使S潛艇再現銀幕。

這兩艘潛艇按1∶1的標准尺寸搭建,內部結構也與當年一樣,U571號重達600噸。本片視覺效果監督彼特·堂南為了使潛艇的效果更逼真,完成了5艘50英尺長的潛水艇模型,每一艘都有不一樣的功能,有的能前進,有的能潛水,有的可以發射魚雷……足以表現真正的潛水艇在深海中的突擊及水中的運動。

上映後被批篡改歷史

影片上映後,史學家提出影片嚴重篡改了史實:影片中所提到的德國在二戰中發明的特種密碼機,不是美國潛艇率先俘獲的,而是英國潛艇在1941年8月最先得到的。到了1944年,美軍方才截獲了另一台。基於這一點,影片迫於英國潛艇官兵的壓力,在字幕上不情願地加了注釋。

⑧ 尊重與篡改歷史史實的電影 尊重與篡改歷史史實的電影

《勇敢的心》:與歷史可以說除了人名一樣之外,其他的改得一踏糊塗,不過也不可否認這是一部好片。
還有我小時候的最愛:《茜茜公主》,也與史實出入很大。

⑨ 有一部外國電影 講的是美國高層的叛變者篡改程序讓監控機器人攻擊阻撓他的人

逃離德黑蘭 (2012)導演: 本·阿弗萊克編劇: 克里斯·特里奧 / 約書亞·比爾曼 / 托尼·門德茲主演: 本·阿弗萊克 / 布萊恩·科蘭斯頓 / 凱爾·錢德勒 / 約翰·古德曼 / 克里·杜瓦爾 / 艾倫·阿金 / 羅利·科奇瑞恩 / 克里斯托弗·鄧漢 / 維克多·加博 / 凱瑞·碧許 / 泰特·多諾萬 / 克里斯·梅西納類型: 劇情 / 驚悚 / 歷史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 / 波斯語上映日期: 2012-08-31(特柳賴德電影節) / 2012-10-12(美國)片長: 120分鍾 / 129分鍾(加長版)又名: ARGO - 救參任務(港) / 亞果出任務(台) / 逃離伊朗IMDb鏈接: tt1024648

⑩ 被國人嚴重過譽的電影《末代皇帝》,西方思維下的迎合之作,到底怎樣

2018年義大利著名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去世,隨之而來的是全網的懷念以及對電影《末代皇帝》的又一波造神運動,一些「最偉大」之類的褒獎一股腦兒安在了該片頭上,豆瓣上三十多萬人綜合打出了9.2分的高分。

筆者在諸多影評中看到幾個挺厲害的,比如有一邊看一邊為溥儀的悲慘命運哭泣的,還有健身跑步時想起劇情來哭的稀里嘩啦的,更有甚者還有下面這樣的影評,似乎《末代皇帝》就是一部將歷史和人性完美結合的電影巨制。

對此,筆者不敢苟同。

筆者的看法是:不談歷史的話,《末代皇帝》是一部很好的電影,它擁有一個很好的故事,但將溥儀套在這個故事上之後,該片的性質就變了,尤其對中國人來說,它並不算一部不朽之作。相反,這是一部用來取悅西方觀眾並且格調不算太高的電影。

一、 對歷史的修改並非偶然

電影《末代皇帝》在服化道的細節上被人稱道,這也是該片很成功的一點。但在對待一些關鍵歷史劇情上該片卻有意無意的進行了一些修改。

如影片開頭,盧燕飾演的慈禧太後躺在一個充滿魔幻色彩的宮殿里,大殿兩旁到處是佛像,宮女太監們化妝成各種神仙的樣子。盧燕覺得不對勁,她專門去請教了清史專家朱家溍先生,朱家溍告訴導演貝魯托奇,清朝的宮殿里沒有這么布置的,但導演堅持了自己的選擇。

貝魯托奇為何要這么布置場景?其實從慈溪太後僵屍一般的臉和彌漫著魔幻色彩的宮殿就能看出來,這不過又是一個「傅滿洲」的變種,西方世界的眼裡清朝的宮殿就不可能是窗明幾凈的,像這樣烏煙瘴氣充滿魔幻色彩猶如地獄一樣的環境才是他們心中的大清國。

溥儀大婚之後,影片中他和婉容和文綉有大段的感情戲,三人甚至同床共枕,事實上溥儀壓根就不喜歡這兩個人,尤其是對長得猶如鳳姐前世一樣的文綉。

影片中段,面對婉容通姦溥儀的下屬,溥儀殺了那個下屬。實際上,那個姓李的守衛不僅一直活著,後來在溥儀特赦後兩人還見過面並握過手。

該片後半段,溥儀在戰犯管理所里有被批評被打的情節,當年的戰犯管理所所長金源在見到貝魯托奇時強烈反對這么篡改歷史抹黑管理所,但導演以這是電影藝術為由搪塞了。從很多戰犯還有溥儀自己的回憶錄里都能清楚的看到,溥儀在戰犯管理所的生活是非常平和的,在這里他自食其力並和其他戰犯建立了良好的關系,甚至飯量大漲連失眠症都自愈了。

三、 奧斯卡的真相

比起坂本龍一的遭遇來說,更委屈的恐怕是婉容和川島芳子,因為貝托魯奇甚至在影片中給她們安排了女同戲份,原因也很簡單,這是西方人愛看的元素,卻根本不是中國人能接受的橋段。

說到底,貝托魯奇電影的受眾是西方人,不論是爭取獲獎還是爭取票房,能給他票房的,能給他大獎的無一例外是西方人。八十年代的中國不僅給不了《末代皇帝》奧斯卡獎,同樣也提供不了票房。

諷刺的是,貝托魯奇壓根沒把中國觀眾當做他的受眾群體,但給予他和該片最大厚愛的還是來自中國觀眾。

現在在國內影評網站上,針對《末代皇帝》有兩種論點,一是人家畢竟獲得了九項奧斯卡大獎,這足以證明該片是偉大的。二是對於中國歷史應該是旁觀者清。

首先我們細看《末代皇帝》獲得的奧斯卡大獎名單,九個獎項整整齊齊很威武,但仔細看,除了在十八首配樂中貢獻了其中一首的蘇聰跟著入選之外,其他所有獎項都和中國人無緣,什麼最佳男主、女主,最佳男配、女配,連個提名都沒有。這還不說明問題嗎?該片壓根只是拿中國歷史和中國演員當做背景,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都是為西方服務的。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貝魯托奇那麼玩兒命的修改歷史了。

第二,不得不承認的一件事是,能在中國歷史上有資格當旁觀者的國家恐怕最多隻有日本一個,其他任何西方國家包括義大利連當中國歷史旁觀者的資格都沒有。貝托魯奇僅僅靠看了一本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黃昏》,研究了一些史料和照片,就夠得上中國歷史旁觀者的資格了?夠嗆!

說到最後,不得不提的一件事是,《末代皇帝》的立意其實還是站在片面的人性上了,不論是庄士敦的書,還是貝托魯奇的電影,他們都把溥儀放在了受害者的地位上,認為溥儀的悲劇是時代造成的,他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值得同情的傀儡而已。這種觀點在西方非常有市場,曾經有法國人給溥儀寫信,還有西方記者采訪溥儀,他們所持的觀點和該片基本一致,那就是做為曾經的皇帝,溥儀簡直太慘了,太值得同情了,他連喝奶的自由都會被剝奪啊。

事實上,就連溥儀自己都不接受這種錯在他人和時代的觀點,他坦誠的表示他做的很多壞事都是自己願意做的,日本人天大的本領也不可能拿槍頂著他去當偽滿洲國皇帝。

歸根結底,比起中國近代史上遭受那麼多苦難的人民來說,溥儀的一生比起康熙和乾隆來確實悲催,但比起勞苦大眾來他絕對是幸運的,甚至比起光緒和同治他都是幸運的,更遑論歷史上的那些亡國之君了。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貝魯托奇這部獲得九項奧斯卡大獎的《末代皇帝》,本意是為了迎合西方觀眾和評委的,但在國外權威點評網站IMDB上,《末代皇帝》的評分只有7.7分,甚至都不如梁朝偉張曼玉的《花樣年華》得分更高。但在國內這部電影卻被推上了神壇,這個結果可能連貝托魯奇都想不到。

這讓筆者想起來一個段子:三個青年去盧浮宮拍《蒙娜麗莎》發朋友圈,普通青年寫的是「人太多了,擠不上去。」文藝青年找到一副別人拍的近景發出來「達芬奇太偉大了!」,另外一個青年把自己拍的看都看不清的遠景圖片發出來「貝多芬太偉大了!」

最後,筆者再次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如果拋開溥儀這段歷史,將《末代皇帝》這段故事架空在歐洲哈布斯堡家族某個末代王儲身上,或者乾脆架在韓國太子李垠身上,那該片從人性角度出發去評判的話,這還真的是一部好片,可惜,架錯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