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評價徐克的黃飛鴻系列電影
黃飛鴻的集大成之作,也體現了香港電影黃金時代電影產業的強大,這部電影任何方面都堪稱當時最頂級的配置,導演徐克,武術指導袁和平,主演是李連傑和甄子丹這兩個動作巨星兩人棍術對決堪稱雙龍會,納蘭元述這個角色刻畫的也很成功,他武功卓絕,是黃飛鴻歷個對手中最強的,他是一個悲劇英雄形象,忠君愛國,但是沒有像黃飛鴻一樣達到更高的層次,最後的布棍堪稱創舉,那時張鐵林皇阿瑪還只是在跑龍套,九宮真人是鬼腳七,熊欣欣和黃飛鴻台上台下的打鬥別出心裁,從此佛山無影腳名揚天下,和降龍十八掌一道成為小朋友打架時要喊出來的招式。
❷ 《黃飛鴻英雄有夢》講了什麼如何評價
從《黃飛鴻之英雄有夢》宣傳伊始,我就將其列入必看電影的行列。蓋因上世紀90年代的那些黃飛鴻電影給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憶,其中又以徐克參與的6部作品尤為讓我回味。這6部作品1、2、3、6由李連傑主演,4、5由趙文卓主演。6部黃飛鴻從第2部開始分別有了正式的副標題,2為男兒當自強、3為獅王爭霸、4為王者之風、5為龍城殲霸、6為西域雄獅,但它們始終都有一個一脈相承的英文名: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這是一個非常大氣的電影名字,譯為「中國往事」。如果讓大多數觀眾去評價這個英文名和黃飛鴻電影之間的關系,可能會覺得這電影的英文名和內容相去甚遠,甚至有點跑題的意思。但我卻固執著認為,這個英文名最大程度詮釋了6部黃飛鴻所蘊藏的情懷。毫不誇張地說,看懂6部黃飛鴻,你真的能從中看到一個時代的中國人生活剪影和精神根性,那是真真正正的「中國往事」。
從1到6,電影用連續的筆墨和獨立的故事為我們描述了清末中西方文化碰撞下各階層人士對時代轉變的應對,通過各層面的種種矛盾和沖突去剖析那個時代下人們的狀態和心境。我嘗試用黃飛鴻這個主角為例來粗略詮釋下那些變化和矛盾。1中黃飛鴻在全盤西化的十三姨面前有些手足無措,他在矛盾中思索探尋;《男兒當自強》中黃飛鴻已經開始逐漸意識到社會需要變革,和納蘭元述這個同樣愛國的保皇黨產生沖突,黃飛鴻雖然不完全理解孫文的革命,卻更加順從時代的發展。
而在《獅王爭霸》中,結尾時黃飛鴻對李鴻章的一番陳詞已經看穿了大清的症結所在,至今聽起這段話也會覺得頗為適用於我天朝。前三部作品中,黃飛鴻的思想轉變已經基本完成,後三部作品主要是通過黃飛鴻的眼來看那些往事:義和團的罪與悲(紅燈照系義和團女性組織)、綠營和新軍的內斗、海外華人難改的民族劣根性。如此種種不僅在黃飛鴻一個人身上體現,黃麒英、十三姨這些角色都在詮釋著這種變化。甚至是在眾多的配角和路人身上,你也能看到類似的「選擇」和「態度」。
所以我說,昔日的黃飛鴻6部曲是的的確確的「中國往事」,它已然成為了黃飛鴻題材電影的一座豐碑。《黃飛鴻之英雄有夢》很明顯不想活在這座豐碑的陰影下,所以導演決定用一種全新的風格和嶄新的故事來開創屬於自己的黃飛鴻時代。平心而論,周顯揚確實做到了。英雄有夢與大家熟悉的黃飛鴻6部曲在風格上確實已經截然不同。6部曲節奏悠緩頗有傳統文化韻味,英雄有夢緊張激烈宛若現代爭斗,6部曲的武打設計飄逸靈動,走的是悅人耳目路線,英雄有夢則是拳拳入肉,完全是流行的混合格鬥范兒,畫面色彩6部曲偏暖,英雄有夢則偏愛陰冷……
導演確實為觀眾展現出了一個全新風格的黃飛鴻,配合上彭於晏那誘人的肌肉和血腥的搏殺,整部電影可謂十分剛猛。但非常可惜的是,這個黃飛鴻的新故事完全是0分水準。編劇只是把一個卧底黑幫的故事挪回了19世紀中葉,卻沒有把將故事有機地嵌入那個時代,整個電影始終把鏡頭聚焦在幾個主演身上,卻很少通過對其他人的捕捉來豐富主角性格和戲劇沖突。而且圍繞在主角身上推進的故事也缺乏合理性,這導致整個電影劇情看起來十分的干澀,讓觀眾甚至會覺得所有的鋪墊都是多餘的,主角就應該直接和大BOSS單挑了事。
當影片到了結局之時,你會發現這電影是沒有主題的。是的,你沒有看錯,這電影是沒有主題的。雖然導演和編劇想要傳達主題思想,你也可以感受到有幾個橋段在刻意渲染什麼,貌似已經通過角色說出來了,但直到電影結尾,這個主題也沒被說清楚,甚至能感覺到所說和所做已經完全脫節了。給人留下最多印象的,只是彭於晏飾演的黃飛鴻在不斷打、打、打and殺、殺、殺。
很遺憾,雖然在觀影前我已經降低了對這部電影的期待,但還是萬萬沒想到英雄有夢會成為今年我第一部想中途離場的電影,如果不是知道主題曲是五月天演唱的《將軍令》,也許我真的會中途離開。在《黃飛鴻之英雄有夢》這部電影中,只有一個片段打動了我,那就是在原野之中,孤兒幫齊聲喊著:「團結、自強」,伴隨這個鏡頭響起的是「男兒當自強」的音樂。那一刻,我想到了關於黃飛鴻的無數美好回憶。
一部能讓人回味的好電影,一定是有情懷和靈魂的。「中國往事」至今還有許多人喜歡翻出來看看,而英雄有夢,誰還會想再看第二遍呢?恐怕只有喜歡彭於晏胸肌的妹子們吧。
❸ 黃飛鴻之獅王爭霸的影片評價
《黃飛鴻》的背景是佛山,到了《男兒當自強》徐克讓黃飛鴻來到省城,而到了與大陸合拍的《獅王爭霸》,則讓黃飛鴻來到京城,參與家國大計。結尾黃飛鴻的一番慷慨陳詞,是影片的點睛之筆,一句「區區一個牌子,能否改變國運,還請李大人三思。」這句話今日聽來,仍舊是微言大義的味道。(新浪網) 影片中精彩的動作,搞笑的劇情,最後黃飛鴻大義凜然的氣節都受到了觀眾廣泛的關注。(《電影》2011年第08期)
❹ 黃飛鴻影評
電影脫離顛覆關德興式黃飛鴻以家庭生活為中心的傳統模式,將主人公置身於舊中國裂變前夜,充分表現出一個舊式傳統武人在新舊器物、觀念沖擊下的各種復雜矛盾心態,及其一系列的思想變化過程,講個人小窩情緒上升到家國情態,黃飛鴻系列電影成為香港武俠電影的一座里程碑,引領,掀起(與《笑傲江湖系列》、《新龍門客棧》一道)了新武俠電影新浪潮。
鏈接:https://pan..com/s/18vjuVBelg2pQqnDu34rU7A
黃飛鴻則是在一種特定的歷史下,徐克所希望的中國人形象,他少年老成,平和持重,但歷史的局限使他的眼界註定是狹小的,然而他的人格和心境卻使他可以本能地選擇一條光明正確的道路,他沒有像片中的很多角色一樣,或固足自封,自欺欺人,或完全放棄自我,甚至出賣靈魂,而是不斷學習新生事物,開闊眼界,一旦發現自身的局限與謬誤,即立刻決心改變。他在親眼目睹火槍的強大後,反思之後便說出「一定要變」的話來。在這個人物身上,你可以看到徐克所說的那種「以今日之我打敗昨日之我」的進取精神,也看得到「思則悟,悟則行,行則高遠」的中國人的理想人格縮影。
❺ 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的影片評價
一個帝國的晚景,就如蹣跚的老人,種種努力與掙扎,看到的,只能夠是凄涼與荒誕。這個電影整個看起來,是精彩的。精彩的意思就是,有那麼絢爛的武打可以看,有那麼叫人喜歡的角色,還有細微之處的溫煦的小小人情世故。但無論如何,那個最終沒有成功行刺成李鴻章的外國人,在雷雨交加的時候,站在蒸汽機旁邊強勢宣講工業革命的神情,叫我戰栗。我們從歷史深處打轉過,白紙黑字的血淚到今天還沒完全乾涸,歷史殘留的傷害還隱藏著,兩百前的文明古國的最後一班站點,已經是列強們眾目睽睽之下的落後。電影啊,是後來的「先知」。但卻再次擊中了我的情緒。那些後來的百年苦難,原本就已經沉澱為宏大的背景。其中最叫我感嘆的,其實是十三姨。一個女子在外國學習了東西,回來教咱們的大老爺們,結果,變成了男人與女人的英語諧音,變成一個小玩笑。好了,女人到底懶得理睬,只想著愛情去了,就教「I love you」。我本來也就以為只是一個小女子而已。沒從外國學到什麼真正的好東西。事實證明我是錯的。電影里,獅王爭霸當晚,洋鬼子覺察機密已經被發現,對著十三姨少君拿槍舉著,那段對話,曝露出一個電影導演的歷史觀水平,演員關之琳也是演出了非常叫人敬佩的氣概:你是外國人,為什麼要殺我們中國人。洋鬼子說,少君,我曾經說過,歷史的變遷是不可避免的。兩百年前你們漢人也不滿意被滿人統治,但是現在不也習慣了。兩百年,你們也一樣習慣被另外的民族統治。少君說:兩百年後我們漢人的事,應該由我們漢人決定,用不著你們來替我們擔心。洋鬼子說:那你們就要被淘汰。洋鬼子拿槍指上她的腦袋。她的眼神與表情,當真是視死如歸。洋鬼子刺殺未成自己被滅口滾下地道,滿面是血,少君表情沉痛看著他說,我相信歷史會改變你的看法,但是你沒機會看到了。黃飛鴻最後把金牌一丟,說不能夠只依靠肉體武力,還需要依靠智慧智力,廣開民智。不站點這「智」,究竟他是怎麼理解。不管怎麼樣,這個純粹被香港工業虛構出偉大形象的拳師,寄託了我們這個國度上,前與後的辛酸與反省。一個形象光輝的「武術宗師」,最後強調是廣開民智,此言到今天,又何嘗過時?他的這種覺悟與認識,我想還是要一大半歸功於他的情人十三姨,以及那洋鬼子在蒸汽機旁邊說的話。固然他當時吃醋賭氣不理睬。電影不能夠不藉助娛樂來廣泛傳播。但如果看了後,只見娛樂,不見其中的那些值得我們重溫的內核精神內容,也就太遺憾了。電影不算太遠,1992年的而已。最好的武俠片,往往會告訴你,武功不是最有效的。
❻ 你怎麼看待徐克的系列電影《黃飛鴻》
我認為很好看,黃飛鴻本身是一位堅守傳統美德、嫉惡 如優的儒快,他在國家面臨列強瓜分的危難時刻,由-一個傳統習武之人,面對急速而近乎顛覆的西化沖擊,他起初不是全無抗拒情緒,其後較為寬容,最後接受。一方面固然是他的包容並蓄的性格;另一方面, 最主要是透過十三姨的引導所致。所以,十三姨在黃飛鴻系列中,是促成黃飛鴻接觸與思考西方文化(包括現代科技,讓黃飛鴻感受的了科技的強大。
所以,1991年,香港鬼才導演徐克拍攝了武俠動作電影《黃飛鴻之壯志凌雲》,該片由李連傑、關之琳、元彪、鄭則士、張學友、午馬等眾多明星參演,也是徐克《黃飛鴻》電影系列的第一部。劇情講述了以黃飛鴻(李連傑)阻止洋人將唐人賣往舊金山做豬仔為主線,梁寬(元彪)拜師為副線,演繹了一部令觀眾耳目一新的「黃飛鴻」電影。而徐克將這一民族英雄塑造為在中西方文化沖撞的亂世中迷惘且具有憂患意識的武師,這部電影讓我們感受到了黃飛鴻的正義,愛國之情。
❼ 黃飛鴻拍了100多部,老外最認可的是誰的作品
細數黃飛鴻系列電影,不完全統計確實有上百部的作品了,讓人意外的是老外最認可的竟然是成龍的《醉拳Ⅱ》。
談及黃飛鴻專業戶,其實很多人都會想起十分敬業的李連傑,按照李連傑的人氣來說應該備受老外的關注把;可事實就是殘酷的,其實大多數外國人心中最認可的是成龍,然後《醉拳Ⅱ》就成為了經典的黃飛鴻角色。
100多個黃飛鴻作品中,海外觀眾確實最喜歡“真實武打”的成龍。
❽ 李連傑主演的《精武英雄》在國外點擊超過7000萬,這是什麼水平
《精武英雄》在北美上映後,好萊塢導演昆汀-塔倫蒂諾竟然一幀一幀的看李連傑的每一個動作,影片里李連傑所有的台詞和走位,在後來和李連傑的訪談節目中簡直眉飛色舞,對李連傑的推崇溢於言表。《精武英雄》可以說是動作電影的巔峰之作。
李連傑主演的《精武英雄》在國外點擊超過7000萬不論李連傑主演的《精武英雄》在YouTube上點擊超過多少,《精武英雄》在功夫動作片的地位是不會變的,它就是公認的功夫動作片的教科書。拍攝《精武英雄》時,李連傑正值壯年,對武術的理解以及身體的機能都處於一個最佳狀態,顏值的巔峰再配上小平頭,一身中山裝,精明干練英氣逼人的陳真形象躍然而出。
這部片子的主題也從李小龍原作的家國情懷升華到了宇宙蒼生,可以說是一個超越,電影開頭的幾場武打包括在日本學校的打鬥,回國後的踢館,和船越文夫的比武,最後和最終頭目的比武都是動作片中不可多得的亮點,之後有很多模仿者,但是從來沒有超越這部電影的動作場面最後想說,在中國功夫明星後繼無人的當前狀況下,想再拍出能比肩《精武英雄》電影難度很大!
❾ 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的影片評價
徐克以新手法包裝舊人物的《黃飛鴻》大受歡迎,在拍攝這部續集時更進一步指出古老中國積弱不振之因,乃在於像白蓮教的愚昧無知和清廷官員的腐敗無能,因此乃有孫文和陸皓東等革命志士提倡西洋文明救中國。編導大膽地以歷史演義方式和武打片類型來議論這種嚴肅主題,卻仍使影片的外觀顯得燦爛好看,實在很不簡單。
此外,本集黃飛鴻仍然延續了前一集中精彩的武打設計。本集中隨著西洋文明劇情的增加,更多了槍火場面,但動作場面卻不如第一集谷倉決戰的超經典場面。不過,最後「束布成棍」的決戰場面,也還是超出一般水準的精彩。李連傑和武術指導袁和平的合作成績突出,黃飛鴻怒闖白蓮教和決斗納蘭元述的精彩武打動作簡直讓人看得血脈沸騰。李連傑與甄子丹將各自的武術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成為功夫片中最為經典的對比場景。而黃飛鴻將千辛萬苦搶到手的布包從碼頭丟給船上的孫文時赫然亮出了一面青天白日旗,那種令人油然而生的民族情感更勝過諸多刻意拍攝的政策片。
在這一集黃飛鴻系列電影之中,徐克把從第一集就帶出來的民族熱情和政治理念,更加深入的貫徹其中。把黃飛鴻與孫中山、陸浩東等人聯系在一起,把廣州革命形勢與民間武術家聯系在一起,雖然有大刀王五和譚嗣同前人為證,但終究戲說成分遠遠大於史實。而且,沉迷於將歷史融入虛幻的個人傳奇,反而導致一種荒誕不經的結果,效果甚至不如第一集來的實實在在。不過,徐克也並非言之無物,對於西洋科技文明與東方傳統文明,徐克有著自己明確的觀點,在影片中,則表現在黃飛鴻與孫中山在醫學會議上的段落。雖然這些觀點未見得前所未有的獨特,但至少他來自於徐克身處香港這一獨特地域的親身感受。(北京文藝網評)
徐克版黃飛鴻比老版更多加了一重時代意義,在舊版的《黃飛鴻》(關德興版)中,黃飛鴻是被神化了的英雄,不輕易動武,而出手必是懲惡除奸,表現出的往往是邪不勝正、仁者無敵的道德力量。徐克版保留了黃飛鴻的這些性格特點,但卻在背景和主題上提升到家仇國恨的高度上。徐克在造型上脫掉老版黃飛鴻頭上的小帽和老派的褂子,令這位本有家長做派的一代宗師變為在中國文化受到西方沖擊的時代人物,要面對歷史車輪碾壓下來的內憂外患(為此導演甚至不遵循歷史,令他經歷了中國近代的所有巨大歷史事件,而來完成電影主題的升華)。但黃飛鴻那種對中外文化兼容並蓄的胸襟和精神(如《黃飛鴻二之男兒當自強》那場黃飛鴻與孫中山的中西醫術結合治病),成為導演借人言志的最佳表現。而徐克本人也正是憑著這種開闊的視野和胸襟,令自己的作品有著旺盛的創造力,也使得這部《黃飛鴻》不但是華語電影新派功夫片的開山之作,也是無法超越的巔峰。(新浪娛樂評)
❿ 黃飛鴻拍了100多部,老外最認可不是李連傑,是成龍1994年的大片
現如今漫威宇宙、DC宇宙大行其道,「影視宇宙」概念深入人心。
什麼是「影視宇宙」,就是多部電影或電視劇共享同一個世界背景,細節、人物、環境或者情節相關聯,換言之,就像是在同一個框架內發展的多個故事。
如今,國產影視也拉起了「影視宇宙」的戰火,但殊不知,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有一個人物,通過多個影視系列作品的勾勒,構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憑借他一個人物就衍生出了一整個 「功夫片宇宙」。
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黃飛鴻。
(李連傑扮演的黃飛鴻)
7月9日,是網傳他誕辰的日子。
這里需要插播一下,關於黃飛鴻生卒年月的具體日期,一直眾說紛紜。有認為他生於1847年的,也有認為他生於1856年。網上資料顯示,黃飛鴻生於1856年7月9日,媒體此前報道的黃飛鴻故里廣東佛山,也以1856年為其計算誕辰。
黃飛鴻,武術精湛,意氣風發,正義凜然,他是清末背景下的俠義之士,又見證了家國命運,是一個頂天立地、自強不息的武者形象。
這些都是黃飛鴻系列電影對他的刻畫,正是這些影視作品,構成了大眾對黃飛鴻的整體印象。 據不完全統計,黃飛鴻系列影視作品,至今已經超過100部。
2018年,還有兩部趙文卓主演的黃飛鴻電影,一部是《黃飛鴻之南北英雄》,一部是《黃飛鴻之怒海雄風》。
所以,和「黃飛鴻電影宇宙」一比,漫威DC也只能甘拜下風。
為什麼,黃飛鴻會有上百部,如此多的影視作品,而至今還在源源不斷創作著。
首先, 是演員關德興,在早年打下了良好的觀眾基礎。
在早期的「黃飛鴻」影視系列裡,關德興塑造了一個非常經典的黃飛鴻銀幕形象。
關德興,1905年生人,1999年逝世。在94年的傳奇人生歷程里,關德興從事影視表演60餘年,主演過130多部影片,其中拍攝了80餘部《黃飛鴻》系列影視作品。
1946年開始,他便創作《黃飛鴻傳》並改編為《黃飛鴻》電影系列,1949年第一套《黃飛鴻傳》開拍。
他也是最早在影視作品中出演黃飛鴻的演員,關德興飾演的黃飛鴻,大多是講述黃飛鴻遇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江湖故事。
不少人將他的黃飛鴻視為經典,只可惜,如今知道他老人家的年輕人並不算多。
第二點, 導演徐克聯手李連傑、趙文卓,對「黃飛鴻」影視系列的進一步推廣和發揚光大。
(關德興和李連傑)
現如今來說,流傳最廣、口碑最好的黃飛鴻影視作品,當屬導演徐克的《黃飛鴻》系列。
與他人不同的是,導演徐克版本的《黃飛鴻》幾乎大幅度改動了人物原本的生活軌跡,他將黃飛鴻捲入了時代的洪流中,藉助著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時動盪不安的年代,將黃飛鴻放在了時代變革的大背景之中。
在徐克的第一部《黃飛鴻》里,洋人綁架了大批中國婦女上洋船,黃飛鴻(李連傑 飾)與洋人及其爪牙對抗,保護中國婦女也保護國家的安全。
在《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里,黃飛鴻(李連傑 飾)與孫文(張鐵林 飾)一見如故,還幫助他們逃過一劫。
在《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里,外敵侵虐在即,李鴻章卻要主持「獅王爭霸」賽,堪稱是自相殘殺的舞台,無奈之下,黃飛鴻(李連傑 飾)親自上場,呼籲各門派共同抗敵。
在得到金牌後,他告訴李大人:「以小民之見,我們不只要練武強身,以抗外敵,更重要的是廣開言路,治武合一,那才是國富民強之道……這金牌,我就送給您作紀念吧!」
在導演徐克的作品中,直接將「黃飛鴻」這個人物原本的形象,顛覆又重生了!
原本那個行俠仗義、抱不平的黃飛鴻,成為了一個以國家命運為重,鐵肩擔道義的愛國民族英雄。
註:徐克的電影工作室共有七部《黃飛鴻》系列影視劇的版權,分別是:
《黃飛鴻之壯志凌雲》《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前三部均為徐克執導、李連傑主演)
《黃飛鴻之四王者之風》(元彬執導,趙文卓主演)
《黃飛鴻之五龍城殲霸》(徐克執導,趙文卓主演)
《黃飛鴻之西域雄獅》(洪金寶執導,李連傑主演)
另外還有一部《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袁和平執導、甄子丹主演,主要講述黃飛鴻父親黃麒英的故事)
(當年受傷仍堅持拍攝的李連傑)
可以說,「黃飛鴻」這個人物形象,在70年前,就開始成為了影視劇中的「常客」,它的存在,也見證了香港功夫電影的興衰。
「黃飛鴻」這個人物,如此頻繁走上銀幕,更承載了民族的俠義之心與愛國情懷。
2014年,彭於晏還出演過《黃飛鴻之英雄有夢》,飾演黃飛鴻。
真實的黃飛鴻,出生於廣東省南海縣,他的父親是「廣東十虎」之一的黃麒英,三歲時,他便隨父親一同習武,六七歲時便可同父親一起闖盪江湖。
十六歲時,黃飛鴻開設武館,成為武師,再之後便名傾一時,對洪拳的普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門下不乏出類拔萃的弟子。
黃飛鴻去世時,因家徒四壁,無力埋葬他,他的女弟子鄧秀瓊出資相助,安葬於白雲山麓,他的妻子莫桂蘭攜兩個兒子也在鄧秀瓊、林世榮(黃飛鴻弟子)等人的幫助下,移居香港,開館授徒,繼續傳授黃飛鴻的功夫。
說到這里,也就引出了黃飛鴻影視作品如此之多的 第三點,一個重要人物:林世榮。
林世榮是黃飛鴻的嫡傳弟子之一,一生授徒萬餘人,還刊行過《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鐵線拳》等拳譜。他的弟子中,與好幾位為黃飛鴻的影視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洪金寶曾經在電影中飾演過林世榮)
林世榮的弟子之一朱愚齋,他在黃飛鴻去世後,編撰了《黃飛鴻別傳》,從1933年開始,在報紙上連載。盡管故事中有不少虛構之處,但詳盡介紹了黃飛鴻的傳奇經歷,並介紹了黃父黃麒英,師父林福成,徒弟梁寬、林世榮以及多位武術名家的事跡。
後來,朱愚齋再次徵集有關於黃飛鴻的事跡,寫為《黃飛鴻江湖別記》(又名《黃飛鴻行腳真錄》)出版。這一次影響頗大,影響了一批小說家出版了以黃飛鴻為題材的小說,也受到了大批讀者的歡迎。
此乃其一。
其二是,林世榮師從黃飛鴻二十餘年,後期一直在香港發展。
林世榮的弟子除了朱愚齋以外,還有另一位名為劉湛的弟子,他身為黃飛鴻的徒孫,也為黃飛鴻的影視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劉湛,著名的動作電影導演 ,他常在影片中飾演他的師父林世榮,他還培養了包括他兒子劉家良、劉家榮在內的多個武術指導……
其中, 劉家良尤其對香港功夫電影的黃金時代貢獻頗大 ,1953年,他出演的第一部電影就是《黃飛鴻》,也將這個「IP」發揚光大。
以劉家良為代表的電影武指,也成為黃飛鴻在香港影視圈的「自己人」。
他與李連傑合作電影《南北少林》,和成龍合作電影《醉拳Ⅱ》,還是首位赴美國好萊塢的華人武指,為電影《忍者神龜》擔任動作指導。
2010年,他獲得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2013年病逝。
其中,1994年的《醉拳Ⅱ》中,成龍飾演黃飛鴻,狄龍飾演黃父黃麒英,劉家良出演武林高手福民祺,上演了一出民族英雄黃飛鴻為保護中國古代遺產,與外國掠奪者展開生死斗爭的故事,也成為一部經典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醉拳Ⅱ》在2005年還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全球史上百佳電影」之一,是入選的四部華語片之一,其他三部是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王家衛的《重慶森林》、胡金銓的《俠女》。
正是徒孫之子劉家良和成龍聯手,拍出了這部讓老外大開眼界和佩服的黃飛鴻功夫片。
既有小說、故事為引,又有在影視行業內成為頂尖武術指導的徒孫之子,「黃飛鴻」的影視改編,怎能不豐富?
感謝他們,讓一代愛國武術大師黃飛鴻,通過如此豐富多彩的影視作品,影響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