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西電影反映出的主要文化差異有哪些
中西差異體現在很多方面,生活上,西方人一般是早上洗澡,中國人一般晚上洗澡,西方人喜歡曬太陽,喜歡小麥色膚色,中國人喜歡白皙皮膚,怕曬太陽。思想觀念上,西方人重視自由,有很強的個人主義,中國人重視集體主義,看重家庭。典型的就是西方人結婚就是兩個人的事,而中國人結婚就不僅僅是兩個人,而是兩個家庭的聯系。中西差異體現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可能,羅列完的,總的來說這是由中西的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歷史文化差異等造成的。
2. 俄羅斯電影<爆破>中的文化(現象)
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是展現其民族文化特徵和內涵的主要內容之一。俄國是個多神教的國家,988年羅斯受洗,基督教取代多神教,而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的東正教在俄羅斯則是最大和最有影響的宗教,俄羅斯人主要信奉東正教。據統計,目前全世界約有東正教徒一億五千萬人,僅前蘇聯就有八千多萬人,占前蘇聯人口的30%以上。因此,在多神教,東正教及古羅斯人的神話傳說的共同影響下,在俄羅斯民間流傳著各種徵兆和俗信,這些都具體反映在俄羅斯人的言語、行為和習慣方面。
隔著門檻不握手
當我們去俄羅斯人家裡做客時,主人一開房門,我們會很自然地伸出手去握手以示問好,而俄羅斯人站在門口從來不向客人伸手,而是要等客人進門後才握手。一些上了年紀的主人會解釋說:"隔著門檻不握手,這是我們的規矩。"古時,斯拉夫人把夭折的孩子、亡故的長輩埋在自家門檻下,認為死者的靈魂會保佑全家平安無事。在俄羅斯人的心目中,門檻是極為重要的地方,所以不能站在門檻上,不能坐在門檻上,尤其是外人不能踩門檻。由此而產生了新郎在婚禮迎接新娘時必須把新娘抱進家門的習俗,假如新娘自己跨過婆家的門檻,會惹得祖宗的靈魂發怒的。迷信雖然已成過去,但這一習俗在許多地方保留了下來。
在俄羅斯,關於"門檻"有很多不祥的說法:在自己的家門口絆了一腳,家裡准遭不幸、出門時絆了一腳,辦事不會順利、不能隔著門檻送東西否則會不幸臨頭、隔著門檻問好,是不祥之兆:要麼會和人吵架,要麼孩子將是啞巴、必須邁右腳跨門檻,假如邁左腳過門檻,則辦事不順等等。
呸,呸,呸,消災驅邪求吉利
在與俄羅斯人交往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誇對方"氣色不錯"或者"諸事如意"等,對方會發出二三聲 (呸,呸!)。假如我們不了解這其中緣由,會流露出疑惑的神情。在俄羅斯按舊時的說法,眼睛集中了一個人的力量,因此歹毒的人只要看人一眼,就能毀壞他的生活。換句話,用毒眼看人,就會使其遭遇不幸,在俄語中有 (毒眼)這個說法。古時的人擔心被這種眼睛看過之後會遭不幸,就吐三次唾沫以達到驅邪的目的。後來,意思引伸到姻聽到誇獎、贊美等好話而擔心引起不吉利的後果,人們擔心魔鬼聽到這些好話以後,會傷害人。比如,古時候,俄羅斯人常常給孩子起一些難聽的名字,如: (麻子), (斜眼)等,認為魔鬼是不會對有這些名字的孩子感興趣的,從而可以使他們免遭不幸。
見人打噴嚏,要祝身體好
與俄羅斯人交往時,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突然有人打了一個噴嚏,這時俄羅斯朋友肯定會說一句祝你(您)身體好!,這已經成了一條人人遵循的慣例了。這是因為,古時的羅斯人認為噴嚏有特別的魔力,民間中有許多關於打噴嚏的預兆如: (星期一、空著肚子打噴嚏"有人送禮來;星期二打噴嚏"有外人來;星期三打噴嚏。有消息到;星期四打噴嚏,有人誇;星期五打噴嚏:有約會;星期六打噴嚏,心想事成;星期日打噴嚏"有客人上門。的傳說有關:上帝造了人,往人的臉上吹了口氣。於是人就有了生命。由此就有了一個說法:吸氣時,氣給人生命,出氣時。氣就會跑出去。人就有大病臨頭(俄語成語表示"死,咽氣").而人在打噴嚏時,先吸氣,後噴氣,通常是張大嘴巴,魔鬼會乘虛而人。就是死期臨近。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必須運用語言保護的方式,在熟悉的同齡人中間(通常是年輕人),當女人打噴嚏時。可能聽到一種不帶惡意的、開玩笑的問候:祝你身體好。就這樣,俄羅斯人一代接著一代,遵循這個傳統的慣例向打噴嚏的人問好,盡管許多人並不信教或者不知道上面提到的說法。
無端發笑是傻瓜
俄羅斯人在公共場合,如上班時或公交車中很少微笑。他們認為笑必須是真誠的。出自內心的,而莫名其妙、無緣無故的笑是不可取的。俄語諺語雲; (無端發笑是傻瓜。)我們的學生有時在課堂上突然笑聲一片,俄羅斯教師很不埋解,稱之為 (傻笑),使我們的學生常常感到委屈。在俄羅斯的餐廳、公交。劇院等公共場合。我們的同胞常常會爆發出一陣朗朗的笑聲。招來俄羅斯人的異樣目光。
3. 從電影中看得出哪些中西方文化差異
盡管現實中的迷信意識早已在唯物主義面前敗北,但至少在藝術和電影中,富有靈性的東方文化還是不時地顯現出優勢。超現實主義電影,最能突顯東西方文化的這種差異和差距。在楊德洛維斯基的《聖山》中,我們便可見墨西哥大師是如何不惜一切地賣弄奇幻同時又小心翼翼地為自己的「超現實包裝」尋找科學的解說和理由。其實,西方此類電影很多時候都局限在以超現實主義現象驗證著現實,而此時東方電影卻能灑脫地以現實主義原則解構超現實主義現象。比較《雨月物語》,我們就會發現溝口健二是如何自信並理所當然地讓鬼魂隨心所欲地出入銀幕。然而也正是他這種天經地義的自信,才使影片始終籠罩著一層虛實結合的快慰和朦朧幽哀的凄美意境。
4. 如何看待外國影視劇中出現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
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中國元素」備受關注——iPhone可以攔截騷擾電話了,蘋果高管們說出了「滴滴」、「點評」這些中文詞彙,中文「書」和「好」以及杭州漁民出海捕魚的場景出現在演示屏上……更早以前,蘋果iPad「你的詩篇」系列廣告就首次完全地融合中國元素,將中國的電子音樂搬上蘋果的舞台。種種跡象表明,在蘋果的棋盤中,中國市場的戰略地位越來越高。
蘋果公司對「中國元素」青眼有加,只是「中國元素」在世界范圍廣刷存在感的一個縮影。在極具文化標桿意義的好萊塢電影中,「中國元素」近年來也是一路走高——從動畫片《花木蘭》的中國故事,到《2012》中方舟的「中國製造」,從《地心引力》里中的乒乓球拍和天宮空間站,到《火星救援》里中國宇航機構的高風亮節,再到《功夫熊貓》系列的中國場景,以及《鋼鐵俠3》推出「中國特供版」,乃至《環太平洋》、《變形金剛4》、《魔獸》這樣的大片上映時,中國票房甚至逆襲了北美票房。越來越多的好萊塢電影到中國取景,越來越多的華人明星在好萊塢大片中「刷臉」,越來越多的中國電影公司參與國際製作……
另外,唐裝旗袍、盤扣褂子、紅色綢緞、金線刺綉等「中國元素」成為國際時裝界的一抹亮色,水墨書畫、祥龍玉鳳成為珠寶展上的尊貴符號……隨著中國國力的與日俱增、經濟表現的可圈可點、國際形象的日益提升,整個世界對中國市場越來越重視,對中國文化越來越親近,「中國元素」的全面開花幾乎就是一種水到渠成的結果。
但是,從「中國元素」受熱捧的欣喜中冷靜下來,在自豪於中國市場足以呼風喚雨的同時,我們似乎也擺脫不了一種尷尬——「中國元素」的走紅,更多情況下是符號化、碎片化的零星借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經濟趨附和市場迎合,而我們期待的,則是整體性、普遍化的精神融入,是一種文化歸附和價值同化。
比如,蘋果公司青睞「中國元素」,是因為中國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好萊塢電影青睞「中國元素」,是因為中國電影票房的驚人增長。2007年至 2014年,中國電影票房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 40%,到2017年中國的電影票房將首次超過美國,2020年可能達到美國市場的兩倍;國際奢侈品行業青睞「中國元素」,是因為富起來的中國人有著驚人的奢侈品消費能力。人家千方百計討好的,說白了只是這個急速擴張的市場。
在好萊塢電影中,對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和家庭觀念的表現,是無孔不入式的,是潛移默化的,但是那些點綴其間的中國外景地、文化符號、客串明星,以及植入的中國產品廣告,是否足以呈現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核心價值?換句話說,很多中國文化符號,只是被當作搶占市場的工具,而原本,這些文化符號理應成為體現和宣揚中國文化精神的載體。
當然,從把文化符號當作市場工具,到真正的沉浸於文化氛圍,需要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其實,莫言獲得諾獎提升了中國文學在世界文壇的地位、全球漢語熱如火如荼、漢服經常在世界頂級T台走秀、中國美術世界畫展頻頻亮相……包括好萊塢電影的「中國元素」越來越多,這些文化現象一再表明,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文化的崛起不會是一場幻覺,只是需要一點時間。
5. 美國主流文化在電影中的體現
文化很多元,看來你要寫很多的方面了。
以下是我看過的印象比較深的美國電影:
《以眼殺人》——美國當年為了和蘇聯較勁而培養具有特異功能士兵的歷史,黑色幽默。
《穆赫蘭道》——說的是像女主角一樣在好萊塢打拚而沒有成功的小演員的悲慘命運,還通過演員的視角描寫了導演的無奈。穆赫蘭道就是日落大道
《肖申克的救贖》——體現了美國文化里對自由的不懈追索,主人公最終擁抱自由天地的鏡頭感動了很多人。寫這個電影的話,很多影評可以參考
《斷鎖怒潮》——自由不是施捨,自由是天賦的權利。19世紀美國律師幫黑奴爭取自由第一案。文化都是有歷史可循,美國人在19世紀的這個案件有開創性意義。
《007》系列以及《蜘蛛俠》,《超人》等——體現了英雄主義。
《美國派》——可以看出年輕人對性的幽默態度,性開放程度什麼的。
《古墓麗影》——是個女英雄形象,說明美國人的性別比較平等。女英雄的形象在美國電影中還是比較突出的。
《撞車》——美國是個多種族多文化的國家,這部電影講述了有色人種和白人之間、以及有色人種互相之間的沖突和抵制。通過這部電影,你可以看出在美國種族沖突是多麼大的一個問題。
《阿甘正傳》是不是被用得太爛了,不然的話這個影評也可以參考,畢竟美國人很喜歡這個電影呢。
科幻片,西部片等也是美國電影中較有特色的。
《熱天午後》——是講搶劫銀行的,這是一部美國電影歷史中該類題材的鼻祖之作,幾乎此後所有關於銀行劫案的電影都是以此作為藍本的。而且影片還體現了很多美國當時的社會問題。
而最近新片《劍魚行動》還向《熱天午後》致敬了,《劍魚行動》中則講到了美國當下的一些社會問題,比如恐怖分子。
看這個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電影名單,《熱天午後》還是榜首http://tieba..com/f?kz=689504734
《三個新娘一個老爸》——美國人家庭觀,這部電影我沒看過只是看到這個影評對你有幫助 http://www.mtime.com/my/yingsuhua/blog/3608126/
《朱莉與朱莉婭》——講到美國的一個女人,她徹底影響了美國人的飲食。
文化肯定是歷史性連貫的,是發展的。可以從歷史角度順下來,多找找影評。有些電影像《虎膽龍威》可以揣摩出一些文化元素,但是它的文化主題卻不突出,還是寫主題比較鮮明的好一些,像《撞車》。
選我吧選我吧~~~ 要不是打這些字都沙發啦
6. 為什麼很多國外電影里都推崇原始西藏文化
之所以很多外國電影都推崇原始的西藏文化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原生態的西藏文化有著獨特的美;而是在外國人眼中,原生態的西藏文化是一種落後的文化,正好是現代化的反面典型。
可是也有很多國外的導演,選擇用原生態的藏族文化來展現西藏人民的生活,甚至以偏概全到讓很多外國觀眾誤以為這就是今天的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其實這是對藏族文化的一種極大不尊重,也是對中國的深深誤解;如今全世界的現代化程度都已經相當發達了,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更是走在世界前列,這是不爭的事實,在現代化的中國依舊保留著我們祖先流傳下來的好的傳統文化,但是並不代表中國人如今依然是按照古人的方式在生活。
7. 從影視作品淺談美國文化價值觀
]影視作品就像歷史文化的一面鏡子,透過影視作品我們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觀念與態度。美國的影視作品之所以俘虜了全球人的眼球,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將美國文化價值觀巧妙地貫穿於其中。本文從捍衛夢想、追逐民主自由以及人性的光輝三個方面對美國影視作品中的文化價值觀進行了分析與總結,讓我們在通過影視作品了解美國文化的同時,也能對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有重新的定位與思考。
美國的大部分影視作品都是選用親情、友情、愛情、正義以及科幻為線索。大規模耗資製作的華麗場面,再加上其政治、經濟、文化的優勢,使美國文化中的個人主義、英雄主義、自由與民主藉助影片完整地展現在觀眾眼前,由此引起人們的思索與探究。美國影視作品傳達出的道德關懷和人道主義,物質進步和增長以及追求自由與平等的價值觀都值得觀眾借鑒和學習,而這些不僅是美國經濟、文化發展的支柱,同時也成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所樂意標榜的完美價值觀。
一、美國的文化價值體系
美國文化體系的構建大多數來源於它的移民文化,所以美國的文化被稱作一個“大熔爐”。美國的傳統文化大多數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從他們的原住地所帶來的,盡管融入了許多移民國的文化,大體上還是以英國的傳統文化為主。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美國哥特式》,野牛鎳幣和山姆大叔被視為美國傳統文化的五大象徵,由此派生出的民主政體、自由原則、個人主義和英雄主義也就成了美國傳統和主流的文化價值觀。由於美國是一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傳統文化保留的時間也相對較短。美國的現代文化也是由傳統文化逐漸過渡而來,主要表現在美國夢,自由與平等,道德主義與人道主義之上。無論是美國人,還是亞洲和拉美人,他們都把美國看成是實現夢想的搖籃,並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這片土地上有所獲。同時,作為一個建立在自由之上的國家,自由與平等同樣在美國文化體系中占據了最重要的位置,這是由於早期的美國殖民大多數來自殖民國的中下層階級,他們嚴格反對“舊世界”的許多不平等現象,希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即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大多數美國人都有著虔誠的宗教信仰,因此道德主義和人道主義也被視為美國文化價值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總的來說“美國的現代文化正在從隔閡走向統一”。當然這與美國的社會體制的改革密不可分。
二、從影視作品透視美國文化價值觀
(一)捍衛夢想
1.不同人的不同夢想
電影雖作為一門視聽藝術,但是在物慾橫流的今天,大多數電影也不過是人們在閑暇之餘以供消遣娛樂的玩物。但是對於真正讓人看後有啟示、有收獲的電影還是一樣會得到觀眾的熱衷與好評。美國的大部分影視作品都在造夢,它並不僅僅局限在某一小小的部分。有希望實現種族平等的夢;有渴望過上富足生活的夢;有盼望登上萬眾矚目的舞台,成為明星的夢;也有期望拯救全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夢。而這些無一例外地都從另一個角度彰顯了美國人的個人主義和英雄主義的價值觀。無論是哪種意義上的夢,人們都籠統地把它稱作現代意義上的“美國夢”。盡管不同的人對這個詞語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但是他的軸心始終不會改變,美國這塊土地提供一個可以實現夢想的平台給人們,即“人人都有成功的希望和創造奇跡的可能”。
2.從《阿甘正傳》淺析阿甘的永不放棄
美國的許多電影都對“美國夢”有一個非常完美的詮釋。影片《阿甘正傳》和《當幸福來敲門》就是展現美國夢的典型。在《阿甘正傳》中阿甘由始至終都貫穿著“笨有笨的作為”這一思想。盡管他是一個智障兒,但是憑著對生活永不放棄的信念,他順利地完成了大學學業並參了軍,最終還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戰斗英雄。命運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未知數,我們永遠無法知道等待我們的下一站會是什麼。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記得幫你打開一扇窗,透過窗戶,陽光依然可以照進來。阿甘的故事教會人們只要敢想敢做,一切皆有可能。
3.從《當幸福來敲門》中解讀克里斯是如何捍衛夢想
另一部將現代意義上的“美國夢”詮釋得很完美的電影就是The pursuit of happiness,美國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取材於真實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當今著名的投資專家Chris grander。這部電影屬於勵志電影,但是卻與簡單地描述個人了奮斗與夢想的勵志電影截然不同。它成功地刻畫了一位瀕臨破產,老婆棄家,只有和兒子相依為命的窮酸落魄業務員的形象,最後是如何憑借自己的努力成為知名的金融投資家的故事,而這一過程沒有堅強的意志與精神的支柱,常人是很難做到,兒子就是他不斷奮斗下去的動力。克里斯在影片中說:“我生活的這一部分叫做搭公車;我生活的這一部分叫做冒傻氣;我生活這一部分現在的一部分叫做疲於奔命,我生命中這個階段的階段叫做幸福。”這部影片不是一味地強調個人的奮斗,腳踏實地抑或是憑借聰明的才智去獲得成功。這里的幸福不是一個目標,一個方向,更是一種責任,一種權利。追逐夢想不是一味地行走,偶爾也需要停下來思考一下,人生的目標究竟是什麼,有夢想就要好好地去捍衛它。
(二)追逐民主自由
1.美國文化價值體系中的自由與民主
平等與自由是美國人一直以來普遍認同的觀念,美國人雖然沒有統一的思想,但卻有普遍認同的觀念,即以平等和自由為中心的價值體系。美國的《獨立宣言》更是將平等與自由放在了首位,他明確地指出“我們認為以下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而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逐幸福的權力。”美國的自由與民主似乎就是上帝賜予他們的光環。在好多美國電影的開始,都有過這樣的`一幕,在一片金色的光芒中,一個象徵著美國人民爭取自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的女神像高高地聳立在紐約港口的自由島上。因此民主與自由也就被反復地穿插在影視作品中。
2.在《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和瑞德對自由的追求說到美國文化中的追求自由,同樣也會把大多數觀眾的視覺拉回到1994年上演的《肖申克的救贖》當中。“有一種鳥兒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這部電影用第三人稱的旁白描繪了肖申克監獄所發生的故事,以瑞德的視角描繪了安迪的所作所為和因為他而得到救贖的肖申克監獄的人們。本片最能吸引觀眾的還是主人安迪公強大的內心的力量和對自由生活的執著。他說人生可以簡單地歸於兩個選擇:忙著活,或者忙著死。影片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主人公渴望自由的執著從來沒有停止過。花19年用石錘鑿出一個洞,是什麼給了他動力,是內心的希望的火種。“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hope can set you free.”這也是作品本身所要告訴人們的。
(三)人性的光輝
1.人性的光輝是美國電影持久不衰的秘訣
美國的電影自始以來雖然在極力製造各種英雄神話,以各種視覺效果打造影片的獨特文化。如《真相至上》《戰馬》《泰坦尼克號》《2012》《驚濤大冒險》《危情時速》等。但無論是法制題材的電影抑或是一些巨型的災難片、科幻片,他之所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將人性的光輝巧妙地穿插在了整部影片當中。
2.《綠里奇跡》中黑人死囚約翰及監獄長的身上所呈現出的人性的光輝
拍攝於1999年的《綠里奇跡》,它同1994年的《肖申克的救贖》一樣同屬監獄題材的電影。監獄,是最陰暗恐怖的場所,充滿恐懼又令人毛骨悚然。盡管在這樣的地方,也不乏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在《綠里奇跡》中,黑人死囚犯約翰·科菲相貌恐怖,體形碩大,但卻身上有著溫暖的愛心和神奇的力量,他和監獄長保爾·艾治科姆一起誠心地幫助死囚們平靜地、安心地走過了人生最後的旅途,演繹出一段感人的故事。而中國恰巧相反,盡管監獄中也有許多感人的故事,但是因為教條主義的影響,很少有人去觸及。
3.《泰坦尼克號》中人性的真、善、美
影片《泰坦尼克號》是一部里程式的電影,自1997年上映至今,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這部電影之所以震撼人心,不僅僅是因為偉大的愛情,還有人性。“讓婦女和兒童先上”而不是“領導先走”。這是在船沉沒的那一刻,霍利克用錢收買大副要求先上救生艇這一戲劇沖突強烈地表現了出來。在生死面前男士們自己浸在水中,讓婦女兒童先上救生艇,他們克服了人性的自私,他們都是英雄。在“泰坦尼克號”沉沒的那個瞬間,船上相擁赴死的老年夫婦,母親講著故事和兩個孩子一起葬身海底,牧師在最後一刻還不忘給予人們精神的安慰,這都顯示出人類那無與倫比的偉大和無畏,他們就像會思考的蘆葦在自然的毀滅中迸發出了撼天動地的力量。一場災難,見證了人的脆弱,但也同樣見證了人性本身所含有的真、善、美。關於人性的主題,無論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總會讓人看後有思考、有收獲,也會成為人們永久歌頌的美話佳談。
4.從《拯救大兵瑞恩》中看硝煙彌漫中閃爍的人性的光輝
《拯救大兵瑞恩》在大多數觀眾眼中,它不過是一部精心製作的美國愛國主義宣傳片。但如果仔細觀看,將會領悟影片其深層次的含義。一個母親有四個兒子參戰,三個同時戰死,於是美國參謀總長下令無論如何要將身陷前線的第四個兒子安全撤回。作為現代民主的發源地之一,美國的立國精神就是強調個人價值。盡管“戰爭沒有仁慈,殺戮沒有良知,但硝煙彌漫中仍閃耀著人性的光輝”[4]。八個去救一個人,為的是不讓一個年老體衰的母親,經歷所有兒子都命喪戰場的噩耗,相信看過此片的大多數男性也會在此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5]
三、結語
美國的影視作品憑借其別具一格的文化特色在全球范圍內樹立了標桿。美國影視作品所反映出的尋求夢想,追逐自由以及對個體生命價值的尊重等價值觀已成為全球文化價值評判的標准。欣賞影視作品不僅可以幫助我們不斷提高對美國文化的深入了解,而且可以掌握語言本身的應用能力。大多數影視作品中都對中美文化的差異及沖突進行了描寫和探討,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歷史背景和地理區域的差異,可以有效地促進跨文化交流的順利進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
8. 美國電影,英電影,中電影,分別反映什麼思想文化
美國電影,主要是反應美國普世的價值觀,一切為了自己的國家,當然,人權什麼的,也反應,一般的科幻美國片,絕對是拯救世界,美國是世界的NO.1
英國電影,很有英國的特質,例如李安導演的《理智與情感》,很有英國范兒,英國電影反應了英國人的貴族范、紳士,當然還有英國人的死板,可以看看《BJ單身日記》,連打架都是英式幽默~
中國 的,就是一切為了票房,大片,大片=大導演+名演員+大製作+大宣傳+炒作+爛劇本~
9. 外國大片中大量出現中國元素這是什麼文化現象
一是中國文化最近幾年的影響力有所擴大,而是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電影觀眾群體,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市場之一,用大量的中國元素來吸引中國觀眾的眼球,可以賺到更多的美圓,一切都是利益至上.
10. 歐美影視中的中國文化
例如,通過觀看好萊塢經典影片《亂世佳人》,學生可以了解在美國內戰(1861-1865年)爆發前後美國南部奴隸制種植園的貴族階層和下層社會人民生活的變遷和主要人物心理和情感的巨大變化。?
《辛普森一家》以美國中部的中產家庭生活為原形,辛辣嘲諷了美國人「麻木不仁」的生存狀態,對美國文化影響深遠,《時代》周刊將其提名為「20世紀最偉大的電視節目」。教師可選取2007年該片的電影版(經典濃縮版)影片進行播放。學生通過觀看該片可從一個側面了解到美國當代家庭父母對於子女的教育觀和國家政治體系的運行機制等。?
近期熱播的《絕望的主婦》以美國中產階層社會的家庭生活為背景,描述了紫藤街社區居民的家庭生活,鄰里關系和復雜的情感世界,主要集中反映了四個主婦對待親情、愛情、友情的不同態度和做法。影片語言純正地道、人物關系錯綜復雜、劇情引人入勝、環環相扣,充分展現出人物間矛盾斗爭和美國中產階層的生活狀態。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個人主義和自由觀念在這里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如大學英語課程中的有關西方萬聖節(halloween)的慶祝方式(treat or trick)以及歐美國家中特有的yard sale(舊貨甩賣:在房前或房後的草地上進行的家庭舊貨的出售)的具體做法在該劇中都有詳細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