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影視配音的語言技巧
影視配音的語言技巧
導語:當中國進入上世紀8 0年代時,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大量的國外影片、電視劇涌進我們的生活。原有的幾支譯製片隊伍顯然已經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於是中國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開始承接譯製片的配音創作工作。我有幸在這一時期走進了配音行列,一干就是20多年。下面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影視配音的語言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早期電影是無聲的,也被稱為「默片」時代。隨著電影技術不斷發展,聲音與畫面同時構成電影最重要的兩大元素,聲音中主要成分是人的語言。熒幕上的人物各具不同的社會角色,適時處理對話節奏,是輔助人物表演的重要手段,語言對話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配音的工作絕不是簡單的對准口型就行,需要在導演的指導下完成對影片的`二度創作。配音演員也絕不是會說話就可以,他要具備聲音條件,具備較好的文學素養。
每個人的音色都有自己的特點,但是要符合配音演員的基本要求,是需要長期訓練的。如上海電影製片廠譯制組的邱岳峰老師,他塑造的角色是一流的,每一部片子都是經典之作。他的語言表達有魅力,節奏合理,邏輯重音,能夠很准確地表達出他的思想和交流的要點。他用的功夫可用「滴水穿石」形容。
語言實際上來源於節奏,包括心理節奏、鏡頭節奏乃至影片的節奏。這些節奏非常復雜,涉及到很多技術層面的東西,但萬變不離其宗,心理節奏是重中之重。比如你和一個人初次見面,無怨無仇的但卻談不來。談不來並不是觀點不一樣,就是覺得哪兒不舒服。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種體會。初次見面肯定要有初次見面的節奏。僅就一個人來說,當他平靜的時候,說話的聲音可以平緩,當他激動時,說話的節奏就變快了。
在影視配音中,最重要的是心理節奏。心理節奏包括人物的呼吸,包括人物的整個狀態,都是根據節奏來的。但是這個節奏不是不變的,只有把節奏掌握好了,語言自然就有了。如果抓不住語言的心理節奏,屏幕上的人物張嘴你就跟著張嘴,在這個過程中你所有的注意力都緊盯人物口型,不但失去了語言的節奏,甚至連口型也對不準。
外國影視劇的大量湧入以及國產影片後期製作需要,給配音演員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一部片子的成敗與配音演員的把握有直接關系。在處理外國影片的配音過程中,難度最大的莫過於戲里的人物動作激烈,台詞較長的段落。配音演員一方面要考慮片中人物的情緒,另一方面要連貫說出台詞,又要照顧口型,有時往往顧此失彼。配音的最佳境界是使配出的聲音聽起來真實可信,貼近片中的人物。1994年播出的美國50集連續劇《草原小屋》,我配的男主人公經常有超過兩分鍾的大段獨白。每一次大段獨白的情緒掌控上都不盡相同,所以每一次配之前反復看原片,揣摩男主人公在片中的特定情節、特定情緒。摸准他的整個節奏,他的動作、氣息、語氣、表情、情緒,做到心中有數,駕馭起來就得心應手。倘若違背以上規律,配出的台詞,在語言節奏、氣息、心理節奏都不統一的情況下,聲音與畫面肯定是兩張皮,這個人物就失敗了。前蘇聯電影演員邦達爾丘克在莫斯科電影學院的表演課上對學生進行電影表演訓練時,讓學生們做三個非常說明問題的試驗:第一個試驗是要求學生大喝一聲「滾!」同時用大動作在桌上猛擊一掌。然後再換個方案,在大喝一聲的同時,必須用手的動作在桌上輕輕一拍。第三個方案是,在輕輕說一聲「滾」的同時,用大動作在桌上猛擊一掌。試驗的結果當然是,第一方案人人都能做到,而後兩個方案根本無法做到。
這個案例說明一個淺顯的道理,語言的發生與肢體動作、心理節奏、人的情緒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在配音之前一定要認真觀察角色這一段落的表演,然後才可張嘴為他說出「中國話」。創作本身是一定規律的,配音演員必須把握住「人物的行動線」!配音和表演同樣需要體驗,配音演員在創作過程中,要遵循「演員從自我出發(」斯坦尼)這個創作方法,要經常適應變化的人物,用不同的方法塑造人物。如配一個德國納粹黨徒,他在影片中是個乖戾的殺人魔王,你要賦予人物基本基調:「兇殘、陰險」。如果你配一個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老黑奴,就要找到他善良、寬厚、受盡磨難的稟性。因此把握人物基本基調,摸清劇情發展脈絡是完成一個角色必不可少的前期工作。
再有,戲中的角色與自我是相輔相成的,完全放棄自我去貼近角色是不可能的,反之無任何創作在角色中表現自我也是萬萬行不通的。作為配音演員在創作人物時,一定要投入到人物本身中去,發現、體會人物身上的東西。跟他行動起來,你所表現出來的東西,自程。在配音中完全失去自我是不可能的,但又不能強調自我,在配音中強調自我,也是一種錯誤。一個演員應該有自己的個性,而且個性越鮮明越好,但配音演員就不同了。一般來講他是在為別人配音,不能有太重的個人色彩,如果太看重自我,塑造人物就會有痕跡。配音時應該把自己的東西隱藏么,不能太自我。 ;
Ⅱ 怎樣做好配音
第一:語言過關,如果是國語配音員肯定需要把普通話練習好才能有基本的資格當上配音員。把握好語言的節奏和配音的方式等
第二:配音員在配音工作中要善於溝通。
工作中的溝通在完成配音和主持工作時,配音員和節目主持人要不斷地與周圍人們溝通,讓對方了解自己的意圖,以求得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完成任務。配音員和節目主持人身份較為特殊,容易滋長傲氣,總希望別人服從自己,不大願意與別人平等溝通。這是一種不良職業習氣。
工作中與周圍人員溝通,應當提倡三種態度:尊重、服從和商量。
第三:要尊重編輯、記者。
配音員和節目主持人經常會由於文字稿與編輯、記者產生摩擦。其原因常常微不足道,有的是語句不大通順,有的是不合自己的語言表達習慣,說起來別扭。有些配音員和節目主持人在沒有得到同意的情況下,借口要「口語化」,私自將稿件改動。結果,弄得雙方都不滿意。
配音文稿是編輯、記者勞動成果的書面體現。對此,大多數編輯、記者是花費了一番心血的。即使稿件中出現一些問題,配音員和節目主持人也應當抱著尊重的態度,主動去與對方協調,以求得理解。只要你抱著尊重別人的態度,提出自己的意見,編輯、記者通常都會考慮的。如果對方不同意你的看法,你應當根據電視台的規定,或者進一步反映,或者雙方潛心商討,或者尊重對方,不做改動。
有時,配音員和節目主持人需要無條件服從。最常見的是在節目直播或錄制過程中,無條件服從導播的指揮。電視節目演播現場人員眾多,設備雜亂,難免有各種不盡人意的地方。配音員和節目主持人有時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如位置不舒服、燈光不足、聲音不好等等,這些情況在室外轉播時尤為常見。
通過以上的幾種條例在配音工作中應該可以得到很多的配音學習知識把自己的配音工作做到更好!
Ⅲ 怎麼給電影配音呢
電影的配音是在錄音棚里完成的。
電影膠片上中間大部分地方用來記錄圖像,就像我們平常看到的照相底片一樣。但在其邊上還有一小片帶狀部分是用來記錄聲音的,也是用膠片感光的方法記錄聲音,叫錄音光帶。
開始,錄音並沒有和圖像合在一起,而是分成對白(語言)、音樂、效果、背景音等部分分別錄音,再用專門設備把這些錄音混合成合成錄音帶。最後,再把這種混合錄音通過專門設備使電影底片的錄音光帶部分感光,變成深淺不同通光率不同的錄音光帶(與圖像同步)。轉錄到電影底片的邊上部分的錄音光帶在電影洗印時也就一並洗印到了電影放映用膠片上,電影配音就合成好了。
在進口外國電影時,不是進口聲音合成好的影片,而是進口圖像膠片和各部分的聲音錄音帶分開的一整套底片和錄音帶,在譯制配音後再合成的。
電影放映時,在放映圖像的同時,用一個發光燈泡(或發光二極體)照射到膠片的錄音光帶上,光通過錄音光帶後,產生強弱不同的變化,再用光敏管接收,經過光電轉換變成音頻電流,最後變成聲音輸出。
至於現在流行的網上電影和數字電影,那是用一定的軟體、按照一定的文件格式把視頻、音頻文件合成到一起製作的。
Ⅳ 電影配音的方法
電影的配音是在錄音棚里完成的。
電影膠片上中間大部分地方用來記錄圖像,就像我們平常看到的照相底片一樣。但在其邊上還有一小片帶狀部分是用來記錄聲音的,也是用膠片感光的方法記錄聲音,叫錄音光帶。
開始,錄音並沒有和圖像合在一起,而是分成對白(語言)、音樂、效果、背景音等部分分別錄音,再用專門設備把這些錄音混合成合成錄音帶。最後,再把這種混合錄音通過專門設備使電影底片的錄音光帶部分感光,變成深淺不同通光率不同的錄音光帶(與圖像同步)。轉錄到電影底片的邊上部分的錄音光帶在電影洗印時也就一並洗印到了電影放映用膠片上,電影配音就合成好了。
在進口外國電影時,不是進口聲音合成好的影片,而是進口圖像膠片和各部分的聲音錄音帶分開的一整套底片和錄音帶,在譯制配音後再合成的。
電影放映時,在放映圖像的同時,用一個發光燈泡(或發光二極體)照射到膠片的錄音光帶上,光通過錄音光帶後,產生強弱不同的變化,再用光敏管接收,經過光電轉換變成音頻電流,最後變成聲音輸出。
至於現在流行的網上電影和數字電影,那是用一定的軟體、按照一定的文件格式把視頻、音頻文件合成到一起製作的。
Ⅳ 我們有選修課,我選了英文電影配音,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還有這么好的課。沒什麼比配音更能讓你英語進步快了
Ⅵ 給外國影片配音時,是如何做到讓人物的口型符合本國人的說話的口型而且還和演員的聲音一樣
你好!!
我就轉邱岳峰先生給觀眾的一封信,邱先生介紹了如何對口型的問題,恐怕這是最權威的回答啦,當然不是我的啦,借花獻佛啦,,,
按:邱岳峰同志是我國觀眾最熟悉的譯製片配音演員之一。他從小對文藝具有濃厚的興趣,二十歲那年就登上了話劇舞台。新中國成立後,成為我國第一代的電影配音演員。據不完全統計,他一共擔任了將近二百餘部譯製片的配音工作。配音的角色有道貌岸然、滿腹邪惡的富洛婁神父(《巴黎聖母院》),有飽經風霜、為生活所迫淪為賊的小偷(《警察與小偷》),有一度傲慢,繼而沮喪的羅徹司特,有一夜之間飛黃騰達的退役軍官霍夫曼,有舉世聞名的藝術大師卓別林主演的騙子手凡爾杜,瘋狂不可一世的大獨裁者……這些人物類型互異、各有特色,譯配難度大,要求高。就邱岳峰同志的音色來說,並不是很理想的,可是他卻能以"神"取勝。他十分注意所配角色的性格特徵,力求對角色理解得深透,分析得精細,故而他的配音大都 能與形象相吻合,彷彿片中人就是由他親身扮演一般,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葉青)
親愛的觀眾:
我收到你們不少的來信。封封都充滿了對我的鼓勵、鞭策我信賴的話語。讀後,心情激盪,久久不能平靜。我只有將全部精力獻給電影事業,酬答同志們的深情。請允許我就你們最感興趣的"譯製片如何配音"這個問題簡答如下。
配音,先要有個適合配音用的台本,就是把譯成漢語的台詞修整得與原片演員念的台詞長短、節奏一樣。用我們的行話來說,叫做對口型。這以翻譯者為主,配備一名填裝員來共同工作。對口型時,將影片分剪成數十英尺長的小卷,在銀幕上循環放映。填裝員一面眼看漢語台本,一面不時地還要抬頭看畫面;同時耳聽原片聲音,按原片語言節奏把台詞讀出來,及時判斷其長短,節奏是否同原片吻合。如不吻合,就提請翻譯者修整,直至完全吻合為止。一段戲中如有三五人對話,填裝員也就要按照這三五人的不同,就象評書藝人起多角色一般。台詞介面緊的時候,就更難掌握。如果沒有良好的視讀能力,有具備相當強的節奏感,反應又不特別靈敏的話,就比較難予適應這項工作。
演員接到對好口型的台本之後,在放映間看分成小卷的影片。通過具體的台詞、細致地揣摩原片演員所表達的"情",作為自己配音的依據。就以我在<<簡愛>>中配的羅徹司特為例吧。這是一個被人稱為「難以捉摸」的人物,實際上,他那不近情理的倨傲,變幻莫測的乖戾,只是他性格的表象,內心卻埋藏著巨大的隱痛,這就是他不幸的遭遇。正是這種隱痛,使他憎恨並蔑視某些人,使他性情暴戾恣睢。配音時不能單純模仿他的表象,更重要的還在於傳神。如果一味表現他的嘲諷訓斥和以勢壓人,就會失去人們對羅徹司特的同情,也就歪曲了人物。這種分寸掌握是否得體(忠實於原片),是配音成敗的所在。配音演員不應該讓觀眾聽出"字兒"(台詞),還應該讓觀眾聽出"事兒"(潛台詞)。如果再能使觀眾品出點"味兒"(藝術享受)來,那就更好了。
附上邱岳峰簡介:
邱岳峰(1922~1980)
中國譯製片演員。曾用名邱呼生、歐陽月楓。原籍福建福州,生於黑龍江呼倫貝爾。1942年肄業於北平(今北京)外國語學校,同年參加話劇演出。1950年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譯製片組任譯製片演員。在30年的譯製片創作生涯中,為約200 部外國影片的主要角色配音,創造性地再現了原來的銀幕形象。例如美國影片 《大獨裁者》中的理發師和希特勒、《凡爾杜先生》中的凡爾杜、《簡·愛》中的羅契斯特、義大利影片《警察與小偷》中的小偷和英國影片《紅菱艷》中的萊蒙托夫等都是觀眾所熟悉的。這些配音富有特色,個性鮮明,為譯製片藝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此外他還執導了匈牙利影片《稱心如意》和日本電視劇《白衣少女》的譯制配音,並在中國影片《林則徐》和《傲蕾·一蘭》中扮演角色。
謝謝!!
Ⅶ 國外影片的配音有一種特殊的語調,這是為什麼呢
隨著影視藝術的融會貫通,國外影片越來越受到影迷們的喜愛,可是大家在觀看國外影片尤其是歐美影片的時候,常常覺得譯制配音的語調很特殊,甚至覺得奇怪不解,總是疑惑這類譯製片的配音為什麼不能“好好的”說普通話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析一下原因,感興趣的小夥伴快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這就是為什麼國外影片的配音會有一種特殊語調的原因,不知道小夥伴們對這種譯制腔有什麼見解呢?歡迎給小編留言,大家一起來討論吧。
Ⅷ 給外國影片配音時,是如何做到讓人物的口型符合本國人的說話的口型
你好!!
我就轉邱岳峰先生給觀眾的一封信,邱先生介紹了如何對口型的問題,恐怕這是最權威的回答啦,當然不是我的啦,借花獻佛啦,,,
按:邱岳峰同志是我國觀眾最熟悉的譯製片配音演員之一。他從小對文藝具有濃厚的興趣,二十歲那年就登上了話劇舞台。新中國成立後,成為我國第一代的電影配音演員。據不完全統計,他一共擔任了將近二百餘部譯製片的配音工作。配音的角色有道貌岸然、滿腹邪惡的富洛婁神父(《巴黎聖母院》),有飽經風霜、為生活所迫淪為賊的小偷(《警察與小偷》),有一度傲慢,繼而沮喪的羅徹司特,有一夜之間飛黃騰達的退役軍官霍夫曼,有舉世聞名的藝術大師卓別林主演的騙子手凡爾杜,瘋狂不可一世的大獨裁者……這些人物類型互異、各有特色,譯配難度大,要求高。就邱岳峰同志的音色來說,並不是很理想的,可是他卻能以"神"取勝。他十分注意所配角色的性格特徵,力求對角色理解得深透,分析得精細,故而他的配音大都 能與形象相吻合,彷彿片中人就是由他親身扮演一般,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葉青)
親愛的觀眾:
我收到你們不少的來信。封封都充滿了對我的鼓勵、鞭策我信賴的話語。讀後,心情激盪,久久不能平靜。我只有將全部精力獻給電影事業,酬答同志們的深情。請允許我就你們最感興趣的"譯製片如何配音"這個問題簡答如下。
配音,先要有個適合配音用的台本,就是把譯成漢語的台詞修整得與原片演員念的台詞長短、節奏一樣。用我們的行話來說,叫做對口型。這以翻譯者為主,配備一名填裝員來共同工作。對口型時,將影片分剪成數十英尺長的小卷,在銀幕上循環放映。填裝員一面眼看漢語台本,一面不時地還要抬頭看畫面;同時耳聽原片聲音,按原片語言節奏把台詞讀出來,及時判斷其長短,節奏是否同原片吻合。如不吻合,就提請翻譯者修整,直至完全吻合為止。一段戲中如有三五人對話,填裝員也就要按照這三五人的不同,就象評書藝人起多角色一般。台詞介面緊的時候,就更難掌握。如果沒有良好的視讀能力,有具備相當強的節奏感,反應又不特別靈敏的話,就比較難予適應這項工作。
演員接到對好口型的台本之後,在放映間看分成小卷的影片。通過具體的台詞、細致地揣摩原片演員所表達的"情",作為自己配音的依據。就以我在<<簡愛>>中配的羅徹司特為例吧。這是一個被人稱為「難以捉摸」的人物,實際上,他那不近情理的倨傲,變幻莫測的乖戾,只是他性格的表象,內心卻埋藏著巨大的隱痛,這就是他不幸的遭遇。正是這種隱痛,使他憎恨並蔑視某些人,使他性情暴戾恣睢。配音時不能單純模仿他的表象,更重要的還在於傳神。如果一味表現他的嘲諷訓斥和以勢壓人,就會失去人們對羅徹司特的同情,也就歪曲了人物。這種分寸掌握是否得體(忠實於原片),是配音成敗的所在。配音演員不應該讓觀眾聽出"字兒"(台詞),還應該讓觀眾聽出"事兒"(潛台詞)。如果再能使觀眾品出點"味兒"(藝術享受)來,那就更好了。
附上邱岳峰簡介:
邱岳峰(1922~1980)
中國譯製片演員。曾用名邱呼生、歐陽月楓。原籍福建福州,生於黑龍江呼倫貝爾。1942年肄業於北平(今北京)外國語學校,同年參加話劇演出。1950年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譯製片組任譯製片演員。在30年的譯製片創作生涯中,為約200 部外國影片的主要角色配音,創造性地再現了原來的銀幕形象。例如美國影片 《大獨裁者》中的理發師和希特勒、《凡爾杜先生》中的凡爾杜、《簡·愛》中的羅契斯特、義大利影片《警察與小偷》中的小偷和英國影片《紅菱艷》中的萊蒙托夫等都是觀眾所熟悉的。這些配音富有特色,個性鮮明,為譯製片藝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此外他還執導了匈牙利影片《稱心如意》和日本電視劇《白衣少女》的譯制配音,並在中國影片《林則徐》和《傲蕾·一蘭》中扮演角色。
謝謝!!
Ⅸ 怎樣幫英文電影配音,有什麼注意事項嗎
利用英文電影學習英語應該從硬體設施,電影選擇,以及看片方法等多個方面加以注意。 首先,看英文電影最好做好物質准備。最好能夠利用DVD影碟機或者電腦的DVD
Ⅹ 請問:如何給譯制電影配音
電影中原演員的聲音是直接剪接而成的,如果需要部分有用的聲音,單獨剪接。而大部分聲音都是重新錄制的。好像是給動畫片配音一樣。如果演員說話時有背景音樂,則單獨尋找或錄制音樂。如果實在找不到,則會另外選一首。
一般的配音,可以的剪輯的原音主要有:笑聲,哭聲,動物叫聲,樂器聲,爆破聲,唱歌(部分),擊打聲等,當然這些聲音也可以單獨錄制,只是會費事一些,有些影片則直接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