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講一老外來中國開辦最早電影院的故事的名字
就是《西洋鏡》
劇情簡介
一九零二年的某日,伶界大王「譚貝勒」,攜著養女譚小凌前來京城獨家豐泰照相館光顧生意。可是照相館攝影師劉京倫欲不見蹤影,任老闆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最終在暗房找到玩弄西洋留聲機的小劉,任老闆責怪其喜新厭舊,與傳統國粹相背。正在豐泰照相館忙亂之際,雷門-沃利斯帶著歐洲新發明--電影,來北京城弘揚「西洋影戲」,租下北京前門打磨廠的福壽堂,來經營「影戲」,把「影戲」。劉成了其第一個觀眾,對銀幕上神奇的活動影像一見鍾情,晝夜思慮,摸清活動影像之原理。
從此,小劉瞞著豐泰照相館,幫著雷門放「影戲」,不僅對影戲日趨著迷,還學了拍攝的絕活兒。小劉在豐泰的表現越來越差,並用謊言隱瞞真相。小劉在拍攝中,愛上譚小凌,由於「影戲」在京城引起轟動,使譚老闆的京戲受冷落,譚老闆深惡痛絕,嘆息「世風日下,國不將國」。使小劉與譚小凌之事更為困難。
慈禧太後七十大壽,招請譚老闆和任老闆等進宮獻藝,英國公使委託雷門為慈禧放電影祝壽,雷門和任老闆均需帶攝影師,劉京倫不知何去何從,只好向任老闆吐了真言。任老闆聽後,隨即將劉逐出店門。劉父得知,心痛不已,大罵雷門,並與小劉一刀兩斷。皇宮內,歌舞昇平,慈禧對譚老闆的表演,寵愛有嘉。慈禧又穿上戲裝,扮成觀音菩薩讓任老闆照相。在眾目睽睽之下,雷門和小劉緊張地裝上片盒。即刻,銀幕上出現的奇異無比的影像,使老佛爺極感興趣。正當小劉與雷門興高采烈播著放映機時,摩電機突然爆炸,炸毀「西洋鏡」。慈禧受驚震怒,下令處決小劉,並逐雷門出境。譚老闆等紛紛跪下,為小劉求情,李蓮英亦勸慈禧留下一中國人技工,等日後技術完善,再伺候她老人家,小劉死裡逃生,雷門被逐出國門。
小劉重回豐泰,當個小伙計,心灰意懶,直到他突然收到雷門自海外寄來的記錄了昔日他們一起拍攝的京城生活的膠片。小劉激動不已,舊愛重生,沖回家中,拿出過去放電影時的存款,買下零件,器材,敲敲打打。日夜不惜地修整放映機。其父目睹一切,悄悄把自己厚厚的眼鏡片,讓店裡換了一副可用的鏡頭上的鏡片。
小劉的獨夜專場影戲吸引京城市民。黑朦朦中,一道白光撒上銀幕,觀眾歡呼叫好,他們在銀幕上找到了自己、熟人和中國之壯觀風景。全場轟動。親人們對新片贊嘆不已,與小劉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譚小凌和小劉的愛情亦開花結果。
一九零五年,豐泰照相館的任景豐,劉仲倫拍攝了中國第一部影片,拍的是譚鑫培的拿手戲「定軍山」。譚老闆披掛整齊,演技精湛,無一不絕。此景掀開了中國電影史的第一頁。
導演簡介
胡安是少數幾個在美國獨立製片界和好萊塢工作的華裔電影人,更一位非常個性化的女導演,她在北京長大,20歲的時候,她遠走美國,但是,她心中一直有著自己的電影夢。1992年她自編自導了一部電影,在美籍華人圈裡引起了較大關注。而《西洋鏡》是她執導的第一部35毫米電影,也是第一部專業作品,投資達500萬美元,成功打入國內市場並為國人家喻戶曉。……
胡安、黃丹、唐婁彝、Kate Raisz、Bob McAndrew憑借《西洋鏡》獲得第三十七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幕後製作
《西洋鏡》取材於真實歷史事件,根據1905年任景豐、劉京倫拍攝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的故事改編,藝術地再現了近百年前中國第一批電影人的生活,反映了電影初次傳入中國時被國人稱為「西洋鏡」的民情、民風,講述了中國電影誕生的歷史。該片故事起伏跌宕,對話詼諧、幽默、情節引人入勝,而含著眼淚的笑聲又極具感染人的力量。同時,該片在以獨特的視角反映了上世紀初老北京的風土人情、瑣碎細小的平民生活和中西方文明矛盾與融合,並通過文化沖突中的尷尬表現喜劇因素,令人捧腹卻又意味深長。
㈡ 為什麼國外電影可以在中國拿高票房,中國電影在國外卻拿不到
為什麼國外電影可以在中國拿高票房,中國電影在國外卻拿不到
中國國產電影票房榜的前幾名是非常驚人的,已經超過了50億,證明了中國的消費者的消費力的確不一般。中國的電影分別進入了排行榜的63名、74名和86名,但能進入全球排名主要因素是靠中國國內的票房,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對國產電影的貢獻微乎其微。
結語
歸根結底,還得咱們國內電影多加努力,爭取早日拍出越來越多的國產特效片,這樣大家也不至於只有國外片可以看了。為什麼我們的3部影片票房那麼高,也進入了全球票房TOP.100,可是除了中國內地,影響力卻沒有多大呢?中國電影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我們期待著中國電影也成為世界的潮流,釋放出更大的文化影響力。
㈢ 華語電影靠什麼在海外立足
越來越多的中國電影走出國門,中國電影的國際影響力日益擴大。對此,在加拿大生活了近20年的王先生非常感動:幾乎每部電影都在海外華人中引起了巨大反響。國產電影對我們這些華僑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看到中國人的面孔和熟悉的生活場景就像回家一樣。特別是當我們聽到身邊的外國朋友說‘中國電影很棒’時,自豪感是無法形容的。”
㈣ 《長城》作為我國首次嘗試和好萊塢合作的影片,它在電影史上有什麼意義呢
電影《長城》是好萊塢首次與中國深度合作,完全按照按好萊塢工業水準打造的超級大片,也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第一部工業模式下的電影。資料得知,這個故事並不是張藝謀帶給好萊塢的,而是好萊塢拿著寫了七年的劇本,找到了張藝謀。編劇則是曾經編劇過《諜影重重》系列電影的托尼·吉爾羅伊。最開始傳奇影業創始人托馬斯·圖爾有一個概念性的想法:長城之所以建造的如此宏偉,一定不單單是為了抵禦「人類」。2012年,羅異擔任傳奇影業聯合華誼兄弟在中國創辦的公司傳奇東方的CEO,他來到中國20年,見證了中國電影市場從「零」到全球第二大市場的井噴階段,這一切彷彿都是為了《長城》蓄力,無論是從電影內容還是市場培養方面。在這個合作的最佳時段,他找到了張藝謀,這位中國當代最具「掌控力」的導演。那時《長城》已經籌備了七年,中途還找過《燃情歲月》的導演愛德華·茲威克,但因為種種原因「夭折」了,遞到張藝謀面前的,是一稿「特種部隊」打怪獸的典型好萊塢式劇本。
所以在這部電影創作過程中,好萊塢保證資金,投入技術,同時也規定了劇本走向,電影節奏,而張藝謀在其中做的是「帶著腳鐐跳舞」。同時「借水行船,輸出中國文化」又是張藝謀拍攝這部影片的一個動機和理念:「我一直主張我們要有這樣的合作,我們借用好萊塢這樣的力量和他們喜歡的東西,哪怕是拍一個爆米花的電影,但是我們可以慢慢的,潛移默化的,把中國的一些文化符號傳遞出去。」所以,當電影導演被好萊塢資本綁架,當導演主題先行試圖藉助電影輸出中國文化符號時,便產下了這樣一顆好萊塢類型片與中國文化符號夾雜的不倫不類的怪胎。
錢鍾書曾說:「理之在詩,如水中鹽,花中蜜,無痕有味。」電影作為一門藝術,其深刻的主題、導演的藝術理想、人文精神理應通過鮮活可感的人物形象、邏輯縝密的故事、氣韻靈動的畫面自然而然的滲透出來,而非如此這般迫不及待、急功近利的呈現出來。我們對這部影片的吐槽,不僅僅是因為影片的糟糕,而更多是出自對於一個曾經有思想、有個性、有才華,被稱之為「鬼才」「奇才」的藝術家的失望。坐擁如此充裕的資本、豪華的明星、頂尖的技術,竟然整合出如此平庸的流水線作品,這是絕大部分對張藝謀還懷有期待的觀眾所不能接受的。《長城》再一次證明任何一個暢銷作品,都不可能僅僅是商業算計的分泌物。沒有解決更高級的,讓全球觀眾看到「一種活躍的、靈性的、充滿幻想和好奇的生活」,那輸出文化,就是一句空話。
㈤ 中國有哪些電影在國外也很受歡迎
中國的電影走向國際市場已經不是一件新鮮的事情,而且現在出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就是在國內上映的,有些電影國內反響頻頻,但是在國外卻受到了觀眾的好評。而這些電影包括以下這幾部。
由林允和鄧超領銜主演的愛情喜劇片《美人魚》。這部電影也在國外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因為很多外國的觀影者覺得一開始覺得這部電影非常的刮到沒有深意,但是越往後看越覺得有意思。也被電影中那些奇幻的鏡頭以及人魚和人之間的愛情所感動。
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裡面的無厘頭笑點特別多。所以讓很多外國的觀影者覺得這部電影真的是非常生動很有趣,不會讓人感覺到乏味,尤其是開放式的結尾,讓人遐想連篇。
㈥ 賈玲電影《你好,李煥英》全球上映,為什麼國內觀眾唱衰卻被外國人看好呢
賈玲導演的電影《你好,李煥英》將在全球上映。消息一發表,網上就發生了很大的躁動。
「您好,李煥英」在國內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我們國家,春節是一年最重要的節日,需要一個喜氣洋洋的氛圍,而喜劇滿足了這個要求。賈玲、張小斐、沈騰、陳赫,這些大家熟悉的演員沒有讓人失望。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前世界疫情嚴重,通過這次疫情,讓我們認識到生命的脆弱、親情的可貴。而賈玲對母親的懷念,滿足了人們對親情認識的需求。還記得1989年台灣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嗎,當時可謂火遍華人圈。母愛,是最偉大的愛,是人類最純潔最高尚的情感。
最後,中國的實力在這次疫情的表現給全世界一個全新的認識,這也會帶動本電影在全世界受到廣泛關注。從藝術的角度講,《你好,李煥英》可能不是最優秀的電影,但它的確在正確的時間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讓賈玲,那個胖胖的小品演員站在了世界的前面。
㈦ 為什麼在中國火爆的動畫電影《哪吒 》卻在海外市場反響不好
因為中外文化有差異,外國人不了解中國的文化,電影《哪吒》呈現的文化他們理解不了,自然就不喜歡。
現在的電影有很多都會以動漫的形式來呈現給觀眾,這種形式往往是老少皆宜的,所以更加能拓展國內電影市場。但是因為中外文化不一樣,所以有些動漫電影在中國很受歡迎,而在海外市場反響並不好。像《哪吒》這部動漫電影,是充滿中國文化的,只有身在中國,從小接受中國文化的人,才能真正喜歡這樣的電影作品。
一、中外對鬼神說的印象不一樣。
看過外國的鬼神電影的人都知道,他們是偏向於比較邪惡的形象,而我們國家的鬼神大多是以女鬼為主,形象上是比較讓人能夠接受的。所以對於動漫電影接受的程度也是同理,我們能夠更加接受本土文化的動漫電影,而外國人因為不了解我們的本土文化,看得一頭霧水,這樣的情況下,票房在海外自然不會很高。
㈧ 中國電影電視劇行業在亞洲是什麼地位在國際上算幾流水準
在亞洲影視圈中,中國影視劇市場的成熟度、藝術性和開放程度上不如日韓。甚至與寶萊塢年產那些好電影比,中國優秀電影堪稱鳳毛菱角。
中國電影市場巨大,呈現井噴狀發展。但是國產電影質量不高,無法佔有市場。這就給了其他國家很大的機會,這里成為全球電影人的兵家必爭之地,無論是好萊塢大片的狂轟亂炸,還是我們的鄰居印度寶萊塢、韓國、日本優秀影片的強勢來襲,看重的都是市場的無限活力與巨大的消費能力。
當觀眾群體成為資本與影視人不可忽視的力量,當「劣幣驅逐良幣」的營銷事件被人人喊打,市場朝著「良性循環」發展,自然就水到渠成了。現在,中國電影有觀眾、有票房、有市場,剩下的就需要塌下心來好好拍片的中國電影人來「填」了。
㈨ 老外看《老炮兒》反問「中國電影發生了什麼」你知道嗎
電影,在大眾傳播領域,是一門視覺與聽覺相結合的現代藝術。方言片作為一種國產電影,近年來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備受關注。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主要方言區的行程是一個不可避免的事實。如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多數人出國後都對家鄉方言懷舊。這種情感在電影界得到了體現,推動了國產方言電影的出現。其實早在上世紀60年代,八一電影製片廠的四川話就出現在中國電影《抓壯漢》中,方言在電影中的出現也在逐漸減少,很多年輕人也慢慢與家鄉的方言脫節。我還記得每天看電影《進步》時,聽王涵講保護方言,保護家鄉方言,讓人覺得還是有人在默默守護著「方岩」。
2010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大電影生產國,進入世界十大電影市場。雖然中國電影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但與歐美大片相比,中國電影的出口形勢並不樂觀。影片《老炮兒》在國內獲獎後,在中英電影節上獲得三個獎項,也成為威尼斯電影節的閉幕影片,在公開放映後,贏得中外媒體的一致好評。
影片中不乏北京方言和粗俗語言,但似乎並不影響外國觀眾對影片內涵的理解和把握。威尼斯電影節主席芭芭拉說,這部電影真實地展現了「中國的現狀」,這是新舊價值觀和兩代人之間沖突的展現。據權威雜志《瑟琳》報道,馮小剛創作的第六位大師非常成功。無論是在倫敦、巴黎還是芝加哥,都有像劉燁這樣的人。
從這些評論中,我們可以看到外國人從電影中感受到獨特的中國文化,並對其有了深刻的理解。除了方言的展示,還有演員的演繹,幕後字幕的翻譯也是一大貢獻。宣誓雖然不屬於文明語言范疇,但它是一種客觀存在,是「語言人際功能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坦率地說,它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㈩ 迪士尼CEO稱:沒有中國市場也能成功,中國電影市場在全球影響力有多大
在所有的電影市場中,全球票房增長很多,中國貢獻就高達70%以上,因為中國人口密集,而且以年輕人居多,隨著社會的發展,更多人喜歡看電影,電影院的收入也在穩步增長,中國電影市場在全球的影響力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