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人海戰術在越南戰場用不成了
"集中優勢兵力, 各個擊破". 這一條永遠不會過時, 不要亂扣"人海戰術"的高帽子. 武器再先進, 沒有足夠的數量也是沒有用處的.
美國鼓吹信息化, 我們不能傻乎乎地就相信了. 自己查一下美軍在伊拉克一共部署了多少部隊, 每次戰斗美軍出動的總人數又是武裝分子的幾倍, 光是美軍就在伊拉克部署了超過16萬部隊, 而美軍自己公布的反美武裝只有5000~2萬人, 哪一邊才是"人海戰術". 現在回過頭來看, 還不是要靠步兵, 一個一個房間的踹門搜查.
所謂的"先進武器", 其實也就是數量優勢. 同一時間誰的火力猛, 誰打出的子彈數量多, 誰就佔便宜. 評價炮兵發射能力也是用"每分鍾投送彈葯總量"來衡量的, 誰打出的炮彈總噸位大, 誰就更厲害.
人數上的優勢更有助於火力的配合, 進一步增強攻擊力, 反而能減少傷亡, 擴大戰果.
假如雙方都只有一個機槍組, 對射一整天可能都沒有勝負; 要是多一個步兵班, 從側翼和後方包抄, 5分鍾以內就能把敵人的機槍端掉, 我方甚至能做到零傷亡.
雙方各100人對峙, 最後可能都傷亡慘重; 要是我們能用500人包圍100個敵人, 戰斗能迅速解決, 傷亡也要小得多. 實在沒有多餘的預備隊, 也要想辦法包抄分割敵人, 在局部形成20個人打10個人, 或者50個人打10個人的局面, 這樣才能有效消滅敵人, 保存自己. 總之要想辦法創造數量上的優勢.
-------------------------------------------------------
有人認為, 地形的對敵方有利, 硬沖傷亡大, 人海戰術過時了.
誰讓你悶著頭硬往上沖, 你以為跑田徑呢, 只能是指揮上的失誤. 沖鋒也是要利用地形掩護的, 並形成互相支援的火力網, 交替掩護.
地形於對方有利, 相反要投入更多的兵力和火力, 形成絕對優勢. 試想, 只派一個班, 正面沖擊敵人的山頭, 會有什麼好結果....從正面用優勢火力壓制敵人, 派出足夠的部隊從側翼和後方包抄敵人. 包抄分割敵人, "各個擊破", 在大的戰略上適用, 在每一次具體的戰斗中, 在每一次偷襲敵人火力支撐點的時候也適用.
沖鋒時也不是手槍一揮, "沖啊!" 那是自殺. 先用機槍壓制敵方火力點, 掩護突擊分隊前進. 各個突擊分隊交替前進, 交替掩護, 在各個掩蔽處之間沖刺跳躍, 每次躍進的距離是 50m以內為宜(視具體情況而定), 每次暴露觀察絕對不要超過3秒, 保持在能相互聯絡和支援的距離, 邊打邊前進. 每當前進受阻, 後面的支援火力要想辦法為前沿打開通路, 為沖鋒創造條件.
最後 50m的沖刺才是真正的沖鋒, 真正"狹路相逢勇者勝". 這時候要發動最大的火力, 一次性地沖垮對手. 這一沖, 人越多越好(但能越過火線的人並不多,實際上總覺得人手不夠), 火力越猛越好.
只要條件允許, 盡可能多召集部隊. 還是老人家那條, "集中優勢兵力, 各個擊破". 數量優勢才是真正的硬實力, 戰斗傷亡大應該追究的是指揮員的責任.
2. 在電影中蘇聯人的沖鋒與現實是一樣的嗎
你說的場景我在《兵臨城下》里也見過,那是電影要求的效果,斯大林保衛戰(城內)以巷戰為主,打游擊呢,不會像電影里那樣使用人海戰術。但並不是說蘇就不使用人海戰術,守城的時候應該用的是人海戰,為了增強斯大林格勒守軍的鬥志,斯大林於7月28日發布了第227號命令,凡是不服從命令而離開戰斗崗位或者撤退的軍人都將被槍斃,並嚴厲要求蘇軍部隊「絕對不許後退一步!」,前後都是死。有時候後方供給不足,經常出現缺槍的情況,以庫爾斯克戰役為例 進攻方的德軍兵力23萬 坦克2700 火炮1萬 飛機1700
而防守方的蘇軍兵員123萬 坦克4500 火炮2萬 飛機2650 又是一人海戰
3. 無數人命堆出的勝利,二戰時期蘇聯的「人海戰術」到底有多可怕
都說「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句話用在蘇聯身上可謂是在合適不過了,蘇聯在二戰時期使出的人海戰術,確實贏取了最後的戰爭勝利,但是付出的傷亡數可是德軍的10倍左右,這樣可怕的傷亡數字才能見證「人海戰術」的可怕。
還有蘇聯戰爭時期的最高主帥朱可夫,他的作戰理念就是必須集中數倍於德軍的人員和裝備,才有可能打贏一場戰役。說白了就是人海戰術,就這樣的戰術可謂是沒有什麼新奇的,畢竟多於敵人數倍的兵力投放到戰場上,估計已經把敵人嚇到了。
4. 人海戰術沖鋒時,怎麼保證後面人不會打到前面人
我看之前文章評論有問:看抗戰劇,經常看到用人海戰術打仗,成千上萬士兵一窩蜂往上沖,邊沖還邊開槍,那怎麼保證後面人不會打到前面自己人呢?我只想說:你真的想多了,實戰中從來不會出現這種場景。
圖:解放軍攻城部隊老照片
再回到最初的問題:人海戰術沖鋒時,怎麼保證後面人不會打到前面人?本身也就是偽命題了,因為自全面熱兵器時代以來,就沒有所謂的千軍萬馬一起沖鋒的「人海戰術」了,即便有沖鋒,那也是敵人被消滅殆盡,或是追擊敵人時才發生的。如果這樣,就更不用害怕打到前面戰友了,因為後面人只會跟著沖,根本不會開槍射擊。
5. 子彈擊中腹部
不可能的。
電影中常有這樣的鏡頭,中近距離中槍後還生龍活虎。
1:胳膊中槍,還能開槍。
電影中常有這樣的鏡頭,中近距離中槍後還生龍活虎,挨了三槍還在那到處晃悠。然後幹了一位同樣挨了兩槍的罪犯朋友。
真實情況下,挨這么一槍。胳膊肯定被打沒了,不迅速送到醫院。小命也會掛。。在200米這樣的中近距離內,以AK47為例,即使穿防彈衣。也會被擊穿。子彈從前面進,是一個很小的彈孔,但在後方會造成碗口大校的創洞--吃過蘭州牛肉拉麵嗎?看看那碗,就那麼大。
在真實的戰爭視頻中,曾經有這樣的情景。一個美軍挨了AK47一槍,大腿徹底失去功能。別說走路,下半輩子基本要靠輪椅了。
-----胳膊腿中一槍(不是流彈和擦破皮),馬上就會失去戰斗能力。
不過有特例,就是小日本的38大蓋。小日本的38大蓋因為過於追求射程,子彈設計又不合理。所以被38打一槍,如果不是要害部位。傷口一般都會很小。
2:防彈衣能防彈嗎?
電影中常有這樣的鏡頭,A同志卧底被拆穿。同夥B馬上給他一槍。A同志假裝倒地,B同學繼續無間。
現實情況,答案是不能,現在最先進的防彈衣。也不能防中近距離的步槍子彈。在近距離情況下,甚至不能防手槍子彈。尤其是變態的五四手槍和沙漠之鷹。
而在200米外,防彈衣即使防護子彈。也不能很好的保護戰斗人員。高速步槍子彈的沖量之大,沒有親生經歷過戰斗的人很難想像。
曾經有位美國士兵因為子彈打中防彈衣後,雖然沒擊穿防彈衣。但震碎了他的5根肋骨,肋骨碎片插進心臟馬上死亡。
防彈衣更多的是用來防止彈片和流彈。在中近距離下,少數情況下防彈衣有時候反而會導致傷害更加嚴重。
所以別以為穿了防彈衣你就牛X,200米內,挨一槍照樣完蛋。
3:頭盔。
很遺憾,在中近距離下也不能防彈。在狙擊步槍射程內也起不到作用。
也許有人說那把頭盔做厚點,但象前面說的那樣。中近距離內的步槍子彈沖量之大,如果正面擊中。即使沒打傳頭盔。也會振斷你的經推骨。
4:重炮轟擊,大家躲在陣地上或掩體里。
答案是如果你不躲在低下的坑道中。基本會死光。事實上在戰場上相當一部分人不是被炮彈彈片直接擊中而死,而是被沖擊震死。電影中常有這樣的鏡頭,炮彈飛來大家卧倒。炮彈就在身邊爆炸。
然後拍拍土,繼續戰斗。這樣的情景在戰斗中基本不可能。以二戰的105口徑榴彈炮為例。一顆炮彈下去,大半個足球場的人不可能生還。不管你是躲在掩體後還是躺在地上。
所以大炮才叫戰爭之王。在蘇德戰爭中,許多德國士兵就是被震死在鋼筋混凝土的掩體裡面。
5:人海戰術。
電影中的「人海戰術」只出現在冷兵器時代,和一戰期間(導致人海戰術退出歷史舞台的是著名的凡而登絞肉戰,因為馬克沁重機槍的出現,英法聯軍在短短一天內,被打死6萬人。)
而現代所謂的人海戰術真正的意思是,集中優勢兵力攻其劣勢兵力。
在戰斗中,GCD軍隊也從沒採用過電影中出現的一大群人聚成堆往前沖的戰斗場面。
在蘇德戰爭時期,曾經有個德軍步兵營在營地修整聚成一堆。結果一炮下來,這個營就被取消建置了。
所以在真實戰斗中,都是以戰斗隊形展開。兩人之間大概保持20~50米距離--二戰和解放戰爭中的中國軍隊也是這么做的。
6:堵搶眼。
如果要說物理效果的話,真沒什麼用。即使你丟個沙袋去堵。也會被機槍打的飛出去。
但堵搶眼的心理震撼是很大的。
6. 人海戰術的現代戰爭
我來回答,咱不復制粘貼,來點兒干貨。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的是人海戰術?很多人一提起來人海戰術就想起數萬人搞集團沖鋒的畫面,跟春節趕火車回家的場面一樣。這個想法對么?在人數上是對的,也就是說,人海戰術確實要依賴一定基數的兵力來發揮作用,人數少了發揮不出來。另一方面,天真的認為人海戰術就是大家你追我趕擠在一起去攻打人家的陣線,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就是擱在古代作戰,這也是找死的行為。別以為古代的軍事很差勁很簡單,古代軍事可能沒今天發達,但一樣很復雜,各兵種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集中在一起搞密集陣型沖鋒,那是給人家當靶子打。現代戰爭中,不,近代戰爭中,索姆河戰役、凡爾登戰役,一天就陣亡(不是傷亡,是陣亡)上萬人,就是擱到今天也是讓人震驚的。一場索姆河戰役下來,損失130萬人,搞線列沖鋒的下場就是這么爽~馬克辛機槍的死亡夾角出色的把大英帝國揍得摸不著北。這還是一戰的水平,如果真的拿春運的人數去闖現代的防線,那絕對是來多少死多少,英國人民已經用數十萬死屍證明了這一點,咱就別明知道是坑還往裡面跳了。
那麼,既然密集沖鋒已經在現代戰爭前失去了作用,人海戰術還有什麼用?其實,同樣是這么多士兵,看你怎麼用。部隊在搞進攻的時候,其實是有精密的計算的,並不是同一時間人數越多越好,兩個步兵間的距離至少要炮彈落下不能倆兵全部掛掉。很多人會疑問:那豈不是距離很大,可我看電視電影的時候並不是這樣啊!問題是,那是電影,為了視覺效果當然人擠人了,給你視覺震撼,真的按軍事要求去拍攝,人稀稀拉拉的,估計你會爆導演菊花。說到這,說個題外話,很多人表示,如果別國敢進攻我們,我們就用原子彈一口氣消滅敵人。很不好意思的是,你沒那個機會,因為上世紀已經解體的蘇聯的一個機械化師,其行軍時對軍隊的路線和人數安排就能保證核彈洗地的時候你只能幹掉對方很少的一部分兵力,根本不可能一口氣殲滅對方一個機械化師,你能想到的,人家也能想到。美國揍伊拉克你也能看到美軍走Z字形行軍,不是吃飽了撐的走著玩兒,也是為了規避損失。回到話題,在攻擊對手一個目標的時候都是幾個士兵有明確的目標,交替掩護進攻,敵人的諸多目標同時遭到打擊無法集中力量對我目標分化打擊,同時由於我方人數一個梯隊的進攻是有一個限度的,所以,敵人的打擊無法再短時間內造成過大的損失。如果前面梯隊的進攻出現損失,某士兵無法繼續進攻(受傷或者陣亡),後面的梯隊的士兵就會自動補上,繼續發動進攻,使得整個進攻始終處於全面進攻而對手難以對我方進行大規模殺傷的狀態下,這樣做可以使得我方在火力不足的情況下始終可以保持戰場上持續有效的進攻而且規避大規模的損失。給對方就會留下一種:我方的進攻源源不斷,像海浪一樣,一波一波的永遠停不下來,就像有數倍兵力的樣子。其實,很多人海戰術發動的時候,我方兵力並沒有對方兵力多,但效果確實呈現出我方軍力遠遠不絕的樣子。
但這個戰術有弊端。首先這就是在火力不足的情況下,用人去彌補,屬於無奈的之舉,並不是說明它多麼的 優秀。其次,這個戰術需要士兵密切配合,需要有經驗的士兵去完成,如果士兵不是訓練有素的話,這個戰術根本無法實現。最後,當部隊出現較大損失的時候,這個戰術就會喪失功效,難以維持,它可以要求我方軍隊人數沒對方人數多,但必須有一個基本的底線,如果一旦人數過少,戰線太長後繼乏力,整個戰線就可能全部崩潰掉。當年我軍在朝鮮戰爭中由於志願軍都是精兵悍將,這套體系玩兒的爐火純青,所以效果非常好,但不代表其他國家的部隊也可以做到這一點。美國為了對抗這種戰術,也用了一個簡單的辦法,用火力來對著消耗,只要將對手打得無法繼續維持進攻的能力,我方就獲勝了,起了個名字叫火海戰術。其實,都是當時中美兩國將各自的優勢發揮了出來。
至於現代戰爭中的人海戰術,這個還要看具體情況。戰爭這個東西很復雜,不跟打紅警似的,造一個東西出來放半年也不會壞,美國對外進攻,投放的軍力畢竟有限,在索馬里不也吃癟了嗎?在落後的情況下,看你怎麼用,在特定的環境下用得好,人海戰術依然能發揮作用。
不過,今天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沒有這個必要了。我國理論上一年可輕松製造十萬根炮管,現有直升機已經突破一千架,並且火箭炮可以精準擊中百公里外的目標,無論是質還是量都已經和當年完全不是一支軍隊。早在越南戰爭中,我軍軍隊素質由於十年動亂和軍隊的長期缺乏整治,作戰很低效,指揮方面也是思維落後,起初很被動。但就是仗著火炮上的優勢,照樣實現了大量殲滅越南軍隊的意圖,敵五大主力師,兩個被殲滅,一個由於我軍行動出現問題讓其逃脫,與從柬埔寨撤回來的兩個主力師在河內組成新的防線,改變了戰場局面。但無論怎樣,我軍炮兵的優勢得到了絕對體現。而今天的軍隊在直升機到位,運輸機、加油機、預警機逐漸形成穩固的戰力後,我們也可以像當年的蘇聯和美國一樣一次空投幾個師到對手的地盤上直接發動進攻,再也不需要依賴人海戰術,如果不是美國保護,我們現在的裝甲力量可以中間不進行修整在三八線一口氣把韓國軍隊打到大海裡面,有這個實力的,只有八十年代巔峰狀態的蘇聯和左勾拳行動中的美國,以及去年剛實現該能力的中國。
人海戰術是那個特定的年代中國人民智慧的體現,好在今天的祖國已經很強大了,我們再也不需要依賴生命去實現戰術意圖,如果再有侵略者或者需要我們去反擊敵人,我們也可以愜意的用著精確的打擊去問候我們的敵人。
7. 解放軍打仗最喜歡用的2招是人海戰術和火力的飽和式攻擊,請問這2招對美軍是否有效
當然有效啊。美軍訓練再嚴格,裝備再先進,他也是人!
當年德軍不是也撐不住蘇聯鬼子的人海戰術加密集火炮???中國的作戰思想很多來自蘇聯!連黃埔軍校都是蘇聯鬼子給建立的。
蘇聯鬼子就是火炮萬能論的倡導者,積極倡導在地面作戰中大量運用火炮。最著名的就是蘇聯鬼子的喀秋莎火箭炮!
第一次世界大戰里主要的有效戰法就是大炮+機槍+鐵絲網
8. 真實戰爭和電影的區別
真正差別巨大
1:胳膊中槍
電影中常有這樣的鏡頭,中近距離中槍後還生龍活虎,比如導火線里古天樂同學挨了三槍還在那到處晃悠。然後幹了一位同樣挨了兩槍的罪犯朋友。
古天樂同學挨的是狙擊步槍的子彈,距離大概是100米不到。
真實情況下,挨這么一槍。胳膊肯定被打沒了,不迅速送到醫院。
小命也會掛。。在200米這樣的中近距離內,以AK47為例,即使穿防彈衣。也會被擊穿。子彈從前面進,是一個很小的彈孔,但在後方會造成碗口大校的創洞--吃過蘭州牛肉拉麵嗎?看看那碗,就那麼大。
在真實的戰爭視頻中,曾經有這樣的情景。一個美軍挨了AK47一槍,大腿徹底失去功能。別說走路,下半輩子基本要靠輪椅了。
-----胳膊腿中一槍(不是流彈和擦破皮),馬上就會失去戰斗能力。
不過有特例,就是小日本的38大蓋。小日本的38大蓋因為過於追求射程,子彈設計又不合理。所以被38打一槍,如果不是要害部位。傷口一般都會很小。
2:防彈衣能防彈嗎?
電影中常有這樣的鏡頭,A同志卧底被拆穿。同夥B馬上給他一槍。A同志假裝倒地,B同學繼續無間。
現實情況,答案是不能,現在最先進的防彈衣。也不能防中近距離的步槍子彈。在近距離情況下,甚至不能防手槍子彈。尤其是變態的五四手槍和沙漠之鷹。
而在200米外,防彈衣即使防護子彈。也不能很好的保護戰斗人員。高速步槍子彈的沖量之大,沒有親生經歷過戰斗的人很難想像。
曾經有位美國士兵因為子彈打中防彈衣後,雖然沒擊穿防彈衣。但 震碎了他的5根肋骨,肋骨碎片插進心臟馬上死亡。
防彈衣更多的是用來防止彈片和流彈。在中近距離下,少數情況下防彈衣有時候反而會導致傷害更加嚴重。所以別以為穿了防彈衣你就牛X,200米內,挨一槍照樣完蛋。
3:頭盔。
很遺憾,在中近距離下也不能防彈。在狙擊步槍射程內也起不到作用。
也許有人說那把頭盔做厚點,但象前面說的那樣。中近距離內的步槍子彈沖量之大,如果正面擊中。即使沒打傳頭盔。也會振斷你的經推骨。
4:重炮轟擊,大家躲在陣地上或掩體里。。
答案是如果你不躲在低下的坑道中。基本會死光。事實上在戰場上相當一部分人不是被炮彈彈片直接擊中而死,而是被沖擊震死。電影中常有這樣的鏡頭,炮彈飛來大家卧倒。炮彈就在身邊爆炸。然後拍拍土,繼續戰斗。這樣的情景在戰斗中基本不可能。以二戰的105口徑榴彈炮為例。一顆炮彈下去,大半個足球場的人不可能生還。不管你是躲在掩體後還是躺在地上。
所以大炮才叫戰爭之王。在蘇德戰爭中,許多德國士兵就是被震死在鋼筋混凝土的掩體裡面。
5:人海戰術。
電影中的「人海戰術」只出現在冷兵器時代,和一戰期間(導致人海戰術退出歷史舞台的是著名的凡而登絞肉戰,因為馬克沁重機槍的出現,英法聯軍在短短一天內,被打死6萬人。)
而現代所謂的人海戰術真正的意思是,集中優勢兵力攻其劣勢兵力。
在戰斗中,GCD軍隊也從沒採用過電影中出現的一大群人聚成堆往前沖的戰斗場面。如果真要那麼乾的話,一顆榴彈炮打過來。能炸死一個團的人,
在蘇德戰爭時期,曾經有個德軍步兵營在營地修整聚成一堆。結果一炮下來,這個營就被取消建置了。
所以在真實戰斗中,都是以戰斗隊形展開。兩人之間大概保持20~50米距離--二戰和解放戰爭中的中國軍隊也是這么做的。
6:堵搶眼。
如果要說物理效果的話,真沒什麼用。即使你丟個沙袋去堵。也會被機槍打的飛出去。
但堵搶眼的心理震撼是很大的。
【另外】:
至於防彈衣的,一般中距離手槍擊中凱夫拉防彈衣(普通美國警察穿的),就好比15磅的錘子擊中的感覺,基本上短時間失去戰斗能力。步槍的話,你穿三件凱夫拉也是個死。
至於步槍,面對重型防彈衣(伊拉克美軍穿的)中遠距離上面對目前通用的步槍,防護力是非常有效的。陶瓷防彈片能有效的抵抗7.62mm口徑,5.56MM口徑步槍。當然大口徑機槍(格林)和阻擊槍(比如巴雷特等)除外。
至於重炮方面,二戰中基本120以上才算是重炮吧,實際戰爭中有很多人是被大炮振死的,或者是死於沖擊波,簡易掩體、散兵坑能抵擋炮彈彈片傷害和沖擊波傷害,至於LZ說的成片成片振死,那應該是203以上的重炮,而且是集群攻擊,普通炮兵團無法對永困掩體和半永固掩體造成如此傷害(什麼炸彈爸爸,炸彈媽媽不算)。
至於頭盔方面,中國目前用的是鋼盔(硬質),美軍用的是凱夫拉(軟質)。頭盔在戰斗中的作用是防彈片和流彈,在實際戰斗中死於彈片和流彈的人數遠比正面擊中多的多,死亡率方面被打傷腦袋比打傷身體的死亡率也是高的多的多。至於頭盔直接面對步槍子彈的話,如果是凱夫拉一般直接會被擊穿,如果是流彈距離很遠,運氣好的話強烈腦震盪跑不掉。如果是鋼盔的話,近距離也是穿,遠距離的話很慘,腦袋基本被鋼盔壓縮成ET的形狀。
9. 人海戰術是什麼意思
上面講的這個所謂人海戰術是對人海戰術的一種最大誤解和污衊。若一味的傻傻的沖鋒,那麼敵軍制定戰術就簡單多了,在一個陣地上密集的布置機槍火力點,輕重炮火一味的往沖鋒一方陣地上傾斜屠殺就是了。有些人把人海戰術曲解予別人帶著一些不可告人的私人目的,另一些人則是確實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而完全不了解,人雲亦雲的理解這個概念。若一味的漫山遍野沖鋒那是電影鏡頭,那是毫無戰術價值的沖鋒,只能成為絞肉場和屠殺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末騎兵的蠻力沖鋒,結果入侵的國外軍隊損失以個位數記,清軍常常上千倍的交換比。其實真正的人海戰術就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是」凡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孫子兵法謀攻篇的最好注釋。早在1916年英國人就建立了蘭切斯特戰斗理論,後來對許多的實戰案例進行模擬證實了這一理論的正確性,模擬結果與實戰結果具有高的符合度。解放軍在由弱到強的過程中對這一理論進行了完美的運用和闡釋,在長期戰斗的血的教訓中總結出了16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以及六大戰術原則:一點兩面、三三制、三猛、三種情況三種打法、四快一慢、四組一隊。正是長期的戰爭實踐,從另一個角度總結出了蘭切斯特戰斗理論的一種變形理論和對這種理論實際應用的精髓。正是因為這樣,才有朝鮮戰爭中我們在劣勢火力裝備下18陣亡人數而不是網上以訛傳訛的40萬或更離譜的六十萬一百萬之巨。有人單純以火力傾斜談論殺傷,但是卻常常忽視了在朝鮮戰場上一個山頭被美軍整整用火炮和空中力量削平2米(若知道朝鮮山脈的特點就會明白削平2米是個什麼概念)的焦土情況下志願軍仍然存在有生力量和火力輸出的情況,單純的火力論可以認為把山頭犁一遍上面有生力量就不存在了。
10. 為什麼大多數外國戰爭電影里的中國軍隊都是以人海戰術取勝
讓他們拍散兵戰術他們也不會,中國導演自己同樣不會,會了也不拍,沒場面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