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這個中葯飲片我是聽說過的,但是中葯破壁技術我還真的不知道呢,你們知道嗎
簡單來說就像打破雞蛋外殼一樣,通過運用超微氣流粉碎技術對中葯進行細胞破壁,使裡面的有效成分可以更大程度的被人體所吸收,草晶華就挺不錯的,我一直在喝草晶華美容養顏方(黃芪、當歸、玫瑰花破壁草本)呢!
Ⅱ 什麼叫精製飲片
在飲片生產中,只有認真按照炮製工藝操作,才能保證飲片質量。如果葯物處理不當,或切制工具及操作技術欠佳,或切制後乾燥不及時,或貯存不當,都可以影響飲片質量,一般易出現下述現象。
1.連刀(拖胡須) 是飲片之間相牽連,未完全切斷的現象。系葯物軟化時,外部含水量過多,或刀具不鋒利所致,如 桑白皮、黃芪、厚朴、麻黃等。
2.掉邊(脫皮)與炸心 前者葯材切斷後,飲片的外層與內層相脫離,形成圓圈和圓芯兩部分;後者葯材切制時,其髓芯隨刀具向下用力而破碎。系葯材軟化時,浸泡或悶潤不當,內外軟硬都不同所致。如鬱金、桂枝、白芍、澤瀉等。
3.敗片 同種葯材飲片的規格和類型不一致,破碎及其它不符合切制要求的飲片。主要系操作技術欠佳所致。
4.翹片 飲片邊緣捲曲而不平整,系葯材軟化時,內部含水分太過所致,又稱"傷水"。如檳榔、白芍、木通等。
5.皺紋片(魚鱗片) 是飲片切面粗糙,具魚鱗樣斑痕。系葯材未完全軟化,"水性"不及或刀具不鋒利或刀與刀床不吻合所致。如三棱、莪術等。
6.變色與走味 變色是指飲片乾燥後失去了原葯材的色澤;走味是指乾燥後的飲片失去了葯材原有的氣味。系葯材軟化時浸泡時間太長,或切制後的飲片乾燥不及時,或乾燥方法選用不當所致。如檳榔、白芍、大黃、薄荷、荊芥、藿香、香薷、黃連等。
7.油片(走油) 是葯材或飲片的表面有油分或粘液質滲出的現象。系葯材軟化時,吸水量"太過",或環境溫度過高所致。如蒼術、白術、獨活、當歸等。
8.發霉 是葯材或飲片表面長出菌絲。系乾燥不透或乾燥後未放涼即貯存,或貯存處潮濕所致。如枳殼、枳實、白術、山葯、白芍、當歸、遠志、麻黃、黃芩、澤瀉、芍葯等。
所以,什麼叫做精緻飲片老兄該明白了嗎?
如果需要飲片,請聯系我QQ15080738,
Ⅲ 中葯飲片的鑒別方法
中葯飲片的鑒別方法
中葯材的來源、產地、商品規格、用葯習慣的炮製方法等因素,產生了同一品種在形態特徵上的差異、葯材與飲片在形態特徵上的差別,有的同一飲片又常是由多個品種混合而成,所以對真偽鑒別造成了一定的困難。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中葯飲片的鑒別方法,歡迎閱讀。
01牢記葯材主要特徵
要想區分各種葯材的真偽優劣,首先要努力學習中葯鑒別的基礎理論知識。同一種葯材,無論產地有什麼變化,規格有什麼標准,其主要特徵不會起根本的變化。每一種葯材都有其各自區別與其它葯材的主要特徵。這些特徵,是我們監管人員做好真偽鑒別必備的基本功。
形狀鑒別:防風的「蚯蚓頭」;潞黨參的「獅子盤頭蘆」;野人參「蘆長碗密棗核丁,緊皮細紋珍珠須」;海馬的「馬頭蛇尾瓦楞身」;蘄蛇的「翹鼻頭」。「方勝紋」。「連珠斑」。「佛指甲」;天麻的「鸚哥嘴」「肚臍眼」;檳榔的「大理石樣花紋」。
顏色鑒別:丹參紅色,黃連黃色,紫草紫色,烏梅黑色,血竭黑似鐵,研末紅似血。
質地鑒別:南沙參「松泡」;山葯富「粉性」;當歸「油潤」;鬱金、「角質有光澤」。
斷面鑒別:杜仲折斷時有膠絲相連;黃柏折斷面是纖維性,裂片狀分層;苦楝皮折斷面分為多層薄片,層層黃白相間;大黃在光下有「星點」;何首烏可見「雲錦狀花紋」;蒼術有「硃砂點」「起霜」現象。
氣味鑒別:肉桂的濃烈特殊香氣;阿魏的'大蒜樣臭氣;苦杏仁的苯甲醛樣香氣;穿心蓮苦至咽喉,經久不衰。
02注重葯材之間的比較
市場上銷售的多為中葯飲片,是將完整葯材通過凈制、切制或炮製製成一定的規格,故飲片不同於完整葯材的鑒別特徵,改變了形狀、大小、顏色、甚至氣味,加之機器切片改變了原手工飲片,這樣將相似葯材飲片進行比較尤顯重要。在日常監管工作,要勤看多比較,從比較中找出葯材之間的主要不同特徵,關於分析總結,不斷積累中葯飲片外觀鑒別經驗。
原葯材與飲片相似的類型有些葯材與其飲片在外形基本相似(主要是花草類中葯),記憶葯材本身的特徵及其不同點,就可正確認識中葯。如徐長卿與白薇,二者根莖切面同為結節狀,根表面淡黃棕色,橫切麵皮部黃白色,木部黃色。主要區別是徐長卿根莖結節小,有丹皮樣香氣,味辛而麻舌;白薇根莖結節粗大,無香氣,味微苦。又如地骨皮和香加皮,二者同為捲筒狀或槽狀,表麵灰黃色或灰棕色,質輕脆易折斷。主要區別是地骨皮橫切面明顯分為內外兩層,無香氣;香加皮橫切面為黃白色,有濃厚的香氣。
葯材本身不相似,但飲片相似的類型本類型應以記憶飲片特徵及其不同點為主,輔助葯材本身的特點。如前胡與防風,飲片同是表麵灰棕色,根頭片表面具密集細環紋及纖維狀毛,切面有菊花心,棕色油點。主要區別是防風切麵皮部有較多放射狀裂隙,組織疏鬆,有清香;前胡根頭處表的殘留有淺紫色片狀葉鞘(紫花前胡),切面少裂隙,組織緊密,有油膩。
葯材名稱相近,功效相似的類型如草烏、川烏,均是經加工後的橫切片或縱切片,類圓形或圓錐形,表麵灰黑或灰褐色,角質樣,維管束呈點狀或條狀突起。主要區別是草烏飲片常因粉性差而干癟,頂端無或偶有殘留莖基,切面無纖維狀突起。
03掌握葯材經驗鑒別方法
老葯工們在我國傳統醫葯寶庫中積累了豐富的鑒別經驗,它具有簡單、易行、迅速的特點。除了掌握上面提到的外觀鑒別方法和經驗鑒別術語外,還要掌握某些葯材的水試及火試方法。我們在日常監管工作中要多向他們學習,虛心請教,不斷提高鑒別能力和水平。
水試方法:某些葯材遇水能產生特殊現象,如西紅花加水泡後水溶液成黃色;秦皮浸出液在日光下呈碧藍色熒光;葶藶子、車前子加水浸泡,種子粘滑,體積膨脹;天然牛黃水濕後有「掛甲」現象;蘇木投入熱水中水溶液變成紅色;乳香加水研磨後呈白色乳狀液,而沒葯加水研磨後呈黃棕色乳狀液;青黛放入水中後水不染色,且漂浮於水面之上。
火試方法:有些葯材用火燒,能產生特殊的氣味、顏色、煙霧、閃光和響聲等。如降香用火燒則香氣濃烈,有油流出,灰為白色;海金砂點燃發出爆鳴聲和閃光;青黛燃燒有紫紅色煙霧冒出;將燒紅的針插入牛黃中,牛黃分裂成層,呈片狀,氣香。
1 葯品真偽鑒別
1.1 麥冬與偽品 正品:紡錘形,兩端略尖,較瘦,中柱較粗,顯微鏡下觀察,韌皮部束16~22個,其他性狀見葯典。偽品:性狀與正品基本相同,其不同點,兩端較鈍圓,比較胖,中柱細小,顯微鏡下觀察,韌皮部束10多個。
1.2 桔梗與偽品 正品:根莖有蘆頭,上面生有多數半月形蘆碗,表面白色或淡黃色,細嫩,全體有皺紋和須根痕,質輕易折斷,斷麵皮層為白色,木部黃色,棕色形成層明顯,整個斷面似菊花紋,習稱「金井玉蘭」,味微甜而後苦,有菊糖反應。偽品:無蘆頭,頂端可見地上莖殘基,表面栓皮已颳去顯類白色,留有棕色栓皮殘痕,較粗糙,全體有扭曲的縱溝紋,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黃白相間,為異型維管束,味微苦而麻舌,無菊糖反應。
1.3 胖大海與偽品 正品:橢圓形,表面皺紋粗而疏,手搖無響聲,內有子葉二片,大而菲薄,有二片胚乳,水浸泡膨脹呈海綿狀,膨脹速度較快,其體積比干品大2.5~3倍。偽品:類圓形或近球形,表面有細密的網狀紋,手搖有滾動聲,內有子葉二片肥厚,無胚乳,水浸泡呈現海綿狀,但膨脹速度緩慢,其體積比干品大1.5~2倍。偽品:扭曲成繩狀,外皮光滑,不易層層剝離,而易縱離,表面淺灰棕色無地衣斑塊,皮孔少而大並有三角形葉痕,淺棕色圓形突起,皮孔少,質堅韌不易折斷,味苦微澀,水浸液淺黃棕色無熒光,顯微特徵: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簇晶。
1.4 黨參與偽品 正品:外皮灰褐色或灰棕色,根頭部有獅子盤頭蘆,根頭下有緻密環狀橫紋向下漸稀疏,有的達全體之半,全體有縱紋,散在有眉狀的疤痕,支根斷落後常見黑褐色膠狀物,斷面黃白色有裂或菊花紋,中央有黃色圓心,有特殊香氣,味微甜。偽品:外皮黃色或棕黃色,根頭部無獅子盤頭蘆,而具地上莖葉殘基,近根頭部有環狀橫紋,表面有明顯的橫向皮孔,質柔軟,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間本心黃色,味微甜後而苦。
1.5 蘇木與偽品 正品:黃紅色至棕紅色,水浸液呈桃紅色,加幾滴石灰水即顯玫瑰色。顯微特徵:有晶鞘纖維。偽品:紅紫色或棕紅色,水浸液呈淡棕黃色,加幾滴石灰水即顯淺黃色,加酸顯黑綠色。顯微特徵:無晶鞘纖維。
2 葯品摻假識別
2.1 摻假:(1)為鹽、礬。砂燙後取出放入重鹽水或白礬水內浸泡撈出晾乾。(2)用塑料做的。識別:(1)日光下細看錶面有一層亮晶晶的白色物。(2)用舌舔之,有明顯的鹹味或苦澀味。(3)塑料做的,用火燒之即可鑒別。
2.2 柴胡 摻假:(1)非葯用部分,柴胡葯用部分為根部。商品飲片中常混有地上莖。(2)其他假葯:A、棉花莖稈及葉柄:表面紅棕色有短距毛,斷面黃白色,木質實心。B、花生秧子桿枝梗:表面黑褐色或黑綠色,披短距毛,斷面中空。以上非葯用部位和假葯常與柴胡混合後切片冒充真品。識別:柴胡為地下根,具纖維性,切片後觀察飲片常見類網狀紋孔。上述偽品不見網狀紋孔,多為木質實心或中空。
2.3 金銀花 摻假:(1)噴灑高糖水。(2)噴灑糖蜜混合水,附加黃褐色細砂或玉米面類雜質。(3)噴灑鹽水。識別:用手抓起,緊握則發現下列情況:(1)質脆易碎(夏天天潮除外)為高糖水。(2)有濕感為鹽水。(3)手感有粉狀物附著,為含有砂石粉或玉米面類雜質。(4)成團狀或極緩慢的鬆散開或有粘手感,可能含有糖蜜水類雜質。
2.4 茯苓 摻假:一般產地加工沒有假貨。多為市場上葯販子自製假貨混入。假貨所有原料多為碎雜的茯苓面加麵粉等加工製成。為不規則塊狀混入茯苓中。識別:(1)外觀:真品為較規則的塊狀或片狀,表面緻密平坦或不規則的多稜角塊狀,白色或偶有帶粉紅色。假品一般無片狀,只有六棱體或多稜角不規則塊狀,表面不平坦,白色或帶有粉紅色。(2)口嘗:真品嚼之粘牙,偶有牙磣感或可見緊挾砂石粒。假品不粘牙,有牙磣者亦無明顯砂石狀物。(3)浸泡:真品經浸泡煎煮,除膨脹外,一般保持原物狀,不散碎。假品經浸泡或煎煮即溶化為碎顆粒或團粉狀。不再保持原物形狀。
2.5 冬蟲夏草 摻假:一般摻假為中間插有木棍或鐵絲。識別:用手將冬蟲夏草折斷處掰開,即可發現。
2.6 雞內金 摻假:主要是摻有鴨內金。識別:雞內金較輕,個體較小,質酥脆,色黃,砂燙後起凸明顯。鴨內金較重,個體較大且厚,質堅硬,色綠,砂燙後不易凸。
2.7 全蠍 摻假:鑒於加工特點,其摻假一是潮濕,二是鹽多,三是全蠍腹內有金屬或其他填充物。識別:潮濕和鹽分直觀可見,腹內金屬物等可觀其腹部是否有凹凸不平,手捏硬而鼓可掰開檢查,亦可用磁石吸附。
;Ⅳ 誰知道2000年到2009年每年的 奧斯卡最佳飲片
American Beauty (1999) 美國麗人 2000
2001
獲獎
Gladiator (2000) 角鬥士
2002
獲獎
Beautiful Mind, A (2001) 美麗心靈
2003
獲獎
Chicago (2002) 芝加哥
2004 獲獎
《指環王3:王者回歸》(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2005 第77屆
獲獎
《百萬美元寶貝》(Milloin Dollar Baby)
2006 第78屆
獲獎
《沖撞》 Crash
第79屆 2007年2月26日頒獎
最佳影片 《無間道風雲》
2008 老無所依
2009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Ⅳ 請問中葯飲片有劑型嗎
就目前來說中葯飲片沒有劑型一說,飲片以片、段、絲、粉等物理形態作為標准,劑型是西葯制劑裡面的要求比如常見的:片劑、膠囊劑、乳膏劑、注射劑這些。
Ⅵ 飲片是什麼
飲片最早見於宋朝,當時是指切製成片狀的葯材,現在泛指所有用於臨床調配處方以及供中成葯生產所使用的中葯,包括切制後的飲片(片,段,絲,塊)凈制後的花,葉,種子,果實,和炮製後的炮製品。
中葯飲片是中葯材經過按中醫葯理論、中葯炮製方法,經過加工炮製後的,可直接用於中醫臨床的中葯。
中葯包括中葯材、中葯飲片、中成葯,為中葯行業的三大支柱。其中中葯材是中葯飲片的原料,中葯飲片是中成葯的原料。中葯湯劑是中葯的一種形式,象中成葯一樣用於臨床防病、治病、保健。只是中葯飲片可以臨證加減,具有極大的靈活性,比較符合因每個病人不同而必須進行的「個性化給葯」。故中葯飲片目前仍是中醫臨床用葯的形式,盡管目前中成葯有銷售額已經超過中葯飲片,是由於多種因素決定。一是中成葯的價格與湯劑相比較高得多,二是中葯飲片的應用形式目前尚不太適應現代人的需要,即不方便。
Ⅶ 最早以法定形式明確了中葯飲片有別於中葯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是哪一版
201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開始,以法定形式明確了中葯飲片有別於中葯材,並將中葯飲片按照處方葯品管理,從而奠定了中葯飲片的法定地位。
當前,中醫葯事業發展受到國家高度重視,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促進中醫葯發展的政策,群眾對中醫葯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中葯飲片行業處於前所未有的政策紅利風口。
《中醫葯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中醫葯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文件先後出台實施,為包括中葯飲片在內的大健康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中葯飲片納入國家基本葯物後,享有不佔葯佔比、不實施「零加成」等特殊優惠政策,為中葯飲片打開了多向的市場通道。2015年以來「中葯材生態種植技術研究與示範」被列入科技部「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支持中醫葯事業傳承創新發展」。這些政策正在推動著中葯飲片市場快速增長。
實施中葯飲片保護與發展的具體細節
中葯飲片是中醫治病的物質基礎,中葯飲片的質量直接關繫到中醫臨床用葯的安全、有效與可控。中葯飲片的保護與發展關繫到中醫的療效、群眾的信賴和中醫葯事業的興衰存亡。
中葯如何從田間地頭,最終到達臨床應用發揮療效,中間經過諸多繁雜環節,每一環節都會對中葯飲片的質量產生影響。
堅持在中醫葯理論指導下對飲片進行包含品種基源、種植、採收加工、炮製、傳統制劑、處方用葯和煎服方法的全環節保護,是對中葯飲片質量的保護,也是對中葯產業持續、健康、規范發展的保護。
Ⅷ 什麼叫中葯飲片飲片和葯材一樣嗎
中葯包括中葯材、中葯飲片、中成葯,為中葯行業的三大支柱。其中中葯材是中葯飲片的原料,中葯飲片是中成葯的原料。中葯湯劑是中葯的一種形式,象中成葯一樣用於臨床防病、治病、保健。只是中葯飲片可以臨證加減,具有極大的靈活性,比較符合因每個病人不同而必須進行的「個性化給葯」。故中葯飲片目前仍是中醫臨床用葯的形式,盡管目前中成葯有銷售額已經超過中葯飲片,是由於多種因素決定。一是中成葯的價格與湯劑相比較高得多,二是中葯飲片的應用形式目前尚不太適應現代人的需要,即不方便。
Ⅸ 請說說什麼是傳統中葯飲片什麼是現代中葯飲片
簡單說,前者是手工加工,後者是機械加工。
傳統手工加工的飲片形態依葯材品種不同而各不相同(幾乎一種一個模樣),不但便於區分辨認,而且便於一罐同時煎熬能夠充分析出葯汁(如十分堅硬難煎的檳榔、白芍薄得能吹起來),保證療效到位。而機械加工最多能調節刀片,然後一刀刀橫切,所成飲片,無論辨認、煎熬、葯效都無法與傳統飲片相提並論。
中醫中葯遠遠不如明、清時代,這也是原因之一。
Ⅹ 父子一切制的飲片類型是
你問的是附子宜切制的飲片類型是什麼吧,直片。
附子宜切制的飲片類型是直片最佳。葯材凡為了突出鑒別特徵,或為了飲片外形的美觀,增加表面積或為了方便操作,某些形狀肥大、組織緻密、色澤鮮艷的葯材,宜縱向切制,傳統稱為直片,如附子、防己、木香等。某些長條形而纖維性強的葯材,常斜切,稱為斜片,如甘草、黃茯苓、桂枝等。
目前《中國葯典》及各地規定的飲片類型及規格如下:薄片:厚l~2mm極薄片:厚1mm以下厚片:厚2~4mm直片:厚2~4mm斜片:厚2~4mm寬片:寬5~10mm切絲:寬2~3mm段(咀、節):長10~15mm塊:1cm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