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國影視 » 外國電影聲音分析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外國電影聲音分析

發布時間: 2022-09-19 00:43:36

❶ 從專業角度分析一部電影或者電視劇的聲音都包括哪些

電影中的聲音包括什麼

早期影視製作者對於聲音抱有忠厚老實的態度,電影中充斥著大量的對話,以至於一部電影看到最後讓耳朵疲憊不堪。後來人們發現另一種能夠使電影敘事更加靈活的手段——不可見的聲音。不可見的聲音突破了物理空間的局限,讓人們能夠展開豐富的聯想,同時也暗含了中國意境的做法,無聲勝有聲。電影中的聲音按照生源特點可以分為:人聲、自然音響和音樂;按照聲音的錄制方式分為同期聲、對白配音、解說和畫外音、音效、音樂。

對白

對白也就是畫面中人物開口說話的語言,一般來說對話意味著信息,在一個相對靜態的畫面里,只要其中人物開口說話,觀眾的注意力就會立即被對話吸引,就不回去注意畫面中其他元素。這個角度說,對話會妨礙其他視聽元素的表現,對話過多和過於冗長,信息量小、沖突不夠都會造成場面沉悶。

例如《御賜小仵作》中,在辦案場景中經常會出現人物的內心獨白,對案件的分析,這些獨白體現出人物觀察事物的能力。旁白是敘述人物跳出故事情景對故事的評價,以敘述情節和交代故事信息為主要功能。旁白分為兩種:角色旁白和非角色旁白。所謂角色旁白是故事中的人物對過往事件的回憶講述,例如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的旁白是劇中的瑞德,通過他富有情感的講話賦予整部影片濃厚的回憶色彩。非角色旁白是敘述人根本不在影片中只是向觀眾講述一段自己知道的故事,情感上更加超脫。例如電視劇《人世間》裡面的旁白,通過李道明深沉、磁性的嗓音給電視劇帶來獨有的年代感。解說詞多用在紀錄片和新聞中,目的在於解釋畫面中沒有的信息,或者是為畫面中的信息增色潤彩。例如《舌尖上的中國》中的解說詞以美食製作過程為主要功能,語言簡潔卻意蘊深長,具有古老的東方智慧。

❷ 電影《你好,之華》的聲音分析和畫面分析

電影畫面很美,是一種有點清冷、傷感、陳舊的感覺,如果你喜歡導演岩井俊二獲過無數獎的《情書》,應該就會喜歡這部片。

沒看過電影的朋友可以先看看電影再來看文章,因為有不少劇透。
電影開始是一場普通的葬禮,死者是一個叫袁之南的女人。參加葬禮的人數寥寥,有她的一雙兒女,妹妹、妹夫一家人。
她的妹妹叫袁之華,也就是電影女主角。

❸ 分析影片《阿凡達》的聲音

詹姆斯·卡梅隆說過去14年裡自己腦海里盤旋的一直是《阿凡達》,他沒有騙人。看過阿凡達電影,想批評導演的唯一一句話就是:下次可不要讓我們等這么久了,好嗎?

當你聽說曾經導演過《異形2》、《終結者》的人再次操刀科幻電影,甚至為了新片專門大手筆投資研發了一項新的電影技術,你會如何期待這部阿凡達呢?我可以保證,電影和你想像的完全不一樣。如果你放下先入為主的預期,耐心體味導演的精彩構思——就是說,你不要淪為還沒有看到電影就指手畫腳的網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那麼《阿凡達》將是一次視聽的盛宴:豐富多彩,充滿靈性,激動人心,一部只能出自大師手下的精彩傑作。

阿凡達這部電影獲得最多的評價,就是「劃時代之作」,真是如此么?沒錯。電影製作時廣泛採用3D技術,將會讓包括卡梅隆在內的導演們重新審視電影技術與電影本身,它的影響至少能持續數年。這就是為什麼說它是劃時代之作,它會改變電影銀幕。

退一步說,也許它並沒有開創一個新時代,但在此之前從沒有導演在電影里如此野心勃勃,大規模地採用復雜的3D技術。《阿凡達》橫空出世,其他導演若要不被人說「落伍」,只好也一頭栽進3D的海洋。《阿凡達》是一場視聽的饗宴,場景處處眩目:天空中漂浮的巨大山脈,虛空中飛瀉而下的千丈瀑流,無一不驚心動魄,各種微小的細節也令人嘆服不已。

阿凡達電影開場十分鍾,是觀眾視覺保守沖擊的十分鍾。然而導演卡梅隆一點都不打算讓觀眾回神。瞬間觀眾就被帶入了緊張的情節:潘多拉星球氣候惡劣,土著敵意很深,男主人公進退兩難,阿凡達計劃沒有人性,來自地球的侵略者冷漠無情。傑克的境地令人同情,而觀眾似乎只能眼睜睜看著悲劇即將發生。

納威族看起來似乎不像真人,但確實讓觀眾感到他們是活著的生物,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特別是他們的眼部動作,令人印象深刻。男女主人公的愛情逐漸發酵,就是在一次次的視線接觸中表現出來的:視線超出必要的長時間停留,瞳孔微微放大,淚珠將落未落……觀眾清楚地看到他們之間有種東西在萌芽,長大。雖然他們是外星人,但不表示他們沒有地球人的感情體驗。

卡梅隆再次顯現出他同其他動作片大師不一樣的地方:他特意把阿凡達影片節奏放緩下來。男主人公用了三個月時間細心研究潘多拉星球上土著種族納威的文化。觀眾可以看到他的頭發和胡須慢慢變長,以示時光流逝。終於,男主人公發現自己喜歡上了納威的文化和人情,以及一個納威女子——內蒂瑞。

這部分感受不到緊迫和壓力,似乎有點和電影主線脫節,然而這也是導演卡梅隆的設計。畢竟,他可是導演過《泰坦尼克號》的人。《阿凡達》不是純粹靠動作和奇觀贏得票房的電影,阿凡達是一部愛情電影。對此千萬不要懷疑。每一部卡梅隆電影,核心都是愛情。

卡梅隆用阿凡達這部影片提出了一個對人類來說可能是很深奧的問題:「背叛你所屬的種族是什麼感覺?」電影中薩利被問及這個問題。卡梅隆的用意非常明顯:電影中男主人公和人性未泯的科學家們是好人,代表光明和人性;而另一方代表邪惡,怪物,殺人兇手。雖然在生物種群意義上納威人和地球人八桿子都靠不上邊,但從他們的做事風格來看,他們比地球人中很多人更具有人性光輝。

潘多拉星球是資源、能源和人性情感的一個大拼盤。那裡的人群和普通電影里的背景群體相比並不只是科幻設定的區別。熟悉科幻電影的人,可以很容易在電影對潘多拉的描述中看到其他著名科幻電影的影子。影片最後40分鍾可以說分分鍾精彩紛呈。卡梅隆在這一部分終於端上了動作特技的大菜,什麼邁克爾·貝阿,羅蘭·艾默里奇啊,還有什麼馮·特里爾啊——統統未夠班!

地球人對潘多拉星球發起攻擊,隨後潘多拉星球在操縱阿凡達的傑克帶領下發動反擊,場面宏大異常,沒有看過電影的人完全無法想像。用一種不恰當的比喻,這里簡直讓人想起9/11事件,殺戮與毀滅中飽含史詩般的想像和創造力,而其焚天毀地的巨大破壞又是那麼叫人目瞪口呆,後背發寒!

論災難場景,《阿凡達》和《泰坦尼克號》不太一樣,不過足以讓觀眾頭暈目眩。如果條件允許,絕對推薦觀眾去看3D版。通過迷人的數碼技術,觀眾能更加充分地體會導演的良苦用心。

潘多拉星球上的故事,卡梅隆很顯然還沒有講完,仍會回去繼續他的探險。而作為觀眾,我們要做的就是打好背包,隨時准備和這位偉大導演共赴一段驚險的心靈歷程。

阿凡達影評結論:
泰坦尼克號後12年,成就阿凡達。阿凡達未必沒有瑕疵,但阿凡達將成為史詩。影片普通版可以打4星分數,5星的評分留給阿凡達的3D版。

更多阿凡達一句話影評:

阿凡達一句話影評:《綜藝》影評人托德·麥卡錫(Todd McCarthy)寫道:「卡梅隆這部歷時十餘年打造的史詩巨作呈現了獨一無二的宏偉場面,壯觀的視野,激動人心的敘事以及回歸自然的主題。繼《泰坦尼克號》橫空出世並雄踞全球票房冠軍的12年之後,卡梅隆再一次奉獻出一部將吸引全球目光的電影。」

阿凡達一句話影評:《好萊塢報道》影評人柯克·哈尼克特(Kirk Honeycutt)在影評中對動作場面給予了高度評價:「卡梅隆運用了他掌握的所有視覺工具,像一位戰略大師一樣引領著觀眾,為眾人展示戰斗中的每一個轉折,展現每一個改變故事進程的勇士們的死亡與怯弱者的表情。大銀幕因為這些動作戲還有振奮人心的音樂而更加栩栩如生。」

阿凡達一句話影評:《好萊塢報道》影評人柯克·哈尼克特(Kirk Honeycutt)在影評中對動作場面給予了高度評價:「卡梅隆運用了他掌握的所有視覺工具,像一位戰略大師一樣引領著觀眾,為眾人展示戰斗中的每一個轉折,展現每一個改變故事進程的勇士們的死亡與怯弱者的表情。大銀幕因為這些動作戲還有振奮人心的音樂而更加栩栩如生。」

阿凡達一句話影評:《太陽報》--最後的決戰長達20分鍾,震撼無比……勢不可擋,你完全被帶進片子里和那些人物、故事融為一體了。

阿凡達一句話影評:《衛報》--之前有好多謠傳……有說這部3D立體影片會令人作嘔,還說這2小時40分鍾猶如一場災難,現在我們可以堅定地就這兩點為《阿凡達》辟謠了。

阿凡達一句話影評:《Firstshowing》--卡梅隆的確是個天才!我不能說太多,哇,但我太愛這片子了!《阿凡達》太驚人了,徹底把我震撼到了!

阿凡達一句話影評:《ComingSoon》--我得遵守和福斯公司的協約……我只能說《阿凡達》太棒了,我喜歡!

94

❹ 編導中分析電影的聲音作用,請推薦幾部與聲音的作用相關的電影!

《大紅燈籠高高掛》,裡面的音效作用相當突出。《魔戒》系列,配樂很經典。

❺ 如何從聲音音樂方面分析電影《甜蜜蜜》

[一]等待愛情

我是黎小軍的姑姑,一個曾經美麗,風華絕代的女人。

陽光在我的身後悲戚,房間里我的身影被拉得很長很長。我知道生命要從我身體里流走了,毫不留情。我並不悲傷,只是遺憾,遺憾我還沒有找到他,等到他——威廉荷頓,這個讓我牽掛一生,夢想一生的男人。 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都凝聚停留在那一個晚上,這一生的時間,也不過是為了襯托那一晚而已。半島的月下,我們脈脈相視。每每想起,我的皺紋里都流溢出甜蜜。他走了,我老了。他不回來了,青春不回來了,只有我還在這里期待。箱子里的都是我的寶貝,從半島飯館里偷偷拿回來的餐具,酒杯銀盤。我把它們都留給了小軍。舊了,它們也舊了,有斑斑痕跡,是歲月烙上去的。時間無情地捲走了一切,卻慷慨地把我和他的回憶留給了我,這樣就已經讓我滿足了,這樣就已經讓我感激了。把它們拿在手上,仔細看,還能看見那晚的月光 ,他的微笑,我的柔情…… 被忘記,未必不是一種幸福,至少他看不見我的蒼老無力,鶴鶴白發,和孤獨死去的結局。未被蹂躪的青春和容貌啊,會永遠完整的留在他的記憶里。 那個少女,攜著愛人的手臂,一臉甜蜜的笑,重印在垂死老人的臉上,幻化成一個愛情的句號。

[二]守護愛情

我是JEREMY,一個英語學校的英語老師。說是英語老師,其實我不過是喝著酒,放著英文電影,教他們罵人的臟話。這個世界總是欺善怕惡的,我盡心盡力地把罵人的語言教給他們,讓這群非香港人在香港這個花花世界裡不至於被人罵了還不知道。從某個方面來說,我也是一個稱職的好老師。 我愛上了芥蘭,一個從泰國來的妓女。這個女人有一張天真的臉,大大的眼睛,會露出靦腆的笑。我不知道自己是愛上了她的天真,還是她的妖媚。你能在這雙大眼睛裡看見自己,偽裝的外表不過只是一層皮,本質會被她的目光剝得一絲不掛。我愛袒露地徹底的自己,所以我愛她。 她有愛滋病,我想我也會有的。兩個因為慾望,因為愛情,因為死亡連在一起的人,要借彼此的生命來延續自己的。多麼合理。若沒有這病,我會不會還和她在一起,去泰國,那個陌生的國家?哦,我不去想,就象去想像基督沒有復活,耶穌沒有誕生這樣的問題一樣,無聊並且沒有含義。這么多如果之所以只能成為如果,就是因為事實永遠只有一個。 這就是我的命,註定和她長在一起,生在一起,死在一起。 不是很多人羨慕天長地久,生死相依的愛情嗎?我獲得了,所以,羨慕我吧!

[三]兩式兩份的愛情

豹哥,並不是我最愛的男人。跟他,出於責任還是同情,或者是因為我愛錢?我也不知道。他死在紐約的大街上,一群不知名的小混混的槍下。那個呼風喚雨的,戴著金錶,金戒,金鏈的,來晃我眼睛的,勾起我虛榮心的豹哥,成為香港昨日的傳說。 我是李翹。廣州來的女人,想成為香港人的女人。我只是不服氣售貨員的白眼,不甘心戴著大陸人這樣的稱號。來香港,就是要出人頭地,就是要賺大錢,就是要光耀門楣。 我愛黎小軍,愛得這么深,以前並不知道,以為可以逃開,只做朋友。我可以騙別人,卻不能騙自己。有在一起做愛還互相稱呼為朋友的嗎?他不是我來香港的目的,我也不是他來香港的目的。我們抱著不一樣的理想,在愛情里相遇。To be ,or not to be ,it is a problem. 在紐約的大街上,我追在他的單車後面奔跑,人群穿梭,車流往來,時光倒流到多少年前,我在他的後座,唱著《甜蜜蜜》。如今,命運一個轉彎,我便失去了他的蹤影。茫茫人海里,只剩下我自己。 我做過了香港人,我也做成了美國人。最後踏上故鄉土地的時候,我才做回我自己,那個喜愛鄧麗君,骨子裡就是大陸妹的我自己。

[四]兩份兩式的愛情

對小婷,我總是有無限的愧疚。娶她是我的理想。而當這個理想實現時,我才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物換星移,此理想已非彼理想。離開她,才對她公平。我也難過的,「我們一起這么多年,走過的路這么長」。 我是黎小軍,穿著蘭色棉衣,帆布鞋就這樣莽莽撞撞闖進香港。電影一開始是黑白的,那就象我以前的生活,而香港是一個花花世界,因此不得不換成彩色的。這正如我經歷的生活和感情。 新年進步。 恭喜發財。 一帆風順。 身體健康。 事事如意。 龍馬精神。 如意吉祥。 大吉大利。 萬事順意。 友誼萬歲。 一長串的祝福的話在「友誼萬歲」那裡戛然而止。用友誼掩蓋了我和李翹的愛情,那時的我們還只會用孩子的方法應付自己的感情。 那時我還不能正視對小婷的背叛。 我愛李翹,這句話卻從來沒有對她說過,或許中國人面對愛情一向都是這么含蓄的。我要了她,卻不能給她一個她要的未來;我愛了她,卻不能一直守護在她的身旁。我一直沒有說出口那三個字,也許是因為我沒有勇氣。我就是一個從骨子裡延伸到骨子外的大陸人,有著無法度量的執著,有著咕嚕冒泡的傻氣。 還以為,遺失了的就永遠找不回來,萬幸,傻人是有傻福的。1995年,當鄧麗君在天堂繼續放聲歌唱時,我終於在街頭遇見了和我失喪多年的天使。這就是我的天使,她堅強脆弱,獨立依賴,把根狠狠扎進泥土裡狠狠生長。小婷永遠是讓我保護她的,而這個女人讓我在保護者與被保護者的角色里互換,於是我才完整了。冥冥之中,未完成的似乎還有力量要延續下去。 這么多年了,我還是我,回到大陸,當腳踏上這片土地的剎那,我只想高呼,黎小軍回來了! 鄧麗君的歌聲貫穿始終,從1986年一直唱到1995年。這十年,人都是怎樣長大的?就算經歷了再多的感情波折,最後都在「歸來」這個共同的信念里達成了統一。歸來吧,歸來喲……

❻ 外國大片電影為什麼有的感覺聲音嘈雜呢

你看的不是DVD轉製版的,沒有單獨的音軌,直接收錄的是電影院現場音,所以音質極差,一般如果不是沒得選擇,最好不要看這樣的電影,會影響你看電影的心情

❼ 請高人分析分析印度電影從畫面,聲音,色彩上有什麼特點

印度電影的畫面比較華麗,很有印度風格,一般來說色彩都很豐富。印度人的語言是以英語為主,使用最多的民族語言是北印度語,因此電影的語言是北印度語夾雜大量英語。印度電影最大的特色是一般來說都有歌舞,歌舞是印度電影的精華,印度電影歌舞大部分是很多人跳群舞,然後給男女主角特寫鏡頭,或者是有個很華麗的背景,給男女主角特寫鏡頭,唱詞多是愛情方面的,特點是反復詠唱,就像印度的佛經,舞蹈方面大部分是印度舞,女人穿紗麗,男人則隨便。

❽ 分析史密斯夫婦電影的聲音和燈光

影片中浪漫的拉丁歌曲《MONDO BONGO》出現在男女主人公剛剛相識在一起跳舞時,演唱者Joe Strummer慵懶的聲音配以拉丁式的鼓點節奏,風格正好與兩人遇見的地點哥倫比亞相吻合,更與影片中男女主人公跳舞時的浪漫氣氛相和也似乎暗示著這兩人奇遇之後即將擦出愛情的火花——酒杯被茱麗抬手將杯中酒澆入火盆,火與酒相遇,瞬間熊熊燃燒的愛情,然後男女主人公在深棕色的光滑的熱帶小酒吧情調中墜入愛河……影片的後面,在男女主人公齊心協力瘋狂的射擊各自僱主派來的殺手時,浪漫的音樂再次想起,不禁令人想起兩人的奇遇愛情……

《Mondo Bongo》,演唱者是朋克代表班霸樂團The Clash之創作核心Joe Strummer

歌詞:

mondo bongo(巨大的紫羚羊花——引申為野性難馴或者狂放不羈,也是女主角的代名詞,這就比較浪漫了)
something that(有情況)
I was patrolling a Pachinko(我正在敲擊著柏青哥—日本一種賭博游戲)
Nude noodle model parlor in the Nefarious zone(像傻瓜一樣赤裸裸的暴露在這危險的區域)
Hanging out with insects under cting(被卑鄙的人出賣(算計)—下水道里的蟲子引申為卑鄙的人)
The C.I.A was on the phone( C.I.A竊聽著電話)
Well, such is life (哎,這就是生活)

Latino caribo, mondo bongo(拉丁美人、加勒比人,巨大的紫羚羊花)
The flower looks good in your hair (你頭上的花兒看起來好美,引申為帶著花的你明艷動人)。
Latino caribo, mondo bongo(拉丁美人、加勒比人,巨大的紫羚羊花)
Nobody said it was fair, oh (卻沒人注意過它,噢。註:女主角是一個優秀的殺手,大家只知道它冷血的一面,卻不知道她有美麗動人的一面。「卻沒人注意過它」實際引申的是一種美,脫離了殺手生活加勒比女人的美)

Latino caribo, mondo bongo(拉丁美人、加勒比人,巨大的紫羚羊花)
The flower looks good in your hair(你頭上的花兒看起來好美)
Latino caribo, mondo bongo (拉丁美人、加勒比人,巨大的紫羚羊花)
Nobody said it was fair (卻沒人注意過它)

Latino caribo, mondo bongo(拉丁美人、加勒比人,巨大的紫羚羊花)
The flower looks good in your hair(你頭上的花兒看起來好美)
Latino caribo, mondo bongo (拉丁美人、加勒比人,巨大的紫羚羊花)
Nobody said it was fair (卻沒人注意過它)

For the Zapatistas I』ll rob my sisters )Of all the curtain and lace (為了薩帕塔主義理想,我能夠搶奪我的姐妹僅有的窗簾和蕾斯花邊引申為六親不認)——Zapatistas 墨西哥南部的恰帕斯州,一些反政府武裝者的名稱。

Down at the bauxite mine (深入礦坑,引申為探尋真相)註:影片一直描寫主教們探尋真相的過程
You get your own uniform (穿上你自己的制服,引申為你將獲得新生)
Have lunchtimes off(午飯時間時間已經過去,引申為沒有時間了或者迫在眉睫,就差一步等意思)
Take a monorail to your home(建造一條單軌鐵路回家,引申為殺出一條血路)

Checkmate, baby(拼了,寶貝兒)
God bless us and our home (願上帝保佑我們和家園)
Where ever we roam(不管我們流落到何方)
Now take us home, flaquito(讓我們回家吧,基多)

Latino caribo, mondo bongo(拉丁美人、加勒%B

❾ 好萊塢影視聲音的製作工藝是怎樣的

現在的電影在這方面都會分聲道輸出,最少也會把人聲單獨做一根輸出,如果是配音就單換這一根線就行了。
早一些的電影沒這種技術,或者是在已經徹底混錄的拷貝基礎上配音,就不一樣了,典型的例子就是對白和對白之間的無人聲部分,很多用的就是原來的環境聲,極端突兀,還有其他的例子,比如人物唱歌用原聲,那就更明顯了。
電影還是看原聲的好,看配音的簡直是折磨自己。
這些技術不難,稍微有心留意一陣就明白了,呵呵。
請問同期錄音時是不是有一個話筒路對白,再有一個話筒錄環境音,像攝影機多機位一樣
這個是沒必要的
單機位和多機位的問題,和單話筒和多話筒的問題同理,乾脆一起解決掉。
首先,我們看到的絕大多數電影,可以說90%以上是用單機拍的,多機位只適用於好萊塢那樣的做法,或者僅針對那種一次性不可再生的大場面,比如<亂>裡面燒天守閣那樣的情況,否則攝影師一般是不會選擇多機位的,而雙機位我個人感覺比多機位用的情況還少。
單話筒和多話筒這個問題,在技術上沒有機位那個問題那麼有原則性,但是在用DV拍攝的情況下似乎確實有必要說一說,因為用DV挺難事先雙話筒的(盡管你可以用采訪機之類的東西實現)。事實上,在一個聲音環境穩定的場景里,環境聲根本沒必要和人聲同步錄,只要大家理解了這一點,這個問題就好辦了。
就是環境音單獨錄就行了對嗎?
不過fanfan說的這種方式,在電影製作中確實會用到,我想說的只是單話筒完全可以實現和多話筒一樣的效果。
就是環境音單獨錄就行了對嗎? [/quote]

是的,但千萬記住前提,必須是聲音環境穩定的場景下。
fanfan 2008-8-27 10:28 PM
謝謝,以後拍東西的時候會注意這些問題啦:)
子川 2008-8-27 11:24 PM
回復 7# 的帖子
關於這個問題,由於現在用的是家庭用的攝錄一體機,在拍攝時把環境聲和人聲都錄在一起了,就算單再錄一條環境音軌,但人聲的軌道里還是夾帶了環境聲的,很難單獨把人聲提取出來,我指的是對話的鏡頭,那麼是不是需要後期調音解決這個問題?
mushring 2008-8-28 06:18 AM
如果你需要純凈的對話聲,只能用強指向性話筒再加前後期濾噪,沒別的辦法。
hw2ei 2008-8-28 12:49 PM
那麼是不是說人聲本身就不受環境的影響了呢?
為什麼我們需要純凈的對話呢?不是說情緒度達到60%就可以了嗎?
mushring 2008-8-28 01:05 PM
首先,完全純凈的同步人聲根本不可能存在,而通過技術手段錄下接近那個程度的人聲,也已經沒什麼用處了,因為那和錄音棚里配音的效果也沒多大區別。子川提的問題,我推測其實不是想問怎麼去掉人聲那根軌的環境聲,而是人聲軌上面的環境聲會不會影響到單純錄下環境聲的那根軌。我的回答還是需要穩定的聲音環境,至於怎麼才算穩定,不是說噪音源少,噪音多的場景也可以找到兩根軌匹配的方式,而是要看噪音源的性質,這個要自己多思考,多積累經驗。
子川 2008-8-28 04:16 PM
謝謝mushring,是的,我想問的其實就是這個意思,在一嘈雜的環境下,比如畫外有一個藍球場,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比賽,傳過來的聲音是時高時低,此起彼伏的,所以當時錄下來的對話的人聲和後來單錄的環境聲不匹配,搭配在一起很別扭,空間感不對頭,後來我想了一下如果同時用另一台機器把比賽時的雜訊錄下來作環境聲可能就解決這個問題了,在現場噪音多的環境下,用一條人聲的音軌用在反應鏡頭上也有點麻煩,總是找不準感覺,看來還是平時練得太少,缺乏經驗.
jiangchong 2008-9-15 01:19 AM
這是一個國際聲道的問題.
環境聲不一定和對白是同步錄制的,但是大多數是在現場錄制的.這為製作國際聲道文件提供了很多的方便.
我研究過幾部外國影片提交的國際聲道文件,也製作過兩次中國影片的國際聲道文件.幾乎都採用這種方法.
環境聲的絕對穩定很難,但是我們可以錄到幾段相對穩定,沒有瞬態沖擊的環境聲不難.一般我們可以在多條相對穩定的環境聲文件中剪輯,得到一個場景中的純粹的環境聲用於提供國際聲道.

tod0501 2008-9-17 05:12 PM
jiangchong老師,那動效怎麼辦呢?我還以為是拿到各個分軌,然後掐掉對白重新配。
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不是會損失很多?如和對白粘在一起的動效,拿不出來只能去掉。。。
這里一點那裡一點,水都沒了。。。
jiangchong 2008-9-18 11:50 PM
國際聲道 一般會分出幾個版本
簡稱DME,
D-dialog
M-music
E-effect

譯製片主要是譯制語言的部分,而且很多被當成環境聲的語言是不會譯制的,周老師好像監督過一個有空間感的譯製片錄音。
目前國內的商業譯製片做得好的很少很少。我以前對香港電影有誤解,就來自於譯製片。
tod0501 2008-9-19 10:41 PM
jiangchong老師能介紹下譯製片的流程嗎?做得好的好在哪?
謝謝老師!:)
jiangchong 2008-9-20 03:33 AM
拿到一個片子的混音母帶
1\這個母帶現在來說是一個protools的工程文件,這個工程文件裡面有很多軌道,是各種各樣的聲音.
2\把這個工程文件上的對白軌道mute掉,然後錄對白.
3\根據原來聲音的空間感,將錄好的對白加上空間感.
4\混合原來的其它聲音輸出.

簡單說來就是這樣,最難的技術在於
1\人物的聲音形象是否抓得穩
2\翻譯是否到位
3\空間感是否做得好
4\混錄時不要改變原片各種聲音之間的關系比例.( 目前這個問題很大,王樂文老師特別喜歡把對白在原來的基礎上高出10分貝,不要說是我說的,請看拯救大兵瑞恩翻譯版本)
tod0501 2008-9-20 10:58 AM
謝謝jiangchong老師!
明白了。

改變了比例就把別人之前的安排,構思全給變了,根據等響曲線。。。
破壞太大了。。。
:(
jiangchong 2008-9-20 01:57 PM
今天我晚些時候放一個工程文件的截圖上來給你看看
tod0501 2008-9-20 10:18 PM
好的,謝謝老師!
:)
jiangchong 2008-9-21 03:26 AM
這是製作的一個三分鍾的短片的工程文件.這個工程很大,聲音很復雜.
jiangchong 2008-9-21 03:36 AM
這是一個環繞聲的項目,就是通常所說的杜比數字立體聲,5.1(其實就是包括了6個母線).經過初混之後,我把軌道減少到了大約37軌.在沒有初混之前,軌道數量約170軌.
現在圖上最上面軌道是環境聲軌道,然後是音樂軌道,大約佔了一半,然後是各種補錄和擬音的聲音(中國國內俗稱音效,此舉遭周老師批後,現改成動效,美國人稱之sound effcts和Foley) ,最後是人聲(中國常稱為對白,美國人常稱這為dialog,部分比較沒有文化的老美稱之為voice) ,本片沒有voice over(中國人常稱之為畫外音)
現在正在做的工作是將音樂導出成6個聲音通道的母帶,其它聲音統統不要.
所以你看到所有的音樂軌道被我solo(獨奏)了,其它的通道進入mute(啞音)狀態.
jiangchong 2008-9-21 03:44 AM
大家看到這些音樂這么多軌,弦樂 銅管 木管 打擊樂等等,在不同的時間音量不同,空間感不同,這些樂器之間的比例不同,在環繞聲場的定位不一樣.為了方便外國人在翻譯的時候領悟我們錄音師的意圖,我們把這些聲音混合成6個聲道給他們,分別放在電影院的6組音箱里,他們是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其中銅管和木管的比例的,他們最多隻能整體讓音樂大或者小.

同這個原理,我還會把人聲,導出一個環繞聲母帶,我還會把其它聲音導出一個環繞聲母帶.

外片方會拿到 音樂 人聲 其它聲音 三個環繞聲的母帶.
他們根據我提供的人聲,配好人聲以後,和我的其它兩個母帶混合,即可得到他們國家發行的版本.

在混合過程中一般不推薦改變聲音比例,但是考慮到發聲習慣和人聲音符重音 音高等等問題,可是進行適當調整.比如中國人說話喜歡扯著嗓子說,所以國際聲道,是允許一定范圍之內的調整的.
tod0501 2008-9-21 10:08 AM
太詳細了,謝謝jiangchong老師!
jiangchong 2008-9-21 04:07 PM
[quote]原帖由 [i]mushring[/i] 於 2008-8-28 06:18 AM 發表 [url=http://www.zhouchuanji.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9215&ptid=9196][img]http://www.zhouchuanj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如果你需要純凈的對話聲,只能用強指向性話筒再加前後期濾噪,沒別的辦法。 [/quote]

在開放空間里,你無法得到「純凈的對話聲」
mushring 2008-9-21 05:18 PM
確實如此
[quote]原帖由 [i]mushring[/i] 於 2008-8-28 01:05 PM 發表 [url=http://www.zhouchuanji.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9240&ptid=9196][img]http://www.zhouchuanj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首先,完全純凈的同步人聲根本不可能存在[/quote]
jiangchong 2008-9-21 09:52 PM
我的意思是,在一個開放的空間裡面,你即使用了強制向話筒和"前後期濾噪" 也沒有辦法得到純凈的對話聲.

不知道mushring說的是哪種降噪法,可否分享一下.是采樣降噪,dehisser 或是 deesser?
mushring 2008-9-21 10:54 PM
很抱歉,我知道降噪有很多種方式,但沒你那麼專業,我不知道各種降噪方式的名稱,在工作中只能盡量依賴音效師。現在正巧有這個學習機會,希望聽聽你說說這兩種方式的區別。
用強指向性話筒再加前後期濾噪只是權益之計,我從不傾向於使用這種方式,沒別的辦法指的本身也就不是這種方法能獲得純凈的對話聲。
mushring 2008-9-21 11:08 PM
采樣降噪的英文是什麼?
jiangchong 2008-9-22 12:02 AM
抱歉,對白的聲音處理似乎不依賴" 音效師" ,沒有聽說過"音效師"這個工種,麻煩解釋一下.

回復你在動畫版的疑問
采樣降噪和後兩種降噪方式同屬於降噪的方式,只是原理不一樣.後面兩種我實在找不到合適的翻譯,所以用的效果器上的原文.
mushring 2008-9-22 12:19 AM
我在剪輯工作時,後期階段聲音相關的都交由」音效師「來處理,包括對白的聲音處理。你說對白聲音處理似乎不依賴」音效師「,你說沒聽說過」音效師「這個工種,我也沒辦法,我在上海工作時很多做相關工作的都這么稱呼,當然其他稱呼也有,不過我還沒到把女人不叫女人就認為其不能生孩子的地步。
專業詞彙還是要請教你,這不是單純把中英文對上的問題。我希望知道這幾種方式的原理和差異,我這里沒有錄音方面的專業詞典,網上也只能查常規詞彙。

[[i] 本帖最後由 mushring 於 2008-9-22 12:23 AM 編輯 [/i]]
mushring 2008-9-22 12:23 AM
如果吝惜賜教,不強人所難了。我對電影聲音挺感興趣,不過沒感興趣到要專做電影聲音方面的工作,術業有專攻么,工作時至少還是有音效師可依靠,呵呵。
jiangchong 2008-9-22 12:29 AM
只有外星人才會把女人叫外星人,

對了,你想了解哪種降噪效果器的工作原理.
mushring 2008-9-22 12:32 AM
采樣降噪,dehisser,deesser
mushring 2008-9-22 12:33 AM
地球上也只有中文才把女人叫女人。
jiangchong 2008-9-22 12:39 AM
可是有些人認為大多數女人不能生孩子,那種人大概不能算地球人.
mushring 2008-9-22 12:43 AM
[quote]原帖由 [i]jiangchong[/i] 於 2008-9-22 12:39 AM 發表 [url=http://www.zhouchuanji.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1182&ptid=9196][img]http://www.zhouchuanj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可是有些人認為大多數女人不能生孩子,那種人大概不能算地球人. [/quote]

可惜有些人認為:「叫女人的才能生孩子。不叫女人?那可沒聽說過,不叫女人的話,生孩子怎麼能靠她?」
呵呵,死循環。
jiangchong 2008-9-22 12:45 AM
[quote]原帖由 [i]mushring[/i] 於 2008-9-22 12:32 AM 發表 [url=http://www.zhouchuanji.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1178&ptid=9196][img]http://www.zhouchuanj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采樣降噪,dehisser,deesser [/quote]
好的,我可以給你解釋.
你前面說到了降噪,咱們別著急慢慢來.
好像你對降噪有一定了解,你所說的降噪是什麼原理? 先聽聽你的理解.
jiangchong 2008-9-22 12:57 AM
[quote]原帖由 [i]mushring[/i] 於 2008-9-22 12:43 AM 發表 [url=http://www.zhouchuanji.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1183&ptid=9196][img]http://www.zhouchuanj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可惜有些人認為:「叫女人的才能生孩子。不叫女人?那可沒聽說過,不叫女人的話,生孩子怎麼能靠她?」
呵呵,死循環。 [/quote]
很可惜,這句話只能從你這里聽到.
mushring 2008-9-22 01:02 AM
後期的聲音方面可不能跟你比,我可以聽出音效師對一段對白聲濾噪前後的差異,但原理和操作方面,我只會看人做而已。另外,我原文說的是濾噪,當然,這不是要扣字眼。
前期的濾噪有很多方式,我沒學過相關專業,只嘗試用口語解釋。前期拍攝,從篩選不同性質的場地這一行為就已經開始這一工作。用指向性話筒本身就是一種方式,通過指向確定的聲源,濾掉許多不同方向的反射聲音。在內景時用瓦楞箱板的內膽或者大量超市裝雞蛋的塑料殼子鋪設於天花板、四壁和地板上,可以起到降低聲音反射,從而減少聲噪的目的。用棉絮和膠布填充密封各種門窗縫隙。早期錄音棚還可以使用以一定距離並列的細木布置四壁和天花板,地板則用地毯,現在則較多使用皮革作為外牆面。在戶外,話筒用的各類毛套可以濾噪,也有局部鋪設地毯,或者在機側使用大面積的帆布格擋。
前期濾噪,亂七八糟歸納出這些。
mushring 2008-9-22 01:04 AM
[quote]原帖由 [i]jiangchong[/i] 於 2008-9-22 12:57 AM 發表 [url=http://www.zhouchuanji.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1186&ptid=9196][img]http://www.zhouchuanj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很可惜,這句話只能從你這里聽到. [/quote]

不對吧?
「對白的聲音處理似乎不依賴" 音效師" ,沒有聽說過"音效師"這個工種」
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生孩子依賴女人,生孩子似乎不依賴women,沒聽說過women?
jiangchong 2008-9-22 01:27 AM
[quote]原帖由 [i]mushring[/i] 於 2008-9-22 01:02 AM 發表 [url=http://www.zhouchuanji.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1187&ptid=9196][img]http://www.zhouchuanj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後期的聲音方面可不能跟你比,我可以聽出音效師對一段對白聲濾噪前後的差異,但原理和操作方面,我只會看人做而已。另外,我原文說的是濾噪,當然,這不是要扣字眼。
前期的濾噪有很多方式,我沒學過相關專業,只嘗 ... [/quote]
這些方法,可以理解為改變聲學環境.用的這些材料主要是對於反射聲的吸音作用.而且主要是吸高頻聲音,因為高頻聲音的波長短,容易鑽進這些材料裡面.
而低頻的造成,從前期來說是很難控制的,改變聲學環境的方法,主要是提高低頻的散射效率和做好環境的低頻擴散.

我所說的這三種降噪方法,是音頻後期的處理方法.我按照我的理解方法,說一下,說得不準的地方,請指正
1\采樣降噪 通常在一段對白的聲音裡面,會有沒有對白的環境聲,有時候這個環境聲太大,創作者不喜歡.所以我們從這些環境聲裡面選擇一段,對他們的頻率進行采樣.然後把整條聲音裡面具有這些頻率的地方降低或者徹底去掉. 這種方法,通常我們稱為采樣降噪.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如果環境聲裡面具有對白的頻率,那麼對白在處理後這些頻率也會降低,形成頻率失真.
2\dehisser 在我們的聲音世界中,有些類型的雜訊是比較典型的,比如線路的干擾,高頻的絲聲,沒有接地的聲音等等,通過這個效果器可以有效地遏制這些雜訊,並且對於原來的對白影響不大.缺點是,這類雜訊處理小國器的處理范圍有限.
3\deesser 在對白的錄制過程中,由於和話筒的距離問題,一些對白中的尖銳地唇齒音,可以通過這個小國器濾出.缺點是,濾出尖銳唇齒音的時候,也會降低對白在那個頻率的電平.
mushring 2008-9-22 01:30 AM
抱歉,對白的聲音處理似乎不依賴" 音效師" ,沒有聽說過"音效師"這個工種,麻煩解釋一下.
回復你在動畫版的疑問
采樣降噪和後兩種降噪方式同屬於降噪的方式,只是原理不一樣.後面兩種我實在找不到合適的翻譯,所以用的效果器上的原文.
只有外星人才會把女人叫外星人,
對了,你想了解哪種降噪效果器的工作原理.
可是有些人認為大多數女人不能生孩子,那種人大概不能算地球人.
好的,我可以給你解釋.
你前面說到了降噪,咱們別著急慢慢來.
好像你對降噪有一定了解,你所說的降噪是什麼原理? 先聽聽你的理解.
很可惜,這句話只能從你這里聽到.

看了你對我的問題的這些回復,我忽然發現還是早點睡吧,允許我偷懶一把。
什麼?你已經睡了?呵呵,那也好,至少有一個人得到了休息。
jiangchong 2008-9-22 01:31 AM
[quote]原帖由 [i]mushring[/i] 於 2008-9-22 01:04 AM 發表 [url=http://www.zhouchuanji.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1188&ptid=9196][img]http://www.zhouchuanj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不對吧?
「對白的聲音處理似乎不依賴" 音效師" ,沒有聽說過"音效師"這個工種」
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生孩子依賴女人,生孩子似乎不依賴women,沒聽說過women? [/quote]
不是.我的意思是說:對白的聲音處理似乎不依賴" 音效師" ,沒有聽說過"音效師"這個工種.

請問你的意思是說 音效師=?

我認為,對於電影來說,音效就是個錯誤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