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教電影達人,一部外國電影,有個情節是男人參軍打仗,妻子誤以為他戰死,可後來戰爭結束他又回來了。
我想到有首歌的MV也差不多是這劇情。。。不過是那個男的回來後就一直喝威士忌直到自殺死去,後來那個女的也很傷心也喝威士忌。。。這首歌的歌名里還有個威士忌。。。
❷ 一部電影講的二戰時期訓練一群七八歲的孩子參軍打仗,有一個鏡頭有兩個小孩抬著火箭筒
你好,片名叫:《喬喬的異想世界》。
對應的鏡頭在下面。
是由美國福斯探照燈公司出品的喜劇戰爭片,由塔伊加·維迪提執導,羅曼·格里芬·戴維斯、斯嘉麗·約翰遜、塔伊加·維迪提、托馬辛·麥肯齊聯合主演。該片於2019年10月18日在美國上映。2020年7月31日在中國內地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1]。
該片故事設定在二戰時期,講述了男孩喬喬和母親生活在納粹德國統治下,而母親卻秘密幫助無辜的猶太女孩,因此,也改變了喬喬觀念的故事。
中文名
喬喬的異想世界
外文名
Jojo Rabbit
其他譯名
兔嘲男孩(台灣)、喬喬兔、少年喬喬的異想世界、陽光兔仔兵(香港)
類型
劇情、喜劇、戰爭
製片地區
德國、美國
導演
塔伊加·維迪提
編劇
塔伊加·維迪提
製片人
Carthew Neal
主演
羅曼·格里芬·戴維斯、斯嘉麗·約翰遜、塔伊加·維迪提、托馬辛·麥肯齊
片長
108 分鍾
上映時間
2019年10月18日(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❸ 找一部美國老電影
紐約黑幫電影海報目錄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幕後製作
精彩花絮
精彩對白
穿幫鏡頭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紐約黑幫
原片名:Gangs of New York
影片類型:劇情 / 犯罪 / 歷史
片長:167分鍾
國家/地區: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色彩:彩色
混音:杜比數碼環繞聲、索尼動態數字立體聲(SDDS )、多音軌環繞聲(DTS)、
製作成本:$97,000,000(估計)
拍攝日期:2000年9月18日 - 2001年4月12日
製作周期: 2000年8月30日 -
上映日期:2002年12月20日(美國)
發行:米拉麥克斯/試金石聯合出品
評級:
Rated R for intense strong violence, sexuality/nudity and language.
級別:
Germany:16 / Iceland:16 / Sweden:15 / Brazil:14 / Peru:14 / USA:R / Australia:MA / France:-12 / Hong Kong:IIB / Ireland:18 / Norway:18 / Singapore:NC-16 / Spain:18 / UK:18 / South Korea:18 / Netherlands:16 / Singapore:R / Argentina:16 / Canada:18A / Singapore:M18 / Portugal:M/16 / Switzerland:16 / Greece:K-17 / Finland:K-15 / Philippines:R-18 / Israel:PG
主要演職人員:
導演:馬丁·斯科西斯(Martin Scorsese)
編劇:傑伊·考克斯(Jay Cocks)
斯蒂文·澤里安(Steven Zaillian)
肯尼斯·羅納根 (Kenneth Lonergan)
主演: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Leonardo DiCaprio)
卡梅隆·迪亞茲(Cameron Diaz)
丹尼爾·戴·劉易斯(Daniel Day-Lewis)
連恩·尼森(Liam Neeson)
亨利·托馬斯(Henry Thomas)
[編輯本段]劇情簡介
這是一部關於愛爾蘭及義大利黑幫如何在紐約落地生根並且爭食地盤的故事,時間設定在1846到1863年間。阿姆斯特朗(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是愛爾蘭移民的黑幫組織「死兔黨」首領瓦龍之子,在其父親被謀殺後,他展開對土生幫主「屠夫比爾」(丹尼爾·戴·劉易斯)的復仇行動。為了完成復仇大業,他選擇了暫時的忍耐和偽裝。他加入了「屠夫比爾」的幫派,再次過起了黑幫生活,但這一次他擁戴的卻是自己的殺父仇人。
接著,阿姆斯特朗得到了女賊珍妮-埃弗迪恩(卡梅倫-迪亞茲飾)的幫助,逐漸找到了接近「屠夫比爾」的機會,但越是接近他的內心,越是矛盾迷茫。他看清楚了「屠夫比爾」的所有罪行,他同情那些受害的人,但他卻發現就算是將這個人殺死,外來移民和所有受迫害的人也不可能過上安穩日子,因為「屠夫比爾」所代表的不僅他個人和一個幫派,這個流氓政官身後有強大的政治援助。於是一個單純的為父報仇的目的,導致了一場追求自由和平等的集體反抗。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黑幫史詩
導演馬丁·斯科塞斯早在30年前就萌發了拍攝《紐約黑幫》的靈感,而當時的他剛剛涉身影壇不久,還是默默無聞的無名小卒。1970年,代人照看房屋的斯科塞斯在書架上發現了赫伯特·阿斯伯瑞於1928年出版的小說《紐約黑幫》,這部小說後來成為Cult經典,曾被紐約人競相傳閱。斯科塞斯回憶說:"小說的標題躍然眼前,我迫不及待的把小說從書架上拿下來,一天之內便一氣呵成。"
在久遠的年代背景下,小說生動的描繪出紐約黑社會的犯罪傳奇和種種見聞,雖然看上去頗有幾分日後《發條橘子》的意境,但畢竟這是真實的美國歷史,並且最終催生出現代黑手黨和美國黑幫,實為影響深遠的黑道聖經。另外,小說還揭示出紐約充斥著形形色色的奸惡之徒、明爭暗鬥和陰謀詭計,一個國家第一次發覺了街頭黨的巨大能量。
斯科塞斯曾在"小義大利"區度過童年,小說中的情節喚起了他的相關記憶。他說:"小說包括了所有老紐約城的傳聞和我對那個時期的印象,可以說,這部電影凝聚著我對紐約城長久以來的愛和迷戀。"
在當年的紐約,外來移民不得不在夾縫中求生,為了生計鋌而走險,而城市的掌權者卻凌駕於法律之上,斯科塞斯著迷於這種時代縮影,希望借本片向美國經典史詩電影致敬,讓世人看到年輕移民如何在無助和恐懼中攜手抗爭現實、追求夢想。
在談到影片故事的歷史背景時,斯科塞斯說:"在19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的馬鈴薯飢荒期間,紐約遭遇了大批來自愛爾蘭的移民,在高峰時,每周有15000多名移民抵達紐約港。他們窮困潦倒,沒有工作,而且大多數人只會講蓋爾語。當地人辱罵這些移民,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才是真正的美國人。"
斯科塞斯找到了編劇傑伊·考克斯,將小說推薦給後者。考克斯說:"我一直對那段時期的犯罪和黑幫很著迷,因為我的祖父曾是紐約警察,他保存著很多警局公報,儼然是犯罪和黑幫的發展簡史。在電影界,那段時期就像未經開墾的處女地,多數人對此都一無所知。馬丁對我說,這部電影好比是火星上的西部片,這句話讓我思考了很長時間。"很快,考克斯開始著手劇本,他不但深入研究了相關歷史,甚至還從布魯斯·斯普林斯汀的歌詞中獲得了靈感。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影片主人公的激烈沖突外,斯科塞斯和考克斯還在進行前所未有的嘗試,即展現出美國南北戰爭中的紐約。影片中所描寫的貧窮、緊張的種族關系和各種沖突已然將紐約城變成了火葯桶。斯科塞斯解釋說:"1863年在紐約發生的一系列徵兵暴動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暴動,整個暴動長達四天四夜,直接導致內戰戰火蔓延到紐約。林肯總統頒布的徵兵法令要求所有壯年男性必須應征入伍,除非支付300美元才能免除兵役。這種嚴重不公平的徵兵制度點燃了貧困階層的怒火,數萬人在街頭燒殺搶掠。暴動第二天,徵兵法令暫停,第一支北方軍部隊進城鎮壓暴動,這一切將成為影片高潮段落的背景。"
斯科塞斯的金字招牌
在斯科塞斯看來,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有朝一日會成為羅伯特·德尼羅、艾爾·帕西諾和達斯汀·霍夫曼式的實力派巨星,斯科塞斯一直關注著迪卡普里奧的作品,而且對他的表演贊賞有加。同樣,迪卡普里奧也對斯科塞斯仰慕已久,因有幸擔綱本片而激動萬分。他說:"我16歲時就聽說了《紐約黑幫》的故事,下定決心要爭取同馬丁合作,17歲時,為了能和他走得更近,我曾更換多家經紀公司。"
在《紐約黑幫》投拍之前,影片劇本曾被很多好萊塢製片商拒之門外。確定迪卡普里奧擔綱主演之後,影片劇本出現在米拉麥克斯影業公司聯合主席哈維·韋恩斯坦的辦公桌上,對韋恩斯坦來說,《紐約黑幫》不僅僅是一部電影那麼簡單,能與斯科塞斯合作是他長久以來的夢想,這部電影終於讓他如願以償。
在出演1997年的《因愛之名》之後,奧斯卡影帝丹尼爾·戴-劉易斯已經息影數年,似乎對重返大銀幕了無興趣。為了說服戴-劉易斯加盟本片,斯科塞斯和韋恩斯坦邀請他到著名的Harlem飯店共進晚餐。斯科塞斯的號召力果然不同凡響,戴-劉易斯不但同意擔綱,而且承認他之所以會結束當時的半退休狀態,完全是因為多年來對斯科塞斯的欽佩。
關於拍攝
拍攝本片最艱巨的挑戰莫過於重現紐約城在久遠年代的風貌,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一隊考古學家剛剛從曼哈頓地下挖掘出大量影片中"五街頂"(Five Points)的各種生活器具,影片劇組由此得以借用85萬件真實道具,從餐具、內衣到兒童玩具應有盡有。令人惋惜的是,在影片拍攝結束後不久,這些文物全都因9·11慘劇而不復存在。
片中老紐約的建築和街道全部在義大利羅馬的Cinecittá Studios搭建和拍攝,為進一步挖掘老紐約的細節,斯科塞斯聘請著名小說《Low Life》的作者呂克·桑特擔任影片技術顧問,桑特一直對老紐約的窮街陋巷和邊緣人群很感興趣,長達5年的研究讓他對此駕輕就熟。
本片是攝影師邁克爾·包豪斯同斯科塞斯的第六次合作,兩人對畫面光線的運用可謂煞費苦心。包豪斯回憶說:"在開拍前,馬丁曾讓我借鑒繪畫大師倫勃朗的光線哲學。我們想讓影片中的光源簡潔明了,通常都是蠟燭、火把或者火堆。在那個年代,由於電燈尚未問世,於是點火照明產生的煙霧隨處可見。我在拍攝中很少使用濾鏡,因為煙霧的存在和光線陰暗。"
對21世紀的觀眾來說,也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在片中的打鬥風格和動作有些古怪,但影片故事發生的年代確實如此。為了讓表演更加真實和忠於19世紀60年代,斯科塞斯請來特技協調人喬治·艾圭拉和拳擊顧問多米尼克·范登堡教給演員正規的站姿和動作。
在拍攝徵兵暴動的場景時,由於涉及演員和場面眾多,影片副導演維克·阿姆斯特朗也扛起了攝影機,負責拍攝一些細節,如破碎的窗子、急匆匆的腳步和不停射擊的士兵等等。
[編輯本段]精彩花絮
·在斯科塞斯和拳擊顧問的指導下,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和丹尼爾·戴·劉易斯曾用數月時間完善各自身手。
·片中愛爾蘭黑幫"Dead Rabbits"的名字源於蓋爾語中的"dod ráibéid",意為暴躁易怒的大塊頭。
·片中的屠夫比爾源自當時的紐約本地人比爾·普爾(Bill Poole),普爾曾為屠夫,後來成為職業拳手。
·為更好的塑造角色,扮演屠夫比爾的丹尼爾·戴-劉易斯曾跟隨一名屠夫學習屠宰手藝。
·片中有台詞的角色多達100個,背景演員的工時總計超過22000小時。除了部分義大利人之外,劇組還招募了很多在當地駐扎的美軍士兵作臨時演員。
·影片拍攝共耗時137天。
·為了讓老紐約背景下的人物能夠字正腔圓,劇組請來方言教練Tim Monich教授演員19世紀曼哈頓方言和當時各種黑道行話。
·在影片拍攝期間,喬治·盧卡斯曾造訪義大利片場,他告訴斯科塞斯,片場布景完全可以利用電腦生成。
·影片原定於1980或1981年拍攝,但由於1980年的《天堂之門》遭遇票房慘敗,製片方開始對歷史題材作品心有餘悸,於是擱置了本片的拍攝計劃。
·在影片拍攝期間,丹尼爾·戴·劉易斯一直用片中方言進行交談。
·在70年代末,斯科塞斯曾希望由馬爾科姆·麥克道威爾或羅伯特·德尼羅扮演阿姆斯特丹。
·羅伯特·德尼羅和威廉·達福曾為扮演屠夫比爾的最初人選。
·在拍攝一場動作戲時,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曾打傷丹尼爾·戴·劉易斯的鼻子,盡管負傷在身,但戴-劉易斯仍堅持拍攝。
·影片原配樂由作曲家埃爾默·伯恩斯坦完成,丹尼爾·戴·劉易斯還曾藉助他的配樂來體會角色。
·馬丁·斯科塞斯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曾為支付拍攝經費而自降片酬。
·影片拍攝預算原定為8300萬美元,後來升至9700萬。
·海瑟·格拉漢姆、莫妮卡·波特、米娜·蘇瓦麗、梅蘭妮·林斯基、凡妮莎·肖、克里斯蒂娜·里奇和克萊爾·弗蘭妮都曾希望扮演珍妮。
·影片原定在2001年聖誕節上映,後來映期被推遲一年。
·斯科塞斯曾僱用一名義大利神偷向卡梅隆·迪亞茨傳授扒竊技巧。
[編輯本段]精彩對白
·您將面對屠殺。我們一樣的料,有血有肉,有組織,有器官。我愛與豬一起工作。人肉就是豬肉,再自然不過了。
·美國是在街道中誕生的(America Was Born In The Streets)。
[編輯本段]穿幫鏡頭
·阿姆斯特丹臉上的傷疤時有時無。
·一名消防員穿著現代消防褲。
❹ 一部電影像美國空軍徵兵廣告
星河戰隊1
譯名 星河戰隊/星河艦隊/星艦戰將/星船傘兵
星河戰隊2
譯名 星河戰隊:聯邦英雄
星河戰隊3
譯名 星河戰隊3:掠奪者
❺ 找一部美國軍事題材的電影 只記得是一群人去參軍吧 然後在一個軍營裡面訓練 其中有一個胖子
當然《全金屬外殼》、哈、教官罵人好爽、死了活該、
❻ 求一部外國電影,拜託拜託
贖罪,男主女主美如畫
❼ 求一部電影名,戰斗場面很類似於CS的那種第一人稱射擊游戲,貌似是美國電影。
《勇者行動》?
《勇者行動》是邁克·麥克羅伊和 斯科特·沃夫聯合執導的一部動作大片,影片講述了海豹突擊隊員解救被綁架的CIA特工,並且發現了威脅整個美國的恐怖網路,繼而展開全世界范圍內的大搜捕和大圍剿。活動過程中,每個突擊隊隊員都恪守著自己入伍時的宣言,時刻為祖國效命……
影片花絮
宣傳片最後的廣告是游戲《戰地3》(英文名:Battlefield 3,又被稱為BF3) 角色海報(4張)
·和一般電影不同,這是一部用佳能5DII相機和蔡司ZF卡口鏡頭以及潘那維申Primo系列鏡頭拍攝出來的電影。劇組一共用了三支蔡司ZF鏡頭,分別是18mm、21mm和25mm焦距的鏡頭。
·影片在墨西哥、烏克蘭、波多黎各、美國和柬埔寨等地取景拍攝。
·有人把影片稱為「真人版的《戰地3》」,其實製片方也有這種觀點。所以,影片的一支預告片就被放在了《戰地3》的官方網站上。而且製片方還和游戲公司合作,為任何版本的《戰地》系列製作了電影版本的升級包。
·影片原本計劃於2012年2月17日的總統日上映的,可是後來卻延遲到了2月24日。[1]
編輯本段影片評價
當海豹突擊隊於2011年5月擊斃了美國追蹤了已久的「911元兇」奧薩姆·本·拉登,無數好萊塢公司對此題材躍躍欲試,其中就有因《拆彈部隊》而獲得奧斯卡大獎的凱瑟琳·畢格羅,不過,Relativity Media公司似乎搶得先機,因為由他們製作的《勇者行動》已經拍攝完成。
預告片中,無數動作鏡頭的剪輯,雖老套卻令人熱血沸騰,還有各種高科技新式武器的展示以及海豹突擊隊強悍的作戰能力和配合,無不令人大開眼界,而該片也被稱做《戰地3》的真人版。你甚至可以把它當成
美軍的徵兵廣告。似乎在這個蕭條的時候,傳統的戰爭電影終於在美國銀幕上再度復甦。
這是一部根據現役美軍海豹突擊隊真實經歷改編而成的軍事題材影片,雖然整體故事為虛構,但是影片當中運用到的武器和設備以及戰術等可都是實實在在的真傢伙。壯烈緊張的戰場真實感是影片強調的主題,在預告片中出現了猶如射擊游戲般的第一人稱視角畫面,彷彿就像在打一場真人版的CS。另外,本片非常特殊地採用了佳能EOS 5D MARK II攝影機進行拍攝,其單反攝影般的畫面質感或許將是本片的一個特別賣點。軍事迷、游戲玩家以及攝影愛好者會是本片的潛在觀眾群。作為一部炫耀美軍反恐實力的影片,政治因素以及殘酷血腥的戰爭畫面或許成為本片引進的一大障礙。[2]
❽ 美國戰爭電影,一個人用一挺機槍阻力敵人,立功以後回去宣傳徵兵
如果是電影的話,應該是2010年的電影《太平洋戰場》,你說的這個人歷史上有原型,名叫約翰·巴斯隆,他在1942年的瓜達卡納爾島戰役中表現英勇,獲得榮譽勛章;1945年重返戰場,最終在硫磺島戰役中陣亡,被追授海軍十字勛章。巴斯隆是二戰歷史上唯一一位同時獲得過榮譽勛章和海軍十字勛章的海軍陸戰隊戰士,美國有一艘驅逐艦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1942年10月24日,巴斯隆所在班在Lunga地區的陣地遭到了近3000日軍的攻擊。日軍頂著美軍的重機槍,發起一波波的沖鋒。在接下來的48小時里,全班 15個人12亡,只剩巴斯隆和另外兩個傷號戰友。巴斯隆用兩挺機槍和手槍頂住了日軍持續的沖鋒。其中一挺機槍出了故障,還是巴斯隆親手修好的。從24日一直到25日凌晨援軍到來的這段時間里,巴斯隆不得不親自穿越火線到處搜羅彈葯以頂住攻擊,日軍死傷慘重。巴斯隆遂一戰成名。
❾ 描述一個美國女演員去當兵的動作電影,非常精彩,叫什麼名字
<明星從軍記>
導演: 史蒂夫·邁納[1]
編劇:
主演: 傑西卡·辛普森 埃美·加西亞
攝影 Cinematography:Patrick Cady
上映: 2008年
類型: 喜劇片
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影片簡介:
梅根蒸·帕克(傑匠西啞卡·辛普森捶飾),一個被人認為是膚忠淺花瓶的好萊塢明星,發現自己在公眾的眼中並不像自己想像的那麼重要,極度失望的她誤打誤撞得應征加入了美國陸軍,開始了令人啼笑皆非的軍營生活……
女明星進入海軍陸戰隊,拿起沖鋒槍,會是什麼樣子?又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呢? 電影明星Megan Parker 突然發現自己的公眾形象降低,以及一場車禍,都讓她感到生活彷徨。 她去應征了美國陸軍,這一瘋狂的舉動將改變她的生命。
❿ 推薦美國徵兵電影
《兄弟連》描寫美國101陸軍空降師部隊E連的真實故事,他們參與了盟軍進攻首日的任務,以及其後整個歐洲的戰事。是10集的電視連續劇,非常好看,強烈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