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戰爭電影經典前10名有哪些
有:
1、《拯救大兵瑞恩》
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是夢工廠1998年出品的一部戰爭電影,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湯姆·漢克斯、湯姆·塞茲摩爾和馬特·達蒙等聯袂出演。
影片於1998年7月24日在美國上映。電影描述諾曼底登陸後,瑞恩家4名於前線參戰的兒子中,除了隸屬101空降師的小兒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個兒子皆已於兩周內陸續在各地戰死。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得知此事後出於人道考量,特令前線組織一支8人小隊,在人海茫茫、槍林彈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並將其平安送回後方 。
2、《珍珠港》
影片《珍珠港》是試金石公司2001年出品的一部劇情電影。由邁克爾·貝執導,本·阿弗萊克、凱特·貝金賽爾和喬什·哈奈特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1年5月25日在北美地區上映。電影講述了雷夫和丹尼這對好兄弟在參軍時結識女護士伊夫林。雷夫主動請纓參加英國空軍的作戰,被擊落掉進海里。而伊夫林得知噩耗悲痛萬分。
3、《兵臨城下》
《兵臨城下》是由讓·雅克·阿諾導演執導,裘德·洛、艾德·哈里斯主演的電影,2001年在中國大陸上映。影片改編自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創作的同名紀實小說。該片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蘇聯紅軍傳奇狙擊手瓦西里·柴瑟夫與德軍頂尖的神槍手康尼少校,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一場生死之戰。
4、《巴頓將軍》
《巴頓將軍》是由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於1970年出品的歷史片,該影片由弗蘭克林·斯凡那執導,喬治·C·斯科特、卡爾·莫爾登、詹姆斯·愛德華茲等主演。影片主要介紹了1943年在北非,英美盟軍遭到綽號叫「沙漠之狐」隆美爾元帥率領的德軍反擊,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戰斗,結果美軍遭到慘敗陷入了困境的故事。該片於1970年上映,獲4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劇本、最佳導演等7項獎。
5、《辛德勒的名單》
《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根據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肯尼利所著的《辛德勒名單》改編而成。是1993年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一部電影。影片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與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傾家盪產保護了1200餘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的真實歷史事件。本片包攬了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的7大獎項及第51屆金球獎的7項大獎。
6、《獵殺紅色十月號》
《獵殺紅色十月號》是由約翰·麥克蒂爾南執導,肖恩·康納利、亞歷克·鮑德溫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影片講述了紅色十月號核潛艇在首次航行中突然改變航線導致蘇、美兩國分別對其進行追蹤或獵殺的故事。
7、《桂河大橋》
庫布里克對戰爭的深刻反思,看過後使人對戰爭產生恐懼。這部榮獲七項奧斯卡大獎的英國片有著英國式的嚴謹結構和紳士般的節奏。影片反映二戰期間一群英國士兵在日本戰俘營的故事,雖然沒有什麼正面的刀槍交鋒,但對人物心理的刻畫頗獨具匠心。
8、《現代啟示錄》
《現代啟示錄》是一部以越戰為背景的影片,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導演,馬丁·辛、馬龍·白蘭度、羅伯特·杜瓦主演。影片於1979年8月15日美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越戰期間,美軍情報官員威爾德上尉奉命除掉庫爾茲上校。接到命令後,威爾德率領小分隊,冒險乘小艇深入柬埔寨。
9、《黎巴嫩》
《黎巴嫩》是由Israeli Film Fund公司於2009年10月15日推出的一部戰爭反思題材影片,該片由以色列導演塞繆爾·毛茨的執導,由邁克爾·默斯諾、奧斯瑞·科恩等主演。該片講述了第一次黎巴嫩沖突戰爭四位以色列坦克士兵的遭遇。該片獲得了第66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10、 《野戰排》
《野戰排》是1986年上映的一部美國戰爭片,由奧利弗·斯通執導並擔任製片人,湯姆·貝倫傑、威廉·達福、查理·辛等聯袂主演。該片講述了一名天真的新兵被編入一個步兵分隊,在與其他戰士一起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他很快就明白了一個殘酷的現實「戰斗的唯一理由其實是想方設法讓自己可以活下去」的故事。
『貳』 美國電影里人物有卡特.亞當.卡爾.這幾個名字是什麼電影
拯救大兵瑞恩
8.8分加入收藏
主演:湯姆·漢克斯湯姆·塞茲摩爾愛德華·伯恩斯馬特·達蒙
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類型:歷史戰爭
看點:二戰人性眾星雲集凄涼歷史
時長:168分鍾
年代:1998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法語
別名:雷霆救兵
簡介
『叄』 戰爭片中的人物介紹
《拯救大兵瑞恩》
約翰·米勒 上尉|演員湯姆·漢克斯
米勒上尉戰前的職業是一名教師,剛剛經歷諾曼底慘烈戰役的上尉,接受了來自上級的命令組建一個小分隊去拯救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他是這8人小分隊的核心和領導者,在他的心裡軍令如山,表面上似乎沒有考慮過這次任務(任務是找人,而沒有說是用八個人的命去換瑞恩)到底值不值得的問題。但是米勒一直堅定去完成任務。
厄本下士|演員傑瑞米·戴維斯
看似有點懦弱的人,他甚至放走了殺死梅利西的德國兵,德國人看到他懦弱的樣子便擦身而過,在最後關鍵戰役中沒有及時給戰友送上彈葯。在戰友面臨危險的時候嚇得不敢去幫忙,最後使戰友死在敵人刀下,厄本在跟隨上尉出戰之前從沒有開過槍,只是一個繪圖打稿的翻譯人員,他和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一樣,害怕戰爭,畏懼戰爭。影片最後,在親眼目睹上尉被德國兵射殺後,厄本也終於意識到戰爭年代敵就是敵,戰事是殘酷的血腥的,不能有同情心的,最後親手射殺了在德軍雷達指揮所被俘的德國兵。
詹姆斯·瑞恩|演員馬特·達蒙
這個聽似主角又不太像主角的人物出場時間不到四十分鍾,在整部影片中瑞恩這個人物是最普通的美國士兵的形象,他堅守自己的崗位,履行上級所派的任務。平凡中又異於常人,對信仰的忠貞。
列兵丹尼爾·傑克遜|演員巴里·佩珀
是個狙擊手(技術一流),也是個基督徒,是個很有個性的人。每次在瞄準目標的時候總會禱告一番,這也看出他內心的信仰,他希望上帝眷顧他,他心中有著自己的信念,這個信念支撐著他一路走來。他在戰斗總是有很大功勞,但最後在破舊建築頂上被突擊炮炸死。
列兵李察·萊賓|演員愛德華·伯恩斯
這位曾經准備退出任務,但又是堅持到最後活下來的士兵,他從一開始就很是疑惑和不滿對於參加這次任務,但是身為軍人只能服從,在最後的戰役中他和戰友並肩作戰,成功守護了大橋。
歐文·韋德軍醫|演員吉奧瓦尼·瑞比西
是一個戰地醫生,既是戰士又是醫生。善解人意,善良淳厚的人,對朋友極度關懷。在醫療條件極其惡劣的情況下為病人縫合,竭力挽救他們的生命,對自己的職業充熱情。他對生命的態度和米勒一行的其他人都不相同。
列兵斯坦利·梅利|演員亞當·戈德堡
作為一個猶太人對德國法西斯的憤恨。在德國俘虜隊伍旁,他拿著自己的識別牌,炫耀自己是猶太人,表現出一種驕傲,一種挑釁,但實際上也是可悲的,德國人並不能聽懂他的語言,他這樣做只是得到自己的一種寬慰,死去的猶太人不可能復活,他的傷痛也永遠在心中烙下痕跡。
《風語者》
喬·恩德斯|演員尼古拉斯·凱奇
約翰·恩德斯則是個讓人沮喪的傢伙,誰都不願意和他坐下來喝一杯,他被戰爭傷透了心,不光臉上留下了傷疤,還因為在戰場上失去了戰友,心理受到創傷,於是變得冷酷、絕情,從來都是獨來獨往。在殘酷的塞班島戰役中,被俘的命運就在眼前,他在緊急關頭殺死已經和自己親如兄弟的本,以履行軍人的職責、保護美軍的軍事秘密。最後掩護班撤退流血過多而犧牲。
科羅里上尉|演員克里斯蒂安·斯洛特
科羅里上尉是個樂天派,有一顆開放的心,能夠發現人性的真善美,很有責任感,對人生始終抱有希望。解碼員白馬的搭檔,為保護白馬被敵軍軍官斬首。
卡爾·亞茲|演員亞當·比奇
來自同個納瓦霍人部落的卡爾·亞茲和多年摯友查理·白馬便在志願參軍成為了海軍陸戰隊解碼員。在經歷了摯友被殺、對搭檔誤解之後。回到亞利桑那州的亞茲,和妻子與年幼的兒子到紀念碑谷,拿著恩德斯的兵籍牌進行納瓦霍儀式,以悼念這位自己的救命恩人。
《冷山》
Inman|演員裘德·洛配音劉風
英曼是一個南部士兵,他疲憊不堪,幾場戰斗中,英曼身受重傷倍受折磨。他感到自己的生命所剩無多,毅然決定拖著病弱的身體逃離部隊,想趕回千里迢迢遙遠偏僻的故鄉冷山,只為了見上心愛的愛人艾達一面。
Ada Monroe|演員妮可·基德曼配音丁建華
艾達原本是當地山區傳教士的女兒,在一次聚會和做禮拜中與英曼產生戀情,內戰爆發後,英曼被迫參戰,父親離開人世,奴隸因為戰爭一一逃去北方。柔弱的艾達面對被生活無情拋棄的痛苦,只能把一切希望寄託在等待戰爭結束,英曼能夠回到自己的身邊。
Ruby Thewes|演員芮妮·齊薇格配音王建新
露比因為戰亂四處流浪,卻有著鄉下女孩特有的勇敢和堅強。
Sara|演員娜塔莉·波特曼
無情的戰爭奪取了她丈 夫的生命, 她生活在失去親人的無邊痛苦中,未曾見過父親的嬰兒因發燒啼哭不已卻無處醫治,世事的混亂
《聖戰士》
『肆』 腓特烈·卡爾的介紹
腓特烈·卡爾(1828.3.20柏林-1885.6.15) 普魯士親王。威廉一世的侄子。德國統一戰爭中最出名的野戰指揮官。出名的血王子,相傳他那一身紅色驃騎兵的制服就是戰場上敵我雙方士兵的鮮血染紅的。自幼立志從軍,1852年任上校。1854年晉升少將。1861年任騎兵司令。1864年入侵丹麥立有戰功。七星期戰爭中,波西米亞的柯尼西格雷茨會戰中起了重要作用。普法戰爭任第二軍團司令,攻佔梅斯要塞,迫降14萬法軍後,晉升陸軍元帥。在奧爾良挫敗法國新軍的最後抵抗。
『伍』 卡爾·巴克斯的人物生平
卡爾·巴克斯於1901年3月27日出生在俄勒岡州南部麥里爾的一個農民家庭,從小在家庭農場中長大。10歲那年,巴克斯受到同班同學的影響,迷上了畫畫,並開始通過函授學習繪畫。當巴克斯15歲時,他的母親不幸去世了,巴克斯不得不輟學回家,幫助父親打理家裡的農場。由於當時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巴克斯在農場幫忙一天可以掙到5美元,這在那個年代已經是個不小的數目了。可是巴克斯醉心於繪畫,對農活全無興趣。1918年12月,17歲的巴克斯懷揣著100美元來到舊金山,希望能夠在那兒找到一份藝術家的工作。
然而,巴克斯闖盪世界的最初兩年並不順利,無奈之下巴克斯來到了加利福尼亞州首府薩克拉門托東部的小城羅斯維爾,在那裡巴克斯度過了五年半的歲月,主要靠干農活和製造馬車維持生計。但巴克斯並未放棄畫畫的夢想,1928年,他開始將自己的一些笑話插圖賣給明尼阿波利斯的《卡爾加里開眼界報》。
1930年,巴克斯在經歷了一次不成功的婚姻後回到了老家麥里爾。這時美國經濟開始出現全面衰退,賦閑在家的巴克斯一直無事可做,這時他終於下定決心要以畫畫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次年,巴克斯成為《卡爾加里開眼界報》的正式工作人員,專門為該報創作笑話及插圖。 1935年,巴克斯無意中看到了迪斯尼公司的一則徵聘廣告。當時迪斯尼公司正在製作動畫片《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巴克斯於是按照自己的想像畫了幾幅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畫兒寄給了迪斯尼公司。盡管迪斯尼公司最後沒有在動畫片中採用巴克斯的作品,但由於他的繪畫風格和迪斯尼的風格一致,迪斯尼公司決定聘用巴克斯,巴克斯總算找到了一份穩定的職業。這時,唐老鴨在迪斯尼公司剛剛誕生一年。
開始時,巴克斯在迪斯尼公司的動畫部門工作,隨後又轉到了動畫片製作部門,在這里,巴克斯開始了對唐老鴨這一形象的加工塑造。在同事的幫助下,巴克斯完善了唐老鴨原先的形象,不僅把唐老鴨的嘴變得又短又圓,而且賦予了唐老鴨傻乎乎而又不乏人性化的個性。據巴克斯稱,由於先前的唐老鴨象形過於呆板,自己絞盡腦汁也無法創作出足夠多的故事,於是他不得不改變唐老鴨的性格。巴克斯在1996年接受《巴爾的摩太陽報》記者的采訪時談到了自己創作唐老鴨的靈感,他說:「我覺得唐老鴨是一個和我一樣不幸運的人物,我們都是各種環境作用下的受害者。其實美國的所有人都可以在唐老鴨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卡通片里唐老鴨犯的錯誤就是我們犯的錯誤。」
巴克斯獨特的幽默感和精湛的繪畫技術使唐老鴨的形象很快便深入人心,開始和米老鼠平起平坐。在1935年到1942年的7年時間中,巴克斯先後創作了35部卡通短片,其中包括多部傳世之作:《唐老鴨的侄子》(1938年),《唐老鴨的堂弟格斯》(1939年),《木材》(1941年)等等。 1942年11月,事業上一帆風順的巴克斯出人意料地離開了迪斯尼公司。按照巴克斯自己的話, 他做出這種選擇是因為動畫片缺乏完整的故事情節, 難以給自己帶來創作的樂趣,已經厭倦了單純繪制動畫片的巴克斯希望能夠投入情節性更強的連環畫創作中。並且,當時在二戰時期,美國軍隊強迫迪斯尼拍攝一些戰爭電影,巴克斯並不喜歡這種工作環境。辭職後,巴克斯和他的第二任妻子來到了洛杉磯附近的聖哈辛托市。這次巴克斯選擇了持有迪斯尼公司特許證的合作夥伴西方出版公司,在這里,巴克斯不僅可以創作連環畫,而且能夠寫作關於唐老鴨的故事。1943年4月,巴克斯出版了他在西方出版社的第一部作品--一本10頁厚的唐老鴨連環畫故事,當時巴克斯獲得的報酬是每頁12.5美元。
1947年,巴克斯從《國家地理雜志》中得到靈感,為唐老鴨虛擬出了家鄉「鴨堡」。隨後他又為唐老鴨「找來」了眾多的家人親屬,其中包括富有的史高治叔叔、三個熱衷於探險的天真可愛的小侄子和運氣特別好的堂弟葛萊史東。唐老鴨從此結束了孤身一人的生活,有了自己的家園和親人。1952年,巴克斯遇到了事業上的知音--一個名叫戈雷的女畫家,兩年後巴克斯第三次結婚,這也是他最成功的一次婚姻。戈雷在事業上給了巴克斯很多幫助,她為巴克斯的不少連環畫畫背景,而且幫巴克斯整理作品。
從1942年到1966年的20多年中,巴克斯以每個月10頁的速度創作唐老鴨的系列故事,他一共創作了400個劇本,並且繪制了6000多頁連環畫和200個封面。在這段時間中,唐老鴨的形象根深蒂固地成為全世界大人和兒童的最愛,但這些成就並沒有給巴克斯帶來多少的財富。西方出版社給予巴克斯的酬勞僅為每頁45美元,這些收入只夠維持他們夫婦正常的生活開支。1966年6月30日,巴克斯在平淡中退休。 巴克斯退休後並沒有停止創作,在迪斯尼公司的允許下,他仍然在畫卡通動物。應唐老鴨迷們的要求,巴克斯在1971年到1976年間創作了122幅以唐老鴨形象為主題的油畫,一時間洛陽紙貴,有些卡通迷甚至將他的畫拍成照片以500美元的高價出售。據權威人士估計,在70年代,包括唐老鴨在內的巴克斯創作的一些迪斯尼卡通動物形象的價值達到了20萬美元,這在當時可是一個天價。
迪斯尼公司在看到巴克斯作品的巨大市場潛質之後,開始禁止巴克斯繼續繪畫唐老鴨等卡通動物。1976年,迪斯尼公司甚至取消了巴克斯的退休金。直到1984年完全不再出版巴克斯的作品。無奈之下,巴克斯只能在家中畫些水粉畫自娛自樂,他以唐老鴨為主人翁,以美國的歷史為背景,又畫出了更為經典的唐老鴨系列連環畫,他個人的創作生涯也在這時達到了頂峰。看到巴克斯作品的非凡價值,迪斯尼公司突發善心,同意巴克斯重新開始畫迪斯尼的卡通人物。這時,他的作品價格已經超過了六位數。1994年,巴克斯出版了他的最後一部公開發表的作品《走馬觀花看歷史》。在巴克斯最後的日子裡,另一家持有迪斯尼公司特許證的合作夥伴彩虹出版社獲准將巴克斯的唐老鴨形象製作成版畫投放市場,這種版畫頓時成了最搶手的作品。
2000年8月25日卡爾·巴克斯在俄勒岡南部的一個看護所因白血球過多病逝,享年99歲。
『陸』 如何評價《星球大戰 絕地:隕落的武士團》主角卡爾凱斯提斯
《星球大戰絕地:隕落的武士團》主角卡爾凱斯提斯是一個很立體的人物。
卡爾·凱斯提斯是66號令大清洗之後絕地武士團的倖存者之一,現在則是個逃亡中的絕地學徒。他曾是絕地大師Jaro Tapal的學徒,在克隆人戰爭中與他的導師一起服役。他從66號命令和對絕地的清洗中逃脫,從此一直生活在銀河帝國的追捕之下。他要低調行事,不能相信任何人,才能躲過抓捕並磨練技能。
凱斯提斯與世隔絕了好幾年,直到一次與宗教審判迫使他公開反抗帝國的統治。小巧的雙足機器人BD-1默默陪著主角卡爾·凱斯提斯一同冒險,當他被迫使用原力去救一個朋友的時候,再次踏上亡命之途,Second Sister,帝國的審訊官之一,被派去追捕他。
玩家操作的卡爾必須想盡辦法逃過一心要抓住你的帝國勢力以及躲避邪惡的帝國判官。在游戲中習得原力技能,磨練光劍技巧,探索一個失落已久的神秘文明,解鎖原力更深層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重建絕地武士團。
『柒』 二戰題材一部偉大的丹麥電影《地雷區》
丹麥是個童話國家,經濟水平也挺好,也很有格調的國家,和德國是鄰居,德國又出了個希特勒,只能哀其不幸。
這部電影的故事是1945年5月,是二戰的尾聲了,德軍已經投降。德軍留在丹麥150萬顆地雷,軍方安排德軍的俘虜來做這項排雷工作。
用來排雷的這批俘虜非常年輕,稚氣未脫,平均年齡十幾歲。他們先集中訓練和培訓,然後分到全國各個排雷的區域。
中尉卡爾負責西海岸的一個海灘,大約有45000顆地雷。分配一個 11人德軍俘虜,卡爾非常仇視德軍,一個俘虜拿丹麥的國旗,卡爾胖揍了這為德國兵。
第一天,卡爾告訴每個德國兵的紀律和規矩。明確告訴他們任務:每人每小時要清理6顆地雷,三個月完成任務,他們就可以回家了。
第二天,德軍的班長來問卡爾:什麼時候發放食品?中尉卡爾告訴他:「俘虜不配得到食物!」
再休息的時候,有人去偷了附近農場小女孩的麵包吃。在夜裡有人挖牆洞去農場里偷馬的飼料,回來分著吃。
第三天,所有人正在全身心得在排雷,有個德軍突然嘔吐不止,身體顫抖,一聲爆響,他的四肢全部被炸飛。他的同伴們都去安撫他,他疼痛難忍,嘴裡不停的哭喊「媽媽,媽媽」。中尉卡爾趕快給他打了一針嗎啡鎮痛,送到軍醫院。
得知嘔吐原因後,他讓所有人喝海水催吐,然後用清水把這些德軍清洗干凈。在總部的食堂拿來一些麵包,給這空腹的德軍吃。告訴他們:那個同伴活過來了。為了完成任務,現在你們每小時要排雷10顆,完成任務就可以回家。
每一次的排雷都是生與死的瞬間,海面上有個巨型雨柱,這些年輕人沒有時間看這一切,他們每個人都萬分小心的在做每個排雷的動作。一個老兵擰開一個地雷的蓋子,抽出地雷的引信,就要排除這個地雷了,他發現這是個連線地雷,大喊同伴注意,可是有一個同伴沒聽見。就在那個剎那,一聲巨響雙胞胎的哥哥,就是一些碎片,弟弟悲憤不已,渾身顫抖,中尉卡爾撫摸他的額頭,讓他安靜下來。他想,這些十幾歲德國的孩子,並不知道戰爭是怎麼回事,卡爾的內心柔軟了起來。
卡爾營區的廚房拿來更多的食物,和這些德國士兵開玩笑,他們一起到安全的沙灘踢球。卡爾就像這群年輕人的隊長,又說又笑,夕陽西下,海浪輕撫著沙灘,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一聲巨響,他們跑過去,卡爾的狗被地雷炸死了。這條狗是陪伴卡爾多年的朋友,一瞬間卡爾心理的仇恨被點燃。卡爾讓負責這個區域的士兵用嘴叼球,學狗叫。卡爾爆跳說:「我對你們太好了,後果就是你們犯錯,今天開始,你們要在清除完的區域列隊走過才可以確認安全沙灘!」
一排年輕的德國士兵從沙灘的這頭,再折返走到這頭,每一步都是生死,每一步都可能是最後一步。那個最優秀的排雷老兵都崩潰了,要求卡爾直接射殺他,他可以早點結束這個任務。
一天早晨,農場小女孩的媽媽跑到軍營,原來小女孩獨自走到未排雷的區域玩沙子。這群德軍小夥子來到小女孩正在玩耍的沙灘,媽媽安撫小女孩不要亂走,那些小夥子立刻排雷。卡爾也趕到這里,他看到雙胞胎的弟弟直接走到小女孩那邊,和小女孩殘缺的娃娃聊天,安撫小女孩。他們很快開辟一條安全得沙灘地帶,小女孩被轉移到安全地方。那個雙胞胎弟弟走向未知沙灘,一身巨響,弟弟為了哥哥,做什麼都可以,包括失去生命。
這塊區域排雷的任務很快就結束了。這天有六個戰士在集中清點和轉運這些地雷,其中一個戰士太用力,又是一聲巨響,現場六個戰士化作一團煙霧和碎片。
最後只剩下四個戰士,這德國兵接到任務要去別的地方排雷,回家的謊話讓這四個戰士心灰意冷。卡爾找到他的上級,力求讓這四個戰士回家。他的上級告訴他,這是命令,他們要去排雷。上級還是帶走了這四個德國兵。
卡爾動用了他的關系,把這四個德國軍人用卡車接了回來,在一條公路上停了下來,讓他們全部下車。告訴他們「這里到邊境只有500米,回家!」
那四個德軍,瘋狂的跑向那片樹叢,他們知道那裡是他們的家。
戰爭給兩國的人民帶來的就是苦難和不幸,每個人都有憤慨的情緒,這個情緒是對國家?還是對政黨?還是對個人?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雷區,外人是無法排除的,當我們冷靜的思考戰爭,內心得硝煙才能漸漸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