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美國的一些影片第幾季是什麼意思
美國商業性質的電視台很多,競爭十分激烈,於是就產生出這種「邊拍邊放」的商業化連續劇模式,收視率差的瞬間就會被從日程表刷下來,後面的也不用拍了,成本降到最低,可說是名副其實的「市場經濟」。
經過長時間實踐性的市場摸索,美國各商業電視台現在都普遍採用每年拍攝一個電視劇段落,如果反響不錯,則繼續拍攝下去。但是考慮到演職人員的休息、額外工作安排等問題,而不會把拍攝日程排滿整年,通常在3~6個月之間,於是把這樣的一個拍攝段落稱為Season(季),作為劃分這個段落的一個標准。
在推出了「季」這個概念以後,由於美國觀眾習慣連續劇在一次相對較短的觀看過程中看到劇情結束,但又可以留一個可以令人想像的空間,所以每「季」的結束一般是一個故事段落的結束。不過也不盡然,去年在美國及國內都很火的「越獄」第一季,在拍攝了十幾集的時候(具體是哪集忘了,11或12集吧,越獄第一季共22集),演職人員進入了休假狀態,之後的半年才開始繼續拍攝和播放第一季剩下的十多集,如果從傳統意義的「季」上來說,越獄第一季應該包含了兩季,但是以劇情的完整性來說,又是一季。
所以說,如果追尋「季」的出處,是出於拍攝或播放周期,現在的含義,則是可以自成一個故事段落,後續作品還可能推出的電視劇段落。
現在國內拍攝的影片,很多點子都是抄襲歐美已有的火爆電視劇,眼前的有,「危情24小時」抄襲「24」,老點的有,「我愛我家」抄襲「成長的煩惱」,但是由於我國電視台是國家壟斷,根本不用管觀眾愛不愛看,一個片子拍好全國電視台都放,名副其實的強奸觀眾眼球。真的希望中國電視也能夠「市場化」的運作起來,不過光靠搞「超級女聲」、「夢想中國」這種很容易產生審美疲勞的節目,還是控制控制的好,現在國內的電視筆者只掃掃有美女的廣告,其它的真是不敢恭維。。。
扯遠了,希望能夠釋樓主之疑。
❷ 歐美有續集的系列電影
1、《星球大戰》系列
喬治·盧卡斯設計出的完整「星球大戰宇宙」是此系列之所以如此歷久彌新的主因。最先拍的三部曲其實是系列的第4、5、6部,1999年再拍的新三部曲,才是系列的第1、2、3部。2015年的《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更創下全球破20億美金的票房。
2、《蝙蝠俠》系列
蝙蝠俠一直是大銀幕中的票房英雄,從邁克爾·基頓的《蝙蝠俠》開始,至今已經推出包括正傳、諾蘭的重啟版等系列。當中,諾蘭的《黑暗騎士》三部曲更是所有系列中最受粉絲愛戴的版本,就連現在DC擴展宇宙中的蝙蝠俠也都是承襲自此版本。
3、《007》系列
至今,就算是新世代的觀眾,一定也對007詹姆斯·邦德相當熟悉。從肖恩·康納利一路到第六任的丹尼爾·克雷格,007系列電影總是能創造出新風潮。
4、《速度與激情》系列
一片賣過一片,絕對是這個系列的最佳寫照。2001年的《速度與激情》並沒有將電影發展成系列的野心,但這部描述地下賽車文化的犯罪動作片卻意外受歡迎,原本男一范·迪塞爾也在第4集正式回歸。第7集更創下系列最高票房記錄。
5、《碟中諜》系列
雖然平均都得花上4年才會推出新續集,但湯姆·克魯斯身兼製片與男主角的這個票房動作系列,卻每每能帶給觀眾全新的刺激與視效;除了阿湯哥拚命三郎式的親力親為,同時每個新導演替電影注入的個人獨特風格,都是此系列之所以能在大銀幕推出20年來依然能賣座的主因。
❸ 誰能推薦幾部有續集的外國經典電影,比如....
回到未來三部曲 Back to the Future
教父三部曲 Godfather
印第安那瓊斯三部曲 Indiana Jones
魔戒(指環王)三部曲 Lord of the Rings
黑客帝國三部曲 Matrix
老版星球大戰三部曲 Star Wars
終結者三部曲 Terminator
虎膽龍威三部曲 Die Hard
哈里波特三部曲 Harry Potter
鐵甲威龍三部曲 Robocop
侏羅紀公園三部曲 Jurassic Park
王牌大賤諜三部曲 Austin Powers
驚聲尖叫/奪命狂呼三部曲 Scream
驚聲尖笑/恐怖電影三部曲 Scary Movie
死亡之書 Book Of The Dead (The Evil Dead Series)
的士速逮三部曲 Taxi
瘋狂邁克斯三部曲 Mad Max
白頭神探三部曲 The Naked Gun
第一滴血/蘭博三部曲 First Blood (Rambo Trilogy)
紅幕布三部曲 Red Curtain Trilogy
漢尼拔 The Hannibal Lecter Series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Hannibal/Red Dragon)
美國派三部曲 American Pie
藍白紅三部曲 Three Colors Trilogy (Blue / White / Red)
妙探出更三部曲 Beverly Hills Cop
鏢客三部曲(荒野大鏢客/黃昏雙鏢客/黃金三鏢客) The Man With No Name Trilogy (A Fistful Of Dollars/For A Few Dollars More/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鱷魚鄧迪三部曲 Crocodile Dundee
羅伯特·羅德里格茲的「殺人三部曲」 Desperado / El Mariachi / Once Upon a Time in Mexico
特工小子三部曲 Spy Kids Trilogy
刀鋒戰士三部曲 Blade
死神來了三部曲 Final Destnation
帕尼奧爾 / Marcel Pagnol / 法國
~ 馬賽三部曲
1929 -《馬里烏斯》
1931 -《芬尼》
1935 -《凱撒》
費德里科 費里尼 / Federico Fellini / 義大利
~孤獨三部曲
1954 -《大路 / La Strada》
1955 -《騙子 / Ilbidone》
1956 -《她在黑暗中》
~ 背叛三部曲
1960 -《甜蜜的生活 / La Dolce Vita》
1963 -《八部半 / 8 1/2》
1965 -《朱麗葉與精靈 / Juliet of the Spirits》
安東尼奧尼 / Michelangelo Antonioni / 義大利
~ 情感三部曲 / 疏離三部曲
1960 -《奇遇》
1961 -《夜》
1962 -《蝕》
英格瑪·伯格曼 / Ingmar Bergman / 瑞典
~ 沉默三部曲
1961 -《 穿過黑暗的玻璃 / Through a Glass Darkly》
1962 -《冬日之光 / Winter Light》
1963 -《沉默》
帕索里尼 /Pier Paolo Pasolini
~ 生命三部曲
1970 -《十日談 / Decameron》
1971 -《坎特伯雷故事 / The Canterbury Tales》
1974 -《一千零一夜 / A Thousand and One Nights》
安哲羅普洛斯 / Theo Angelopoulos / 希臘
~ 希臘近代史三部曲
1972 -《三六年的歲月 / Days of 36 》
1974 -《流浪藝人 / The traveling players》
1977 -《獵人 / Hunters》
~ 漂泊三部曲 / 沉默三部曲
1984 -《塞瑟島之旅 / Voyage to Cythera / Taxidi Sta Kithiri》
1986 -《養蜂人 / The Beekeeper / O Melissomos》
1988 -《霧中風景 / Landscape in the Mist / Topio Stin Omichli》
法斯賓德 / 德國
~ 女性三部曲
1979 -《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 / The Marriage of Maria Braun》
1981 -《勞拉 / Lola 》
1982 -《維洛尼卡·福斯的慾望 / Veronika Voss》
朱塞佩 托納托雷 / Giuseppe Tornatore / 義大利
~ 回歸三部曲
1989 -《星光伴我心 / 天堂電影院 / Nuovo cinema Paradiso》
1998 -《聲光伴我飛 / 海上鋼琴師 / The Legend of 1900》
2000 -《真愛伴我行 / 西西里美麗傳說 / Malena》
阿巴斯 基亞羅斯塔米 / Abbas Kirostami / 伊朗
~ 生命三部曲
1992 -《春風吹又生 / 生命在繼續 / And Life Goes On》
1994 -《橄欖樹下的情人 / Through the Olive Trees》
1997 -《何處是我朋友家 / A Taste of Cherry》
基耶斯洛夫斯基 / Krzysztof Kieslowski / 瑞典、法國
~ 紅白藍三部曲
1993 -《藍色情挑》
1994 -《白色情迷》
1994 -《紅色情深》
雅克·貝漢 / Jacques Perrin / 法國
~ 天地人生命三部曲
《遷徒的鳥》
1996 -《微觀世界 / 點點蟲 / Microcosmos》
1999 -《喜瑪拉雅 / Himalaya》
拉斯·馮·特里爾 / Lars Von Trier / 丹麥
~ 歐洲三部曲
1984 -《犯罪份子 / Element of Crime》
1987 -《瘟疫 / Epidemic》
1991 -《歐洲特快車 / Europa》
~ 良心三部曲
1996 -《 破浪而出 / Breaking the Waves 》
1996 -《白痴 / The Idiots 》
2000 -《 在黑暗中漫舞 / Dancer in the Dark 》
~ 美國三部曲
2003 -《狗鎮 / Dogville》
2005 -《曼德維爾 / Manderlay》
#### -《……》 (Washington?)
回到未來三部曲 Back to the Future
教父三部曲 Godfather
印第安那瓊斯三部曲 Indiana Jones
魔戒(指環王)三部曲 Lord of the Rings
黑客帝國三部曲 Matrix
老版星球大戰三部曲 Star Wars
終結者三部曲 Terminator
虎膽龍威三部曲 Die Hard
哈里波特三部曲 Harry Potter
鐵甲威龍三部曲 Robocop
侏羅紀公園三部曲 Jurassic Park
王牌大賤諜三部曲 Austin Powers
驚聲尖叫/奪命狂呼三部曲 Scream
驚聲尖笑/恐怖電影三部曲 Scary Movie
死亡之書 Book Of The Dead (The Evil Dead Series)
的士速逮三部曲 Taxi
瘋狂邁克斯三部曲 Mad Max
紅幕布三部曲 Red Curtain Trilogy
沉默的羔羊 The Hannibal Lecter Series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Hannibal/Red Dragon)
藍白紅三部曲 Three Colors Trilogy (Blue / White / Red)
白頭神探三部曲 The Naked Gun
第一滴血/蘭博三部曲 First Blood (Rambo Trilogy)
美國派三部曲 American Pie
妙探出更三部曲 Beverly Hills Cop
鏢客三部曲(荒野大鏢客/黃昏雙鏢客/黃金三鏢客) The Man With No Name Trilogy (A Fistful Of Dollars/For A Few Dollars More/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鱷魚鄧迪三部曲 Crocodile Dundee
羅伯特·羅德里格茲的「殺人三部曲」 Desperado / El Mariachi / Once Upon a Time in Mexico
特工小子三部曲 Spy Kids Trilogy
❹ 求兩部外國電影
第二個是 換臉 這部電影,第一個可能是 異形,,不過可以推薦幾個類似的好看科幻片,侏羅紀公園,生化危機,飢餓游戲,還有美劇吸血鬼日記共四季全的第五季正在更也不錯的,記得採納哦。。。
❺ 為什麼外國電影或者是電視劇都分的是第幾(季)呢
季(Season):所謂季,就是指播出季節。美國商業電視以每年9月中旬至第二年4月下旬這段時間為一個播出季節,因其絕對的收視率最高而成為全年電視播出的重中之重。在播出季節,你不會看到老節目,電視屏幕完全被新的劇集所佔據。一部系列劇每周只播出一集,除去非播出季節的4個多月,一季的電視劇基本保持在25集左右,另外,因為所有電視劇大多在整點或某點30分播出,所以其長度也均為30分鍾或60分鍾左右
❻ 為什麼外國連續劇叫第幾季
第二季就是接著第一季繼續演
「季」就叫season,是美國娛樂界用的一個概念,比如體育、電影、舞台演出等,全都有「演季」或者「賽季」,這是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一種運做方式。對於美國電視行業來講,「演季」實際上就是指商業電視網在它晚間黃金時段的娛樂節目里所實行的一種慣例或者制度,新聞節目、早間、晚間等節目除外。具體來說,從9月中旬到第二年的4月下旬大約30多周的時間就叫「季」,在這期間,晚間黃金時段播出內容主要是首播,各個電視網新推的欄目,特別是新電視劇也都是在這時開始。
一般來說,美國周播電視劇的製作周期,實拍周期是八天,播出周期是七天。因為美國FCC(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有規定,要求晚間黃金時段15%以下的節目都是自製的。所以美國大的電視網要找大的電視公司來做節目,這就牽扯到很多細節要談判,需要根據節目的走勢來決定播出價格,就需要一個「演季」、一個「演季」的來操作。
「演季」制度在美國深入人心之後,每個「演季」一開始,觀眾就會有造成一種迫不期待的心理期待和強烈的收視願望:好的電視劇只有今晚播,不看就會錯過這個機會,就只能等到明年甚至後年才能看到這個劇的重播。電視播出方、製作方蓄勢待發,形成合力,給每一個新節目、每一部新劇製造一種先聲奪人的氣勢,這對創造收視率來講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CBS的《倖存者》在夏季期間播出,第一期節目是5月份推出的,到7月份快結束的時候收視率形成了最高點,達到了4000多萬觀眾。從2000年夏天以後,《倖存者》每年播兩季,「演季」播一季,「淡季」播一季,雖然沒有最初的一兩個「演季」那麼火爆,但表現良好到今天還在播。所以,「演季」並不是一種必須遵守的制度,美國的電視人到了暑期也未必都出去旅遊,也有不少在家看電視的。FOX夏季也曾推出了一個新劇,很受觀眾歡迎。現在有美國學者認為美國電視的「演季」概念正在消失,全年都將成為一個「演季」了。
美國「演季」的概念和我們中國觀眾的生活狀態是不太相符的,即使黃金周大家出門最多,收視率較之過去幾年有變化,但仍是收視高點。此外,中國的電視仍是黨和政府的喉舌,這個不能改變的基本性質使「季」受政治的的影響也非常大。每年三月份,開「兩會」的時間就是「政治季」;還有6、7月份,一年好多個月都跟政治有關。
總體來說,在播出和製作的互相協調、配合方面,「演季」這種做法,讓製作方、廣告方等都能感到有一個好的節奏感;同時,讓外邊的製作單位、廣告單位有一個清楚理解,也讓觀眾有一個預期,這樣就使得整個播出體系更加健全、更加科學起來。
=================
我以前也想過這個問題,呵呵
❼ 歐美影片中的第一季第二季分別是什麼意思
關於美國電視劇按」季「劃分的一點小常識!
1.「季」「season」並非傳統意義上自然的「季節」,而是指播出季節。所謂按「季」播出就是指電視播出機構根據收視市場觀眾收視習慣呈現出的季節性變化,對頻道節目配置、播出安排進行應對性調整。
按「季」播出的概念緣於美國商業電視多年的電視節目編排。每年9月中旬至次年5月下旬這段時間為美國商業電視一個播出季節,因自9月秋季開始,天氣轉涼,黑夜轉長,人們減少室外活動,而增加電視收看時間;加之學生們返校上課,有規律的生活得以恢復,因而開機率及收視觀眾規模均大幅提升,從而使得這跨度近7個月的播映季節成為全年電視播出的非常時期。而5月下旬至8月即為「季」外時期。在「播映季」中,絕大多數商業電視都會主推全新的電視節目,主要是電視劇。而往年成功的熱門電視劇,也會在這一「季」中推出新的續集。按「季『播出是美國商業電視在充分掌握觀眾收視規律、消費規律基礎上,成功運用心理學提高收視率的策略,是他們運作多年的經典手法之一。
2.「季」的概念和原因
按季播出是源自美國頗為流行的電視編排方式。這里的「季」(season)是指電視播出機構按照觀眾的收視作息和收視習慣,以及收視波動而劃分的電視播映季節。在美國,每年9月中旬至次年5月下旬這段時間是無線電視網所劃定的一個黃金播映季節,也就是所說的「季」。映「季」的劃分主要有三個重要原因:一方面,自9月秋季開始,天氣轉涼,黑夜轉長,人們減少室外活動,而增加電視收看時間;另一方面,9月起,美國的學生們返校上課,重新開始有規律的生活,因而開機率及收視觀眾規模均大幅提升。據尼爾森數據,秋季期間美國的電視觀眾比夏天增加10%以上。這個不小的收視增量百分比使得跨度近7個月的播映季節成為美國各無線電視網全年電視播出的重中之重。所以,在內外因素合力作用下,9月就成為美國無線電視網的「新年」,是他們絕對不可錯過的放映黃金季節。而 6、7、8月份就是所謂的「季」外時期。
3.編排策略
在播映「季」中,絕大部分美國無線網狂推新的電視節目,主要是電視劇。通常,新電視劇會相繼在映「季」開始後的一兩周內亮相,這時各無線網的電視屏幕幾乎被新劇集所佔據;不僅如此,往年成功的熱門電視劇,也會在映季的開始首播當年新推出的續集;映季期間,曾經播過的老節目絕不重播。一般說來,一部電視系列劇一周只播出一集,一「季」下來電視劇都保持在25集左右。所以加起來,美國各大電視網每周總共會有40、50部情景喜劇和20、30部情節系列劇輪番播出,同時還會有少量的電視電影。而在「季」外的3-4個月中,除了新聞和專題以外,電視劇基本上都是重播
4.節目取捨標准
在美國,事實上在世界上許多國家,收視率無疑是決定一檔節目在電視屏幕上去留最主要、最重要的指標之一。現在美國最權威的收視率調查來自著名的尼爾森調查公司。它通過自己分布在全國的電視網路,極為細致統計出相關數據,並將這些相關的數據賣給電視企業,其他新聞機構以及廣告商。通常說來,首輪電視劇的收視率一旦開始持續低下,一般就意味著觀眾注意力已轉移,這時候,無論該劇的劇情進行到何處,電視公司都會毫不留情的腰斬CUT !、置換節目。當然如果一部電視節目或電視劇收視指標令人滿意,電視企業就會不斷追加投資,盡可能地維持其生命力,延長其影響力。這就是為什麼許多美國電視劇「長壽」的秘訣。如:《Days Of Our Life》播了40年;《Friends》播了10年;《24》已經是第5季(2006.05);而《瘋狂主婦》由於去年(2004-2005季)的勁爆成績,所以在(2005-2006季)推出第2季。
5.按「季」播出的優點
a.約會意識的形成:以映「季」為單位進行節目播出,無形會在電視節目和觀眾之間形成一種約會意識。這樣,每到9月份,觀眾就急切的等待著屏幕上好戲開演;特別是對經典劇目,大夥兒更是苦「盼」了整個夏天。如此一來,一到映「季」,觀眾們的注意力就自覺、自動、自然的轉向應「季」的電視劇上。
固定時間播出,也便於觀眾按照自己的口味尋找喜愛的節目,從而使收視約會意識更加根深蒂固。如日常肥皂劇的播出:每天一集,一周5集,一年260集,時到必播,通過播出的規律性,為觀眾調整出收視韻律、收視節奏。
固定長度播出,是美國電視培養觀眾約會意識的又一方法。通常電視劇片長相對固定:包括廣告時間在內,情景戲劇一般為30分鍾;其他系列劇是60分鍾;電視電影2個小時。
美國電視公司通過盡可能細微地固化電視播出的每個環節,以有效固化觀眾的收視習慣和規律,從而建立起易於掌握、分析和針對的收視約會意識,從而更為簡單、方便、快捷的進行電視產品及廣告投放和調整。
b.充分張揚品牌節目的品牌效應:收視高的電視節目,其品牌號召力可把大量觀眾固定在某個頻道的某個時段,從而相應地帶動了此時段的廣告價位。這樣就促使電視企業不斷追加投資,一方面盡可能地延長品牌節目的壽命,另一方面,不斷擴大和加深品牌節目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從而贏得更多的廣告收入——這就是典型的成功者「通吃」的品牌運作模式。同時,也造就了電視領域不少的電視佳品和精品。
❽ 很多美國片老說有第幾"季"是什麼意思
通常國外(尤其美國)的電視劇集都是按系列來拍,然後按檔期播放的(比如說春季檔、秋季檔),如果一部劇集播出後收視率高的話,來年會繼續拍攝和播出,所以劇集就會按順序命名為第x季(英文叫Season X)。按通俗的習慣可理解為續集X。
例如近年美國收視率很高的劇集《CSI》,從2001年開始已經播出了5年,所以用第一季(2001)...第五季(2005)來區分。
「季」就叫season,是美國娛樂界用的一個概念,比如體育、電影、舞台演出等,全都有「演季」或者「賽季」,這是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一種運做方式。對於美國電視行業來講,「演季」實際上就是指商業電視網在它晚間黃金時段的娛樂節目里所實行的一種慣例或者制度,新聞節目、早間、晚間等節目除外。具體來說,從9月中旬到第二年的4月下旬大約30多周的時間就叫「季」,在這期間,晚間黃金時段播出內容主要是首播,各個電視網新推的欄目,特別是新電視劇也都是在這時開始。
一般來說,美國周播電視劇的製作周期,實拍周期是八天,播出周期是七天。因為美國FCC(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有規定,要求晚間黃金時段15%以下的節目都是自製的。所以美國大的電視網要找大的電視公司來做節目,這就牽扯到很多細節要談判,需要根據節目的走勢來決定播出價格,就需要一個「演季」、一個「演季」的來操作。
「演季」制度在美國深入人心之後,每個「演季」一開始,觀眾就會有造成一種迫不期待的心理期待和強烈的收視願望:好的電視劇只有今晚播,不看就會錯過這個機會,就只能等到明年甚至後年才能看到這個劇的重播。電視播出方、製作方蓄勢待發,形成合力,給每一個新節目、每一部新劇製造一種先聲奪人的氣勢,這對創造收視率來講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❾ 有哪些好看的歐美科幻電影系列
1.異形系列,科幻恐怖片的開山之作,一共4部
2.星球大戰系列,美國國民級科幻片,一共6部
3.黑客帝國,沃卓斯基兄弟的顛峰作品,一共3部
4.X戰警,講述變異人的故事,一共3部
5.星際迷航,一共9部
再推薦兩部較短的科幻電視劇
1.遠古入侵,英國熱播科幻,講述英國出現異常點連接其他的時間,有其他時代的生物來到現代,引起的一系列故事.
現在出到第2季,第一季6集,第二季7集
2.The
lost
room(亡命魔界)
一間神秘旅館房間以及房間中擁有各種神奇能力的object(物品)的故事
❿ 有一部外國電影是今年才出來的第三部,叫什麼名字
《霍比特人3(五軍之戰)》《博物館奇妙夜3》《颶風營救3(Tak3n)》《飢餓游戲3嘲笑鳥》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