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射了一百單三箭,屈死年少。將屍體推河裡!順水漂流!是什麼戲曲名字
出自河北梆子《轅門斬子》見王。全文如下:
八王爺:忽聽焦贊一聲請,元帥要斬王的御外甥。來在轅門下白龍,見了太君禮相迎。太君無事後帳請,宗保之事王應承。宗保做事太膽大,他不該招親犯國法。進帳去用不了三兩句話,我管保元帥饒恕他。元帥要斬你們攔下,有了禍推我帝王家。不是本御誇大話,全憑著一字親王壓了他。雖然他的軍令大,斬宗保也應該問問我這王家。
楊延景:孟良傳焦贊稟八王爺來到,楊延景下位來迎接賢王。進帳來先問聲宋王安好,再問聲八王爺駕可安寧。
八王爺:我叔王安好且安好,問本御安寧倒也安寧。
楊延景:八王爺你不在黃羅寶帳,來在我行軍帳所為何情?
八王爺:黃羅帳坐得王心頭悶倦,來在你行軍帳議論軍情。
楊延景:哪一國的胡兒又造反?八王爺傳旨臣去征。
八王爺:宗保身犯何等罪,因何故綁法標要兒的性命?
楊延景:八王爺進帳來也問此話,這才是君問臣我不敢不答。臣命他領人馬巡營瞭哨,穆家山他不該私把親招。
八王爺:宗保犯罪本該斬,念他青春在少年。
楊延景:說什麼奴才在年青,有輩古人表帳中。昔日有個周公瑾,九歲用兵顯奇能。
八王爺:休提起三國中周郎年少,楊元帥在寶帳比古不高。曾記得肖銀宗打來戰表,他要奪我叔皇錦綉龍朝。潘仁美在金殿帥印掛了,你父子為先行遇水搭橋,殺殺殺戰戰戰馬入夾道,兩狼山困住了你父子英豪。你的父命七郎搬兵求救,又被那潘仁美誑下鞍橋。射一百單三箭屈死年少,將屍首推河內順水漂搖。王為你調清官寇準來到,王為你南清宮假設陰曹,趙德芳待楊門哪些不好,屑小事王講情你大膽不饒。
楊延景:千歲休把這些講,難道說我楊門功勞不強。我大哥替了宋王死,我二哥短劍一命亡,我三哥馬踏如泥漿,我四哥與八弟失落番邦,我五哥在五台當了和尚,我七弟又被那仁美傷,我的父碰死在那李陵碑上,所留下我沙里澄金的楊六郎,動不動的保楊家,我保宋王保了個無下場。
八王爺:曾記得大鬧天齊廟,七郎延嗣把禍招,我叔皇龍心惱,將你舉家綁法標,不是本御把本保,舉家大小吃鋼刀。
楊延景:你曾記得大戰董家嶺,北國反了肖銀宗,敵將馬上一聲喊,千歲坐不住馬鞍龍,我匹馬單槍救過你的命,將你救回南清宮。你救我來我救你,兩家都是情感情。
八王爺:食王俸祿受皇封,本御面前休表功。
楊延景:功勞本是楊門掙,何用千歲來提升。
八王爺:功勞雖是你楊門掙,也是本御把本升。
楊延景:今日斬了楊宗保,明日打本進京城。
八王爺:今日斬了楊宗保,目下給你個不太平。
楊延景:要斬斬的楊門子,於你趙門何心疼。
八王爺:雖然是你楊門子,也是本御的御外甥。
楊延景:要斬要斬是要斬!
八王爺:不能不能實不能!
楊延景:八王爺與臣我做了對,猛虎焉敢斗蛟龍。大膽我把虎位進,再叫千歲聽分明。
戴烏紗好一似愁人的帽,穿蟒袍又好似坐獄牢,穿朝靴又好似拌足鎖,系玉帶好一似犯法繩。不居官來我不受害,吃一日俸祿我擔一日驚。孟良將你取出鎮守三關扭頭獅子烈虎印。楊延景交了印我回家去為民。我楊家投宋以來南征北戰東擋西殺十大汗馬功勞將你來掙,眼睜睜君臣們兩離分。手托著烈虎印急忙跪定,八王爺將印信帶回朝中。
八王爺不講情你與我請,再講情臣不準你莫要臉紅。
八王爺:看起來還是軍令大,一字親王不如他。將身站在轅門下,誰斬宗保王先斬他。
『貳』 無動力順水漂流漂流時間
順水,每小時行全程的1/3
逆水,每小時行全程的1/4
順水比逆水,每小時多行2倍的水速
所以水速為每小時(1/3-1/4)/2=1/24
順水漂流,需要:1/(1/24)=24小時
『叄』 順水漂流一路經過什麼景物
一路經過一西碧水兩岸青山峽谷
『肆』 一片樹葉沿河順水漂流,以______為參照物它是運動的,以______為參照物它是靜止的.
一片樹葉沿河順水漂流,以岸為參照物它是運動的,以河水為參照物它是靜止的.
故本題的答案為:岸,河水
『伍』 什麼叫漂流
漂流來自水上,順水漂流,曾經是人類一種原始的涉水方式,現在的人都把他當成是一種娛樂的體育運動項目
『陸』 《蘇州河》是哪年的電影
我看過了
是98年拍的
2000年出的
但是沒上映
獲了很多國際的啊獎
劇情簡介: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會象馬達那樣找我嗎?」
「會。」
「會一直找嗎?」
「會。」
「會一直找到死嗎?」
「會。」
「你撒謊。」……
《蘇州河》用它華美而獨具特色的影象給我們講述了兩段愛情故事,一個因為傷害而導致不懈地尋找,一個因為尋找而終將造成傷害,彼此因為對方的存在而註定著自己的失敗。影片沒有告訴我們愛情是什麼,它只能告訴我們愛情有什麼,以及我們如何向愛情發問,影片的豐富性在於每個人都能在內心裡得出自己的答案。
上海有著很多很優雅的街道,兩邊有梧桐。梧桐是上海最普通的植物。剛剛修剪過的葉子還沒來得及被處理掉,滿滿的鋪在街道上,綠色的,是我喜歡的樣子,鋪滿葉子的街道。
街道的盡頭就是蘇州河了,這條被稱為母親河的河流。它似乎隱藏了所有的上海氣息,緩緩得,平靜得,那樣流淌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靜默而單純。
這條河流,是上海的印象,同樣的,還有外灘的萬國建築,老城廂里的城隍廟,十里洋場的南京路。蘇州河是上海的象徵,不像南京路那樣繁華,不似外灘那般美倫美幻,也沒有城隍廟的喧囂,它就是它,有人說它骯臟,有人說它古老,有人說,它詮釋了意念中的,上海。
「在這條河流上我們可以看到友誼,看到父親和孩子,看到孤獨,看到一個嬰兒的降生,看到……看到順水漂流的愛情,看到美人魚…… 看在河的盡頭河流流進大海。」導演婁燁用自己的聲音來作旁白,將自己和這部哀傷的電影融在一起。
這是一個由「我」(一個攝影師,專給各種活動拍攝製作錄像)講述的故事。馬達在這個城市裡是個跑腿的,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從一個地方取貨,然後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另一個地方,擁擠的城市和讓人叫苦連天的道路交通,使馬達從事的這個新興行業生意興隆。
馬達有很多不同類型的客戶。他們送什麼的都有,有些看上去還有些奇奇怪怪的,有一天居然有人讓他送「人」。這個人是個小女孩,她叫牡丹,她的父親是個酒商,他生活中只有兩件事情是最重要的:酒和女人,每次找來女人,他就會打電話招來馬達,讓馬達把牡丹送到她姑姑家裡去。
幾次下來,馬達和牡丹也混熟了。牡丹也經常要求馬達在送她到姑姑家之前,帶她去一處自己常去的酒吧。然而,沒有人知道一個陰謀正在進行,馬達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同他的老情人蕭紅一起搞這個陰謀。可是馬達已經開始喜歡可愛的牡丹了。牡丹也喜歡上了馬達,牡丹得知自己所愛的馬達綁架了自己之後,絕望地跳入了蘇州河,牡丹失蹤,馬達被捕。
幾年後,出獄後的馬達在城市中到處尋找牡丹的蹤跡,他沿著蘇州河尋找著,因為他認為牡丹沒有死,仍然活著。於是,馬達在蘇州河畔偶然碰見了一個酷似牡丹的女孩美美,美美又把他帶到了一個叫做「世紀開心館」的酒吧,於是馬達見到了一些美美身邊的人:開心館的老闆、美美已經分手的男朋友和一個從事攝影的我,故事就在這些人物之間展開,馬達不斷地向美美講起他和牡丹之間的故事。美美在聽馬達講述牡丹的故事的時候,對馬達有了新的認識。
在「我」的敘述里,後來馬達在一家24小時店找到了他的牡丹,他們喝下了有毒的伏特加酒,他們的屍體在蘇州河裡被發現。美美目睹了馬達和牡丹的愛情故事的結束,而「我」因為無法回答美美「假如我消失了,你是不是也會像馬達尋找牡丹那樣找我」的問題,錯失了美美的愛情。
我想,蘇州河只是一條普通的河流,而影片中,也只是兩段並不復雜的愛情,但是,被婁燁用他的方式敘述,成就了一段傳奇,一個寫在蘇州河邊上的上海傳奇。哀怨、凄美,撼動人心。
「我」在影片中沒有正面鏡頭,但同時講兩個故事。關於自己的,最平實坦白的敘述。關於牡丹的,用了一些倒敘或插敘的技巧,夾雜推論,不時提醒你這只是個故事,同時又讓你覺得這個故事是街頭千千萬萬市井故事中的一個,如同河面上無數漂浮物中的一件。
電影鏡頭始終晃動著,讓人不由聯想到王家衛。那種不定性和隨機性,驚人得相似。鏡頭里的蘇州河以及河兩岸的風景依然是骯臟晦澀的,直至令人產生視覺疲憊。
這或許是殘酷的真實吧,刺痛了我們的眼睛,習慣了虛榮浮華的眼睛。以往的影像資料中,城市,始終保持著容光煥發的形象。
而婁燁的電影,把城市還原到日常面目,不矯飾,不小資,是當今城市風尚中缺失的東西。當我們視覺不適的時候,代表著我們已經被擊中。
同樣的,我也非常喜歡周迅的眼神,純真熱烈中蘊涵堅毅決絕,閃耀著靈氣。
她在片頭問:
如果哪一天我消失了...你會像馬達那樣去找我嗎?
會啊
你會一直找我嗎?
會啊
你會找我到死嗎?
會啊
你撒謊!
那個始終沒有露面的男人...是美美的男友
那個叫馬達的男子
他說...他有個女友叫牡丹
他說...牡丹長的和美美一模一樣
他說...有一天...蘇州河有個女子跳河自殺了
他說...人們沒有看到屍體
他說...從此牡丹再沒有出現過
他說...後來他就遇見了美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被感動了。
原來,蘇州河,也不過是讓一段愛情可以有地方發生,但是,如果沒有蘇州河,還會發生嗎?人物呢?馬達、牡丹,換作別人,他們還會發生愛情嗎?
我們看得到開始,卻永遠猜不到結局。
一條河,由西向東流經上海市中心,這條河的名字叫蘇州河。所有的故事從這里開始,一條河孕育了一座城市的風貌,盡管這是一條不怎麼特別干凈的河,卻是整個上海的縮影。永遠有著氤氳而頹靡的氣息。漂泊的住所。風情萬種的人魚。
上海,這個東方大都市,沉浸在每一道土黃色的水波里。
正如導演婁燁所說:「每個城市,就像每個人一樣,穿著各式各樣的服裝,有各式各樣的面貌。上海有八百萬的人口,它是處於一個不斷變動的文化之中,唯一不變的是蘇州河 ,她哺育著這個城市,她是這個城市的源頭活血。對我而言,當你直接望著她的時候,你可以看到你童年時的老朋友,以及一個你從小長大其 中的城市風貌。而你的生命軌跡,會隨著河水在你面前流過。」
現在的蘇州河治理,大有成效,所以,如果你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在晴朗的日子裡漫步在河邊,親眼看看河水的顏色是否有所改觀。不知那幢華麗的紅磚西式老房子是否還在;河邊的無數愛情故事裡,是否有人像馬達那樣尋找情人,是否有人在離開前留下紙條:愛我,就來找我。
在愛情的渡口,上海男女的死生契闊、分分合合始終在這條河上不斷搬演。
『柒』 一個外國老電影 一個木刻的小船漂洋過海…到了很多地方 …
一夜狂奔(微電影)
9.0分
主演:王沛祿潘睿茜
導演:廣帥
類型:微電影愛情懸疑
時長:25分鍾
年代:2015
地區:內地
簡介
『捌』 哈姆雷特讀後感800字左右5篇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最著名的—部悲劇,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義思想。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哈姆雷特 讀後感 800字左右,希望大家喜歡!
哈姆雷特讀後感800字左右(一)
莎士比亞說過,他的作品就是「給自然照一面鏡子,給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給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態,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哈姆雷特》正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哈姆雷特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理想人物。他是王子,按照傳統,是王權的當然繼承者。但是,他的美好前途被顛倒了的時代顛倒了。戲一開頭,作者就展現了一幅丑惡的社會畫面:國家發生宮廷政變,國王被害,陰謀家竊取了王位;王後改嫁;滿朝臣子趨炎附勢等等。世界彷彿到了末日。於是這個王子喊出了「時代整個兒脫節了」的吼聲。人們強烈地感受到這是「時代的靈魂」本身在呼喊。哈姆雷特本是個正直、樂觀、有理想的青年,在正常的環境下,他可以成為一位賢明君主;但是現實的社會迫使他不得不裝瘋賣傻,進行復仇。他是英國那個特定的動盪不安時代的產物。
在《哈姆雷特》這部戲劇中,處處可以看出作者著意把自己心目中的典型人物塑造成一個英雄形象的匠心:哈姆雷特很有心計,在敵強我弱的惡劣情況下,他敢於針鋒相對地進行斗爭,他擊破了奸王設下的—個個圈套:先是戳穿了波洛涅斯和羅森克蘭等人進行刺探和監視的把戲;又使王後發現天良;接著採用「調包計」除掉了奸王的兩個走卒,把奸王「借刀殺人」的陰謀擊得粉碎;最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把雙重陷阱——毒劍和毒酒還給了奸王。在每一回合的斗爭中,哈姆雷特都顯得形象高大。所以有評論說,《哈姆雷特》是一出「巨人型」的悲劇,此話不無道理。
但哈姆雷特決非「完人」。他雖然善於思索,卻優柔寡斷;他雖然受到人民的愛戴,卻並不相信人民。他說:「時代變得越發不像樣子,—個農民的腳趾竟然這么靠近一個朝臣的腳後跟,擦傷了後者的凍瘡。」可見哈姆雷特的社會改革與農民所要求的變革相距甚遠。盡管哈姆雷特有令人欽佩的才能,竭力想除舊布新,但他總是鬱郁不樂,遲疑不決,他始終是孤立的。這就註定了他與丑惡同歸於盡的悲慘命運。
《哈姆雷特》描寫人物心理的語言十分豐富,這在莎士比亞所有悲劇中也是十分突出的。如哈姆雷特的性格大部分是以「瘋話」表達出來的,他的「滿口荒.唐言」就像迸發出來的火花。克勞迪斯陰陽怪氣的語言則照映出了他口蜜腹劍的丑態。波洛涅斯愛用詩體語言,給人以滑稽可笑的印象。
總之,《哈姆雷特》是一出人文主義思想家的悲劇,是歐洲文藝復興土壤里長出來的一朵長開不敗的藝術之花,直至今天,還在散發出它所特有的馨香。
哈姆雷特讀後感800字左右(二)
創作於1600~1601年的劇本《哈姆雷特》整整被推崇了幾個世紀。就是到現在,依然感覺他震撼人心。而這一切不是情節的因素,也不僅僅是出色的文學手法,而是它所體現出來的問題。它描寫的是一種極其原始的悲劇,人的悲劇。
劇本主要寫了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在外地讀書時突然接到父親的死訊,回國奔喪不久後,叔父登基,並與哈姆雷特母親結婚,他對此充滿疑惑和不滿。不久後,父親的鬼魂出現,告訴哈姆雷特自己是被新國王害死,並要求哈姆雷特給他報仇,哈姆雷特通過裝瘋賣傻,證實了叔父謀害老哈姆雷特的事實,他對這一事實充滿憤怒和不滿,開始了對叔父復仇計劃,在這次復仇中,他害死了很多罪有應得的人,卻也害死了無辜的人和失去愛的人。
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他的人生觀發生了改變,他的性格也變得復雜和多疑,同時又有滿腔仇恨不能發泄。「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常常困撓著他,令他痛苦不已。
這個 故事 ,從鬼魂、裝瘋賣傻、失去愛情、試探國王、誤殺大臣、被流放,到最後的決斗,故事曲折,激動人心。「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這句哈姆雷特感嘆的話,從中可以看出哈姆雷特內心痛苦的掙扎。明明心裡是善良的,不想這樣,但是無奈被命運控制著,被仇恨蒙蔽著,母親改嫁與父親弟弟,和父親的死亡,給哈姆雷特很大打擊,讓他心裡留下了陰影,最後愛情的葬送,在這如此的大悲劇中,還有這小悲劇,他無助,可憐。
在父親死的這一段時間里,哈姆雷特因為現實的殘酷,改變了許多,在磨煉的過程中他通過親身的經歷和自己的思考來提升自己。他變得堅定,他要通過自己的奮斗改變命運。但最後,他還是為了正義犧牲,他死得偉大,令人惋惜。
有句話說:「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我的心中,哈姆雷特的命運很悲慘,但他卻很勇敢得奮起反抗,他的英雄形象深深地刻在我心上。是的,在命運面前,我們要勇往直前,無論遇到什麼困難與挫折,都要頑強地作斗爭,在逆境中,迎難而上,想盡一切辦法走上成功之路。
哈姆雷特讀後感800字左右(三)
《哈姆雷特》是大文豪莎士比亞的悲劇傑作,成於1601年,那時正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夜,「圈地運動」正在進行中,社會中充滿矛盾。這本書也表現出了這一點。
哈姆雷特因為父親的死亡放棄了一切,包括他的尊嚴、愛情甚至於生命。然而這樣有沒有意義呢?為什麼要為死亡而生出怨恨呢?哈姆雷特並不清楚,他甚至連死亡是什麼都不知道。「當我們擺脫了這一具腐朽的皮囊之後,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要做些什麼夢」。
但他不得不報仇,他受到一股巨大的使命感的驅使。這使命感從何而來?是因為正義嗎?消滅代表邪惡與醜陋的叔父克勞狄斯,恢復王國的秩序。這似乎是一個理由。但正義的伸張又必將伴隨著流血和新的仇恨。哈姆雷特為了避免這些遲遲沒有動手,他選擇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完成這個使命。但在那時劇中的主要人物幾乎都死了,只留下一個霍拉旭。或許這也是最好的結局,涉及這段仇恨的人都不在了,仇恨也就消失了。
哈姆雷特臨死時對霍拉旭說:「啊,上帝!霍拉旭,我死之後,要是世人不明白這事情的真相,我的名譽將要蒙受極大的損傷!你如果愛我,請你暫時犧牲一下天堂的幸福,留在這個冷酷的人間,替我傳述哈姆雷特的故事吧!」這很奇怪,哈姆雷特為什麼留下這樣的遺囑?為了他的名譽嗎?可哈姆雷特為了復仇已經什麼都不顧了,為何還要在乎名譽?我想他當然不是為了名譽,傳播這個故事是為了給世人以警醒,讓世人替他繼續思考仇恨、生命、死亡、人。遺囑中還提到了天堂,連死亡為何物尚且不清楚又何來天堂呢?我實在不明白,或許哈姆雷特仍對死亡懷有恐懼,想給自己一個精神安慰罷了。
哈姆雷特的迷茫也反映了作者迷茫。莎士比亞是人文主義者,但當時各個階級為了利益而不停斗爭,使英國社會現狀與他的人文主義理想差距越來越大。莎士比亞能怎麼辦呢?躊躇滿志的他卻無法「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於是他陷入了無盡的思考與矛盾中,《哈姆雷特》正是這思考與矛盾畫出的省略號。他想借這個省略號引發世人同他一起思考,希望得到一個最終的答案。
哈姆雷特讀後感800字左右(四)
哈姆雷特是一個刻畫得極為成功的藝術形象,他像我們每一個人一樣真實,但又要比我們偉大。哈姆雷特在我心目中始終是一個英雄,一個充滿了悲劇美的英雄。
悲劇具有一種深刻的美,悲劇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它不只是為了贏得人們一滴同情的眼淚,而是要通過悲劇產生、發展、結局的整個過程喚起人們對生命意義的嚴肅思索。莎士比亞所塑造的哈姆雷特這一藝術形象及其性格特點,正是遵循了悲劇藝術的特徵,從而使哈姆雷特的塑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哈姆雷特》這一不朽劇作中,始終存在著善良與邪惡等一系列激烈的矛盾沖突。哈姆雷特作為該劇的主要角色,他的命運不可避免地處於這激烈矛盾沖突的漩渦之中。身為王子的哈姆雷特被莎翁塑造為生命之美的典型,他年輕英俊,堅毅勇敢,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父王和母後,有著心愛的戀人奧菲莉婭,可以說,他的生命正處於人生最美好的時刻。然而,這美好的生命時光瞬息之間又消失了,他是處於一種什麼樣的環境之中呢?我們看到,當時的丹麥宮廷一片混亂,老王奇怪地駕崩,王後改嫁新王,國外敵軍壓境,國內群情激憤、一觸即發,而宮中卻在通宵達旦地酗酒取樂,這一切,都在哈姆雷特年輕美好的生命中投下了巨大的陰影,從而使他鬱郁寡歡,認為人間不過是「一個荒蕪不治的花園,長滿了惡毒的莠草」,這些已經為王子年輕的生命注入了悲劇的因素。
隨著老王鬼魂的出現,宮廷內幕的揭開,謀殺罪行的暴露,王子心中烈火的燃起,悲劇的帷幕拉開了……面對陰險奸詐的新王,哈姆雷特開始了孤身復仇的行動:為了復仇,他失手殺死了戀人的父親;為了復仇,他佯裝瘋狂失去了深愛的情人;為了復仇,他對軟弱的母親冷言相向;為了復仇,他忍受著失去友情的痛苦。最後,在一場血淋淋的宮廷決斗中,他雖然殺死了陰險狡詐的新王,但自己的生命也結束在這「牢獄」般的宮廷中。
魯迅曾經說過:「悲劇就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哈姆雷特作為一個深受廣大群眾愛戴的王子,他身上具備整頓局勢、治理國家、報仇雪恨的能力。然而面對著以陰險奸詐的新王為代表的強大的封建勢力,作為一個資產階級人文主義者,他始終把這種和人民緊密相連的事業看做個人的仇恨而孤軍奮戰,因此,他的悲劇既是真善美與邪惡力量相沖突的悲劇,也是一個人文主義者時代的悲劇。
《哈姆雷特》這部巨作給我的力量與思索是巨大而無窮的……
哈姆雷特讀後感800字左右(五)
《哈姆雷特》,印象不深刻。後來看了電影,不知為何只對美麗的奧菲利亞感興趣。她有一頭金色的長發,從鬢角兩側向上分別攪成兩個麻花辮,垂在耳後,她長的美如天仙,有著一張最純潔的臉,和最燦爛善良的笑容。在之後的很多年裡,年輕的逃跑一直都是把長長的頭發,在耳側攪成兩個麻花辮。
再後來,看了一幅油畫,奧菲利亞落水時,她巨大的裙裾和著鮮花野草樹枝托著她,像小船一樣悠悠的飄向遠方,飄向再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可愛的奧菲利亞,還張著她美麗的小嘴,幽幽,幽幽的唱著歌,從容,從容的赴天國。
那印象太深了,至今鮮明歷歷。甚至痴想,如果一生中,有值得像奧菲利亞那樣牽掛的人,讓自己牽掛,讓自己在乎,他也一樣牽掛在乎自己,哪怕自己垂垂老也,也不會擔心紅顏消失,即便走盡紅塵之路,也會如美麗的奧菲利亞一樣,從容赴天國。奧菲利亞,給了我那麼多美麗的聯想,因為她的美麗和純情。奧菲利亞甚至讓我覺得死也是可以如此美麗動人的。
不久前又看了一遍《哈姆雷特》,對人物有了一些新的認識。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奧菲利亞只能如一條自生自滅的小船,能讓她從容美麗的香消玉損,已經是作者的仁慈了。在那樣的時代,在那個特定的典型的環境里。
奧菲利亞的命運只能維系在王子身上!王子愛她,至少曾經愛過。她也確信王子愛她。連她的哥哥、父親都看得出來。可是,王子背負著替父報仇,為母雪恥,為國除害的大任!這些都比對一個女人的愛情來的重要!他在復仇的火海中掙扎,他在叔叔一次又一次的構陷中抗爭,他在對母親的失望中奮斗,他在對周圍人的圍追堵截中,像個獵豹一樣左躲右閃,伺機反攻,這一切,讓他沒有時間再去關心愛情,關心一個愛著她的女人。
這個女人甚至成了試探他的籌碼,這個單純的姑娘被人利用了來試探自己的愛人,她自己都不知道,因為利用她的正是自己的父親,而父親是受新國王的指使。不得已中,王子殺掉了偷聽的老臣——他心愛的姑娘的父親,王子因此被堂而皇之的遣送出境。可想而知,奧菲利亞,這個孤苦無依的姑娘,在父親被情人殺死、情人不在身邊,哥哥在外流浪的情況下,瘋了。
她把一些小花插在王子坐過的椅子上,嘴巴里念念有詞:「這是給您的茴香和漏斗花,這是給您的芸香。這兒還留著一些給我自己,遇到禮拜天,我們不妨叫它慈悲草。啊!您可以把您的芸香插戴的別致一點。這兒是一支雛菊,我想要給你幾朵紫羅蘭,可是我父親一死,他們全都謝了。」
作為大臣的女兒,她必須謹言慎行,就在不久前,哥哥還要她跟王子保持距離,她這樣做了,因為她是個乖女孩。父親讓她試探王子是否真的瘋了,她也做了,因為她是個乖女兒。現在,她可以說自己心裡想說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愛自己想愛的人。她可以照自己的方式給自己所愛的人採花,跟他對話,在王宮里出出進進。甚至,按自己的意願,去 編織 花環,爬到高高的樹枝上, 唱歌 遠望,那結果是,樹枝斷了,連同她一起,順水漂流、順水漂流,帶著這個美麗的姑娘回到了天國。
沒有她的世界裡,男人們的血腥的角斗,更加肆無忌憚!
哈姆雷特讀後感800字左右5篇相關 文章 :
1. 哈姆雷特讀後感800字作文
2. 哈姆雷特讀後感1000字作文5篇
3. 哈姆雷特800字讀書心得範文5篇
4. 讀《哈姆雷特》有感範文5篇
5. 《哈姆雷特》700字讀後感5篇
6. 《哈姆雷特》1000字讀後感5篇精選
7. 精選《哈姆雷特》讀後感1000字五篇
8. 《哈姆雷特》700字讀後感5篇精選
9. 《哈姆雷特》讀後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