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引進境外電影的具體操作程序
引進、播出境外電影、電視劇(電視動畫片)和其他境外電視節目的管理:
工作依據:
《廣播電視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28號)第三十九條
《境外電視節目引進、播出管理規定》(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令第42號)
工作程序:
⑴《用於電視台播放的境外電影、電視劇》工作程序:
具有國家下達引進指標的電視台將報批材料連同單位意見送省廣播電影電視局審核,再由省廣播電影電視局送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審批。
⑵《用於廣播電台、電視台播放的境外廣播電視節目》(綜藝、專題類)工作程序
一、省屬廣播電台、電視台,將報批材料連同單位意見送省廣播電影電視局審批。
二、各市廣播電台、電視台,將報批材料送本市廣播電視局加簽意見後,送省廣播電影電視局審批。
⑶ 報批材料包括:
引進境外影視劇(其他境外電視節目)申請表》、《引進合同》(中外文)、《版權證明》(中外文)、引進單位對節目內容的審查意見、具備完整的圖像、聲音、時碼的大1/2錄像帶一套、每集不少於300字的劇情梗概、與樣帶字幕一致的片頭、片尾中外文字幕。
⑷ 引進指標內影視劇和以衛星傳送方式引進其他境外電視節目的,省廣電局的審核時限為30個工作日,國家廣電總局的審批時限為30個工作日;引進「自審自播」境外影視劇的,省廣電總局的審批時限為30個工作日;引進境外其他電視節目的,省廣電局的審批時限為20個工作日。
⑵ 國外電影是如何運到國內並上映的,過程是怎樣的
廣電總局每年有規定海外電影引進的數量限制,今年有海外電影引進權的中影集團會引進20部分賬大片,和30部批片(即買斷了版權的影片),經過審核和刪除部分段落再投放到各大院線。基本上我了解的就是這些……
⑶ 請問國外影片的引進都要經過哪些程序
電影引進審核程序
一、需送審的電影片種:指各種形式、不同寬度的電影片,包括:(一)故事片(含舞台、戲劇、藝術片);(二)紀錄片;(三)科教片;(四)美術片(含動畫、木偶、剪紙片等);(五)專題片;(六)其它電影片。
二、送審電影需提交的實物事和資料:(一)送審國產電影混錄雙片應當提交下列實物和材料:1、混錄對白雙片;2、審查申請書,內容包括:(1)電影片名稱、原作內容、內容提要、主創人員;(2)審單位初審意見;(3)送審單位所在地省級電影主管部門審查意見。
3、影片完成台本,內容包括:影片長度、內容、對白、字幕、鏡頭號;4、改編作品的原作者版權授權書復印件。
中外合拍電影片,還應提交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審查意見、合拍電影片合同書復印件及籌資合同書復印件。
(二)送審進口電影原拷貝,應當提交下列實物和材料:1、原拷貝;2、審查申請書,內容包括:(1)電影片名稱、語種、片種;(2)出品廠家名稱、國別或地區;(3)編劇、導演、主要演員、攝影等主創人員名單;(4)電影片內容簡介;(5)送審單位初審意見。
(三)送審國產電影標准拷貝應當提交下列實物和材料:1、標准拷貝;2、經電影審查委員會同意的對電影片的修改實施方案;3、拷貝製作單位簽署合格的影片技術鑒定書。
(四)送審進口電影譯制拷貝應當提交下列實物和材料:1、譯制拷貝;2、經電影審查委員會同意的對電影片的修改實施方案。
三、審查程序(一)電影片技術質量按照國家標准審查。
(二)電影製片單位應當在電影片攝制完成後,報請電影審查委員會審查。電影進口經營單位應當在辦理電影片暫時進口手續後,報請電影審查委員會審查。
送審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審查費。
(三)國產電影片(包括合拍片)的審查分為混錄雙片審查和標准拷貝審查。進口電影片的審查分為原拷貝審查和譯制拷貝審查。
(四)電影審查委員會應當自收到送審的混錄雙片或原拷貝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書面審查意見,並通知送審單位。
(五)凡電影審查委員會提出修改的影片,送審單位應按要求提出修改實施方案,送經電影審查委員會同意後修改。
(六)國產電影標准拷貝和進口電影譯制拷貝製作完成後,應當報電影審查委員會審查。
(七)電影審查委員會應當自收到標准拷貝或譯制拷貝之日起十五日內作出審查決定。審查合格的,應當簽發審查通過令;經審查仍須修改的,由送審單位修改後依照本規定重新送審;審查不予通過的,應當將不予通過的理由書面通知送審單位。
四、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的辦法:(一)送審單位收到審查通過令後,應當送交下列實物和材料:1、國產電影片(1)一個標准拷貝;(2)三個大1/2聲畫清晰的錄像帶;(3)向中國電影資料館送交一個標准拷貝的回執復印件。
2、進口電影片(1)三個大1/2聲畫清晰的錄像帶;(2)中外雙方簽定的影片發行合同復印件。
3、實物和材料齊備後,頒發《電影片公映許可證》。
(二)電影製片單位和電影進口經營單位對電影片審查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審查決定之日起三十日內向電影復審委員會申請復審。
電影復審委員會應當作出復審決定,並書面通知送審單位和電影審查委員會。
復審合格的,應當核發該電影片的《電影片公映許可證》。
還有其他的一些參考資料http://www.star000.com/law/142.html
這就是官方程序了!最權威的.
廣電總局的主要職能是:
(一)研究並擬定廣播電視宣傳和影視創作的方針政策,把握輿論導向;指導廣播電視宣傳和廣播影視創作並協調其題材規劃;指導廣播電影電視管理體制改革。
(二)研究並起草廣播電影電視事業管理的法律、法規;制訂廣播電影電視管理規章和事業的發展規劃;監督管理廣播電視節目、衛星電視節目收錄和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的視聽節目;負責用於廣播電台、電視台播出的廣播電視節目的進口管理並負責內容審核。
(三)審批縣級以上(含縣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和電影、廣播電視節目、電視劇製作單位的建立和撤銷;組織審查在廣播電視中播出的電影、電視劇及其他節目的內容和質量;發放和吊銷電影攝制、公映許可證和電視劇製作、發行許可證。
中影的職能: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是國家唯一授權經營電影進口業務的公司。電影進出口分公司是具體承擔該項業務的分公司。它的宗旨是通過電影讓中國了解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它的業務對象遍及世界各地。每年它均要通過各種渠道選看全球近千部影片,從中挑選一批思想藝術水平和技術製作水平俱佳的影片獻給國內觀眾。
同時,電影進出口分公司還肩負著國產影片的輸出使命。它與國內各製片廠、製片單位,以及國外片商保持著良好的業務關系。為了更有效的輸出國產影片,它創辦了「北京放映」國產影片展映活動。它管轄的字幕譯制部列印大量字幕拷貝。它將日常工作與「北京放映」結合在一起,使一批批優秀的國產影片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它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
你問問題很細心,很好奇你為什麼會對這個感興趣,呵呵~~
⑷ 國外電影引進國內的流程是怎樣的呢
引進流程一般都是國內電影公司,在國外電影公司持股。或者有一定的合作(不一定要持股!)。然後海外的電影拍完後,進行上映日期的安排,然後國外電影院開始為了這個日期拍檔。再到國內來說。如果引進成功,通過審核。沒有開刀剪輯刪減內容的話,就賣給國內的各大城市院線。國內城市院線買到片源後開始排擋。統一時間和海外同步上映。
一般都是電影院在電影公司是一定的合作關系。國內電影公司和國外的電影公司也有一定的合作關系。國外的電影後期結束時,會將片源發給總電影公司。然後總電影公司會將片源發往本地的電影院,或者其他地方(國內電影公司也在其中)然後國內拿到片源後在發往國內的電影公司。或者有些需要配中文音的。一般電影上映時間為兩個月就要下幕了。下幕後會過小半個月,網上就會有藍光資源,高清或者超清的。
⑸ 國外電影電視劇合法引入中國需要的流程,手續,大約要多久,怎麼能快速獲取國外影片版權
電影進口業務由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指定電影進口經營單位經營;未經指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經營電影進口業務。
有電影進出口資質的企業與版權持有方,一般是製片商洽談,商定引進價格。影視作品涉及審批,時間不是很清楚,你可以致電中國廣電總局咨詢該問題。
完全是雙方協商的結果,因此無法給出你價格。
⑹ ①中國廣電總局引進外國電影的時候是按照什麼程序來的啊 ②為什麼有的電影根本不會引進只有網上有資源
第一個問題:第一條為了加強對進口影片的管理,根據一九八〇年四月十四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制止濫放內部參考影片的通知》精神,特製訂本辦法。
第二條凡屬從外國及港澳地區進口發行影片或試映拷貝(包括35毫米,16毫米、超8毫米、影片錄相帶和影片視盤等,以下統稱影片)的業務,統由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以下簡稱中影公司)經營管理。
影片進口時,由海關憑中影公司填報的進口貨物報關單核查放行。屬於在全國發行的商業性影片,應在進口時辦理納稅手續;屬於非商業性影片,應予免稅;屬於非商業性性影片,進口後經過批准在全國發行的,由中影公司按章向北京海關辦理補稅手續。
第三條中國電影資料館進口的資料影片(包括中國電影資料館與外國電影資料館互相選購、交換、贈送或通過其他途徑購作資料的影片),屬於非商業性影片,海關憑該館填報的進口貨物報關單核查免稅放行。
進口的資料影片,如經批准,需向全國發行的,由中影公司按章向北京海關辦理補稅手續。
第四條科學技術、工業、農業、教育、衛生、新聞、外貿、外事等單位,因業務需要進口的專業性紀錄、科教影片,屬於國務院系統的單位進口的,由國務院各部委(總局)審批,屬於地方單位進口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
影片進口時,海關憑有關部委(總局)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和申請單位填報的進口貨物報關單一式三份核查免稅放行,並將蓋有海關印章的報關單一份轉送文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備案。
第五條外國、港澳地區及台灣省的團體或個人運進給機關、團體、學校等單位的故事片,凡屬國務院系統的單位接受的,須經文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審批;屬地方單位接受的,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局(電影局)審批,並抄送文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備案。
影片進口時,海關憑接受單位填報的進口貨物報關單和批准文件核查免稅放行。
接受單位應當將接收的影片交中國電影資料館統一保管。如因業務上特殊需要,接受單位可以憑上級主管部門的批准文件向該館提取,供有關人員參考借鑒,但不準外借,不準招待映出,不準拿到社會上公開放映。借鑒後仍送回中國電影資料館保管。
進口的故事影片,如經批准在全國發行的,應由中影公司向海關辦理補稅手續。
第六條對外國人和華僑、港澳及台灣省同胞等郵寄或者入境隨身攜帶屬於贈給我國個人作為業務參考的科教影片,海關應准許進口,並憑接受影片的個人填報的進口貨物報關單及其所在單位的證明信件核查免稅放行。屬於贈給我國個人的故事影片,一般地不準進口,海關予以退運。如遇特殊情況,由文化部和海關總署研究處理。
對外國駐華使(領)館人員、外國工商企業派來我國的常駐人員(包括外國常駐記者)和應聘來華工作的外國專家(包括文教、經濟、科技專家)攜帶(或者從國外郵寄給他們)的影片,按海關現行有關規定辦理。影片進口後應由有關部門嚴格控制,只限他們在內部放映;我方單位或個人不許借映。
第七條除香港長城、鳳凰、新聯三公司回內地拍片,由國務院港澳辦公室同有關地區和有關單位直接聯系外,凡屬中外或我與港澳地區及台灣省的合制業務,統由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管理。合拍影片的進口,由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向海關辦理進口報關手續;其中批准在全國發行的,則由中影公司按章向北京海關辦理補稅手續。
第八條對違反規定進口的或走私進口的影片,海關按有關規定處理;對沒收的影片,凡有保留參考價值的可轉送文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交中國電影資料館保存。
第二個問題:因為中外文化的不同,所以有些電影里包含的內容並不符合廣電總局對進口電影的審核條件,所以廣電總局不通過審批。互聯網到底是比較自由,自然會有人傳播一些新鮮的東西。
第三個問題:幾個月後上映是很正常的,通過審批也是要時間的。有的時候開發上就是要先在本土上映看效果再決定在哪個國家上映。可能有的影片因為社會影響等元素不被通過審核,但通過開發商的努力或社會風氣和相應法規的變化,可能有的影片由符合中國文化,故又通過審核,得以到中國上映。
⑺ 電影被引進國內再到上映經過了那些步驟。
推你的見解表示鑿通····
其實一般來說,每一年審批通過並且准許在各大影院放映的外國影片,一般是不會超過30部的,說是為了保護國產影片,其實是為了不讓國內和國外影片票房差距太大,讓外國影片在中國總票房上站大比例取得大收入。所以一般會先從各國電影公司購買版權和拷貝,至於配音已經被淡化了。還能多還有就是2次剪輯,最後經過審查才可放映。起大作用的是國家廣電總局。
止於至引進大投資電影不引進小投資電影,可能是因為大片有名氣,而小投資或獨立製片在中國的市場相對來說是很小的,沒有利益自然不會引進了。
⑻ 中國影院引進國外影片的原則
引進、播出境外電影、電視劇(電視動畫片)和其他境外電視節目的管理: 工作依據: 《廣播電視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28號)第三十九條 《境外電視節目引進、播出管理規定》(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令第42號) 工作程序: ⑴《用於電視台播放的境外電影、電視劇》工作程序: 具有國家下達引進指標的電視台將報批材料連同單位意見送省廣播電影電視局審核,再由省廣播電影電視局送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審批。 ⑵《用於廣播電台、電視台播放的境外廣播電視節目》(綜藝、專題類)工作程序 一、省屬廣播電台、電視台,將報批材料連同單位意見送省廣播電影電視局審批。 二、各市廣播電台、電視台,將報批材料送本市廣播電視局加簽意見後,送省廣播電影電視局審批。 ⑶ 報批材料包括: 引進境外影視劇(其
⑼ 國內引入國外電影的費用級流程
1.外國電影引入中國 必須通過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的批准和額度控制。
2.負責引進和發行的是中影集團
3.電影收益是票房分賬 具體是 一張60元的電影票
電影院收入20元 各省市發行公司20元 中影集團和外國出品方各拿10元。 (含各環節的營業稅)
分配比率不同電影各有不同.
⑽ 中國的外國電影是如何進入我國的
兩種途徑,
合法渠道和非法渠道
合法的是經過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批准,有引進文號,並且被國內影視出版機構買進版權的電影電視作品。
非法的不用說了,通過網路、出入境攜帶的國外電影片源等渠道在國內流傳的電影電視作品。
例如我們在網上所看的超過70%的大片,都是非法途徑引進的,另外100%的av作品也是通過非法渠道流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