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外國人拍的清朝電影叫什麼名
外國人拍的清朝電影叫《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是由義大利揚科電影公司、英國道奧電影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聯合出品,由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尊龍、陳沖、鄔君梅、彼德·奧圖等主演的傳記電影。
劇情介紹:
1908年的一個冬夜,清宮衛隊長敲開了醇親王府的大門,按慈禧太後(盧燕飾)旨意把3歲的溥儀接進宮中教養,准備接位。 在香煙繚繞的坤寧宮內,即將咽氣的慈禧接見了溥儀,告訴他要即日登基。
在太和殿上隆重舉行登基大典時,溥儀在大臣陳寶琛身上發現了一個裝著蟈蟈的小籠子。他對蟈蟈的興趣顯然要超過幾千名跪在他腳下的文武大臣。登基之後,溥儀成了世界上最缺少管教、也是最孤獨的孩子。
⑵ 求國外拍的清朝電影
成龍主演的美國電影上海武士1-2,陳沖主演的美國電影《大班》,《末代皇帝》
⑶ 香港拍的鬼片里的僵屍為什麼都是清朝的
中國的僵屍,英國的吸血鬼,埃及的木乃伊,並稱為世界三大鬼。
僵屍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中是很受歡迎的主題。在電影中,僵屍身著清朝官服,雙手伸直,雙足並攏如麻雀般一蹦一跳,以人之呼吸辨別方位,另外一個顯著的特點是用符貼在僵屍的前額可以讓僵屍睡著。因為僵屍總是跳躍前進,所以在中國建築的風水慣例中,通常在大門下會裝一塊約15厘米高的木板(門檻),用來阻擋僵屍跳進家中。
在《正牌韋小寶奉旨勾女》中,張衛健看見清朝回來的梁朝偉(韋小寶)時一頓海扁之後問:我一直找的僵屍裝,你是在哪裡找到的?可見在當時那個年代穿上一套僵屍裝和如今穿上蜘蛛俠的服裝一樣,都是很拉風的啦!
可是為什麼僵屍總是穿清朝的衣服呢?我承認我很無聊,於是我查找了很多資料,發現從不少角度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經濟學角度:清代的戲服多,便宜,僵屍片一般又都是低成本電影,為成本考慮,所以製片們讓僵屍集體換成了清朝的衣服,又因為清戲中宮廷戲最多,所以才有了電影中另類的制服誘惑。
時間角度:死亡時間小於100年成不了精,死亡時間超過500年就成了魔頭了。所以只有死亡時間在100-500間左右的才可能成為僵屍,好不容易成為僵屍了,不免心氣浮躁出來顯擺一下。如此算來只有出生年月在公元1500-1900年的人才可能成為僵屍,這個時間段出生的人差不多都是清朝人。照這么估計若干年以後影視作品中的該是穿著中山裝,西裝或nike,帶三塊手錶,公文包里備著杜蕾絲,使用牙防組推薦的牙膏的僵屍了。而且傳說清朝人下葬的時候都穿著官服,體面。
民族感情角度:反清復明一直是香港的主流思想,香港是在清朝手上被英國割據的,因此香港人心裡有怨恨,於是拿清朝調侃,這是香港文化的一部分。至於為什麼選擇官服,則是因為民間反清、反貪的表現,是士大夫文人的想像和社會寄託。
影視學角度:清朝的官服從拍攝效果上比較符合僵屍的形象,因為清朝官服比較直統統的,顏色較深,加上官帽的外形,整個服飾與漢服不一樣,有一種壓抑、沉悶的味道,跳起來僵硬,所以用於拍僵屍最合適。如果用唐朝、明朝、漢朝的服裝來拍,也不是不可以,但因為漢服顏色可能較淺(如白色)、比較寬大,拍僵屍沒有清官服合適,反而會有一種飄逸的仙氣在裡面。所以拍漂亮的女鬼一般就穿的是古代漢服啦,才有倩女幽魂等一系列經典女鬼。試想讓聶小倩穿清朝官服,那該是一種什麼效果?
民俗角度:清朝有種道士叫"訓屍人",他們具有引導屍體行動的一種法術。有很多有地位的以及有錢的人,在死去以後,希望落葉歸根,在屍體未腐化時由術士趕回鄉安葬,這時候就需要做屍體處理,道士一般會用他們的手藝把屍體做成僵硬的以便行走,然後打扮一下,這時候給穿上官服也是很擺譜的事。趕屍人被稱為「趕屍匠」。趕屍的術士大約三五同行,有的用繩系著屍體,每隔幾尺一個,然後額上貼黃紙符,另外的便打鑼響鈴開路,畫伏夜行。天光前投棧,揭起符紙,屍靠牆而立,到夜間繼續上路。亦有人指趕屍者其實背起屍體而行,但由於身穿黑衣夜行,途人便自然看不見趕屍者,以為有行屍。
文學史角度:僵屍之說盛行於明中葉以後及清朝。清朝一方面是對於僵屍事件的記載便多,對於僵屍的研究變多,中外交流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清朝的小說和讀本等文學形式興起了一個高潮,民間通俗文學對於這類身邊的怪事會做出不同的鬼怪等等的解釋,僵屍就是其中一種,這些東西也被更多的書籍和民間傳說記載,被用到現在的一些電影的取材上了。清代筆記載僵屍者最多,首推袁枚的《子不語》及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此二書可以說是「僵屍大全」。香港的僵屍電影大都來自這些書籍,因此很自然的僵屍穿的是清朝的衣服。中國的清朝是最受外國人侮辱的時期,go-vern-ment最無能,所以僵屍也成了那個時候的官員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呀!
又一個問題,遇到僵屍你該怎麼辦?
僵屍一般夜間行走,或者在黑暗之中才能作怪。因此不要走夜路,或者到偏僻的荒蕪人煙又黑暗的地方停留。
民間傳說對付僵屍的法寶有以下幾種。
鏡子。《本草綱目》有提:「鏡乃金水之精,內明外暗。」
桃枝、桃木劍。《荊楚歲時記》:「桃者,五行之精,能厭服邪氣,制御百鬼。」
雞鳴。《子不語》:「鬼聞雞鳴即縮。」
棗核七枚。《子不語》:「棗核七枚,釘入屍脊背穴。」
掃帚。發生屍變時,把任何高長的物件放在僵屍前,讓它把那物件緊抱入懷,它都會停止不動了,而家裡最順手適用的就是掃帚,把掃帚讓僵屍抱緊,讓它誤以為是人,就可以讓它停止。
鈴鐺,易經,通書,墨斗線,石工錐,斧尺,糯米、米、米篩、赤豆。(原因不詳,誰知道請告訴我)
火燒。為終極滅屍方法。《子不語》:「放火燒之,嘖嘖之聲,血涌骨鳴。」
⑷ 1963年美國拍的清朝電影叫什麼
美國在1963年 拍攝的清朝古裝劇《北京55日》,劇本是以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為歷史背景
⑸ 有哪些是關於清朝的電影
清朝的電影有《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一代妖後》、《廉吏於成龍》、《傳國密詔》、《鴉片戰爭》、《1894甲午大海戰》、《龍之戰》、《末代皇帝》、《宮鎖沉香》。
⑹ 外國拍的清朝題材電影
外國拍的清朝題材電影《末代皇帝》、《畫框女人》。
⑺ 外國人拍的清朝電影叫什麼名
是電影末代皇帝。尊龍,陳沖,鄔君梅,彼德·奧圖主演的。該片講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從當上皇帝開始到最終成為一名普通公民之間橫跨60年的跌宕一生。
⑻ 關於清朝的歷史電影
清朝歷史的電影有《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一代妖後》、《廉吏於成龍》、《傳國密詔》、《鴉片戰爭》、《1894甲午大海戰》、《龍之戰》、《末代皇帝》。
⑼ 關於清朝歷史的電影有哪些
關於清朝歷史的電影有《末代皇帝》《頤和園》《黃飛鴻》系列《審死官》《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鴉片戰爭》《甲午戰爭》。
⑽ 美國拍的清朝電影叫什麼
是《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由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尊龍、陳沖、鄔君梅、彼德·奧圖等主演的傳記電影。該片於1987年10月23日在義大利上映,其3D修復版於2015年6月在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映。
該片講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從當上皇帝開始到最終成為一名普通公民之間橫跨60年的跌宕一生。1988年,該片獲得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原創音樂等九個獎項。
(10)清朝的外國電影大全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1950年的冬天,清王朝廢帝溥儀(尊龍飾),作為戰犯從蘇聯被押回中國。火車抵達中蘇邊境的滿洲里火車站後,溥儀認為此去性命難保,便溜進衛生間企圖割腕自殺。中國戰犯管理所所長(英若誠飾)發現情況有異,急敲衛生間的門,敲門聲使溥儀陷入了回憶。
1908年的一個冬夜,清宮衛隊長敲開了醇親王府的大門,按慈禧太後(盧燕飾)旨意把3歲的溥儀接進宮中教養,准備接位。 在香煙繚繞的坤寧宮內,即將咽氣的慈禧接見了溥儀,告訴他要即日登基。
在太和殿上隆重舉行登基大典時,溥儀在大臣陳寶琛身上發現了一個裝著蟈蟈的小籠子。他對蟈蟈的興趣顯然要超過幾千名跪在他腳下的文武大臣。登基之後,溥儀成了世界上最缺少管教、也是最孤獨的孩子。
溥儀從回憶中驚醒過來。他也被管理所長救起,從此開始了接受審判、接受改造的囚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