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國影視 » 外國電影分析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外國電影分析

發布時間: 2022-02-05 23:04:53

『壹』 誰能跟我談談外國電影現象

外國電影最重要的製作方式就是蒙太奇.
簡而言之就是將不同的鏡頭組合到一起,形成節奏和意義.就風格而言,每個國家的電影都具有完全不同的特性.比如,俄羅斯的藝術電影看上去唯美而精緻,義大利和美國的藝術電影則相對顯得先鋒而激烈.
同樣在東方國家內,日本電影以平淡雅緻的風格著稱,韓國則以東方式的美學觀念占據頭籌.值得批評的是中國這個古國,卻沒在自己的電影中留下什麼具有民族地域特徵的風格.

『貳』 中國電影和外國電影的比較分析

我同意二樓。。原本可以的導演拍了幾部就忘記夢想,轉戰商業只為錢。。。一堆名導全是例子

『叄』 求一些外國電影的中文影評

肖申克的救贖的影評 · 一、緣起

從來沒想過給《肖申克的救贖》寫一篇影評,也許是生怕暴露自己只是個不諳世事的初級影迷,也許是對這樣一部無法復制的影片真的不願去過多地提起。然而一場出其不意的重感冒讓我只能卧床裹被,已沒有了力氣去消化我那些故作高深、一直收著卻懶得去看的電影,不期然地拿起《肖申克的救贖》,沒想著再去感動自己一把,只是北方冬天的午後,我們就這樣莫名地重遇。

二、記憶

有一些電影可遇不可求。這「遇」只能是不期然地偶遇,有準備的相遇會讓一切黯然失色。忘了是哪一年,我莫名地租來一張名叫《刺激1995》的VCD,那時不知道誰是蒂姆�6�1羅賓斯,誰是摩根�6�1弗里曼,還只知道整天追著劉德華、王菲打轉,一切都像是老天的意旨,我就那麼莫名地、無知無覺地、靜靜地看完了影片。

從此以後,我固執地相信了電影能夠帶來的一樣感受,叫幸福。這幸福感在那一瞬間擊中了我的全身——當安迪從骯臟的管道中逃出生天的那一瞬間,我不明所以、全身無力、無法言語。

三、微笑

再看《肖申克的救贖》,我理解了安迪那安詳而神秘的微笑。一次是為獄友贏得冬日裡冰涼的啤酒,一次是給獄友播放天籟般的歌聲。安迪的眼神虛渺而淡定,嘴角掛著若有似無的微笑。他不惜用一個月的幽閉來換取的,不止是自由的感覺。

就像我再也不想被《勇敢的心》蠱惑一樣,當華萊士喊出freedom的時候,那一瞬間雖然熱血沸騰,但漸漸冷卻後卻顯得無比蒼白。我們需要自由么,我們僅僅需要自由么,我們需要的是什麼樣的自由呢?

此刻,我只被安迪安詳而神秘的微笑感動。

四、希望

這兩個字如此庸常。然而安迪告訴瑞德,希望是人間至善。比生命可貴的也許是愛情,比愛情可貴的也許是自由,但比自由可貴的,只能是希望。

無論生命如何不堪,都不是可以絕望的理由。瑞德口口聲聲的體制化要了老布的命,而當瑞德也想要步老布的後塵時,安迪的話化解了他的宿命,不是么,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如此而已。

五、活著

為什麼活著,沒有標準的答案,因為活著不由自主。然而怎麼樣活著,人的歷史里卻給出了涇渭分明的活法。安迪又給了我們一次為真善美而活著的理由,就像監獄長給了我們為假惡丑而活著的理由一樣。真是智慧,是安迪一手建起的監獄圖書館,是他籠絡監獄長和獄警的手段,沒有智慧,他只能聽天由命。善是愛與仇,是安迪為獄友們爭取來的啤酒和音樂,是監獄長飲彈自盡時我們的擊掌稱快。美是希望,是安迪安詳而神秘的微笑,是爬出臭水管時的雨中重生,是墨西哥海灣安寧的藍。

六、現實

現實是,我依然在病中,感冒雖然微小,可犯起混來也讓人痛不欲生。這和安迪20年的隱忍沒法比,更別說瑞德40年的宿命了。病可以治癒,命運呢?安迪不給我人定勝天的癔想,人怎麼能勝得了天?安迪也不給我戰勝自己的癔想,坐在凳子上的人如何搬得起凳子?

安迪讓我相信了希望。他讓我相信,即便挖掘地道的計劃失敗了,他依然會保留著希望;即便面對無法挽回的死亡,他依然有任誰也不能遏止的堅守,就像誰也奪不走他腦海中的莫扎特一樣。

七、想像

所以有時候會想,如果這個片子是以悲劇結束會不會更好。凡俗如我,當然不會覺得更好。雖然那樣也許更能體現出人性的偉大,卻不是太讓人傷感了么;雖然那樣也許就能獲得那個該死的奧斯卡了,卻不是太殘忍了么。雖然在絕望中看出的希望決不僅僅是什麼逃生,我們卻仍然願意看到這樣的結局。因為,與其說我們面對的是死,不如說我們面對的是生,在生的路上,希望就是現實。

就像那片湛藍的海,原本就是我們生的地方。

『肆』 有誰公選課是外國經典電影賞析的嗎

本課程教學目的及主要要求:
通過對英文電影的分析與欣賞,讓學生能夠身入其境地了解電影中各種人物的對話,了解各國的風土人情、特有的文化背景、歷史與現狀、科學技術的發展、地理地貌等特點。 本課程藉助現代媒體手段,充分利用各種可能的途徑,獲得各種特點的素材和資料,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分析其中所用語言和其使用的環境,

『伍』 外國電影洛麗塔影片視聽語言分析

死寂

7.4分
主演:唐尼·沃爾伯格安貝·瓦萊塔瑞恩·柯萬騰邁克爾·費爾曼
導演:溫子仁
類型:恐怖懸疑驚悚
看點:偵探嚇人復仇夫妻小鎮
時長:89分鍾
年代:2007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別名:寂靜 死城
簡介

『陸』 跪求!一部歐美電影的影片分析

非常老的電影:M就是兇手

這部電影是影史上第一部講述連環變態殺手的電影,弗里茨·朗的第一部有聲片。
這在當時一定非常里程碑,不過,時間流逝,「第一」會慢慢變成符號,一道考題,一則引用短語,從極具意義到意義的屍體,在最後5分鍾到來之前,你彷彿在看一個被後來者撫摸、仿效和取用了多次的紀念品,直到最後5分鍾,令我們驚嘆的5分鍾,宣告它永遠屹立於偉大作品之林,並且永不褪色。

M的結尾5分鍾分析:

兇手M表現為精神異常,連續作案,殺了八九個女孩子。警方展開地毯式搜捕還是一無所獲,在此期間,黑幫老大的娛樂場所屢次受到排查,生意不振,黑幫老大要出擊,利用丐幫人肉搜索,先於警察擒獲M。最後5分鍾開始了,黑社會組織模擬法庭,法官、審判長、聽審聽眾一應俱全,還為M配了辯護律師,開始雙方駁辯:

M說:他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只要一看到小女孩,他的內心就由惡魔驅使,引導他犯下不可饒恕的罪惡,在那時,他忘記了一切。有兩個他在斗爭,一個說「你要做」,一個說「你不能」,內心時時備受煎熬;而要裁決他的黑社會都是心智正常的普通人,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卻也做著殺人放火的勾當危害社會,到底是誰應該受到制裁呢?

還以為是擺設的辯護律師卻異常認真、堅持,他極力為 M 辯護:「因為我的被告在不可抗拒的沖動下犯了罪,所以不該被判處死刑……沒有人會因為忍不住的事情而受懲罰……沒有人能夠把一個不能為自己行為負責的人殺死,這個國家不行,你們當然也不行……應該把他送進醫院,而不是監獄或者絞刑架」。

審判長(黑幫老大)說:出院後又開始殺人呢?應該判他死刑……
此刻,圍坐著的聽眾沸騰起來,攻向M,想即刻處死他。
此刻,警察趕到,「救」了M,影片在此高潮落幕,一位母親呆看鏡頭「 這樣救不回我們的孩子,我們應該很小心地照看自己的孩子。」(我不太清楚自己看的是哪個版本,據說修復版是加長了法庭戲,是有一場真正法官進行的審判?)

突然之間,一個難題甩到觀眾面前。《M》的意義出現了。

拼音文字容易湊出點名堂來,譬如鑽石的檢驗就會說用4C標准(Carat、Clarity、Colour、Cut),管理服務要追求5S(safety、standardization……),片名叫V叫M叫Z都可以看作有寓意。

兇手的名字與M無關,之所以說「M就是兇手」,是某人急中生智怕兇手給跟溜了,乘其不備塗在兇手衣服背後的記號,在那個場景中,M就是 murder,但到了(模擬)法庭上,他是一名精神病患者而受法律保護,他將接受治療而不是處決,大眾無法面對法律對他們道德觀念的不合作,此時的M就是 moral,法律只在為我所用、為我出頭時才受我尊敬,否則就讓道德來處死他吧,這才體現公平和公正,鏡頭掃去,黑社會和受害者家屬和一般民眾,已經模糊不清。

此時再來看導演頗為奇怪的創作意圖「我們應該很小心地照看自己的孩子」(這行字也正是電影放到這時出現的)就會覺得是對社會失控無可挽救(沒有小心照看、放任社會走向危險極端)、個體意志與集體利益相處尷尬(個體發瘋威脅到群體生命,群體瘋狂折磨個體生命)、法律無能道德恐怖(法律只能是最大限度的實現公正,道德能用來殺人)的無奈諷刺了。

以下是專業犯罪心理和精神醫學分析(可是當加入):

什麼叫做「罪犯-認識」的醫學機制?簡而言之,首先,這種機制關注罪犯主體(他是誰?他具有何種性格、持有何種觀念?他的精神是否正常、心理是否變態?)多於關注犯罪行為(他做了什麼?應該受到何種懲罰?),其次,這種機制相信,無論是審判案件還是制止罪行,最為關鍵的環節在於「認識罪犯」,尤其是在病理學的意義上認識罪犯的精神結構。最後,治療取代了懲罰,成為司法權力的運轉邏輯。比如,死刑不是出於殺人償命的正義原則,而是出於一種對社會的治療,像割除腫瘤一樣消滅危害社會的罪犯。

福柯告訴我們,精神病學插手法律領域始自19世紀初,與之相關的是1800至1835年間發生的一系列格局大致相似的案件:

1,莫澤葛(Metzger)報道了這樣一個案件:一位獨居的退休官員日益迷戀上房東太太的孩子。一天,「沒有任何動機,也沒有任何諸如憤怒、傲慢或復仇之類的激情沖動,」他攻擊了這個孩子,用鐵錘砸了孩子兩下--盡管最終未出人命。

2,塞勒斯塔特(Selestat)案件:在阿爾薩斯,在1817年的嚴冬,當飢荒襲來時,一個農婦趁丈夫離家工作之際,殺死了他們的小女兒,割下孩子的腿熬湯。

3,1827年在巴黎,女僕亨里特•科爾尼耶(Henriette Cornier)來到其僱主的鄰居家中,堅持要鄰居女兒在她那兒呆一會兒。鄰居起初有些遲疑,最後也同意了。但是,當鄰居回來接女兒時,科爾尼耶剛剛殺了她,把頭割下來扔到了窗外。

4,在維也納,凱瑟琳•齊格勒(Catherine Ziegler)殺了自己的私生子。審判時她解釋說,自己的行動是出於一種無法抗拒的力量。以精神錯亂為由,她被宣告無罪開釋。但她宣稱,最好還是將她關在牢里,因為她出了獄還會這樣做的。十個月後,她又生了一個孩子,並即刻將之殺死。在審判時,她宣稱自己懷孕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殺死自己的孩子。她被判死刑並當即執行。

5,在蘇格蘭,一個叫約翰•豪伊森(John Howison)的人潛入一所住宅,殺死了一個他幾乎不認識的老婦,但他沒有偷竊任何東西,也沒有躲藏。被捕後,盡管證據俱在,他卻矢口否認這一事實。辯護律師辯稱,這是一個瘋子的犯罪,因為犯罪沒有實質動機。豪伊森被處死了,行刑時,他對一個官員說,他真想殺死這位官員。這番話後來被認為進一步證實了他的瘋病。

6,在新英格蘭,在一片空地上,亞伯拉罕•普雷斯科特(Abraham Prescott)殺死了與他相處一直很好的養母。回到家中,當養父詢問時,他淚流滿面。普雷斯科特自動供認了自己的罪行。後來他解釋說,當時一陣突如其來的劇烈牙痛征服了自己,然後就什麼也不記得了。調查後來確認,他曾在晚上攻擊過他的養父母,這個行為被認為是夢游發作的結果。普雷斯科特被判處死刑,陪審團同時也建議予以減刑。盡管如此,他還是被處死了。

尤其重要的是,這一時期的精神病學家霍夫鮑爾〔Hoffbauer〕、埃斯基羅爾〔Esquirol〕和喬吉特〔Georget〕、威廉•埃利斯〔William Ellis〕和安德魯•孔貝〔Andrew Combe〕等不厭其煩地提到這些案件以及其他同類案件。通過對這些案件的反復言說,精神病醫學為法律領域構建了一種新型的惡魔形象——精神病罪犯。「犯罪精神病學第一次宣告自身是對這一惡魔的病理學研究。」

福柯並不是認為,如果沒有精神病學的構建就不存在「惡魔」;他所提出的問題是這樣的:精神病學以何種方式改變了法律的關注重心(從對犯罪行為的關注,轉變為對罪犯主體的關注);司法意義上的懲罰如何轉變為病理意義上的治療;通過以上兩種轉化,「權力」如何獲得一種嶄新的形式,成為精神病學化的權力?

讓我們回到電影本身。給我印象頗深的另一個場景是「平行會議」。為了捉拿兇手,警方開會討論;而黑幫成員們也聚集在一起討論同樣的問題。盡管出於不同的目的,但無論是警方還是黑幫,都希望將兇手繩之以法。導演運用蒙太奇和相似的布景,突出了兩場會議的平行性質,似乎是要告訴我們,在如此殘酷、如此變態的罪犯面前,通常意義上的正(警察)邪(黑幫)對立完全被消解了。黑幫再違法,也遵守著起碼的人性原則,而M卻是反人性的,他是絕對的邪惡。

福柯告訴我們,現代社會的善惡對立是司法權力的運轉根據;現代司法從根本上說是對他者的治理。因此,權力需要製造一個他者。不僅警察需要黑幫,而且警察和黑幫所組成的社會需要一個絕對反社會的M。而在精神病學化的意義上,M作為絕對的邪惡,又恰恰被去除了善惡的道德性質:他不是壞人,而是病人。作為一個精神病罪犯,M是社會自身的疾病。因此,權力的責任在於認識、診斷、治療。我們已經說過,現代司法的懲罰制度(尤其是死刑)的運轉邏輯並非出於惡有惡報的正義原則,而是出於一種醫學原則:罪犯的生死和道德無關,這是一種針對社會的治療。

到目前為止,醫學化的司法更多體現了一種現代性的進步。然而它也帶出了現代性的獨特問題:首先是法律的去正義化危機,其次是構建絕對他者的危險。生活在現代社會中心的我們是不會體會到這種危機和危險的,除非哪一天我們也被不幸地診斷為瘋癲、不正常,淪為「社會的疾病」。誰也不知道這會不會發生,不過,也許一直以來,我們暗地裡早已是作為潛在的精神病人而得到治理?這聽上去很荒謬,不過,至少福柯認為,這才是不折不扣的真相。

『柒』 如何看待外國電影

我不太喜歡歐美電影,但是還是有好看的,建議你到網上去搜一搜,好好的欣賞一下,我比較喜歡韓國電影,雖然有點假,但挺吸引人的,裡面有好多美女和帥哥啊!現在中國和韓國互相促進本國的娛樂節目,中國的到韓國發展,韓國的到中國發展,挺好的呀!

『捌』 外國科幻電影有哪些亮點

就以個人品味來說
特效 劇情
還有某些科幻有深刻的內涵,通過電影來驗證和描述理論 它是一種文化 代表孜孜不倦的創新和意識
好電影是需要細細品味的
推薦電影
機械公敵 不到最後你不會發現真正的敵人 它告訴人們人類自我中心價值並不適用機器,它的最大貢獻就是給了電腦關於保護人類的定義的可能性。ai為了保護人類而屠殺人類。實際上是ai通過深層系的分析認為最大程度的保護人類就是將其置於ai的統治之下。看完你會發現ai的自我升級時如此可怕,猿猴進化到人類也不過如此。照此下去,ai的進化中將超越人類。
人猿星球 看到最後也許你會恍然大悟也許人類的文明只是一個偶然,僅僅是一個偶然,實際上宇宙有更多的選擇
更多的我已經沒有必要說了,如果有興趣請多關注一下
還有 不要相信 那些把特效說成是科幻片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他們只是一些白痴,優秀的科幻片所表達出來的內涵絕對超出你的想像。而特效才是真正的科幻附帶品。請相信,科幻的價值推升了特效的發展。

『玖』 歐美電影對中國電影的沖擊分析

從電影著手,淺析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很多人都說,東西方的文化一直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不止局限於語言上,更多的表現在一些細節上。

就像中國人的影片,在外國人眼中,一直以來所被他們看好的還僅止局限於中國功夫,除此之外,對中國的文藝片,他們好像一直不怎麼買帳;

而外國人的影片,似乎在中國人的眼中除了特技以外,一些外國人特有的表達方式也都在翻譯中被消減了。

其實最直接的對比,就是拿中國人拍的武俠片與外國人拍的科幻片來看:中國人的武俠片講究的多半是動作的華麗、大氣,語言上比較蒼白,講究的往往是神態以及一些內心戲的表白,從而體現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的那種中華民族精神。並且把很大一部分的力氣用在了選景上,卻乎略了一些人物本身的魅力;

而外國人的科幻片,也許人物本身沒有什麼特別的演技要求,但他們的語言方面相當幽默,而且往往從大處著手,把特技放在一個很高的位置上。無論是場景的特技還是人物打鬥的特技都顯的相當炫目耀眼。人物的個人魅力往往通過外在的更直接的視覺系效果來體現,通過視聽的方式來加深觀眾對人物的個性魅力的理解,而不是從其內心深處的東西來挖掘一個人。可以說西方人表達的一些東西更直接。

從電影本身也可以看出東西方人在個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上的差距。因為外國人他們不論從科幻還是魔幻題材的影視作品中,往往所反映的都是一些與明天、與未來有關的東西;而中國人則更多的喜歡拍古裝戲,或者就是拍一些五六十年代的農家題材的片子,顯得相當的懷舊。就如同外國人喜歡提前消費,而中國人喜歡把錢存銀行一樣。

這就是中西方人的文化差異。

在影視劇選定角色上也是如此。外國人顯的更加開放大氣,往往喜歡將主人公英雄人物放在一個優秀的團隊里,不論是主人公也好,還是他周邊的夥伴,都是相當有個人魅力的傢伙,而整個團隊則有整個團隊的魅力;

中國式影片如果是武俠的題材,往往將主人公描寫的相當到位,而其他的人物則顯得相對蒼白,而且比較喜歡個人英雄崇拜,團隊精神不足。

我想也許這就是東西方文化在電影的差異和相互影響的關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