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國影視 » 外國製片商中國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外國製片商中國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8-01 04:48:22

1. 好萊塢和中國電影公司一般都是怎麼合作的

就拿觀眾方面來說,好萊塢通過熟悉的本土明星和文化元素有助於外國電影打入本地市場。盡管引進片的平均產值遠高於國產片,但內地觀眾的觀影首選仍舊是華語電影。

2017年票房前五名中除了《速度與激情8》外,其他四部影片均是國產片。這說明中國觀眾習慣於觀看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電影。

中國電影產業的成長一方面源自市場機制激活產業,促進電影市場轉型,另一方面又歸因於國家強有力的政策保護,在市場機制缺陷的情況下糾正市場失靈。自2003 年開始,廣電總局出台一系列產業保護措施,在降低電影的准入門檻,並從劇本、製片,發行,放映、資金和人才培養等諸方面扶持國產電影的發展。



2. 國外電影有哪幾大製片商

好萊塢10大電影製作/發行公司地標包括環球(屏幕顯示universal)、派拉蒙(paramount雪山)、20世紀福克斯(20thcentury fox)、迪斯

尼(walt disney pictures藍屏)、米高梅(就是你見到獅子)、米拉麥克斯(大M miramax)、新線(膠片newline cinema)、索尼、夢工廠(dreamworks)、華納(warner就是個大WB),另外還有婦孺皆知的

好萊塢冊頂「HOLLYWOOD」字母標志,以及奧斯卡頒獎晚會現場柯達劇院。

給個網頁你去看看請吧!http://siejar.spaces.live.com/blog/cns!DBF706DB8EEECC5D!1786.entry

3. 《南京夢魘》為什麼要美國人來拍

「記得當初這部影片剛投入拍攝時,有消息見諸報端,不久就有一位讀者在電話里質問,為什麼要讓外國人來拍這部影片?為什麼要讓外國人知道我們民族的這段屈辱史?他言不成聲,泣不成句,掩抑不住的又是對日本侵略者血腥屠我父輩的痛恨。我終於了解,他是基於一種「家醜不可外揚」的傳統心理,認為民族的傷痛揭不得。只是他不明白的是,南京夢魘這樣屈辱悲絕的歷史,早已超越了這樣的傳統觀念。
在一定意義上說,一個民族所遭遇的屈辱與苦難,不僅僅屬於這個民族,也屬於整個人類。日本侵略者對中華民族犯下的罪行,也是對人類的犯罪。為了人類的未來,人們必須銘記歷史。有一句警語說得好:歷史是一位好老師,你一次沒學會,他就不斷地重復,直到你學會為止。這里的老師和學生,其實都沒有國別、種族之分。。據美國僑報報道,與以往所有的抗日歷史紀錄片不同,朗恩·喬瑟夫的《南京夢魘》(Night-mare in Nanking)由中日兩國的歷史和文化淵源開始,站在一個普通美國人的角度來客觀展現南京大屠殺的真相。影片中不乏極其血腥殘忍的鏡頭,喬瑟夫將他們放入,「因為它們曾經發生過」。 喬瑟夫在試映前,表示:「我不想作任何評論,只是帶給觀眾真實發生的歷史。日軍在南京做殺人游戲,用婦女和孩子來練習,他們曾經以此為傲。若還沒有從中學到任何東西,最可能發生的事情也是最可怕的事情,歷史將會重演。」丁元認為,作為一部紀錄片,影片還有值得改進之處,比如解說和畫面的配合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可是由一個與中日沒有任何瓜葛,沒有任何背景的人來講述這一切,更加有震撼力和說服力。」

建議可以看一下這段,其實這其中還有很多原因的,很多當時的資料都不在中國,大部分都流落在國外,因為當時中國技術還沒那麼發達,保存不了這么多資料吧~~~

4. 含有中國元素的外國電影有哪些。 求 越多越好

1、《末代皇帝》

由義大利揚科電影公司、英國道奧電影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聯合出品,由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尊龍、陳沖、鄔君梅、彼德·奧圖等主演的傳記電影。該片講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從當上皇帝開始到最終成為一名普通公民之間橫跨60年的跌宕一生。

2、《功夫熊貓》

一部以中國功夫為主題的美國動作喜劇電影,影片以中國古代為背景,其景觀、布景、服裝以至食物均充滿中國元素。故事講述了一隻笨拙的熊貓立志成為武林高手的故事,於2008年6月6日在美國上映。

3、《花木蘭》

美國迪士尼系列經典動畫劇《花木蘭》電影中的女主角,人物原型本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同名的著名的女英雄,原著故事出自中國的《木蘭詩》。在2020年真人電影中,由劉亦菲出演。

4、《木乃伊3:龍帝之墓》

《木乃伊》系列作品的第三部,由環球影業出品,羅伯·科恩執導,布蘭登·弗雷澤、楊紫瓊、李連傑、瑪麗亞·貝羅等主演的科幻冒險電影。該片講述殘暴的中國古代帝王及其軍隊被魔咒變成兵馬俑沉睡地下,兩千年後,探險家裡克·奧康納意外喚醒了龍帝,一場驚心動魄的「古今大戰」一發不可收。

5、《尖峰時刻》

由布萊特.拉特納導演,成龍,克里斯·塔克主演的喜劇動作片。影片於1998年9月18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李警官(成龍飾演)和詹姆斯卡特兩個搭檔營救韓大使的女兒小秀,與軍火商錢濤激戰的故事。

5. 好萊塢的電影在中國總能大賣,這是為什麼

其實這個道理非常簡單,用中國的一句俗語來說就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用專業一點的話來說,那就是在中國電影工業化成熟度正在發展的今天,好萊塢電影生產線的高水準,高投入和高產出是它們在中國締造賣座奇跡的一大優勢,也許這就是所謂的「總覺得別人碗里的飯菜香」。

中國現在約有1.2萬塊銀幕,電影票房在迅速增長,根據金融信息咨詢及研究機構IHS Markit及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的平均預測,中國的影票銷售額有望在明年增長22%至104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最大票倉。對於中國電影市場與電影人來說,這是最好的時間風口,隨著中國資本深入滲透好萊塢電影產業,也是學習好萊塢的項目開發方法和先進的製作經驗與科技的好時機,但現時國產電影市場卻交出了越來越多的爛片,電影工業化水準依然堪憂,這對於好萊塢來說自然是一大利好。因為對比之下,好萊塢在中國資本的助推下,優質大片自然能在中國票房大賣,但即便是爛片,也將迎來圈錢的黃金時代。

6. 紫禁城內拍攝的電影

太多了,《末代皇帝》只是第一部獲准在紫禁城拍攝的外國製片商的電影。現在隨便一個電視劇都可以在裡面拍,比如還珠格格。
祝你好運

7. 好萊塢片商在中國以及其它國家的票房分賬是怎樣的

在好萊塢的眼中,只有兩種,一個是國內市場,一個是國際市場

國內市場:美國+加拿大,美國人毫不客氣的把加拿大當然了自己的後花園。

國際市場:分為三大區域——歐洲/中東/非洲(EMEA),亞太地區(亞洲/澳大利亞)以及拉丁美洲。主要以票房收入作為劃分依據。

好萊塢電影票房分賬方式——階梯式規則

一般而言,如果一部電影票房高的話,電影公司所分得利潤的比例往往高於院線。例如,一部票房3億美元的電影,電影公司可以分到高達60%的收入。但是對於一些票房成績不佳的影片來說,院線也要保障自己的收益。例如,一部票房僅1000萬美元的電影,電影公司只能拿走45%的收入。雖說現在好萊塢的電影公司都很強勢,但院線也有自己的底線,不會一味地妥協。總體來說,一部美國電影的本土電影票房,電影公司分得的比例大概是40-55%。

8. 電影傳入中國的原因 用歷史知識回答

1895年12月28日,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卡皮辛大街首次放映電影,人們將這一天定為電影的誕生日。1896年,電影就傳入中國。最早來中國放映電影的是一位美國商人,此人的姓名,一說雍松,一說詹姆士·里卡頓。從1896年到1898年,他先後在上海福建北路唐家弄的徐園、泥城橋下的奇園,以及天花茶園等處,短期放映美、法等國的短片,如《俄國皇帝游歷法京巴里府》等,並在當時《申報》上刊登電影廣告,引起轟動。當時觀眾發現,這種西洋的新發明,與中國古老的皮影戲很相似。於是,人們就自然地把這種藝術形式叫做「影戲」或「活動影戲」了。但由於它放映是用電作光源的,故又稱作「電光影戲」。此後,就慢慢簡化成「電影」了。
電影最初多在茶館、酒樓放映。1899年,西班牙商人加倫白克帶了一台簡陋的電影放映機和幾本電影的殘舊片斷來到上海,借當時四馬路的「四海昇平樓」茶館的一角首次放映。內容是高山、流水、火車飛奔、輪船行駛、大火燒、人物鳥獸的新聞片和風景片,大部分是法國百代公司的出品。每場放映十幾分鍾,每位觀眾收30文銅錢。不久,他換了八本完整的短片,遷移到虹口乍浦路口的跑冰場放映,門票漲到銅錢100文,生意十分興隆。但時間一長,觀眾看厭了,只好停演,最後盤給了西班牙商人雷瑪斯。
清廷內也曾放過電影。1904年,慈禧太後七十壽辰,英國駐北京公使送了她一架放映機和幾套影片祝壽,不料只放映了三本,摩電器就炸裂了,把老佛爺嚇了一跳,清宮從此不準再放映電影。1905年,出國考察的端方帶回一架放映機,但在宴請賓客時,電影機又猝然爆炸,將擔任電影說明的何朝樺通判等人炸死。因為這兩次事故,王公大臣們都認為電影不吉利,但在民間,電影的放映卻日漸增多。
雷瑪斯1904年來到上海放映電影,他借四馬路的「青蓮閣」茶館樓下的一間房子,設了一個影戲部。影戲部的門上掛著黑布門簾,門外貼有紅紙廣告,還雇了中國人站在門口收票和吹打洋鼓洋號,以招徠觀眾。他不斷更換新片,同時演出魔術,入場券高達每位120文,滿20人就放映一場,營業始終不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才停業。這是當時外國人在上海放映電影時間最長的一家。
1908年,雷瑪斯又在虹口乍浦路的一塊空地上,用鉛皮搭起一座可容250人的「虹口大戲院」,首映的一部影片叫《龍案》,這是上海專業電影院的開始。同年,他又在北四川路海寧路口建了一座富麗堂皇的「維多利亞大戲院」,這是上海第一座真正的電影院。此後,外國人在上海開設放映電影的戲院越來越多。
與此同時,外國的一些製片公司也派人到中國拍攝影片。1896年,美國繆托斯柯普公司拍攝了最早以中國為題材的紀錄片《李鴻章在格蘭特墓前》。1898年,美國湯姆斯·愛迪生公司派遣一名攝影師來到上海,拍攝《上海警察》和《上海街景》兩部短紀錄片,並公開發行放映。1902年,邵醉翁同美國人列文合拍了《慈禧太後》,這是中國歷史上中外合資拍攝的第一部影片。
人們逐漸對電影這種新鮮玩意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其中有兩位青年,便產生了要親自拍電影的強烈願望。他們如飢似渴地邊學習,邊實踐。這就是張蝕川(後改名張石川)和鄭正秋。1913年,他們同當時來中國拍攝電影的美國人依什爾合作,從另一個美國人布拉士其手裡接辦了他於1909年創辦的「亞細亞影片公司」,並改名「亞細亞中國影戲公司」,這是我國第一家攝制影片的公司。由美國商人出錢和發行、亞細亞公司攝制的第一部影片,就是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的《難夫難妻》(又名《洞房花燭》)。這是我國自己攝制的第一部故事片。

9. 大片是什麼意思

指投資大、製作成本高的電影片,多為題材重大、影響面廣並有著名影星主演的電影片。

顧名思義,大片就是由大導演、大腕、大製作、大投入、大場面、大陣容、大回報等等「大」級別的電影作品。

大片的概念沒有具體的權威標准,爭論頗多,歸納起來有如下三個必要條件(三高一長):

1、高含金量,包括高投資和高票房,沒有高的投資和票房作支撐,很難被人稱為大片。

2、高科技,需要投入大量的電腦製作和科技設備。

3、高文化品位,那些低俗淫穢的電影是永遠不能稱為大片的。

4、大片的時長不少於100分鍾,兩個小時以上的大片最常見。

(9)外國製片商中國電影擴展閱讀

大片」一詞最早開始使用是在1994年。

當年中國廣電部電影局批准了中影公司經理吳孟辰以分賬方式進口外國一流影片的建議,提出每年可以由中國電視系列劇團統一進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和表現當代電影成就」的影片(已改為每年僅從美國進口20部影片,其他國家和地區不在此限)。

每年進口的這10部影片往往為好萊塢的大製作,預算較高,故而又被人稱為10部進口「大片」。在這之後的幾年裡,進口大片雖然數量很少,票房卻佔到中國大陸票房的50%以上,外國製片商,國內發行商中電視系列劇團以及放映影片的國內院線都從中獲得了豐厚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