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國影視 » 外國電影中的中國武器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外國電影中的中國武器

發布時間: 2022-07-29 13:32:04

⑴ 殺手47(終極刺客)武器

柯爾特1911 就是美軍二戰時的制式手槍,後來被M9跟貝瑞塔92F代替。
M1911手槍最初是由約翰·摩西·勃朗寧設計的。勃朗寧1889年開始試驗自動裝填技術。在1895年發明了一種槍管後坐式工作原理的新手槍結構設計。1896年,勃朗寧和他的兄弟與康涅狄格州的柯爾特專利武器製造公司(即現在的柯爾特工業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勃朗寧利用新發明的手槍結構為柯爾特公司設計了一種發射0.38英寸柯爾特手槍彈的自動裝填手槍。此槍交給美國軍方進行測試。結果軍方對該槍表現並不滿意,認為半自動手槍可靠性較左輪手槍差,沒有採用。
1899年-1902年期間,美國軍隊正在菲律賓與當地的土著發生武裝沖突。在戰斗中美軍士兵發現他們所裝備的0.38英寸(9.65mm)口徑柯爾特轉輪手槍停止作用不夠大,再裝彈速度太慢。因此,美國陸軍決定研製一種威力更大的新手槍和新槍彈,希望能在近距離上一槍擊倒頑強的敵人。基於與菲律賓土著起義者戰斗的經驗,並在動物和人類的屍體上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美國陸軍軍械理事會的主管約翰·湯姆遜上校(湯姆遜沖鋒槍就是以其姓氏命名的)和路易斯·拉賈德上校認為美國陸軍需要一種0.45英寸(11.43mm)口徑的槍彈才能提供足夠大的停止作用。
1907年,美軍方開始招標研製0.45英寸大口徑左輪手槍及半自動手槍作為其新一代制式手槍。勃朗寧利用15g全被甲彈頭把0.38英寸半突緣式手槍彈改裝成0.45英寸口徑的無突緣式手槍彈,並於1905年把這種口徑的自動手槍提交給美國陸軍進行評估。選型試驗在1906年開始進行,多家公司參與競爭。最後柯爾特公司和薩維奇公司的樣槍被選中。但這兩種樣槍都不能完全滿足要求。軍械部要求廠方繼續改進功能和可靠性參加進一步的試驗。
為了監督生產勃朗寧親自去了哈特福德的工廠。最嚴酷的試驗在1911年3月3日開始。試驗中每支槍都要射擊6000發,每射擊100發後手槍會被冷卻5分鍾,每射擊1000發後手槍會進行簡單的維護和上油。在打完這6000發後,這些手槍再用一些裝配不良的槍彈進行測試。然後又把這些槍浸在滲有酸液或沙子和污泥的水中直至表面生銹,然後再進行更多的射擊試驗。這是槍械有史以來第一次經受如此嚴格的試驗,尤其射擊6000發的耐久性試驗,這個紀錄直到1917年才被打破。
在評審期間,勃朗寧繼續對原有的設計進行改進,例如改進了鉸鏈、手動保險、握把保險和空倉掛機,又加長了握把並將傾斜角加大。勃朗寧手槍通過了一系列的試驗,憑借其出色性能,贏得軍用制式手槍合同。評審委員會在1911年3月20日發表的報告中寫道:「這兩支手槍,理事會認為柯爾特是最好的,因為它更可靠,更耐用,當有零件損壞時更容易分解並更換,而且更准確。」1911年3月29日,由勃朗寧設計、柯爾特公司生產的0.45英寸自動手槍被選為美軍制式武器,並正式命名為「柯爾特M1911 0.45英寸自動手槍」。並於1912年4月開始裝備部隊,成為美軍裝備的第一支半自動手槍。
當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國政府已經從柯爾特公司和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購買了約14萬支M1911手槍。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在1913年開始置辦機器生產M1911。由於戰時急速擴充軍隊的需要,為滿足供應計劃,柯爾特公司和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之外的多家承包商加入來分擔龐大的生產任務。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柯爾特公司與各承包商共生產了四十五萬支M1911手槍。

M1911A1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陸軍軍械部評估了M1911手槍的戰斗表現,要求柯爾特公司進行改進。柯爾特公司的改進之處有:
(1)、加寬準星,研製出帕特里奇瞄具(Patridge sight,一種平頭厚葉片準星和正方形或矩形缺口照門組成的槍用機械瞄具,由曾任美國轉輪手槍協會主席的帕特里奇發明),使射手在光照不良的條件下也能迅速瞄準;
(2)、加長擊錘,使之更容易被拇指扳動;
(3)、縮短扣機距離,增加防滑紋;
(4)、握把背部設計弓形拱起,表面增加防滑紋,使射手握持更牢固;
(5)、改變握把護板的網格防滑紋,使握持更舒適;
(6)、扳機後方增加拇指槽,使扣扳機的動作更輕松;
(7)、加長握把保險。
這些改進項目在1923年完成,通過試驗的新槍於1926年6月25日被美軍正式採用,並重新命名為「0.45英寸口徑M1911A1自動手槍」。此後,該槍在結構方面幾乎沒有再進行大的改動。此外有許多外國公司或政府獲得柯爾特-勃朗寧的授權而生產不同口徑的M1911型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從1941年到1945年期間,美軍加上其他盟國的定貨量足足有250萬支(包括M1911和M1911A1)。為了能及時交貨,美國政府增加了4個承包商來分擔生產任務。戰爭期間生產的M1911Al握把護板的材料由原來的胡桃木改為褐色塑料。到戰爭結束時,僅是美國陸軍就有270萬支M1911和M1911A1。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M1911A1手槍經歷了朝鮮戰爭,越南戰爭,M1911A1仍被廣泛採用,並出現了一些其他形式的改型,例如縮短的M15指揮官型,不同長度、握把及其他配件的MKIV系列政府型手槍等等,此外還有多種不同的比賽型手槍。
1985年,美軍決定以伯萊塔公司生產的9mm口徑M9自動手槍代替M1911A1。當國會命令頒布時,美國海軍陸戰隊激烈反對,而美國海陸空三軍內許多特種部隊仍然繼續使用M1911手槍作為輔助武器,仍然有許多人相信M1911手槍是最好的戰斗手槍。
盡管美國軍隊的制式手槍已經更換為是的M9手槍,但各種M1911手槍仍然被許多公司生產,由於其大口徑彈葯在實戰中無可比擬的絕對殺傷威力和精準且迅速的單動射擊模式,美國一些精銳軍警部隊(如SWAT)一直將其列為特戰成員制式手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作戰的美國特種部隊還是採用了幾乎和上世紀設計上一模一樣的M1911手槍。M1911手槍經歷了一次戲劇性的復興,特種部隊和警察部門紛紛放棄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間大量裝備的9毫米口徑的手槍,轉而重新採用了一度被認為落後於時代的口徑0.45ACP M1911手槍,如今世界最大的M1911手槍生產商——金伯(KIMBER)公司生產的「沙漠勇士」政府型M1911手槍就是為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下屬的海軍特遣隊專門定製的。
M1911手槍主要結構
盡管M1911產生了許多新的型號,但其基本結構,如擊發與發射機構、保險機構卻保持不變。
M1911採用單動發射機構,只能單發射擊。它的擊發與發射機構由擊針、擊針簧、擊錘、擊錘簧、阻鐵、阻鐵簧、單發桿、扳機連桿、扳機組成。其中,單發桿是一個桿狀件,與阻鐵裝配在一起,它既可上下做直線運動,也可與阻鐵一起繞軸回轉。其下部有一凸耳。套筒復進到位後,單發桿上移進入套筒的缺口內,凸耳與阻鐵嚙合在一起,這時如果壓緊握把保險並扣扳機,則可釋放處於待擊位的擊錘。如果套筒未復進到位,單發桿被套筒壓下,凸耳則處於阻鐵下方,與阻鐵脫開,此時雖壓緊握把保險並扣動扳機,則不能釋放擊錘。單發桿除有上述作用外,還可避免扣一次扳機形成連發。保險機構正是作用於擊發與發射機構,才能實現全槍的保險。
和許多現代手槍一樣,M1911有多種保險機構,能防止該槍意外走火。M1911的保險機構包括手動保險、握把保險、半待擊保險。

手動保險鈕位於槍身左側後上方。將保險鈕推到上方,保險鈕進入套筒的缺口內,限制套筒的前後移動。同時,保險機的內凸輪面與阻鐵嚙合,限制阻鐵向前回轉,這樣,雖扣扳機卻不能釋放處於待擊位(阻鐵上部突齒卡入擊錘待擊槽內)的擊錘。手動保險能確實鎖定套筒和待擊的擊錘,保證手槍待擊攜行的安全。M1911的手動保險鈕設計得大小適中,利於隱蔽攜帶或戰術應用,拔手槍時不易於鉤掛衣物。
握把保險位於握把持握虎口處。在簧力作用下,握把保險自動處於保險位置,此時握把保險凸齒抵在扳機連桿上,限制扳機連桿後移,使扳機扣不到位。只有虎口壓緊握把保險,使握把保險凸齒與扳機連桿脫開,此時扳機連桿可自由向後移動,才能將扳機扣到位。有些人覺得手槍上不必要設置握把保險,其實自衛手槍有這種保險更安全。
中國仿製的M1911手槍
20世紀20年代,中國正處於一個軍閥混戰的時期。歐美各國武器生產商紛紛通過官方、半官方乃至走私等方式向中國的軍閥傾銷武器,其中就包括了美國M1911手槍。在太平洋戰爭及中國解放戰爭時期,美國將M1911手槍作為軍援的一部分輸入中國。所以,在解放前,中國軍方及民間均可見到M1911手槍。1949年之後,在一些地區的公安警察部隊中,還是能看到M1911手槍。直到20世紀60年代M1911手槍才基本退出中國軍警的裝備。
20世紀80、90年代,中國武器開始大量進入歐美民用武器市場,其中就包括了仿製的M1911手槍。中國初期仿製的M1911手槍以其低廉的價格和不錯的質量及優異的可靠性獲得了不少歐美槍械愛好者的青睞;隨著中國仿製的M1911手槍加工工藝進步,中國武器生產商也更加重視產品種類的更新及品牌的宣傳推廣,以吸引更多的歐美客戶。
M1911手槍性能數據
口徑:0.45英寸(11.43mm)
彈葯:0.45英寸(11.43mm)柯爾特手槍彈,7發彈匣供彈
彈頭初速247m/s
有效射程為50m
槍全長218mm
槍管長128mm
瞄準基線長160mm
槍全重1.1kg
M1911A1手槍性能數據
口徑:0.45英寸(11.43mm)
彈葯:0.45英寸(11.43mm)柯爾特手槍彈,7發彈匣供彈
彈頭初速250m/s
有效射程50m
槍全長219mm
槍管長127.8mm
瞄準基線長164.4mm
槍全重1.13kg

⑵ 急!50分追加!哪些外國電影里用到了中國功夫

李連傑的救世主,狼犬丹尼,羅密歐必死,龍之吻,致命搖籃,致命武器4。
元奎生或死,非常人販,防彈武僧,X-MAN。
袁和平的黑客帝國系列,殺死比爾系列。
甄子丹的刀鋒戰士2,風暴突擊者。
成龍的上海正午系列,尖鋒時刻系列,燕尾服,飛龍在天,80日環游世界。

⑶ 在湄公河行動這部電影中方新武給我留下怎樣的印象

英勇無敵,熱愛國家
湄公河這件事兒,也就是「10-5」事件,真的值得大書特書。這是近現代以來中國首次海外垮境執法,垮境執法是絕對的大國特權,在當今世界除了聯合國安理會「五大流氓」以外,絕無其他國家有這種能力。

跨境執法面臨諸多難題,畢竟這對於其他國家的主權有一定的挑釁意味。其中最大一點就是執法者不能暴露其身份,否則執法國在事後的外交政治中將十分被動,這就對執法團隊的後勤工作帶來了嚴峻考驗。電影中,高剛帶領的緝毒警員小隊不能使用中國的制式武器裝備,必須在當地的黑市自行采購武器和彈葯。為了混淆外界對於這只武裝力量身份的判斷,小隊成員手中武器五花八門,來自前蘇聯、美國和歐洲不同地區。隊員們更不能穿著和使用任何帶有中國國家標識的服裝、設備、交通工具。包括小隊所使用的直升機,都是租來的民用直升機。為了身份保密,他們不能使用中國軍方的武裝直升機,這讓緝毒警們失去了本應擁有的空中火力優勢,增加了任務難度。

除了孤懸海外,後勤吃緊以外,高剛的隊伍還面臨背景復雜的敵人。我們斷然不能接受美國警察荷槍實彈地在中國抓人,泰國人也不允許中國警察來泰國調查中國公民被殺害一事。更別說殺害中國船員本身就有泰國軍方的參與,所以影片中「宋哥」所帶領的泰國軍警不遺餘力地追殺中國警員,他們絕不允許泰軍勾結毒販的消息公開於世。四國聯合調查組成立後,為了避免事態敗露,泰軍對於毒梟糯康的態度本身是想要滅口。但當"宋哥」的部隊到達糯康藏匿的地點後,卻遭遇了搶先一步的中國警察。對於泰方來說,這是一股比糯康更危險的力量,一旦糯康落入中國手中,泰軍勾結毒販的消息就要大白於天下了,一場惡戰隨之爆發,中國緝毒警察面臨毒梟和泰軍的兩面夾擊。

關於為什麼一定要活捉糯康和他的關鍵同夥而不能就地擊斃的問題,暗殺是低劣的手段,為大國所不恥。擊斃糯康對於中國來說難度要比活抓他低一千倍,但事後的效果也要打折一千倍。司法權是國家力量象徵最核心的部分,糯康是緬甸人,但他的勢力主要在泰國,這些地區本身都並不屬於中國司法系統可以介入的范圍,但因為糯康在擁有中國籍的船舶上犯罪,他就成為了中國司法力量打擊的對象。只是想要擊斃糯康,我們可以出動更精銳的特種部隊而不用冒犧牲這么多緝毒警員生命的危險。但「金三角」的毒品現象並不是糯康的個人行為,打死了糯康,還有下一個、下下一個毒梟涌現,他們還是會對中國船員草菅人命,中國公民在湄公河和整個中南半島上的利益和安全仍然沒有保證。而克服重重困難,生擒糯康,強制將他納入中國的司法程序,就極大地震懾了盤據在「金三角」的任何一方勢力:中國公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不容侵犯,違者必究。殺人從來不是目的,殺了人更重要的是要誅心。中國經濟越發展,中國公民在海外的財產和利益就越多,越需要我們國家的保護。君不見,在今天非洲的高原鐵路線上、澳洲和南美的礦山上、地中海的港口上,都有越來越多的中國軍警維護著這個國家寶貴的海外利益,這才是這部電影真正想要傳達的主旋律。

說回電影本身,筆者是半吊子軍迷,所以想著重說說電影中的戰爭場面。影片最後有一場在糯康藏匿的叢林地帶發生的混戰,這本身是中方和泰方分別策劃的,針對毒販的一場破襲戰,但雙方不期而遇後演變成了一場互無准備的遭遇戰。

這場戲終於擺脫了傳統國產電影中「同志們跟我上啊」或是」同志們跟我撤啊「等集體沖鋒、集體撤退的場面,取而代之的是更接近實戰的互相掩護、火力壓制、交替前進、交替撤退的有組織配合作戰。比較遺憾的是沒能再現我軍在朝鮮戰場上一戰成名的「三三制」陣形,但聯想到參戰的人員屬於警察系統,可能並未接受過正統的解放軍訓練,也可以理解。

裝備方面是電影著力體現的一個部分,這次我們的部隊再也不是人們印象中靠意志力和人數(其實從來都不是)去作戰的部隊了,而是一隻現代化裝備靠科技取勝的隊伍。

電影中高剛小隊所使用的無人機和履帶機器人並無現實中的型號可考,此類設備屬於特殊器材,即使現實中存在也一定處於高度保密狀態。但我相信憑借今天中國的工業實力和信息水平,類似的裝備實現小批次的量產裝備精銳部隊以應付特殊環境下的任務需求,絕非難題。
小隊在復原中國船員被射殺現場時,用到了一種彈道模擬設備,其原理是在子彈留下的彈孔上安裝一個智能的激光發射器。通過計算彈孔的形狀、角度、深淺等參數復原出子彈射來時的方向,從而復原犯罪現場。這應該是一種比較先進的警用器材,用以偵破有持槍罪犯的犯罪現場。公安部在2004年提出了「命案必破"的口號,想必是得益於此類」痕跡學"的最新進展。

影片中涉及到的槍支十分龐雜,這正是「金三角"地區的真實寫照。泰國軍方的制式武器是美國提供的,在與毒販的長期交火中,政府軍武器大量被繳獲,再加上70年代的越南戰爭遺留下來的大量美軍裝備,美式裝備在"金三角"泛濫就不足為奇了,其主要代表是AR系列武器。此外,蘇聯一直試圖在中南半島輸出意識形態和革命,曾扶植「越共」和「紅色高棉」,導致大量蘇式裝備流入「金三角"地區,以AK系列產品為代表。此外,在中國70年代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和之後長達10年的「兩山輪戰"中,官方統計就有5萬多名解放軍犧牲,想必也有大量的56式、81式自動步槍落入越南之手,所以「金三角」出現中國武器也十分正常。56式、81式都是中國仿製蘇聯AK-47的產物,僅在細節上存在差異,由於電影中沒有給到特寫,所以無從分辨。
筆者對影片中高剛小隊成員的武器選擇有一個比較大的疑問,那就是武器的通用性問題。高剛選擇了一把經過改裝的捷克VZ-58自動步槍,方新武選擇的是德國HK公司的MP-5沖鋒槍,而其他隊員比如「哪吒」選擇的是美國M4A1自動步槍,另外有一個一閃而過的畫面中一個隊員使用的是法國的FAMAS自動步槍。這個組合確實做到了魚龍混雜,但也給小隊的彈葯供給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VZ-58發射的是蘇制7.62mm口徑39mm步槍彈,MP-5發射9mm口徑19mm手槍彈,M4A1和FAMAS都使用口徑5.56mm的45mm北約通用彈。在實戰中,小隊成員並不能共用彈葯以達到互相補給的目的,這在戰場上可能會導致十分嚴重的問題,另外在槍支的日常維護中也可能產生不必要的成本。此外,雖然形狀完全相同,但VZ-58的彈匣並不能和AK-47通用,所以高剛拿著他的槍殺入匪窩以後,並不能撿起毒販們的AK-47彈匣直接使用,他的彈葯供給隨著戰斗深入可能會成為一個問題。方新武選擇的MP-5是一把沖鋒槍,發射手槍彈,最初設計初衷是裝備飛行員或裝甲部隊用以自衛,因為這些人往往處於局促的空間內而不適合攜帶大型武器。MP-5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一種可靠的警用武器,在商場、飛機、機場、巴士等室內場所下表現優異,但在類似於野戰條件下的叢林中,筆者認為MP-5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它的射程只有200米,在開放的叢林環境下它對人體的殺傷效果遠遜於自動步槍。以色列特種部隊曾有記錄顯示一名巴勒斯坦恐怖份子被MP-5近距離命中4槍後,仍然向警方還擊。另外,小隊的火力配置有待商榷,我理解因為裝備和人員的限制設置一個專門的狙擊小組(至少兩人)可能不現實,但至少可以設置一個精確射手,配備光學瞄準具,扮演類似於狙擊手的角色,但小隊成員清一色地裝備了只能用於近戰的反射式瞄準鏡。另外也沒有配備重火力武器如班用機槍等,這點可能是因為黑市裡此類大殺器的售價太高或是容易引起他人不必要的注意。

⑷ 求一部電影名字,一部外國電影,一個穿白衣服中國男主角好像打的是中國功夫和武器,有點古典的

怎樣失去童貞
導演:
赫克·波特寇安德魯·格蘭德
主演:
馬特·本內特雅各布·戴維奇扎克·珀爾曼
看點:
青春性獨立
地區:
美國

⑸ 電影《湄公河行動》中涉及了哪些武器

有很多武器,簡單介紹幾種:

1、T5000狙擊步槍:ORSIS步槍廠位於莫斯科市,專門生產精確狩獵、靶槍和精密狙擊步槍,據說該廠的產品在300米可保證sub MOA的水平。在2011年,俄羅斯軍方選中ORSIS的T-5000狙擊步槍作為新一代的狙擊步槍。

在《湄公河行動》中,穿插敘事很好的展現出了黨中央對這一事件的重視,以及給泰國、緬甸施壓所帶來的高壓態勢,同時也不乏在金三角地區作戰的驚險、刺激。《湄公河行動》主創還去到西雙版納州局觀看公安民警武裝護航的影像視頻,州局禁毒支隊、特警支隊准備了禁毒查緝車、特警防護裝備、武器和破拆裝備等器材向主創人員展示,方便今後電影拍攝期間的道具製作。

⑹ 盤點影視劇中的武器裝備都有哪些

近年來,戰爭電影的數量增加了,或者電視劇數量增加了。這帶來了一股愛國熱情。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些電影和電視作品可以讓中國人看完後感到很興奮。當然,在觀看了很多電影和電視節目後,每個人都會討論電影和電視節目中出現的武器和子彈是否真實。現在有著各種以戰爭為題材的影視劇,包括電視劇或者電影,為了影視的效果,影視劇中就必須要有大型的軍事武器。如果這些都通過製作道具來進行拍攝的話成本未免太過高昂,而且還原度也不是特別的高。

如果喜歡小編的話記得留言哦。

⑺ 在電影《戰爭之王》的結尾,現實的中國真的也會提供軍火

看過電影《戰爭之王》的都覺得該片是一部經典之作。影片兩次提到了中國,這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中國在現實中是會提供軍火的。

港口那段烏克蘭士兵手裡拿的是中國製造的56式突擊步槍,從步槍準星護圈上就可以看出,中國的56式突擊步槍準星護圈為全包型,蘇聯的AK系列為半包型,烏克蘭士兵裝備56式突擊步槍這明顯和現實不符合。由於該片得到了軍火走私商人的幫助,向劇組提供了不少武器,從演員手拿56式突擊步槍來看,這些軍火商和中國的關系很密切啊!

中國的軍售在世界軍火市場上是占據很大份額的。中國生產的仿AK系列自動步槍,輕型裝甲車等。

《戰爭之王》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7Np4hH-KK7l7s01HVZ_rcQ

?pwd=yf10 提取碼:yf10

⑻ 戰爭之王結尾中提到中國賣武器到非洲是真的嗎

當然有了.
2005年末,非洲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奈及利亞訂購了12
架中國的殲-7G型戰斗機,埃及、蘇丹等中國武器的傳統客戶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采購要
求。武器貿易歷來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中國在非洲軍事影響的擴大,成為中國崛起走
向世界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
報道說,論起中國對非洲提供武器,已有近半個世紀歷史,不過在其前二十年純屬
政治需求而非商貿行為。早在1958年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組織進行抗法戰爭時,中國便
通過秘密渠道長途運去國內所存繳獲的美製步兵武器。1964年中國最早派出遠航非洲的
貨輪,又給剛獨立的桑給巴爾(現在坦尚尼亞的一部分)運去軍事裝備。接著,中國又向
蘇丹、埃及、坦尚尼亞、尚比亞、莫三比克等國提供武器,而且按照毛澤東「不當軍火
商」的原則,全部是無償贈送。中國仿蘇聯AK-47所制的56式沖鋒槍,在非洲一度成為民
族解放運動的標志,以武裝斗爭取得獨立的莫三比克、辛巴威的國旗上都繪有這種槍
的圖樣。
同軍援相伴的是,中國在六七十年代給了非洲五十多億美元經濟援助,那時中國自
身經濟水平很低,國內眾多民眾沒有解決溫飽問題,卻以「窮幫窮」的方式大力援非。
過去用慣了中國武器的小國、窮國,面對新世紀的裝備更新時,最先表示出的意向也往
往是訂購價廉且效費比較好的中國軍品。
1979年中國締結的首例有償出口武器合同,便是向非洲第一號軍事強國埃及按成本
價出售殲-7戰斗機。自80年代起,中國向非洲提供武器都採取薄利或成本價銷售的方式
,改變了一方單純索要、一方供貨勉強的那種難以為繼的窘態。
報道說,對於南部非洲一些窮國,中國軍售可以部分採取貸款方式,即便一時收不
回款項畢竟記下長久的一筆賬。事實證明,既算政治賬,又算經濟賬,才能走出互利雙
贏的軍售之路。

目前流入非洲有中國81式自動步槍,107mm牽引式火箭炮,PF89火箭筒,紅箭73式導彈,59式坦克.

⑼ 哪些美國電影中使用了中國的槍械武器

很多大片裡面都有,比如敢死隊3 裡面你可以發現有的反派小兵拿著類似Ak47的槍,其實那些是國產的56沖。。。。很多這種戰爭片裡面的ak其實都是56沖

⑽ 電影長城中有哪些冷兵器

長城中出現了五個職業的軍隊,同時五個軍隊的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古代,以人類為餌食的怪獸——饕餮,每六十年便會集結到人類的領地覓食,捍衛領土的人類軍團鑄造長城的目的也是為了抵禦怪獸的入侵。來到中國尋覓黑火葯發財的外國僱傭軍威廉·加林(馬特·達蒙飾)與佩羅·托瓦爾(佩德羅·帕斯卡飾),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誤打誤撞進入了長城,認識了對抗饕餮的中國無影禁軍,於是和他們攜手組隊,然而,在對抗的過程中,他們卻發現饕餮大軍不斷進化,到最後已經能夠從長城打進皇宮,一場大戰也由此拉開。
1:熊軍設定近戰肉盾應配以重甲和大刀(關二爺那種)但是片中敢死隊斧頭也還是不錯的。
2:鹿軍設定也是近戰長矛應該在長一些這樣10打1饕鬄應該很難近身。
3:虎軍設定機關為主片中左右左右大刀還是不錯的再來個ABAB就無敵了~但是機關要是再多一些比如長城腳下在設個陷阱啥的就更完美了。
4:鶴軍看的時候真為藍衣妹子們捏把汗~長矛設定符合空中突襲設定,但如果組成兩人或三人1小隊,生還幾率是不是更大些。
5:鷹軍遠程攻擊片中體現的還是比較突出,不過箭頭上都抹上劇毒也不至於饕餮身中數箭,感覺跟沒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