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找一個前蘇聯電影
呵呵,我也記得,老片子了,現在的年輕人能知道算是不簡單了。
【原 片 名】Семнадцать мгновений весны
【英 文 名】英文名稱:Seventeen Moments of Spring
【中 文 名】春天的十七個瞬間
【出品公司】前蘇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
【出品年代】1973
【IMDB鏈接】http://us.imdb.com/Title?0069628 【IMDB評分】9.7/10 (176 votes)
【國 家】前蘇聯
【類 別】冒險/戰爭
【導 演】塔吉揚娜·利奧茲諾娃 (Tatyana Lioznova)
【主 演】瓦·吉洪諾夫 (Vyacheslav Tikhonov) ...... Max Otto von Stirlitz
Leonid Bronevoy ...... Heinrich Mueller
Yevgeni Yevstigneyev ...... Professor Pleyshner
Oleg Tabakov ...... Walter Schellenberg
Rostislav Plyatt ...... Pastor Schlagg
Yekaterina Gradova ...... Kathe Kien
Leonid Kuravlyov ...... Eismann
Nikolai Prokopovich ...... Heinrich Himmler
Yuri Vizbor ...... Gauleiter Martin Borman
Svetlana Svetlichnaya ...... Gabi
Emiliya Milton ...... Frau Zaurich
Nikolai Volkov Ml. ...... Erwin
Lev Durov ...... Claus
瓦 拉納沃依 (Vasili Lanovoy) ...... General Karl Wolf
Olga Soshnikova ...... Barbara Kre
【內容簡介】
莫斯科電影製片廠攝制的12集電視電影《春天的17個瞬間》堪稱是一部「經典之作」,該片在前蘇聯播出時竟出現了萬人空巷、影院上座率大幅下降的奇特現象。80年代末,《春天的17個瞬間》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後也同樣受到我國觀眾的熱烈歡迎,孤膽英雄施季里茨勇闖虎穴、智斗群魔的故事情節把觀眾帶入了那硝煙彌漫的戰爭往事中……
《春天的17個瞬間》描寫了1945年的春天,潛伏在德國帝國保安局第6處20年之久的蘇軍偵察員施季里茨突然接到總部指示,要他設法查清德國黨衛軍高級軍官與美、英單獨媾和的情況,並查清與西方談判的神秘人物是誰。在聯絡電台遭破壞、報務員被炸身亡、無法與上級再次聯系的情況下,施季里茨冒著被敵人懷疑、監視的危險,經過17天驚心動魄的鬥智斗勇,終於得到了德國黨衛隊參謀長沃爾夫與美、英司令部代表在瑞士伯爾尼秘密談和的情報,使蘇聯政府及時揭露了敵人的陰謀。就在他即將凱旋與分別20年的妻子團聚時,上級卻希望他繼續潛伏……
《春天的17個瞬間》被人們譽為「非凡的影片,它甚至使那些慣於吹毛求疵地把影片同歷史進行對照的人,也不由得傾倒於影片的魅力。」編導出色地把紀實手法與藝術虛構融合在一起。影片的故事情節以施季里茨調查法西斯上層人物與西方秘密談判媾和為核心,卻又以他與德國黨衛軍的周旋以及黨衛軍內部的斗爭為線索,剝絲抽繭、層層推進,全片不見「歷史瞬間」的快速閃過,而是以慢節奏細膩展現主人公的斗爭歷程,使紀實性、戲劇性、歷史性得以完美統一。
施季里茨是全劇著力塑造的英雄人物,他富有斗爭經驗、充滿智慧,有著堅定的信仰和不畏艱險、視死如歸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因而能在敵營中一次次完成總部交給的任務。著名演員吉洪諾夫在該片中的表演沉穩、干練、富有內在的激情,具有強烈的歷史感和時代氣息。同時,導演還運用閃回、內心獨白和細微的動作刻畫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片中施季里茨與分別10年之久的妻子在咖啡館里秘密會面時,為了不被敵人察覺,他們佯裝成陌生人,隔桌遙相對視,在20分鍾里一言不發,完全靠眼睛這扇「心靈的窗戶」將人物內心強忍的離別痛苦和無限思念之情表達出來。
由於《春天的17個瞬間》在藝術上取得的突出成就,該片編劇、導演、攝影、美術以及主要演員吉洪諾夫、波羅涅沃依集體榮獲1974年俄羅斯聯邦國家獎金。
http://find.verycd.com/folders/%E6%98%A5%E5%A4%A9%E7%9A%84%E5%8D%81%E4%B8%83%E4%B8%AA%E7%9E%AC%E9%97%B4
連電驢的下載地址都給你了,紅旗一定要給我啊。OK,再加上BT的地址:http://search3.btchina.net/btsearch.php?query=%B4%BA%CC%EC%B5%C4%CA%AE%C6%DF%B8%F6%CB%B2%BC%E4&type=0
別再跟我說要迅雷的啊,我很少用那個,太危險。
應樓主的要求,找了半天,只找到這么一個要注冊才能下的迅雷地址:
http://www.love400.net/bbs/viewthread.php?tid=3018
下面是迅雷官方網站的搜索結果,的確沒有:http://so.xunlei.com/search?search=%E6%98%A5%E5%A4%A9%E7%9A%84%E5%8D%81%E4%B8%83%E4%B8%AA%E7%9E%AC%E9%97%B4&suffix=&restype=-1&id=2 參考資料:http://lib.verycd.com/2003/12/29/0000002688.html
要想了解更多,請照參考資料.
❷ 關於歐美電影愛情片男主叫女主醜八怪
《誓約》 The Vow (2012)
又名: 愛‧重來(台) / 再說一次我願意(港) / 愛的誓言 / 海誓山盟。
是不是美國的《香草的天空》啊?
曼儂 又叫 一個聲音
男主很花 有個女朋友
眼睛瞎了後 女主就去照顧他
男主摸著女主的臉說 我眼睛好了一定能認出你來 你短頭發一定很好看
男主和女主一起的時候被拍過照片
不過女主特意用手把臉遮了
結局是女主剪短了頭發在海邊
男主笑著朝她過來
結果卻是男主路過女主的時候直接走了過去(當然是沒認出來啦)
和以前眼睛瞎前的女朋友在一起走了
女主笑了笑
這個片子已經找不到了 喜歡這個劇情的可以看 《偷偷愛你》 結局是男女主在一起了
周星馳有部搞笑片也用過這個劇情 朱茵演了一個瞎了的賣花女 吳孟達照顧她 幫她治眼睛 說自己長得像周潤發- - 朱茵眼睛好了後也沒認出他 和一個富家子在一起了。
❸ 一個動畫電影,歐美的,男主角原型是巴黎聖母院里的醜八怪,求該電影名字
《科學小怪蛋》
❹ 外國的,應該是電視劇,男主搭訕女主,喊她醜八怪(男主騎摩托車,女主坐車上)
你好,這是西班牙電影,影片名為《天空上三公尺》該電影為兩部
❺ 一部外國電影
蘇聯電影《醜八怪》。
❻ 不能撒謊的故事kuaikuai
三個月前黃燎原帶唐朝樂隊來西安演出,是錄制中央電視台「同一首歌」那台節目。搖滾終於可以在我們的國家電視台上露臉了,但令人遺憾的是不是崔健而是唐朝以及更加等而下之的零點花兒什麼的。我和光頭黃燎原還有唐朝的兩位長發樂手在鼓樓的一家烤肉館喝酒,其間還呼來許巍,他正巧回西安休整。席間黃燎原談起他就要完稿的一部書,名叫《目擊——我所親歷的近二十年的中國文化》。由他來寫這樣一部書真是太合適不過了,所有的道他似乎都淌過,所有的人他幾乎都認識,只有他敢說自己是「目擊」和「親歷」。他談起我們在北師大的一間男生宿舍里初見時的情景,那是十五年前,我們都還是大一男生。據他說在場的還有日後小說極棒的那個狗子,我們在一些細節的記憶上有出入,他做出更有把握的樣子:我有日記,我是記了日記的!
喝到一個階段,我們准備轉場,想轉到大差市附近的一個酒吧再喝。我們在烤肉館門前的那條街上打車,光頭黃燎原有些動容地對著夜空長吁一口氣,他說:80年代連空氣中都有一種特殊的香味。他的話聽起來有點酸,在場的人中大概只有我能夠聽懂,並有那麼一絲感動,我感動於我們這代人都玩在90年代,80年代還都是一群毛孩子,可我們又為什麼那麼深的懷念著它呢?懷念著一個壓根兒不屬於自己的年代?
這個故事就發生在80年代一個典型的有著特殊香味的夜晚。冬夜降臨,北師大教七樓燈火通明,五百座的階梯教室正在等待著一個詩歌講座。6點30分,我和小鍾提前到場。我們要做的是要在講座開始前把一百張《散文詩報》賣掉。事情的由來是這樣的:我和小鍾都是太陽風詩社的骨幹成員,小鍾還是這個詩社的副社長,這一百張《散文詩報》是當晚要來做講座的老詩人差人提前送來的,那個老詩人正是這個《散文詩報》的主編,他也是以散文詩起家的。他差人送來一百張《散文詩報》的意思是明顯的,賣掉這一百張報紙就是他今晚動了口舌的報酬了——那時候這方面的制度不夠健全。身為副社長,賣報的任務便落在小鍾身上,因為正社長要負責接待來賓和主持講座,他拉上我純粹是因為關系好,我們是一個宿舍的,而且他是睡在我上鋪的兄弟。
賣報!賣報!《散文詩報》!
隨著來人增多小鍾吆喝上了,他擬報童的發音引來一陣陣鬨笑,也起到了良好的促銷效果,有些人可能原本不打算買,但看到這個賣報的傢伙如此好玩,那就買一張吧。
賣報!賣報!《散文詩報》!五毛一張,《散文詩報》!
小鍾得了鼓勵,喊得更起勁了。負責收錢取報的我手上愈加忙碌,我問他:菜票收不收?他說:收!那時候,四毛菜票可以在我們的學生食堂買份葷菜。
賣報!賣報!《散文詩報》!五毛一張,《散文詩報》!《散文詩報》,一看就笑!
小鍾的喊聲開始變得怪腔怪調,鬨笑聲又一陣陣響起。我知道原因,我在收錢取報的偶一抬頭,看見尹玲玲進來了,和她宿舍的一個女生,在中間靠邊的座位坐下。我知道尹玲玲和小鍾的關系,是他三聚三離的女朋友。那時候,讓我想想,應該是他們第二次分手的時候。我知道小鍾是表演給尹玲玲看的,用一種自嘲自虐的方式來博取對方的惻隱之心,他的意圖通俗易懂。
賣報!賣報!《散文詩報》!……
我知道小鍾的目的是非把尹玲玲喊上來不可,我想尹玲玲也明白他的意圖,開始她還綳著,在座位上堅持不動,後來他的聲音越發聲嘶力竭地折磨人,她便站起來,沿著階梯教室的台階一步步走下來,她走到我面前說:你們是不是想喝酒?說著掏出五塊錢:我買十張。發生的一切小鍾也是看在眼裡,他說:快把錢收好,別辜負了尹小姐的美意。那張多肉的臉上,一雙眯眼裡漾著得意的笑,他的目的達到了。
不賣了,不賣了。《散文詩報》,已經賣掉!
他那麼喊著,不管我手裡還有那麼十多張。我知道他已失去了吆喝的動力,就趕緊收攤。這時正好詩社社長陪著一位謝頂老頭走進來,走上講台。五百座的教室已經全滿。
我們撤到階梯教室的門口,小鍾問我:講座你聽不聽?
我說:不聽。我說:我對老頭沒意見,但我對散文詩有意見。
小鍾說:說得太對了!詩就是詩,什麼散文詩!小鍾說:那你想不想喝酒?
我說:隨你。
他說:那走。
從北師大北門出去沿街往東走上那麼百十米在路口有家小飯館,是典型的北京80年代的平民飯館,陳設簡朴,什麼都做,而且味道不錯。在我的記憶中它永遠散發著騰騰的熱氣,在騰騰熱氣中隱現著幾張生動無比的面孔,嘴唇翻卷著吞下涮肉咬破餃子也高談文化。在我的印象中北京在80年代出現的許多激動人心的東西,比如說《今天》詩歌,比如說地下搖滾,都是和這種小飯館的氛圍融為一體的,就像我想像中咖啡館之於巴黎的許多事物。當年我們作為追求文化的小屁孩出入於這種場合,也有種趕時髦的意思在里頭。十多年後——就是今年年初,我帶著一個初到北京的哥們兒來找過這家飯館,發現它已變成一家賣日本面的裝潢考究的面館了——也頗符合時代的變遷。
當年,那個晚上,我和小鍾是尋著一股涮羊肉的氣味來到這里並隱沒在那片熱氣騰騰的燈光中的。我們要了涮羊肉和零打的二鍋頭,盡管是已在學生食堂吃過晚飯,可那陣兒青春強健的胃有著見肉立馬又餓的出色反應。
小鍾把酒小心地倒入杯中並顯出怡然自得的神情,他說上學期他在留學生樓陪住(北師大有這傳統)時與一位來自丹麥的留學生酒逢對手,啤酒他是每喝必栽,那小子可以那麼一直喝下去,從上午一直喝到晚上,從來就沒醉的時候。後來有一次他弄來兩瓶二鍋頭,他往碗里倒上一點兒,然後劃著一根火柴丟進去,那老外頓時目瞪口呆站了起來,嘴裡用中文高叫著:火!火!在他面前的桌面上確實是一碗火。由於這老外堅決不喝這火的酒,這一次就算是小鍾贏了。
火!火!小鍾還在模擬那個老外的山東腔(老外說中文都像山東腔),我也樂了。
小鍾在我們年級的男生中算是比較能喝的幾個之一,四川人嘛。那時我也算是能喝的,或者說叫敢喝,所以我倆喝酒還是有點兒氣氛的。我們喝二鍋頭是因為我們只能喝得起二鍋頭,說起來很好笑,那時我給自己喝二鍋頭找到了一個特別的借口,那就是二鍋頭對於嗓子眼兒的刺激力可以立馬讓你的嗓音變得滄桑無限,像虎妞她爸,所以我尤其喜歡在女人面前喝二鍋頭。
酒過不知幾巡,小鍾說:來,給我剝皮!
我說:得得,你有病啊?!
我自然知道他所謂「剝皮」是什麼意思,都是讓莫言《紅高粱》給鬧的。當年《紅高粱》也是剛打響,我們對其中剝人皮的細節印象深刻,用今天的話說那可能就是最「酷」的。與此同時還留行一「酷」,就是勇於自我解剖自我批判。用這一「酷」來說那一「酷」,就是「剝皮」,這也是中文系式的學生腔,不就是「批評與自我批評」嘛!偉大領袖早倡導過的。此「酷」一流行,宿舍里一到晚上的「卧談會」,人人都成了劊子手,剝別人的皮也剝自個兒的。身處其中我知道兩方面都需要勇氣,而在這兩方面也都涌現出了真正的勇士,在我們宿舍里,楊林是剝他人皮的高手,小鍾則是自我剝皮的大師,他們倆在一起正好是一台戲。那年暑假我們宿舍一起去山東青島一帶搞社會調查,楊林剝了小鍾一路的皮,直剝得體無完膚。他竟能看出小鍾對我們傻大黑粗的女輔導員的邪惡慾念,而小鍾也竟然認為他看得很准,那一路,小鍾自我剝皮的經典之作是供出了十二歲那年在家鄉偷窺大姨媽洗澡的事。現在他又來折磨我了,他已被人剝皮或自我剝皮成癮。
我說:你讓我剝你的皮,好吧,那就談談你的受虐狂和自虐狂傾向。
小鍾說:你不好好剝,我可就自己剝了。
我說:那你還是自己剝吧,說說看,這回你想強奸誰?
那天晚上小鍾以「剝皮」為旗講了兩個故事。他一開講我就被吸引住了,我覺得他很真誠。他的故事也比以往顯得高級。
第一個故事講到了我們作為新生開學報到的那天。他獨自一人從四川某縣坐了兩天一夜的火車到達了他只在夢里來過的北京城,顯得傻乎乎的。傻乎乎的在火車站坐上了一輛到學校去的班車,在學校大門口的報到處,傻乎乎的守著自己的行李不知該如何是好。這時有一個高年級的女生來到他面前,自我介紹說是中文系84級的,專門負責接待新生。她說:上一屆負責接下一屆,是中文系的傳統。她說這話時已經騎在三輪車上了,車上是一堆行李和它們傻乎乎的主人小鍾。
我那時可是真傻啊!我明明會騎三輪車可就那麼一言不發的讓人家一個女的馱著,還有那些行李。人家問我話,家在哪兒什麼的,我也是有一句沒一句,帶搭不理的,我那是自卑。那女孩不漂亮,但落落大方顯得很乾練。小鍾說。
女孩把他送到他住的西西樓下,還幫他把行李提上樓去,他甚至記得女孩額角的汗珠,在她白皙的皮膚上晶瑩發亮。而當時他既沒推辭又在事後沒說一聲謝,只是站在宿舍門口,望著女孩離去的背影——他還清楚地記得那背影是白色的,因為那天她穿著一件白連衣裙。他的嘴張了張,沒有發出聲來。
這還是可以原諒的,小縣城的孩子一進北京就傻了唄!不能原諒的是後來。小鍾說。
後來,那時已經開學一個多月了,有一天的中午他走在去食堂吃飯的路上,從開水房拐彎的時候,他發現迎面走來的一個姑娘有點面熟,肯定是在哪兒見過。想都不用想,他幾乎是在第一時間就已經記起了她——那個在報到那天用三輪車馱過他和他的行李的短發姑娘,是北京和這所學校留給他的最初的美好印象。那時她正朝自己走過來,一隻手拎著兩個熱水瓶,一隻手端著一個塑料飯盒,她的臉在秋日正午明媚的陽光下微微揚起,顯得很朝氣也很傲氣。正是這一絲傲氣讓本來鼓足勇氣要和她打招呼的小鍾在瞬間改變了主意,他低下頭,准備就這么混過去。但就在兩人「錯車」的時候,他忽然聽到她說:你好!那一瞬間他心裡一定是後悔極了,但當時的表現卻是愣了愣,然後更深地低下頭繼續往前走。
我真是醜陋極了!我腦後長眼的話一定能看見她失望的表情,對人性失望,也許她只是感到莫名其妙,怎麼世界上還有這種人?小鍾說。
再往後他又在校園里多次碰見她,每一次他都鼓足了勇氣要和她說話,但每一次——那次之後碰見他,她便再也不提供相互對視的機會,她的目光永遠是在別處的,那張臉永遠是微微揚起的,似乎對某種人或是某類東西充滿了不屑。學校搞戲劇節的那天,科學文化廳里躋滿了人,小鍾先是在圖書館看了兩小時書,趕到科學文化廳時已沒有座位了,只好站著,身旁的兩個女生正在議論台上的演出,學生自編自導的戲首先喚起的是同學的興趣,他聽出她們是中文系的,一扭頭發現是她,這回他毫不猶豫當機立斷充滿熱情地打了招呼:你好!看演出吶?有你同學在演吧?她愣住了,然後和身旁的女生相視一笑,笑聲十分誇張。她的表情告訴他她分明已經不記得他是誰了,她的表情還告訴他她——她們把他當作一個無聊套瓷(詞)的小男生了。當時他黯然退出了現場,默默的在人群中溜掉。
我想,在畢業前我一定要正式找她一次,什麼不說都可以。小鍾說。
我盛贊了這個故事,我說:你要這么自我剝皮,我愛聽。
那就……再講一個。小鍾說。他一邊說一邊搓手。他經常這么搓手,有時候會直接搓出一串串小泥兒來。當時我並不知道這個習慣是出於內心的自卑。
他在第二個故事裡講到了宋光。宋光是我們的同學,也是他的四川老鄉。還講到不就前結束的蘇聯電影周。嗷,是蘇聯,那時蘇聯還在,真是恍若隔世啊!
第二個故事講的是小鍾和宋光一起去看電影,是蘇聯電影周中的一部,名叫《稻草人》。是在西四的紅樓影院看的。
在47路車上我就開始給小鍾大講蘇聯電影,講得神乎其神,我講到一部名叫《醜八怪》的片子,拍得多麼牛B,宋光這個沒文化的傢伙徹底聽傻了,眼裡滿含著對我的崇拜之情。小鍾說。
車到站後,他們發現離開演還有那麼一段時間。宋光就請小鍾去紅樓影院對面的延吉餐館吃朝鮮冷麵,吃完後還在影院門口請他喝酸奶。對宋光這種書上沒教就自然不會的標准學生來講,小鍾真是太淵博了!朝鮮冷麵他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一瓶酸奶他也能說出個ABC,更不用說電影這種「文化」了,那就更是專家的感覺專家的視角。宋光願意和小鍾這種淵博之人在一起,因為隨便就能學到東西。也許還應該補充一點,這場電影也是宋光請小鍾看的。
在電影院門口還碰到許多師大的同學,跟包場似的。小鍾說。
進場落座之後小鍾還在繼續他的蘇聯電影講座,面對一個人的講座。講的還是《醜八怪》。他已開始分析該片的人物和劇情了。電影開始後他還在講,他是在回報宋光這一連串的請客嗎?還是在過嘴癮?他在講《醜八怪》,銀幕上在演《稻草人》,後來出現了令人廢解又十分有趣(對宋光來說)的現象:他在底下講上一段《醜八怪》的情節,銀幕上的《稻草人》便會演上一段基本相似的。宋光終於忍不住說:你看,好像差不多……小鍾安靜地看了會兒便徹底地安靜了,直到電影散場他再沒有說一句話。
我看了不到十分鍾就基本上看明白了,《稻草人》就是那著名的《醜八怪》,只不過譯法不同罷了,我他媽又不懂俄語。在黑暗中我的臉紅了,紅得發燙。我是吹牛遭到可恥的敗露,其實我根本就沒有看過這個電影,我是在《當代電影》雜志上看過一篇介紹蘇聯現代電影的文章就拿來吹。我都忘了我是怎麼堅持到底把那個片子看完的,那真是一種殘酷的折磨啊!我成了一個十足的小丑!我在看電影,我感到宋光在看我的好戲。小鍾說。
我又盛贊了小鍾的第二個故事。真的,我打心眼裡覺得這都是很好的故事,第二個比第一個更好,因為更絕。即使是在當時我也不會愚蠢地以為絕事兒都讓小鍾碰上了,我相信那是因為他對生活有感覺,對生活有感覺的人是因為對藝術有感覺,所以他能夠發現他的生活。
那天晚上小鍾喝高了,在一連串猛烈地抨擊了自己的卑賤、猥瑣、虛榮、下作之後,他喝高了。小鍾只在一種情況下會先我而高——那便是心情惡劣。上一次喝高是在上一次和尹玲玲分手時,在我們宿舍。他沒喝多少就往廁所沖,對著便池大吐不止。十多年前,小鍾墮入的是一個醜男人乞丐式的愛情。是,他絕對算丑,在某女生宿舍私下進行的年級十大醜男的評選中,他有幸當選。醜男人不希望自己的女朋友也是丑的,他也是這種心理,於是他要找長得還算不錯的尹玲玲,於是所謂愛情就變成了乞求和勒索。他曾告訴我有一個晚上他在圓明園的月光下狂吻尹玲玲,他的一隻手還抓在她的一隻乳房上(是隔著衣服的——他們的關繫到最後也僅限於此),不知過了多久,他偶一睜眼看到黑暗中的她杏眼圓睜,木然地望著天上的月亮。我真是見了鬼了!小鍾說。見了鬼還不離開,這便構成了小鍾無窮無盡的煩惱。說到底還是不敢正視那個對方不愛的事實。小鍾的另一重病現在看來已經有點可笑了,但在那時卻簡直是命運的判決。因為高考時差了一些分數,他被弄成了定向委培生,畢業後要到山溝里的航天部基地去教書。令他感到前途暗淡。不去就得了唄!也許你會說。但對80年代的大學生來說這又談何容易?那時我們還以為工作只能是國家給的呢。
那天晚上小鍾真是喝高了,我把他架回去時發現他的兩腿是軟的,他讓我把他架到女生宿捨去,他要把尹玲玲幹了,他說你信不信我要把她就地幹了,我說我信。他始終沒干,不知為什麼。也許幹了尹玲玲就會愛上他,我這樣想。
去年六月我到成都參加一個「電影與文學」的研討會。那個會因為請到了陳凱歌、陳紅夫婦,所以倍受當地媒體關注。一天晚飯後我剛回到房間,拿起一張當天的《成都商報》,報上整版都是這次會議的報道。房間的電話響了。我想是會議的組織者在安排當晚的活動吧。
電話里的人一口叫出了我的名字,然後說:是你嗎?
我說:是。
他說:猜猜看我是誰?
我支吾著,猜不出來。只是覺得對方的聲音有些耳熟。
他說:操!你把老同學給忘了,我是宋光啊!
宋光在報上得知我也參加了這個會,也是在報上得知我們所住的飯店,然後打電話到飯店的前台查到了我的名字和所住的房間,就這么找到了我。看來成心要找一個人的話並不難,哪怕十幾年音訊皆無。
我請他來飯店,他說去飯店有什麼意思。他讓我立刻下樓出門打車到明清茶樓來,我就照辦了。
司機聽我說普通話就開著車使勁繞,南方人,咳!我作為一個北方長大的南方人最煩南方人這一點,也最知道該如何對付。車子終於停在了明清茶樓的門口,我說:師傅,你繼續繞啊!我可以多欣賞一下成都的夜景。
那個鳥人用四川話說:同志啊,那條路塞車。我繞也是繞了一下下。
我也用四川話說:十五塊你跑到三十三塊也是一下下?我只給十五。
扔下錢我就下車了。一進明清茶樓我就看見胖了一圈的宋光陷在一個高背的藤椅中,那副安逸舒適的樣子大概就是成都男人標準的樣子。中間隔了十多年,跟大學同學重新見面,我發現真還沒有認不出來的,胖一圈幾乎是所有男生共同的特徵。
相認。擊掌。落座。寒暄。宋光畢業後分在成都的一個郵政部門做秘書,現在也熬成了處長之類的,挺有油水的一個職位,所以這個原來的瘦子已經變成了一個胖子,娶妻,生子,陞官,發財,都是這十年的大事。很快的我們就聊到了小鍾,這也很正常,我和小鍾關系好,他和小鍾是四川老鄉,我和他在上學時很少直接來往,小鍾成了我們之間關系的一個紐帶,所以我們聊小鍾。
小鍾畢業後真是沿著命運指定的方向到了四川的某山溝,在航天部一個基地的子弟中學里教書,宋光說那兩年他有機會到成都的話總會來找他,一塊喝喝酒發發牢騷什麼的。九二年他實在呆不住了就去了廣州,在報紙干過,後來去了一家廣告公司,再後來他開始做期貨——這是他真正擅長的項目,宋光說這傢伙有賭徒素質,上學時就喜歡打牌賭個菜票什麼的,他也確實因為炒期貨而發了財,後來炒到北京的一家公司,那是九五年。他去北京的真正動力是為一個女孩,我們學校教育系的,他們是在出外搞社會調查時認識的,畢業後還保持通信來往,後來就開始談戀愛。他在廣州時每周末要飛到北京去談戀愛,周一再飛回來。所以他要去北京。現在呢?宋光說:現在他早和那女孩結婚了,目前還沒孩子。在山溝里那陣兒小鍾和我有頻繁的通信來往,那時他還在寫詩,他初到廣州干報紙時還來過一信,後來就斷了聯系。我聽到的有關他的傳說和宋光講的出入不大,基本上就是如此。只是我聽人說他不想和我聯系的原因是因為他早已不搞寫作了,怕無言以對,他的心態我理解,豈止是他啊,後來放棄了寫作的不都是如此嗎?所以當宋光拿出手機要撥他的號碼時被我制止了。我說:等一個自然的機會吧。
宋光說我陷在藤椅中的樣子很像一個成都男人,我問他為什麼這樣說?他說:因為你一臉享樂主義的表情。我說:我就是成都人,三十三年前我生在成都。
我說:十二年前,小鍾講過一個故事給我聽,其中還講到你。
宋光說:有我?怎麼會?什麼故事?快講講。
宋光好奇的樣子給了我復述那個故事的慾望,我講了。成都茶館特有的氛圍讓我把這個故事講得很慢,也講得很仔細。
沒有的事,沒有的事。我還沒有完全講完,宋光就叫了起來。我只和他一起看過一場電影,但不是這一部,是《野鵝敢死隊》,你想他怎麼可能跟我去看蘇聯電影周,那應該是尹玲玲的專利啊!宋光說。
真沒有?我說。
我騙你干嗎?尷尬的又不是我。《稻草人》我當時也看了,是和我們宿舍的人一起去的,老宿他們。宋光說。
我忽然有點走神,說不清那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是一種奇怪的挫敗感嗎?還有一絲絲與神秘交織起來的恐怖。說不清楚。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說什麼,要說什麼,在說什麼:十二年前的那個晚上,小種還講了一個故事,是和這個故事一塊講的。
然後我又復述了另一個故事,不過這一個沒有上一個講得那麼有耐心,我的注意力好像一下子飄走了。
結果證明宋光是一個絕好的聆聽者,他在我講述的過程中聽得非常認真(是做認真狀),甚至還不時做出一些代表驚訝、會意、快樂之類的表情,但是,等我剛一講完,這傢伙又叫了起來:
詩人啊!你可真是太好騙了,這是咱們上學那陣兒《讀者文摘》上的一篇文章,是個大學生寫的,很多人都知道,你怎麼就沒聽說過?!
❼ 求一法國電影的名字
前蘇聯影片《醜八怪》The Scarecrow(1983) 很多年以前CCTV-6播過
為照顧祖父,12歲的列娜·別斯索里采娃離開莫斯科,成了古城六年級二班的插班生。列娜長得不好看,同學嘲笑她為「醜八怪」。同班同學吉瑪在列娜遭到欺負時經常護著她,自然地成了她心中的英雄。吉瑪向老師透露全班逃課看電影,使同學們秋遊的安排被取消,列娜為吉瑪承擔叛徒的罪名,被同學孤立。由於自私和膽怯,吉瑪始終不敢說實話,甚至加入了對列娜的凌辱和迫害。當同學焚燒列娜的模擬像,為維護尊嚴,列娜終於做出了反抗。列娜自尊自強的行為震動了全班,真相大白後,同學們真誠的懺悔,在黑板上寫了「醜八怪,請原諒我們!」幾個大字……列娜和爺爺離開古城。
影片的主演克里斯蒂納·奧爾芭凱婕,1972年出生。她父親是一個馬戲團演員,母親就是大名鼎鼎的蘇聯和俄羅斯流行文化之教母-阿拉·普加喬娃。如此顯赫的家庭出身自然會影響到小女孩的命運。16歲那年,她離開了自己生活的地方,開始和丈夫生活在一起,這位丈夫就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學生們的偶像,享有「俄羅斯的麥克爾·傑克遜」美譽的弗拉基米爾·普列斯尼亞科夫(博客以前有介紹),後來他們有了一個兒子,克里斯蒂納開始一邊照料家庭,一邊在媽媽和丈夫的芭蕾組合里做伴舞。
1990年開始,「會唱歌的女人」(阿拉的名曲——譯者注)的女兒也開始唱歌了,最初登台是在媽媽組織的的明星聖誕群英會上,人們對其演技只是報以寬容的微笑。但是克里斯蒂納如果說不是繼承,那也可以說是打上了媽媽性格的烙印,她決然開始從事聲樂和舞蹈事業,為了拍MV,從來不吝惜財產,終於成為俄羅斯演藝圈的小星星。為了徹底擺脫家庭,她和普列斯尼亞科夫離婚,後者的事業在90年代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奧爾芭凱婕的第二次婚姻震驚了當時的流行界,就像烏鴉群里突然出現一隻白色的烏鴉一樣,她的丈夫是某位車臣背景的商人,但是,當他們一起生下了一個孩子的時候,這些吵鬧聲逐漸就銷聲匿跡了。
在歌唱領域方面,阿拉·普加喬娃依舊是家裡的老大,但是在電影藝術方面,女兒卻超越了媽媽。阿拉只是參與過兩部電影的拍攝,講述的都是她自己的生平,而克里斯蒂納·奧爾芭凱婕卻是很認真的大手筆,她不僅僅從事電影,而且還從事戲劇演出。1995年參與私營性質的話劇《奇跡發生後的星期一》的演出,然後在俄羅斯戲劇藝術學院進修並在1997年主演了話劇《農民小姐》。
早在1983年,著名的導演、電影演員和俄羅斯最優秀的兒童電影作家羅蘭·貝科夫開始為他的新電影《醜八怪》物色女主角,他面試了1000多名莫斯科的男女中學生,克里斯蒂納也在這個候選的隊伍當中,貝科夫開始並不知道她是誰的女兒。開始導演並不喜歡這個克里斯蒂納,過了幾天他才想起那個叫克里斯蒂納的,他吩咐助理找到了她。後來電影公演後,阿拉·普加喬娃小女兒的名氣已經不亞於她媽媽了。
本片不單純是一部兒童片,還是一部現代心理悲劇,講述的是兒童之間殘酷的人跡關系。本片引起很大的爭議,在於它將兒童心靈中的骯臟、冷酷、貪婪、狡詐、欺騙等等人性的黑暗面暴露出來,從而投射出整個社會的氛圍和道德意識。導演充滿了激奮,對那個顛倒黑白、抹殺真善美、混淆是非的社會進行了嚴厲的抨擊和批判
克里斯蒂納在成熟之年還參加了幾部電影的拍攝,後來因為生孩子不得不淡出電影圈。總的說來,克里斯蒂納的表演是她兒童時代成就的一個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