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國影視 » 外國電影柳暗花明評論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外國電影柳暗花明評論

發布時間: 2022-07-13 01:00:22

『壹』 求《柳暗花明》又名:《遠離她》(Away from her)2006加拿大電影,薩拉·波莉導,百度雲或其他任意形式資源

《柳暗花明》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提取碼:b63q

由薩拉·波莉導演,高登·平森特、斯泰西·拉貝格 、朱莉·克里斯蒂主演的劇情電影,上映於2006年。

退休教師格蘭特(戈登•平森特 飾)與妻子菲奧娜(朱莉•克里斯蒂 飾)相依相守44年,兩人一直過著平靜而舒適的生活。可是優雅高貴的菲奧娜患上了老人痴呆症,她的記憶力開始衰退,更日漸嚴重。菲奧娜決定入住療養院,深愛妻子的格蘭特只好妥協。從未分開過的兩人需要在菲奧娜住院後的一個月內不能見面。

『貳』 柳暗花明的劇情簡介

影片改編自加拿大著名女作家艾麗絲·蒙羅的短篇故事《The Bear Came Over The Mountain》,講述了一對相濡以沫、互相扶持著共同走過了將近50年時間的夫妻,因為遺忘了記憶中的美麗,婚姻也開始遭受侵腐。這是一個非常規的愛情故事,在2006年的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得到了評論界和觀眾的雙重肯定,同時也是加拿大女演員薩拉·波莉編劇兼執導的第一部電影長片。
經歷了50年的坎坎坷坷,格蘭特和菲奧納一直無愧於他們在聖壇前許下的諾言,對於彼此之間的愛情,更是從來都沒有動搖或懷疑過,他們每天的生活,都是在親切、柔和以及妙趣橫生中度過的。然而這種田園式的平靜很快就被菲奧納越來越明顯的健忘症打亂了,記憶力的缺失甚至讓她開始忘記了那個「不離不棄」的承諾。最初的一段時間里,格蘭特只是將菲奧納偶然的失憶當成調劑生活的小插曲,不予以在意。但是,慢慢地,他們再也沒辦法忽視這一嚴峻的事實了--菲奧納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搬進老人院的菲奧納繼續受到失憶的困擾,格蘭特驚訝地發現,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菲奧納就將兩人共同的回憶忘了個一干二凈,甚至已經不認識自己了。最讓他難以接受的是,菲奧納似乎愛上了同住在老人院的另一位老年痴呆症的患者奧布里……面對著如此復雜卻必然的轉變,無論是格蘭特,還是菲奧納,都不得不承認,原來愛與忠誠也是有局限性的,因為他們最終從愛人變成了陌生人。

『叄』 柳暗花明的相關評論

The King and Queen of 'Carioca'
Introcing the new dance sensation The Continental
Musical Triumph Of Two Continents

『肆』 柳暗花明的幕後製作

《柳暗花明》作為一部很有可看性的歌舞片,自然整部影片都以歌曲和舞蹈貫穿,但是本片比較突出的是,和其他純粹的歌舞片不同,它具有完整而且合乎邏輯的情節線。但盡管如此,這些情節依然只是歌舞的借口。這部電影獲得了奧斯卡獎三項提名,並且獲得了第一個奧斯卡最佳歌曲獎。本片女主角的扮演者辛格·蘿傑斯從三歲時就開始出現在各種電影中,拍攝本片時她已經出演過34部電影。男主角扮演著弗雷德澤來自於百老匯,他出色的舞蹈才能為他贏得了廣泛的名聲,他在本片中出演的舞蹈家有一顆善良純朴的心,他以出色的演技贏得了眾多喝彩。

『伍』 辛亥革命之柳暗花明是什麼紀錄片

100年前一場革命轟轟烈烈,他以排山倒海的氣勢和一往無前的力量席捲了中華大地,震驚了世界四方,開啟了中國前所未有的社會變革。辛亥革命,使民族獨立,振興中華成為一種信仰,他揭開了救亡圖存的歷史篇章,也在中國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上畫卷上書寫了舉足輕重的一筆。
電影《辛亥革命》還原了民族存亡、戰火紛飛的歲月。片頭秋瑾的從容赴死,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英勇捐軀令人心生悲憤;片中孫中山滿懷救國之志,廣播革命思想,推進民主共和;陽夏保衛戰黃興浴血奮戰,誓死追隨令人倍感振奮、熱血沸騰;晚晴王朝內憂外患,風雨飄搖;袁世凱處心積慮,竊取革命果實令人憤恨惋惜。影片通過對典型人物的刻畫和的不同細節演繹,生動的展現了孫中山、黃興為首的革命黨人和革命先驅,為實現救國救民的崇高理想,不斷探索,不屈斗爭的革命信念和愛國情懷,再現了激情澎湃的辛亥革命,描繪了波瀾壯闊的革命場景。向我們闡述了革命的定義和革命的精神,詮釋了改革、信仰和希望對於一個民族存亡的重要。
從黑暗走向光明,從屈辱走向富強,100年過去了,重溫這段歷史,我們心潮澎湃。「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面對山河破碎、生靈遭塗炭的危局,一批批愛國志士在呼號、在求索、在抗爭,直至「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綱領的提出和「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理論的橫空出世,民主共和的觀念才第一次深入人心,振興中華才的呼喊才第一次成為響徹華夏的最強音,他讓苦難的人民看到了希望,為迷茫的革命者指明了方向。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動了近代中國社會變革。國父孫中山以他睿智的政治思想,非凡的遠見卓識,獨特的人格魅力和氣貫山河的革命氣魄帶領著頑強不屈,心懷壯志的革命義士捨生忘死,將中華民族帶入了嶄新的發展軌跡,打開了中國進步的閘門。
有了辛亥革命的探索和斗爭,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興起開辟了解放思想的新局面,進一步促進了民族的覺醒,使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直至辛亥革命十年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更是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他接過辛亥革命高舉的愛國主義和「振興中華」的旗幟,完成了無數仁人志士夢寐以求的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開啟了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進行了改革開放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八百年的封建統治;開創了亞洲第一個共和體制;寫下了人類社會民主主義的新篇章!展望未來,這條歷盡滄桑卻傲然騰飛的東方巨龍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讓我們在辛亥革命愛國主義精神的激勵下,承擔起先輩們未能完成的偉業,沿著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繼續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讓一個生機盎然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陸』 柳暗花明的影片評價

當記憶消失了,愛情的價值是什麼?你將會從影片中找到答案。
——《波士頓地圖》
相信這部影片會賺到你不少眼淚,但是用悲傷難以掩蓋的,卻是故事所蘊含的美感與明亮。
——《蒙特利爾電影雜志》
這種以情感取勝、耐人尋味的電影,是非常少見的。
——《紐約視角》

『柒』 《柳暗花明 (2006)》在線免費觀看百度雲資源,求下載

《柳暗花明 (2006)》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8IPTZ6z5u7dI-SwURhJnNg

?pwd=4spj 提取碼: 4spj
《柳暗花明 (2006)》
導演: 薩拉·波莉
編劇: 薩拉·波莉、愛麗絲·門羅
主演: 高登·平森特、斯泰西·拉貝格、朱莉·克里斯蒂、奧林匹婭·杜卡基斯、迪恩娜·德茲馬里、阿爾貝塔·瓦特森、格蕾絲·林恩·孔、溫迪·古遜、梅勒妮·麥可斯基、克里斯滕·湯姆森、珍妮特·范·德·格拉夫、邁克爾·墨菲、凡妮莎·沃恩、妮娜·杜波夫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加拿大、英國、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6-09-11(多倫多電影節)
片長: 110分鍾
又名: 遠離她、你的樣子
退休教師格蘭特(戈登?平森特 飾)與妻子菲奧娜(朱莉?克里斯蒂 飾)相依相守44年,兩人一直過著平靜而舒適的生活。可是優雅高貴的菲奧娜患上了老人痴呆症,她的記憶力開始衰退,更日漸嚴重。菲奧娜決定入住療養院,深愛妻子的格蘭特只好妥協。從未分開過的兩人需要在菲奧娜住院後的一個月內不能見面。
當格蘭特再次出現在菲奧娜面前,發現她彷彿忘記格蘭特,並且與療養院其中一名病人奧布里相愛了。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改變,令格蘭特不知所措。就在這時候,奧布里離開了療養院,菲奧娜對此感到十分不安。
格蘭特找到了奧布里的妻子,說服她把丈夫送回療養院,可是奧布里的妻子瑪麗安不願因高昂住院費用以致失去了現今的房子,房子是她的一切。
但最後瑪麗安還是被格蘭特的真情打動,不忍妻子心疼的格蘭特把奧布里重新帶回療養院,菲奧娜的反應卻使格蘭特驚訝極了……

『捌』 柳暗花明電影

《柳暗花明》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jX5fC-4MJNzChBg_1EGamg

提取碼:8fga

《柳暗花明》是由薩拉·波莉執導,戈登·平森特、朱莉·克里斯蒂主演的愛情電影,於2006年9月11日在加拿大上映。該片講述了一對共同走過44年歲月的夫妻,因為妻子不幸患上老年痴呆症,而讓兩人的婚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驗。

『玖』 一部外國電影,講的是天才發明家去拿諾貝爾獎的故事,這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1、《柳暗花明》,原著作者:愛麗絲·門羅[加拿大],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

柳暗花明
Away from Her
(2006)

門羅的中短篇小說讀起來像長篇一樣,不是說瑣碎冗長,而是有豐沛綿長的感覺。改編她的小說,無需像李安操作張愛玲的《色戒》那樣,在小說的基礎上不斷添加枝葉。《柳暗花明》講的是老年人的情感,同為女性的導演薩拉·波莉不像《愛》的導演邁克爾·哈內克,冷冷地刻畫了老之殘酷的形態,一起慢慢變老,是最浪漫的事,也是最殘酷的事,她的電影沒有迴避令人難堪的細節如老年人的性,但整體上一直散發著溫暖的光暈。

2、《紅高粱》,原著作者:莫言[中國],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

紅高粱
Red Sorghum
(1987)

即便不能說是華語之最,《紅高粱》至少也是最有力量的華語電影之一。張藝謀擅長描述中國式慾望,原著小說本就洋溢著熱烈的生命力,初次執導劇情長片,張藝謀以初生牛犢之勢釋放了一次他急待噴發的才華。「剛開始拍的電影總是有一些特別的品質,也許以後你還能拍出更好的、更成功的電影,可是這第一次的急切感和純真卻再也不會出現了」,張藝謀的職業軌跡印證了德國導演施隆多夫的這句話。回看才華如此橫溢的作品,再看千禧年後老謀子的詭異表現,這種變節般的變化正如莫言所說:「我真切感到種的退化」。

3、《鋼琴教師》,原著作者:艾爾芙麗德·耶利內克[奧地利],2004年諾貝爾文學獎

電影講了一個女教師與男學生的畸戀故事。導演邁克爾·哈內克像個冷酷的解剖手,干練、利落、充滿才能,小說大篇幅的心理描寫沒構成他的障礙,鏡頭冰冷無情而無比豐富,完美地描述了過度扭曲以致變態的人物心理。商業電影中作為香艷賣點的性鏡頭,在該片中如同恐怖畫面一樣,令人坐立不安,情色不再意味著慾望的快感,而是赤裸裸的絕望與無助。在這部電影上映幾年之後,耶利內克獲得了諾貝爾獎,哈內克在戛納兩折金棕櫚葉子。這些榮譽在他們刺探的人性面前,實在有點不足輕重,如果有什麼能慰藉痛苦與黑暗,他們一定會扔掉那些至高無上的世俗榮耀。

4、《恥》,原著作者:庫切[南非],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


Disgrace
(2008)

《恥》是一部非常入世的作品,准確地說,庫切以藝術家的身份幹了一件社會學家的事兒。同時,他又很悲觀、很消極,不相信救贖和變好的可能,只和真實站在一起。諾貝爾頒獎詞這樣解釋他的做法:消極狀態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性格造成,也是一個人對壓迫的最後反抗,在不參與的消極狀態中進行抵抗。導演史蒂夫改編的電影,在表層意義上保持了對原著的忠誠,暴力、強奸、種族歧視等一一被呈現到銀幕上,主演約翰·馬爾科維奇奉獻了令人信服的表演,觸目驚心的畫面,將人的恥辱感一點一滴蔓延到觀眾身上。

5、《鐵皮鼓》,原著作者:君特·格拉斯[德國],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

鐵皮鼓
The Tin Drum
(1979)

如果說長不大的奧斯卡是個傻子,那麼這是一部關於傻子的作品。透過一雙異於常人的眼睛,為我們展示了人類歷史上那段最黑暗的歷史。但戰爭並非電影的主角,而是一個巨大的背景板。看到母親偷情和納粹行徑的奧斯卡,拒絕長大成人,他奇怪的身軀和叫喊震碎玻璃的超現實能力,就是荒誕世界的物化符號。導演施隆多夫對原著做了大膽而成功的改編,遺憾的是,電影只止於小說的第二篇,計劃中的第三篇終未拍攝。

6、《伊豆的舞女》,原著作者:川端康成[日本],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

伊豆舞女
The Izu Dancer
(1974)

二十多歲的年紀,很適合書寫純愛物語;十幾歲的年紀,有著天然的聖潔。寫《伊豆的舞女》時川端康成20來歲,出演這部電影時山口百惠14歲,他們在生理上符合純愛的最佳年華。川端康成的文字有著遠超他當時年齡的敏銳,導演西河克己攜初登銀幕的山口百惠,對小說進行了一次道德的改編。內斂而豐盈的美,哀而不傷的情感,這是一切日本藝術的特質。川端康成的自殺似乎印證了藝術之美無法抵禦存在的虛無,而美,終究永遠地被這個世界需要著。

7、《憤怒的葡萄》,原著作者:斯坦貝克[美國],1962年諾貝爾文學獎

憤怒的葡萄
The Grapes of Wrath
(1940)

這是西部片大師約翰·福特導演的一部現實主義佳作,講一個農民家庭從俄克拉荷馬州流落到加利福尼亞州的故事。斯坦貝克對底層人民的同情和關注,在電影中得到了完整體現,演慣好人的亨利·方達幾乎等同於正義的代名詞。原著曾在美國一些地區引起軒然大波,它的命運和電影中的農民一樣,在暗如黑夜的苦難中守望著火光一樣的尊嚴,最終,頑強地活了下來。

8、《日瓦戈醫生》,原著作者: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前蘇聯],1958年諾貝爾文學獎

日瓦戈醫生
Doctor Zhivago
(1965)

導演大衛·里恩擅長執導史詩電影,除了《日瓦戈醫生》,代表作還有《桂河大橋》、《阿拉伯的勞倫斯》。相比政治,傑出的作品更關心人性,導演和原作者很好地踐行了這條准則。正如日瓦戈醫生被時代裹挾,帕斯基爾納克一生也被歷史碾壓著,獲得諾貝爾獎成了他人生的一大麻煩。作為英國人,大衛·里恩讓電影人物說的是英語,如果語言是不可替代的文化,這種做法意味著背叛原著。電影流暢的敘事使震撼和感動效應如流水汩汩而出,導演在事實上維護了原著的內核精神。

9、《老人與海》,原著作者:海明威[美國],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

老人與海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999)

在某種程度上,海明威的小說反對動畫,他追求的是最大程度的真實:把你所知道的最真實的句子寫下來。而多用來呈現虛構故事的動畫,與通常所說的真實南轅北轍,甚至可以說,脫離現實是動畫的基本責任。這是一部兼具水彩和油畫質感的定格動畫,不乏唯美的畫面具有簡單意義上的觀賞性,但與海明威的真實十分遙遠,導演在此追求的是感受上的真實,除卻永不被打敗的精神,在老人的嘆氣聲中,可以清楚地體會到另一位巨匠福克納的評價:這一次,他提到了憐憫。一部動畫短片的容量,很難裝下《老人與海》的全部意義,就像梗概與正文的區別,這部奧斯卡最佳短片盡管發出了不辱電影的光彩,卻無法跨越電影與文學兩種不同藝術介質的分歧。

10、《魂斷威尼斯》,原著作者:托馬斯·曼[德國],1929年諾貝爾文學獎

魂斷威尼斯
Morte a Venezia
(1971)

托馬斯·曼的作品有著令人嘆為觀止的嚴整和完美,導演維斯康蒂以貴族般的挑剔細致地復制了小說關於美、生命和藝術的大量探討。托馬斯·曼的老派技法在批評者那裡被攻擊為缺乏創造力,而他以巨大的耐心捍衛了古典的力量。他是忠於現實的現實主義者,考慮到時代環境,《魂斷威尼斯》的同性元素可以說是他忠於現實的例證之一。除了將小說家改成音樂家,電影沒有辜負原著,用光和影成功地傳達了托馬斯筆下的純美情感。

『拾』 有一部關於患有海默茲綜合症的感人電影,不知道名字

有關阿爾茲海默症的相關電影如下,如無疑問望採納:

韓國《我腦海中的橡皮擦》
韓國《我愛你》
美國《戀戀筆記本》
日本《明日的記憶》
日本《記我的母親》
大陸《被遺忘的時光》
大陸《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

香港《女人,四十》
英國《鐵娘子》
英國《今天,我又一次向媽媽介紹我自己》(公益短片)
加拿大《柳暗花明》
伊朗《一次別離》

另有阿爾茨海默病公益微電影參賽作品多部,如《愛不忘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