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迪士尼電影花木蘭中與中國實際不符的地方
迪士尼動畫版《花木蘭》在很多細節上都對中國歷史文化進行了復原,但也有一些與中國實際不符的地方:
1、在人物形象設計上,花木蘭的麥色皮膚、吊眼的形象在中國不具有代表性,更符合西方人對中國女性的審美。
2、電影中出現的眼鏡、牙膏、「北京軍號」報紙不符合。花木蘭的背景朝代為北魏,當時還沒有眼鏡、牙膏;北魏時期也並沒有北京的稱呼,北魏的都城是洛陽。
3、拜見皇帝的方式不符合。在動畫電影中,花木蘭首次見皇帝是採用鞠躬的方式,不符合中國歷史。
4、花木蘭說的是英語。動畫版《花木蘭》由迪士尼製作,主角人物說英語無可厚非,但並不符合中國實際。
(1)與歷史不符的外國電影擴展閱讀
迪士尼動畫版《花木蘭》的評價:
迪斯尼對中國的花木蘭故事進行了大膽的再創造,運用了許多動畫片新技術,加入了大量迪斯尼的詼諧幽默。影片既有恢宏的氣勢,又有溫馨的場景、迷人的色彩和感人的情節。
該片為迪斯尼動畫片注入新的活力與生命,同時讓部分外國觀眾加深了對中國文化的認識,給中國人帶來了不一樣的花木蘭形象。可愛、活潑、聰明、調皮,這些性格通過富有中國風情的動畫表現出來,讓花木蘭不再像民歌中那樣顯得面目模糊。
㈡ 《辛德勒的名單》的真實歷史是什麼
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與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傾家盪產保護了1200餘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
辛德勒在現實歷史中的原型是奧斯卡·辛德勒,德國商人、間諜、納粹黨成員。拯救猶太人是利用了德國戰爭經濟組織機構中的某些錯誤 。利用德國的戰爭,誘逼德國人投資,再僱傭廉價的猶太人做工,在這充滿了殺戮與硝煙的年代大賺了一筆錢,同時保護了1200名左右猶太人的生命,占波蘭全部存活猶太人數量的1/4左右。
拓展資料:
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1908年4月28日-1974年10月9日),德國商人,利用德國戰爭時期,誘逼德國人投資,再僱傭廉價的猶太人做工,在這讓充滿了殺戮與硝煙的年代大賺了一筆錢,同時保護了上千名猶太人的生命,占波蘭全部存活猶太人數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但當他重新思考人類存在的意義,而不僅僅是個人的財富之後,他開始用戰爭期間賺來的金錢買下一個個必遭集中營厄運的猶太人:卓斯納、維恩、羅斯納、費佛堡、費雪、夏法、伍蘭克、霍洛維茲......最後,倖存的猶太人用自己保存下的一顆金牙,也是他們戰後僅存的唯一的財富所有,為辛德勒鑄成了一枚戒指,並在上面刻了一句猶太法典上的希伯萊經文:「Whoever saves one life,saves the world entire.(救一條命等於救全世界)。」辛德勒哽咽地說:「我花掉了太多錢……我本可以……這輛車——十條命……這枚胸章——兩條命……」
奧斯卡·辛德勒,一個真實的人物,在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的《辛德勒的名單》贏得了7座奧斯卡金像之後,辛德勒成了一種象徵。在20世紀那場最殘酷的戰爭的陰郁背景中,辛德勒的形象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參考資料:奧斯卡·辛德勒_網路
㈢ 有一部電影反映的歷史時間與其他的不同 那部電影是
應該是《紅河谷》,不過不是鴉片戰爭時期,而是十九世紀末期。其他的都是抗日戰爭時期。
㈣ 電影經典之作《火燒圓明園》,有哪些與歷史不符之處
電影《火燒圓明園》採用實地取景以及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得到大家的認可,一致認為它是很接近歷史的。然而,無論經過多麼精心設置的,始終不是原來的樣子,這部電影存在以下的這些不足。
對於《火燒圓明園》這部電影,盡管它有著不符合歷史之處,可它依然是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㈤ 求幾部好看的跟歷史有關的外國電影!
有部亂世風雲錄不錯,還有日本的天與地,梟之城,七武士,影子武士等等
㈥ 有哪些對歷史進行另類解讀的電影
《拯救大兵瑞恩》也許會胸懷大志地帶著一腔熱忱色與無法釋放的男兒本色、豪情壯志,像歷史中的那些個金光閃閃的人物一樣,拚命地努力,只為實現一己的夢和理想,創造出輝煌並以此幫助更多的人,為大部分抑或是一小部分人帶來實實在在的福利與幸福。
㈦ 電影史上經典之作的《火燒圓明園》,有哪些與歷史不符的地方
提到清代的影視作品,就繞不過李翰祥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拍攝的“清宮三部曲”即:《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和《一代妖後》。由於電影是在故宮、避暑山莊、清東陵等地實地取景,所以比後來的粗製濫造之輩也更有歷史感和代入感。
這也是目前唯一可以從道具、場地、演員、史實上與《末代皇帝》相呼應的清代電影,尤其是《火燒圓明園》一開場同治皇帝登基的畫面更是氣勢恢宏,震撼人心。
但是因為《火燒圓明園》整個電影需要調動的人力物力以及統籌方面過於龐雜,也導致了一些瑕疵和自相矛盾的地方。該電影的藝術顧問朱家溍先生就曾經指出過,在同治皇帝登基時太和殿廣場兩側跑馬和皇帝的九龍曲柄傘蓋用的不合禮制。除此之外電影中也還有一些缺憾之處,如果能夠彌補的話,這部電影的藝術性和真實性就更完美了。
上圖_ 曹錕(1862年12月12日—1938年5月17日),字仲珊
當然上述的這些資料並非是為了給英法聯軍洗白,畢竟他們才是禍首。但那個軍閥混戰的年代,也使得號稱“萬園之園”的圓明園遭受了無盡的劫難,成為如今的殘跡。
毋庸置疑《火燒圓明園》是一部了不起的電影,象徵著我國對於歷史傷痕的反思,也展示了改革開放後整個社會開放的胸懷,正視歷史,銘記歷史是沒有錯的,但彌補其中的缺憾、准確的還原歷史,也是對從銀幕上獲取歷史知識和歷史價值觀的受眾們的正確引導。
文:魏四維
㈧ 《八佰》的情節與史實不符,電影為什麼要這樣拍
《八佰》的情節雖然與史實不符,電影這樣拍另有深意。
先從《八佰》真實的歷史背景說起。
一、電影《八佰》的歷史背景電影《八佰》是根據抗日期間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改編的。
影片開頭,我們看到的是一臉倉皇與疲憊的士兵在荒野中行進,遠方是可見的硝煙和滿目瘡痍的大上海,配上幾聲鴉叫,基本奠定了本片悲涼凄慘的格調。
事實上故事確實很悲涼。
老蔣消極抗日,國軍節節敗退。
所以電影後來請願的刀子、不知戰爭殘酷要參軍的中二學生、獨自游過河送旗的楊惠敏(唐藝昕飾)、募捐的百姓,都是被喚醒家國意識的國人。
㈨ 一部外國電影,男主角一會兒就會穿越到不同的時間線 ,只是歷史不一樣,是打機器人的,不是終結者。
應該是《黑客帝國》系列。
導演:安迪·沃卓斯基/拉娜·沃卓斯基
編劇:安迪·沃卓斯基/拉娜·沃卓斯基
主演:基努·里維斯/凱瑞-安·莫斯/勞倫斯·菲什伯恩/雨果·維文/格洛麗亞·福斯特
類型:動作/科幻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 澳大利亞
語言: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