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國影視 » 外國電影批評文選豆瓣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外國電影批評文選豆瓣

發布時間: 2022-07-08 13:11:34

A. 你覺得豆瓣電影評分最失真的一部是哪個

頭號玩家
說是游戲電影,都是新時代游戲界了,致敬的卻都是上個世紀的游戲,說是致敬玩家的,卻是把主人公設置成懦弱游戲宅男這種刻板印象,劇情也是女主投懷送抱,世界智商減50來營造正常智商的主角機智過人。啊喂,這種劇情不就是給十三四歲青少年看的青少年向么。
整個電影梗來源和致敬來自7080後,劇情卻面向親少年。不光割裂,還營造了一種「你們沉迷游戲的估計心智就這么大」的傲慢。
總之就是這么個「送給所有玩家但其實是送給三四十歲還沉迷游戲心智接近小孩的游戲宅們的禮物!」還得有豆瓣8.6的好評!甚至電影剛上線還有9.1分的好評!蕪湖!差點進豆瓣top250!
這個電影定位和我年輕的時候看的特工少年進入游戲破壞邪惡反派計劃的電影一樣,小時候看很有趣,但知道並沒有多好。

B. 外國電影理論文選 修訂本怎麼樣

看一手貨就是比二手貨好啊,當看慣了一板一眼的他人闡釋之後看到七八十年以前德呂克自己寫的《上鏡頭性》的小文的時候,覺得他的語言如此優美,如此鮮活,還有著戲謔和詼諧的味道在,就沒有後悔啃這個大部頭了。 雖然實話實說,看完了之後我還是不太清楚到底什麼是上鏡頭性。 試著把德呂克的文章內容總結一下。 反對當時法國電影界極盡雕琢之能事、內容虛假的電影現狀,呼籲採用朴實、單純的鏡頭風格。 認為當下普遍認為具有上鏡頭性的演員不具備什麼演技,甚至用蠟像館的蠟人作比喻。 認為電影具備充分表現非理性世界題材的能力,比如神仙,妖怪,童話故事等。 呼籲電影界打破陳規,比如不能在鏡頭中表現白色的物體,不能讓鏡頭呈現模糊的狀態,在表現遠景的時候忽略透視的原理。 停止明暗對比和逆光攝影的濫用。 上鏡頭性是電影和照相術的和諧結合。 德呂克認為上鏡頭性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品質,也不是靠鏡頭所揭示的品質,更不是任何事物都可以使用的漂亮的外包裝,而是一種藝術,一種觀察與表現的藝術,它的唯一法則是導演的鑒賞力。 以下是愛浦斯坦關於上鏡頭性的闡述概要。 所謂上鏡頭性,凡是由於在電影中再現而在精神特質方面有所增添的各種事物,生物和心靈的一切現象。凡是通過鏡頭的再現而無所增添的事物或者現象,都不具備上鏡頭性,也就不屬於電影藝術。 只有這個世界動態的方面,包括事物的或者心靈的,才能通過電影的再現現出他們的精神特質的增添情況。 上鏡頭的動態,就是在四維的時間——空間體系中的動態,是同時存在與時間和空間中的一種動態。 一個物體的上鏡頭的方面是他在時間和空間中各種變化的終結式。 電影在進行空間上的遠近變化的展現的同時,還應該注意時間上的遠近變化,即時間的壓縮,拉長,省略和放大等等。 時間能賦予本不具備生命的物體一種強大的生命力。 之所以能被賦予生命,是因為事物本身具有一種個性,只有事物,生物,心靈的動態的有個性的現象才具有上鏡頭性,才能通過電影的再現而獲得高級的精神特質。 客觀事物的上鏡頭性需要導演的發現以及引導。 電影是表現詩意的最有利的手段,是表現非現實世界的最現實的手段。

C. 請大家幫我看下這是哪部外國電影

美國兒童攝影師Luca Zordan的攝影作品

D. 求經典外國電影影評---要英文版本的

珍珠港的影評

pearl harbour film review

Pearl Harbor consists of three incongruous acts, mashed together into an ungainly whole. It appears to be more interested in reprocing the success of Titanic, which also set a fictional love story amidst a tragic historical event, than it is in telling the story of the men and women who fought and died in the attack on Pearl Harbor.
Titanic worked because the central characters were interesting, the story was cohesive, the historical events were handled respectfully and with the proper dramatic tone, and underneath it all was an intelligent reflection on the human failings that permitted such a tragedy in the first place.

Pearl Harbor reces the historical backdrop into a series of action set pieces. Instead of exploring ideas inherent in the events, it extracts them, recing the reason for Japan's attack to something inexplicable at best, and having utterly nothing to say about why the attack happened, how it was carried out, or how we responded. The film is dedicated to the men who died at Pearl Harbor, but what does it dedicate to them? It does not seem very interested in them except as a tool for dramatic imagery. Consider, for example, a scene in which we learn that men are trapped in a sunken ship in the harbor. We learn this to emphasize the brutality of the attack, as if such emphasis were needed. Then the film forgets this point entirely, providing the fates of those men in a narrated line just before the closing credits. Why wasn't the third act of the film about those men, instead of a rushed covering of the Doolittle raid on Tokyo, complete with overblown crash landings and an improbable engagement with Japanese soldiers?

If you want to see a real movie about Pearl Harbor or the Doolittle Raid, one that paints a deep and accurate picture of what it was like, one you can learn from, one that pays tribute to our veterans, or even just one that functions as convincing entertainment, there is no shortage of options. Tora! Tora! Tora! chronicles the events before, ring, and after the attack from both the American and Japanese sides. Thirty Seconds Over Tokyo is as thorough a chronicle of the Doolittle Raid as is probably possible in a feature film, while also following the personal stories of a few indivials involved (any one of which is more interesting than the personal story in Pearl Harbor). The Purple Heart, one of the most heartbreaking movies I've ever seen, tells the story of Americans captured by the Japanese after the raid.

Writing off the historical aspects of the film, I am left with the love triangle that makes up the entire first act and pervades the rest of it. It is wholly uninteresting. This same story has been told better, countless times before. Not one of the three characters is fleshed out into an indivial: they are bland stereotypes, dolled up to look pretty and given trite lines that they recite to convey the illusion of genuine emotion. It's telling that it doesn't much matter to us how the love triangle is resolved. Unless they both die, she'll get one of them, and who cares which? Neither of the men are personable, and we surely suspect early on that her decision will be based more on fate than her own volition anyway. (In plots like this, it's survival of the survivors.) And so, alas, we are denied even the most basic of all elements of storytelling, namely, characters making actual decisions

E. 尋找一個電影理論網站

這種網站比較少,你需要學習電影理論的話可以分別找一些書來看

推薦書目:
《電影語言》【法】馬賽爾• 馬爾丹 中國電影出版社1980年
《電影的元素》【美】李•R•波布克 中國電影出版社1986年
《電影導演》【英】特倫斯•聖約翰•馬納爾 中國電影出版社1991年
《論電影藝術》【英】歐納斯特•林格倫 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年
社2001年
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外國電影理論文選》 李恆基 楊遠嬰 主編 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
《電影理論史評》 【美】尼克•布朗 電影出版社1994年
《電影是什麼》 【法】安德烈•巴贊 中國電影出版社1987年
《電影與方法:符號學文選》【法】克里斯丁•麥茨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
《電影的形式與文化》【美】羅勃特•考克爾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女性與電影》【美】E•Ann Kaplam 台灣遠流出版公司 1997年
《紀錄與真實—世界非劇情片批評史》【美】Richard M•Barrsam台灣遠流出版公司 2002年
《電影的社會實踐》【美】Graeme Turner台灣遠流出版公司 1997年
《電影批評面面觀》【美】Tim Bywater and Thomas Sobchack台灣遠流出版公司 1997年
《電影編劇新論》【美】Ken Dancyger. Jeff Rush 台灣遠流出版公司 1998年
《消費文化—20世紀後期英國男性氣質和社會空間》【英】弗蘭克•莫特,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20世紀中國電影理論文選》 羅藝軍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年
《中國電影發展史》 程季華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1998年
《影像本體論---作為創作的電影》(上)林黎勝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世界電影:管窺嘹望》賀紅英 李 彬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國電影:觀念與軌跡》王海洲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想像與藝術精神-----歐洲電影導演研究》侯克明 杜慶春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理論與批評:影像傳播中的身份政治與歷史敘事》王志敏 杜慶春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數字時代的影像製作》李 銘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影像造型的視覺構成-------電影攝影藝術理論》張會軍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虛構的自由---------電影劇作本體論》劉一兵 張 民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構築現代影像世界-------電影導演藝術創作理論》鄭洞天 謝小晶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藝術風格的個性化追求-------電影導演大師創作研究》鄭洞天 謝小晶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表現與創造的馳騁------現代電影表演創作論》陳 浥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審美空間延伸與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姚國強 孫 欣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學:基本理論與宏觀論述》王志敏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美學:觀念與思維的超越》王志敏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國電影:描述與闡釋》陸弘石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東方視野中的世界電影》鍾大豐 梅 蜂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理論:新的詮釋與話語》鍾大豐 潘若簡 庄宇新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鏡像與文化--------港台電影研究》王海洲 中國電影出版社
《感覺與敏銳---現代電影表演理論研究》(上)崔新琴 陳 浥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銀幕影像的造型藝術---電影美術設計理論》周登富 王鴻海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銀幕傳情--與中國當代譯制配音演員對話》徐燕 陳 浥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銀幕再現--與中國當代電影錄音師對話》姚國強 孫 欣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銀幕造型--與中國當代電影美術師對話》王鴻海 劉曉清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銀幕追求--與中國當代電影導演對話》(2)張會軍 薛文波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攝影畫面創作》張會軍 中國電影出版社
《影片分析透視手冊》張會軍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國電影專業史研究《電影編劇卷》張巍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國電影專業史研究《電影文化卷》楊遠嬰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國電影專業史研究《電影技術卷》李念蘆 李銘 張銘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國電影專業史研究《電影製片、發行、放映。卷》於麗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大學的精神》、《大學之道》等教育專著,待細選。
《當代電影分析方法論》【法】JacquesAumontandMichelMarie台灣遠流出版公司1997年
《第二媒介時代》【美】馬克•波斯特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電影剪輯技巧》【英】卡雷爾•賴茲中國電影出版社1985年
《電影是什麼》【法】安德烈•巴贊中國電影出版社1987年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第四版)》【美】大衛•波德維爾、克莉絲汀•湯普森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電影意義的追尋》【美】DavidBordwell台灣遠流出版公司1994年
《電影語言的語法》【烏拉圭】丹尼爾•阿里洪中國電影出版社1981年
《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美】羅泊特•麥基
《舊好萊塢、新好萊塢:儀式、藝術與工業》【美】托馬斯•沙茲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年
《認識電影》【美】路易斯•賈內梯中國電影出版社1997年
《世界電影史》【美】克莉絲汀•湯普森、大衛•波德維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敘事》【美】阿瑟•阿薩•勃傑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通俗文化理論導論》[英]多米尼克•斯特里納蒂商務印書館2001年
《外國電影理論文選》李恆基楊遠嬰主編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
《文化生產:媒體與都市藝術》【美】黛安娜•克蘭譯林出版社2001年
《中國電影發展史》程季華主編中國電影出版社1998年
《中國電影攝影藝術發展史》鄭國恩等主編。正在出版中。
《重組話語頻道》[美]羅伯特•C•艾倫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後理論:重建電影研究》,[美]大衛•波德維爾等,中國社科出版社
香港電影的秘密》[美]大衛•波德維爾,海南出版社《中國電影美學》林年同,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弼集校釋》,王弼,中華書局
《古代宗教輿倫理》,陳來,三聯書店
《中國禪學思想史》,[日]忽滑谷快天,上海古籍出版社
《劍橋中國晚清史》,[美]費正清編,中國社科出版社
《冷戰與中國》,章百家、牛軍主編,世界知識出版社
《極端的年代1914-1991》,[英]霍布斯鮑姆,江蘇人民出版社
《中國文學批評史》,羅根澤,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國中古文學史/論文雜記》,劉師培,人民文學出版社
《中國詩學》,葉維廉,三聯書店
《古典詩學的現代詮釋》,蔣寅,中華書店
《麴院風荷》,朱良志,安徽教育出版社
《中國文學欣賞舉隅》,傅庚生,北京出版社
《詩境淺說》,俞升雲,北京出版社
《梓翁說園》,陳從周,北京出版社
《顧隨:詩文叢論》,顧隨,天津人民出版社
《中國文學史話》,胡蘭成,上海社科出版社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王曉明主編,東方出版中心
《中國左翼文學思潮探源》,艾曉明,湖南文藝出版社
《海派小說與現代都市文化》,李今,安徽教育出版社
《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陳思和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梁啟超論清學史二種》,梁啟超,復旦大學出版社
《近代二十家評傳》,王森然,書目文獻出版社
《金明館叢稿初編》,陳寅恪,三聯書店
《當代哲學主流》,[德]施太戈繆勒,商務印書館
《二十世紀西方哲性詩學》,王岳川,北大出版社
《哲學史教程:特別關於哲學問題和哲學概念的形成和發展》,[德]文德爾班,商務印書館
《美學史》,[美]凱•埃•吉爾伯特等,上海譯文出版社
《近代美學史評述》,[英]李斯托威爾,上海譯文出版社
《文學理論》,[美]韋勒克、沃倫,三聯書店
《創造的世界——藝術心理學》,[美]艾倫•溫諾,黃河文藝出版社
《文學的哲學》,[美]古斯塔夫•繆勒,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藝術的法則:文學場的生成和結構》,[法]皮埃爾•布迪厄,中央編譯出版社
《偉大的書》[美]大衛•丹比,江蘇人民出版社
《Perspectives on Chinese cinema》Chris Berry
《Celluloid china》Harry H.Kuoshu
《New China cinema》Sheila Cornelius
《Visions of the East: Orientalism in Film》 Matthew Bernstein
《Narrative, Apparatus, Ideology : A film theory reader》Philip Rosen
《Post-war cinema and Modernity》 John Orr
《Between Shanghai and Hongkong : the politics of Chinese cinemas》 Poshek Fu
《Cultural Theory : the key concepts》Andrew Edgar
《Chinese films in focus》Chris Berry
《電影的觀念》,[美]斯坦利•梭羅門,中國電影出版社
《蒙太奇論》,[俄]C.M.愛森斯坦,中國電影出版社
《從卡里加里博士到希特勒》,[德]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英文版
《電影語言》,[法]馬賽爾•馬爾丹,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敘事:劇情片中的敘述活動》,[美]大衛•波德維爾,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電影史:理論與實踐》,[美]羅伯特•C•艾倫/道格拉斯•艾梅里,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史學新視野》,石川編,學林出版社
《外國電影理論文選》,李恆基、楊遠嬰編,中國電影出版社
《舊好萊塢/新好萊塢:儀式、藝術與工業》,[美]托馬斯•沙茲,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中國電影理論文選》,羅藝軍主編,文化藝術出版社
《電影歷史及理論》,李少白,文化藝術出版社
《影史榷略》,李少白,文化藝術出版社
《中國電影發展史》,程季華等,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國電影:描述與闡釋》,陸紅實編,中國電影出版社
《新中國電影意識形態史》,胡菊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新時期電影文化思潮》,饒曉光/裴亞莉,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台灣電影:政治、經濟、美學》,盧易非,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中國電影美學》林年同,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影導演的探索》(1-6輯),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國哲學簡史》,馮友蘭,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國文化史》,柳詒徵,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
《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陳來,三聯書店
《中國近代思想史論》,李澤厚,人民出版社
《中國現代思想史論》,李澤厚,東方出版社
《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汪暉,三聯書局
《港台及海外學者論中國文化》,姜義華等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李歐梵,北京大學出版社
《跨語言實踐——文學,民族文化與被譯介的現代性》,劉禾,三聯書店
《眾神狂歡:世紀之交的中國文化現象》,孟繁華,中央編譯出版社
《王國維文學美學論著集》,周錫山編,北嶽文藝出版社
《美學散步》,宗白華,上海人民出版社
《朱光潛美學文集2•詩論》,朱光潛,上海文藝出版社
《中國藝術精神》,徐復觀,春風文藝出版社
《宋詞賞析》,沈祖棻,北京出版社
《新史學九十年》,許冠三,嶽麓書社
《中層理論——東西方思想會通下的中國史研究》,楊念群,江西教育出版社
《士與中國文化》,余英時,上海人民出版社
《錢鍾書論學文選》,錢鍾書,花城出版社
《放寬歷史的視界》,黃仁宇,中國社科出版社
《海外上海學》熊月之、周武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當代西方史學理論》,何兆武/陳啟能主編,上海社科出版社
《縱欲與虛無之上:現代情境里的政治倫理》,錢永祥,三聯書店
《當代思維方法》,[德]J.M.鮑亨斯基,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化研究讀本》,羅鋼、劉象愚主編,中國社科出版社
《痛苦的智慧——文化學說的歷史軌跡》,陳山,遼寧人民出版社
《心理學的體系與理論》,[美]J.P.查普林/T.S.卡拉威爾,商務印書館
《論傳統》,[美]E.希爾斯,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明的沖突於世界秩序的重建》,[美]塞繆爾•亨廷頓,新華出版社
《東方學》,[美]愛德華•W•薩義德,三聯書店
《圖像的時代》,[斯洛維尼亞]阿萊斯•艾爾雅維茨,吉林人民出版社
《視覺思維》,[美]魯道夫•阿恩海姆,光明日報出版社
《象徵的圖像——貢布里奇圖像學文集》[英]貢布里奇,上海書畫出版社
《並非冷漠的大自然》〔蘇〕C•愛森斯坦,中國電影出版社
《銀幕的造型世界》〔蘇〕查希里揚,中國電影出版社
《風格的特徵》,[法]羅伯特•杜歇,三聯書店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商務印書館
《影視美術設計》,呂志昌,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銀幕世界的空間造型》,周登富,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美術概論》,周登富,中國電影出版社
《論電影美術》,周承人,江西人民出版社
《電影美術設計》,〔英〕馬納,中國電影出版社
《色彩學基礎與銀幕色彩》,王樹薇,中國電影出版社
《後現代主義與大眾文化》【英】安吉拉•默克羅比 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
《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德]哈貝馬斯 學林出版社 1999年
《媒體文化》[美]道格拉斯•凱爾納 商務印書館 2004年
《重組話語頻道》[美] 羅伯特•C •艾倫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0年
《解讀大眾文化》【美】約翰•費斯克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電視的真相》【英】安德魯•古德溫、加里•惠內爾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
《媒介事件》【美】丹尼爾•戴揚、伊萊休•卡茨,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
《Film and Theory—An Anthology》,Edited by Robert Stam and Toby•MillerBlackwell Publishsers,2000.
《Film Theory and Criticism—Introctory Readings》,Edited by Leo Braudy 、Marshall Cohe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Feminist Film Theory—A Reader》Edited by Sue Thornham,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1999
《How to read a film —Movies,Media,Multimedia》,James Monaco,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Stars》,Richard Dyer,BFI Publishing,1998.
《Movies as Polities》,Jonathan Rosenbau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7.
《Mass Media and Society》,Edited by James Curran and Michael Gurevitch,Anorld,2000.
《Narration in the Fiction Film》,David Bordwell,Routledge,1997.
《消費文化—20世紀後期英國男性氣質和社會空間》【英】弗蘭克•莫特,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F. 學影視後期剪輯應該看什麼書

因為現在短視頻的崛起,任何企業,任何工作室或者個人都需要剪輯大量的視頻來包裝品牌,發抖音,發朋友圈,發淘寶等自媒體渠道做展示。因為每天都要更新並發布新內容,所以剪輯師根本招不夠,供需失衡就造成了剪輯師高薪水(無論是找工作還是自己在家裡接私單,月收入輕松過萬,兩三萬也是稀鬆平常。)推薦一個免費【短視頻剪輯後期】學習網址: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13&zdhhr-10y22r-1374454545223158419

而且剪輯這個技術並不需要高超的電腦技術,也不需要美術音樂造詣,基本都是固定套路,要什麼風格的片要什麼節奏,經過三四個月的培訓可以輕松掌握。但凡有點電腦基礎,會用滑鼠拖拽,會點擊圖標,會保存,除非自己不想學,沒有學不會的。但要學好學精,自製能力相對較弱的話,建議還是去好點的培訓機構,實力和規模在國內排名前幾的大機構,推薦王氏教育。

在視頻剪輯這塊,【王氏教育】是國內的老大,每個城市都是總部直營的連鎖校區。跟很多其它同類型大機構不一樣的是:王氏教育每個校區都是實體面授,老師是手把手教,而且有專門的班主任從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學習模式,提升會很快,特別適合0基礎的學生。王氏教育全國直營校區面授課程試聽【復制後面鏈接在瀏覽器也可打開】:
www.huixueba.com.cn/school/yingshi?type=2&zdhhr-10y22r-1374454545223158419

大家可以先把【繪學霸】APP下載到自己手機,方便碎片時間學習——繪學霸APP下載: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G. 求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系考研參考書資料目錄

2022年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文化研究院、電影學系、人文學部、基礎部及教育中心考研專題解讀


復試的分數變動比較多,單科線趨向國家線,總分則是有比較大的提升。

復試形式

外語聽力及口語測試10%;專業面試90%

復試內容

1.專業素質和能力

(1)大學階段學習情況及成績;

(2)全面考核考生對本學科(專業)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學理論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本學科發展動態的了解以及在本專業領域發展的潛力;

(3)外語聽說能力;

(4)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2.綜合素質和能力

(1)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等;

(2)本學科(專業)以外的學習、科研、社會實踐(學生工作、社團活動、志願服務等)或實際工作表現等方面的情況;

(3)事業心、責任感、紀律性(遵紀守法)、協作性和心理健康情況;

(4)人文素養;

(5)舉止、表達和禮儀等。

基礎部

往年復試分數線

電影文化傳播

總分:347 政治:60 外國語:60業務課一:110業務課二:110

少數民族骨幹計劃總分:無

北歐電影研究

總分:347 政治:60 外國語:53業務課一:100業務課二:110

少數民族骨幹計劃總分:無

復試形式

外語聽力及口語測試10%;專業面試90%

復試內容

1.專業素質和能力

(1)大學階段學習情況及成績;

(2)全面考核考生對本學科(專業)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學理論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本學科發展動態的了解以及在本專業領域發展的潛力;

(3)外語聽說能力;

(4)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2.綜合素質和能力

(1)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等;

(2)本學科(專業)以外的學習、科研、社會實踐(學生工作、社團活動、志願服務等)或實際工作表現等方面的情況;

(3)事業心、責任感、紀律性(遵紀守法)、協作性和心理健康情況;

(4)人文素養;

(5)舉止、表達和禮儀等。

電影學系中外電影史論(含中國電影教育研究中心中外電影史論)往年復試分數線

中外電影史論(電影學系)

總分:360 政治:50 外國語:60 業務課一:95 業務課二:120

少數民族骨幹計劃總分:340

中外電影史論(中國電影教育研究中心)

總分:347 政治:60 外國語:38 業務課一:110 業務課二:110

少數民族骨幹計劃總分:340

復試形式

外語聽力及口語測試10%;專業面試90%

復試內容

1.專業素質和能力

(1)大學階段學習情況及成績;

(2)全面考核考生對本學科(專業)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學理論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本學科發展動態的了解以及在本專業領域發展的潛力;

(3)外語聽說能力;(4)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2.綜合素質和能力

(1)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等;

(2)本學科(專業)以外的學習、科研、社會實踐(學生工作、社團活動、志願服務等)或實際工作表現等方面的情況;

(3)事業心、責任感、紀律性(遵紀守法)、協作性和心理健康情況;

(4)人文素養;

(5)舉止、表達和禮儀等。

七、復試導師

中國電影文化研究院

許航、趙謙、王垚、孫紅雲、葉航、趙斌、吳冠平、王海洲。

電影學系

李九如、康寧、劉軍、李彬、張愉、楊遠嬰、張東鋼、吳瓊、林黎勝、賀紅英、張沖。

基礎部陳文穎、宋雁蓉、莫琳、譚慧、葉遠厚。

H. 求一部外國的電影

你看的是在正大劇場播出的德國電影Gro?e Liebe wider Willen,中文翻譯為《歡喜冤家》劇情簡介薩拉的父親與另一個女人結婚,卡伊是那個女人的兒子。薩拉的父親車禍死後,留下一處房產,由兩個子女共享。薩拉和母親想開辦一家旅館。因此,薩拉想把房子全部買下,而卡伊想在這里搞他的樂隊。他們分別住進來,小矛盾不斷。卡伊看上了薩拉公司的模特梅麗安,薩拉扮演梅麗安與卡伊約會,結果他們二人相互有了好感。母親看到後感情上不接受女兒愛上那個女人的兒子。卡伊向薩拉講了父親是如何愛親生女兒薩拉的事。薩拉回想起自己與卡伊在一起的過程。卡伊也及時告訴梅麗安自己愛的是另外的女人。===============================================================這部電影里記得最清楚的應該是女主角幫男主角追女朋友時教他如何吻女人,女人才會動心。我記得是要雙手差不多放在女生臉頰和脖子的地方,然後親下去,會比較容易動心。

I. 請問有沒有人看過這部外國電影

《貓女樂隊》原聲大碟下載
http://www.verycd.com/topics/54401/

專輯曲目:

1. 3 Small Words
2. Pretend to Be Nice
3. Spin Around
4. You Don't See Me
5. You're a Star
6. Shapeshifter
7. I Wish You Well
8. Real Wild Child
9. Come On
10. Money (That's What I Want)
11. Dujour Around the World - Ralph Dujour
12. Backdoor Lover - Ralph Dujour
13. Josie and the Pussycats

J. 南航考研

來學校教材科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