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國影視 » 外國電影里的幽默王小波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外國電影里的幽默王小波

發布時間: 2022-07-04 15:46:06

⑴ 舉例說說王小波幽默和反諷的語言風格

王小波的文學創作獨特,富於想像力、幻想力之餘,卻不乏理性精神,特別是他的「時代三部曲」。「時代三部曲」是由三部作品組成,分別是《黃金時代》《白銀時代》和《青銅時代》。在整個三部曲系列中,他以喜劇精神和幽默風格述說人類生存狀況的荒謬故事,並透過故事描寫權力對創造慾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壓制。至於故事背景則是跨越各種年代,展示中國知識分子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命運。事實上,王小波最過人之處,無疑是隨心所欲的穿梭古往今來的對話體敘述,並變換多種視角。表達手法方面,他擅於用江洋恣肆的筆觸描繪男歡女愛,言說愛情的動人美麗場景及勢不可擋的威力。其成名作《黃金時代》,文學界的評譽甚高,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副編輯白樺更說:「《黃金時代》把以前所有寫性小說全槍斃了!」

⑵ 王小波作品詳細資料

1 《唐人秘傳故事》:包括《立新街甲一號與昆侖奴》《紅線盜盒》《紅拂夜奔》《夜行記》和《舅舅情人》5篇故事。
2 《王二風流史》:這是短篇小說,無小標題
3 《時代三部曲》:《黃金時代》:我為什麼要寫作——《時代三部曲》總序
黃金時代
三十而立
似水流年
革命時期的愛情
我的陰陽兩界
後記
附錄
《白銀時代》:白銀時代
未來世界
二0一五
《青銅時代》:序:我的師承
萬壽寺
紅拂夜奔
尋找無雙
浪漫騎士·行吟詩人·自由思想家

4 《我的精神家園》:我為什麼要寫作
我的師承
用一生來學習藝術
我的精神家園
小說的藝術
從《黃金時代》談小說藝術
卡爾維諾與未來的一千年
蓋茨的緊身衣
關於文體
關於格調
關於幽閉型小說
文明與反諷
關於「媚雅」
長蟲·草帽·細高挑
卡拉OK和驢鳴鎮
從Internet說起
奸近殺
外國電影里的幽默
電影·韭菜·舊報紙
商業片與藝術片
我對國產片的看法
中國為什麼沒有科幻片
電腦特技與異化
舊片重漫
為什麼要老片新拍
欣賞經典
好人電影
都市言情劇里的愛情
有關愛情片
《祝你平安》與音樂電視
承認的勇氣
明星與癲狂
另一種文化
藝術與關懷弱勢群體
電視與電腦病毒
在美國左派家做客
門前空地
賣唱的人們
打工經歷
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北京風情
文化的園地
環境問題
個人尊嚴
君子尊嚴
居住環境與尊嚴
飲食衛生與尊嚴
有關貧窮
有關「偉大一族」
有關「給點氣氛」
生活和小說
我看老三屆
蘇東坡與東坡肉
驢和人的新寓言
愚人節有感
工作與人生
5 《沉默的大多數》:沉默的大多數
思維的樂趣
中國知識分子與中古遺風
知識分子的不幸
花剌子模信使問題
積極的結論
跳出手掌心
道德墮落與知識分子
論戰與道德
道德保護主義及其他
我看文化熱
文化之爭
「行貨感」與文化相對主義
極端體驗
洋鬼子與辜鴻銘
我看國學
智慧與國學
理想國與哲人王
救世情結與白日夢
百姓·洋人·官
警惕狹隘民族主義的蠱惑宣傳
對中國文化的布羅代爾式考證
人性的逆轉
弗洛伊德和受虐狂
有關天圓地方
優越感種種
東西方快樂觀區別之我見
肚子里的戰爭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椰子樹與平等
思想和害臊
體驗生活
皇帝做習題
拒絕恭維
關於崇高
謙卑學習班
荷蘭牧場與父老鄉親
京片子與民族自信心
高考經歷
盛裝舞步
有關「錯誤的故事」
迷信與邪門書
科學與邪道
科學的美好
生命科學與騙術
我是哪一種女權主義者
6 《黑鐵時代》:黑鐵時代
南瓜豆腐
夜裡兩點鍾
茫茫黑夜漫遊
櫻桃紅
似水柔情
7 《地久天長》:綠毛水怪
地久天長
馬悲鳴憶王小波

歸了我好久,不知道對不對哈

⑶ 王小波幽默的句子

王小波幽默的句子
1) 總的來說,學習一事,在人家看來快樂無比,而在我們眼中則毫無樂趣,如同一個太監面對後宮佳麗。
2) 現在的年輕人大概常聽人說,人有知識就會變聰明,會活得更好,不受人欺。這話雖不錯,但也有偏差。知識另有一種作用,它可以使你生活在過去、未來和現在,使你的生活變得更充實、更有趣。這其中另有一種境界,非無知的人可解。不管有沒有直接的好處,都應該學習——持這種態度來求知更可取。
3) 我們生在這亡命的時代,作為兩個亡命之徒,是何等的幸福!真應該聯手做一番事業!
4) 要無憂無慮地去抒情,去歌舞狂歡,去向世界發出我們的聲音,我一個人是不敢的,我怕人家說我瘋。有了你我就敢。只要有你一個,就不孤獨!
5) 人在無端微笑時,不是百無聊賴,就是痛苦難當。
6) 在黑鐵公寓里,尊敬就是最大的虛偽,虛偽就是最大的輕蔑。
7) 世界上總共有兩種人:一種是像我一樣的人,一種是不像我一樣的人。
8) 除了一個現實的此生之外,人們還應該擁有一個詩意的世界。
9) 在我們這個國家裡,傻有時能成為一種威懾。假如鄉下一位農婦養了五個傻兒子,既不會講理,又不懂王法,就會和人打架,這家人就能得點便宜。聰明人也能看到這種便宜,而且裝傻誰不會呢——所以裝傻就成為一種風氣。
10) 你可以說我賤,但你不能說我的愛賤。

⑷ 電影男主角叫王小波

王小波為東宮西宮當過編劇,生前是一個有爭議的作家。妻子是李銀河,社會學家,現在經常能在博客中看到他妻子的評論。

⑸ 如何理解王小波的幽默與反諷(簡答)

幽默與反諷,是一種生活態度。從字里行間就能看出王小波是個什麼樣的人。字如其人,大概那就是他本身的活法,一個人一種方式。就像阿甘的活法是不停地奔跑,估計王小波的活法是永遠自由灑脫。不過看來他沒有得到真正想要的,所以,才有了我們看到的戲謔與調侃。而那些戲謔與調侃又透露著無奈,所以大家才會覺得他的幽默是與眾不同的,不像其他的幽默那樣讓人一笑了之。王小波的「幽默與反諷」,是讓人微笑著回味思考的。

⑹ 王小波是誰啊寫過什麼啊

波是目前中國最富創造性的作家,他是中國近半世紀的苦難和荒謬所結晶出來的天才。他的作品對我們生活中所有的荒謬和苦難作出最徹底的反諷。他還做了從來沒有人想作和做也沒才力做到的事,他唾棄中國現代文學那種軟,傷感和諂媚的傳統,而秉承羅素,伯爾?卡爾維諾他們的批判,思考和想像的精神,同時把這個傳統和中國古代小說的游戲精神作了一個創造性的銜接。」
王小波的文學創作獨特,富於想像力、幻想力之餘,卻不乏理性精神,特別是他的「時代三部曲」。「時代三部曲」是由三部作品組成,分別是《黃金時代》、 《白銀時代》 和《青銅時代》 。在整部三部曲系列中,他以喜劇精神和幽默口吻述說人類生存狀況的荒謬故事,並透過故事描寫權力對創造慾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壓制。至於故事背景則是跨越各種年代,展示中國知識份子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命運。事實上,王小波最過人之處,無疑是隨心所欲的穿梭古往今來的對話體敘述,並變換多種視角。表達手法方面,他擅於用江洋恣肆的筆觸描繪男歡女愛,言說愛情的動人美麗場景及勢不可擋的威力。

事實上,對於王小波這部成品作《黃金時代》,文學界的評譽甚高,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副編輯白樺更說:「《黃金時代》 把以前所有寫性小說全槍斃了!」

關於王小波

1997年4月10日在北京因心臟病猝死的王小波,被譽為中國的喬依斯兼卡夫卡英,亦是唯一一位兩次獲得世界華語文學界的重要獎項「台灣聯合報系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的中國大陸作家。他經歷復雜,在1952年出生於北京,並先後當過知青、民辦教師、工人、工科大學生。其後,王小波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取得文學碩士,再學電腦,於統計系當助教,回國後在中國人民大學任教。1980年,他與李銀河結婚。 1995年,王小波的成名作《黃金時代》被當局查禁,甚至不準在國營的新華書店擺賣,可是卻受廣大的讀者和文學評論家贊賞。事實上,《黃金時代》在個體戶書攤上已經售出六萬多冊,並且出版了台灣版和香港版,對此,《人民日報》海外版亦不得不承認:「這部小說無論在國內還是海外留學生偶一露面總會造成排隊閱讀的局面。」至於他唯一一部電影劇本《東宮?西宮》獲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並且榮膺1997年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入圍作品,使王小波成為在國際電影節為中國取得最佳編劇獎的第一人。

⑺ 王小波最著名的作品是什麼他那本書最幽默

王小波(中國當代學者、作家)
王小波(1952-1997),中國當代學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黑鐵時代》等。[1]
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於北京。他先後當過知青、民辦教師、工人。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1980年王小波與李銀河結婚,同年發表處女作《地久天長》。1984年赴美匹茲堡大學東亞研究中心求學,2年後獲得碩士學位。在美留學期間,游歷了美國各地,並利用1986年暑假游歷了西歐諸國。1988年回國,先後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任教。1992年9月辭去教職,做自由撰稿人。他的唯一一部電影劇本《東宮西宮》獲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並且入圍1997年戛納國際電影節。

主要作品

《唐人秘傳故事》 小說集 1989年9月 包括五篇小說:《立新街甲一號與昆侖奴》、《紅線盜盒》、《紅拂夜奔》、《夜行記》、《舅舅情人》
《王二風流史》 小說集 1992年3月 收入三篇小說:《黃金時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
《黃金時代》 中篇小說 1992年8月
《他們的世界——中國男同性戀群落透視》 報告文學 1992年1月 與李銀河合著
《黃金時代》 小說集 1994年7月 收入五篇小說:《黃金時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時期的愛情》、《我的陰陽兩界》
《未來世界》 中篇小說 1995年7月
《思維的樂趣》 雜文集 1996年11月
《時代三部曲》 1997年5月 包括《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
《我的精神家園》 雜文集
《沉默的大多數》 隨筆集 1997年10月
《黑鐵時代》 1998年2月
《地久天長》 劇本作品集
《東宮·西宮》 電影文學劇本

⑻ 議論的技巧有哪些

議論就是講道理,論是非。它是議論性文體的主要表達方法,是運用理論材料和事實材料通過邏輯推理來闡明作者立場、觀點、態度和主張的一種方法。

毛澤東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論述了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來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毛澤東這一段話,就是運用典型的事實材料進行邏輯推理,從而闡述「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一觀點。

議論,一般來說,在不同體裁文章中表現形式不盡相同;在記敘文中,作者往往採用夾敘夾議;在抒情文中,作者往往是情理交織;在說明文中,作者議論少一些;在議論文中,議論是主要表達方式。

一般來說,一篇或一段完整的議論,總是包含著論點、論據和論證過程。

論點是議論文的重要因素。對論點的要求如下:

第一,論點要正確、鮮明。

正確,就是符合客觀規律,符合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鮮明,就是是非分明,不含糊其辭。

第二,論點要深刻,要有現實意義。

所謂深刻、有現實意義,就是能本質地科學地提出或回答問題,回答那些人們普遍關心的、亟須解決的問題。

第三,論點要新穎。

善於提出新問題,有創新的主張,或者是糾正前人的錯誤觀點,或者補充同代人的觀點等等。

論據是用以證明論點的事實和事理,有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對論據有如下要求:

第一,論據要典型、充分。

典型就是有代表性。這個事實或理論必須准確、真實、可靠,不僅如此,論據還要充分、全面。要從事實的全部總和的聯系中精選有代表性的論據。要排除偶然的、個別的事例,選擇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質和規律的典型材料。

如吳晗的《談骨氣》一文,作者列舉了作《正氣歌》的文天祥、寧可餓死不吃嗟來之食的朱自清和拍案而起的聞一多這三個典型事例,充分論證了中國人的骨氣和中華民族的美德。

第二,論據要真實、新鮮、有力。

論據真實、新鮮才有生命力,論據有力才有感染力和震撼力量。

事實論據是有代表性的數字、經驗、人證、特徵和典型事例;理論論據主要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黨在不同時期的路線、方針、政策,反映客觀事物本質規律的定義、科學原理、法則、公理、定理以及成語、警句、格言、諺語等。

議論的第三個要素是論證。論證是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論證主要解決怎樣用論據證明論點的問題。

對論證的要求是合乎邏輯、合乎科學、合乎情理。

多角度多側面議論

這種方法可以全面地多方位地剖析和論證事理。如恩格斯在《德國維護帝國憲法的運動》一文中對小資產階級政治態度的議論,即是運用此種方法:

這個階級(指小資產階級)在它還沒有覺察出任何危險的時候,總是吹牛,愛講漂亮話,有時甚至在口頭上堅持最極端的立場;可是一旦面臨小小的危險,它便膽小如鼠,謹小慎微,躲躲閃閃;一旦其他階級鄭重其事地響應和參加由它所發起的運動,它就顯得驚恐萬狀,顧慮重重,搖擺不定;一旦事情發展到手執武器進行斗爭的地步,它為了保護自己的小資產階級的生存條件,就預備出賣整個運動;最後,由於它的不堅決,一旦反動派取得勝利,它總是特別受欺騙和受凌辱。

恩格斯從五個側面論述了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小資產階級的軟弱、搖擺和對革命的不同態度。這樣從不同角度分析包含在事物中的道理,容易論述得透闢、全面、深刻。

諷刺議論

運用誇張、類比、比喻、諷刺等方式進行議論。如魯迅先生的《誰的矛盾》是一篇很典型的諷刺議論文章。

……他說的是真話,偏要說他是在說笑話,對他哈哈地笑,還要怪他自己倒不笑。

他本不是諷刺家,偏要說他是諷刺家,而又看不起諷刺家,而又用了無聊的諷刺想來諷刺他一下。

他本不是網路全書,偏要當他網路全書,問長問短,問天問地,聽了回答,又鳴不平,好像自己原來比他還明白。

有的看不起他,因為他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學者……

有的看不起他,因為他不去做工人,然而倘若做工人,就不會到上海,看不起他的人可就看不見他了。

他有錢,他偏講社會主義……

於是乎可惡。

身子長也可惡,年紀大也可惡,須發白也可惡,不受歡迎也可惡,逃避訪問也可惡,連和夫人的感情好也可惡。

然而他走了,這一位被人們公認為「矛盾」的肖。

然而我想,還是熬一下子,姑且將這樣的肖,當作現在世界的文豪吧,嘮嘮叨叨,鬼鬼祟祟,是打不倒文豪的。而且為給大家可以嘮叨起見,也還是有他在的好。

因為矛盾的肖沒落時,或肖的矛盾解決時,也便是社會的矛盾解決的時候,那可不是玩意兒也。

魯迅這篇諷刺議論式雜文寫的是英國作家蕭伯納。肖曾於1933年乘周遊世界的輪船經香港游上海,引起當時上海不同階層人的熱烈反響。魯迅先生的語言以詼諧幽默著稱,在幽默中含有諷刺的鋒芒,而且富有針對性。這種諷刺很嚴肅,很有戰斗性,和無聊的打諢、噱頭有本質區分。

空白式議論

議論時,不直接議論,而是留有餘地。這種議論頗有引發性,給讀者參與打開了方便之門。如王小波的雜文《外國電影里的幽默》最後一段:

有一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玫瑰之名》,講了這么一個故事:中世紀的義大利,有座修道院,院里藏了一本禁書;有很多青年僧侶冒著生命危險去偷看這本書;又有一個老古板,把每個看過這本書的人都毒死了。該老古板說道,這本禁書毒害人的,心靈,動搖人的信仰,破壞教會在人間的統治——為此,他不但殺人,還放了火,把這本禁書和整個修道院都燒掉了。這是個陰森恐怖的故事,由始至終貫穿著一個懸念——這是一本什麼書?可以想像,這書里肯定寫了些你想知道又不敢問的事情。在電影結束時,披露了書名,它就像《低級小說》里那塊沉重的金錶,放進了你的掌心:它是亞里士多德久已失傳的《詩學》第二部。這本書只談了一件事:什麼叫做幽默。這個故事的背景也可以放在現代中國。

這一段,議論的方式,不是直接發表評論,而是把觀點隱藏在行文中,由讀者推出結論。這種議論叫做空白式議論。

從分析概念入手進行議論

通過對一些概念、術語進行剖析、議論,從而論證一個中心論點。我們選《諺語》中的一段為例。

粗略地一想,諺語固然好像一時代一國民的意思的結晶,但其實,卻不過是一部分的人們的意思。現在就以「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來做例子罷,這乃是被壓迫者們的格言,教人要奉公,納稅,輸捐,安分,不可怠慢,不可不平,尤其是不要管閑事;而壓迫者是不算在內的。

專制者的反面就是奴才,有權時無所不為,失勢時即奴性十足。孫皓是特等的暴君,但降晉之後,簡直像一個幫閑;宋徽宗在位時,不可一世,而被擄後偏會含垢忍辱;做主子時以一切別人為奴才,則有了主子,一定以奴才自命:這是天經地義,無可動搖的。

所以被壓制時,信奉著「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格言的人物,一旦得勢,足以凌人的時候,他的行為就截然不同,變為「各人不掃門前雪,卻管他家瓦上霜」了。

《諺語》選自《魯迅全集·南腔北調集》。魯迅先生以對「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這條諺語的剖析展開了議論。這樣的議論,須注意把握闡釋、展開、升華諺語內含的分寸。

托物喻理議論

藉助某一事物,對之進行分析,從而說明一個道理,給人以啟迪。

選擇的「物」和要剖析的「理」之間一定要有千絲萬縷的內外聯系。如《小卒過河》中有這樣一段:

然而如他自己所稱,他畢竟是過了河的「卒」。小「卒」過河,義無反顧,為了效忠主子,他只能橫沖直撞,一往向前,再沒有後退的餘地。為本身著想,自然,悲涼是有點悲涼的。因為代替了「車」的地位,滿臉殺氣,要襲擊對方,自己被襲擊的機緣也就多起來,不能再借學術來掩護了。但我想,在這種場合中,我們的主角越說得悲涼,事實也就越是出色的幽默。

⑼ 王小波的"生活在黑色幽默里,你不會感覺到幽默"是什麼意思

「黑色幽默」本來就是對於沉重悲慘生活的一種自嘲,就好像《黃金時代》里王二因為腰痛需要總打封閉,而因為醫務室的枕頭帶倒刺,所以後腰上像是中了霰彈槍一般,又像是被豬八戒築了兩耙。這種敘述我們讀來會會心一笑,但當事人自己感受的卻只有疼痛。就是這樣,黑色幽默這個詞本身就確定了生活痛苦的本質,活在其中當然不會感到幽默。

⑽ 王小波是那個哈哈

波是目前中國最富創造性的作家,他是中國近半世紀的苦難和荒謬所結晶出來的天才。他的作品對我們生活中所有的荒謬和苦難作出最徹底的反諷。他還做了從來沒有人想作和做也沒才力做到的事,他唾棄中國現代文學那種軟,傷感和諂媚的傳統,而秉承羅素,伯爾?卡爾維諾他們的批判,思考和想像的精神,同時把這個傳統和中國古代小說的游戲精神作了一個創造性的銜接。」
王小波的文學創作獨特,富於想像力、幻想力之餘,卻不乏理性精神,特別是他的「時代三部曲」。「時代三部曲」是由三部作品組成,分別是《黃金時代》、 《白銀時代》 和《青銅時代》 。在整部三部曲系列中,他以喜劇精神和幽默口吻述說人類生存狀況的荒謬故事,並透過故事描寫權力對創造慾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壓制。至於故事背景則是跨越各種年代,展示中國知識份子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命運。事實上,王小波最過人之處,無疑是隨心所欲的穿梭古往今來的對話體敘述,並變換多種視角。表達手法方面,他擅於用江洋恣肆的筆觸描繪男歡女愛,言說愛情的動人美麗場景及勢不可擋的威力。

事實上,對於王小波這部成品作《黃金時代》,文學界的評譽甚高,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副編輯白樺更說:「《黃金時代》 把以前所有寫性小說全槍斃了!」

關於王小波

1997年4月10日在北京因心臟病猝死的王小波,被譽為中國的喬依斯兼卡夫卡英,亦是唯一一位兩次獲得世界華語文學界的重要獎項「台灣聯合報系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的中國大陸作家。他經歷復雜,在1952年出生於北京,並先後當過知青、民辦教師、工人、工科大學生。其後,王小波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取得文學碩士,再學電腦,於統計系當助教,回國後在中國人民大學任教。1980年,他與李銀河結婚。 1995年,王小波的成名作《黃金時代》被當局查禁,甚至不準在國營的新華書店擺賣,可是卻受廣大的讀者和文學評論家贊賞。事實上,《黃金時代》在個體戶書攤上已經售出六萬多冊,並且出版了台灣版和香港版,對此,《人民日報》海外版亦不得不承認:「這部小說無論在國內還是海外留學生偶一露面總會造成排隊閱讀的局面。」至於他唯一一部電影劇本《東宮?西宮》獲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並且榮膺1997年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入圍作品,使王小波成為在國際電影節為中國取得最佳編劇獎的第一人。
參考資料: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w/15-wang-xb/zl_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