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雲中行走是真實故事嗎
雲中行走是真實故事,影片根據菲利普·帕特的個人自傳《走鋼絲的人》改編。講述了1974年雜技人菲利普·帕特,在紐約世貿大樓雙子塔之間搭建鋼索,成功穿越兩座大樓的經歷的故事。
《走鋼絲的人》劇情簡介:
1974年8月7日,法國雜技名人菲利普·珀蒂在紐約世貿大廈有110層高約412米的兩座大樓之間,完成了一次現在仍令人嘆為觀止的壯舉。他搭起了一條橫跨天穹的鋼索,完成了長達45分鍾的大膽表演。菲利普在鋼索上或跪或躺,時而慢行時而舞動。
25歲的男孩菲利普,在朋友們的幫助下,經過縝密地調查籌劃,突破層層關卡,終於神不知鬼不覺地完成了這次極其危險而瘋狂的「犯罪」。菲利普因觸犯美國法律被告上了法庭,在媒體對法院的施壓下,他只是得到了輕微的處罰
(1)雲中行走外國電影評論擴展閱讀:
雲中行走的拍攝准備:
《雲中行走》本來是打算用運動捕捉的形式完成表演的,而那時視效總監貝利也在那家公司,已經開始探討如何與Atomic Fiction的瑞安·圖德普展開合作,拍攝最終選在蒙特利爾的梅爾斯電影工作室室內進行,這樣就避免了室外拍攝會遇到的光線、氣候變化等復雜問題。
雲中行走的場景設置:
劇組建了一個40×60×12英尺的舞台作為南塔樓角,影片大部分時間里主人公都在這里拍攝,必須得保證能把演員走鋼絲的場景收入鏡頭中,而且不能遺漏任何一個重要的角落,攝影指導達瑞茲·沃斯基選了天花板上的一塊區域布光,以此模擬真實的天空;
為了完美再現一片多雲的天空,達瑞茲和他的團隊提供了寬泛、柔和的打光,如果劇情是發生在日出時分,那麼天花板上的燈只用一半就可以了,當然這時還要單獨用一盞代表太陽
Ⅱ 《雲中行走》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人生處處充滿不可能,但只要有勇氣挑戰不可能,去將不可能變成可能,人生就會因此大不同。即將在內地院線全面開畫的視覺心靈大片《雲中行走》就以此為核心,講述了一個既讓人覺得心驚肉跳,又暖心勵志的人生歷程。它似一碗雞湯,但濃淡相宜,色味俱全,頤神養心,絕對是2016年開年最令人魂動心魄的視覺心靈勵志的尚品佳作。
影片主要講述的是菲利普帕特歷經種種坎坷,最終成功在美國紐約世貿雙子大樓間成功走鋼絲的過程。從小就喜愛表演且對雜技類的高空行走著迷痴狂的菲利普帕特不顧家人的反對,堅持己見,終成小有名氣的巴黎街頭的表演藝人。一個意外的機會,讓這個喜歡不斷挑戰自己的神人決定在高空搭建鋼絲,以穿越在當時世界最高雙子塔紐約世貿中心兩座大樓間。為了實現自己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菲利普帕特吃盡各種苦頭,在眾人的幫助下,最終成功。過程雖艱辛無比,卻也有幸福快樂,他也因此收獲了愛情、友情,並終成全球名人。
雖然是流水賬式的記錄了菲利普帕特雲中行走的前前後後,但導演、編劇卻沒有讓影片充斥著流水賬式的枯燥與乏味。相反的是,在整個劇情中,穿插著諸多逗比的趣事,而菲利普帕特的命運波折也一次次逆轉、反轉,成為劇情最具張力的插曲片段。當然,影片最高潮處無疑是最後的雲中行走。接近百分百實拍的雲中行走場景,堪稱視覺上的頂級饕餮盛宴。如果你有恐高症,若或是心臟不好,估計會造成體驗不適。但對大多數觀眾而言,這種百年一見的視覺珍饈美饌,絕對適合在大銀幕上尤其是IMAX、中國巨幕、3D上欣賞,快感無比,從未如此。
但如果僅僅把《雲中行走》看成是簡單的視覺大片就大錯特錯了。作為好萊塢知名大導演羅伯特澤米基斯繼《阿甘正傳》《荒島餘生》後的又一部大片,《雲中行走》在視覺上突破極限,打造極致之外,依舊是一部慰藉心靈,砥礪人生的經典佳作。影片最精彩之處雖然是最後的「雲中行走」,但作為前期鋪墊的小插曲小故事卻也動人異常。尤其是對菲利普帕特成長過程的描述,特別是心理的成長與變化,以及不氣餒不放棄的堅持精神,雖非濃墨重彩,著墨深厚,卻在很大程度上烘託了影片的主題。在很大程度上都承襲了其代表佳作《阿甘正傳》《荒島餘生》的精品內質。
走鋼絲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並不陌生,無論電視熒屏還是現實生活中,這樣驚險刺激的視覺節目都很容易激發人們的觀賞慾望。但一般人都簡單的將其作為娛樂消費,很難對她們背後的艱辛有所體會、感悟。《雲中行走》在視覺上呈獻給大家一幅幅珍饈美饌的盡美畫面外,還對這類特殊人的特殊行為背後的酸甜苦辣有所細瑣記錄。這當然不是為了羅列她們的苦楚,其更重要的意義或將是他對普民大眾的積極勵志意義。人的一生,總會遭遇各種不可能,但面對種種不可能,我們是去面對它挑戰它征服它還是被它征服順從它,不同的人總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但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那就是,如果我們也都想菲利普帕特一樣,堅持理想,永不放棄,人生自然也會大不相同。值得一提的是,羅伯特澤米基斯將菲利普帕特的故事搬上大銀幕,絕不是為了想要大家去效仿他山寨他去走鋼絲,只是想用他這種精神去感動人,溫暖人,勵志人。而在日漸浮躁且常常讓人脆弱無力的時代,這種感動與勵志無疑是應景且及時的。
Ⅲ 電影《雲中行走》講述的是什麼年代的什麼人的傳奇故事
《雲中行走》是由美國三星影業出品的傳記劇情片,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進口,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發行,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約瑟夫·高登-萊維特、夏洛特·萊本、本·金斯利領銜主演 。
影片根據菲利普·帕特的個人自傳改編。講述了1974年雜技人菲利普·帕特,在紐約世貿大樓雙子塔之間搭建鋼索,成功穿越兩座大樓的經歷的故事 。
Ⅳ 《雲中行走》是不是一個經典的電影
部影片由囧瑟夫飾演的菲利普自信神氣地站在自由女神像頂端的自述貫穿。從兒時第一次看到馬戲團里走鋼索的人開始,他就毅然踏上了這一追逐高空行走的夢想之路。不被父親理解的他,騎著獨輪車來到了藝術之都巴黎。在那裡他遇見了女友安妮,也埋下了在雙子樓間走鋼索的瘋狂念頭。他開始操著一口法式英語和人交流,並自信而又熱切的說:有一天我會去美國。當瘋狂夢想的種子開始在菲利普的心裡發芽成長,他開始為實現行動做一切准備。找雜技團團長學習固定鋼索的訣竅,結識了幾個朋友並求得行動協助。 前半段太過平淡,當故事進展到這里,我才開始進入緊張的觀影狀態:這個瘋子離那根四百米高空的鋼索越來越近了。他花了很長時間進行仔細的勘察和計劃,跟他的同伴做了無數次准備安排後,開始了行動。他們喬裝成工人進入大樓,分別在南北塔上搬運裝置、固定鋼索,要趕在日出前架起這長重的鋼索。電影里這段拍攝的驚險起伏和緊張精彩感,並不比最後的行動失色多少。 離高空鋼索越近,菲利普的情緒越激動,他可以為了感知魚線脫光衣服,可以無視被釘子刺穿的腳部的疼痛。當接過平衡桿,踏上這根夢想了無數次的鋼索,准備邁出第一步時,一切嘈雜都消失了,只有鋼索在雲霧間越發清晰。當他邁出第一步,雲霧退散,萬物寂靜。這部入圍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的影片此時大大發揮了3D效果的優勢,高空俯瞰地面的眩暈中, 菲利普邁出的每一步都緊扣在人心上。當他第一次成功走到對面,他的朋友們為他歡呼,我也鬆了一口氣想這么快就成功了。可他卻沉思狀望著對面,讓我不由猜測他是否還要再走回對面。他終於還是說了:鋼索仍在呼喚我。他忘記了高度忘記了危險,無視兩端警察的堵截,他做了曾經嚴詞拒絕的一件事:單膝下跪,像觀眾致謝。在支撐緩沖作用的木樁四處飛裂後,他卻躺下面對著天空,躺在世界之巔,享受著自己的天堂之路。他把這叫做藝術,我卻邊為他揪著心邊罵著瘋子。
當他被強行帶回地面,面對無數媒體的追問:為什麼?他卻說:沒有為什麼。是的,有些事,沒有緣由,卻能讓人堅定嚮往一生。
Ⅳ 如何評價2015年的電影《雲中行走》
雲中行走,一部傳記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首先音樂好評,不同年代,不同地域都有非常合適的音樂與之搭配,為影片增色不少。其次,這是我在盜夢空間之後頭一次看到約瑟夫扮演主要角色的電影,沒想到他的演技還挺不錯的,好評!這部影片講的是一個人有在世貿雙子塔之間高空行走的夢想,並且為了實現這個夢想而努力的故事,但重點沒有放在最終行走的過程上,而是用了很大篇幅描述如何為之進行訓練、做准備工作,整體節奏把握的很好,也正是因為有了前期的鋪墊,主角真正走上繩索時才更令人激動,同樣好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部片子的3D效果非常好,出屏效果很多而且很明顯,尤其是最後主角在繩索上行走時,真的能看出來繩索本身和地面的距離(當然,效果做得好是有原因的),不過很可惜,這個電影沒有IMAX場次,更沒有原生IMAX版本,否則肯定更震撼。不管是從影片本身的質量來看,還是從現在青黃不接的檔期來看,雲中行走都是非常值得看的一部電影。
Ⅵ 《雲中行走》好看嗎
1968年,17歲的法國人菲利普在一家牙醫診所候診,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了建造中的世貿雙塔,也看到了他的夢想:他要在世貿雙塔頂樓之間架一根繩,高空行走。
電影從他的童年開始,訓練,離家出走,邂逅女友,一起從法國來到紐約,一路組隊,追逐夢想。
然而這也是一部缺點非常明顯的電影。首先是,囧瑟夫雖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包括法語口音的英語,快速誇張的肢體動作,但沒有神:沒能表現出那種融合了瘋狂與天才於一體的精氣神。主要的問題是,前期策劃的過程被大大簡化,這本應該是展示他黑暗面的大好機會,囧瑟夫沒有機會發揮。黑暗面,才是王道,人人都喜歡小丑而不是蝙蝠俠。
其次是,編劇有問題,寫出了一個英雄美人百煉成鋼的故事。但真實中,菲利普這個人並不是標準的美國英雄,而是個混球式天才。
讓我們看看真實中的情況:
1,菲利普在成功之前失敗過一次,編劇選擇了徹底略過這部分;
2,菲利普的女友並沒有參與第一次嘗試,菲利普第一次失敗以後,才把她找來;
3,菲利普的精神狀態已經接近崩潰,女友形容安撫他簡直是不可能任務;
4,成功以後,在與他的女友重聚之前,他和樓下的女性崇拜者之一發生了性關系
什麼人才會計劃並實施這樣的事情?我做不了,你也做不了,只有一種人能夠做到:瘋子。
片子太正能量了,這就是問題所在。他不像瘋子。太陽光了,滿臉笑容,充滿魅力,人人愛他,天啊,他不應該是這樣的,這樣的人不會玩命,會恐懼,會退縮。
那個瘋子,導演,請你把他還給我們。
如果導演有膽量拍一部黑暗而瘋狂的電影,拍出那個真實的菲利普,那麼這將是一部傑作。
現在依然是傑作,但卻是一部匠氣十足的片子,一部標準的好萊塢勵志片加奇觀片。
Ⅶ 電影雲中行走好看嗎
看得多了品味就提升了嘛。之前也經歷過愁著沒電影看的時期呢,我兒子喜歡看呵呵。
不管怎樣親要是去網上買電影票的話可以通過 曲省網 去買票後再去電影院觀看的,至少還能幫你再多省一些的。
Ⅷ 雲中行走電影怎麼樣
挺勵志的 導演是當年拍阿甘正傳的,特效什麼的都特棒 恐高的話有地方可以跳
Ⅸ 如何才能優雅地行走在虛無中(雲中行走)影評
阿湯哥從迪拜高樓上縱身一躍,范迪塞爾和保羅沃克駕車從一座高樓飛馳到另一座高樓,都是讓人提心吊膽、驚聲尖叫的戲碼。這一次,囧瑟夫在雙子塔間架了一條細細的鋼絲,然後走了上去,沒有酷炫的動作,也沒有緊張的追殺,但在心揪、膽顫、手抖和腿軟方面,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堪稱史上最虐。
這樣的電影,你必須到電影院看3D,否則就等於沒看。
但這部電影,除了有轟炸眼球的視覺效果,還有電擊靈魂的精神內核。沒錯,不是直擊,是電擊,身體和靈魂一起顫栗。
1)這是一首現代文明的頌詩
要想在雙子塔間架一根鋼絲,先要有雙子塔。要想有雙子塔,先要有紐約市。要想有紐約市,先要有高度發達的現代文明。
還記得《紐約黑幫》里最震撼的鏡頭,是片子結束時的一段蒙太奇。只見紐約從一個荒草叢生的蠻荒之地,慢慢升騰出道路、燈火和高樓。這是現代文明的成長之路,黑幫的骯臟與鮮血,奠基了文明的鮮亮與光彩。紐約市經過兩百年的發展,在1974年建設了雙子塔。紐約是美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最大的城市,雙子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恰恰代表了現代文明的最高成就。
現在你知道,囧瑟夫飾演的帕特要在雙子塔間架一根鋼絲有多麼不容易了。除了要考慮周全,准備充分,騙過倉管,哄過電梯管理員,瞞過保安,穩住隊友,精準架設,分秒必爭,處理緊急意外,嚇退閑雜人等,還需要美國獨立,紐約建市,黑幫廝殺,文明崛起,高樓林立,雙子塔竣工等等等等。
當他行走在雙子塔間的鋼絲上時,他感受到鋼絲對他的支撐,雙子塔對他的支撐,紐約對他的支撐,也是整個現代文明對他的支撐。他在鋼絲上停下來,優雅地向支撐他的一切表示感恩與敬畏。
需要多麼厚重的歷史與文明,才能支撐起這樣的輕盈與飄逸。帕特的行走,是一首現代文明的頌詩。
2)這是一曲人類精神的贊歌
自然,人們會問他:「你為什麼要在雙子塔間走鋼絲?」他的回答很簡單:「當我站在其中一塔時,感覺另外一塔在召喚我。」這讓人想起喬治馬洛里的名言:「因為山在那兒。」
他們瘋了嗎,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爬珠峰、走鋼絲?是的,他們就是瘋了。文明的高級表現就是可以誕生瘋子,容忍瘋子。一個孕育不了瘋子的文明是可怕的,因為它會把所有人逼瘋。
影片里有一個極其精彩的橋段。帕特為了讓身體更好地在黑暗中感受魚線,脫光衣服在北塔樓頂跳各種奇怪的舞蹈。同伴看到他赤條條跳舞的身影,放心了,因為這就是大家信任的那個瘋子,這件事情必然會成功。
人類本就赤條條來,赤條條去,所有身外之物都會煙消雲散,只有一縷精神會縱橫馳騁,繁衍生息。瘋子和偏執狂們,往往便是人類某種精神的極致代言人。
影片里還有一個極其精彩的閑筆。清晨,鋼絲就快架設完畢之時,有一個西裝革履的男人來到北塔樓頂,看上去神色憂郁,他先是踱步到樓邊遙望,然後轉身和帕特對視。帕特手捏鋼管,怒目而視,渾身充滿了力量。對視良久,陌生男人默默地走下了樓梯。
帕特並不知道這個男人要干什麼,也許他想跳樓,或者只是隨便看看。根據神情判斷,他似乎遭受了什麼挫折。在紐約像他這樣為夢想而奮斗的人不計其數,正是這無數的夢想推動了城市文明的發展。不可避免的是,總有一些夢想會破滅。人活著其實只有兩種選擇,夢想破滅而死,追逐夢想至死。站在陌生男人面前的這個人,正被夢想燃燒,要做一件可能馬上會死的事。也許,帕特的憤怒給了他新的力量。
這個閑筆,那一分鍾靜靜的對視,是對城市裡所有夢想不著痕跡的關懷與撫慰。
強者在雲端的行走,是一曲人類精神的贊歌,這件行為藝術彰顯了強大的力量,讓悲觀者前行,讓無力者有力。
3)這是一串走向虛無的叩問
當帕特踏上鋼絲那一刻,紐約消失了,人群消失了,雙子塔也消失了,城市的歷史與文明、人類的理想與精神全部退後,他所面對的東西只有一種,虛無。
那一刻,他是一個哲學家,他眼之所見只有一根鋼絲,那是他全部的依靠和力量源泉,他走上鋼絲,用一連串腳步向虛無發出叩問,並用行動回答,生命應該如何優雅地行走在虛無中。
這個哲學命題可大可小,大至整個宇宙,人類應該如何優雅地生存於浩瀚太空?小至一個人,你應該如何優雅地度過一個孤獨寒冷的漫長黑夜?帕特有鋼絲,人類有地球,你有什麼?一本書,一支筆還是一縷思念?
其實,地球上的每個人都是在虛無中走鋼絲的人。有多少人還不知道鋼絲在哪,即便找到鋼絲,也可能掌握不了平衡,或者鋼絲突然無聲無息地斷了,於是墜入無邊虛無中,喪失了生命的優雅。生命是虛無的反義詞,優雅是生命面對虛無的全部尊嚴。
虛無中的行走,才是真正的行走。當帕特走完鋼絲,坐在南塔望向北塔,北塔又向他發出了深深的召喚了,於是他重新走上了鋼絲。讓他如此著迷的,該是怎樣一種境界啊。蘇軾《前赤壁賦》雲:「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帕特竟然在鋼絲上走了好幾個來回,他已全然沒有恐懼,也感覺不到腳底的疼痛,彷彿已物我兩忘,抵達了靈魂的絕對自由。莊子《逍遙游》雲:「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
最後,帕特竟然躺在了鋼絲上,他望向天空,與虛無握手,並看見了一隻大鳥。又讓人想起蘇軾《後赤壁賦》中的句子:「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從優雅到逍遙,帕特代表生命,在虛無面前完成了一次自我超越,整個靈魂無拘無束暢游在天地間,那根鋼絲似乎也不存在了。
4)這是一封寫給雙塔的情書
一提雙子塔,自然想到911,那是現代文明的徹骨之痛。
自911以來,有《世貿大廈》直面現場,也有《追風箏的人》從相反角度看事件,而在這部電影里,對於911隻字未提,談的只是雙子塔。
我們不能說,這就不是對911事件中傷亡的生命以及遭到重創的文明的一次緬懷和撫慰。有個細節,帕特在面對鏡頭口述時,身後一直能看到雙子塔,唯一例外的是最後一次口述,雙子塔不見了。帕特告訴觀眾,建築師允許他隨時登上樓頂,並把期限改成了永遠。隨後,鏡頭右轉,雙子塔原來還在。畫面漸漸變暗,雙子塔發出奪目的光彩。一切盡在不言中,這是最深情、最不著痕跡的表達。
這是一封寫給雙子塔的情書,它不寫傷痛,不寫悲歡,而是極其高明地描寫了一件發生在雙子塔上的美好往事,一首行走在天空的詩。
帕特的行走,賦予了雙子塔生命,給了它們靈魂。他用一根鋼絲讓南塔北塔押韻,並以這首優美的詩,讓所有紐約人愛上了雙子塔,也讓自己愛上了紐約。
雙子塔就像這首十四行詩的最後兩句,耀眼而有力,指向天空,給人留下無限的惆悵。幸運的是,雙子塔的身影,被完好保存在了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