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孟子說的口腹之慾與心智之養什麼關系
口腹之慾與心智之養的關系:口腹之慾是物質層面,心智之養是精神層面,物質滿足了能促進精神層面的更多享受,當然物質不足,精神也可以有獨立的一面,也可以有精神的享受,所以二者相互影響,又相對條件下獨立。
人在物質性、生物性方面,也屬於動物一類,然而人所以成為人而不是動物,就在於人所具有的思想性和社會性。
早在兩千年以前,孟子就對人的生物性與社會性的區別及其辯證關系有了深入的認識。他講的「體有貴賤小大」,說的就是人身所具有的肉體與思想心志兩部分,並指出思想心志部分比肉體部分更重要、更值得重視。
他認為,只注重保養身體的人,只能是一個小人物;只有培養心志、道德完善的人才能成為君子,才能成就大事業。
(1)口腹之慾電影講的什麼擴展閱讀
民本思想
孟子根據戰國時期的經驗,總結各國治亂興亡的規律,提出了一個富有民主性精華的著名命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認為如何對待人民這一問題,對於國家的治亂興亡,具有極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視民心的向背,通過大量歷史事例反復闡述這是關乎得天下與失天下的關鍵問題。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意思是說,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後。孟子認為君主應以愛護人民為先,為政者要保障人民權利。孟子贊同若君主無道,人民有權推翻政權。
正因此原因,《漢書》「藝文志」僅僅把《孟子》放在諸子略中,視為子書,沒有得到應有的地位。到五代十國的後蜀時,後蜀主孟昶命令人楷書十一經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這可能是《孟子》列入「經書」的開始。
到南宋的孝宗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並成為「十三經」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傳說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滿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刪節《孟子》中的有關內容。
『貳』 貪圖口腹之慾,死後會進入什麼地獄
口腹之慾與殺同罪。
「利根上智,難敵口腹之慾」,
酒戒就不說了,飲酒是佛教的五大戒之一。五戒裡面雖然沒有吃肉,但有殺生。吃肉雖然沒有直接殺生,但為殺生提供了助緣,因為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所以吃眾生肉也是有過失和業果的。而且佛教認為,一切眾生無始以來無一沒有做過我們的父母親人,所以吃眾生肉無異於吃自己父母親人的肉。
佛祖曾經多次開示過吃肉的過患,比如《梵網經》說:「夫食肉者,斷大悲種子,非沙門,非釋子」;《大般涅槃經》說:「夫食肉者,斷大慈種」;《楞伽經》說:「凡殺生者,多為人食,人若不食,亦無殺事,是故食肉與殺同罪」……
參考一下《楞嚴經》:
「身口意三,作殺盜婬。是人則入十八地獄。」
『叄』 電影《剪刀》的結局是什麼又什麼深意
如果說神筆馬良的故事是中國較為經典的一個民間故事,那麼這部電影短片《剪刀》可以說是升級版的「神剪馬良」,不過其懸疑驚悚的故事框架不僅營造了中國式的恐怖經典,其背後不盡的寒意也讓每一個人,心驚膽戰。
《剪刀》有著現實主義的藝術特點,同時又夾雜著貼合人性的驚悚鋪墊,此種中國式驚悚片的革新,確實顛覆了過往劇作的沉悶和老套。整部影片採用昏暗的畫面所拍攝,神秘之感較為濃重。不得不稱贊的就是,其故事性還是很成熟的,尤其是結局的神來之筆讓熒幕外人們感到後背寒意的同時,也頓悟出了關於貪婪背後,那些發人深思的道理。
『肆』 口腹之慾是什麼
飲食的慾望。
『伍』 人有,各種各樣的慾望,口腹之慾,淫慾,妄念權力欲以及舒適圈這都是害人的東西,為什麼人改變不了
首先,慾望並不能說是害人的,應該說過度的不適當的去追求滿足這些慾望的行為才是害人的。而人之所以改變不了可以大致分為三個方面。首先是人的生理原因,就以口腹之慾來說,人之所以會產生口腹之慾是出於對於營養攝取的必需。當我們的祖先攝取營養時我們的祖先發現味道好的食物可以讓我們更多的攝取食物,因此我們對美味食物的追求就一代一代刻在基因中。再者是心理上的原因,當我們的慾望或想法得到實現時我們內心會產生一種愉悅感,這種愉悅感就會在之後一直讓我們產生對於這些慾望滿足的想法。最後是社會原因,任何的可行的社會形式都是以滿足人民的需求作為運轉動力的。綜上,人是不可能消除慾望的,至多隻能讓這些慾望在合理的范圍內活動。
『陸』 學佛的人進來,關於口腹之慾
這個問題我也糾結過,但我糾結的是我自己已經完全不吃肉,但周圍的人都希望我吃。我分別請教過凈土宗和禪宗的師父。他們都說不急於戒肉,因為:第一,周圍的人都吃,你不吃,等於給別人添麻煩,增加煩惱。第二,出家師父不吃肉的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增長慈悲心,而居士五戒里並沒有不吃肉這一條。我的想法是,雖然我不吃別人也會吃,但若大家都不吃,動物就不會被殺掉。如果你實在忍不住,就盡量少吃小動物吧,比如魚蝦,因為魚蝦買時要買新鮮的,也就是活的。飯店裡點時也是現殺現做,他們為你而死,等於你殺生了。某年我和媽媽過生日,點了一條魚,那時候我已經吃素的,但我不要求別人也吃。魚在飯店做之前不是先拿上來讓客人看么,看到那條活魚在紅色桶里大喘氣時,我和媽媽都說不要了,服務員奇怪,媽媽說,不殺生了。媽媽不信佛,也不吃素,但是也有慈悲心。
建議你嘗試一些素肉,就是豆製品仿製的肉。也許你想吃只是因為喜歡那個味道,如果素肉能吃到同樣的味,可能你就不那麼饞肉了。很多地方有賣真空包裝的素肉的,和肉相比價格也不貴,試試吧。
『柒』 口腹之慾裡面的老馬和啞女是什麼關系
父女關系。
劇情簡介:
雖然有著被初戀男友狠心拋棄的傷痛回憶,卻個性明朗活潑的女人京雅(安貞希飾)成為男人李萬睿(尹一峰飾)的第二任妻子,憧憬著未來幸福的生活。可李萬睿有很重的疑心病,第一任妻子就是受不了其總是疑神疑鬼而自殺身亡的,知道了一切的京雅很苦悶,想與其分手並終日借酒消愁。
偶然的機會下,京雅邂逅了不得志的畫家文古(申星一飾),興趣相投的兩人很快成為戀人同居在一起,開始為了新的人生而努力。但平靜很快被前來尋找京雅的李萬睿所打破,並以酒精中毒和自虐的方式威脅前者離開文古。為了不拖累京雅,文古留下自己積攢多年的錢後悄悄離開了她。
(7)口腹之慾電影講的什麼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該片的原作崔仁浩是其在首爾高中時的同學,早在崔仁浩動筆寫小說前,眼光獨到的李長鎬就預感到作品一定會大受歡迎,於是「捷足先登」地和好友簽署了電影的改編協議。沒想到,李長鎬的「預感」果然靈光,《口腹之慾》在《朝鮮日報》連載後在讀者中間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口腹之慾》改編自崔仁浩同名小說,為李長鎬執導的首部銀幕作品,由申星一、安貞希主演,影片中的「京雅」被譽為「韓國電影史上永遠的女主人公」,是一部評價很高的作品。
『捌』 貪戀口腹之慾不過爾爾什麼意思
他的意思是說,你怕令口腹之慾,不過如此而已。有一點輕視的意味。
『玖』 什麼是口腹之慾,有什麼典故嗎
通俗的解釋就是食慾。
出自明.劉元卿《賢奕編·警喻》載一則寓言《黠猱媚虎》。
拓展資料
一、原文
獸有猱,小而善緣,利爪。虎首癢,輒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覺也。猱徐取其腦啖之,而汰其餘以奉虎曰:「吾偶有所獲腥,不敢私之,以獻左右。」虎曰:「忠哉猱也!愛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覺也。久而虎腦空,痛發,蹤猱。猱則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二、譯文
野獸之中有一種叫猱,小而善於爬樹,爪子鋒利。老虎的腦袋癢,就讓猱撓個不停,撓出了窟窿,老虎非常舒服,不覺得腦袋撓破了。猱慢慢地取它的腦漿吃,剩下殘余的用來獻給老虎說:「我偶然得到些美食,不敢私自享用,用來獻給您。」老虎說:「忠心的是猱啊!愛我而忘了自己的口腹之慾。」吃完了,還沒有察覺。久了老虎的腦袋空了,疼痛發作,尋找猱的蹤跡。猱卻已經跑到高樹上了。老虎蹦跳大叫,便死了。
三、道理
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世上有貪婪自私,靈魂齷齪的小人,他們嘴上一套心裡一套,如果看不清他們的本質,就會自食苦果。
『拾』 口腹之慾兩位女主叫什麼名字
口腹之慾兩位女主分別叫金敏京,池安。
電影《口腹之慾》是由權炯辰執導,馬東錫、趙漢善、金敏京,池安等主演的驚悚、犯罪電影。
影片中趙漢善和金敏京飾演的「俊植」、「素妍」夫婦,為了找到網上有著好口碑的餐廳而來到孤島上,遇見了親切地有些過分的餐廳主人,之後卻陷入了意想不到的陷阱中。
(10)口腹之慾電影講的什麼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該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一對夫婦看到網路上的美食情報,就來到孤島上尋找這間餐廳,卻遭遇了意料之外的重重危機。2015年警察廳公布的統計數據中,2014年網路犯罪多達11萬起,大部分是網路金融欺詐、黑客等行為,但也有通過網路而施行的殺人、強奸、連鎖殺人等重大刑事犯罪。
特別是對於網上很多沒有公信力的情報毫無懷疑而上當受騙的受害者日漸增加。特別是我們對於智能手機和 app 的使用都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所以網路上的犯罪其實離我們每個人都很近。《陷阱》也是出於這樣的意圖,希望告訴觀眾,其實每個人都可能會陷入這樣的陷阱。
該片導演權炯辰曾憑借《為了霍格沃茲》獲得第44屆大鍾獎新人導演獎,並提名第1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及亞洲新人獎最佳影片。之前演慣了反派的馬東錫最近在影視劇中展現了幽默搞笑的一面而倍受觀眾喜愛,在這部電影中則又飾演看上去很親切但卻讓人覺得有點恐怖的神秘餐廳主人「成哲」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