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飛躍瘋人院 觀後感
我很少喜歡美國商業電影,特別反對好賴鳥的什麼大片,但個別的美國電影卻也有很經典的,這部《飛越瘋人院》就很經典,但嚴格的說,這也不算完全的美國電影,因為導演是被迫流浪到美國的,而非美國本土人。先後一年多把這部電影看了兩遍多,因為是完整的看過兩遍,有一次不算完整的看,但這部電影還是在我電腦上留存了很久,有一次電腦上存電影太多了,就只好忍痛割愛,把看過的刪除,給沒看的留空間,就這樣,刪除了。前幾天因為中木馬差點格盤,我就刪除了很多東西,也有電影,後來居然沒格,氣個半死。
看了兩遍多並不意味著有很多話要說,好電影其實是不需要人們去嘮叨絮叨的,但有時候總也忍不住想說點什麼,有不覺從何說起為好。關於電影,特別是這些比較老的電影,前人已經盡可能的把能說的說了,要挖空心思的去挖掘點新的東西出來,太難,也沒那麼必要了,還不如來做點聯想之類的。
這部電影依然和我喜歡的其他電影一樣,充滿了寓意,或者隱喻。如果扯遠一點,那就是把《飛越瘋人院》跟政治這東西來說,其實比不了,政治就像廁所里的石頭又臭有硬,還是沒什麼好說的,看過這部電影的話,一提跟政治比,心裡就明白要比什麼了。
那就說近點,跟最近身邊的比較緊張的事說,那就是好多考研的同學的事,他們背誦思想政治就像瘋人院里的瘋子被電擊或者吃那些讓人更白痴的葯一樣,這個變態的考試制度就與瘋人院里的機制有「異曲同工」只妙了。
我們都明白,都大學生了還得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背誦那些一點狗屁用處都沒有的政治理論是為什麼,這樣一想就很能明白我們這個國家為什麼真正的學術那麼少,偽學術那麼多,真正搞研究的那麼少,天天想辦法去用電擊別人的大腦,天天想辦法去切除別人的腦蛋白的人倒是遍布祖國,讓整個民族裡少數受到所謂高等教育的大學生變成白痴,讓整個民族越來越愚昧無知,越來越白痴,最後給人家消滅,千古罪孽呀。
我們這國家考研是一定要背誦大量的政治理論,背誦到精神分裂,身心疲憊意志敗壞理想磨滅,才可能有機會當研究生,常常讓人想起那個要溫一碗酒的孔乙己,真是悲哀啊,魯迅先生泉下有知,也不會安心啊。
另說,在歐洲很多國家,只要你能夠做出一篇合格的論文,在思想或學術上有相當的造詣或者就成效探索,就可以或的榮譽與博士等學位,為什麼我們還停留在封建科舉八股的水平呢?悲哀悲哀啊。
這就和電影里怎樣把一個正常的人關進瘋人院,然後隔離,然後做腦電擊,然後腦蛋白切除,徹底廢掉有同樣的感覺。無論整個國家,還是小到一個單位團體,都常常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於是一部超濃縮的電影,就把這些都隱喻在了其中,電影拍了幾十年了,在現實世界裡像電影這樣的事情卻依然橫行霸道,真不得不說是悲哀呀。
因此,我深深的覺得,我們需要這些人來飛越瘋人院,韓寒就是一個成功飛越瘋人院的小朋友,活的舒坦,自由自在,像個人樣,至少不像這群考研大軍那麼豬狗不如的過著不及牛馬的考研生活。
Ⅱ 電影飛躍巔峰讀後感
飛躍巔峰觀後感
一部好的電影猶如人生旅途上的導師,生命歷程中的貴人。尤其能給心底帶來無比的震撼,一股激勵的力量油然而發,一腔生活的熱忱由此迸發。看完《飛躍顛峰》,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沒有人能靠得住,只要相信自己,一切都可以做得到。」主人公的經典台詞正是他個人奮斗不息的寫照。
在沒有看這部電影之前,本以為它完全是一部動作片,事實上它更是一部勵志片,一部感人的親情片。主演史泰龍是好萊塢有名的動作明星,但這部影片一改慣性風格,打鬥場面並不多,而真正朴實的情感、激人奮進的品質卻呈現得淋漓盡致。他在這部影片中飾演一位長途貨車司機,為了重新得到兒子而拼盡全力,並且意外地獲得扳手腕冠軍。為了彌補對兒子的欠缺,對為了贏得兒子的愛,他執著如一。只要他遠離這個城市,他就能獲得其岳父的重金與卡車。而在誘惑面前,他不為心動,斬釘截鐵地拒絕。從扳手腕的一個新手一路殺進最後的決賽。就在大家看好連續五年獲冠的選手保羅時,他知道自身力量的不足,他知道對方力量真正的強大。但關鍵的是他的兒子能夠從外公家逃出來,一路在躲避尋逃的艱難中到了比賽的現場。小傢伙有模有樣、一本正經地對他重復著原先他告訴孩子的話。那就是「沒有人能靠得住,只要相信自己,一切都可以做得到。」
最後,他扳得特別艱辛,甚至幾乎是處於失敗的下風情勢中,兒子熱烈地呼喊,從原先的「先生」到現在親切的「爸爸」,一股親熱的力量,更是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更是一股發自內心的力量,讓他爆發全身的潛能,頃刻間從弱勢轉變為強勢,直到最後徹底的勝利。他滿頭大汗,兒子熱切地沖向爸爸,父子倆熱情地相擁,深深地感動了我。似乎最能扣人心弦的不僅僅是比賽,而是血濃於水的親情。兒子從原先對他的敬而遠之到最後的父子情深,不得不說親情是至高無上的。只要心中有愛,尤其是這種偉大無私真誠深厚的愛,一切無窮的力量都會得到激發,一切的困難都可以戰勝。
讓我們帶著這股強大的力量,懷著這種偉大的親情,啟程上路,我們定會超越人生的顛峰,收獲滿路的芳香與甜蜜。
Ⅲ 飛躍巔峰什麼電影呀,影視介紹呀!
飛躍顛峰》加上史泰龍的這部片子好像有些奇怪,其實我一直十分偏愛史泰龍這個演員,總覺得他與一般的好萊塢動作明星不同,片子里總有些讓人奮進的東西,像《第一滴血》、《洛奇》等。《飛躍顛峰》是比較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在這部影片中,史泰龍飾演一位長途貨車司機,為了重新得到兒子而拼盡全力,並且意外地獲得扳手腕冠軍。個人覺得這是他個人表演最為成功的一部電影,不但是一部勵志動作片,同時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親情片,遠遠超出了動作片的慣定范疇,尤其是他與小演員亨利配合默契,父子感情的真摯讓無數影迷流下了眼淚。左岸觀點:我的一位朋友曾告訴我,要讀書一定要讀那些最經典的書籍。我想看經典大片也一樣,讓這些經典的畫面一幕幕的在我們的眼前閃過,讓那些盪氣回腸的話語在我們耳旁躍動著,那麼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豐富,在這樣一個浮躁的社會,讓經典沖刷我們那些有時有點疲憊的心靈。一定會有煥然一新的感覺。讓經典陪伴在你我左右。
Ⅳ 電影飛躍巔峰的人物形象
他的這部電影《飛躍顛峰》(over the top又meet me half way)以劇情為主,電影氣勢高昂宏大,有大量的公路延邊的美景,出色的電影音樂。
林肯霍克(史泰龍飾)一位貨車司機早年因非法運輸判罪,被迫與妻兒分離。這時他來到學校來接走從未見面的兒子,但相處卻意外重重。財大氣粗不講理的岳父的處處阻撓,滿腔怨氣似懂非懂的兒子,重病卧床的妻子。霍克開著他的貨車,和兒子共同開始了一次心靈的旅行。
可惜這部1987年的電影很難在網上找到,沒有下載的,在線觀看的也少的慢的可憐,就連電影里的音樂都絕版了。
Ⅳ 電影"飛躍瘋人院"賞析
最後一年終於選上了世界電影賞析課,興沖沖地跑去上。第一節課BBLL一大段之後看《飛越瘋人院》,恩,還不錯,挺有品位。心裡對老師很贊,因為看到的不是羅馬假日啊亂世佳人啊公民凱恩啊之類的。。從飛越瘋人院起步的話,未來一定會看一些很有味道又很獨特的片子吧,相當期待。
然後第二節課就給我當頭一棒。
這個老師太解析主義了。 當然解析主義並沒有錯。但是你不覺得對電影的詳細分析只適合講給電影或表演專業的學生聽嗎?
這個老師還有個我非常非常討厭的習慣。片子看到一半,暫停,講兩句。而且是不著調的開始講解片子的蒙太奇手法,和景深鏡頭。Jesus fucking christ,一堂文化素質課,40來寸的投影儀底下坐200多連電影愛好者都算不上純粹來打發點時間混混分的學生。你整這玩意有用嗎?
口氣那叫一個苦大仇深。彷彿他此刻已經是麥羅斯福爾曼導演託身,話語之間盡是大家之氣。開始說蒙太奇其實就是剪輯,把不是同時發生同時拍攝的東西放在一起,用鏡頭語言本身而不是一個第三方觀看者的視角來表現影片等等等等。唧唧歪歪一堆理論。
老師您好。 說實話,像我這樣一個入門級電影愛好者(請允許我這樣不要臉的說)已經是完全搞不懂你要表達什麼了。而在座的絕大部分連飛越瘋人院主角叫什麼,導演拍過哪些片子都不知道的0708級小弟弟們。 他們就是來放鬆一下混個學分而已。你把文化素質課整的比線性代數還有內涵,你情何以堪啊。
緊接著還沒完,又出現個讓我相當絕望的事情。 他老人家又停住了影片,說到:「下面是主角麥克墨菲的一大段發呆,這也許在他的人生中是一小段,但是在電影里占據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希望你們能體會一下他在想什麼」。。。。。。。。。!!
fuck ! fuck ! What a goddamn fuck !這是什麼?中學語文課么? 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是?。
這突然讓我回想起了第一節課上讓我非常尷尬的片段,老師他老人家說:這部電影拍攝於70年代,導演是一個捷克人流亡到了美國。那麼,誰能告訴我那段時間在東歐和美國發生了些什麼?
這是個讓我非常自卑的問題。因為我開始看到大家在桌底下手機網路按的啪嗒啪嗒。然後一個個讓我覺得白活了的答案就出現了 「美蘇冷戰的開始!」 「布拉格之春!」 「垮掉的一代!」。一時之間我突然覺得跟自己同堂的這些人彷彿親身經歷過除了戰火紛飛以外什麼都紛飛著的大冷戰。
我自卑了,真的自卑了,我囧了。 我他媽的只知道,貓王死於77年,披頭士71年解散,鮑勃迪倫70年代開始轉型做宗教搖滾,可是我不能講,講出來我就太無知了。。。可是我真不知道,那個他媽的布拉格之春是個什麼東西,可以吃嗎?我看一部電影真的需要知道那麼多政治和歷史嗎?
按照老師對背景和手法的這種頑固的解析發展下去,我幾乎可以聞的到下節課分析全片時候的味道,「恩,這是一部政治反諷片,裡面充滿了對社會的暗喻,導演運用獨到嫻熟新奇大膽火辣十八禁的拍攝手法將一群陽痿男嚮往永遠勃起的電影拍的有情有理,這是自建國以來,不,自70年代電影加速發展以來,最真實和具有時代意義的一場群戲。」
是的,是的。我就在等你說群戲兩個字。 如果下節課這位老師同學敢說出群戲兩個字,我就決定甩掉我低調的面罩,奮身而起扇他兩個大嘴巴子,然後問他你吖知道這個導演最擅長的是什麼嗎?你丫看過性書大亨,看過月亮上的人,看過莫扎特傳嗎?
一個一輩子拍傳記,一輩子拍獨立人物,一輩子就沒用過雙主角的導演的成名作難道是個群戲?。這得是多大一個諷刺啊?。。。
我個人很喜歡這部片子但是非常不贊同當前能夠找到的對這部電影的解析。 因為居然沒有人把這部電影作為導演麥羅斯福爾曼的作品來看。從60年代的金發女郎之戀到70年代的飛越瘋人院,80年代的莫扎特傳,90年代的性書大亨,2000年的月亮上的人,到06年的戈雅之靈。大師一生一直在嘗試在電影中表達一個人物生活的起伏,生命的感悟,生存的意義。所有的電影只有一個主角只有一個方向。 麥羅斯福爾曼應該算的上是世界上最牛逼的幾個從來都是平鋪直敘不給懸念卻可以讓人深陷其中的導演之一了吧。
不論別人覺得狗屁與否,我都覺得這是一部第一主角是傑克尼克爾森沒有第二主角(雖然這片拿了個最佳女主角),主在表達一個時代的領袖是怎樣以一道信仰的光芒帶領迷茫的人群沖出腐舊的制度框架的故事。
在茫茫多的影評和裝逼文中,大家都在孜孜不倦描繪麥克墨菲的偉大。 但是好像沒有人看見他到底偉大在何處。
沒有人,沒有人提到,麥克帶領大家在黑的電視機屏幕前模擬看一場世界盃的情景。瘋人院里的每個人,每個人都激動不已,熱淚盈眶。 看到這里我也熱淚盈眶了。 永遠懷揣對美好和自由的嚮往,不給我高空,我的思想卻要飛得比鳥還高的情懷。 這才是美國夢啊,這才是美國夢啊。
是的是的,雖然身在一個國度去表達對另一個國度的愛是一種很蹩腳的行為。
但是我愛美國。麥羅斯福爾曼也愛美國。
因為美國不像這里的和諧社會和捷克後來不斯洛伐克。
美國允許我們做夢。 我喜歡做夢。
Ⅵ 電影飛躍巔峰主要內容
第一部2015年12月30日,宇宙探索船Luxion船長,高屋法子的父親在宇宙中過世。少女高屋法子立志成為像爸爸一樣的宇宙駕駛員,並為之奮斗。6年後,高屋法子成為了中學生。學校開設了機器人駕駛的課程。三年級的天野和美學姐駕駛技術高超、受人愛戴,被低年級學生稱為「姐姐」。新來的教練太田先生來到學校,要挑選2名學生成為宇宙駕駛員。「姐姐」毫無懸念的入選,但缺少機器人駕駛經驗的高屋法子竟然也入選了宇宙駕駛員!伴隨著興奮與疑惑,高屋法子開始了宇宙駕駛員的生活,但是令她始料未及的是,她的任務是駕駛機器人,與害死父親的外星生物戰斗。關系人類存亡的戰斗責任,突然降臨在少女高屋法子的身上,她的未來將如何譜寫?21世紀人類開始開發宇宙。但是受到宇宙生物群(通稱宇宙怪獸,STMC):一種以恆星作載體繁殖的生物來襲,使人類文明受到重大威脅。為了對抗宇宙怪獸,人類持續開發機器人兵器和宇宙戰艦,由地球上的機器人訓練學校找出優勝的駕駛員控制。2015年,在人類史上第一次和宇宙怪獸接觸後,故事的女主角高屋法子進入了機器人訓練學校接受訓練,駕駛對抗宇宙怪獸最強武器:Gunbuster,開始了她守護地球使命的故事。
Ⅶ 問一下大家 飛躍瘋人院 這部電影 怎麼樣 求解 謝謝了
《飛躍瘋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又名《飛越瘋人院》,改編自美國作家肯·克西的同名小說,是一部由米洛斯·福爾曼執導,傑克·尼科爾森、路易絲·弗萊徹、丹尼·德維托等主演的劇情電影
Ⅷ 電影飛躍瘋人院
Randle Patrick McMurphy
Ⅸ 電影《飛越瘋人院》的寓意是什麼
飛越瘋人院的意思是 麥克是一個天生反建制叛逆的人 當社會精英把他定義為傻子後 將他帶進瘋人院觀察 麥克才發現 有病的並不是那裡的瘋子 而是這該死的社會精英和權力階層私立的社會秩序 這種社會秩序讓不少無法適應的人被邊緣化 最後自己也覺得自己得了精神病 自願躲進瘋人院 而最終委服在這種瘋狂的秩序之中 而麥克明知自己舉不動水泵也依然去努力嘗試 讓呆在瘋人院里的「病人」反抗的心理開始蠢蠢欲動 精英們注意到了這一點 認為自己一手創下的秩序將會被麥克動搖和打破 決定切除麥克的腦葉 讓他成為真正的瘋子來保住這種秩序
而酋長看見麥克變成了真瘋後 決定要帶著麥克的靈魂逃離這里 而抱起水泵的意思是 人們通常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就不去嘗試 不去嘗試又怎麼知道自己不行呢?!
Ⅹ 騎山地車穿越陡峭山崖飛躍大峽谷叫什麼電影
你說的這部電影應該是美國電影《極盜者》
飛躍大峽谷一段是電影開頭的一幕
男主跟好友都做了極限飛躍,
結果好友用力過猛摩托車跌入懸崖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