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黑蟲代替人類是什麼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黑蟲代替人類是什麼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6-11 01:08:35

⑴ 求星際穿越1080p資源 百度雲謝謝

鏈接: https://pan..com/s/1KMl-Av5A0BXzk2RfKfMGrg?pwd=9xxr

近未來的地球黃沙遍野,小麥、秋葵等基礎農作物相繼因枯萎病滅絕,人類不再像從前那樣仰望星空,放縱想像力和靈感的迸發,而是每日在沙塵暴的肆虐下倒數著所剩不多的光景。在家務農的前NASA宇航員庫珀(馬修·麥康納 Matthew McConaughey 飾)接連在女兒墨菲(麥肯吉·弗依 Mackenzie Foy 飾)的書房發現奇怪的重力場現象

⑵ 找科幻片

【簡介】
是電影類型的一種,其特色的情節包含了科學奇想。喬治里葉的《月球之旅》是電影史上最早的一部科幻片。
《月球之旅》海報 首先,我們也許可以把「科幻片」(science fiction 年代以後的好萊塢科幻片在故事上乏善可陳,在視覺效果則上富有極大的沖擊力,畫面也更加精美逼真。《獨立日》,《侏羅紀公園》系列,《星戰前傳》第一部(Star Wars: Episode I-The Phantom Menace,1999)和第二部(Star Wars: Episode II- Attack of the Clones,2002)等影片將觀眾培養得對那些花費高昂的特技大場面甚至開始司空見慣起來。當令人眼花繚亂的電腦特技在銀幕上趨向於飽和的時候,好萊塢科幻片也同時開始迷失了方向。隨著科技的進步,好萊塢科幻片開始探索新的主題,比如克隆技術和智能機器人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
[編輯本段]【好萊塢科幻片的基本模式】
一、背景多樣但內部邏輯嚴格,對於科幻片來說,故事可以發生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任何時候,並且可以在中途大幅度地更換年代,但實際上它要敘述的真正內容所佔據的期限仍然很有限;類似地,科幻故事發生的地點看似不著邊際,但實際上也非常有限。雖然好萊塢科幻片在想像上天馬行空,但它在邏輯規則上卻最為嚴格,講求一個內部真實性統一連貫而不矛盾的虛幻世界。
二、人物塑造比較簡單,好萊塢科幻片大多希望觀眾將注意力集中於特效和情節,因此其人物塑造相比於其它類型片來說是較為簡單。人物的維度較少,表面和內心較為一致,性格沒有變化或只有簡單的變化。但近些年來這種狀況也有所改變,科幻片也開始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對人物內心的沖突和矛盾以及生活中的苦惱和困難的描述開始加大力度。
三、「激勵事件」往往具科幻因素,比如時間的錯位、外星人的入侵、恐龍公園的建立等等,它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迫使主人公做出反應。和其它類型片一樣,科幻片的沖突也包括內心沖突、人際沖突、外界沖突(包括社會沖突和更大的環境沖突)這幾個層面,但一般來說,科幻片中最大的沖突是人與大的環境力量的沖突,比如自然災害來襲、外星生物侵略等。
四、推崇的仍然是生命至上、追求正義、珍惜人生這樣傳統而永恆的價值。
[編輯本段]【科幻片概況】
(一)科幻片解析
科幻片,顧名思義即「科學幻想片」,是「以科學幻想為內容的故事片,其基本特點是從今天已知的科學原理和科學成就出發,對未來的世界或遙遠的過去的情景作幻想式的描述。」①科幻片從誕生之初便與科幻小說締結了不解之緣,如梅里愛拍攝的《月球旅行記》,改編自兩部科幻小說《從地球到月球》和《月球上的第一批人》;威爾斯的《隱身人》、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柯南道爾的《失去的世界》等科幻小說被搬上銀幕後,引發了系列電影拍攝,科幻文藝中常見的題材,如科學狂人、星際旅行、時空穿梭等在此時出現,形成最初的套路。好萊塢則延續了改編科幻小說的傳統,如《侏羅紀公園》、《人猿星球》、《少數派報告》、《星際艦隊》等,並將其迅速發展成為重要的片種。
目前國內對科幻片的態度基本是從科學與幻想相結合的角度,或者電影的奇觀本性進行談論。如邵牧君在評論中稱「科幻電影的妙處即在於只要某種科學設想一露頭,它就能虛構出原則上是可能產生的模式世界中的人和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或活躍了人們的想像。」②
也有部分觀點認為科幻片與神話故事有關,或將「神話」作為一個描述性詞彙,用以形容「科幻片」,但均認為科幻片與科學無關,只是恐怖片的變種。如美國電影理論家V.索布恰克及其著作《銀幕上的外層空間——美國科幻電影》,稱科幻電影與科學「根本沒有關系」;周傳基則發表評論,指「所謂的科幻片只不過是現代封神榜」,《星球大戰》是「最古老的神話故事,亦即沒有任何信息量的陳詞濫調,騎士與公主」。③
盡管如此,普遍的觀點還是認為,「當科學觀念、藝術想像和電影手段三者結合時,科幻電影隨之產生。」④H.弗蘭克給科幻片下的定義是:「所描寫的是發生在一個虛構的、但原則上是可能產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戲劇性事件」。其主題基本有如下四種:宗教與反叛主題、凡爾納式科學享樂主義主題、權力與秩序主題、罪惡與拯救主題。
(二)科幻片概況
從電影史的發展來看,盡管「科幻電影」一詞出現於1926年左右,但是早在電影誕生之時,科幻片的雛形就已隨之產生,如法國導演梅里愛的《月球旅行記》(1920年)、《太空旅行記》(1904年)和《海底兩萬里》(1907年)。縱觀科幻片的發展,除了早期的法國電影之外,美國科幻電影自誕生後,就以迅猛的勢頭成為主力,無論是資金、技術,還是經驗和文學積累,其他國家都無法望其項背。
20世紀50年代是科幻片的第一個高潮。為其繁榮提供動力的,是科技尤其空間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以及二戰結束之後冷戰思維的影響和人類對前途的恐懼感,如羅伯特.懷斯的《地球停轉之日》(1951年)。
——————————————
①許南山主編:《電影藝術詞典》,第18頁,中國電影出版社1995年版
②邵牧君,《科幻電影是科學和幻想相結合的電影》,《中國電影市場》1999年第9期
③周傳基,《科幻片與科學無關,只是恐怖片的變種》《文匯電影時報》1998年10卷第1期
④王志敏著,《現代電影美學基礎》第309頁,中國電影出版社1996年版
隨著越戰結束,各種運動蓬勃興起,以及電腦技術的迅速發展,70年代迎來了科幻片的第二個高潮。以法國的《阿爾發城》、前蘇聯的《索那裡斯》以及庫布里克的《2001:漫遊太空》(1968年)為先導,直至盧卡斯的《星球大戰》(1977年)形成氣候,科幻片也從B級製作逐漸升為A級大製作。
80年代中後期以來,數字技術的飛速進步,工業化信息化社會的到來以及消費觀念的變化,科幻片在掀起第三次高潮的同時也被末世情結所佔據。以詹姆斯.卡梅隆的《終結者》(1984年)拉開黑色序幕,經過斯皮爾伯格的《侏羅紀公園》(1993年)、凱文.雷諾茲的《未來水世界》(1995年)、呂克.貝松的《第五元素》(1997年)等影片的綴聯,直到沃卓斯基兄弟的《黑客帝國》(1999~2003年),均呈現出注重視聽、表象的特點,末日景象紛紜而至。
與此同時,為了最大限度上迎合各種口味的觀眾,類型的拼貼和融合已經成為科幻片的一個重要特徵,許多影片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科幻片,但卻在某種程度上毫無質疑地具備科幻元素。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實現幻想提供了保證,也能成為新的科學幻想的源泉。科幻電影的有趣現象是,它在想像空間中,最先進的科技所表現的,常常與古老的神話有關,甚至直接選取神話為己所用,如《駭客帝國》、《少數派報告》、《X戰警》等。恰如皮洛所言:「一個發展電影和神話的比喻手段的新時代已經開始。」
[編輯本段]【科幻片和災難片的區別】
-- 黃石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以影片攝制時已被揭示或尚在揭示的科學原理或科學現象作為劇作基礎,展現某一虛構世界中的戲劇性事件的影片,即為科幻片 。」
「科幻電影所描寫的是,發生在一個虛構的、但原則上是可能產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戲劇性事件 。」
一、發展歷程
幾乎在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發明cinematograph的同時,科幻影片便問世了。1895年的《機器屠夫》可算作科幻影片的開山鼻祖。這部長約一分鍾的影片展示了未來工廠的景象:活豬從機器的一端進去,在另一端瞬間就出現各種豬肉食品。這看似偶然和無意的選題卻影響了之後一百多年的科幻電影。時至今日,在關於未來機器的電影中,電影人還是在重復這一簡單的邏輯:機器等於神話,機器毀滅人類。他們或極盡嘲弄挖苦之能事反思機器工業對人性的摧殘,或大顯特效後期之手段展示機器對文明造成的災難。
第二部有典可查的科幻電影是1897年的《20世紀醫生的奇遇》:一個瘸子請求醫生移植新腿,而醫生卻在移植雙腿之後雅興大發,將患者的頭顱也換成了別人的漂亮腦袋。這種近乎嘲弄的描述甚至諷刺到了一百多年後的今天——當醫學有能力改變人類的一切時,人類本體是否已經發生了置換和錯位?當科學家滿懷欣喜地敲開生物技術的大門時,開門的會不會就是撒旦本人?
之後的科幻電影是電影大師喬治·梅里愛的天下。1897年他製作了一部關於X光儀器的短片,該片第一次將定格攝影和雙重曝光特效應用於電影。1902年,他綜合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和威爾斯的《月球上的第一批人》兩部小說,拍攝了影片《月球之旅》。該片以華麗製作和爆滿票房一舉成為科幻影片的里程碑作品,開創了到現在仍然生機勃發的「太空旅行」題材。
20世紀20年代,藝術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而不斷革新,世界科幻電影步入蓬勃發展時期——電影放映時間從數分鍾延長到數小時,技術從無聲走向有聲,場面趨於龐大壯闊,蒙太奇等電影理論也逐一出現。30年代的「宇宙英雄」系列及其周邊眾多電影作品帶來了科幻片的第一次浪潮。
經歷了60年代的短暫低谷後,1968年《人猿猩球》和《2001太空漫遊》宣告了科幻電影第二次浪潮的來臨。《2001太空漫遊》堪稱科幻電影的一大里程碑:場面宏大卻不失細致入微,大到空間站,小至太空廁所,無不攝入鏡頭。70年代以後,一大批具有超人才華的優秀導演現身好萊塢,喬治盧卡斯、斯皮爾伯格、雷德利斯科特等在此期間拍攝了科幻電影領域一系列重要的作品。如1976年《星球大戰》、1981年《銀翼殺手》、1982年《E.T》等等。
20世紀90年代,電腦特效和信息技術極大的促進了科幻電影的發展。好萊塢轉向高科幻、大投入、先進管理的運作模式,大量優秀影片如《侏羅紀公園》、《獨立日》、《黑衣人》、《第五元素》等涌現影壇;其它國家的科幻片相較一落千丈,好萊塢科幻電影從此稱霸寰宇。
2003年以來,以歐洲為代表的科幻電影出現了新的增長趨勢,一些歐洲科幻電影的製作水平蒸蒸日上,其中不乏法國《女神陷阱》、俄羅斯《守夜人》等優秀之作。相信不久的未來,包括中國在內的眾多海外片場將挑戰好萊塢,科幻片多元化時代即將來臨。
二、好萊塢電影模式
1.奇觀與獵奇
從梅里愛開始,科幻影片就與令人目眩的奇觀密不可分。宇宙太空、宗教神話、異域探險、歷史傳奇、童話世界……在梅里愛的數百部長短不一的影片中,遍布了各種奇觀和幻想。但科幻題材對梅里愛而言,並非科學的延伸,而是藉以呈現景觀的道具。梅里愛的興趣並不在於將電影作為「敘事藝術」來發展。他更為看重的是電影作為奇觀呈現工具的能力。正如喬治·薩杜爾所評價的:「梅里愛利用特技經常是為了使人感到驚奇,它本身成了一個目的,而不是一種表現手段……梅里愛發明的是未來電影的音節,但他應用的卻是莫名其妙的咒語而非表達意思的語句 。」
梅里愛使得科幻電影烙上了無法抹去的奇觀胎記,縱觀好萊塢影壇,從1968年的《太空漫遊2001》到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從1976年的《星球大戰》到1999年的《黑客帝國》……史詩般的太空旅行場景、幾可亂真的史前恐龍形象、場面宏大的太空戰爭、幻如靈境的虛擬世界……無一不是藉助奇觀效應大賺票房。無數令人嘆為觀止的影像一次次的沖擊觀眾的視網膜,無數次觀眾以為奇觀已經達到了極致而若干年後更大的奇觀卻總是呼嘯而來。或許,好萊塢科幻片如果失去了高科技的特效包裝,那麼它便失去了最精彩的形式;而這個形式一旦被剝離出去,我們會發現它的內容已經所剩無幾——實際上,好萊塢科幻片的內容即在於它的形式,形式便是它的內容。完全的,徹徹底底的奇觀轟炸。
奇觀是電影的本質之一。科幻電影興起的幾十年中,獵艷奇觀的天性驅使著人們湧入影院,把大把大把的鈔票塞入好萊塢的腰包;而好萊塢也看準了科幻電影的斂財天賦,將科幻電影的奇觀特性一次次的強化乃至異化。當觀眾某一天對世界上最不可思議的奇觀報以鼾聲的時候,估計好萊塢視覺系的科幻導演只能將海洛因粉末撒在電影院的空氣中,別無它法刺激觀眾的神經了。
2.與科幻小說
太陽下沒有真正新鮮的事物,科幻的想像力也無法超出柏拉圖為人們畫下的認知洞穴。大師的科幻電影也無非是祖傳的老三樣不斷舊飯新炒。選題集中現象在好萊塢科幻片里尤為明顯,導演基本上是在重復作家的創意。很多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影片都來源於著名科幻小說,或完全改編自小說原文,或籍由小說的一些著名情節、片段以及理念來獲得靈感。僅菲利普K迪克一人被改編的電影就包括:1981年《銀翼殺手》、1990年《全面回憶》、1995年《Screamers》、2002年《強殖入侵》、《少數派報告》和2003年《記憶裂痕》。著名美國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經典也大量被搬上銀幕,如1966年《奇異潛航》、1999年《變人》、2000年《黃昏》、2004年《我,機器人》。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科幻類電影的選題局限。
但不幸科幻電影的藝術水平明顯遜於科幻小說。目前主流題材的科幻電影,其水準基本上只相當於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30到60年代)的水準。總體而言,90%的科幻題材集中在外星生物、人造生命、太空歷險、時空異常和機器人等幾個狹小的選題上。縱觀近幾年的科幻大片:《E.T》、《火星入侵者》、《異形》、《獨立日》、《第五元素》、《火星人玩轉地球》、《黑衣人》等屬於反映外星生物的影片;《侏羅紀公園》、《第六日》、《哥斯拉》等是反映人造生命的影片;《太空漫遊2001》、《星際迷航》、《紅色星球》、《人猿星球》等屬於反映太空歷險的影片;《時間機器》、《回到未來》、《時空頻率》、《蝴蝶效應》等反映時空異常;《機械戰警》、《終結者》、《機械英雄》、《人工智慧》、《我,機器人》等是反映機器人的題材……還有一些電影同時綜合了幾種題材,如《星球大戰》同時包括太空歷險和外星人元素,《黑客帝國》是機器人和時空轉換的綜合等等。但幾乎沒有一部作品能跳出臼窠。
究其原因,一方面這幾種科幻題材更適合於搬上銀幕;另一方面,從商業的角度看,這些選題已經成為大眾消費和票房號召的符號,更容易引發出人們對影片的期待和熱衷。如果某個電影是冷僻的太空物理學題材,那麼導演一定要加上足以吸引眼球的噱頭,諸如太空旅行冒險不慎墜入黑洞的邊緣雲雲。
3.人物形象平面化 DOLCN.com
科幻電影的另一個特點是人物刻畫和表現的模式化傾向,較少有深入的人性揭示和反思。
在大多數的科幻電影中,一般都有一個全能的超級英雄,而這個超級英雄的大部分名額都被男性所佔據,女性只是在其中作為點綴和陪襯。例如《黑客帝國》中的尼奧,《少數派報告》中的喬恩,《我,機器人》中的偵探史普納……他們天生就具備了常人所不及的敏捷和睿智,關鍵時刻總能化險為夷。他們沒有深層次的個人行為動機,只是天生而來的被迫害者和反抗者。他們沒有復雜的情感斗爭,沒有令人信服的個人性格……但是,這毫不影響科幻片的票房收入和觀眾認可度。
恰好相反,如果一部科幻片將大量筆墨用於人性的反思和人物的塑造,那麼它很有可能被認為是低成本的三流科幻片。例如1996年的《星河戰艦》,情節極為簡單,只是單線陳述人類與巨大昆蟲的戰斗過程,其人物基本都屬於頭腦簡單的熱血炮灰和場景配料,但是票房卻賺了個盆滿缽滿,至今被影迷列為科幻片的經典之一。而2003年的《星河戰艦2》花費大量菲林刻畫一個反主流的人物形象,人物飽滿了,場面卻平淡了,結果被視作當年最失敗的狗尾續貂之作。
不僅如此,科幻片甚至允許主要人物的缺席和主線的模糊,科幻經典之作《太空漫遊2001》就充斥著冗長的硬科幻場景描述和細節刻畫,人物關系和性格描寫幾乎為零,其主旨據稱在於揭示人類科學發展的核心奧秘,充滿了神秘主義思辯和唯心哲學色彩。
當然,類似的科幻電影模式現在已經時過境遷,好萊塢也在不斷豐富人物的菜譜,《黑衣人》的白黑配、《黑客帝國》的人種拼盤、《星球大戰》的ET秀……角色的變化日益新奇。但是,這里人物依舊是場面的佐料,主角依舊是性格簡單的英雄……否則,那就是搶戲——搶奇觀的戲。
4. 科幻外套與審美俗套
實際上,好萊塢的科幻電影大部分只是一個普通劇加上了科學外套。導演們把恐怖片、動作片、災難片和喜劇片的內容加以科幻的修飾,使之看起來如同科幻片,其本質的敘事結構和元素配比仍然延續了其他類型的電影。
例如恐怖片與科幻片的結合——這一組合模式最為歷史悠久且理所當然——人類對於未知總是懷有不可理喻的恐懼心理,而科學的本質就是探索未知。從第一本科幻小說《弗萊肯斯坦》起,各種科學怪物就以猙獰的面目來賺取觀者的注意力。從惡魔到幽靈,從機器到巨猿……時至飛碟熱興起的若干年間,外星異種便取而代之,用更加神秘莫測和光怪陸離的面孔來恫嚇觀眾。票房大獲全勝的《異形》系列可謂是科幻加恐怖的典範。
科幻包裝的動作片也極為常見,幾乎每一部科幻電影都有大量的打鬥場面,以至於人們往往搞不清楚個別正宗的動作片——如《007》電影中的某些集到底是科幻片還是動作片。實際上科幻片基本上無法剝離其動作元素,二者相區別的特徵或許只在於誰為誰服務——到底是科幻元素裝點動作電影還是動作噱頭服務於科幻電影……說到底,二者其實是無法區分。
還有與災難片緊密結合的科幻電影,例如《後天》和《天地大沖撞》等等。不曾發生的災難往往比真實的更具吸引力和沖擊力——冰河時期的突然降臨,彗星撞擊的不期而至……好萊塢的特效使得所有天災人禍都出奇准確地降臨在紐約曼哈頓的附近。
還有科幻加喜劇,科幻加愛情,科幻加偵探等其他模式……只要製片人願意,科幻配料——加什麼鍋底都可以。
[編輯本段]【文化與藝術評析】
1.現實關注的轉移與虛化
幻片在它誕生之日起便遠離了具有現實意義的社會題材,遠離了真實的社會矛盾和人性悖論。正如每個時代都有清談的士人和幻想的狂徒,當今世界的科技背景下,人們在高度緊張的生存競爭中,也需要一些超現實的夢境來寄託遐思。科幻無疑取代了過去神話所具有的社會功能,電影已然成為新的精神放逐地。科幻所創造的幻象使得觀眾暫時脫離了現實的世界,獲得片刻的超脫和升華。
正如瑪麗·奧勃萊恩所描述的科幻電影的誕生:
「一門新的藝術就這樣誕生了,這是一種由它自己的巫師們在黑屋子裡表演的部落的儀式,它引導觀眾進入鬆弛、半睡眠的狀態,如同莎士比亞在《仲夏夜之夢》里描述的那種夢境:
睡眠有時會使哀傷的眼睛閉上,
把我從自己周圍人們那裡暫隔開 。」
科幻電影對於現實關注的虛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轉移民眾對現實的不滿情緒,將理想寄託於遙不可及的未來,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這個時代,世界上可供幻想的領域已經所剩無幾,但人類畢竟有著超脫現實的需要。在科幻片的世界中,受過良好科學教育的人們,號稱最不可救葯的人們,這些據說沒有信仰的人們,在科幻的催眠下,嚼著口香糖和爆米花睡著了。
2.神性的科幻
這些評論可能言之過高,但是,科幻片的確不僅僅是一種娛樂,它所具有的詩性和神性更適合於放鬆當下的人類主體。上帝已經死了,科學還活著,那麼,就讓科學來代替上帝,讓新的神話和傳說來救贖人類的靈魂吧。
四、案例分析
參考文獻:
瑪麗·奧勃萊恩 《電影表演》
約翰·巴克斯特 《電影中的科學幻想》
曾耀農 《論科幻影片》
路春艷 《對類型電影的認識》
張東林 《科幻電影:在幻象和本體之間》
虞吉 《電影的奇觀本性》
黨昊 《類型電影探因》
李瑞光 趙方 《好萊塢電影中不同敘事結構的人物塑造》

⑶ 求電影名

宮崎駿的《千與千尋》

《千與千尋》是一部由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日本動畫電影,導演和編劇為宮崎駿。《千與千尋》於2001年7月20日在日本首映,創下約2350萬觀影人次和304億日元的票房收入,成為日本歷史上最賣座的影片。《千與千尋》是宮崎駿在《幽靈公主》宣布息影之後的出山力作,被譽為宮崎駿的《愛麗絲夢遊仙境》。故事講述一個小女孩在神靈異世界裡發生的故事。《千與千尋》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榮譽的金熊獎,且是目前唯一一部獲得金熊獎的動畫電影。同時亦獲得第7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

千尋是一個瘦小的十歲小女孩。《千與千尋》[2]的故事從她的身上開始展開。千尋跟著父母從這個城市搬遷到另一個城市,途中由於走錯了路而發生了一段奇妙旅程。

千與千尋場景(40張)

影片的第一幕就是千尋睜開眼,眼神里充滿著失落,她懷念著以前的班級、以前的同學,手上還捧著臨別時同學送她的鮮花。

他們開著車,人生地不熟的,走錯路是正常的。只是他們都沒有想到,他們會誤闖鬼怪神靈休息的世界。他們穿過那條神秘的隧道之後,看見的是一片藍天、蔥郁的草地還有清新的風。這似乎已經是現在社會里少有的場所了吧。奇怪的是空無一人的小鎮街道上,兩旁是香噴噴的食物。千尋的雙親按捺不住食物的誘惑,根本不在乎食物的主人不在這里,拿著食物就吃。千尋無法阻止父母的舉動,這里令她不安,她只好在空曠的小街里走著,游盪著。

忽然,她看見了白龍,不可缺少的另一主人公,他呵斥著千尋,讓她在天黑之前快點離開這里。

此時,夜幕降臨,白龍身後大屋的燈光亮起。千尋被他嚴厲的語句嚇得轉身就往父母那裡跑。一路上,燈光一盞一盞地亮起,似有似無的影子在她身邊晃悠著,讓人好為這個瘦弱的小女孩擔心,期望她趕快到父母那裡,跟他們一起離開。

當千尋奔跑到父母吃東西的那個地方,轉角一過,卻發現坐在那裡的居然是穿著父母衣服的豬。父母因貪婪而變成了兩頭豬。

千尋沿著來時的路回去,卻發現來的路不知在何時變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她不願意相信眼前發生的一切,她希望這只是一場夢,拚命想使自己醒過來,可無論如何也不行。一艘華美絕倫燈光通明的船慢慢向這邊駛來,停岸了,卻發現是一個個帶有面具的影子。

千尋害怕極了,她突然發現自己正在逐漸地變得透明。這時白龍出現了,他輕輕地對千尋說,別怕別怕,我是站在你這邊的,吃了這里的食物你就不會消失了。

千與千尋劇照(35張)

當湯婆婆的爪牙,湯婆婆的烏鴉僕人在天空盤旋著要抓千尋的時候,白龍卻帶著千尋躲過了,但他不得不離開的時候,千尋卻依賴地拉著他,白龍對她說,想要在這里生存下去,你只有一個人走下去。而在這里不工作,就會被湯婆婆變成動物。

千尋很害怕,不想變成動物,而且她想救她的父母。

於是,她沿著白龍給她指引的路,找到了鍋爐爺爺,拜託他給自己一份工作。鍋爐爺爺卻拒絕了,他說自己人手已經足夠了。不過,當送飯來的小玲看到千尋的時候,他卻說這是自己的外孫女。當離開鍋爐爺爺的時候,小玲指責千尋,鍋爐爺爺幫了你,可你居然連句謝謝都沒有說,可以看出,無論是鍋爐爺爺還是小玲,他們都擁有一顆善良的心。

白龍在給千尋食物

見湯婆婆之前,千尋連門都沒有敲就想直接推門而入。見到湯婆婆之後,就發現這是一個愛發脾氣又貪錢的物質女人,對自己的孩子——巨大的寶寶縱容嬌慣。簽下合約,千尋開始在這里工作,並且被湯婆婆拿走了原本的名字,只留下了一個小名:小千。名字一旦被奪走,就再也無法找到回家的路了。白龍說這話的時候,把千尋來時的衣物和她在真實世界中,臨別時同學寫給她的臨別紙條還給她,讓她好好保存。

千尋被湯婆婆強迫改名為「小千」,就是為了讓她忘記自己的名字,忘記自己是誰。名字,在這里成為了一種與真實世界(即本我)聯系的象徵。名字是聯系她的本體和原來世界的一個最為關鍵的點。魔女湯婆婆奪走她的名字就是為了留住她,讓千尋成為這個世界的人的形態,為她工作一輩子。失去了名字的人,也就失去了在那個世界的身份和生存的依據。

下雨之日。一個小孩本質上是善良的,看著無臉男在外淋雨,她為他開了一扇門好讓他進來避雨。無臉男渴望朋友的心態,與現實社會中的人沒什麼兩樣。只要一點點善意的行為,就足以令人感動。

湯屋來了一個特別的客人,腐爛神,彷彿就是污泥組成的一個神靈,惡臭熏天。當他進入湯屋裡最大的浴池時,清澈的水頓時變成了渾濁的泥漿,千尋卻忽然在他渾濁的身體里摸到了一個跟鐵般硬的東西。她用繩子綁住那塊鐵,大家齊心協力拉。只是沒想到拉出來的居然是人類廢棄的垃圾、腳踏車、魚線,甚至連骯臟的抹布都有。原來這不是腐爛神,而是河神,象徵著被污染的河流,在千尋的幫助下恢復了最初的潔凈,為表感謝,送給了千尋一個重生葯丸。

漸漸地,在她身上沉寂已久的「生命力」被冷酷的生活喚醒了,原來人可以實際地感覺到自己是活著的,千尋第一次有了這樣的體驗。

然而千尋沒有想到,她放進來的無臉男居然吞掉了貪婪的青蛙,開始不停地吃東西。

千尋面對那條被飛著的白紙片追趕的龍,毫不猶豫地叫著:白龍,來這里!她相信那就是白龍。看著白龍飛進湯婆婆的書房,而自己兩手卻全是他的血,千尋急著想要上去。無面人卻擋在她的面前,想給她滿手滿手裝不下的金子。「吃」在這部動畫片中的寓意似乎與貪婪的慾望有關,妖怪無臉男在澡堂子里越吃越多,而且變得越來越邪惡。當無面人用變出來的金子討好千尋時,千尋卻拒絕了。她已經明白,她要的東西不是金子所能買到的。千尋還在為白龍擔心,她沒有時間在這里浪費,於是,她慌忙地跑掉了。無面人開始覺得失落而後變得惱怒,把感覺在嘲笑他的兩個人吞進了肚子里。

千尋想從坊寶寶的房間進入湯婆婆的書房,其間湯婆婆進屋來看坊寶寶,可是坊寶寶在睡覺,湯婆婆只好離開。其實坊寶寶是為了救千尋而裝出睡覺的樣子的。可千尋要離開時,坊寶寶突然緊拉著她的手腕不放,要千尋陪他玩,並勸說千尋不要出去,因為外面有很多細菌。坊寶寶死命的拉扯著,並威脅千尋說如果不陪同他玩耍,他就哭。讓湯婆婆殺了千尋。沒辦法,千尋只好用人血嚇唬他。

此時粘在千尋身後的白紙片慢悠悠地冒出一個幻影,此時出現的是湯婆婆的雙胞胎姐姐——錢婆婆,但是她們都長得一樣,連手上帶的戒指都是一樣的。

錢婆婆生氣了,把坊寶寶變成了一隻肥大的白老鼠,把在天空飛著的僕人烏鴉變成了一隻蒼蠅,把三個頭似的東西連在一起,化作坊寶寶。然後錢婆婆要千尋交出白龍,因為白龍奉湯婆婆的命令,偷取了錢婆婆的魔女合約印章。而現在白龍如此痛苦是因為印章上的守護咒語在起作用。

千尋把河神給她的丸子,餵了一半給白龍吃,頓時,印章被吐了出來,連帶著還有一隻小黑蟲——原來那是湯婆婆為了控制白龍而放他肚子里的,千尋把它踩死了。

如果說千尋用丸子救白龍是因為愛,那麼給無臉男吃就是因為本身對他的真誠。明知道河神給的丸子能救自己的父母,卻依然拿出來幫助需要它的人。千尋此時的心胸只用淺淺幾筆就躍然眼前。

手拿著錢婆婆的印章,身邊是變小的坊寶寶和變小的烏鴉。身後還有把身體所有東西給吐干凈的無面人。義無反顧地踏上火車,尋求拯救白龍的方法。

無臉男和小千

到錢婆婆那的時候,不同與湯婆婆的溫泉屋那般豪華,而是截然相反的朴實。千尋把印章交還給她,並且代替白龍向她道歉。

錢婆婆告訴千尋,無論是什麼事情,包括與父母回到原來的世界、救白龍等等,都要靠自己。這也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游戲規則。千尋已經脫胎換骨,懂得感激、關心,想著為別人做件事。再不是那個吃著飯團、無助地流淚的小女孩了。

錢婆婆說,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不可能忘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

而無臉男,被錢婆婆留在那工作了。

錢婆婆在劇中是一個善良朴實的老奶奶,不僅原諒了白龍的所作所為,還送了千尋一個頭繩護身符。

在千尋與白龍返回的途中,千尋突然記起了聽父母說過自己幾年前為了撿一隻落在河裡的鞋子而落水,被一個男孩救起的經歷,鞋子落水、男孩變成白龍救起自己的景象歷歷在目。而那條河的名字,就叫琥珀川。終於,千尋幫白龍找回了名字——賑早見·琥珀主(或琥珀川)。快樂的他們在蔚藍的那片天空中翱翔,心情暢然,了無牽掛。

最後,湯婆婆還給千尋出了一道難題——一群貪食的豬中誰是她的父母。千尋成熟了,湯婆婆反復強調「一次」的選擇機會,無疑試圖給千尋增加壓力,迫使她做出錯誤的選擇。但是湯婆婆不知道白龍(琥珀)曾經偷偷帶千尋去看過她變成豬後的父母。終於,三人離開了這里,回到了原來的世界。千尋的父母還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些什麼事情,千尋想再回頭看一眼那個小鎮,想看一眼白龍,可是想起白龍告訴自己不能回頭,於是咬著牙隨著父母走出了隧道。出了隧道後,千尋回過頭,迷茫的看著那個隧道。然而錢婆婆的發線還是保留了千尋對白龍的一絲記憶……

⑷ 木乃伊之伊莫頓的復活電影中1、2部里的黑蟲叫什麼

聖甲蟲

⑸ 求一部蟲子恐怖電影

截止2020年3月,關於蟲子電影如下:

1、《蛞蝓之災》由Juan Piquer Simon (as J.P Simon 胡安 皮克爾 西蒙)執導,Andy Alsup John Battaglia主演的外星蟲子驚悚科幻影片。

2、《蝗蟲毀滅日》由大衛·傑克遜執導,露西·勞萊絲、約翰·赫德、Dylan Neal、安德魯·西雷主演的一部關於蝗蟲的災難科幻片。2005年4月24日上映。

(5)黑蟲代替人類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1、《蛞蝓之災》講述了在美國一個小鎮里,有很多的人離奇死去。他們的身體被不明物體咬得殘缺不全。衛生部長麥克查得該鎮的大部分地區是建在有毒的垃圾場,這種有毒的廢料改變了蛞蝓的基因,使其變成食肉怪獸,並以驚人的速度繁殖,麥克和他的朋友為了拯救小鎮的居民,帶上特製的葯水沖向蛞蝓的老穴。

2、《蝗蟲毀滅日》講述了昆蟲學博士麥迪走馬上任美國農業部專門研究昆蟲部門的負責人,事業正面臨蒸蒸日上之勢。然而繁忙的工作卻導致了她與男友丹的關系惡化,就在雙方的感情陷入危機之時,麥迪又迎來了工作上的一大難題——變異的蝗蟲正席捲全美。

原來這種變異的蝗蟲是麥迪管轄的C-12實驗室的彼得博士通過雜交的方法培育出來的,他的初衷只是單純地為了科研目的。但這種蝗蟲的繁育能力非常強,並且現有的任何一種殺蟲劑對這些蝗蟲來說都是無濟於事的。

⑹ 一個電影有一個外星來的大機器人可以分解成小黑蟲 最後被外星來的男主回心轉意取消毀滅地球 電影叫什

地球停轉之日。
基努里維斯演的
那個外星人一直都在找理由不毀滅人類,人類一直表現的十分愚蠢。最後好像是一個家庭感動了他,讓他阻止了他帶來的機器人。好像是同歸於盡了

⑺ 一部外國科幻片

K和J雙人組是FBI所屬的一個非正式情報單位的刑警,他們的任務就是監督外星人在地球上的活動,任何外星人如果圖謀不軌,就會被這兩位身穿黑色西裝的特警殲滅。然而在一聯串調查未登記外星人訪地球記錄時,K和J竟發現銀河中的恐怖份子正秘密的行動准備刺殺另一星球的大使。由於這個舉動將引起宇宙間的征戰、世界將面臨崩潰,K和J必須在地球被外星人渣毀滅前找到這批恐怖份子。K和J這對黑白搭檔就帶著巨大無敵槍到處對...

⑻ 以前有一部電影外國的 有好多好多黑色的小蟲子 能吃人 那幫人好像去了一個什麼地方 里邊還有跟僵屍差

是木乃伊,在金字塔里詭異的轉入到人皮里的那種吧,現在想起那部電影還有點發麻的畫面

⑼ 求一部動漫電影名,好像是講一個女孩和她爸媽出來旅遊,來到一座城市,裡面白天沒有人,但是城市裡面的...

千尋[2]是一個瘦小的十歲小女孩。《千與千尋》的故事從她的身上開始展開。千尋跟著父母從這個城市搬遷到另一個城市,途中所發生的一段奇妙旅程。
[3]
影片的第一幕就是千尋睜開眼,眼神里充滿著失落,她懷念著以前的班級、以前的同學,手上還捧著臨別時同學送她的鮮花。
他們開著車,人生地不熟的,走錯路是正常的。只是他們都沒有想到,他們會誤闖鬼怪神靈休息的世界。他們穿過那條神秘的隧道之後,看見的是一片藍天,蔥郁的草地還有清新的風。這似乎已經是現在社會里少有的場所了吧。奇怪的是空無一人的小鎮街道上,兩旁是香噴噴的食物。千尋的雙親按捺不住食物的誘惑,根本不在乎食物的主人不在這里,拿著食物就吃。千尋無法阻止父母的舉動,這里令她不安,她只好在空曠的小街里走著,游盪著。
忽然,她看見了白龍,不可缺少的另一主人公,他呵斥著千尋,讓她在天黑之前快點離開這里。
此時,夜幕降臨,白龍身後大屋的燈光亮起.千尋被他嚴厲的語句嚇地轉身就往父母那裡跑。一路上,燈光一盞一盞地亮起,似有似無的影子在她身邊晃悠著,讓人好為這個瘦弱的小女孩擔心,期望她趕快到父母那裡,跟他們一起離開。
當千尋奔跑到父母吃東西的那個地方,轉角一過,卻發現坐在那裡的居然是穿著父母衣服的豬。父母因貪婪而變成了兩頭豬。
千尋沿著來時的路回去,卻發現來的路不知在何時變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她不願意相信眼前發生的一切,她希望這只是一場夢,拚命想使自己醒過來,可無論如何也不行。一艘華美絕倫燈光通明的船慢慢向這邊駛來,停岸了,卻發現是一個個帶有面具的影子。
千尋害怕極了,她突然發現自己正在逐漸地變得透明。這時白龍出現了,他輕輕地對千尋說,別怕別怕,我是站在你這邊的,吃了這里的食物你就不會消失了。
[4]
當湯婆婆的爪牙,湯婆婆的烏鴉僕人在天空盤旋著要抓千尋的時候,白龍卻帶著千尋躲過了,但他不得不離開的時候,千尋卻依賴地拉著他,白龍對她說,想要在這里生存下去,你只有一個人走下去。而在這里不工作,就會被湯婆婆變成動物。
千尋很害怕,不想變成動物,可她卻更加想救她的父母。
於是,她沿著白龍給她指引的路,找到了鍋爐爺爺,拜託他給自己一份工作。鍋爐爺爺卻拒絕了,他說自己人手已經足夠了。不過,當送飯來的小玲看到千尋的時候,他卻說這是自己的外孫女。當離開鍋爐爺爺的時候,小玲指責千尋,鍋爐爺爺幫了你,可你居然連句謝謝都沒有說,可以看出,無論是鍋爐爺爺還是小玲,他們都擁有一顆善良的心。
見湯婆婆之前,千尋連門都沒有敲就想直接推門就入。見到湯婆婆之後,就能發現這是一個愛發脾氣又貪錢的物質女人,對自己的孩子,巨大的寶寶縱容嬌慣。簽下合約,千尋開始在這里工作。並且被湯婆婆拿走了千尋原本的名字,只留下了一個小名:小千。名字一旦被奪走,就再也無法找到回家的路了。白龍說這話的時候,把千尋來時的衣物和她在真實世界中,臨別時同學寫予她的臨別紙條還給她,讓她好好保存。
千尋被湯婆婆強迫改名為「小千」,就是為了讓她忘記自己的名字,忘記自己是誰。名字,在這里成為了一種與真實世界(即本我)聯系的象徵。名字是聯系她的本體和原來世界的一個最為關鍵的點。魔女湯婆婆奪走她的名字就是為了留住她,讓千尋成為這個世界的人的形態,為她工作一輩子。失去了名字的人,也就失去了在那個世界的身份和生存的依據。
下雨之日。一個小孩本質上是善良的,看著無臉男在外淋雨,她為他開了一扇門好讓他進來避雨。無臉男渴望朋友的心態,與現實社會中的人沒什麼兩樣。只要一點點善意的行為,就足以令人感動。
湯屋來了一個特別的客人,腐爛神,彷彿就是污泥組成的一個神靈,惡臭熏天。當他進入湯屋裡最大的浴池時,清澈的水頓時變成了渾濁的泥漿,千尋卻忽然在他渾濁的身體里摸到了一跟鐵般硬的東西。用繩子綁住那塊鐵,大家齊心協力拉。只是沒想到拉出來的居然是人類廢棄的垃圾,腳踏車,魚線,甚至連骯臟的抹布都有。原來這不是腐爛神,而是河神,象徵著被污染的河流,在千尋的幫助下恢復了最初的潔凈,為表感謝,送給了千尋一個重生葯丸。
漸漸的,在她身上沉寂已久的「生命力」被冷酷的生活喚醒了,原來人可以實際地感覺到自己是活著的,千尋第一次有了這樣的體驗。
然而千尋卻沒有想到,她放進來的無臉男居然吞掉了貪婪的青蛙,開始不停的吃東西。
千尋面對那條被在飛的白紙片追趕的龍,毫不猶豫地叫著:白龍,來這里。她相信那就是白龍。看著白龍飛進湯婆婆的書房,而自己兩手卻全是他的血,千尋急著想要上去。無面人卻擋在她的面前,想給她滿手滿手裝不下的金子。「吃」在這部動畫片中的寓意似乎與貪婪的慾望有關,妖怪無臉男在澡堂子里越吃越多,而變得越來越邪惡。當無面人用變出來的金子討好千尋時,千尋卻拒絕了。她已經明白,她要的東西不是金子所能買到的。千尋還在為白龍擔心,她沒有時間在這里浪費,於是,她慌忙的跑掉了。無面人卻開始覺得失落而變得惱怒,把感覺在嘲笑他的兩個人吞進了肚子里。
千尋想從坊寶寶的房間進入湯婆婆的書房,其間湯婆婆進屋來看坊寶寶,可是坊寶寶在睡覺,湯婆婆只好離開。其實坊寶寶是為了救千尋而裝出睡覺的樣子的。可千尋要離開時,坊寶寶突然緊拉著她的手腕不放,要千尋陪他玩,並勸說千尋不要出去,因為外面有很多細菌。坊寶寶死命的拉扯著,並威脅千尋說如果不陪同他玩耍,他就哭。讓湯婆婆殺了千尋。沒辦法,千尋只好用人血嚇唬他。
此時粘在千尋身後的白紙片慢悠悠地冒出一個幻影,此時出現的是湯婆婆的雙胞胎姐姐——錢婆婆,但是她們都長得一樣,連手上帶的戒指都是一樣的。
錢婆婆生氣了,把坊寶寶變成了一隻肥大的白老鼠,把在天空飛著的僕人烏鴉變成了一隻蒼蠅,把三個頭似的東西連在一起,化作坊寶寶。然後錢婆婆要千尋交出白龍,因為白龍奉湯婆婆的命令,偷取了錢婆婆的魔女合約印章。而現在白龍如此痛苦是因為印章上的守護咒語起的作用。
千尋把河神給她的丸子,餵了一半給白龍吃,頓時,印章被吐了出來,並且把錢婆婆在印章上的守護咒語——一隻小黑蟲給踩死了。
如果說千尋用丸子救白龍是因為愛,那麼給無臉男吃就是本身為對他的真誠。明知道河神給的丸子能救自己的父母,卻依然拿出來幫助需要它的人。千尋此時的心胸只用淺淺幾筆就躍然眼前。
手拿著錢婆婆的印章,身邊是變小的坊寶寶和變小的烏鴉。身後還有把身體所有東西給吐干凈的無面人。義無反顧地踏上火車,尋求拯救白龍的方法。
到錢婆婆那的時候,不同與湯婆婆的溫泉屋那般豪華,而是截然相反的朴實。千尋把印章交還給她,並且代替白龍向她道歉。
錢婆婆告訴千尋,無論是什麼事情,包括與父母回到原來的世界、救白龍等等,都要靠自己。這也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游戲規則。千尋已經脫胎換骨,懂得感激、關心,想著為別人做件事。再不是那個吃著飯團、無助地流淚的小女孩了。
錢婆婆說,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不可能忘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
而無臉男,被錢婆婆留在那工作了。
錢婆婆在劇中是一個善良朴實的老奶奶,不僅原諒了白龍的所作所為,還送了千尋一個頭繩護身符。
在千尋與白龍返回的途中,千尋突然記起了聽父母說過自己幾年前為了撿一隻落在河裡的鞋子而落水,被一個男孩救起的經歷,鞋子落水、男孩變成白龍救起自己的景象歷歷在目。而那條河的名字,就叫琥珀川。終於,千尋幫白龍找回了名字——賑早見·琥珀主(或琥珀川)。快樂的他們在蔚藍的那片天空中翱翔,心情暢然,了無牽掛。
最後,湯婆婆還給千尋出了一道難題——一群貪食的豬中誰是她的父母。千尋成熟了,湯婆婆反復強調「一次」的選擇機會,無疑試圖給千尋增加壓力,迫使她做出錯誤的選擇。但是湯婆婆不知道白龍(琥珀)曾經偷偷帶千尋去看過她變成豬後的父母。終於,三人離開了這里,回到了原來的世界。千尋的父母還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些什麼事情,千尋想再回頭看一眼那個小鎮,想看一眼白龍,可是想起白龍告訴自己不能回頭,於是咬著牙隨著父母走出了隧道。她是否還能見到白龍,沒有人知道……這個與人類世界一牆之隔的世界裡的經歷,讓懵懂的千尋學會了成長,學會了堅強,學會了愛。在此處要知道的是事件是真實的,而證據就是回到現實世界的千尋頭上還系著錢婆婆送給她的頭繩(護身符)。

⑽ 求一部老電影名。關於黑色飛蟲咬人,然後感染傳播的。開始有一個人在海邊,手被黑色飛蟲咬了一口

蝙蝠1999

德克薩斯的一座小城在進行一項民意調查,這時發生了一系列令人不可思議的事件,蝙蝠襲擊了當地居民!政府部門指派野生動物學家希拉.卡斯珀去調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