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李安電影《雙子殺手》,劇情亮點不夠,怎樣來湊
本文開頭請允許筆者對我國著名小品演員、喜劇藝術家、導演陳佩斯先生和朱時茂先生致敬,因為當筆者看了李安的新片《雙子殺手》後,尤其是看到該片的高潮階段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這個1994年春晚上的小品《大變活人》。
再聯想到多利羊是1996年才克隆出來的,筆者更對陳佩斯朱時茂小品的前瞻性表示萬分欽佩。而且據說《雙子殺手》的劇本從九十年代就開始籌備了,難道美國好萊塢的主創人員也看過中國的春晚?
綜上,有人說李安這次拍砸了,筆者確實對該片的人文元素比較失望,體會不到很多深層次的人文思考,該片也沒有李安之前電影的那種魂兒,不過沖這次前所未有的觀影體驗和招人喜歡的女主,值得一看。
Ⅱ 雙生的電影劇情
電影《雙生》講述了藝術學校的學生李拼(劉昊然飾)找到了一份兼職工作,為女孩濤(陳都靈)畫肖像畫,來到了一處偏僻的林中豪宅,期間發生了一系列詭異事件的故事。
Ⅲ 電影敘述之情節分析
電影敘述之情節分析
(1)敘述蒙太奇
在影視藝術中又被稱作敘述性蒙太奇,他是按照情節的發展、時間、空間、邏輯順序以及因果關系來組接鏡頭、場面和段落。表現了事件的連貫性,推動情節的發展,引導觀眾理解內容,是影視節目片中最基本、常用的敘述方法。優點是脈胳清晰、邏輯連貫。敘述蒙太奇的敘述方法在具體的操作中還分為連續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蒙太奇以及重復蒙太奇等幾種具體方式。
·連續蒙太奇,這種影視的敘述方法類似於小說敘述手法中的順敘方式。一般來說它有一個單一明朗的主線,按照事件發展的邏輯順序,有節奏地連續敘述。這種敘述方法比較簡單,在線索上也比較明朗,能夠使得所要敘述的事件通俗易懂。但也有著自己的不足,一個影片中過多的連續蒙太奇手法會給人拖沓冗長的感覺。因此我們在非線性編輯的時候,需要考慮到這些方面的內容,最好與其他的敘述手法有機結合,互相配合運用。
·平等蒙太奇,這是一種分敘式表達方法。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情節線索分頭敘述,而統一在一個完整的情節之中。這種方法有利於概括集中,節省篇幅,擴大影片的容量,由於平行表現,相互襯托,可以形成對比、呼應,產生多種藝術效果。
·交*蒙太奇,這種敘述手法與平等蒙太奇一樣,平行蒙太奇手法只重視情節的統一和主題的一致,事件的內在聯系和主線的明朗。而交*蒙太奇強調的是並列的多個線索之間的交*關系和事件的同時性和對比性,這些事件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在最後幾條線索匯合為一,這種敘述手法能造成強烈的對比和激烈的氣氛,加強矛盾沖突的尖銳性,引起懸念,是掌握觀眾情緒的一個重要手段。
·重復蒙太奇,這種敘述手法是將代表一定寓意的鏡頭或者場面在關鍵時刻反復出現,造成強調、對比、響應、渲染等藝術效果。以便加深對某種寓意的印象。
(2)表現蒙太奇
這種蒙太奇表現在影視藝術中也被稱作對稱蒙太奇,它是以鏡頭的隊列為基礎,通過相連或相疊鏡頭在形式或者內容上的相互對照、沖擊,從而產生單獨一個鏡頭本身不具有的或者更為豐富意義的涵義。以表達創作者的某種情感情緒,也給觀眾在視覺上和心理上造成強烈的印象,增加情緒的感染力,其美學作用在於激發觀眾的聯想,啟迪觀眾思考。這種蒙太奇技巧的目的不是敘述情節,而是表達情緒,表現寓意和揭示內存含義,這種蒙太奇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隱喻蒙太奇,這種敘述手法通過鏡頭(或者場面)的隊列或交*表現進行分類,含蓄而形象地表達創作者的某種寓意或者對某個事件的主觀情緒。它往往是將類比沒的事物之間具有某種相似的特徵表達出來,以引起觀眾的聯想,領會創作者的寓意和領略事件的主觀情緒色彩。
這種表現手法在美學上的特徵就是利用巨大的概括力和簡潔的表現手法相結合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形象的表現力。在我們要製作的節目中,我們必須將要隱喻的因素與所要敘述的線索相結合,這樣才能達到我們想要表達的藝術效果。用來隱喻的要素必須與所要表達的主題一致,並且能夠在表現手法上補充說明主題,而不能脫離情節生硬插入,這一手法要求必須運用貼切、自然、含蓄和新穎。
·對比蒙太奇,這種蒙太奇表現手法就是在鏡頭的內容上或者形式上造成一種對比效果,給人一種反差感受,也是內容的相互協調和對比沖突,用來表達創作者的某種寓意或者對話所表現的內容、情緒和思想。
·心理蒙太奇,這種表現技巧是通過鏡頭組接,直接而生動地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精神狀態,如人物的閃念、回憶、夢境、幻覺以及想像等心理甚至是潛意識的活動,是人物心理造型表現。這種手法往往用在表現追憶的鏡頭中。
心理蒙太奇表現手法的特點是形象的片段性,敘述的不連貫性。多用於交*、隊列以及穿插的手法表現,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
3、鏡頭組接的一般規律和方法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什麼影視節目,都是由一系列的鏡頭按照一定的排列次序組接起來的。這些鏡頭所以能夠延續下來,使觀眾能從影片中看出它們融合為一個完整的統一體,那是因為鏡頭的發展和變化要服從一定的規律,這些規律我們將在下面的內容里做詳細的敘述。
(1)鏡頭的組接必須符合觀眾的思想方式和影視表現規律
鏡頭的組接要符合生活的邏輯、思維的邏輯。不符合邏輯觀眾就看不懂。做影視節目要表達的主題與中心思想一定要明確,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能確定根據觀眾的心理要求,即思維邏輯選用哪些鏡頭,怎麼樣將它們組合在一起。
(2)景別的變化要採用「循序漸進」的方法
一般來說,拍攝一個場面的時候,「景」的發展不宜過分劇烈,否則就不容易連接起來。相反,「景」的變化不大,同時拍攝角度變換亦不大,拍出的鏡頭也不容易組接。由於以上的原因我們在拍攝的時候「景」的發展變化需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循序漸進地變換不同視覺距離的鏡頭,可以造成順暢的連接,形成了各種蒙太奇句型。
·前進式句型:這種敘述句型是指景物由遠景、全景向近景、特寫過渡。用來表現由低沉到高昂向上的情緒和劇情的發展。
·後退式句型:這種敘述句型是由近到遠,表示有高昂到低沉、壓抑的情緒,在影片中表現由細節到擴展到全部。
·環行句型:是把前進式和後退式的句子結合在一起使用。由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再由特寫——近景——中景——遠景,或者我們也可反過來運用。表現情緒由低沉到高昂,再由高昂轉向低沉。這類的句型一般在影視故事片中較為常用。
在鏡頭組接的時候,如果遇到同一機位,同景別又是同一主體的畫面是不能組接的。因為這樣拍攝出來的鏡頭景物變化小,一副副畫面看起來雷同,接在一起好像同一鏡頭不停地重復。在另一方面這種機位、景物變化不大的兩個鏡頭接在一起,只要畫面中的景物稍有一變化,就會在人的視覺中產生跳動或者好像一個長鏡頭斷了好多次,有「拉洋片」、「走馬燈」的感覺,破壞了畫面的連續性。
如果我們遇到這樣的情況,除了把這些鏡頭從頭開始重拍以外(這對於鏡頭量少的節目片可以解決問題),對於其他同機位、同景物的時間持續長的影視片來說,採用重拍的方法就顯得浪費時間和財力了。最好的辦法是採用過渡鏡頭。如從不同角度拍攝再組接,穿插字幕過渡,讓表演者的位置,動作變化後再組接。這樣組接後的畫面就不會產生跳動、斷續和錯位的感覺。
(3)鏡頭組接中的拍攝方向,軸線規律
主體物在進出畫面時,我們拍攝需要注意拍攝的總方向,從軸線一側拍,否則兩個畫面接在一起主體物就要「撞車」。
所謂的「軸線規律」是指拍攝的畫面是否有「跳軸」現象。在拍攝的時候,如果拍攝機的位置始終在主體運動軸線的同一側,那麼構成畫面的運動方向、放置方向都是一致的,否則應是「跳軸」了,跳軸的畫面除了特殊的需要以外是無法組接的。
(4)鏡頭組接要遵循「動從動」、「靜接靜」的規律
如果畫面中同一主體或不同主體的動作是連貫的,可以動作接動作,達到順暢,簡潔過渡的目的,我們簡稱為「動接動」。如果兩個畫面中的主體運動是不連貫的,或者它們中間有停頓時,那麼這兩個鏡頭的組接,必須在前一個畫面主體做完一個完整動作停下來後,接上一個從靜止到開始的運動鏡頭,這就是「靜接靜」。「靜接靜」組接時,前一個鏡頭結尾停止的片刻叫「落幅」,後一鏡頭運動前靜止的片刻叫做「起幅」,起幅與落幅時間間隔大約為一二秒鍾。運動鏡頭和固定鏡頭組接,同樣需要遵循這個規律。如果一個固定鏡頭要接一個搖鏡頭,則搖鏡頭開始要有起幅;相反一個搖鏡頭接一個固定鏡頭,那麼搖鏡頭要有「落幅」,否則畫面就會給人一種跳動的視覺感。為了特殊效果,也有靜接動或動接靜的鏡頭。
(5)鏡頭組接的時間長度
我們在拍攝影視節目的時候,每個鏡頭的停滯時間長短,首先是根據要表達的內容難易程度,觀眾的接受能力來決定的,其次還要考慮到畫面構圖等因素。如由於畫面選擇景物不同,包含在畫面的內容也不同。遠景中景等鏡頭大的畫麵包含的內容較多,觀眾需要看清楚這些畫面上的內容,所需要的時間就相對長些,而對於近景,特寫等鏡頭小的畫面,所包含的內容較少,觀眾只需要短時間即可看清,所以畫面停留時間可短些。
另外,一幅或者一組畫面中的其他因素,也對畫面長短直到制約作用。如同一個畫面亮度大的部分比亮度暗的部分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因此如果該幅畫面要表現亮的部分時,長度應該短些,如果要表現暗部分的時候,則長度則應該長一些。在同一幅畫面中,動的部分比靜的部分先引起人們的視覺注意。因此如果重點要表現動的部分時,畫面要短些;表現靜的部分時,則畫面持續長度應該稍微長一些。
(6)鏡頭組接的影調色彩的統一
影調是指以黑的畫面而言。黑的畫面上的景物,不論原來是什麼顏色,都是由許多深淺不同的黑白層次組成軟硬不同的影調來表現的。對於彩色畫面來說,除了一個影調問題還有一個色彩問題。無論是黑白還是彩色畫面組接都應該保持影調色彩的一致性。如果把明暗或者色彩對比強烈的兩個鏡頭組接在一起(除了特殊的需要外),就會使人感到生硬和不連貫,影響內容通暢表達。
(7)鏡頭組接節奏
影視節目的題材、樣式、風格以及情節的環境氣氛、人物的情緒、情節的起伏跌宕等是影視節目節奏的總依據。影片節奏除了通過演員的表演、鏡頭的轉換和運動、音樂的配合、場景的時間空間變化等因素體現以外,還需要運用組接手段,嚴格掌握鏡頭的尺寸和數量。整理調整鏡頭順序,刪除多餘的枝節才能完成。也可以說,組接節奏是教學片總節奏的最後一個組成部分。
處理影片節目的任何一個情節或一組畫面,都要從影片表達的內容出發來處理節奏問題。如果在一個寧靜祥和的環境里用了快節奏的鏡頭轉換,就會使得觀眾覺得突兀跳躍,心理難以接受。然而在一些節奏強烈,激盪人心的場面中,就應該考慮到種種沖擊因素,使鏡頭的變化速率與青年觀眾的心理要求一致,以增強青年觀眾的激動情緒達到吸引和模仿的目的。
(8)鏡頭的組接方法
鏡頭畫面的組接除了採用光學原理的手段以外,還可以通過銜接規律,使鏡頭之間直接切換,使情節更加自然順暢,以下我們介紹幾種有效的組接方法。
·連接組接:相連的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一系列鏡頭表現同一主體的動作。
·隊列組接:相連鏡頭但不是同一主體的組接,由於主體的變化,下一個鏡頭主體的出現,觀眾會聯想到上下畫面的關系,起到呼應、對比、隱喻烘托的作用。往往能夠創造性的揭示出一種新的含義。
·黑白格的組接:為造成一種特殊的視覺效果,如閃電、爆炸、照相館中的閃光燈效果等。組接的時候,我們可以將所需要的閃亮部分用白色畫格代替,在表現各種車輛相接的瞬間組接若干黑色畫格,或者在合適的時候採用黑白相間畫格交*,有助於加強影片的節奏、渲染氣氛、增強懸念。
·兩級鏡頭組接:是又特寫鏡頭直接跳切到全景鏡頭或者從全景鏡頭直接切換到特寫鏡頭的組接方式。這種方法能使情節的發展在動中轉靜或者在靜中變動,給觀眾的直感極強,節奏上形成突如其來的變化,產生特殊的視覺和心理效果。
·閃回鏡頭組接:用閃回鏡頭,如插入人物回想往事的鏡頭,這種組接技巧可以用來揭示人物的內心變化。
·同鏡頭分析:將同一個鏡頭分別在幾個地方使用。運用該種組接技巧的時候,往往是處於這樣的考慮:或者是因為所需要的畫面素材不夠;或者是有意重復某一鏡頭,用來表現某一人物的青絲和追憶;或者是為了強調某一畫面所特有的象徵性的含義以印發觀眾的思考;或者還是為了造成首尾相互接應,從而達到藝術結構上給人一完整而嚴謹的感覺。
·拼接:有些時候,我們在戶外拍攝雖然多次,拍攝的時間也相當長,但可以用的鏡頭卻是很短,達不到我們所需要的長度和節奏。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同樣或相似內容的鏡頭的話,我們就可以把它們當中可用的部分組接,以達到節目畫面必須的長度。
·插入鏡頭組接:在一個鏡頭中間切換,插入另一個表現不同主體的鏡頭。如一個人正在馬路上走著或者坐在汽車里向外看,突然插入一個代表人物主觀視線的鏡頭(主觀鏡頭),以表現該人物意外的看到了什麼和直觀感想和引起聯想的鏡頭。
·動作組接:藉助人物、動物、交通工具等等動作和動勢的可銜接性以及動作的連貫性相似性,作為鏡頭的轉換手段。
·特寫鏡頭組接:上個鏡頭以某一人物的某一局部(頭或眼睛)或某個物件的特寫畫面結束,然後從這一特寫畫面開始,逐漸擴大視野,以展示另一情節的環境。目的是為了在觀眾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個人的表情或者某一事物的時候,在不知不覺中就轉換了場景和敘述內容,而不使人產生陡然跳動的不適合之感覺。
·景物鏡頭的組接:在兩個鏡頭之間藉助景物鏡頭作為過度,其中有以景為主,物為陪襯的鏡頭,可以展示不同的地理環境和景物風貌,也表示時間和季節的變換,又是以景抒情的表現手法。在另一方面,是以物為主,景為陪襯的鏡頭,這種鏡頭往往作為鏡頭轉換的手段。
·聲音轉場:用解說詞轉場,這個技巧一般在科教片中比較常見。用畫外音和畫內音互相交替轉場,像一些電話場景的表現。此外,還有利用歌唱來實現轉場的效果,並且利用各種內容換景。
·多屏畫面轉場:這種技巧有多畫屏、多畫面、多畫格和多銀幕等多種叫法,是近代影片影視藝術的新手法。把銀幕或者屏幕一分為多,可以使雙重或多重的情節齊頭並進,大大的壓縮了時間。如在電話場景中,打電話時,兩邊的人都有了,打完電話,打電話的人戲沒有了,但接電話人的戲開始了。
鏡頭的組接技法是多種多樣瓣,按照創作者的意圖,根據情節的內容和需要而創造,也沒有具體的規定和限制。我們在具體的後期編輯中,可以盡量地根據情況發揮,但不要脫離實際的情況和需要。
4、長鏡頭
長鏡頭,在影視藝術中,也被稱為段落鏡頭,它是指拍攝機在不停機的比較長的時間運動後所拍攝的連續鏡頭,有些長鏡頭可以達到幾分鍾以上。
長鏡頭的理論首先是由法國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贊提出的。他認為鏡頭和鏡深鏡頭的運動可以避免嚴格限定觀眾的知覺過程,注重事物的真實,常態和完整的動作,保證時間的進行受到尊重,讓觀眾看到顯示空間的全貌和事物的實際聯系。其意義不但可以大大減少蒙太奇組接的次數,而且對於開拓、研究鏡頭內部蒙太奇的藝術潛力,也產生重大的作用。特別對於需要連續表現的情緒,動作需要連貫,一氣呵成的鏡頭以及要連續介紹遼闊空間的鏡頭,都有其特殊的藝術價值。
但巴贊把長鏡頭的美學意義絕對化,只強調真實,而忽視了外部蒙太奇組接技巧的藝術本質。通過多次蒙太奇組接技巧我們可以選取典型、具有代表性的鏡頭,達到創造新穎、跨越時空、縮短無意義空間鏡頭的作用,使觀眾受到其在藝術側面的效果,而不是簡單地對客觀時間復印、觀摩的印象。長鏡頭在國內的電視影片中運用極其繁多,往往給人拖沓冗長的感覺,不比港台或者西方的影片給人那樣激烈的節奏感。
長鏡頭理論和表現技巧是構成影視藝術的一個部分,可以與蒙太奇組接技巧互為補充。但我們不能濫用,尤其在故事影片,音樂電視中。在記錄片、教學片或者一些新聞片中我們可以適當的運用,表現一些細節性的東西。
5、聲畫組接蒙太奇
在1927年以前,電影都是沒有聲音的。畫面上主要是以演員的表情和動作來引起觀眾的聯想,達到聲畫的默契。後來又通過幕後語言配合或者人工聲響如鋼琴、留聲機、樂隊的伴奏與屏幕結合,進一步提高了聲畫融合的藝術效果。但真正達到聲畫一致,把聲音作為影視藝術的表現元素,是在錄音、聲電光感應膠片的技術,尤其是磁帶錄音技術出現以後,才把聲音作為影視藝術的一個組成因素合並到影視節目之中。
Ⅳ 電影《找到你》雙女主的演技怎麼樣還有那些表現出色的演員
先說觀點,姚晨和馬伊琍在這部電影中,都貢獻了突破性的演技,可以說是達到了兩人演技的巔峰。
總之,這部電影的選角非常成功,不管是主演還是配角,都貢獻了極為精彩的演出,非常值得一看。
Ⅳ 電影《無極》票房、口碑雙撲街,陳凱歌想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1.如果你問的是電影劇情,網路一下你就知道,當然得小心不留神查到山寨的了;
2.如果你問的是寓意,比較表面的理解是愛與承諾的故事:
首先是愛,傾城在孩提時代,因為生存的窘迫和滿神的誘惑以真愛為代價換來了全天下最好的食物,最美的衣服甚至最強的男人的寵幸。20年後一切果真應驗了,然而此時她才發現自己是需要愛的。
王為了活命,讓傾城在大庭廣眾下脫衣服,為了報復,見到救兵後第一件事就是殺傾城;無歡為了折磨當年欺騙他的傾城,把她關進鳥籠,剝奪她的自由,害死救她的「將軍」;光明大將軍為了自己的驕傲想得到她,卻在名利和愛情中選擇了前者;全片中唯一真正愛著傾城的奴隸昆侖在一次次陰差陽錯中與她失之交臂。。。當傾城終於發現自己的錯誤時,他的生命卻即將步入終點。。。就在幾乎所有人都以為BE無疑時,昆侖卻穿上了無歡的黑袍,起死回生,並用自己超凡的奔跑讓時光倒流,從而讓傾城有了重新選擇的機會,打破了悲劇的輪回。
然後呢就是被眾人所詬病的承諾,或者說是饅頭問題。無歡小時候呢因為第一次被人欺騙再加上種種外因(比如雪國事件啦balabala)變得無法信任任何人,雖然他沒有受到滿神的詛咒但終其一生也無法得到愛,最後他雖然殺死了光明,得出「我們誰也無法相信誰」的悲論,卻又立即被殺,他詛咒傾城無法得到愛卻又一次失算。整部影片中就數他死得最杯具,而且是徹頭徹尾的大杯具!
鬼狼死了,但在臨死之際他終於戰勝了對死亡的畏懼,找回了身為人的尊嚴;光明死了,但在臨終前他終於領悟了生的美好與愛的意義,得到了傾城真實的愛。而無歡,雖然終於吐露了饅頭的往事,發泄了多年的怨氣,令人惋惜,嘲笑卻不被尊敬,到死也得不到救贖,信任與愛。無歡這條線是電影的主線,除此以外,影片一些細節也與此對應,比如大將軍對傾城的欺騙,滿神對所有人的欺騙(她的話一向是偷換概念的)鬼狼為了求生哄騙昆侖等等。
無極是中國電影史上的一朵奇葩,不僅僅是因為05年就搬上熒幕的QY戲,N年後應驗的XX門,頭發向上豎的巫婆大神,更不是一個饅頭後引發的惡搞風潮,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爛片」大帽子,壓根是戴上就摘不掉啊。其實,當年那些缺點放在今天,並不是什麼致命的東西,關鍵是自這部生錯時代的魔幻片之後,中國幾乎再無如此正宗的幻想片了。。。
Ⅵ 中西電影在表現同主題的電影所採用的不同方式和其表達的相似或不同的含義
電影表現手法【電影景物描寫】劇作對人物生活環境中的風景和各種物象的描寫。它表現人物活動的時間狀態和空間特色,是創造典型環境的重要條件,是銀幕造型的一個重要方面。景物描寫,可用於轉換時空。通過描寫人物對景物的感受和反映,可以借景抒情,表現和點染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情緒色彩,有助於形成影片的風格特色。景物描寫要從生活出發,符合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發展的規定情境,有特定時代的和濃郁的生活氣氛。【電影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是對表現對象的細微部分進行細膩描寫,是作品形象描繪的最小單位,但對其只有意義性要求而無統一的量的規定性。電影劇作中的人物性格塑造、事件發展、典型環境、主題思想都是通過許多有機聯系的細節描寫來實現的。細節可以擔負一切劇作功能。電影中所有表現元素都可以通過精心構思成為細節,如聲音細節、人物細節、景物細節、物件細節、色彩細節等等。生活細節成為藝術細節,必須經過加工和提煉,成為有一定意義的細節。電影細節描寫要有獨創性、可視聽性和真實可信性。【電影白描手法】白描原是中國繪畫的一種技法,即用墨線勾描人物和各種景象特徵,突出其神韻,不著顏色或略施淡墨,以形象本身簡潔的特徵表露喚起讀者聯想,得以豐富形象。這種手法借用於電影劇本創作,指電影劇本寫作不可能對對象做長篇的詳盡描繪,運用白描手法,可以簡潔鮮明地突出所表現形象的特徵。以形傳神。【電影象徵手法】電影編劇通過一定劇作形象的描寫,寄寓超越具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等抽象內涵的一種藝術手法。從影象構成角度看,那些屬於影片整體構思的或始終屬於劇情本身的藝術元素,除了他們的直接意義外,還寓意著更深廣的涵意(如概念、思想、感情、精神等),這就是電影的形象象徵。電影的影象象徵分為寫實性象徵和符號象徵兩大類。從電影綜合藝術元素的構成看,象徵手法所描寫的象徵形象有四種基本范疇:1.視覺性象徵形象。影片《大決戰》中毛澤東和周恩來邊推碾子邊商量戰事,是推動歷史車輪的象徵;影片《神鞭》中傻二的辮子,作為某種傳統文化精神的象徵被刻意突出;影片《紅衣少女》中,安然身著醒目的紅衣的造型,是人物開放向上精神的象徵。2.聽覺象徵形象。影片《夜行貨車》中詹亦宏向摩根索逼近時,以列車轟鳴聲,象徵民族正氣。3.視聽結合象徵形象。影片《鄉音》末尾獨輪車的視覺形象與火車轟鳴聲的聽覺形象交叉,象徵新舊生活的沖突和歷史趨勢的必然性。4.敘事性象徵形象。主要指情節和細節的象徵。有全局性的,也有局部的。影片《老井》以全部情節敘述構成影片的整體象徵——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頑強生存意志。《老井》中,先後三次出現婚後的旺泉倒尿盆的細節,象徵著他終於融入傳統。【電影怪誕手法】指在電影劇作中對所描繪的人、事、物、景,運用種種古怪離奇、悖於常規、異常變形、極度誇張等刻畫方式。怪誕手法給人以新奇、刺激的感受,能引起興趣和加深印象,但描寫怪誕本身不是目的,目的在於通過怪誕揭示人物心理活動,反映和揭露社會生活的不同層面和實質,表現或深化主題等。怪誕雖然不符合生活的表面現象,但符合藝術的真實。怪誕手法的運用有全劇整體性的,有僅在劇作局部使用的,也有與寫實手法相交叉使用的。【電影寫實手法】電影劇作中追求逼真地、如實地描繪客觀現實的方法。客觀現實世界是多維的、縱深的、動態的,包括歷史和現實的各種人物、社會環境、自然風貌等等。寫實手法要求對重大的歷史事件、各類人物和社會生活風貌的描繪不作人為雕砌,要求環境和細節表現逼真、精細描繪的態度。寫實手法有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的區別。現實主義的寫實手法反對自然主義對生活的機械照相,而要求藝術的典型化。【影片基調】基調原為音樂用語,指貫穿整部音樂作品的旋律變化或完整主題。影片基調是指影片的貫穿性意蘊與影片鮮明藝術傾向的融合。它反映導演的思想傾向、情感傾向、創作意圖和藝術追求。導演往往根據文學劇本提供的表現內容、影片題材和所選擇的樣式,憑借自身的生活經驗、藝術感覺,以及對社會的思辨和洞察力,感受、捕捉和設計影片的基調。各創作部門以導演確定的整部影片的基調為依據決定各自的創作基調,如表演基調、造型基調、攝影基調、色彩基調等等。影片基調最終以豐富的景象造型元素與聲音造型元素為媒介表現出來,顯現於影片的主要風格特色和藝術特色之中。【銀幕效果】電影銀幕上的藝術形象作用於觀眾心理所引起的各種情感反應。銀幕形象是由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綜合構成,因此銀幕效果也稱為「視聽效果」。電影的畫面與聲音元素結合,相輔相成,以變化豐富的動作、聲音、色彩、情調、節奏、寓意性等刺激觀眾,產生豐富的銀幕效果。銀幕效果是一種特殊而復雜的視聽刺激效果。無論視覺效果、聽覺效果還是視聽結合效果,都可以有兩種基本情況:一是通過直觀的視聽造型刺激,產生直接性銀幕效果,包括引發觀眾的各種聯想;二是通過間接的視聽造型刺激,大量靠調動觀眾的想像力產生間接性銀幕效果。【銀幕造型】電影藝術的綜合表現面貌元素。與靜止的空間造型藝術不同,銀幕造型是時空結合的運動的造型,也是一種聲畫結合的造型。在這種聲畫結合、時空運動的綜合造型面貌中包含著豐富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方式。電影是集體創作的綜合藝術,所有的創作成員都是銀幕造型的創作者。相對而言,每個部門只能對銀幕造型的某個方面起到作用,通過各部門創作的有機結合才能構成完整的銀幕造型。這種集團創作歸根到底仍是以導演的總體構思為依據的,因此,導演對銀幕造型的質量負有主要責任。電影導演工作的主要成果也表現在銀幕造型上。【節奏】是電影藝術至關重要的方面之一。電影節奏是電影藝術中所有要素的綜合構成並作用於觀眾生理心理所產生的效果。節奏在電影中既表現在時間的流程中,也表現在空間的運動形態上,以及時空綜合中。影片節奏不單純是藝術技巧的表現,而是根據劇情需要,人物塑造需要,對影片總體把握、對電影手段綜合運用的結果,是節奏的局部構成與整體構成的辯證統一體。電影的節奏總體存在於劇作中、存在於導演的總體構思和分鏡頭本中,滲透在表演、造型、聲音、攝影、美工、剪輯等藝術創造中,形成情節節奏、造型節奏等節奏方面。而導演作為影片總設計師和指揮者,對影片節奏面貌的體現和創造影片的節奏風格起著決定作用。節奏在根本上是藝術情感的顯現。節奏的物理形態是運動,其心理根源是藝術家通過電影的特殊表現手段在作品中傳遞出一定強度的情緒情感的脈律,並引發觀眾情緒情感上的震盪或共鳴。人們常將速度作為節奏的唯一表達形式,以快、慢來衡量節奏,但速度並不等於節奏。速度節奏只是節奏的一種。節奏的衡量,也不單是鏡頭的長短,還有音響、線條、色彩、形體等藝術造型因素有規律的運動變化(高、低、強、弱、緊張、鬆弛、疏緩等等方面),以及它們引起欣賞者的生理感受狀況。節奏是主觀和客觀的統一,心理和生理的統一。電影表現內涵的無限豐富性、電影表現手段的無限可能性和觀眾接受心理的復雜性,決定影片節奏形式和節奏變化的無窮多樣性【內部節奏】緣於情節發展的內在矛盾沖突、人物的情感波瀾等內容要素而形成的節奏。在電影中,內部節奏顯現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與場面調度和蒙太奇技巧等密切融合的演員的表演、演員飾演的角色情感的內在張力。【外部節奏】由畫面上一切主體的運動,各種長度鏡頭組接和鏡頭的各種轉換方式,以及速度和光影、色彩、各種畫面形式的變換而產生的節奏。外部節奏表現有時和內部節奏相一致,有時不一致,甚至可以做完全相反的表現。服從於統一的藝術構思。【庫里肖夫效應】蘇聯電影導演列夫.庫里肖夫為了弄清蒙太奇的並列作用,做了一項有名的鏡頭剪接實驗。他給俄國名演員莫茲尤辛拍了一個毫無表情的特寫鏡頭,分別接在一盆湯、一個作游戲的孩子和一具老婦人的屍體鏡頭前面,出乎意外的是,他發現觀眾看到了演員的「表演」,即:看到湯時表現出飢餓感,看到孩子時表現出喜悅,看到老婦人屍體時表現出悲傷。而實際上這都是由於鏡頭的組接使觀眾產生了聯想。從這個試驗中,庫里肖夫得出結論:造成電影情緒反應的,不是單個鏡頭的內容,而是幾個畫面之間的並列,是鏡頭組接和剪輯的作用。這就是所謂庫里肖夫效應。【主觀鏡頭】將電影攝影機的鏡頭,當做電影中某一角色的眼睛,去觀看(攝制)其他人物、事物活動的情景,即為主觀鏡頭攝制。這種代表影片中某一人物視線的鏡頭,叫做主觀鏡頭(狹義的主觀鏡頭)。主觀鏡頭還包括明顯表示出導演主觀評論觀點和主觀情感與情緒的鏡頭(廣義的具有強烈主觀表現色彩的鏡頭)。沒有純粹的客觀鏡頭,也不會有純粹的主觀鏡頭,主觀鏡頭總是在客觀鏡頭表現中產生的。例如這樣一種典型的希區柯克式的主觀鏡頭表現:人物頭部受傷,鮮血流下,逐漸遮蓋了視線,鮮血覆蓋了畫面,是主觀表現,但它不能離開人物受傷這個客觀過程。主觀鏡頭表現比客觀鏡頭表現更為復雜,有著變化多樣的運用模式。如反應式主觀鏡頭、想像式主觀鏡頭、多視角式主觀鏡頭、多層次式主觀鏡頭、近似式主觀鏡頭等。【客觀鏡頭】一般指攝影機採用大多數人在拍攝現場所共有的視點拍攝的鏡頭。這種鏡頭在銀幕直觀效果上可使觀眾產生共同臨場感,達到客觀表現的目的。客觀鏡頭客觀性包括兩個含義層:首先是指反映對象自身的客觀實在性,即藝術所再現的生活內容的真實性。這通常是導演在運用傳統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時所要求和恪守的。如《人到中年》等影片中所表現的許多事件、環境、人物等生活畫面,都要求對生活真實性的再現,也就是藝術所反映生活的能見性;二是指對對象的客觀描述性。這種客觀描述性無論在現實生活片還是在童話片、神話片、荒誕片中都有其不可避免性。如影片《西遊記》中種種事件過程的表現,都是客觀鏡頭的用武之地。客觀鏡頭運用的目的是為了引導觀眾觀賞無論哪一層含義的畫面表現,都具有規定情境的客觀實在性,使影片達到敘述和描寫的目的。最終,它們都免不了滲透著編、導、攝的思想情感。【空鏡頭】即沒有人物出現的景物鏡頭。是導演闡述思想內容、敘述故事情節、抒發情感意境、轉換銀幕時空、調節節奏的重要手段。有主觀空鏡頭和客觀空鏡頭兩大類。主觀空鏡頭是人物眼中的、心理的和被刻意渲染的景物和感覺,客觀空鏡頭是客觀表現的環境景物以及過場性景物等,它要求景物表現的真實實在性。【時空轉換技巧】影片中用以表現一定時間、空間鏡頭或段落的變換,以造成各種藝術效果的手段。常見的時空轉換技巧有:利用漸隱、漸顯、化、劃等傳統光學技法,在兩個鏡頭或段落之間插入能夠表現時間、季節、地點變換的景物鏡頭;利用字幕和繪畫說明時間、地點的變換;無技巧剪輯,即完全利用畫面內容本身的直接轉換、而不用附加的光學技巧來表明時空的轉換、劃分時空段落。【漸顯、漸隱】亦稱「淡入、淡出」、「漸明、漸暗」。傳統剪輯技巧手法之一。電影藝術表現時空間隔的傳統手段。其常規表現形式是:前一場景的畫面逐漸暗談直至完全消失(漸隱),後一場景的畫面逐漸顯露直到十分清晰明亮(漸顯)。這種手法表現某一個情節(段落)的終了和另一個情節(段落)的開端,留有一定間隔,使觀眾在段落感中得到短暫的間歇,從容領會進展中的劇情。並可表現一定的情緒和節奏。【切】「切換」,即「切出、切入」的簡稱。屬於無技巧剪輯手法。漸已成為電影最基本的鏡頭轉換方式之一。指不用任何光學技巧如化、劃、淡化之類作為過渡,而是直接由一個鏡頭轉換成另一個鏡頭或由一場戲轉換成另一場戲為保證鏡頭切換流暢,符合藝術邏輯性並適應一般觀賞心理,在剪輯創作中,必須把握影片節奏和准確地掌握鏡頭恰切的剪接點。【化】亦稱「化出、化入」、「溶出、溶入」。傳統剪輯技巧之一。電影藝術表現時空轉換的傳統手段。其常規表現形式是;前一畫面漸漸隱去(化入、溶出)之前,後一畫面即開始漸漸顯露(化出、溶入),兩個畫面同時重疊隱現,直到後一畫面完全清晰。「化」的作用很多,如:起到時空過渡作用;可簡捷地表現大幅度時空轉換;常常用來表現人物的想像、夢幻、回憶等,直接傳遞情緒;在時空距離較近情況下,連續使用「化」過渡鏡頭,可產生抒情、緩慢柔和的效果;在神話片中用來達到「變形」的特殊觀賞效果等等。【疊印】電影語言中特有的一種形式。電影剪輯技巧手法之一。將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時空、不同景物或人物的畫面重疊起來,復印在一條膠片上,即疊印。同時,疊印的各個畫面的內容之間必須保持內在聯系,以形成疊印畫面的各種意義。有的影片片頭字幕或唱詞字幕也採用疊印方法與畫面合成。【劃】亦稱「劃出、劃入」、「劃過、劃變」。傳統電影剪輯技巧手法之一。為實現畫面銜接所採用的一種技巧。表現形式是後一鏡頭從前一鏡頭畫面上做左右劃、右左劃、上下劃、斜向劃、棱形劃等。當代電影中,這種手法比較少用,但為了加強某種視覺效果或製造其他各種藝術效果,這種手法有時仍然使用,並且注意具有新穎性。【跳切】「切」的一種。屬於無技巧剪輯手法。它打破常規狀態鏡頭切換時所遵循的時空和動作連續性要求,以較大幅度的跳躍式鏡頭組接,突出某些必要內容,省略時空過程。跳切既以情節內容的內在邏輯聯系為依據,也以觀眾欣賞心理的能動性和連貫性為依據,排斥缺乏邏輯性的隨意組接。【閃回】通常指在一定的場景結構中插入另一場景或片斷。閃回可以是電影的一種片斷敘述手法,也可以形成全片結構形態,即閃回結構影片。從內容上看,閃回的內容一般為閃回前面鏡頭中某個人物的思維或回憶。它可以是情緒性的,也可以是敘事性的;可以是較長篇幅的,也可以是瞬間意識表現,目的是使觀眾更清晰地感受人物的思維、情緒和了解事情原委。【工作樣片】每個攝制工作日都要將拍好的底片印出一條正片,即為工作樣片。供攝制組創作人員和廠負責人審查用。在工作樣片尚未經審查通過或需要重拍前,一切布景和拍攝現場的各項設置不得拆除。在後期製作中,工作樣片供導演和剪輯修剪、組接鏡頭用,也供配音、混合錄音用,還供最終審查影片用,最後作為完成片套底用的依據。工作樣片屬珍貴資料,要求精心保管。【雙片】即「完成雙片」、「混錄雙片」。由經剪輯完成的工作樣片和混合錄音後的磁性聲帶片兩部分組成。雙片的用途是為聽取審查意見後便於修改。與正式拷貝不同,它必須通過聲畫同步放映機放映才能達到聲畫合成的效果。審查通過和修改後,經過畫面套底,將混錄磁帶轉成光學聲帶,就可印製正式拷貝。
Ⅶ "劇情片"用英語怎麼說
"劇情片"用英語說為:Feature film
劇情片=故事片英文均為feature film,是其中一種片種。劇情片一般長度在30分鍾或以上,以電影院作為發放對像。
相對於其他片種如動作片或愛情片以動作或愛情帶動故事的推進,劇情片主要以故事的劇情變化或角色性格的發展帶動整套電影的進行。
劇情片不同於動作片的精彩打鬥,場面的宏大,愛情片的纏綿,喜劇片的搞笑,劇情片的賣點主要是其劇情。
(7)雙劇情電影怎麼表達擴展閱讀:
其他類型片的英語翻譯:
一、喜劇片
喜劇片英文為:Comedyfilms。指以笑激發觀眾愛憎的影片。常用不同含義的笑聲,鞭笞社會上一切丑惡落後現象,歌頌現實生活中美好進步事物,能使觀眾在輕松愉快的笑聲中接受啟示和教育,以及得到愉悅的心情。
二、動作片
動作片(Action Films)又稱為驚險動作片(Action-Adventure Films),是以強烈緊張的驚險動作和視聽張力為核心的影片類型。
三、紀錄片
紀錄片(documentary)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
Ⅷ 電影《雙程》的劇情是怎樣的 精彩劇情介紹
陸風(高泰宇飾)與程亦辰(黃靖翔飾),身世、性格完全極端的兩個人感情很好。但是命運卻總愛開玩笑,因為誤會,雙方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陸風更被家人送去了香港。多年後,兩人偶遇,已是物是人非。白富美卓藍、霸道專橫的陸風、重視朋友與家庭的程亦辰、想要保護哥哥的程亦晨(向皓飾),更多的糾葛和誤解纏繞著他們。陸風的出現造成程亦辰的母親去世、弟弟癱瘓。面對親人、朋友的離去,程亦辰終於承受不住,與陸風決裂並給陸風寄去了他和卓藍的婚禮邀請函。而陸風在一系列事件的刺激下和父親脫離父子關系,獨自創建自己的事業,在五年後回歸,並要以自己的方式報復程亦辰
Ⅸ 電影有哪些表現手法
1、寫實主義手法
嚴格地、真實地、客觀地、不加任何修飾地再現現實世界。與表現傳統意義上的美或者理想化的形象相對立。風格平實,作者將自己的意圖隱藏於作品之中。電影拍攝上攝影機運用相對保守,長鏡頭是常用手法。
2、麥格芬手法
它表示某人或物並不存在,但它卻是故事發展的重要線索,是希區柯克最常用的一種電影表現手法。比如《房客》中的復仇者、《蝴蝶夢》中的麗貝卡、《迷魂記》中的瑪德琳。
3、交叉蒙太奇
交叉蒙太奇屬於蒙太奇的一種剪輯方法,是把同一時間,在不同空間發生的兩種動作交叉剪接,構成緊張的氣氛和強烈的節奏感,造成驚險的戲劇效果。作用是引起懸念,製造緊張氣氛,加強矛盾沖突的尖銳性。.
4、平行蒙太奇
平行蒙太奇稱並列蒙太奇。兩條以上的情節線並行表現,分別敘述,最後統一在一個完整的情節結構中,或兩個以上的事件相互穿插表現,揭示一個統一的主題,或一個情節。
5、象徵手法
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藉助某人某物的具體形象(象徵體),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遠,含蓄深刻。恰當地運用象徵手法,可以將某些比較抽象的精神品質化為具體的可以感知的形象。
Ⅹ 雙字幕電影 英文怎麼說
雙字幕電影:Double- Caption movies
單字幕電影:Single-Caption 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