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電影行業票房怎麼買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行業票房怎麼買

發布時間: 2022-06-07 12:46:08

1. 電影票房怎麼算

1、10億票房指的是累計門票收入。

2、電影上映,一天都會有票房統計。實時票房可以到中國票房網進行查詢中國票房網。

3、票房利潤分成方法:

在中國票房分賬的基本原則是:首先,需要在總票房中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剩下的錢當中,作為放映場所的影院拿走57%,製作方和發行方拿走43%。然後,製片方會根據事先的約定支付發行方一筆費用。剩下的錢扣除成本了之後,製作方和投資方再按約定分成。

在好萊塢,有三種分賬模式可以選擇:

第一種是和中國一樣的固定比例分賬。

第二種是影院會支付一筆費用給製片方買斷影片,然後這部影片的全部票房都歸影院所有。

第三種是好萊塢最流行的分賬模式,也就是階梯式分賬:在好萊塢製片商的一些大片上映的第一周,製片商可以拿走80%的票房而影院只能拿走20%,這樣製片方就能盡快趁著影片的熱度收回成本。但隨著影片上映時間變長,製片商分到的票房會越來越少,第二周、第三周在60%左右,到了第四周可能就只有20%。

(1)電影行業票房怎麼買擴展閱讀:

票房統計方法:

現在影院都實行的電腦售票,這些售票系統是和國家電影局電影專項基金管理中心聯網的,每天的固定時間都會自動向專基中心發送票房數據。

分成統計和票房統計是一個體系內的東西,不能分為兩個體系,分成肯定要依靠影院票房的數據,跟票房沒有關系的單位隨便去統計,能設計到分成的也就是院線和發行公司,統計也是院線發給發行公司。

2. 電影所說的票房是指什麼,票房的錢是從哪來

1. 票房(Box Office)的由來以及發展LZ可以直接網路一下進行了解
2. 簡單給LZ說,電影的票房主要就是指電影從第一天上映到電影下線為止,全國所有電影院售出的電影票的金額總和(如果該電影在國外有上映,再加上國外的票房)
3. 多說一點:一部電影的收入除了電影票房,還有一部分來自DVD,藍光DVD,DVD出租的收入,當然,這里指的是北美市場,因為老外是買正版。國內盜版昌盛,DVD的收入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僅在國內上映的華語片其收入大部分靠電影票的收入.
4.LZ還有什麼疑問,可以hi我

3. 電影的票房收入如何分成

分成方法如下:

首先,所有影片的票房總額(簡稱總票房),要向國家繳納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其次要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由影院從總票房中直接扣劃並繳納。

以上兩項,合計5% + 3.3% = 8.3%,稱為「不可分賬票房」。剩下的1 - 8.3% = 91.7%即為「可分賬票房」,又名「凈票房」。可得:凈票房=(1 - 8.3%)x 總票房。

然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直屬的國有獨資企業——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影數字電影發展(北京)有限公司(簡稱中影數字)會征繳凈票房的1% ~ 3%作為發行代理費,簡稱「中數代理費」。由院線支付給「中影數字」。但該分賬階段只存在於大片,小片沒有。

最後在剩下的票房中,即凈票房扣除「中數代理費」後的票房(以下由Δ表示),電影院分享50%,院線分享7%,製片方和發行方合計分享43%。

如果電影院與院線是同一家公司,比如「萬達」、「金逸」,那麼它將獨享這57%(即50% + 7%)。如果製片方與發行方是同一家公司,那麼它將獨享這43%。

一般來說,發行方會與製片方約定,收取上述Δ的5%~15%作為其發行代理費用。那麼只剩下43% - 15% = 28%歸屬製片方,即Δ的28%才是製片方的。

如果某些影片在某個檔期處於競爭劣勢,為了增加影片排映場次,製片方和/或發行方會承諾給影院和/或院線返百分點,一般占Δ的3~5個點。也就是說,製片方和/或發行方承諾把自己應得的43% x Δ 中的3~5個百分點返給影院和/或院線,使其原來占Δ的57%的份額提高到60%~ 63%。

製片方,簡稱「片方」,有時本身就是投資方,大多數情況下不只一家,因為很多電影的投資較大,製片方一家無力投資,於是會邀請多家公司聯合投資。多家投資方如何分享票房,這取決於各投資方在總投資額中的地位、主次、份額,業界稱之為「主投方」與「跟投方」。

主投方就是控股方,只能是一家;跟投方就是參股方,常常是多家,主投方就是發行方要面對的製片方。但不論如何,只有真正出資、投了錢才能算投資方,沒有以貨幣形式出資的公司都不是投資方。

一部電影除了票房收入還有哪些渠道能夠獲得收益呢?

1、電視版權:即電視放映權。比如央視或一些省級衛視會購買某些電影(主要是大片)的電視播映權。

2、網路版權:如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土豆、樂視網等為主要買家。

3、海外銷售:面向中國港澳台地區、海外國家的院線、電視銷售版權。

4、商務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廣告、營銷合作、活動冠名、衍生品的銷售收入。

5、政府補貼:主要是各級政府的各類專項補貼。

6、行業補貼:主要是攝制3D或巨幕格式(包括IMAX和中國巨幕兩種格式)的影片,票房達到一定數量後,享受專項的行業補貼。

上述這些非票房收入,有時也比較可觀,主要都歸製片方。因此近年來製片方都在不斷加大並積極拓展「非票房收入」,以求利潤最大化。

4. 電影版票怎麼投資

最近很多人問到我,電影版票投資靠譜嗎?在這里為大家坐一下具體講解。
電影版票是什麼?簡而言之電影版票是承載電影投資的實物介質,作為介質版票本身不具備價值,他只是一張特殊印刷的紙張,如同銀行存款單不具備實物價值,但是具備兌換本金和利息的介質價值。為什麼很多電影投資要有這樣的介質,究其原因是國家法律明令限定電影本身是不允許進行權益拆分向市場進行資金募集的,具體大家可以查看2017年頒布的禁令禁止任何機構進行產品權益拆分。
電影版票投資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產生的一種影視投資方式,讓用戶購買電影版票的形式間接的投資電影,給電影版票賦予了兌換電影權益回報的功能。舉例:你去銀行存錢,銀行要給你存款單,你可以享受利息;你去股市買股票,股市會給你電子倉單,你可以享受分紅和收益;你借款給第三方,三方要給你借條,你可以享受本金和利息。這里大家要注意,銀行,股市為具備高信用度國營機構以及具有完善資金監管和經營監管機構。
電影版票區別於其他幾種電影參與方式,1.影視基金投資2.影視公司投資3.個人參與投資4.影視衍生品模式。
影視基金普遍應用於基金公司與影視公司定向投資合作,例如:經緯投資投資《後會無期》獲6億票房回報;
影視公司投資通過聯合出品形式參與電影投資,例如:《紅海行動》由32家公司聯合出品均獲得2.4倍以上的票房回報;
個人參與投資通過熟人推薦或者特定渠道以個人名義進行投資,例如:《大聖歸來》由89位個人投資人投資780萬,幾個月總計獲得3000萬以上的回報。
上三種方式針對的是相對應的是大資金投入或者關系連帶才有機會參與。電影版票規避了前三種的搞投資門檻,市面上一些版票1000一張,也有3000一張大程度上降低了投資門檻,讓廣大投資者都可以參與,對應影視衍生品模式類似,區別在於版票的投資介質在於版票這個特定票據本身,而影視衍生品的介質在於等價的限量衍生品。

若要論參與安全,回報靠譜就要從另外層面來講這個事情。
安全與否取決於平台實力,本身參與金融投資就應該選取一家平台實力比較強的單位進行合作,投資首先要確保投資資金安全,如何做到投資資金安全這就需要平台本身具備經營資質(由政府部門或中央部委批復),例如:上交所深交所均由國務院批復才具備未上市企業籌集發展資金;其次取決於你的錢打給了誰,是銀行監管賬戶還是個人或者是私營企業賬戶,例如:深交所上交所所有資金均由三方銀行監管;再次取決於平台本身具備什麼樣的資源和實力,例如:光線傳媒擁有影視產業全產業優質資源,為參與安全奠定強基礎。最後考察平台的實力從平台運營公司股東看起,例如:華夏發行股東均由個省份國營主導影視產業公司組成,絕對安全可靠。
回報如何取決於電影本身,只有電影本身具備高票房基因才能有靠譜回報。一部高票房影片離不開優秀的劇本(編劇),優秀的主創團隊(導演,監制,策劃,美術,化妝,音效,燈光),優秀的演員團隊,優秀的後期團隊(視覺製作,影片剪輯,配音配樂),強勁實力的發行公司。只有符合以上的因素才能打造出一部有票房號召力的影片。
總結:投資一個產業首先要進行一定深度的了解,在進行投資決定,影視產業是一個組合投資的產業,更加需要具備嚴謹的投資風格,至於電影版票形式也好還是其他形式這個大家根據上面的講述可自行判斷。

5. 電影的票房是怎麼算的

票房可以用觀影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而通常我們所講的票房,就是用門票收入來計算的。即,票房=票價X購買人數。

比如某影院一天放映了6場《李茶的姑媽》,有學生票:40元,共10人,標准票:80元,共10人,團體票:30元,共10人,會員票價:20元,一共10人,那麼,這一天該影院的總票房就是:4000+8000+3000+2000 。

現在各大電影院都實行電腦售票,這些售票系統是和國家電影局電影專項基金管理中心聯網的,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自動向專基中心發送票房數據。因此,相對來說,電影票房對判斷某部電影的觀影人數,影片受歡迎程度還是有很大參考意義的。

(5)電影行業票房怎麼買擴展閱讀

電影票房的影響因素:

影片票房的好壞取決於多種因素的綜合,包括影片題材及劇本、主創團隊、影片定位、影片質量、票價、檔期、發行、院線排片、宣傳推廣等多個方面。題材和劇本是一部影片的核心;科幻、魔幻題材一向是票房大熱的選項,貼近生活、打動人心的情感題材也比較受觀眾青睞。

主創團隊如導演、主演、製片人和製作團隊等,都是吸引觀眾的重量級籌碼,能夠在影片上映前期對觀眾形成最大的吸引和沖擊;影片定位是指影片為自己影片的市場預估,比如從劇本設置、演員選擇等方面切入設定目標人群定位。

影片質量包含了劇本、拍攝、製作、演員表演等綜合因素,是電影藝術成就的衡量標准,是一部電影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等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影票房

6. 電影院的一部電影票房是怎麼分成怎麼算

中國電影業對於票房分賬的基本規則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簡稱專資辦)。以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PS: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終片方結算所使用的數據,為中數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3.可分賬票房中,電影院及院線提留57%,中影數字提留1-3%的發行代理費。剩餘的40-42%歸於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大部分情況為40%)。

4.影片的發行方會收取歸屬製片發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為發行代理費用。即為可分賬票房的2-6%作為發行代理費。

5.很多情況下,發行方預付影片的宣傳發行費用,這時發行方會收取12-20%的代理發行費。如果發行方承諾發行保底、買斷發行、預付製作費用等方式,將收取更高的發行代理費用。

6.部分影片同檔期處於競爭劣勢,出於增加影片排映場次的目的,給影院及院線承諾票房返點。返點一般佔到可分賬票房的3-5%。

7.製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為:1*(1-0.033-0.05)*40%*(1-0.1)=0.33為一般情況下的製片方分賬。

以上情況為例,一部最終票房1億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為3300萬左右。

附:中國電影的資金其它回收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版權收入:主要指電視放映權和互聯網播放版權銷售。這部分收入裡面,CCTV6的收購費用為140萬-400萬每部影片,主要根據影片的題材、頻道打分制度、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決定。網路版權價格波動較大,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主要跟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有關。

2.海外銷售:主要是海外其他國家包括港澳台地區的發行收入、版權收入。這部分收入目前較低,增長潛力大。

3.商務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廣告、營銷合作、活動冠名等方式獲得的收入。

4.授權及衍生品:主要是影片形象、片名、重要視覺元素等授權使用,以及版權衍生品的銷售收入。

5.政府補貼:主要是政府主導的文化產業補貼、地方政府專項補貼等。

6.行業補貼:主要是攝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達到一定數量後,享受專項的行業補貼。票房在5000萬到1億元之間,獎勵100萬元;票房在1億到3億元,獎勵200萬元;3億到5億元,獎勵500萬元;5億以上重獎1000萬元。

其中,大部分中國影片的資金回收依賴票房分賬,可佔到影片總收入的80%以上

7. 有個問題想請教大家:電影的票房是怎麼計

1、票房(電影或戲劇的商業銷售情況)
票房(Box Office)原意是指公開出售電影或劇院門票的地方,現特指電影或戲劇的商業銷售情況。票房可以用觀眾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在現今的電影業中,票房已經成為衡量一部電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之一。
2、電影票房,分成如下:
電影發展基金5%,營業稅3.3%;院線50-60%;其餘為製作商和發行商。
假如一部電影,2億投資,有10億票房,分成如下:
電影發展基金0.5億
營業稅0.33億
院線5-6億(主要看片子跟電影院怎麼分成的);
製作商和發行商分剩餘的3.17—4.17億(這些錢還要除去的宣傳費和製作成本,如果電影製作宣傳2億,那麼製作發行公司的利潤就是1-2億)

8. 電影收入的票房是怎麼分配的,演員多少,投資方多少,導演製片人分多少。

作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歷年來,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不斷創造奇跡,在國際上也更具影響力,國產影片單片票房累計收入超20億、30億、50億的電影也不在少數。

影片票房火爆的背後,當然是投資方大賺特賺。比如說一部成本3000萬的影片,最終票房達到12.69億,這部影片就是當時很受歡迎的《泰囧》,影片背後的投資方有一位90後,於宇昂投《泰囧》400萬,經票片分賬獲得的收益為7000萬;成本為5億的《紅海行動》,四川人投資百分之十,也就是5000萬,最終吸金1.2個億……

選擇想投資的電影→了解項目資料與合同→確定認購金額→打款到出品公司對公賬戶→簽訂合同→等待電影上映→電影上映後等分紅→會計律師所計算好分紅→打款到合同上的銀行卡上。

9. 電影的票房是怎麼弄出來的

因為影院 都有記錄 所以會有時時的票房成績 每周 每月 和最後的票房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