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用單反相機拍出「電影感」
其實第一個圖只要把素材拍好,然後設計一個取景器的圖像疊加上去就好了對焦的話更容易做到了,攝像機也是相機的一種啊==只要讓攝像機對焦就好了,不過大部分電影攝制都是手動對焦的,所以這里應該是用手動對焦模擬自動對焦,很簡單的,自己都可以拍這樣的
2. 相機怎麼設置,才能拍出電影效果的視頻
你好!
我覺得很難拍出電影的效果的,除非後期製作,調色加濾鏡等
1、打開
愛剪輯
,導入視頻。點擊
畫面風格--美化,勾選一鍵電影調色、電影膠片、膠片影像等富有質感的色調
配合其他色調,搭配起來更好看哦!
如有疑問,請追問。
3. 如何用單反相機拍出電影膠片感覺的視頻
電影畫面中,焦外的色彩往往帶有獨特的顆粒,讓色彩在柔和的同時保留了出色的質感,焦內則保留了非常高的銳度,這種反差會給人的視覺帶來極強的沖擊
4. 用照相機如何拍攝電影畫面
如果想用照相機拍攝下電影某一個畫面,關鍵是如何選擇照相機的快門速度。
電影膠片並不是連續的,一般每秒鍾放映24張畫面,由於人的視覺暫留,才不會感覺有中斷。因此,在用照相機拍攝電影畫面時,必須選擇合適的快門速度。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長。一般選擇1/50秒(或1/60秒)。在這一瞬間,電影只放1~2個畫面,能夠被比較清晰地拍攝下來。
若選擇1/1200秒,1/500秒,就有可能正好攝取了畫面經過半格的位置,得不到完整的畫面。如果選擇1秒、2秒,必然把許多畫面的內容重疊起來,造成畫面模糊不清。
在可能的情況下,可以實踐一下。
5. 如何用單反相機視頻拍出電影膠片的感覺
方法:
1、是素材的採集,這是最重要的一步,神級調色師也沒辦法拿一個滿是噪點的360p視頻調出電影質感來。這里要說的是,單反拍視頻真的不是強項,但是勝在其超高的性價比,所以拍攝時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方面:
a、全手動。M檔,ISO手動、白平衡手動、對焦手動,覺得無法熟悉的請平時自己多練,單反用自動拍是沒前途的。
b、N制的話快門速度1/60s,P制的話1/50s(簡單地說就是幀速率的兩倍),這是為了讓單幀產生運動模糊而保證基本的畫面流暢。ISO和光圈自由組合,一般以ISO盡量小為原則,這樣大光圈也可以保證較淺的景深,前提是對焦要對准。
c、注意修改照片風格,風格自己到網上去搜cinestyle,這個的主要原理是把相機的機內優化全關(對比度和銳度),以達到在mov格式下保留盡量多的畫面信息,方便後期調色。
d、開拍前找好角度對個白平衡(拿個白板不用我教了吧),啪啪啪,調到對應色溫取好景調好曝光量,再啪啪啪,覺得合適了就可以開始拍了,一般個人習慣是寧願暗1/3檔也不願過曝,沒raw就是拉不回來。
e、佳能黨要拍風景時可以考慮刷Magic Lantern固件然後開raw視頻,這簡直是神器啊!但是對機器對卡對工作台負擔都會加重,慎用。
2、後期處理
a、軟體。長片PR調色是主流,製作微電影可以考慮AE,處理起來會稍微多耗一點時間和機器。小型工作室也就AE+PR,有錢一點的FCPX+達芬奇,能實現的效果已經很豐富了。個人覺得軟體都只是工具,沒有必要追求最新最強的,自己用得順手機器跑得舒服才是王道。
b、插件。Magic Bullet Suite是王道,加上軟體內置的Color Correction特效和蒙版已經可以完成幾乎所有的調色效果了,區別只在於調色的精細程度而已。
c、個人流程一般是RGB曲線先調到比較均衡的程度,然後開始用MBL或者Colorista調,一般是暗調R<G<B,中調R<G<B,亮調R>G>B,具體情況要看影片本身的調子來定,剩下的就是審美的問題了。
d、涉及人像的話,建議先把人像摳出來當蒙版,不是很乾凈的情況下做個快速模糊,然後給人像之外的地方加Grain,最後給畫面上下加上黑條營造寬屏感。
e、AE和PR是很好的工作流,項目文件就可以互相導來導去沒必要導出視頻,盡量一次成品減少中間流程的畫質損耗。
技巧:
1、構圖完整且有故事性
拍電影猶如說故事,說故事的能力是人類獨有的,所以大多數這類作品都會牽涉到人,無論是人的本身、人的歷史或是人的痕跡。
2、畫面大多數包含人元素
照片里包含了人的元素,往往能夠帶出更強的說故事性,那種身同感受的投入感是拍花拍草不能比擬的。
3、刻意的「留白」處理
中國的山水畫里有所謂留白,留白的重點在於保留一切的可能性,可能性愈多,故事反而愈復雜。太過單純的拍攝作品,就好像剝奪了其他人欣賞作品的權利,這不是分享,是灌輸。
4、畫面故意留謎團增加神秘感
除了故事性豐富,保留大環境的信息也很重要。人總愛猜猜謎,硬要把自己塞進柯南道爾的推理浪漫里。
5、畫面氛圍必須和主題吻合
作品構圖的氛圍同樣重要,始終硬照跟電影不同,電影還包含了聲音的資訊(不包括無聲的),無論是主角的對白、閑雜的收音、背景的音樂等,都提供著大量的資訊讓觀察思考、探討、反思,影響觀眾的思考方向,引領觀眾到達導演所預設的目的地。在硬照中製造所謂氛圍,靠的不外乎主角的表情、背景里的陳設、色調及光暗等,讓看者能夠代入到當時的環境,讓看者自身演釋出另一段獨特的故事。
6、相機焦距設置
除了完整的構圖以及氛圍。拍攝電影畫面型攝影作品。還需要對相機進行一些設置。可能你會發現它們一般都是偏暗、白平衡不準確、飽和度偏低等等。這些都可以按照各位 攝影師的個人愛好去設置。
7、在照片上下加兩條黑邊
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細節。當然,加兩條黑邊再變16:9的比例,不一定會讓一張照片變得很有味道,變得很有電影感。但至少。加上以後。就開始向電影膠片方向發展了。
6. 相機拍短片,怎樣才能拍出電影質感的視頻
感謝邀請:我算是第一批用相機拍片子的80後小導了!回答這個問題還是可以get到點的!
電影的畫質和攝像機有關的無非就是穩定性、色域和空間感!
先講穩定性:普通的穩定用傳統的拍攝器材,而運動穩定則可以使用大疆如影,智雲雲鶴系列,穩定程度可媲美轉合拍攝車!而且非常靈活,主要就是因為相機機身很輕,才可以使用,這是相機的優點!尤其是微單,索尼的微單,專業視頻王a7s2!
然後是色彩:色彩上,現在的微單相機,最高可以到達40萬的高感光,可以有很好的色域,log2
log3後期可調節性很好!就算是懶得調節,直接用相機的也行!更具體的可以留言咨詢!
最後就是在空間上:用大光圈即可解決背景虛化的效果!sony也配的有超專業的影視鏡頭!
7. 如何用相機拍出電影膠片的效果
從電影中汲取了靈感。分析了人物的角色,故事,視覺方面,例如光線,構圖和顏色,並將其用於圖片中。拍攝時,重要的是要知道我們的英雄是誰,他的角色是什麼,他在哪裡以及在那兒做什麼。
如果要用電影照片拍攝照片,則需要轉向電影。但是攝影和電影不是一回事,因此,還應該分析喜歡的攝影師的作品。尋找世界上最好的導演,至少看幾部電影。
8. 怎樣用單反拍攝微電影
一定得選最高端的專業單反,
品牌用哈蘇的,
拍就得拍最文藝的電影。
像素直接上到最高,
一分鍾視頻最少也要1GB。
什麼指向式話筒啊,滑行導軌啊,液壓支架啊,能用上的全給用上,
左邊有人打攝影燈,右邊有人抬反光板,
前面再站一個舉著平衡鏡的牲口,長發垂腰,特文藝的那種,
你一開機,甭管有事沒事都來一句:
「丫的你白平衡調好了沒?」
一口地道的通州話,倍兒專業!
單反上再接一套跟焦系統,
要無線遙控的,
光說明書就夠你研究一個星期。
再弄一箱存儲卡,
讀寫速度最少也要1000X,
隨便一張都要萬兒八千的。
用的配件不是施耐德就是徠卡,
要是用個日本貨,
你都不好意思把商標露出來。
問這樣拍一部電影,成本得花多少錢?
----我覺得怎麼也得兩百萬吧。
兩百萬那是耗材!四百萬起!
你別嫌貴,還沒算運費。
你就得研究小資的心理,
會想要用單反拍攝電影的人,
根本不會在乎用多貴的配件。
什麼叫器材黨你知道么?
器材黨就是,不管拍攝什麼,
都用最拉風的,不用最合適的!
所以,我們推薦單反的口號就是:
不求最好,但求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