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鳥人是什麼意思啊
鳥人,最早指的是那些最早嘗試飛翔的人。 在飛機還沒有被萊特兄弟造出來之前, 人類的飛行是從這些鳥人開始的... ... 也就是說,鳥人就是那些裝著人工翅膀, 想實現和鳥類一樣在空中飛行的最為先者。 看來也不是我們平時想像的那麼差啊... ... 可是現在, 鳥人,卻有了另外的意思! 一條魚插上翅膀叫做飛魚, 一個人插上翅膀就稱他鳥人. 鳥人有美麗的翅膀,但他很失敗, 飛了好久沒有人做伴, 所以他要一直向著那頭飛去, 最後他飛不動了飄散在空氣中. 翅膀摟著夢想夭折, 墜落在一個叫bbs的蜘蛛網里. 指那些另類的人, 或者失敗而又墮落的人! 電影《鳥人》 ◎簡 介 從越南戰場上滿身是傷歸來的艾爾(尼古拉斯.凱奇飾)在醫院里再一次看到了鳥孩,他像鳥一樣蜷縮在牆角,目光呆滯地往著窗外的藍天,不說一句話,他已經不再認識艾爾了,醫生告訴艾爾,鳥孩如果依舊這個樣子的話,將在3天後被送到瘋人院.於是,艾爾的思緒飛到了若干年前...... 在上中學的時候,艾爾第一次見到了鳥孩,在別人眼中,鳥孩是個古怪的孩子。他的性情孤僻,沒有可以信託的朋友,直到艾爾出現。在大家欺負鳥孩的時候,艾爾挺身而出,開始了這段不同尋常的友誼,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 鳥孩喜歡鳥,嚮往著能象鳥兒一樣飛翔,出神地觀察和模擬著它們飛舞時的動作。用鴿子脫落的羽毛做成古怪的衣服和帽子,對他的好朋友說:「這樣我們會被鳥當作同類。」 他在我實力養了一隻漂亮的金絲雀,為了和鴿子們在一起,他和艾爾一起爬上了危險的塔樓的尖頂. 鳥孩渴望著飛翔,又一次他做了一個大大的翅膀,不顧艾爾的阻攔從高高的山坡上跳了下去,翅膀只維持了一會平衡,鳥孩便重重跌進了發臭的水塘.艾爾以為鳥孩死了,發瘋的沖了過去,鳥孩卻微笑著從水塘中探出頭來說: "飛翔的感覺真好......" 這樣也是快樂的吧,雖然被想成為鳥的願望所困擾和折磨著。 然而時間不知不覺推移,艾爾有了自己的女友,漸漸疏遠了鳥孩,在中學的畢業舞會上,英俊帥氣的鳥孩受到了女孩們的青睞,但是鳥孩卻一個人默默地回家了,那一晚,鳥孩脫光了衣服,把金絲雀當成了自己的愛人. 再後來戰爭爆發了,災難如同洪水般席捲過來,原是美麗的城市變得一片破敗。艾爾充軍,鳥孩深深依賴著的心愛的金絲雀撞在玻璃窗上痛苦地死去。原充盈著的心中兩個重要的位置剎時間空虛,精神的世界面臨著崩塌的威脅.於是,鳥孩也參軍了. 當他乘上飛機能真的在空中飛翔的時候,他卻感到了巨大的恐懼.當炮彈在身前發出巨大的爆炸聲,彌漫的硝煙,破碎的屍體,無邊的恐懼終於 令鳥孩精神的世界徹底崩塌...... 醫院里,最後的期限到了,雖然艾爾仍在努力地喚醒鳥駭的意識,可是鳥孩依舊像鳥一樣蜷縮在那裡.忽然鳥孩從房間里沖了出去,跑到了陽台上,像鳥那樣飛了下去......
② 鳥人什麼意思
1.玩鳥的人。清金農《白鷳詞》小序:「白鷳,羽族之幽奇也,神貌閑暇,不雜於眾,鳥人莫得而馴狎之。」
2.詈詞。對人的蔑稱。《水滸傳》第二二回:「那漢氣將起來,把宋江劈胸揪住,大喝道:『你是甚麼鳥人,敢來消遣我!』」《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大夫大吼一聲道:『這是個什麼鳥人?躲在這底下。』」
3.鳥人。網路用語,說明他非常的摳門,煩人,人品問題的一種稱呼。
4.鳥人,先說說「鳥」,在中國古代,或者說從古代一直到現代,一直有一種說法就是指男人的生殖器,所以「鳥人」的涵義就是「什麼XX東西(人)」,像《水滸傳》中的第二二回:「那漢氣將起來,把宋江劈胸揪住,大喝道:『你是甚麼鳥人,敢來消遣我!』」就是這個意思。
鳥人,最早指的是那些最早嘗試飛翔的人。
在飛機還沒有被萊特兄弟造出來之前,
人類的飛行是從這些鳥人開始的... ...
也就是說,鳥人就是那些裝著人工翅膀,
想實現和鳥類一樣在空中飛行的最為先者。
看來也不是我們平時想像的那麼差啊... ...
可是現在,
鳥人,卻有了另外的意思!
一條魚插上翅膀叫做飛魚,
一個人插上翅膀就稱他鳥人.
鳥人有美麗的翅膀,但他很失敗,
飛了好久沒有人做伴,
所以他要一直向著那頭飛去,
最後他飛不動了飄散在空氣中.
翅膀摟著夢想夭折,
墜落在一個叫bbs的蜘蛛網里.
另外有部電影也叫做鳥人。
birdy 也叫做「追鳥」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③ 2014年電影《鳥人》的結尾到底是什麼意思男主角到底死沒死
死了,可以仔細結尾聽有120的聲音。
什麼樣的人可以在這部電影里看到什麼樣的自己吧,
男主最後奔潰自殺,他追求的是藝術而人們的關注點是他穿內褲上街的視頻和真槍演戲的點
④ 美國影片巜鳥人》主題是什麼
◎簡介
他曾經是大銀幕上威風的超級英雄;但歲月不饒人,如今年華老去、頂上稀疏。受限於昔日紅極一時的銀幕形象,人人只視他為被時代淘汰的過氣演員,不再認真看待他的任何嶄新嘗試。百老匯即將開幕的新劇,將是他演藝生涯中最後一次翻身的機會;但是就在他們要開演前一晚的排練中,與他對戲的男演員卻不幸遇到意外受傷,使得他只好找另外一位難搞但有名的男星來救火。
結果雖然有名的男星可以成為票房保證,但是處處要求改戲又排場一堆,另外還有剛出勒戒所的女兒、現任女友與前妻也來攪局,逼得他喘不過氣,如何面對這些終極考驗,這位超級英雄—鳥人要為他的人生奮力一搏。
關於《鳥人》你應該知道的8件事
1
電影的大部分場景都是在百老匯的聖詹姆斯劇院內拍攝。為了達到一鏡到底的效果,演員們通常需要一次完成長達15頁劇本的內容,並且按照嚴格的走位,不能有絲毫差池。
2
開機前,伊納里圖給他的卡司成員們看了菲利浦·佩帝(著名雜技演員)在雙子塔之間走鋼絲的照片,他告訴他們「伙計們,這就是我們將要拍攝的電影。如果我們跌倒,我們將一敗塗地」。
3
三位主演都曾出演過著名的漫畫改編角色:邁克爾·基頓曾經在蒂姆·伯頓執導的蝙蝠俠系列中飾演蝙蝠俠,愛德華·頓諾曾出演綠巨人,而艾瑪·斯通在《神奇蜘蛛俠》中飾演格溫·斯黛茜。
4
電影開拍兩周前,伊納里圖與邁克·尼科爾斯(《畢業生》導演)一起共進晚餐。當被告知伊納里圖打算用一鏡到底的方式拍攝《鳥人》時,尼科爾斯告誡他這將會是一場災難。但是伊納里圖並未有退縮。
5 拍攝期間,諾頓與基頓記錄下了演員們NG的次數。艾瑪·斯通犯錯最多,而扎克·加利費安納基斯犯錯最少。
6
諾頓與加利費安納基斯都聲稱自己是基頓的影迷。諾頓還列出了他小時候最喜歡的三部由基頓主演的電影,分別是《夜班》(1982)、《家庭主夫》(1983)與《甲殼蟲汁》(1988)。
7 邁克爾·基頓在2005年演出的影片《Game 6》與本片相似,也是以紐約戲劇界為背景,基頓的角色同樣經歷著中年危機。
8 本片是邁克爾·基頓6年來首次在一部影片中擔當主演。他上一部主演的電影《The Merry
Gentleman》是在2008年,而且是由他本人執導的。
9 影片配樂被剝奪入圍奧斯卡提名資格,媒體猜測是奧斯卡音樂評審認為影片的純鼓點節奏不能稱之為「樂」,因為它沒有旋律,這個決定引發了很大的爭議。
⑤ 鳥人結局是什麼意思
這個結局讓我瞬間想起了《盲山》的結局。雖然一個是中國陝西小山村,一個在美國紐約大都市,而且情節的意義完全不同,畫面卻同樣是一位女性,低頭看著一個可能已經死去的人,然後慢慢揚起頭,看向天空。
我大愛《鳥人》這個結局,原因在於,導演細細地鋪了這么長的路,卻能在最後一刻將強烈的情緒猛然一收,大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境。更重要的是,作為一部內在氣質一直高飄的電影,這個結局實現了一個有趣的功能:它為那些莫名其妙摸索進黑漆漆的劇場的觀眾開了一扇小門,讓他們直接出到了大街上,所以他們即便不能看到這悲劇的最後一幕,也能感受到一場心情舒坦的離別。
它的妙處還不止於此:這樣的結局安排賦予了近乎炫技的長鏡頭足夠的合理性。
沒有這個結局,《鳥人》也鶴立雞群;有了這個結局,《鳥人》在鶴群里也拔萃出類。
⑥ 電影《鳥人》到底講了什麼內涵
主要講了:現實的邁克爾和曾經的飛鳥俠角色一直在不斷對話,其實這就是一個殘酷的現實羈絆和理想的前景在不斷的沖撞。這樣兩條線索的並行,讓影片充滿魔幻色彩,一次超現實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完美結合。
戲中戲,內外不分家,同軌進行,彼此影響,又彼此交融。窘迫的現實像無數干擾分貝一樣在和邁克爾通往理想的境地較真、摔跤,成功的實現並不是一蹴而就,沒有強大的精神磁場,一個人很難堅持到底。
(6)鳥人電影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劇情介紹:
主人公是一個過氣的演員(邁克爾·基頓飾),他曾經憑借一個成功的超級英雄角色大紅大紫,但後來家庭和事業卻一落千丈。為了重拾往昔的榮耀,他計劃在百老匯上演一場舞台劇來挽救事業。
但是跟他合作的傲慢男主角(愛德華·諾頓飾)卻威脅著要把所有東西都毀於一旦。他的女兒(艾瑪·斯通飾)也是問題纏身,剛剛從戒療所里出來,之後開始做父親的助手。
⑦ 如何解讀《鳥人》
電影《鳥人》有豐富的層次感,像一顆結實、飽滿的洋蔥。它貫穿了神話、戲劇、小說、電影、現實等多個層次、媒介,還把它們嘲諷得體無完膚。如果想弄明白這顆洋蔥,應該從里到外慢慢撕開。
第1層:神話,墜落的伊卡洛斯
伊卡洛斯是希臘神話人物,他穿上了用羽毛和蠟做成的翅膀,在天空中飛翔,可惜他飛得太高,離太陽太近,蠟都融化掉了。最後,失去翅膀的伊卡洛斯掉進大海里淹死了。
這個故事形容人的慾望膨脹,導致自我毀滅。伊卡洛斯的神話是《鳥人》的核心,伊卡洛斯的故事不斷變型、演繹,貫穿始終。在影片的開頭、結尾,都有個莫名其妙的火球,像個凄慘的隕石從天空中墜落,那就是伊卡洛斯。
⑧ 如何理解《鳥人》的結局
《鳥人》結局生活總會有溫暖 。
《鳥人》這部電影,初看片名,很令人想到很拽的人。但實際上情節很經典,講述了一位通過許多年前主演《飛鳥俠》而出名的過氣演員,在如今榮耀盡散的平凡生活中不甘、掙扎,並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百老匯的舞台上試圖通過改編雷蒙德·卡佛的《當我們談論愛情的時候,我們談論什麼》而重新獲得成功。
然而現實並沒有那樣盡如人意,因此,影片的結局也是令人震驚、出乎意料。整部影片虛與實相結合,影片的配樂讓人贊嘆,長鏡頭的運用讓劇情的發展順滑流利,黑色喜劇的諷刺與自嘲也讓影片更具獨特的意蘊。影片結束時,同學們意猶未盡,低聲談論著對影片的感受。
《鳥人》的獲獎情況,該影片在2015年第87屆奧斯卡中包攬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等多項大獎。在這個寒冷的冬天,同學們齊聚在溫暖的教室中,共同觀看品味這部傳奇的影片。
鳥人讓我們在這部影片的觀看中得到思考,交流和體悟。同時,就這部影片本身而言,它也讓我們看到了主人公身處極端困境卻依舊試圖努力而取得成功的堅持。希望大家也能多多的去尋找那些充滿感染力、有意義的影片,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鳥人》結局帶給我們的感想就是:生活總會有溫暖。
⑨ 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到底好在哪
很多人在擇偶方面會喜新厭舊,同理,奧斯卡評委對於最佳影片的候選者也有類似心態。
第8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一路都是《少年時代》領跑,最終卻輸給了《飛鳥俠》(直譯是《鳥人》)。這種情況在過去十多年曾屢屢發生,比如《莎翁情史》擊敗《拯救大兵瑞恩》(很多影迷至今仍無法釋懷,而學院成員們估計也有不少後悔的,這從AFI的百大榜評選可以得到旁證),比如《撞車》撞翻《斷背山》,比如《社交網路》敗給《國王的演講》。好萊塢業內觀點是,領跑者風頭太猛,後勁不足,等到真正投票的時候,評委們覺得應該風水輪流轉,把最大榮譽分給了後來居上者。
奧斯卡跟歐洲影展的最大不同是,奧斯卡是六千餘人自顧自評選的,而歐洲影展是十來位評委討論的結果。因此,從得獎結果倒推好萊塢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有時真的不能絕對化,也許兩部熱門影片的票數相差很近,也許喜歡某部影片的評委以為別人都投那部,自己故意選擇一部偏門的以表支持(這種情況在最佳影片類已經不容易發生,因為它的投票方式採用排序而非單一選擇)。總之,像今年這種起碼兩部並駕齊驅的情況,我們最多隻能說評委們總體上更偏愛某部,但未必能得出他們不愛另一部的結論。
《少年時代》和《飛鳥俠》是2014年度最具創新意識的英語影片,但兩部從立意到風格南轅北轍。《少年時代》很輕很簡潔,《飛鳥俠》很厚很復雜。前者的最大亮點是連拍12年每年追蹤一兩周的創意,這是很不商業的行為,風險很大,其結果非常純粹,線性敘事,淡化戲劇張力,一切淡淡的,平淡而雋永。但該片的成功除了創意,需要參與者做出商業犧牲,你想,每年的製作費僅20萬美元,輪到幾位主創(他們可都是專業影人,而且都算是明星)能得到多少。因此,這種方式只能偶一為之,不具有大量復制或持續發展的可能(除非所有人跟少年的演員那樣屬於新人),否則這意味著好萊塢大舉自動減薪。
《飛鳥俠》對於多數好萊塢人士,或許有切膚的感受。它表面上講一個過氣明星試圖重整旗鼓的故事,但對於兩天打魚三天曬網的電影業者,今天風光,很可能明天失業,那種不安全感隱隱吞噬者所有人。
影片主角試圖通過一部話劇,恢復自信以及事業。現實中,百老匯已是一個不錯的次優選擇,比如格倫·克洛斯在90年代事業低谷期,便曾主演《日落大道》的音樂劇版,而同樣競爭該角色的70年代著名女星費·唐娜薇卻因為沒有得到那個角色,徹底進入退休狀態。有人在電影事業不景氣時,轉戰電視,但近年美劇異常紅火,銀幕上的明星未必在屏幕上有優勢或運氣。而闖盪百老匯的,越來越多是如日中天的好萊塢巨星,如剛演完《絕命毒師》(觀劇)的克蘭斯頓,屢獲奧斯卡影帝提名的布拉德雷·庫柏。有些電影明星只能在地區劇院演話劇,甚至到賭城拉斯維加斯賺錢。其實,越是大牌的電影明星,越是放不下架子,往往用不切實際的高片酬把自己的後路全給堵死了。
《飛鳥俠》的故事是好萊塢的自黑,也是自我鼓勵,它對電影和電影明星的江湖位置都有著雙重的作用,既打了響亮的耳光,又撫摸了好幾下。這在多數人看來是高級的姿態,能自視弱點,但不氣餒。
我曾分析《撞車》獲獎跟它的洛杉磯地理背景有關,同理這個發生在紐約的故事骨子裡非常好萊塢,這是它接地氣的地方,當然它的藝術手法很新穎,連以紐約為基地的邁克·尼可爾斯都認為太冒進。《飛鳥俠》導演在宣傳時放出這類小花絮,意在巧妙提醒評委該片的藝術冒險,而相比之下,《少年時代》確有創新,但說上一兩個月就了無新意了。
誠然,上述邏輯無法解釋為什麼本屆影帝不是主演《飛鳥俠》的邁克爾·基頓。基頓的表演是多層次的,自黑加勵志,而小雀斑的表演卻是最傳統的套路,即刻畫好一個殘疾人,而且是舉世聞名的真人。我一直覺得表演不應該用一個標准,優秀的電影表演中至少可分為「重」和「輕」兩類,所謂「輕」就是毫無表演痕跡,但毋庸諱言,奧斯卡偏愛「重」的表演,用力很猛,但沒有一拳是打錯的,拳拳擊中要害。這種「重」的表演很顯功力,但並不是誰都扛得起,稍一過火,就變成了誇張的鬧劇。在中國,能演得了這種風格的多半是功底非常棒的中老年演員,如《立春》中的蔣雯麗。
縱觀去年好萊塢作品,最得中國影迷心的大約要數《星際穿越》和《消失的愛人》了。前者僅獲得一項技術獎,後者徹底落空。但,這不能否認這兩部都是好電影,而且是美國和美國之外電影觀眾都認可的。為什麼奧斯卡沒有它倆的份兒?那是因為,這兩部都太類型化了,諾蘭和芬奇都以文藝片起家,但轉戰商業片後大獲成功,他們為商業片(或稱類型片)帶去了某種文藝情愫,這是他們的本事,起碼要比邁克爾·貝高明N個檔次。
在所有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電影獎中,奧斯卡是最兼顧商業和藝術的,但商業和藝術的天平並非一成不變。在1990年代,商業和藝術雙豐收的影片往往是奧斯卡的最大熱門,如《泰坦尼克號》,但近幾年來,學院的口味似乎在往藝術方面傾斜。奧斯卡把最佳影片的提名作品從傳統的五部,擴大到理論上最多十部,其目的也是為了能讓更多賣座影片入圍。但趣味的變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原因非常復雜。《星際穿越》和《消失的愛人》連最佳影片的提名都未能獲得,而獲得提名的影片中,最符合奧斯卡傳統的既賣座又有品相者,是《美國狙擊手》,估計早五年它完全會是強勁對手,它的套路酷似《拆彈部隊》,但擺在今年卻顯得過於主流。今年的奧斯卡主流,似乎是在往歐洲影展靠攏,但這種現象很可能是暫時的,而且也不徹底。
如果學院真的勇敢,就把《爆裂鼓手》選為最佳影片,那麼,聖丹斯就會感到威脅了。
⑩ 鳥人講的是什麼
男主角年輕的時候因為飾演birdman而紅遍大江南北,成名以後接連拍攝鳥人系列電影,鳥人這個角色形象在自己身上刻下了深深烙印。一方面男主角想要、卻難以突破鳥人形象進一步發展, 加上男主角生活方面的一團糟:妻子離婚、女兒典型問題少年、與情人感情出現裂痕…男主角身心俱疲;另一方面,他又沉溺於鳥人帶給自己的夢幻泡沫而無法自拔。
在這種矛盾心理的雙重摺磨下,男主角漸漸精神分裂。自己幻想出一個完美的自己——飛鳥俠來與自己對話。片頭的一段話:審美低下的觀眾,操蛋的生活,完全就是男主角自己的心聲,他把這個心聲內化為飛鳥俠對自己的「訓教」,其實就是自己在和自己互相安慰。對現實的不滿催生出一個個「特異功能」,比如片頭的凌空「修行」,和後面的手指一點定點爆破、閉上眼睛自由翱翔等等,其實都是幻覺。
所以這個故事應該是這樣的:男主角已經年過半百,自己心知肚明,如果再不抓緊最後有限的演員生涯做出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表演,哪怕自己是當年紅透大江南北的飛鳥俠,也遲早淹沒在紐約的娛樂泡沫中。而男主角在紐約娛樂圈摸爬滾打大半輩子,自然知道觀眾到底喜歡什麼。他知道只有自己表演得越出格越大膽,才能博得網路時代觀眾的暫時駐足。也就是說,男主角一開始就做好了犧牲自己的准備,並且把這套說辭內化成了鳥人的「說辭」——那個與自己朝夕相處、外貌嗓音都堪稱完美的自己的化身。而男主角自己則扮演了一個人到中年、內心惶恐不安的、在紐約討生存的、被生活折騰出了贅肉和眼袋的最最普通的過氣男演員。
男主角面對這個極端但正確的計劃,其實又刺激又緊張,覺得自己應該聽從鳥人的勸告,卻一直喏喏害怕。每次正常的自己懷疑鳥人是否太極端太瘋狂的時候,要麼生活給他當頭一棒讓他無路可走,要麼鳥人跟在身後嘲諷自己膽怯。整個電影其實就是精神正常的那一半男主角和已經癲狂的另一半自己——鳥人在斗爭的過程。開始男主角還發脾氣「趕走」鳥人,試圖做最後一點掙扎;最後男主角走上頂樓,沉浸在英雄樂章和美好幻想之中的時候,就已經被鳥人徹底洗腦,這個時候英雄鳥人和男主角完全合二為一。
所以,男主角一開始就是精神分裂的,120多分鍾是他從分裂走向癲狂的實錄。
關於女兒,一個處在青春期的問題少年,自以為經歷過苦痛,也看到了父親的苦痛,覺得人生而皆苦。最後發笑是在慶幸父親得以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