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育電影有哪些
【NO.6】《魯冰花》(Dull Ice Flower)
《魯冰花》改編自鍾肇政的同名小說,講述一位有著繪畫天賦的鄉村少年,不被周圍環境理解,在復雜的人情社會與殘缺的家庭環境,以及刻板不公的學校體制下,不幸染病早夭的凄美故事。
當繪畫小天才阿明遭受不公遺憾落選後,郭雲天老師被迫悄然離開,帶走了阿明畫的茶蟲。阿明因老師離去而傷心,後因營養不良,感染上肝病而夭折。葬後不久,傳來阿明畫的茶蟲獲世界兒童畫的金牌首獎的消息。記者爭相來采訪,大家都說阿明是天才早逝。茶妹心想,在阿明生前,只有郭雲天老師說他是天才,現在都說他是天才也沒用了,因為阿明永遠不能作畫了。
影片中殘缺的家庭、破碎的夢想,伴隨著無數的淚水和唏噓感嘆,打動了整整一代人。
【NO.5】《超脫》(Detachment)
《超脫》講述孤獨的代課老師亨利來到一所散漫的高中任教,在和學生的相處中看到了世界美麗的生活和人性的故事。
亨利在和自己的同事、學生以及他從街上救回來的少年之間產生情感連接之後,發現自己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孤獨,而且還在這個看上去冷酷無情的世界中看到了美麗的生活和人性。
影片壓抑而沉重,感情基調苦澀,甚至殘酷和絕望,但影片通過探討了諸多重要社會議題如青春期教育,對於女性的社會認同等,讓主題得到了更好的升華。
【NO.4】《孩子王》(King of the Children)
《孩子王》由陳凱歌執導,根據阿城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在中國十年動亂時期,一個插隊7年的知青當教師期間發生的感人故事。
十年動亂時期,群山環抱的小山丘有一所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學校,師資奇缺。「孩子王」這位教師以他獨特的教學方法激起了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卻違反了教學內容被上級退回隊里。臨走,他把唯一的一本字典留給王福,並在桌子上寫道:王福,今後什麼也不要抄了,字典不要抄……
該片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究竟什麼是文化,什麼是文明,以及怎樣看待它。影片滲透著對於人性、人道主義、人的價值、文化等問題的深度思考,給人以一種無比真實的感受,正如那個年代帶給大家的苦難與感動。
【NO.3】《三傻大鬧寶萊塢》(3 Idiots)
《三傻大鬧寶萊塢》是根據印度暢銷書作家奇坦·巴哈特的處女作小說《五點人》改編而成的印度寶萊塢電影,影片採用插敘的手法,講述了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與蘭徹間的大學故事。
影片片名直譯為《三個傻瓜》,在國內被翻譯成《三傻大鬧寶萊塢》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讓人產生誤會,但這並不影響其在國內的影響力。電影中所揭示、所諷刺的那些教育弊端,對於我們來說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看起來很真實、很震撼。
影片內容已不必贅述,其緊湊曲折的劇情、幽默搞笑的風格,直面當下教育之痛的深層思想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共鳴。一個具有教育,詼諧搞笑,發人深思的勵志成才故事,同時也是對成長中友情,愛情,親情的完美詮釋。
【NO.2】《小豬教室》(ブタがいた教室)
《小豬教室》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以1990年在大阪舉行的學校教育為主題,一名老師在學期開始時在教室中飼養一隻小豬,到學期末時再與學生討論是否吃掉它。
殺掉和吃掉不一樣,殺掉只是奪取它的生命而已,吃掉卻是換種方式延續它的生命。正因為是我們從小飼養的它,所以我們親手結束它的生命才算是負責到底。誰能決定生命的長短?比起小豬實際的形狀,留在心中的雖然看不見也觸摸不到,但是保留這份回憶,我認為才是最重要的……
這是一部沒有答案的教育片,更是一個沒有答案的人生命題。討論生命亦是討論人性,吃或不吃,終究沒有正確答案,面對生命就是面對生命中數不盡的選擇,影片在一群單純的孩子身上把一個簡單問題放大,影片告訴孩子們不要忘掉小豬獻出性命的恩惠,實踐人類的使命,生存下去,算是一個溫暖的總結吧。
【NO.1】《放牛班的春天》 (Les choristes)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國音樂電影,講述的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輔育院,面對的不是普通學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棄的野男孩,馬修改變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運的故事。
這是一部輕松愉悅,用最古典的技法說出了一則最純真的故事,並給人帶來實實在在的藝術享受,輕松逗趣、溫馨可愛到極致,並體現了對教師的尊重以及對問題學生的關懷,喚起了人們心靈的共鳴。
《放牛班的春天》像一股春日的暖流入人心脾,平凡的故事下卻給人以不平凡的感動,一個簡單的故事,一曲天籟般的童聲,這便是最溫馨暖人的夢。
⑵ 有什麼具有教育意義的電影嗎
有教育意義的電影真的太多太多,今天就推一個很早很早以前看的電影。
他是一個普通人,事業上沒有大成就,大齡未婚,長相平平,甚至有點肥胖和禿頂。但他又是六十個孩子的父親,是他改變了世界。他是克萊門特·馬修,今天我推薦的電影叫做——《放牛班的春天》
不僅對莫翰奇,馬修對每一個學校里的孩子都有一種父親一般的愛。讓不適合唱歌的孩子也參與到合唱隊中,讓佩比諾擔任合唱隊助理。警告孟丹不要欺負佩比諾。最後帶佩比諾離開寄宿學校。得知不是孟丹偷的錢時,去校長那裡求情。
他曾對莫翰奇的母親說:「我沒有孩子,但其實,也許我有六十個。」
此刻,我的心中充滿喜悅和樂觀,我真想向全世界高聲大喊,但誰又會聽到我的心聲?根本沒人在乎我的存在···偉大的藝術家很快地找回自我,我名叫克萊門特·馬修,過氣的音樂家和失業的代課老師。——這是馬修離開時的內心獨白,故事到這里,也結束了。
克萊門特·馬修,一個平凡的普通人,帶給了放牛班的孩子春天。他改變了世界,確切的說,是世界的一部分——他的學生們。世界真的是因為他而變得不同的。沒有他,莫翰奇不會從令母親擔憂的問題小孩,變成前途無量的里昂音樂學院的學生,後來的音樂家;父母在二戰中死去的孤兒佩比諾,不會擁有安穩有愛的童年;那些體罰管制下的孩子們不會知道,原來放牛班也可以有歡笑、有音樂,也可以有春天。
他所做的這一切是不求回報的,他只是憑著自己心裡的那個信念,和身為一名老師的責任,創造出了奇跡。
這部影片帶來更多的,是我們對現在教育體制的深思。也許嚴格的管理是有效的,但它不能改變孩子的內心,就像以前的」池塘之底「一樣,也許只有愛,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
⑶ 有哪些有關「教育」的優秀電影
《放牛班的春天》
這是我看過的我覺得非常優秀的一部關於教育題材的電影。
主角克萊門特用自己的方法,創作音樂,組織合唱團,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塵封的心靈。
對於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不放棄,不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