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用單反相機視頻拍出電影膠片的感覺
方法:
1、是素材的採集,這是最重要的一步,神級調色師也沒辦法拿一個滿是噪點的360p視頻調出電影質感來。這里要說的是,單反拍視頻真的不是強項,但是勝在其超高的性價比,所以拍攝時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方面:
a、全手動。M檔,ISO手動、白平衡手動、對焦手動,覺得無法熟悉的請平時自己多練,單反用自動拍是沒前途的。
b、N制的話快門速度1/60s,P制的話1/50s(簡單地說就是幀速率的兩倍),這是為了讓單幀產生運動模糊而保證基本的畫面流暢。ISO和光圈自由組合,一般以ISO盡量小為原則,這樣大光圈也可以保證較淺的景深,前提是對焦要對准。
c、注意修改照片風格,風格自己到網上去搜cinestyle,這個的主要原理是把相機的機內優化全關(對比度和銳度),以達到在mov格式下保留盡量多的畫面信息,方便後期調色。
d、開拍前找好角度對個白平衡(拿個白板不用我教了吧),啪啪啪,調到對應色溫取好景調好曝光量,再啪啪啪,覺得合適了就可以開始拍了,一般個人習慣是寧願暗1/3檔也不願過曝,沒raw就是拉不回來。
e、佳能黨要拍風景時可以考慮刷Magic Lantern固件然後開raw視頻,這簡直是神器啊!但是對機器對卡對工作台負擔都會加重,慎用。
2、後期處理
a、軟體。長片PR調色是主流,製作微電影可以考慮AE,處理起來會稍微多耗一點時間和機器。小型工作室也就AE+PR,有錢一點的FCPX+達芬奇,能實現的效果已經很豐富了。個人覺得軟體都只是工具,沒有必要追求最新最強的,自己用得順手機器跑得舒服才是王道。
b、插件。Magic Bullet Suite是王道,加上軟體內置的Color Correction特效和蒙版已經可以完成幾乎所有的調色效果了,區別只在於調色的精細程度而已。
c、個人流程一般是RGB曲線先調到比較均衡的程度,然後開始用MBL或者Colorista調,一般是暗調R<G<B,中調R<G<B,亮調R>G>B,具體情況要看影片本身的調子來定,剩下的就是審美的問題了。
d、涉及人像的話,建議先把人像摳出來當蒙版,不是很乾凈的情況下做個快速模糊,然後給人像之外的地方加Grain,最後給畫面上下加上黑條營造寬屏感。
e、AE和PR是很好的工作流,項目文件就可以互相導來導去沒必要導出視頻,盡量一次成品減少中間流程的畫質損耗。
技巧:
1、構圖完整且有故事性
拍電影猶如說故事,說故事的能力是人類獨有的,所以大多數這類作品都會牽涉到人,無論是人的本身、人的歷史或是人的痕跡。
2、畫面大多數包含人元素
照片里包含了人的元素,往往能夠帶出更強的說故事性,那種身同感受的投入感是拍花拍草不能比擬的。
3、刻意的「留白」處理
中國的山水畫里有所謂留白,留白的重點在於保留一切的可能性,可能性愈多,故事反而愈復雜。太過單純的拍攝作品,就好像剝奪了其他人欣賞作品的權利,這不是分享,是灌輸。
4、畫面故意留謎團增加神秘感
除了故事性豐富,保留大環境的信息也很重要。人總愛猜猜謎,硬要把自己塞進柯南道爾的推理浪漫里。
5、畫面氛圍必須和主題吻合
作品構圖的氛圍同樣重要,始終硬照跟電影不同,電影還包含了聲音的資訊(不包括無聲的),無論是主角的對白、閑雜的收音、背景的音樂等,都提供著大量的資訊讓觀察思考、探討、反思,影響觀眾的思考方向,引領觀眾到達導演所預設的目的地。在硬照中製造所謂氛圍,靠的不外乎主角的表情、背景里的陳設、色調及光暗等,讓看者能夠代入到當時的環境,讓看者自身演釋出另一段獨特的故事。
6、相機焦距設置
除了完整的構圖以及氛圍。拍攝電影畫面型攝影作品。還需要對相機進行一些設置。可能你會發現它們一般都是偏暗、白平衡不準確、飽和度偏低等等。這些都可以按照各位 攝影師的個人愛好去設置。
7、在照片上下加兩條黑邊
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細節。當然,加兩條黑邊再變16:9的比例,不一定會讓一張照片變得很有味道,變得很有電影感。但至少。加上以後。就開始向電影膠片方向發展了。
Ⅱ 相機怎麼設置,才能拍出電影效果的視頻
通過F1.2-F4光圈得到淺景深是關鍵,最後還有色彩、對比度、飽和度等因素
根據以下方法設置相機:
1調整對比度
很多攝像機都有預設圖像風格,但是並不適合後期製作。為了便於調色,你要拍攝(低對比度)比較平的畫面,就是說你要調低對比度,也要將飽和度調低一點,這樣能保留更多的細節。你隨時都可以在後期增加對比度、調整色彩和高光,但如果拍攝時對比度和飽和度太高,後期很難從原始素材上消弱它們。
2、降低銳化度
但如果你要在電視或大銀幕上播出視頻,你就要降低銳化度選項,否則會因為銳度會過高,看起來不專業。
3、稍微欠曝光
曝光過度是最糟糕的的事情之一,因為你丟失了細節,很難通過後期找回細節,如果圖像稍微暗一些會很好,然後你仍可以通過後期調節也不會丟失細節。
Ⅲ 拍電影是對話鏡頭是怎樣拍
1以不同的角度同時拍兩個人。2,交替拍,每次鏡頭都只出現一個人。3鏡頭對著一個人拍,另外一個人只有聲音。
Ⅳ 如何製造電影感
如何製造電影感 - Being Cinematic - 攝影篇之構圖
如果大家平時有留意電影拍攝製作,那麼在初學階段很多人問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讓你拍攝的東西具有電影感」。電影之所以有電影感,其實不光在攝影上面需要匠心獨運,在美術、道具、鏡頭語言設計、Blocking and
Sequencing(表演調度)、Pre-visualazations(預先視覺化)、聲音設計都需要通力合作才能達到效果。我曾經就此問題從導演方面發表過自己的見解。現在我想從攝影上面來簡單統述回答這個問題。
(以下文章內容假設讀者皆有一定攝影基礎)
經常有人在拍攝電影的論壇上面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怎樣讓自己拍攝的畫面看起來有電影感」。我覺得就「電影感」而言,有必要區分西方好萊塢式的電影和一些低成本製作的微電影。
盡管好萊塢電影用金錢鴻篇巨制的電影效果有時候非常難去用一些低成本的手段去復制,但是有一些基本簡單零成本的拍攝理念是可以沿用終身地讓你的電影看起來像「好萊塢電影」(「電影感」)。不管是電影攝像還是平面攝像,我覺得都會有益於區別你和一般的攝影師。
從攝影上來說,我想把下面製造電影感的部分分成5個要素:
Framing(構圖),Lensing(透視),Camera and Camera Movement(相機和相機運動),Lighting(燈光),Color(顏色)
當然這5個方面不是唯一的電影感,但是我覺得這是很基本地區分好萊塢式電影和家庭錄像的標准之一。
攝影師花了畢生精力去學構圖,什麼九宮法,什麼黃金分割點,什麼對角構圖,什麼什麼什麼什麼⋯⋯我這篇文章不想講基礎,但是在這么多構圖裡面確實有些我覺得比較重要的地方區分電影感。
在拿起取景器的時候,有些東西你需要在腦海中明確—--
經常在前期和導演溝通交流要拍的電影的時候,需要先明確你要拍什麼尺寸的畫面。流行的尺寸有1.33 : 1 也就是俗稱的4 * 3,1.78 : 1 也就是所謂的 16 * 9,1.85 : 1 (也就是這些年流行所謂的Academy,叫法每年都在變)或者2.35 : 1 (寬屏)或者是2.40/2.39 : 1 (我稱作電子寬屏因為他們輸出1920*800)究竟選什麼樣的尺寸應該符合故事的敘事要求。雖然超多人們覺得寬屏高大上,但是在很多敘事情景下寬屏並不給力。如果你的故事有龐大的群演和給力的美術,那麼寬屏將會有助於你的環境表達。如果你選擇了寬屏但是你的電影里除了白牆還是白牆,那麼再寬的屏幕觀眾只會感到厭煩。相反,如果你要將的故事是一個很親密的愛情片,或者你要拍攝的地點很局限有很多東西你都要放在畫外,那麼寬屏顯然不是最好的選擇。再假如如果你的電影裡面演員的身高差異很大,老人小孩啥的啥的⋯⋯你懂的。像前幾年很流行的1.33,在1.33:1的畫面你里你可以輕而易舉地表現一些很親密的畫面而不至於因為frame size(畫面尺寸)而妥協。雖然現在1.33淪為了「電視劇感」。
畫面尺寸的選擇應該在前期的最早階段就商定下來,甚至在story board(故事板)之前就決定。像電影The Dark Knight(蝙蝠俠,2008),他們拍了imax和2.35 spherical兩個版本,但是導演決定打破傳統把兩種尺寸的畫面混在了一起上映,這個大膽的舉動導致結果也非很美麗。又一次印證了「拍電影無定理」理論。
現在你有了框架了,但是要往裡面放什麼?成千上萬的文章教程都教了你在你的畫面里放什麼哪裡放,但是放眼好萊塢式的電影和低成本微電影,在構圖中很重要的就是"screen depth"。唔⋯⋯中文怎麼講呢,這個screen depth不是景深,而是好萊塢電影中很刻意的在背景中的置景和環境讓演員表演的區間。很多微電影在很狹小的location(場地)里拍攝的,小房間啊、小商店啊之類之類。相反好萊塢都是在很大的場地空間里拍攝,呃⋯⋯這個確實人家高富帥的proction(電影規模)讓草根們很難去模仿,但是有一些東西呢還是可以讓吊絲微電影增加screen depth。
最最最最最最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就是不要把拍攝的對象放在牆面前。不只你的燈爺會對你感恩戴德內牛滿面,而且你也會立馬得到更好的角度和深度。
第二個方法就是拍攝的時候對著牆角。這是一個常見的簡單小技巧,對著房間的對角線拍攝會增加空間的深度。把你的相機移到牆壁的對角線,或者至少能看見牆壁的角落,讓你的畫面看起來立馬高大起來。
第三,把外景帶進來。如果你拍攝的地方有窗戶,那麼增加室內的照明讓大家能看見室外。甚至你可以用綠屏拍攝去假裝一個室外。很多時候新手往往喜歡block the window(把窗戶擋起來)或者blow out the window(把窗戶過曝),但是如果你能把窗戶外的景色帶進畫面,往往你會發現這些不起眼的外景強烈暗示著環境,讓畫面非常漂亮地打開,畫面的深度戲劇化地增加。
第四,如果你在室外拍攝,嘗試取一些帶有地標性的建築物讓觀眾知道你在哪裡。如果你在原野上,你可以把房子或者拖拉機放在背景里。如果你在城市裡,讓觀眾看見演員背後三條街道風貌。這些在背景里的東西不需要在焦上,可以被虛化,但這些元素一定要在。
第四,我想說一下depth of field(景深)對畫面的影響。很多很多人都誤以為「大光圈淺景深」就等於「電影感」。呃,我只能說大光圈、淺景深是小朋友。景深只是構成電影感的眾多要素中的一種,並不是你把光圈一開大「哇噻」電影感就出來了。很多那些業余攝影愛好者或者自詡人像攝影什麼什麼的愛好者用大光圈淺景深拍了無數糖水片睡了無數麻豆圈了不少錢,但這些人不配稱為攝影師。如果你真的看電影的時候認真留心,那麼淺景深在好萊塢電影中通常只用在兩種以下的情況里:
第一種就是如果你在拍一個有很多信息量的semi-wide shot(半全景),你需要引導你的觀眾去注意某個重要的對象。想像一下路邊咖啡館有大概20多個群演,然後你需要觀眾去注意到我們的超級英雄正在接電話,這時候我們需要用淺景深去引導觀眾「該看什麼」。
第二種好萊塢電影用到淺景深的情況就是在拍攝特寫和中景的時候,這樣淺景深可以幫助觀眾的注意力放在對話的內容上。
除了以上這兩點,feature電影已經痛到入骨地花了大價錢去獲得一個場地的拍攝許可,他們真的很想都拍出來給你看「你看你看,這里好叼。快看快看,這里花了好多錢。」所以establishing shot(全景)一定都是深景深。而且多人之間的對話也是深景深。深景深會讓你的畫面看起來高大上,更宏偉廣闊。很多微電影看起來有一種claustrophobic(幽閉)的感覺是因為畫面的深度不夠。
所以,看好萊塢大片的時候好好思考感受一下,構圖的時候思考一下畫面的深度,你會驚奇你拍出來的畫面會有質的飛躍。
源自:http://107cine.com/stream/58397/
Ⅳ 電影的畫面是怎麼拍出來的
一部電影鏡頭的運用有多重要,如何跳出定勢思維?
朝日傳媒給出了更多關於電影鏡頭的思考。
《天使愛美麗》(2001) 劇照
朝日傳媒
期待與您再次相遇
宣傳片 宣傳片製作 宣傳片拍攝
Ⅵ 在電影和電視劇中,人物對話(以兩人對話為例)是怎樣拍攝的;需要幾台攝像機,具體是怎樣拍攝的。
對話戲都是單機拍。
例如:拍甲乙二人對話,實際上要拍兩次。
先拍甲,但乙同時在。乙和甲對話搭戲,同時打手板(反光板)。
然後拍乙,這次輪甲給乙搭戲,打板。
這樣拍攝對場景和燈光要求不高(拍誰給誰打燈)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演員演戲要進入狀態,很難要求兩個演員同時長時間進入狀態。採用這種拍攝方法,每次只要求一個演員進入狀態,可以一條拍多個有效鏡頭,效率高。
關於電視節目拍攝方面的資料,可以參考我的網路空間。
Ⅶ 如何拍出有電影感的照片
電影感的照片是帶有情節故事的,現在很多的一些照片拍攝都會模擬電影的表現手法,那麼想要拍攝出電影感的照片首先需要確定主題,根據主題選擇適合拍攝的場景,適合主題的主人公,對人物外形氣質的要求就要選擇適合主題的模特,服裝的選擇也要根據主題的年代感選擇,包括一些道具的安排也是要起到一個畫龍點睛的左右,千萬不要畫蛇添足的。
電影劇情式的拍攝是目前影樓流行的拍攝手法,很有市場,不僅僅是考驗攝影師的導演能力,而且也是鍛煉攝影師的組織能力。一組照片的拍攝通過編導故事的形式記錄。主要突出故事情節和人物情緒的表達,以情感為主。
主題確定和畫面元素
這組照片的主要是戰爭題材,主題確定之後,服裝造型的設計也是模仿影視劇中戰爭題材的造型.色彩和款式都與影視劇中的類似。這樣能更深刻地體味拍電影的感覺身臨其境地演繹那個年代的愛情故事。軍裝,鋼盔,望遠鏡,老皮箱,貝雷帽,馬燈。見圖1 ISO20050mm f/161/15秒
圖1
場景的選擇
場景的選擇在北京的溫榆河,機場高速,場景的環境是個馬場的環境,柵欄,飛機,視角比較開闊,發揮的餘地比較大,人物情緒的設計通過環境的元素比較好把握。離別時的傷感通過人物的背影和環境的渲染出來。見圖2 ISO20018-105mm@18mm f/161/200秒
圖2
通過煙霧的表現手法把硝煙彌漫的戰場表現出來。見圖3 ISO20018-105mm@18mm f/161/125秒
圖3
畫面色調的控制
戰爭題材照片的色調都具有老照片的懷舊感,偏向於暖色調,和本身固有的服裝環境協調。畫面的色彩使觀者印象深刻,有回到那個年代的時代感。見圖4 ISO20018-105mm@18mm f/161/160秒
圖4
美姿的設計
畫面安排表現依依惜別,既是戰友,又是情侶的表現手段,把復雜的情感通過溫柔,戰爭無情人有情的細節把握。通過人物身體角度的變換,見圖5 ISO20018-105mm@18mm f/161/200秒手的牽引,見圖6 ISO20050mm f/21/2500秒視線的引申刻畫人物的內在情感表現片段。見圖7 ISO20018-105mm@18mm f/161/160秒
圖5
圖6
圖7
構圖和用光
畫面通過特寫大場景明暗對比,大小,虛實的表現手法敘述戰爭與愛情
圖8
圖9
見圖8 ISO20050mm f/1.81/1600秒用環境烘託人物。用自然光和人造光的搭配使用,強調人物的情緒和交代劇情。使用了一支400瓦的萬次閃光燈在人物的左前側對人物塑形,用反光板控制人物面部的光比。用大光比突出人物在戰爭年代所表現出的情緒,使畫面更加劇情化。見圖9 ISO20018-105mm@32mm f/161/200秒
歡迎進入中藝網校官網學習
www.zye.com
Ⅷ 在攝影中怎樣拍出電影視角感的鏡頭效果
當我們觀看戲劇或電影時,我們會感受到創作者想要呈現的角色和故事,有時覺得自己是故事中的角色之一,並且正在與故事中的角色同時進行活動或面對這些事件,我們在攝影中怎樣拍出電影感的視角呢?這些構圖和電影視角有助於使美麗的照片看起來完美,怎樣用攝影來傳達主題故事?
Ⅸ 記錄生活的美,用手機如何拍出電影感大片
手機作為現代生活的必需品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在日常生活中想要用手機拍出電影感的大片需要在自身擁有一定美感的同時也需要掌握一些攝影拍照的小技巧。不同濾鏡的選擇可以給照片帶來不同的感受,能夠更加增添照片的質感,從而創造出更加符合電影感的大片。
Ⅹ 怎麼把手機視頻拍出電影的感覺
手機相機使用技巧可以參考以下介紹:
1.掌握光線及模式調節,盡量避免在逆光的情況下拍攝,有的手機支持閃光燈功能可以有效補充光線,不過有效距離比較短,適合近距離拍攝時使用。
2.協調手的把持度及拍攝姿勢,在拍攝時,右手握機對准拍攝對象,然後用左手托住右手,保持平穩。
3.注意手機與景物的平行。
4.部分手機支持許多模式拍攝,可以根據具體拍攝場景進行模式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