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電影運用了哪些科學原理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運用了哪些科學原理

發布時間: 2022-05-20 23:17:16

Ⅰ 電影是根據什麼原理

電影根據視覺暫留原理。

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同時還原聲音),用電的方式將活動影像投射到銀幕上(以及同步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現代技術。

相關信息: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同時還原聲音),用電的方式將活動影像投射到銀幕上(以及同步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現代技術。

Ⅱ 電影是根據什麼的原理製作的

電影是根據視覺暫留原理製作成的,視覺暫留具有的一種性質。人眼觀看時,成像於上,並由輸入,感覺到物體的像。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

電影製作過程:

需要根據客戶的要求,選擇對應的主題。因為很多的客戶其實對視頻營銷並沒有很好地理解,這個時候就需要影視公司幫助企業梳理需求,選擇合適的視頻類型。

把握好主題後,接下來就是確定影視製作的核心思想,也就是主線。製作方需要對企業提供的素材內容進行整理、選擇、加工提煉,發掘出有表現力的內容,這就是主線。

Ⅲ 電影是根據什麼原理製成的

是根據視覺暫留製成的。

視覺暫留(ration of vision) 是具有的一種性質。人眼觀看時,成像於上,並由輸入,感覺到物體的像。但當物體移去時,視神經對物體的印象不會立即消失,而要延續0.1秒的時間,人眼的這種性質被稱為「眼睛的視覺暫留」。

人在觀看時,銀幕上映出的是一張一張不連續的像,每秒鍾要更換24張畫面。但由於的視覺暫留作用,一個畫面的印象還沒有消失,下一張稍微有一點差別的畫面又出現了,所以看上去感覺動作是連續的。

(3)電影運用了哪些科學原理擴展閱讀:

眼睛的一個重要特性是視覺惰性,即光象一旦在視網膜上形成,視覺將會對這個光象的感覺維持一個有限的時間,這種生理現象叫做視覺暫留性。對於中等亮度的光刺激,視覺暫留時間約為0.1至0.4秒。

視覺暫留現象首先被中國人運用,走馬燈便是據歷史記載中最早的視覺暫留運用。宋時已有走馬燈 ,當時稱 「馬騎燈 」 。

隨後法國人保羅·羅蓋在1828年發明了留影盤,它是一個被繩子在兩面穿過的圓盤。盤的一個面畫了一隻鳥,另一面畫了一個空籠子。當圓盤旋轉時,鳥在籠子里出現了,這證明了當眼睛看到一系列圖像時,它一次保留一個圖像。

Ⅳ 電影是根據什麼原理製成

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

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一系列靜態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一種連續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他們的電影機由一個暗箱組成,裡面裝有35毫米鑿孔膠片間歇運動的牽引機構和遮光旋轉機構,並裝有一個攝影鏡頭和放映鏡頭。

裝上攝影鏡頭時,可以以每秒12幅的頻率攝影,獲得負片。取下攝影鏡頭,將曝光後的負片與另一條未曝光的膠卷貼在一起曝光後轉成正片。

放映時,正片裝入機內。點燃燈泡後,光束穿過膠片和鏡頭,靜止的畫面以極短的間隔次高速地通過片窗,使影像在觀看者的視網膜上暫留,觀眾便可看到一組活動的畫面。

電影的發展歷史:

1895年12月28日。巴黎卡普遣路14號「大咖啡館」的地下室。黑暗中,一群模模糊糊的黑白人影在晃動,屋子裡充斥著嘈雜的放映機雜訊。這是電影史上劃時代的一天。盧米埃爾兄弟把影片放映在銀幕上供許多人一同觀看了《拆牆》、《火車到站》、《嬰兒的午餐》等12部記錄短片。

這一天被定為是電影誕生的日子。盧米埃爾兄弟也當之無愧地成為了「電影之父」。

1923年,美國人弗雷斯把電子管用在有聲電影的錄音設備上,錄音式電影問世。電影進入有聲時代。1935年,三色的彩色系統問世,第一部真正的彩色電影誕生。1949年,美國的沃勒工程師研究成功寬銀幕電影。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電影原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電影

Ⅳ 電影根據什麼原理發明的

電影是根據視覺暫留原理發明的。

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一系列靜態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一種連續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他們的電影機由一個暗箱組成,裡面裝有35毫米鑿孔膠片間歇運動的牽引機構和遮光旋轉機構,並裝有一個攝影鏡頭和放映鏡頭。

裝上攝影鏡頭時,可以以每秒12幅的頻率攝影,獲得負片。取下攝影鏡頭,將曝光後的負片與另一條未曝光的膠卷貼在一起曝光後轉成正片。

放映時,正片裝入機內。點燃燈泡後,光束穿過膠片和鏡頭,靜止的畫面以極短的間隔次高速地通過片窗,使影像在觀看者的視網膜上暫留,觀眾便可看到一組活動的畫面。

電影的發展歷史:

1895年12月28日。巴黎卡普遣路14號「大咖啡館」的地下室。黑暗中,一群模模糊糊的黑白人影在晃動,屋子裡充斥著嘈雜的放映機雜訊。這是電影史上劃時代的一天。盧米埃爾兄弟把影片放映在銀幕上供許多人一同觀看了《拆牆》、《火車到站》、《嬰兒的午餐》等12部記錄短片。

這一天被定為是電影誕生的日子。盧米埃爾兄弟也當之無愧地成為了「電影之父」。

1923年,美國人弗雷斯把電子管用在有聲電影的錄音設備上,錄音式電影問世。電影進入有聲時代。1935年,三色的彩色系統問世,第一部真正的彩色電影誕生。1949年,美國的沃勒工程師研究成功寬銀幕電影。

Ⅵ 電影的放映原理是什麼

電影是人類史上的重要發明,它藉助了照相化學、光學、機械學、電子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原理。

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一系列靜態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一種連續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 電影是人類史上的重要發明,它藉助了照相化學、光學、機械學、電子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原理。 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一系列靜態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一種連續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 電影是人類史上的重要發明,它藉助了照相化學、光學、機械學、電子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原理。 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一系列靜態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一種連續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

他們的電影機由一個暗箱組成,裡面裝有35毫米鑿孔膠片間歇運動的牽引機構和遮光旋轉機構,並裝有一個攝影鏡頭和放映鏡頭。

裝上攝影鏡頭時,可以以每秒12幅的頻率攝影,獲得負片。取下攝影鏡頭,將曝光後的負片與另一條未曝光的膠卷貼在一起曝光後轉成正片。

放映時,正片裝入機內。點燃燈泡後,光束穿過膠片和鏡頭,靜止的畫面以極短的間隔次高速地通過片窗,使影像在觀看者的視網膜上暫留,觀眾便可看到一組活動的畫面。

不過現在國內也有了數字影院

數字電影節目的發行不再需要洗印大量的膠片

它是存儲在計算機/伺服器中,由其"作為"數字放映機播放影片

有數字傳輸技術的保障,使整部電影在傳輸過程中不會出現質量損失,從而使觀眾可以與影片的導演看到"相同"的電影。也就是說,一旦數字電影信號發出,無論多少家數字影院,也不管它位於地球的什麼位置,都可以同時映出同一個節目。同時數字放映設備還可以為影院提供增值服務,如實時播放重大體育比賽、文藝演出、遠程教育等等,改變了影院膠片放映的單一模式

比如上海的IMAX立體巨幕影院

上海科技館立體巨幕影院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影院之一,也是全中國最大的立體巨幕影院。

立體巨幕影院銀幕巨大,它高18.3米,寬24.3米(相當於6層樓房的高度),可容納觀眾441位。立體巨幕影院的放映設備採用當今世界上技術含量最高、畫格最大的70毫米15齒孔IMAX雙機放映系統。放映立體電影時,2台放映機同步放出映像,當觀眾戴上特製的立體眼鏡時,映像通過光的偏振原理,使畫面產生強烈的立體效果,猶如景物就在眼前,有伸手可觸的感覺。6層樓高的巨大畫面和6+1聲道的音響系統,使觀眾產生強烈的震撼。

Ⅶ 電影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電影是運用照相以及錄音的手段,以一定的攝入速度(現代電影是每秒攝入24個畫面),把景物活動的影像和聲音攝錄在膠片上,然後把這些景物各運動階段的靜止畫面連續放映到銀幕上,藉助人的「視覺暫留」現象,在人的視覺中造成再現景物運動影像的效果。這就成了電影。

科學研究表明,視覺暫留時間約為1/5秒到1/30秒。當電影畫面換幅頻率達到每秒15~30幅之間時,人就看不到每幅靜止畫面之間的停頓,而只看到這些連續放映的畫面的活動影像了。電影發明初期,無聲電影的標准換幅頻率為每秒16幅,後有聲電影改為每秒24幅。

雖然藉助視覺暫留現象,人們看到了連續的活動影像。但膠片上畫幅間隔造成影像忽明忽暗使人有閃爍感,讓人覺得不舒服。當閃爍頻率提高到一定數值如每秒48次時,閃爍感會消失。為了提高閃爍率,人們採用增加放映機遮光器的葉片數的辦法。如一個有兩個葉片的遮光器,當畫面移動一次,遮光器就旋轉一次,也就是說葉片遮光兩次,這樣就使閃爍率從每秒24次提高到48次,從而使閃爍感消失。

Ⅷ 電影是根據什麼原理運用攝影和錄音手段

電影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同時還原聲音),用電的方式將活動影像投射到銀幕上(以及同步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現代技術。

電影是一種視覺藝術,用於模擬通過錄制或編程的運動圖像以及其他感官刺激來交流思想,故事,感知,感覺,美麗或氛圍的體驗。電影一詞是電影攝影術的縮寫,通常用來指電影製作和電影業,以及由此產生的藝術形式。



電影的表現手段

電影是一種以現代科技成果為工具與材料,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里,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代藝術。

電影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展現」虛擬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電影的這種特性,可以滿足人們更廣闊、更真實地感受生活的願望。

電影的幀速率一般是24幀每秒,隨著技術的提升,即將出現48幀甚至60幀每秒的電影。

Ⅸ 電影是根據什麼原理拍攝的

關於電影的原理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用人的視覺暫留來解釋,所謂視覺暫留是指人在觀看亮的景物時,由於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受到光線刺激,當光線刺激消失時,視網膜上的影像不會立刻消失。

這種說法根據視覺暫留現象,認為當第一張畫幅移去之後,在我們的視網膜上所形成的影像尚未消失時,第二張畫幅又來了,這樣將各個逐漸改變動作的影像連接起來給我們觀看,便看成是活動的了。

另一種說法則用人的心理作用來解釋電影的活動原理,認為人在觀看電影時,能感受到有活動的效果,是人們根據日常生活中積累的大量關於「動」的經驗,並經過心理的聯想而造成的。

(9)電影運用了哪些科學原理擴展閱讀:

電影的問世源於一場賭約。1872年,英國幾名賽馬者為馬奔跑時是否始終有一隻蹄子著地而爭論不休,並為此打起賭來。麥布里奇為了解其中緣由,便在馬道一側放置了24台相機,當馬跑到各相機前時,就拍下馬此時的運動狀態。

然後,他將照片依次放在一個可旋轉的玻璃盤上,並用一個挖有槽口的圓盤做反向運動,使照片輪流出現在槽口,從而看見馬在奔跑時的一組連續動作圖像。這就是電影的雛形,它為後人研究電影奠定了基礎。

Ⅹ 電影是根據什麼原理製成的

是因為人們因為視覺上的飛現象(Phi phenomenon),使得對一連串靜態圖片卻會造成移動的錯覺。

飛現象

在典型的飛現象實驗中,觀眾被要求看兩個接續出現的圖片。在第一張圖片的左邊會有一條線,而在第二張圖片則是在右邊有一條線。這兩張圖片可能會快速呈現或是讓觀眾有幾秒的時間觀看。在呈現兩張圖片之後,觀眾要描述他們看到了什麼。

觀看者在結合了這兩張圖片的時間和空間訊息之後,即使觀眾看到的是兩個分離的線條,觀眾仍然會報告出在這兩條線之間有東西移動的感覺。觀眾似乎看到了一個和背景顏色相同的空間或是「雲」在移動。飛現象的發現對於格式塔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而言是重要的發現。

傳統對電影中運動感知的理解是因為視覺暫留,使得圖像離開後,仍能在眼睛保留「視像」約十分之一秒。因此大腦感覺到圖像是「運動」的。

但在1916年出版的德國心理學家雨果·明斯特伯格(Hugo Münsterberg)的《電影:一次心理學研究》中第三章《深度感和運動感》中,雨果·明斯特伯格證明了外觀運動絕不是影像滯留(即視覺暫留)的結果,而是(但不僅僅是)對運動的連續階段的感知。

(10)電影運用了哪些科學原理擴展閱讀:

電影製作

電影製作的方式是依製片者想要表達的內容,以及呈現內容的設備而不同。拉洋片只需要在紙卷上有一連串的圖案即可。

電影製作最簡單的方式是一個人加一台電影照相機(其至可以不用電影照相機,像斯坦·布拉哈格1963年的電影Mothlight),或是由上千名演員、臨時演員及劇組及許多道具及設備組成。

幾乎每一部電影都會需要經過概念、計劃、拍片、修改及發行的流程。在典型好萊塢電影的製作周期中,會有以下主要的步驟。

1、腳本發展

2、前期製作

3、電影製作

4、後期製作

5、電影發行

一般一部電影會需要三年的時間,頭一年腳本發展,第二年是前期製作及電影製作,第三年是後期製作及電影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