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紀錄片敘事敘事結構的理論有哪些
一般來說,如果從結構角度分析,電視紀錄片有兩種結構,分別是漸進和並列,第三種就是兼有,有關解釋如下:
平列與漸進: 電視紀錄片的兩種結構思維
如果說紀錄片是一種「發現」的藝術, 那麼它同時又是一種「敘事」的藝術、「結構」的藝術。在電視紀錄片中, 結構是敘事的具體化和意義化, 敘事要通過結構才能流暢地表達作者的審美感知。所以, 確立結構, 也就是確立展開和完成敘事的方式和意義。電視紀錄片的敘事結構由於構建結構主體的不同而導致結構樣式多種多樣。不過, 任何結構都是人們思維的結果, 而對結構思維的考察和研究, 或許能夠給我們理解和把握電視紀錄片的敘事結構帶來捷徑性的東西。
結構思維是行文思維階段將生成的時間性、空間性材料轉化為一維的、線性的語言鏈和語言流的思維過程。結構思維的目的在於通過語言和材料的敘述創造一個擬自然的時空結構和邏輯結構, 讓人清晰明白, 便於理解和把握。而達到這種狀態的結構思維則是平列結構思維與漸進結構思維。
11平列結構思維
平列結構思維, 是電視紀錄片的各個結構單位保持一種平行、並列的空間關系的一種結構思維方式。平列結構思維往往呈現為版塊狀態或者塊狀狀態, 因此, 又可以稱為版塊結構思維或者塊狀結構思維。
平列結構思維, 具有以下三個特徵:
1、 情節內容以版塊為單元, 單元內的容量比較大, 但單元的數量比較小;
2、 版塊之間在內容上是相對獨立的;
3、版塊之間沒有過渡, 是段落切換, 往往帶有跳躍性。
在平列結構思維中, 各個版塊既可以平行獨立構建, 也可以打碎, 在版塊之間進行交織處理。從平列結構思維中的版塊之間關系看, 又可以大致細分為並列式平列結構思維、連接式平列結構思維和剖面式平列結構思維等幾種具體的思維形式。
並列式平列結構思維, 即版塊之間是平行、並列或者對列關系的一種思維方式。電視紀錄片《祖屋》就是採用並列結構思維進行構建的, 它分為五個版塊, 每個版塊都配有一個小標題, 依次是「祖宗風水」、「耕讀世家」、「族上人物」、「仁者愛人」和「紅白喜事」, 盡管五個版塊都是圍繞「馮琳厝」這個祖屋展開的, 但是這五個版塊彼此之間沒有什麼明顯的外在的聯系; 電視紀錄片《江南》也是採用並列式平列結構思維構建的, 為了總體描繪江南地方文化, 創作者選擇了《丁山泥土》、《叩訪天一閣》、《千年陳酒》、《老房子》等進行記錄,構成了江南文化的總體意象; 《西藏的誘惑》也是採用並列式結構思維結構全篇的, 它通過四位宗教信徒跋涉在朝聖路上的情狀來揭示作品的主題: 人人心中有真神, 不是真神不顯聖,就怕半心半意的人。
連接式平列結構思維, 即版塊之間是一個個連接下來的,帶有一種時空的順序聯系。電視紀錄片《命運》就是連接式平列結構思維構建而成的。《命運》按人物來劃分版塊, 採用上一個人物的內容即將結束時, 或從對他的訪問中, 或從與他有關系的事件中引出下一個人物, 進行結構敘事的。連接式結構思維既保持了版塊的相對獨立性, 又加強了版塊之間的聯系,使整部片子被分成若干個版塊仍然能保持較為完美的整體性。
如果說連接式平列結構思維是以縱向關系展現生活, 而剖面式平列結構思維是以橫向關系來展現生活的, 它往往以平行蒙太奇的方式, 將同一時間中不同人物的不同事件展現出來。如《德興坊》就是採用剖面式結構思維。291戶人家居住在一條建於1939年的老式石庫門弄堂———德興坊, 家家住房緊張,電視紀錄片從日常生活的記錄入手, 選擇三戶進行「記錄」,客觀反映了他們的生活情狀和生活態度。電視紀錄片《沙與海》也是採用剖面式結構思維創作而成的, 它通過生活在沙漠里的居民和生活在海島上的一戶漁民的生活交叉展開敘述, 來表現人的生存意識與抗爭精神。
21漸進結構思維
漸進結構思維, 是指各個結構單位的內容之間, 通過層層遞進、逐步深入的切入, 保持一種前後相繼的不可逆轉的邏輯關系、時間關系、空間關系、程度關系的一種結構思維方式。
漸進結構思維往往呈現出線性結構特徵, 因此, 又可以稱為線性結構思維, 它往往以持續漸進的事件關系來組織故事情節。
漸進結構思維一般具有三個特徵: (1) 敘述單元容量小, 內容相對比較零碎, 但單元數量較多; (2) 敘述單元之間有一定聯系, 成為一種線索關系; (3) 敘述單元之間有過渡性連接, 不是大幅度切換、跳躍。漸進式結構思維可以分為單線式漸進結構思維與多線式漸進結構思維兩種具體樣式。
單線式漸進結構思維, 即用一條線索貫穿作品始終的一種結構思維方式。單線式結構思維可以是內在的、邏輯的, 如《遠去的村莊》中的缺水問題, 《中華百年祭》中畫家的創作體會; 也可以是外在的、形式上的, 如《龍脊》中村口的那個大槐樹, 《萬里長城》中的長城。
單線式漸進結構思維又可以分為連貫式、串珠式、時序顛倒式等漸進結構思維: 以一條結構線索連貫事件的結構思維為連貫式漸進結構思維; 事件之間沒有連貫性, 而將相對集中的情節像零散的珠子的事件組合起來的一種結構思維方式是串珠式漸進結構思維; 而時序顛倒式漸進結構思維, 則是一條線索中的時空順序被打亂後顛倒著表現, 它有點像時空交錯, 但時空交錯是兩條或幾條線索, 而時空顛倒是一條線索; 它也有點像插敘, 但容量比插敘稍大, 有一定的結構意義。
多線式漸進結構思維, 即有幾條線索組成的結構思維樣式。多線式漸進結構思維主要有平行式漸進結構思維和交錯式漸進結構思維兩種形式。平行式漸進結構思維是同一時間的幾條線索平行地交織發展; 交錯式漸進結構思維, 即幾條不同時空的線索交織發展。電視紀錄片《中華百年祭》就通過多達五條的線索: 畫家作畫; 畫展展出現場; 百年史實; 畫家談創作理念; 畫家的日記等展開「記錄」。
② 電影《霸王別姬》的敘事結構是什麼
按時間順序敘事,經歷的年代包括:清末,民國,抗日,建國,文革。
《霸王別姬》是湯臣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藝片,該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李碧華、蘆葦編劇;張國榮、鞏俐、張豐毅領銜主演。
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199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上映,此後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公映,並且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
(2)電影的敘事結構有哪些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
1988年陳凱歌出席電影節時,徐楓主動約他會面,且拿著李碧華的小說專程來見他,見了便說做出這樣一部電影非陳凱歌不可。
李碧華原小說舊版中的結局是程蝶衣和段小樓若干年後在香港的浴室相見,都沒有穿衣服,坦誠相待、回首前塵,感慨不已,然後出得門去,各走各路。陳凱歌跟李碧華說這個結局得改。
張國榮認真的勁頭也和大家互相影響著,白鈺說大家每天工作的時間非常長,拍完一場戲,演的人過癮,看的人也過癮,都期待著下一場。於是片場「好似一盤流動的活水,每個人都在盡力做到最好」。
拍得最辛苦的,除了戲班中濃油重彩吊眼貼片子之外,其實「文革」場面更身心俱疲。「文革」在夏天拍,北京盛暑,酷熱苦悶。為了這么場歇斯底里的出賣與被出賣,迫害與被迫害,說不清的三角關系,演員拍得幾乎不支倒地。
③ 電影的敘事結構有哪些
所謂敘事手法無外乎整部影片的敘事方式和技巧。
1。常規線性敘事。(按照正常時間模式敘事)例:《侏羅紀公園》很多就不一一舉例。
2。多線性敘事。(影片有很多個小故事組成,在一個時間段由其中的一個故事串聯起其他故事)例:《撞車》《愛情麻辣燙》
3。回憶敘事。(按照主人公或非主人公的回憶進行現實與回憶的交叉敘事)例:《鐵達尼號》《大魚》《公民凱恩》
4。環形結構敘事。(影片的開頭與影片的結尾相互輝映)例:《暴雨將至》《低俗小說》
5。倒敘線性敘事。(按照反正常時間敘事)
例:這種影片為數不多,國內更是沒有。法國2004年有部影片就是這種類型相當精彩。《5:3:2》全片以男主人公夫婦離婚為開篇;家庭生活矛盾為第二節;結婚為高潮;相識為結尾。建議你去看看。
6。亂線性敘事。(整部影片毫無邏輯性,可以說是把所有片段、情節、人物全部攪亂,讓人無從得知現在過去和將來,只能靠觀眾憑借自己的記憶力屢順影片)例:《21克》《迷牆》《我們的音樂》
7。重復線性敘事。(整部影片在時間上會有一個重復的時間點,每個故事都會從這個時間點上再次開始)例:《羅拉快跑》《愛情是狗娘》《羅生門》《英雄》
8。
這第八種想不到。
希望這個答案你能滿意!
④ 電影的敘事技巧和敘事結構是什麼
羅伯特·麥基被公認為世界銀幕劇作教學第一大師。《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是麥基第一次以書的形式揭示其屢獲大獎的銀幕劇作方法。
故事的衰竭
在談到故事的商業性和娛樂性時,作者寫到:「有人認為這種對藝術的渴求只不過是純粹的娛樂,與其說是人生的探索,不如說是對人生的逃避。但是,究竟什麼是娛樂?娛樂就是沉湎於故事的儀式之中,一直到知識上和情感上都滿足為止。對電影觀眾來說,娛樂即是這樣一種儀式:坐在黑暗的影院之中,將注意力集中在銀幕之上,來體驗故事的意義以及隨著對故事的見解而來的強烈的、有時甚至是痛苦的情感刺激,並且,這種感情會隨著意義的加深而得到極度的滿足。」
「然而,盡管無所不在、無孔不入的媒體現在使我們得以跨越國界和語言的壁壘,將故事傳送到千家萬戶,但講故事的整體水平卻每況愈下。漏洞百出的虛假故事被迫用玄妙來取代實質,用奇詭來取代真實。虛弱的故事為了博取觀眾的歡心已經墮落為成百上千萬美圓堆砌起來的大轟大嗡的演示。」
《故事》中規定的故事設計術語
(S語:可能看起來有些抽象,不過這些內容確實很經典,作者憑著多年的經驗和理論積累,為每一個看起來模糊的概念做了明確嚴格的定義,讓這些概念不再是一片混亂。)
結構
結構是對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選擇,這種選擇將事件組合成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序列,以激發特定而具體的情感,並表達一種特定而具體的人生觀。
故事事件
故事事件創造出人物生活情境中有意味的變化,這種變化是用某種價值來表達和經歷的,並通過沖突來完成。即從沖突中撞擊出來的變化。
故事價值
故事價值是人類經驗的普遍特徵,這些特徵可以從此一時到彼一時,由正面轉化為負面,或由負面轉化為正面。
場景
場景是指在某一相對連續的時空中通過沖突表現出來的一段動作,這段動作根據至少一個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感知的重要性的價值改變了人物生活中負荷著傢伙子的情境。理想的場景即是一個故事事件。
節拍
在場景裡面的便是最小的結構成分,節拍。
節拍是動作/反應中的一種行為交流。這些變化的行為通過一個又一個的節拍構築了場景的轉化。
序列
序列是指一系列場景-- 一般為二到五個,其中每一個場景的沖擊力呈遞增趨勢,直到最後達到頂峰。
幕
幕是一系列序列的組合,以一個高潮場景為其頂點,導致價值的重大轉折,其沖擊力要比所有前置的序列或場景更為強勁。
歸納:場景以細微但意義重大的方式而轉化;一系列場景構成一個序列,以適中的、更具沖擊力的方式而轉化;一系列序列又構成了下一個更大的結構--幕,一個表現人物生活中負荷價值的情境中重大逆轉的動態單位。
故事
一系列幕便構成所有要素中最大的結構:故事。
「一個故事只不過是一個巨大的主事件。當你在故事的開頭看一下人物生活中負荷價值的情境,然後把他和故事結尾的價值負荷進行比較時,你應該能夠看到故事弧光,把生活從故事開始時的一個情境帶到故事結束時的另一個變化了的情境的巨大變化。這個最後的情境,這一結尾變化,必須是絕對而不可逆轉的。」
故事高潮
故事是一系列幕的組合,漸次發展為一個最後的幕高潮,又稱故事高潮,從而引發出絕對而不可逆轉的變化。
情節
「在一些文學圈內,『情節』已經變成了一個骯臟的詞,因為它被濃重的商業主義意味所污染。損失是我們自己的,因為情節是一個准確的術語,用來命名那種用以構建和設計故事的具有內在的連貫一致而且互相關聯的、在時間中運行的事件模式。」
「盡管每一個優秀故事的創作都離不開偶發的靈感,但一個劇本的寫作絕不是偶然。作者會對靈感進行反復修改,使故事渾然一體,似乎完全來自一種本能的直覺,但他(作者)心裡明白,為了使故事看起來輕松自然、一氣呵成,他付出了多少努力和不自然。」
情節設計是指在故事的危險領域內航行,當面臨無數岔道時選擇正確的航道。情節就是作者對事件的選擇以及事件在時間中的設計。
故事三角
大情節、小情節、反情節
經典設計 最小主義 反結構(有圖,還沒掃……)
經典設計是指圍繞一個主動主人公而構建的故事,這個主人公為了追求自己的慾望,經過一段連續的時間,在一個連貫而具有因果關系的虛構現實中,與主要來自外界的對抗力量進行抗爭,直到以一個絕對而不可逆轉的變化而結束的閉合式結局。
如果一個表達絕對而不可逆轉的變化的故事高潮回答了故事講述過程中所提出的所有問題並滿足了關注的所有情感,則被稱為閉合式結局。
一個故事高潮如果留下一兩個未解答的問題和一些沒滿足的情感,則被稱為開放式結局。
主動主人公在為追求慾望而採取行都時,與他周圍的人和世界發生直接沖突。
被動主人公表面消極被動,但在內心追求慾望時,與其自身性格的方方面面發生沖突。
線性時間與非線性時間
無論有無閃回,一個故事的事件如果被安排於一個觀眾能夠理解的時間順序中,那麼這個故事便是按照線性時間來講述的。
如果一個故事在時間中隨意跳躍,從而模糊了時間的連續性,以至觀眾無從判定什麼發生在前什麼發生在後,那麼這個故事便是按照非線性時間來講述的。
因果與巧合
因果關系驅動一個故事,使有動機的動作導致結果,這些結果又變成其他結果的原因,從而在導向故事高潮的各個片斷的連鎖反應中將沖突的各個層面相互連接,表現出現實的相互聯系性。
巧合驅動一個虛構的世界,使沒有動機的動作觸發不能導致進一步結果的事件,因此將故事拆解為互不關聯的片斷和一個開放式結尾,表現出現實存在的互不關聯性。
連貫現實與非連貫現實
連貫現實是虛擬的北京,確立人物及其世界之間的互動模式,在整個講述過程中這些互動模式一直保持著連貫性,從而創造出意義。
非連貫現實是混合了多種互動模式的背景,其中故事章節不連貫的從一個「現實」跳向另一個「現實」,以營造出一種荒誕感。
「作家必須精通經典形式
通過直覺或研究,優秀作家都明白最小主義和反結構並不是獨立的形式,而是對經典形式的反應。小情節和反情節產生於大情節--前者將其縮小,後者與其對立。先鋒派的存在是為了反對大眾化和商業化,直到它自己也變成大眾化和商業化的東西,然後它便反過來攻擊它自己。
……
偉大的藝術家都尊崇這些循環,他們明白,無論背景或教育程度如何,每一個人都是自覺地或本能地帶著對經典的預期而進入故事儀式的。
……
不要以為自己看過一些影片就已經理解了大情節,這種事情是開不得玩笑的。只有當你確實能夠搞出象樣的作品之後,你才敢說自己已經理解了。作家需要不斷地磨練技巧,直到知識從左腦滑向右腦,直到智力感悟變成一種活生生的手藝。」
⑤ 現代電影敘事的特點有哪些
電影有八大敘事風格,分別是常規線性敘事、多線性敘事、回憶敘事、環形結構敘事、倒敘線性敘事、亂線性敘事、重復線性敘事和套層性敘事。常規線性敘事是指按照正常時間模式敘事。
⑥ 電影的敘事手法都有什麼怎樣描述電影的敘事結構
敘事手法有:影像、聲音符號化。影像,聲音符號化,敘事學至此開始用於電影作品的實際分析上,變成研究電影文本的科學方法。
可以通過三個層面描述敘事結構:
1.第一個層面:
敘事結構的組織關系和表達方式,可稱為本文結構或總體結構,它與蒙太奇結構含義相當,是影片的總體架構方式。
2.第二個層面:
敘事結構是電影整體系統的組織關系,如類型片結構模式,它在總體結構之上。
3.第三個層面:
在總體結構之下,即影片內部各元素的組合關系,如情節、畫面、剪輯組合關系。電影敘事結構參與元素更多,因而更復雜,需有精細的情節設計和精巧的結構布局才能講好故事。
(6)電影的敘事結構有哪些擴展閱讀
傳統敘事作品中情節結構佔主體地位,最典型的是戲劇沖突的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結構主義建立了「中心化結構」,而結構主義堅決反對中心化,認為中心「不是一個固定的點,而是一種功能。
一種使無數符號替換物的活動成為可能的無定點」,他們從「作品」走向「本文」。巴特認為「本文無所謂構造,本文中的一切都一次次得到意指和多次運用,本文沒有一個極盡的整體,也沒有終極結構。
⑦ 名詞翻譯:板塊式敘事結構(電影敘事結構方面的)
板塊式敘事結構:也可稱做片段式敘事結構 一種電影敘事的方式
Block narrative structure: also called segmented narrative structure, it is a form of cinematic narration.
板塊式的敘事結構是完全與傳統的線性敘事結構相悖的「非線性結構」模式。
Block narrative structure is a "non-linear structure"mode which is entirely contrary to the traditional linear narrative structure.
多向性板塊式敘事結構:Multi-directional block narrative structure.
單向性線性敘事結構: Unidirectional linear narrative structure.
⑧ 電影的八大敘事手法是什麼
1、常規線性敘事。(按照正常時間模式敘事)例:《侏羅紀公園》很多就不一一舉例。
2、多線性敘事。(影片有很多個小故事組成,在一個時間段由其中的一個故事串聯起其他故事)例:《撞車》《愛情麻辣燙》。
3、回憶敘事。(按照主人公或非主人公的回憶進行現實與回憶的交叉敘事)例:《鐵達尼號》《大魚》《公民凱恩》。
4、環形結構敘事。(影片的開頭與影片的結尾相互輝映)例:《暴雨將至》《低俗小說》
5、倒敘線性敘事。(按照反正常時間敘事) 例:這種影片為數不多,國內更是沒有。法國2004年有部影片就是這種類型相當精彩。《5×2》(愛情賞味期)全片以男主人公夫婦離婚為開篇;家庭生活矛盾為第二節;結婚為高潮;相識為結尾。建議你去看看。
6、亂線性敘事。(整部影片毫無邏輯性,可以說是把所有片段、情節、人物全部攪亂,讓人無從得知現在過去和將來,只能靠觀眾憑借自己的記憶力屢順影片)例:《21克》《迷牆》《我們的音樂》。
7、重復線性敘事。(整部影片在時間上會有一個重復的時間點,每個故事都會從這個時間點上再次開始)例:《羅拉快跑》《愛情是狗娘》《羅生門》《英雄》。
8、套層性敘事:這類電影的敘事像俄羅斯套娃,一層套一層,一層一層,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形成一種套層結構。此類典型電影當屬《盜夢空間》。
(8)電影的敘事結構有哪些擴展閱讀
電影敘事〈cinematic narration〉,負責將電影里的情境或事件呈現或描述出來的論述活動。起源於六零年代,是結構主義的一個分支,最早是用於文學作品而非電影作品之研究,用於文學作品分析的時候,是利用文字串聯出行動,完成故事敘述。
而電影的敘事與其他敘事藝術相較之下,有者媒介根本的差異性,用敘事學分析電影時,電影的視覺性和展示性透過情節創造出畫面,延伸出更多畫面的意義所在。
在符號學廣泛用於其他領域之後,將影像,聲音符號化,敘事學至此開始用於電影作品的實際分析上,變成研究電影文本的科學方法。在符號學和敘事學之前的電影研究是電影的形式分析或作者研究為主,而符號學和敘事學研究開始把重點放在論述和文本的研究,而不是電影的整體研究,甚至於跨越並結合其他領域,例如心理分析,女性主義,社會學研究。
電影敘事學多元存在,無法給予單一定義。有些電影(包括當下常見的主流電影)屬於古典敘事的基本樣態,需要空間和時間,一連串因果論的事件,完成情結論述, 相反的,對立於古典敘事電影的現代和後現代電影,則是利用更多拼貼或特殊敘事電影手法運用,顯現主角內心狀態,創造新的敘事邏輯。
由於電影敘事樣態多元化,所以分析電影敘事學不僅沒有一個確定的規則可以依循,而且,分析模式也經常必須隨著影片建立。
以通論來看,決定我們依該如何分析一部敘事電影的元素,實在難以盡述,但是如何解讀一部敘述電影,並將它建構成為一個分析的客體,卻是一切影片分析的起點。
⑨ 愛德華大夫電影的敘事結構
因果式(戲劇式)線性結構。以故事因果關系為敘述動力,以線性時間戲劇化展開故事(少用閃回、插敘),敘事鏈單一(無並置、對照、復調,但故事可多線索發展),追求情節結構環環相扣、邏輯嚴密的完整結局,強調外部沖突和動作強度,其經典情節結構強化了「幻象真實」和「移情」,迷惑觀眾入戲。
⑩ 什麼是敘事結構 比如電影和電視劇的敘事結構 的解釋
電影敘事結構 隨著形式主義批評方法的出現,尤其是結構主義思潮的興起和符號學理論的擴張,傳統的情節結構的研究得以與敘事學研究相結合,並被納入到敘事結構理論的總體框架中,從而形成了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敘事結構和分析方法。[1]具體到電影敘事學的領域講,雖然電影的敘事結構和文學理論中的敘事結構一樣復雜多義,但是總體上說它們都是表示著一部作品的架構方式,是一部作品的骨骼和脈絡,電影的敘事結構更是觀眾從影片獲得審美愉悅、感知影片基本面貌和風格特徵的重要基礎。
電影的敘事結構是一種較之文字敘事結構更為復雜精細的敘事結構,它需要創作者對事件的安排和情節的設置更為巧妙,這種特點不是僅僅指那些有著嚴密因果聯系或是很強故事性的影片本文,也包括著那些看似無序、鬆散的影片本文,因為無論什麼樣的影片本文,都是由它自身的敘事結構所支撐的,沒有一部影片是沒有結構的,就好像人不能失去了骨骼的支撐。
電影敘事結構的研究是復雜的,因為我們知道沒有一部影片的敘事結構是與另一部完全相同的,戲劇性沖突的安排,因果事件的發展,講述人的角度等等方面都不可能完全吻合,所以電影敘事結構的模式也只是一個相對化的概念,即便是提出了各種不同的電影敘事模式,它們也不可能是純粹的單獨個體,它們之間依然會具有著一些融通的交匯點。
[1] 李顯傑:《電影敘事學:理論與實例》,第322頁,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