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為什麼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為什麼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4-26 15:53:21

Ⅰ 電影的作用是什麼我們為什麼需要電影

一部好的電影給你更開闊的眼界,讓你更多的用腦思考,而不是單純的追求視覺刺激。電影的意義就如同生活的意義,生活的意義在於生活本身,電影的意義在於電影本身。電影里的哲學,比書本更有趣,比生活更明了。電影讓人類延長了近三倍的壽命,它讓人明白了許多窮盡一生都無法明白的道理。用不同角度看待人生,接受你終究平凡的現實,卻永不放棄追求理想,心地善良,熱愛生命,享受當下。也許,明白了這些,你就領悟了人生的真諦。可以激發人最大的想像力和自己達不到的生活體驗。安平覺得小時候在電影上第一次看到大海,那種感覺是很不一樣的。電影幫助我們了解山外山,天外天。通過導演的引領,觀眾能夠有多方面的生活體驗,這是電影能夠給予觀眾的最大禮物。相比之下,我們也能說也只有電影這門藝術能夠給出如此真實以及接近生活的體驗。她有一種鎖定鏡頭的天賦與靈氣,與角色相融一體,氣場大、能量足,盈盈於四周,靜靜地站在那裡,只抬一眼望著你,便能叫你心神盪漾。

Ⅱ 為什麼電影一般都是120分鍾左右

過去,由於技術原因,卡帶的一面是45分鍾跟60分鍾,而另一面是90分鍾跟120分鍾,而中國使用45分鍾和90分鍾,日本和韓國使用60分鍾和120分鍾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電影的時長在前期只有90分鍾和120分鍾。

以前,一部電影通常需要90分鍾。後來,電影製作人發現越來越難以表達一個主題或深入講述一個故事,所以他們開始讓電影變得更長。然而,電影院認為,如果一部電影持續半個小時,每天播放的電影數量將不得不減少一兩個或更多,因此,美國電影聯合會後來同意電影可以根據其持續時間適當定價。結果,電影院不再拒絕長電影,兩小時、三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電影變得流行起來。

Ⅲ 為什麼電影誕生於法國

電影發明接近誕生在法國。電影貢獻積累,主要源於美國、德國、英國、法國。首先,電影被發明前有幾種技術支撐。運動的認識,人眼看到流暢運動圖像最低是每秒16幅。19世紀的時候,有幾種光學儀器被推向市場,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詭盤」和「走馬盤」。它們通過使用一些略有差異的畫片造成運動幻覺。後來電影活動放映機、留聲機便是愛迪生、迪克生發明的了。早期的拍攝和放映電影體系是由德國人斯科拉達諾夫斯基兄弟馬克思和埃米爾發明的。盧米埃爾兄弟發明放映系統使電影成為了一種國際商業事務。美國設計製造放映系統和攝影機也拓展了電影業發展。盧米埃爾早期《工廠大門》和《火車進站》的放映是相當成功的。後來主宰法國電影的公司就相繼出現了,百代和高蒙成為了那個時代的法國電影工業的龍頭老大。

Ⅳ 電影為什麼叫「電影」

電影於1896年傳入中國,並在上海首映。《申報》在有關廣告中譯成的是「西洋影戲」這一名稱。當時,電影又被稱為「電光影戲」或「活動電光影戲」。1905年6月16日,天津《大公報》在刊登英商快利洋行題為《活動電光影戲出售》的一則廣告中首次譯成「電影」這一名詞。文中寫道「茲由外洋運到新式電影機器一副,並影片六十餘套,其景緻異常可觀,兼有游戲影片甚多,見者莫不捧腹,而價廉物美,堪稱獨步……」在這篇廣告里,標題用「活動電光影戲」,而內容則將其壓縮為「電影」,詞簡意明,讀者自然不難理解「電影」所

指何物。

自此以後,「電影」這一名稱便在天津約定俗成,逐漸被市民所認可。《大公報》在廣告中使用「電影」的頻率也不斷加大。以至於直接將「電影」一詞用於報紙標題,如《試演電影》(1906年2月5日)、《特演電影》(1906年3月17日)、《奇巧電影》(1906年11月16日)、《同仁善會戲法、電影開演廣告》(1907年8月31日)、《新開平安電影公司》(1910年1月1日)等。

《大公報》是北方地區最重要的報紙之一,由於它的影響,「電影」一詞很快在京津地區流行。如1907年8月29日北京《正宗愛國報》就以《稟設電影》為題,報道有人「在東安市場開演電影」的消息。官方的奏章、布告也是如此。1907年4月5日,有奏摺稱:「近日各戲園夜間添演電影,男女均准入座,而電影又非將燈光全行收暗,不能開演,流弊尤不可問。」1909年天津巡警局發布的一則關於春節活動的公告中稱「凡市場擺攤話匣及茶園所演電影,一律准演」。

「電影」一詞的出現和使用,是電影放映活動日益頻繁、報刊不願使用冗長名詞的一種必然需要,反映電影在中國已經有一定的普及。除了京、津、滬,許多城市都出現了電影,並且成為一種重要的娛樂形式。要放映電影,首先要有放映場所。在電影剛傳入中國的時候,大多在茶園(戲園)或較大的空房中放映。如北京的西單文明茶園、天津的玉順茶園、上海的天華茶園等。放映商攜影片到各地演出,常為尋找場地而費周折。天津早期一則尋租場地的廣告很能說明這一情況:「今有歐人新到最新最奇之活動影戲,輔有音樂,與眾不同,並有一切游戲可觀之物。擬在天津臨街最熱鬧之處,租地一區,以便演練。須用房六七間,院子務須寬大,租用一月。」

1906年12月8日,美國平安電影商人來到天津,租用法租界的權仙茶園(濱江道吉林路交叉口),准備連續放映,每三天更換一批新影片。1907年1月8日將茶園改為「權仙電戲園」(偶稱「權仙電影園」)。有研究者認為這是中國人經營的第一家電影院,比人們習知的上海虹口大戲院早約兩年(劉志琴編《近代中國社會文化變遷錄》第二卷501頁)。權仙電戲園「園中上下,修飾華美,爐烘溫暖,電光燦爛,非別園可比」。為方便夜場觀眾回家,該園「特向電車公司定下電車數輛,每夜散戲,候於園左,以送抵城之客,所費六銅子而已」。幾個月後,權仙電戲園已名氣大振。報界稱「法界權仙戲園自改演電影以來,座位雅潔,電燈、電扇極為爽便,與眾戲園不同」。

權仙電戲園上映的片子應該說在國內是最新潮的,如美國偵探片《紅眼盜》、《巴林女》和戰爭片《美墨大血戰》、科幻片《木頭人》等。一些影片國外剛剛開始籌拍或剛剛上映,就出現在權仙電戲園的新片預告中。1907年5月的電影廣告中稱,「本園開演電影,津地中外紳商同聲叫好,本園自問亦可稱無以蓋超者。今又……演新片,內有帶彩之片」,「本園現下每夜准演各色清片與彩片八大卷」。所謂「彩片」相對於「清片」,就是「彩色電影」(但不同於正式的彩色電影)和「黑白電影」。因此可以斷言,1907年當彩色電影在外國剛剛發明不久,即已傳入中國的天津。

Ⅳ 電影為什麼那麼吸引人

因為電影不僅描述一件故事,更是依靠演員的技巧表達了導演(或作者)的內心深處所想要表達的情感,看電影可以讓人感到憤怒、幸福亦或是悲傷、可惜,電影不止是一種情節的表達,更是一種情感的表達。

Ⅵ 人類為什麼要看電影或者要拍電影

我們每個人生活在當今的自我世界中。看書看電影玩游戲,可以讓我們了解過往的歷史,探索未來的世界,甚至可以讓我們沉浸在一個虛擬的空間,想像出來的環境。更重要的是,它們會讓我們理解在同一環境下為什麼每個人因為不同的成長背景,性格,所表達出的不同的觀點。

電影對我來說,就像一場不願醒來的夢、一次短暫的逃離。看電影也也算是一種發現吧,能發現很多有才的導演,演技實力在在線的演員,能發現很多有趣的事情。對於我自己來說也是一種提升吧,開眼界,漲審美。有時候看電影也是打發時間的一種消遣,短短的幾個小時能什麼都不用想,忘掉生活,拋掉煩惱,讓自己能靜下心去看一部電影。所以看電影何嘗不也是一件樂事呢。

Ⅶ 電影為什麼叫電影

電影,也稱映畫。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現代藝術。是一門可以容納文學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的綜合藝術,但它又具有獨自的藝術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這種藝術性極強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

電影: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以及還音),在銀幕上造成活動影像(以及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技術(信息來於《電影藝術詞典》)。
電影藝術:以電影技術為手段,以畫面和聲音為媒介,在銀幕上運動的時間和空間里創造形象,再現和反映生活的一門藝術(信息來於《電影藝術詞典》)。

Ⅷ 人們為什麼喜歡看電影

喜歡看電影的原因有:

1、電影作為一種作品,跟書籍一樣,啟迪心靈,開闊視野,掌握更多知識,了解更多不同人的不同想法,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好的思想可以讓你立刻去做,好的哲理甚至可以影響人生。

2、電影作為一種藝術,我們可以學習藝術形式,表現方法,同一個題材不同人去拍去寫,都是不同的結果。去學習別人的拍攝手法,表現方法,讓自己在宣傳推廣,表達方式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

3、電影作為一種傳播,我們要跟上時代,掌握第一手資訊,電影作為時尚先鋒,更多的在表現當下,甚至會形成一種文化,一種潮流,不可不知。

4、電影作為一種行業,有一大批人從事,並且可能都越做越好,早點關注他們變成大咖的過程越好,比如成龍電影,周星馳電影,開心麻花電影,這種現象會持續很多年,你不要太晚了才關注。


5、電影作為一種娛樂,有很多明星參與,就有很多粉絲喜歡,你和他們都喜歡一個明星,一個導演,一個電影,更有共同話題談資更豐富,有利於擴大圈子,和別人交流。這也是你人生回憶的寶貴瞬間。

6、電影作為一種載體,可包含更多的信息,更多的名言名句,更多的廣告植入,都可能引爆媒體,作為從業者不能落伍,不能無視。

7、電影作為一種消費,性價比合適,易於接受,在忙碌的當今社會也是一種休閑和交友的方式。幾十元,幾十分鍾,看對方多少人,花費巨資拍攝,艱苦上了院線的電影,劃算。

8、電影作為一種模式,可以探討學習,如今微電影,網路電影都很豐富,大鵬,韓寒,郭敬明等都在跨界拍電影,誰也不能說就不會進入這個行業。事實上,電影業是目前非常看好的盈利方式。

Ⅸ 為什麼電影是以科技為支撐的一門藝術

昔日人類社會出現的多次技術浪潮,在電影藝術的發展過程中,濺起了無數朵美麗的浪花。其中有三朵最為關鍵最為美麗的浪花,標志了電影發展歷程中的三次偉大的飛躍。藝術,對於我們普通的欣賞者來看,如果感悟能力不強,一般只能從視覺上感受。這就直接引導出了技術的重要性,從一開始的黑白到彩色,再到現在的3D等,如果不是技術根本就不會有這些表達的方式,當然就不會給我們帶來視覺的感受和震撼。

電影的技術發展不會停歇,它只會更加的完善,電影的製作和發展,她的每一個步驟都離不開技術的幫助,在技術的領導下,電影之路將會越走越遠。電影是一項造夢的藝術。而科技的進步,讓電影之夢越發至真至美!電影是一種與科技結合得最為緊密的藝術。人類在科技方面一個微小的動作,就很有可能把電影向前推進一大步。

Ⅹ 為什麼現在電影越來越爛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什麼是好電影?

在回答什麼是好電影之前,我們要先回答什麼是電影?

電影早已經跌落藝術的神壇!藝術電影已經沒落了。於是電影變成了半商品半藝術。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爛片的出現也就有他的必然性了。

現在開始解讀這個問題:1.資本的亂入和追逐,助長電影發展的同時並將同時出現爛片。

資本的根本都是牟利的,而作為電影,想要牟利就要涉及到商業元素,很多時候並不是電影工作者給他賦予的,而是資本強加的。資本有時候是個伯樂,有時候是個地主。

資本大量的湧入,不管是會玩的不會玩的都想來玩一下,於是電影就亂了,沒套路了。爛片的出現也是個必然。2.好電影一般沒有好的資本。

中國電影長久以來比較迷信的東西是演員卡斯,導演卡斯,話題度,在他們身上集中了最優勢的資本運作,而這群人為了保住自己的金字招牌,首先想到的是票房,藝術的東西要往後放放了。所以寧肯做一個中規中矩的電影,也不能講了一個冒險的故事。

而一般年輕導演有一個好的題材想要做好,卻找不到錢,於是只能降低成本做成低成本的片子,很多方面就大打折扣了。《那些年》投資了1000萬多一點,其中有一部分是劇本獲獎,後來投資人撤資,九把刀和經紀人又自己投資的。非常用心的一部電影,但是在大陸又有多少年輕導演經歷過這種事呢。

當然馮小剛是個例外,前半生成功的商業電影給他積累了大量的人氣,所以現在他想玩點不一樣的了。3.觀眾在變化,電影的變化跟不上觀眾。

現在最主流的電影製作團隊都是以60後,70後作為班底的,80後少之又少,對於電影觀眾的把握開始有了偏頗,最早的那一套開始失去了效果,於是電影人也會茫然,所謂的爆款相,在沒有被觀眾檢驗之前,只能是扯淡,誰也不會想到小鮮肉大卡司的套路會失敗,誰也不會想到吳京的戰狼2能大殺四方。

(劃重點敲黑板)

拍電影是拍給什麼人看的?

拍給有錢有閑無聊沒事乾的人看的。這一部分人我們來分析一下都是哪類人,年齡大於35歲,基本不可能,他們上有老下有小,已經失去了自我選擇的權利,更多要遷就家人的意見。

年齡小於15歲的,基本上也不太現實,他們沒有自主選擇權的。

剩下的就是15-35歲之間的人,這一類人還要剔除掉一些上班沒時間的,創業狗沒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