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手機拍的視頻怎麼製作成電影效果
手機拍電影拍出電影效果很簡單,但是和專業的攝像機比起來還是差太遠。拍出電影效果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以前在東軟學院上過攝影課,下面就來說一些電影技巧的方面吧:
1、鏡頭的推拉搖移
攝影中通常通過改變攝像頭位置,也就是手機位置,或是調整焦距,目前手機可能不支持調整焦距。簡單說說推拉搖移:
推:手機鏡頭向被攝物靠近
拉:手機鏡頭遠離被攝物
搖:被攝物位置不變,手機鏡頭上下左右,旋轉等移動,產生動態構圖,呈現不同的視覺效果
移:將手機放在可移動的物體上,對被攝物做各個方向移動所拍攝的畫面
當然還有快鏡頭,慢鏡頭,運用得當,也會有不錯的效果
2、取景構圖
這和攝影有很大的關系,包括;近景、中景、遠景、全景、特寫等等。
近景:一般是人物上半身,景物局部范圍,強調被攝物姿勢,表情等用於塑造人物。
中景:相比近景顯示空間更大,塑造人物關系
遠景:能拍出一種廣闊的畫面。
全景:拍出完整人物和場景。
特寫:拍攝某一部分,強調細節。
3、其他特效
切換場景時的轉場技巧,空鏡頭等
像《生活大爆炸》這類情景劇用的特別多。
懂得技巧,拍出的效果不會差的。
2. 新海誠電影里的3D環繞鏡頭是如何做的
引言:在觀看新海誠電影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覺得畫面非常的唯美。而且新海誠的電影也有自己的特色,通常都會使用大量的2D畫面,但是也會穿插一些3D的畫面。所以在該表現唯美的時候表現唯美,該展現細節的時候展現細節。但是也不禁有人疑問,新海誠的三d環繞鏡頭是怎麼做的呢?
三、總結
日本的動畫既然是要比其他國家的動畫發展的更好,而且產業鏈更加成熟。但是也不代表著我國的動畫技術就比日本的動畫技術差,另外在文化輸出的方面也應該加強不斷的努力,國內的動畫也能夠走上國際的舞台。
3. 影視後期剪輯製作分剪插接鏡頭技巧
分剪鏡頭的意思就是將您拍攝的一個鏡頭切開切成2個或者多個鏡頭來用 這在視頻剪輯中是很常見的手法 他可以1加強戲劇性 2調整不合理的時空關系 3製造緊張氣氛和懸念4增強節奏感 其實吧 雖然我分了1234 其實效果是一致的大家可以去體會。值得注意的是:時間問題是分剪插接的一個重要因素,當鏡頭被剪開用多次的時候,應將中間插入動作的時空計算進去,絕對不能一個鏡頭一分為兩半直接拉開插入另一個鏡頭 因為這樣會讓節奏拖沓 時間就不對了 怕對面人物表情的同時時間依然在流動 ,因此 少用一部分是合理的 這樣保證時空具有真實的感覺。 下面哈爾濱完美動力小編和大家分享的分剪插接鏡頭的技巧。
方法/步驟
當你剪輯運動場景
動作場景的剪輯在整個視頻剪輯中占的比重是很大的。那麼怎麼才能控制好呢?我在這里泛泛的談其實很容易被噴。但是我還是把一些比較重要的東西指出來一看而過吧
1為了把整個段落的情節明晰的表現到觀眾面前,就要注意交叉剪輯不能打亂了連續性
2用變換剪輯的速度 ,按照你的意圖來控制戲劇性的張馳變化。
3 插入一些靜態觀眾的反應鏡頭。(當你剪輯激烈的賽車比賽) 以縮短相互緊接著的動作鏡頭時間間隔,並且在特定的劇情下,經常會能影響觀眾的感性反應。
4 通過頻繁的交叉剪輯和改變同一動作的視角使得視覺多樣化,並且必須使其具有很連貫的幻覺。這才算成功。
注意: 以上四條是在戲劇性的某種特殊需要下產生的 並不是所有都必須滿足。 其實剪輯不適合用語言來描述。因為很難描述很清楚藝術上的東西
如何對待對話場景的剪輯 對話場景的剪輯方法對於動作段落的剪輯來說,剪輯工作的機動性要小的多。 動作段落可以有更多的發揮。那剪輯對話是不是有固定套路呢?
顯然不是的! 呵呵 但是如果你看的電影多了自然還是會覺得有相似之處的。
對話場景一般是這樣拍攝的:
1 用中景或者遠景交代對話的場景,以確定大位置,有點兒相當於 「主鏡」
2 用攝像機追蹤劇中人物,或者把鏡頭剪輯成同一視線較近的雙人鏡頭
3 相互交替的近景,(過肩很常見)(再或者只露出某人後腦勺 呵呵)一般相接的鏡頭是對稱的正反打,也會是反應鏡頭,
4 在表現趣味點的時候 就用特寫 最後攝像機總是徐徐的緩慢的從演員身上移開。
這是最最普通的拍攝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時候這樣不能有足夠的戲劇性來完成對藝術的追求,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有時候你即使是閉上眼睛聽對話你依然不會損失什麼。是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那就要 編劇,導演 演員 剪輯 等等一切有關的人員來創作出有意義的 (能推動劇情的?能表現人物內心想法的 能引起懸念的對話和動作的結合)
4. 電影中有什麽製作手法嗎
關於「定格」
電影鏡頭運用的技巧手法之一。
其表現為銀幕上映出的活動影像驟然停止而成為靜止畫面(呆照)。定格是動作的剎那間「凝結」,顯示宛若雕塑的靜態美,用以突出或渲染某一場面、某種神態、某個細節等。具體製作方法是,選取所攝鏡頭中的某一格畫面,通過印片機重復印片,使這一停止畫面延伸到所需長度。
根據鏡頭剪輯的需要,定格處理可由動(活動畫面)到靜(定格畫面),也可由靜(定格畫面)到動(活動畫面);也有的在影片結尾時,用定格表明故事結束,或藉此點題,以便給觀眾留有回味。
關於「導演中心」
導演中心指導演在一部影片的攝制過程中所處的核心地位。導演中心為電影創作與生產的特點和規律所決定。
電影是綜合藝術,只有經過導演的集中和再創作,使各門藝術成為創造銀幕形象的基本元素,才能充分調動各創作部門的創造性,運用各種藝術要素,拍攝出一部完整的影片。
關於「片頭字幕」
簡稱「片頭」。影片正式畫面出現之前的部分。用以介紹廠名、廠標、片名、演職員姓名,有時以簡短文字介紹劇情或故事背景。
片頭字幕常在繪畫、浮雕或某種實物的襯底上出現,也有的配以某些與影片內容有一定聯系的電影畫面。片頭字幕及其襯底、音樂等應與影片內容、風格相一致。片頭字幕常用長度為150尺(1分40秒)、180尺(2分)、201尺(2分14秒)等。
同期錄音
也稱「現場錄音」。在拍攝電影畫面的同時進行錄音的攝制方式。一般使用磁帶片收錄。同期錄音要求攝影棚裝備良好的隔音設備,並在攝影機、錄音機上加裝避音裝置。
同期錄音也用於外景拍攝現場,所錄音響供演員配音時參考,以提高影片對白的質量。
關於「搶拍」
攝影師在緊急情況下採用的一種拍攝方法。
在電影拍攝過程中,有時為了及時拍下演員難得的表演,或為了搶時間拍攝氣候或天氣條件合適的外景等,攝影師可以作出當機立斷的處置,臨場採用搶拍的方法。
攝影師搶拍的鏡頭,仍應符合導演總的創作意圖。搶拍方法也常被用於新聞紀錄電影的采訪攝影中。
關於「擬音」
影片創作手段之一。即使用人工發聲器模擬影片中所需要的音響效果。如動作音響(腳步聲、關門聲)、自然音響(風雨聲、雷聲)等。
關於「特技攝影師」
電影特技鏡頭的主要創作人員之一。與特技美術師合作,研究確定設計方案,運用相應的特技工藝技術,以普通的或特殊的攝影設備,完成特技鏡頭的攝制,以體現導演的創作意圖。
關於「聲畫同步」
影片中的對白和聲響與畫面動作相一致。即影片的聲帶與畫面嚴格配合,使聲音(包括配音)和畫面形象保持同步進行的自然關系,畫面中的視像和它所發出的聲音同時呈現並同時消失,兩者吻合一致。反之則為聲畫不同步。
聲畫同步的作用,主要在於加強畫面的真實感,提高視覺形象的感染力。
關於「蒙太奇」
何為"蒙太奇",蒙太奇(montage)在法語是"剪接"的意思,但到了俄國它被發展成一種電影中鏡頭組合的理論。蒙太奇基本上是俄國導演發展出來的理論,是由普多夫金根據美國電影之父格里菲斯的剪輯手法延伸出來,然後艾森斯坦也提出了相關性的看法。普氏認為兩個鏡頭的並列意義大於單個鏡頭的的意義,甚至將電影認為鏡頭與鏡頭構築並列的藝術。至少用遠景而用大量特寫的連接造成心理, 情緒, 與抽象意念的結果。
艾森斯坦則受俄國辯證性哲學思維的影響,認為鏡頭間的並列甚至激烈沖突將造成第三種新的意義。當我們在描述一個主題時,我們可以將一連串相關或不相關的鏡頭放在一起,以產生暗喻的作用,這就是蒙太奇。例如:我們將母親在煮菜、洗衣、帶小孩、甚至父親在看報等鏡放在一起,就會產生母親"忙碌"的感覺。
蒙太奇廣義的來說是指剪接,以前的電影是沒有剪接的 一卷十分鍾拍到完才換另一卷,第一個把剪接用在電影上的是《波坦金戰艦》,其中嬰兒車由樓梯摔下、四周人在開槍、母親緊張失措、這些畫面交互剪接產生緊張緊湊、隱喻的效果,成為電影史上空前的發明造就的經典。如果不甚了解,可參考普多夫金的「母親」或艾森思坦「波坦金戰艦」中的「奧德賽台階」,不過基本上蒙太奇是一種導演操縱鏡頭的手法,也就是控制了絕對的知性思維與表現意義,觀眾只等著被灌輸,與具有詩的表現形式的電影所呈現出來的曖昧性與開放性完全不同,後者如塔可夫斯基,、溫德斯、費里尼。
事實上不應只說是剪輯的手法,因還有其他形式可造成蒙太奇的效果,簡而言之即是中國文字中的「會意」 字,可以靠著剪輯將不同地方的人景物事前後排序,讓你以為彼此有關聯,例如:先拍一人在敲門,隨後人進屋內,事時上屋內屋外可能在不同地方拍的。
何為"蒙太奇"段落,如先有一個鏡頭出現兩個人面對面的畫面,緊接一個鏡頭是其中一個人的表情特寫,觀眾藉由這個人的表情,可以知道另一個人的動作,雖然那個人未出現於畫面。蒙太奇(剪輯)是顯示時空的跳接,時間是點和點的銜接,相異於鏡頭從A到B一條線的移動。
蒙太奇所呈現的時間是導演嚴格摘取的一個點。此外蒙太奇強調的是一件事發展後的結果,如同一個女人在酒廊爭吵,緊接一個鏡頭是她已死在卧室,鏡頭強調的是爭吵後的下場,結局的考慮超過她被謀殺的過程。蒙太奇凸顯事件結果所帶來的驚覺,先使觀眾瞬間知道死的結局,再讓觀眾看到客廳內凌亂的場面,由知倒溯緣由和場景。
舉例說明
科波拉的《吸血鬼》一片中有一幕,吸血鬼的頭被砍了之後 飛了出去 鏡頭跟拍到頭要落下時剪接接上晚餐時一大塊盤子上的肥肉,給人好像頭落到盤子上變一團食物的感覺,就給人弱肉強食的隱喻。在科波拉的另一部經點作《現代啟示錄》,男主角要去殺馬龍白蘭度時,殺人和殺水牛祭典的畫面不斷交錯剪接再一起,什麼意思看了就知道。
《走出非洲》的片頭,女主角回憶往事的聲音配合閃現心中的叢林,(鏡頭不穩定)和野獸的吼聲。緊接一個鏡頭,是一個人(後來觀眾知道是男主角丹尼斯)站在平原,頭上是輪夕陽。觀眾印證後來劇情的發展,將發現這兩個並置的鏡頭,是他們過去交往過程的縮影。丹尼斯適時出現,使一頭漸漸逼近女主角的獅子驚走,他給她帶來穩定力。但他英年即墜機而亡,結局如一輪落日,只是人死不可能再日出東山。以兩個鏡頭的連接來說,簡短的瞬間已是人一生的縮影。以單一鏡頭來說,夕陽下朦朧的身影正是丹尼斯真確的寫照.對於女主角來說,丹尼斯是神秘難以理解的,心中所見的實際上只是一個朦朧的輪廓。
5. 影視製作鏡頭連接方式有哪些如何進行
鏡頭連接是影視製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做好鏡頭連接,我們看到的視頻才不會那麼奇怪和生硬,那麼你知道都有哪些鏡頭連接方式嗎?下面就帶大家來好好了解一下常見的影視製作鏡頭連接方式。
1、用不同框架的鏡頭連接,產生節奏感
放大和縮小是給普通鏡頭帶來新奇感的很常見的方法。將框架不同的心情鏡頭(一般是可以表現人物心情的特寫鏡頭)與場景鏡頭(狀況鏡頭,一般是遠鏡頭或超遠鏡頭)階段性地連接起來,通常的做法是分成3個階段,注意不同鏡頭的框架是不同的。例如一個分3次接近一個吸煙男性的鏡頭(放大)。也可以分3次將鏡頭逐漸拉遠。如果使用同樣的框架單調,可以使用這種方法。從電影看「回切」的奇妙之處回切,就是使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場景鏡頭以某種關聯性交錯出現的剪輯技巧。這種方法看上去似乎很難,實際上,我們經常可以在電視劇與電影中看到,它是一種非常普通的剪輯手法。
2、當連接很困難時,插入黏合劑似的畫面
切出(cut
away)是像黏合劑一樣連接前後鏡頭的剪輯方法。它是一種反傳統理論的方法,在連接尺寸相同的兩幅畫面時全觀眾以很大的震撼力。例如,拍攝兩個人在咖啡廳的情景時,並不是把兩個人的特定鏡頭連接在一起,而是在中間插入咖啡方糖的鏡頭,這樣影片顯得更有節奏感。只要插入的鏡頭拍攝的是前面鏡頭中出現過的物體就可以。
3、讓同時進行的不同鏡頭交替出現
讓在不同場所同時發生的事情交替出現,這叫回切(也可以叫做交叉剪切)。回切在強調場面連續性的同時,增強緊張感和表現力。
通過改變鏡頭的攝影速度(慢動作),可以使情節表現力更強。在回切中讓不同場所的鏡頭交替了出現,最後雙方出現於同一場所,這種方法效果會更好。例,約會遲到了,快速跑步的男性鏡頭與在約定地點等待的女性鏡頭交替出現。最後,無論是兩人最終見面,還是男性沒有趕到,女性一個人去逛街,鏡頭效果都會很好。與回切相近的剪輯方法還有回閃(flash
back)。回閃是在表現登場人物的回憶或心裡描寫時,插入很多超短鏡頭。
以上就是關於影視製作中鏡頭連接方式的相關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影視製作技巧,或者你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大家及時關注環球快問!
6. 3D電影畫面是如何製作的
簡單來說,3D電影畫面製作大體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利用雙鏡頭攝影機進行拍攝,另一種是前期2D拍攝加上後期轉制。或者由兩種製作方式共同合作而成。
雙鏡頭攝影機拍攝就是拍攝前期採用雙攝像機、雙鏡頭的3D拍攝設備同步錄制,然後把兩個素材分別處理,最後是在3D電影院里用3D顯示技術,也就是紅藍顯示、偏光、主動快門式顯示等技術,把兩路視頻分別傳輸到人的左右眼睛裡,得到立體圖像,《復聯4》3D版就是以這種技術為主拍攝而成。
另一種則是通過2D電影拍攝完畢,再轉成3D電影。2012年4月4日《泰坦尼克號》以3D版形式再上映,全球票房3.44億美元,總票房變為21.87億美元。據悉,《泰坦尼克號》由2D影片變為3D版耗資巨大,300多名科技人員共耗費60周時間才製作完成,其成本高達1800萬美元,而耗資巨大的2D版本,總投資也不過二億美元。從目前電影市場來看,一部2D大片轉3D,需要藉助專業團隊加專業軟體,需要很強的專業技術,製作費用至少要200萬美元起。對於普通的製片方來說,要想做一部成功的3D電影,成本非常之高,投資風險也會加大,很多製片方對此都不敢涉足。
7. 電影鏡頭根據什麼畫幅設計
常見的電影鏡頭有三種畫幅格式:
35mm畫幅
16mm畫幅
8mm畫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