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從傳播學的角度分析一部電影
當年我寫這篇影評的時候,主要是從「交流的困境」、「焦慮」這一角度分析的。大概如下,可能對你有所幫助。
1,敘事上,主要人物(姜文)是個結巴。與李保田的沖突,通過趙本山喊「安紅....」等都體現他有話說不出,無法找到有效的溝通手段的尷尬。進而論述現代人的精神狀態:焦慮。
2,影像上,手提攝影、光的運用、蒙太奇等突出了零散化、戲謔的風格。
3,李保田的塑造主要體現對知識分子的嘲弄,對啟蒙的冷落(李保田勸姜文讀書),對知識的嘲諷(賣書的居然是流氓——姜文)
B. 從傳播學角度寫電影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意義等
英語電影欣賞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目前,多數學校開展英語教學主要是通過課堂學習使學習者獲得語言知識,缺乏在自然真實的英語語言環境中習得的條件,而英語電影所提供的語言真實豐富,可以提供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極大地彌補了英語課堂教學的不足;在減輕學生語言學習焦慮、激發英語學習動機和興趣,使學生具備扎實的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運用語言能力等方面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理論基礎
英語電影教學以多種信息傳播介質為手段,融視、聽,說於一體,學生能夠更加容易地接受,更加主動地建構信息。它符合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和克拉申的習得一學習假說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生成是學習中的基本認知過程,它是對學習材料中各部分關系以及學習內容與知識,經驗關系的積極建構,當學習者對學習的事物產生意義時,有一種與其以前的經驗相結合的傾向。也就是說,真正意義上學習的過程是學習者一種原有知識與從環境中接受到的感覺信息相互作用,主動建構信息意義的生成過程。通過英語電影觀賞,刺激學生對已有經驗的回憶,加上英語影片較強的現實形象性,從而使學生更主動建構信息意義。
語言教育學家克拉申針對第二語言知識的獲得提出了習得一學習假說。他認為獲得第二語言的方法是一種潛意識習得,即在自然環境中獲得;另一種是有意識的學習,也就是通過課堂學習獲得,而且克拉申認為習得的語言才能在交際中自然流利地表達思想。英語電影營造的身臨其境氛圍,給學習者創造了良好的習得語言的條件。這有助於刺激他們的模仿行為,增強學習英語興趣。
二、英語電影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
1 英語電影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眾所周之,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動力。英語電影教學以多種信息傳播介質為手段,融視、聽、說於一體,使傳播知識和接受知識的通道加寬,調動人的多種感官來接受信息,例如:影片《羅馬假日》中安妮是一個可愛的公主,在出訪羅馬時私自出遊,與記者喬邂逅,喬串通攝影記者偷拍了許多公主的精彩鏡頭,本來打算做特別報道,卻與公主墜入情網,為保護公主形象,最終拋棄功成名就的良機。這部電影中所呈現的情景真實生動,語言豐富地道,形式活潑多樣,活躍了學生的英語課堂氣氛,為英語教學提供了理想的環境,英語電影包含有戰爭、生活、科幻、愛情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由對影片的喜愛發展到對英語的喜愛,激發學生自身的語言表達慾望,在潛移默化中英語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2 英語電影可以提供真實的語言環境。
在漢語環境下學習外語,如何創造語言環境是關鍵。創設真實輕松的語言環境,克服英語學習的焦慮情緒,學到真實生活中的英語而不是漢語式的僵硬英語。英語電影的故事情節取材於現實的生活,情景直觀,內容生動豐富,語言地道通俗且接近生活,影片中有大量展現英語國家社會生活、風俗習慣,工作娛樂的場景,能真實而多方面地展現所學語言的背景和使用環境,既具有語言技能學習的特點又有語言習得所需的條件,為學生創造了擺脫母語束縛、調動大腦和各感官對語言做出綜合反應的環境,使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直觀效果。
3 英語電影可以促進學生了解英美文化。
在傳統的課堂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比較重視語言的外在形式和語法結構,而忽視了語言的社會環境,特別是語言的文化差異,致使學生不知道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話,交際能力很差。電影是一種大眾文化載體,是現實生活的濃縮與升華,是文化溝通的橋梁,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社會文化、生活方式、風俗習慣、人文、歷史及思維方式的最直觀、最生動的綜合反映。例如:影片《阿甘正傳》通過展現片中主人公阿甘從美國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的生活歷程,反映了美國社會思潮的轉變,全面和形象地再現了期間美國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也鮮明地體現了美國個人價值觀的一些變化。學習英語的過程也就是學習英美文化的過程,通過深入了解英美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傳統和生活方式等,擴大學生的英語知識面,培養跨文化意識,才能正確地掌握和使用英語,作為溝通中西方文化便捷的媒介,英語電影蘊涵了鮮明的文化特色,向觀眾傳遞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電影能夠生動和形象地反映歐美國家和民族的社會文化和日常生活習慣,通過欣賞英語電影,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就了解了英美國家的歷史、文化、政治、風俗等方面的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取得的效果是傳統英語教學所達不到的。
由此可見。英語電影欣賞彌補了傳統英語課堂教學的不足,是英語教學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它綜合了英語的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的訓練,有利於在漢語環境中營造一種身臨英語其境的氛圍,使學生在較為真實的語言環境中學習英語語言,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別,進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使學生學到真實純正的語言知識,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水平,使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進一步得到發展。
C. ip電影現狀體現了哪些傳播學原理
IP電影就是指將一些暢銷,或者訪問量高的文字作品改編成電影,主要依靠互聯網渠道向用戶傳播的影視種類,它與傳統電影最大的不同就是傳播的媒介。傳統的電影主要是藉助在影院上線來贏得票房,而IP電影則主要依靠互聯網渠道在用戶之中傳播,他們的盈利更多依靠各大視頻網站的會員費用,嵌入廣告等。
IP電影的現狀及其傳播原理:
IP電影在中國處於發展初期,也受到各大平台的追逐,他們的主要來源是訪問量高的網路作品,然後依據此改編成電影。IP電影之所以能夠盛行,主要是因為很多的影視作品的原著原本就具有一定的讀者群,這些讀者在著作改編成電影後依然會去觀看,貢獻點擊率和收看率。網路資源的海量性和傳播的全球性讓全球更多的讀者可以匯聚成為巨大的受眾群,以受眾為中心,注重受眾的反饋,這也是ip電影可以形成產業的原因。
IP電影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娛樂為主,他們追求商業利益,大部分都是活躍在網路上的網紅或者是在傳統大眾傳播媒介上的「小鮮肉」,如《識汝不識丁》《太子妃升職記》這些都是以無厘頭的荒誕劇情和高顏值演員為主。傳播學者懷特曾經提出傳播的四功能,其中包含提供娛樂,IP電影正是將此功能延伸到了互聯網行業。但是過於娛樂化也是也容易引發另一種現象:對傳統的正能量或者與民族文化相關的優秀作品的擠壓,IP電影的媚俗化,低俗化內容也引發了學界,業界和行政部門的擔憂。如一些內容涉及到了同性戀等社會問題,因為處理不當,也容易對社會主流價值觀產生影響。
IP電影內容開始觸及社會問題,如同性戀問題等等,在一定為弱勢群體發出了聲音,但是內容上卻過於低俗化,並非是為了聲援弱者,而是為了自我的盈利和吸引眼球。從傳播學來說,IP電影作為媒介產品的一種,他兼具商品性和文化性,IP電影最大的目的還是為了商業利益,如何平衡兩種特性的關系和比重,這也是IP電影需要考慮的問題。根據阿多諾的文化工業理論,當代的文化產品是工業文化的產物,他們依據一定的生產流程而生產出來。
正是因為以上出現的這些問題,相關行政部門對IP電影也進行來政策上的調控,如對播出的IP電影進行下架處理。根據傳播學中的涵養效果理論,電視在形成人的主流觀和現實觀具有重要作用,他們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人們對於世界的看法。IP電影作為在互聯網世界的影像作品依然對用戶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對於那些依靠互聯網作為唯一接受信息的媒介的人群而言。
IP電影在發展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內容粗製濫造,原創力度不足,過於依靠顏值高的演員,而忽視了對內容的建設。IP電影依靠網路傳播成為當前媒介產品的一類,但是與所有的其他媒介產品一樣,媒介內容依然是王道。IP電影的內容就是溝通傳播者和受眾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