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電影引領什麼潮流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引領什麼潮流

發布時間: 2023-08-19 23:14:07

1. 《阿凡達》並非第一部3D電影 阿凡達引領了3D熱潮

現在3D電影已經很普遍了,尤其是各類科幻大片幾乎都是3D電影,它能讓觀眾彷彿身臨其境,帶來更真實直接的觀影感受,而很多人認為第一部3D電影是阿凡達。

阿凡達高票房的意義是什麼?第一部3D電影是什麼?

其實第一部3D電影不是《阿凡達》,因為《阿凡達》是很多人接觸到的第一部3D電影,所以人們想當然的認為這是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實際上在《阿凡達》之前就已經有多部3D電影,最早要追溯到1922年。

根據《外灘畫報》報道,關於3D電影的最早嘗試,可追溯至19世紀末電影發明之初。當時,英國電影先驅者威廉·弗萊斯·格林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套放映與觀看3D電影的設備。直到1922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部膠片3D黑白電影《愛情的力量》在洛杉磯大使飯店公映,這也是3D電影的第一次商業化運用。但是遺憾的是,隨著二戰的爆發,3D電影並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隨著二戰結束後,電視迎來了快速發展時機,為應對電視普及帶來的沖擊,好萊塢開始大量拍攝寬銀幕史詩片,這也為3D電影贏得了短暫的黃金期。1952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3D電影《非洲歷險記》上映,海報上的宣傳語「獅子坐在你腿上,女郎躺在你懷里!」讓影片票房大賣。哥倫比亞、華納、迪士尼、環球和二十世紀福克斯等公司見狀紛紛加入這股3D潮流。

進入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驚悚、恐怖和情色構成了3D電影的這也招致了外界的批評和質疑,3D電影發展史上的第一次泡沫期由此產生,3D技術的發展遇到瓶頸,一度被人短暫遺忘,

1996年。導演卡梅隆對3D電影進一步的探索,當年,他為《終結者2》製作了一部迷你版的3D續集。這部影片時長12分鍾,耗資6000萬美元,被用在環球影城主題公園內播放。雖然當初拍攝時使用的是兩台連在一起的笨重攝像機——整個裝置就像一台450磅重的洗衣機,但他的團隊依靠一套電纜系統,仍完成了若幹革命性的動態鏡頭。

2000年,卡梅隆首次與好萊塢著名攝影師文斯·佩斯取得聯系,隨後兩人開始研發新型3D攝影機,並在次年的3D紀錄片《深淵幽靈》中得以應用。後來,卡梅隆還把該立體攝影系統用於攝制另一部IMAX版3D紀錄片《深海異形》。但是,這項技術當時尚處於搖籃之中,並沒有給觀眾和電影產業帶來多大的改變。。

伴隨數字攝影技術和IMAX放映系統的發展,3D 電影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而卡梅隆在這一時期的立體紀錄片拍攝實踐,使他成為當仁不讓的數字3D先行者與推動者。2004年,華納公司推出動畫大片《極地快車》,並同步發行IMAX 3D版,在全球80多家IMAX影院取得了6000多萬美元票房。次年,迪士尼公司採用杜比2D轉3D技術,推出動畫《四眼天雞》3D版,其票房比2D版高出近4倍。嘗到甜頭的好萊塢隨後推出大量類似的偽3D電影,但其粗糙的畫質也引來巨大爭議。

而此時又是卡梅隆站了出來。《阿凡達》的橫空出世標志著3D電影開始走上高投入、高產出的新道路。2009年也被業內稱為新時期的「3D元年」,立體攝影技術的發展也使3D電影邁入了歷史上第二個黃金期。2010年,借《阿凡達》成功的東風,好萊塢共發行了31部3D電影,這個數字相當於2005年至 2008年間發行的3D電影總量。

《阿凡達》引發了3D熱潮,開創了3D時代。

內地第一部引進的3D電影是08年的《地心歷險記》,當時在內地只有86塊的3D屏幕拿下6800萬的票房,已經是非常厲害!!!

09年的《飛屋環游記》也是3D電影,拿下9000多萬票房,都可以看出當時內地市場對3D電影的認可接受度!

當然,阿凡達降臨後加速了3D屏幕與電影的井噴,讓更多人認識到3D電影。

但你不能因為你認識的第一部3D電影是阿凡達,就認定阿凡達是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啊~

毫無疑問,Imax也是阿凡達帶火的,可見阿凡達對於整個電影界的意義是非常巨大的!

但內地在05年早早就引進過Imax 3D的電影了,叫《極地特快》。07年的《哈利波特5》也採用了Imax 2D+3D的形式在內地上映。這也是我人生觀看到的第一部Imax電影,當時看完確實感覺很震撼,也讓我早早就非常留意imax這種格式的電影。

2. 國慶檔總票房14.96億元,新主流電影連續4年領跑,反應了哪些趨勢


國慶檔總票房14.96億元,新主流電影連續4年領跑,反應的趨勢:

3.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好萊塢電影

我是得著,有話直說。

電影的本質是造夢的藝術,無論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傳記劇情片,還是見證跨越黑洞、進入五維空間的科幻電影,都或多或少的在還原 歷史 的基礎上,進行了藝術的加工,目的很簡單,就是讓更多的觀眾能夠看懂、接受、認可。

有人會問,為何好萊塢的電影這么強,成為引領世界電影潮流的夢工廠?原因無外乎脫胎於競爭市場、傳播主流的西方價值觀和電影相關 科技 產業的發展這三點。

自誕生之日起,好萊塢就處於充分競爭的市場格局,只有滿足觀眾越來越提高的觀影需求,滿足全球觀眾對電影藝術的追求,才能安身立命、興旺發達。

於是,通過一系列電影語言、敘述方式、視覺特效方面的革命與革新,好萊塢終於從當初「一幢房子一片田」的落魄鄉村,發展成為世界觀眾矚目的世界夢工廠。

不過,好萊塢的發展也絕非一路坦途,從自由競爭到壟斷競爭,從創新精神到冒險精神,好萊塢的發展史上存在著一系列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局面,比如,由於動用資金過於龐大,卻並沒有得到觀眾的認可,約瑟夫·L·曼凱維奇執導的《埃及艷後》敗得很慘,差點將二十世紀福克斯弄到破產。

當然,好萊塢在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後,自然而然的成為被大資本、精英階層控制的美國,有意無意向全世界輸出個人英雄主義在內的普世價值觀等西方意識形態的地方,因此,好萊塢不僅成為世界電影的風向標,也成為美國維護世界霸權的一根重要支柱。

從虧中雹《黑湖妖譚》到《星球大戰》,再到李安的那部《雙子殺手》,技術創新不斷推動者好萊塢的電影創作者們,用更加生動、直接、逼真的視覺和音效,將震撼的場景、真實的故事、豐滿的人物,呈現在觀眾面前。

現如今,電影技術的蓬勃發展,已經完全能夠最大限度的刺激人類的感官。真實的力量是無窮的,在一個由好萊塢電影大師們精心營造出來的如夢似幻的電影氛圍當中,觀眾輕而易舉的沉浸其間、無法自拔。

時至今日,資本密集、人才密集、技術密集的好萊塢,依然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電影夢工廠,無可撼動的世界電影創作中心。

然而,隨著套路化的講故事、唯視覺論的藝術呈現,以及那些拍續集、吃老本的行徑越來越多,好萊塢已經顯現出鮮有的頹勢,這當然與世界大形勢有關,但資本的保守與創新的枯竭,正在逐漸蠶食好萊塢的影響力和創造力。

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全球觀眾依然會喜愛和追捧好萊塢電影,崇拜好萊塢的大導演、名演員,為漫威、DC超級英雄電影的上映而歡呼雀躍,對那些以普世價值觀為底子的商業大片欣然接受,但也不是一味、盲目的被動接受。

隨著西方價值觀的美好神話,意識形態的話語權開始松動,在近年來被不斷的打破和顛覆,僵硬刻板的政治正確,正在從奧斯卡的潛規則,變成整個好萊塢的共識,好萊塢正在面臨不破不立的新危機,能不能闖銷帆過去,就看好萊塢自己的造化了。

好萊塢的電影,都是統一由製片廠製作出來的,是出了名的質量有保障,就像麥當勞和肯德基那樣,有一整套製作流程,雖然做出來的東西,並沒有讓人很驚喜,但能確保質量好又穩定。


美國好萊塢電影,都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都是把電影當成工業產品,幾乎所有製作都是在工廠里完成,工廠里什麼都有,有碼頭有街道有宇宙飛船,有一切你能想到和你想不到的東西。


他們把故事分成愛情片、喜劇片、家庭片、驚悚片等多種類型,每種類型都有相應的產品標准和生產模式。就連裡面的工作人員,分工也是極為精細,任何一個工種的員工,一干就是幾十年,他們手上出來的東西,都是質量過硬的。


所以,好萊塢模式出來的電影,雖然故事套路都差不多,但是質量也都比較穩定。這也許就是大多數人喜歡好萊塢電影的原因。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大夥如果有更好的見解,歡迎留言交流一下。

好萊塢的電影的確很好看,很多都是經典,不是說其他電影培衫不好,就拿中國來說吧,現在的電影越來越差啊,尤其是前幾年的抗日神劇,都是小鮮肉娘娘腔。以前的中國電影還是非常不錯的

好萊塢是電影屆的最前沿動態,通過好萊塢大家可以體驗驚心動魄的動作場面,婉轉曲折的故事情節,這里是電影愛好者的天堂,體現了電影殿堂的最高榮譽,同時也擁有一流的電影團隊與創作者,是每一位電影行業從業人員心底嚮往的地方!同時通過電影可以擴散最前沿的 科技 技術與未來嚮往!棒棒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