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電影拉片英語怎麼說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拉片英語怎麼說

發布時間: 2023-08-19 18:24:02

『壹』 拉片:Believe in your dreams——北大微電影《星空日記》

片頭一句「來到北大之前,我已經成功忘掉了自己的夢想」,激起觀眾的好奇,他是誰?他有什麼夢想?為什麼來北大前會把夢想忘掉?

獨特性 :夢想是摘星星的男孩,從小被眾人打擊但仍舊心懷夢想
慾望 :想要學天文學
復雜性 :從小對星空的嚮往,貧困的家境,母親去世父親的反對,填報志願放棄天文選擇經濟,一般的長相,想追求喜歡的女生但總是自卑,對夢想的追求和堅持

旁聽天文學課程被教授發現,教授主動叫住了主角,這時,一個正式接觸天文學的契機到來了。

「你考慮沒考慮過轉系,到我們天文系來?」教授拋出直接的問題,to do or not to do.

接受了王教授的建議,主角開始輔修天文系,開始了追求慾望的過程。

【down】 兼職店老闆對主角的質疑

【down】 客人對主角的刁難

【down】 心愛的姑娘去美國,由於自卑沒有去送別

【up】 面對諸多困難,主角一直沒有放棄努力,經濟系全班第一,天文學論文獲獎,獲得冬令營資助的機會。

【up】 教授給主角一個更進一步的選擇,可以和天文系本專業同學一起展示畢業設計,如果成功可以保送研究生。

【down】 找實習的過程中,被企業家嘲笑了夢想

【down】 現實壓力之下,主角放棄了教授給予的機會,放棄了追求天文夢想的機會。
「星空,再見,你好,現實」

【up】 主角放棄夢想回歸現實之後,獲得了國際銀行的工作計劃,他成功了,但他會接受嗎?

【down】 主角放棄夢想在現實獲得「成功」後,終於鼓起勇氣告白心愛的女生,卻被告知,她一直等待的,其實是那個勇敢追求夢想的男人

【up】 教授的一席話,終於點醒了還在夢想與現實的十字路口徘徊的主角,促使他最終下定了決心

主角終於下定決心,放棄了銀行業的工作,決心繼續追求天文學的夢想,參加天文系的畢業設計。
「再見,現實,你好,星空」

主角的畢業設計獲得了評委和觀眾的一致認可,主角的摘星夢也獲得認同

「We believe in dreams」 一句話詮釋短片的價值觀,並號召大家為夢想而前進。

『貳』 求電影《後窗》的拉片分析

Rear Window一開始,觀眾就被處於一種窺視者的角度。鏡頭從Jefferies家對面的鄰居家窗口一一掃過,接著又搖入Jeffries的家中,綁著石膏的腿,驚險的賽車比賽照片,桌上被砸壞的照相機,一切在攝像機不動聲色的幾分鍾搖移中,簡練地交代了人物的所有背景。這種簡潔明了的開場方式已成為之後無數電影的範本。比如《馬路天使》、《大玩家》、《蛇眼》等等。影片中若干次出現對面公寓的全景,每一扇窗戶中都彷彿在上演著broadway的舞台劇,劇情也不斷變化,使得影片不但是驚險片或者懸念片,還是一部市井風情畫。

Rear Window故事情節是很小的平常事,不像現在的Hollywood動作片、懸念片動輒拯救世界;而本片的主人公也只是個平凡人物——一個養傷的攝影師、一個為婚戀煩惱的男人、一個喜好坐在窗邊觀察鄰居生活的正常人,並非現今美國大片里心智體能超常或者變態的任務,加上大量主觀鏡頭,使得觀眾有了極大的代入感。情節是在不東聲色中展開,毫無現在恐怖片、懸念片流行的一驚一乍的噱頭。但愈是生活化的犯罪,愈是平靜中進行的殘殺,就愈是令人心驚膽戰,也愈是讓人感到真實社會的黑暗一面——血淋淋的謀殺也許就發生在你身邊。

主人公斷腿是電影情節的前因後果,這是一個絕頂巧妙的安排。既使情節合理化,又在末尾增添了緊張感,更使整部電影的視角顯得很獨特,最後還在斷腿上弄了一點小幽默。最讓人賞心悅目地是Hitchcock布置的場景,從主人公公寓窗口望去,對面的每一戶人家都像一個broadway的舞台,人生百態盡顯其中。看的電影越多,越覺得將社會生活拍到生動、鮮活境界,是非常不容易的事,而Hitchcock這個「緊張大師」竟輕而易舉地做到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他不僅僅是一個電影大師,還是個不折不扣的心理大師。這不僅因為他拍過像《Spellbound》(愛德華大夫)等一些精彩絕倫的精神分析題材的影片,也不僅是因為他在影片中在角色身上准確運用了心理推斷,主要在於他熟知觀眾的心理,熟知深藏在每個人心靈深處的恐懼感和好奇心。Rear Window也將Hitchcock常用的「偷窺」主題推向極致,他顯然認為每個人——每個正常人都有偷窺他人隱私的慾望。像這樣一部電影,表面上並無刺激激烈的打鬥、也無刻意安排蹩腳的懸疑細節,但你看過以後會永遠記得那一場鄰人的殺妻分屍案,這便是Hitchcock深諳觀眾深層次心理所致。

當然,也有評論家認為,Rear Window與拍攝時期的「The Age of McCarthyism」(麥卡錫時代)有關,影片中的狗主人高聲責問:「是誰殺了小狗?!」——這顯然是有所指的,謀殺在當時也存在著。而影片的場景也類似置身於圓形監獄監視中心的手法,象徵著當時一人監視,其他人相互隔絕的情壯。當然Hitchcock一向不談他的作品中有所謂的社會含義,更對政治性深惡痛絕——但實際上不由自主總流露一些現實內容——無論是二戰前夕、二戰中、冷戰,還是Rear Window所處的時代。

這部電影的原作小說作者Woolrich的崇拜這,是法國新浪潮主將Truffaut的幾部電影的原作作者,比如《La Mariee Etait en Noir》(黑衣新娘 )、《La Sirene Mississippi》(密西西比美人魚)。全片幾乎所有表現窗外的鏡頭都是以主人公的主觀角度來拍攝的。只有一個除外,那就是人們發現小狗被兇手殺死的時候。這跟Hitchcock愛狗如命的習慣有關把。同時這部電影的劇組里的合作是Hitchcock所有電影當中最融洽的一次。有一次,Hitchcock對James Stewart親切地說:「演員們如果不是牲口的話,至少也都是導演手裡的一顆小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