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部被掩埋的紀錄片《最後的棒棒》
真實自有萬慎數陸鈞之力。
紀錄片區別於電影藝術的不同之處,就是把原原本本的生活通過影像的方式記錄下來,讓人物的自己發聲。
最近火起來的,於15年拍攝完成、豆瓣評分9.7的紀錄片《最後的棒棒》擁有最真實、溫度和韌性的表達,它也因此成了豆瓣史上評分最高的紀錄片。
在重慶,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爬坡上坎,肩上扛著一米長的楠木棒,棒子上系著兩根青色的尼龍繩,沿街游盪攬活。他們來自農村,是重慶街頭的臨時搬運工,被重慶市民稱為「棒棒軍」,也成為當地獨有的文化符號。在舊中國,他們大多被稱為「腳夫」或「苦力」,是生活在城市最底層的勞動者。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何苦,是一位有20年從軍經歷的轉業軍官。有一天,他走在重慶的街道上,一位佝僂著背、上身赤裸的「棒棒」挑著一根粗楠木棒,和他擦肩而過時,他驚訝地發現重慶的「棒棒軍」竟老齡化得如此嚴重,以至於在可見的幾年內,這個古老的行業隨時會突然消失。他一邊遞交轉業申請書,一邊籌備拍攝。
何苦並不是一時沖動,因為他對「棒棒」從來不陌生。出生於1970年代的重慶農村的他,從小嚮往城市。小時候,家裡的長輩常對他說,學習不好,長大了沒出息,只能賣力氣當「棒棒」。長輩們不經意的告誡令「棒棒」這顆種子一直深埋在他心裡,直到有一天生根發芽,覺得自己有責任紀錄下這即將逝去的一切。
2014年1月19日,導演何苦扛著一根棒棒,和從影樓雇來的攝影師走進了自力巷。
那一天重慶下著綿綿細雨,趕路的人們打著形色各異的雨傘腳步匆匆,他在「五一路」遇到了「棒棒」老黃。從那天起,何苦就拜老黃為師,並請他在附近找一個住處。後來,老黃領著他到了自力巷53號。
這就是他與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棒棒發生關聯的起點。
房東大石領著何苦走過畢汪崎嶇的二樓通道,來到了他的房間——這里最好的房間。大石說:「每月300租金一點也不貴。」開始何苦還覺得有些寒酸,但對比老黃的只能擠下一張窄床的房間後,何苦瞬間覺得自己有些奢侈。也許是棒棒們習慣了卑微,待人近乎殷勤的熱情,在老黃的介紹下,他認識了老住戶棒棒們:河南、老甘、老杭等。
接下來的13個月里,他與棒棒們同吃、同住、同幹活,近距離觀察和記錄下他們的生活。
片中以動畫片的形式敘述了老黃的童年。由於他父親的緣故(特殊年代成分劃分為了地主)使他從小開始就生活在一個不公平的環境中,處處被排擠和打壓。因為這樣一段經歷,他無法娶媳婦,只好和一個沒能力養活孩子的寡婦組成了「家庭」,生下一女。為了養家糊口,他不得不出門打工,萬萬沒想到,命運回饋他的確實另一個男人在這個家庭的合法入住,無奈的他只能帶著小女兒另謀出路
老黃眼眉低垂,沮喪地說:「好人沒有好報。」他是一個老實巴交的人,出來打工幾十年,在自力巷的房間小到只能剛好塞下一張木板床,卻是他住過最好的地方。為了多掙錢,臟活累活他只會埋頭干,毫無怨言。有人家裡的廁所堵了,老黃談好價錢後二話不說就光著手伸進糞坑。因為手短,老黃不得不跪在地上,俯下身子,好讓手能夠得深些。把掉入的勺子掏出後,老黃用肥皂把手足足洗了三遍,僱主說:「肥皂趕緊給我丟出去。」掙來的只是現代人的一杯飲料錢。還有一次,老黃去張麻子家搬鐵架床,原本說好5架床30元,和何苦搬完第5架時,發現還有第6架。無論老黃怎麼軟磨硬泡,僱主始終不肯加錢,臨走時老黃硬是拿走了地上一個廢棄的電熱水壺。「別看它舊,應該能賣個10塊錢。流汗掙錢,如果吃虧太大,晚上會睡不著覺的。」老黃說。
最讓人揪心的是,老黃有一次在自力巷腳下一滑,一屁股重重摔在地上。何苦把他扶起來後,老黃死活不肯去醫院,只是說:「就屁股疼,其他地方沒事,躺躺就好。」後寬頃來導致了高血壓。之後的某一天,老黃在街上走,遇到路邊擺攤推銷專業治療的人,號稱傳統與科技相結合,包治百病。高血壓的老黃幾天沒吃降壓葯,只能病急亂投醫。店經理承諾免費理療三天,老黃舒服的享受完後,店家卻說只是人工服務不要錢,但用的產品都要收費,總共524元。老黃沒有招架之力,只好從破舊的褲袋裡掏出整齊卷好的一沓散錢,裡面有的是一角、兩角,店家數了後還差兩百多,老黃便又從口袋拿出一個纏繞的塑料袋,裡面用紙巾包著另一個塑料袋,最里層是老黃最後的積蓄:皺巴巴的幾張毛爺爺。前台的服務員淚水在眼裡打滾,為老黃開了一次先例,不僅當次費用全免,只要老黃以後在早上9點開門前過來,還可以做後續的免費治療。
店家並不因良心發現而顯得不齷齪,就像老黃並不因貧窮而賴賬一般。
同樣作為體力勞動者,他可能無法理解店家自圓其說的解釋,但他深知:「人們付出了勞動,就應該得到相應的回報。」所以他才在店家漏出殺招時,毫無猶豫地掏錢付款。
河南作為老黃的老友,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枯瘦的他是自力巷的老房客,沒有身份證,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名,都管他叫「河南」。河南1971年出生在鄭州的小村子,父親去世後,母親改嫁,和繼父不合,便離家出走,來到重慶成為了「異鄉人」。
雖然同樣是「棒棒軍」的一員,但他看似是一個好吃懶做的代表,不願意勞動,卻熱衷於牌桌上發財,在正陽街上鬥地主反倒成了他的正業。給他最大打擊的一次,桌上賭資最高達到1600塊,他手裡握著三個A卻被拿著三個9的人贏了,原因之一是錢不夠,按他的話說, 「就像打仗沖鋒時子彈沒有了」 ,最後眼見到手的巨款掉入了別人口袋。那次之後,他剃了光頭,很長一段時間內遠離牌局。他對生活抱有盲目的樂觀,卻又是「棒棒」里讀書看報最多的人。最窮時他渾身上下只剩下一張五元,拖了房東大石幾個月房租,卻並不著急。他飯量其大,在一間快餐大排檔里,一葷兩素6元,二葷兩素8元,白飯任添。河南吃飯都是用大的鐵碗,一碗又一碗地添,幾次過後,老闆娘再不願接待他。
後來河南好不容易找到份工廠的零工,卻因沒有身份證,簽不了用工合同。老闆讓他先避避風頭,他竟自己在木板床上又研究起打牌來。他說:「我在腦海里過一下有哪些經驗,下次失誤可以少些。很多電影明星我都叫不上名字,唯一記得演賭神的周潤發,太厲害了!」他笑了笑,滿懷憧憬地說: 「今年打牌至少得贏個十萬。」
在他身上,能窺視部分底層勞動者的僥幸心理。他幾天沒吃飯時,我們深感同情;他在賭桌上揮霍時,我們又恨鐵不成鋼。他在牌局上飲酒買醉,也將在牌局上墮落沉淪。
最後要提的是大石,「棒棒們」在自力巷53號的房東。他區別於其他「棒棒」,有一直在身邊陪伴的老伴,正在備考的女兒,成家立業的兒子,一個完滿的家庭。他靠出租房把全家的勞動力變現,一個月能有上萬元收入,在市區有一套不大不小的商品房。盡管如此,他依然和老黃、河南們打成一片,待人客氣。河南七個月沒交房租,仍未被他掃地出門,自力巷出租房那點微薄的利潤大石都用來接濟河南。後來,女兒如願考上大學,他罕見地「高調」了一回,在酒店擺宴席請請親朋好友們吃飯。 他安穩地坐在座位上,漏出欣慰的笑容。
雖然他的房租以足夠維持日常開銷,但為了家庭,他和老婆仍不辭辛苦地上工地,搬磚運泥,只為了多幫兒女分擔些。
紀錄片的結尾,自力巷被貼上了「危樓」的標簽,納入政府拆遷范圍。昔日同住一個屋檐下的棒棒們各奔東西,繼續流汗生活著。
片尾曲《棒棒》唱到: 「負重前行,敢於擔當,最壯是你的脊樑;負重前行,敢於擔當,最美是你的胸膛。」
首發於京東閱讀公眾號。
❷ 最後的棒棒
《最後的棒棒》影評
只談電影,不談其他,(我沒有看過電視劇版)。我也不太懂這屬於什麼紀錄片,但是我知道這部片子感動了我,
這是一部導演親生體會的紀錄片,他叫何苦。(他說只有加入他們,才能成為真心朋友)他跟隨著這個神秘的團隊,直到這個行業消失。
(在看影片之前我不知道有這個行業)
當我看到一敬梁高群老人拿著棒子,棒子上捆著繩子的時候,我就很好奇,這是什麼職業。當他們把客人的商品背著的時候我才知道,哦原來這就叫棒棒。
干這一行的人現在是越來越少,大部分都還是幹了很多年的老人。這部電影版的紀錄片主要是從三個人物出發,渣戚何南,老杭,還有老黃(何導認的師傅)。
讓我記憶比較深刻的幾個畫面:
[if !supportLists]1. [endif]老黃生病一直沒有去醫院看,因為費用太高,路過一個按摩店的時候,因為「免費」進去了,當出門被喊住收費時,老黃從口袋裡拿出一個袋子,一個袋子包裹著一個袋子時,讓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她總是把錢裹一遍又一遍,兩個人顫顫巍巍的手給錢時像極了。看到這里我很難受,但並沒有什麼改變。
[if !supportLists]2. [endif]何南借錢的時候,好不容易掙了一點錢,不吃飯也不存起來,就拿去賭博,一天回到了解放前。俗話說的好人是鐵飯是剛,到他那了成賭是剛了,一天不賭心癢癢?沒有存款,沒有糧食,啥都沒有還一直找別人借錢,沒有人借錢給他,他就拉黑別人。說句實話該,看的我是又氣又難受。
[if !supportLists]3. [endif]還有一個人我忘記亮尺叫什麼了,他為了把自己的假錢用出去,偷偷的換了別人的真錢.......
等等還有很多,雖然電影版只給我們呈現了一個多小時,但是也讓我了解到了一個行業,甚至所有行業的不容易,看著別人的生活,讓我更加明白現在的生活都是父母給的,未來是什麼樣子還是要靠自己。
❸ 怎麼評價電影《最後的棒棒》
雖然我很喜歡《最後的棒棒》這部紀錄片,曾經「飢渴」地一口氣把這部紀錄片13集全部看完,因為第一次看的過程中,的確是覺得看得很過癮。但是對於題主認為這是中國最好的紀錄片,這個觀點,卻不敢認同。之所以這么說,主要基於以下幾點:一、觀看時間與評價時間的「時間差」我們在看一部作品的過程中,容易被作品本身的劇情/內容,配樂,台詞/解說....等一系列的因素影響。觀看的過程,以及觀看後,短時間內我們的大腦,心情,情緒等基本上被該作品所影響,甚至被主導。
《最後的棒棒》在紀錄片領域不算是太火,畢竟還有很多人不知道,也沒看過,但是對於看過的人來說,會覺得這類的題材,這類的群體,這類的拍攝手法,實在是在我們之前看過的紀錄片里好像沒出現過,覺得視角太獨特。觀看的過程有種耳目一新,刷新了我們對生活的這個熟悉國度,熟悉人生的新認識。如果真要去比較,那我們只能去找同類的現實題材去比較。如果拿《最後的棒棒》與《舌尖上的中國》去比較,一個是民生題材,一個是美食題材。我們可能會怎麼評價?我們一般會這么評價——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看的一部民生題材的紀錄片了;這是我看過最好看的一部美食紀錄片了。諸如這樣的評價。
❹ 豆瓣9.7分紀錄片《最後的棒棒》值得一看
無意間看到了這樣一部紀錄片,他在豆瓣評分高達9.7分。
改革開放之初,山城重慶特殊的地理環境孕育了一個特殊的行業——山城棒棒軍。爬坡上坎,負重前行的三十多年,數十萬棒棒大軍不僅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華,也挑走了屬於自己的年代。
這是這部紀錄片的簡介,它叫《最後的棒棒》。
看到彈幕好幾個網友說一口氣看完了這部,每集30分鍾13集的記錄片,我是斷斷續續分好幾次看完的,看到裡面的老黃,挑著沉重的貨物,在氣溫還很低的倒春寒里,臉上依然淌滿了汗水,看著他在等活乾的過程中,拿著他那條光溜溜的棒棒,沉默又孤寂的身影,我真的沒敢堅持一下子看完,好久沒有說話心裡有點壓抑,他們的生活太辛苦了,他們賺的是血汗錢。
故事是從自力巷53號開始,這個帶著特殊意義的門牌也似乎暗示著住在這里的人生活的命運軌跡——勤勞節儉、自食其力。跟著真實細微的鏡頭,在這里我領略了他們背後不為人知的辛酸故事。
跟著老黃腳下快步疾走的布鞋,從簡陋的住處到繁華的商圈,卻好像跨過兩個了世界。那邊還是鐵皮瓦和蜘蛛網斜掛的,拆遷留下的篳路藍縷,這邊卻是熱鬧的光怪陸離。只不過不過現實的生活在他們面前劃開一道鴻溝,將其撕裂開來展現在眼前。
就像老黃說的,勞動光榮,但在這個世界上,沒人會發自內心的覺得當棒棒光榮。不喜歡棒棒這種帶有戲謔性的稱呼,但是仍舊期待這樣的召喚。只因為一句再簡單不過的話「這就是生活」。
100里路,10元工錢,300斤重的15箱裝修原件要送到青年路,15元工錢,挑12箱飲料搬上六樓。棒棒這個行業靠力氣吃飯,沒有為你量身定製的業務,只要價錢合適,重點輕點都得干。
他們或許不被關注,光著膀子衣衫不整影響市容市貌,但不容置疑的是他們在這個城市有他們的一份力。他們雖然好像是被忽視了的存在。但沒有不說他們是值得尊敬的勞動者。
看著他們的日常勞動生活,突然好像就有了生活力量,真實的感知到站在這片土地上有了從未有過的力量,這種力量能撞擊你心頭。在雜亂昏暗的房間里,在電磁爐冒起的熱氣里,在木柴燃起的火光里,在吸溜吸溜的面條聲中,在一勺一筷從鍋里到碗里,在累了一天後沒有大魚大肉卻很容易滿足。
即使是不同行業的職業,卻在某一處能夠體會他們經歷的苦。在我生活的城市中,也有類似於山城棒棒的農民工,他們也是靠自己的一身力氣在城市裡找到一份歸屬。搬家,通廁所在沒有活可攬的時候,他們一群人好幾個聚在一處,或是打牌消遣,或是閉著眼睛躺在自己那輛小三輪車裝貨物的木板,在蟬聲喳喳叫的午後,在馬路邊伴著疾馳而過的汽車。
這些或許也只是最後的棒棒們其中的一個縮影,棒棒們自立自強,吃苦耐勞,靠自己的勞力掙錢吃飯,踏踏實實追夢,我想這不僅是了解山城重慶的一張名猜洞渣片,也是了解那些生活在城中村、底層勞動者的一面真實的鏡子。
有網友說,干什麼要比干這個工資高,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窮是有理由的。其實,當我們去想一想,這些鏡頭下的棒棒以及來自底層的這些人們,難道他們就沒想過要改變嗎?或許他們就靠自己的力氣想干這個,而且一干就是幾十年,只是他們有改變的條件嗎?除了靠自己的力氣幹活,他們缺少的就是改變的這種能力和資本。如果有像紀錄片的導演何苦帶領下外出尋活的思維,或許他們也不會是今日的模樣。他們省吃儉用用血汗換顫頌來的一沓沓捆綁的一分一毛一塊二十塊,對於他們來說不想去賭他們未知的行業,他們每天只想著要找活然後存下幾十塊,存下心中定下的那個數字目標。
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要記住,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人都具備你所擁有的條件。這也是我看了這部紀錄片之後,對這些執著、堅持不放棄的人多了更深的敬意,他們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平凡,人生就是努力勞作,或許再沒有比這個更能讓人奮不顧身了吧。
就像有個網友在知乎上寫的穗悄,看了不向命運低頭的棒棒們,腰不酸了腿不痛了,干什麼都有力氣了。
❺ 最後的棒棒百度雲 多謝!
網易公開課里有,免費的,愛奇藝還得VIP,嗶哩嗶哩的也不全,網上好多其它的下載鏈接都辣雞,根本沒法用。
❻ 紀錄片《最後的棒棒》
提到「棒棒」,首先想到的是當年那部《山城棒棒軍》,「毛子」「蠻牛」「梅老坎」……這些人物記憶猶新,時隔多年,情節忘記了,但是,勞動人民的樂觀幽默卻讓人記憶深刻,當時看這部劇時,快樂多於悲傷。這部紀錄片與其他紀錄片相比,有諸多特別之處。
第一,導演是一個軍齡20年的團級軍官,他叫何苦,非科班導演出身,自然,他的攝像師也只是一個婚紗影樓的師傅兼職的。他把編劇和剪輯的工作一起做了。
第二,紀錄片主角是在不自知的狀態的下被拍攝的。
第三,何導不是作為一個旁觀者來紀錄的,而是把自己變成一個棒棒,沉入其中一年多跟蹤拍攝的。
第四,整部劇的畫面、轉場、特寫等鏡頭,自然比不過專業的了,甚至有的網友說,簡直是簡單粗暴。雖然如此,這些缺點也掩蓋不了它的光輝。
第五、紀錄片的基本特點是紀錄,但是,這部劇不僅紀錄了,導演(也是紀錄片的人物之一)也在帶著他們改變生活。這一點,也遭人詬病。
這部紀錄片以重慶即將退出舞台的棒棒為主角。何苦,是紀錄片的導演,也以棒棒身份成為其中一員,他拜棒棒老黃為師傅。老甘、老金、河南、大石、老杭,他們都是居住在自力巷裡的棒棒。
這部紀錄片看得很沉重,一個行業的沒落,就像生命的消亡,必然帶來痛苦。只是如衡看誰走在行業的最後,就誰來承受痛苦。 在重慶棒棒行業,當然就是老黃這批最後的棒棒了。
他們的居住環境,讓人震撼。
他們居住在解放碑附近一個即將拆遷的棚戶區內,叫自力巷15號。它的灰黑與破舊和周遭的整潔與亮麗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它的存在就像人皮膚上的膿皰瘡一樣,都想把它一刀剜掉而後快。走進自力巷內,在鏡頭里,隔著屏幕都覺得是非人生活。所居之處,看不出完整的一面牆,莫說一間屋子了,更不用說衛生間了。破桌子,破窗戶,破樓梯……跟著何導的鏡頭進入他們的生活區,感覺就像從地面進入了蟻穴,如果自己不是螞蟻,你肯定弄不楚裡面的東西,覺得到處是隆起的沙泥,到處都是臟、黑、臭。事實就是,他們確實住在這里,據老黃說,自力巷還是他們住宿條件最好的了,他們就是擔心不知道自己還能在這里住多久。要知道,住在這里的棒棒都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由於濕滑、腐朽、黑暗,老黃還從樓梯上摔過一跤。哎,看到這樣的居住條件,我還以為是很久以前的片子,結果是2014年才拍的,2018年才首映的,老黃他們以300元的價格租在這里。
到處建高樓,高樓腳下的蟻穴往往忽略了。
他們的飲食,感覺還在上個世紀。老黃一周吃一次肉,要肥的。河南,不說肉了,買得最多的就是面條雞蛋,鏡頭最多的就是端著電飯鍋喝自己煮的稀飯,別人送的稀飯。老甘老金,常常去外邊撈人家吃剩下的,就算打牙祭了。不僅對吃沒什麼高要求,對煮東西的器具也沒要求。有次老甘燉肉,想用老黃的電飯煲,線頭被老賣答黃藏了,老甘用了一根燒水棒在一個鐵盆子里把肉煮來吃了。對吃如此,對安全也沒什麼要求,用電不安全,用柴火,嚴禁使用,但他們也偷偷地使用,老黃說,如果起火了,就跳窗戶,即使摔斷腿,還可以有命活。
他們的工資,用聚沙成塔來說明他們的存錢願望吧,但是,又有誰看到沙聚集起來的塔呢?老黃和何苦倆人一個月一共掙了1041塊。一天幾十塊的收入,有時還沒有進賬。在他們的錢包里,很少看到紅色的票子,在他們那裡,因為有了血汗,錢有了錢的重量。這份錢,花起來,就像割肉,賺他們的錢,就像逼著他們割自己的肉。老黃生病回家,尋醫的路上遇到一個按摩理療的店子,以免費體驗把他忽悠進去,幾天下來算賬時傻眼了,他們說人工免費,但是材料費不免,總共花費五百多元。老黃只有把自己貼身的錢拿出來,是一個小包裹,透明膠紙裹住的,剝了一層又一層,讓收錢的服務員中橡慧都不禁愣了一下,就像夏天突然進了冷凍室一般,面露難色。老黃一臉無奈,彷彿那剝掉的不是紙而是心,把錢拿出來數了數,也沒湊夠那五百來塊錢。這時老闆可能也於心不忍了,把材料費全免了。他們的錢,血腥味太重,商人都心酸了。老杭也遇到騙子,以養老保險為由,被騙了1000多塊錢。自從這部紀錄片播放後,騙子居然也不忍心,偷偷還了600塊錢,還寫了封道歉信,並且說以後有錢了再還剩下的。哎,別人靠勞力掙來的血汗錢,騙起來有罪啊!
他們是重慶的底層勞動者,住著最爛的房子,吃著最差的伙食,拿著最低的工資。有人說,他們可以選擇放棄這個職業啊,但是,他們在時代的車輪下,被別人被自己擠壓得沒有打轉的空間。
在他們身上,都有這些共性:出身卑微,文化程度不高,沒有一技之長,屬於被迫謀生。在這種情況下,這部片子里的棒棒我分為三類。
第一類就是以老黃和老杭為代表的吃苦耐勞有理想的棒棒。老黃由於家裡成分不好,三十多歲找了個帶著兩個孩子的女人,他倆又生了女兒,結果違反計劃生育政策,被罰了一千多塊錢。後來他出去打工了,這個女人背叛了她,等他回來時,把老黃和女兒一起攆出家門。女兒吃百家飯長大,他呢就開始在重慶做棒棒了,掙的每分錢都是為了女兒,直到拍片子了,他念叨的是,女兒還有二十萬房貸沒有還。老杭呢,也是不幸。因為老婆丟下兒子跟著別人跑了,他到重慶當棒棒。老杭想找人把那男人給殺了,找到幫手時,他說要一萬塊錢,結果等錢存好後,遇到小偷,把錢給偷了。他又存第二次錢,等錢存夠時,那幫手犯事吃牢飯去了。等到他自己買刀時,殺人報復的心被生活都磨滅了,他覺得,前妻有權利去選擇更好的生活。雖然二人都不幸,但是,在生活的磨難面前,他們沒有丟掉對生活的信心和對未來的嚮往。
第二類就是以老甘、老金、河南為代表的好吃懶做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棒棒。特別是河南,在這些棒棒里頭,最懶的是他,好賭的是他,吃面最多的是他,喝稀飯最多的還是他。他,單身漢一個,像是河南人,有點文化,黑戶口,連個身份證都沒有。
第三類就是大石為代表的勤勞命好的棒棒,有家有室,兒女雙全,兒孫滿堂,女兒還考了大學,做起了二房東。雖然如此,大石善良勤勞。河南七個多月的房租沒交,大石也沒有趕走河南,他也喜歡和他們一起出工幹活。
俗話說,窮則思變,但是,殊不知,「思」已經被生活固化,不想變,不敢變,沒有能力變,這一點在他們身上很突出,再加上由於沒有文化和人性遺傳的不足,使得「變」就難上加難。何苦帶老黃到朝天門去,由於不熟悉情況,兩天掙了58塊錢,老黃還丟了一個解放碑的單子,老黃就更加埋怨何苦,最終換地方的改變以失敗告終。後來,何苦帶老黃去工地,一天一百五,最終也因為老黃年紀大而退出。後來何苦去工地,想幫助他們甩掉肩上的棒棒,轉戰各工地,他們還掙了一大筆。
生活的不幸,時嗎?命嗎?老黃一輩子艱辛,好在女兒女婿很孝順,享了幾年福,21年病死家中。老杭為自己打了一口棺材,一生最終的歸宿准備好了。老甘在當地政府幫助下,要進養老院了。河南貌似開直播去了,老金沒有聯繫上了,大石勸兒子生二胎去了。
重慶的棒棒結束了,第一代農民工也該陸續回家安詳晚年了。
肩挑走了一個時代,背磨去了一生,時代留下了一個大大的腳印。
❼ 跪求《最後的棒棒》2016年上映是由何苦自編自導的紀錄片百度雲網盤資源
鏈接: https://pan..com/s/1UcoWXpODWqj9B2EY3ESv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