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五更寒》主角原型是這里人,老屋藏的故事多,紅色旅遊興起
河南省新縣郭家河鄉蓮花村是一個紅色村莊。在長期堅持大別山革命斗爭,被當地群眾稱為「大別山的兒子」劉名榜的故居邊,矗立起一座座小樓房。革命先烈在這片紅土地上拋頭顱灑熱血,為後人換來好生活。
這是電影「五更寒」的宣傳畫。這部電影描寫的是1946年期間,李先念率領的新四軍五師撤離大別山後,留下一支武裝小分隊,堅持和數量占絕對優勢的國民黨軍作斗爭的故事。小分隊的戰士們不僅要和敵人斗爭,還要和飢餓與寒冷斗爭,劇中縣委書記「劉拐子」的原型就是劉名榜。由於他的卓越貢獻,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了他,並稱他是「堅持大別山斗爭的一面旗幟」。根據毛主席的指示,1958年八一電影製片廠以含銷並他為原型,拍攝了電影《五更寒》,再現了劉名榜帶領游擊隊在大別山堅持斗爭的故事。
這是劉名榜同志的故居。他1902年出生,1928年參加革命,1929年7月參加卡房暴動後,加入了中國共談跡產黨,秋季被選為弘南區蘇維埃主席並被任命為區委書記。紅二十五軍開始長征後,1935年7月,他被任命為經扶縣委書記。1936年擔任紅羅光中心縣委書記,從此開始他配合紅二十八軍,在極其險惡的環境中英勇作戰。1938年3月,由紅二十八軍改編成的新四軍四支隊東進抗日,劉名榜等人在七里坪組成四支隊留守處,擔負起向抗日戰場供給人力、物力和財力的任務。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內戰,劉名榜臨危受命,又挑起羅、禮、經、光中心縣委書記這副重擔。
1955年,劉名榜被選為河南國慶觀禮團團長,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這是劉少奇同志接見劉名榜時的照片。(攝於劉名榜故居展館)
劉名榜故居里以圖片與文字的形式,介紹了劉名榜的革命一生,感人至深。新中國成立後,劉名榜同志先後擔任潢川專署專員、河南紀委第二書記、省委常委河南省委監委書記、省委常委兼省檢察院檢察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務。
蓮花村裡這個老院子,曾是紅羅光中心縣委、縣政府辦公的地方。
距紅羅斗羨光中心縣委、縣政府不遠處的這座老院子,是新四軍四支隊留守處辦公的地方。
蓮花村委會現在在一座老學校里辦公,這里仍保留著村裡的原始風貌。
村裡新建起了一批仿古建築,留住了逝去的記憶。目前,村裡的紅色 旅遊 興起了,這位老人感慨萬千。
村裡的生態環境很好,採茶的人們走在田間小路上。
這位老人是篾匠,正在家裡編織竹製品。
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燒柴灶也安裝上抽油煙機。
吃飯的大媽到喝茶的大嬸家串門,她們都是笑臉相迎。
蓮花村建起了「紅軍紀念園」「劉名榜故居紀念館」,紅色 旅遊 悄然興起,帶動了村裡的經濟發展。目前,這里不僅成為了「AAA級景區」,還是當地有名的美麗鄉村。(王天定 圖/文)
Ⅱ 以電影《焦裕祿》為題寫一篇觀後感
近日,我又一次看了電影《焦裕祿》,這部多年前由著名演員李雪健主演的老片子再一次讓我熱伍頃虧淚盈眶,我深深地被電影中主人翁那種「心裡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精神所感動。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在語文課本里就有《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那時雖然在老師的引導下,熟乎局讀課文,甚至背誦部分章節,卻只知道焦裕腔神祿是一個可敬的人。但當我走出校門,步入社會,特別是深入到基層貼近農村、貼近農民,更感覺當年焦裕祿在縣委書記崗位上的難能可貴,因為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個黨員領導幹部勤政為民、鞠躬盡瘁的諍諍誓言。 1962年冬天,正是豫東蘭考縣遭受內澇、風沙、鹽鹼三害最嚴重的時刻。這一年,春天風沙打毀了20萬畝麥子,秋天淹壞了30多萬畝莊稼,鹽鹼地上有10萬畝禾苗顆粒未收,就在這時節,黨組織派焦裕祿來到了蘭考,面臨困難,重重困難,他沒有退縮,挺胸挑起了這副重擔。他首先從幹部作風入手,從徹底改變蘭考一窮二白的面貌上下功夫。深入鄉村、深入農戶調查研究,哪裡有風沙哪裡有他的身影,哪裡群眾需要他,他就出現在哪裡,真正把老百姓的疾苦當作是自己的疾苦,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自己的心坎上,從嚴律己,寬於待人,清正廉潔,用自己務實求實的工作作風,帶領全縣人民與天斗、與地斗,戰勝了一切不可戰勝的困難,改變了蘭考的面貌。 屈指,焦裕祿同志在蘭考縣委書記的工作崗位上僅僅工作了一年零四個月,但他那種不朽的精神卻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他那「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幹部不領,水牛掉井」等一連串樸素而閃光的語言,至今仍影響著許多人。望著他當年的遺物,那一床早已說不清顏色.摞滿補丁的被褥(被子上46個補丁,褥子上35個補丁),更是肅然起敬,他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眾做到的,自己帶頭做好。嚴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嚴格要求自己身邊的人,心繫百姓,情系事業,功在千秋,像這樣的領導幹部老百姓除了愛戴和擁護,還能說點什麼呢?
採納哦
Ⅲ 政和縣委書記廖俊濤是什麼電視劇
政和縣倭書記廖俊濤就是電影《政和書記》
電影《政和書記》改編自「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同志的先進事跡。講述了廖俊波同志從政20多年,為官一方、盡心竭力、真心實意為百姓謀福祉,直至因公殉職的一生。
本片的主人公和其他英雄人物不同,要體現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物的真實感,同時了解人物背後的這片文化土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部文化電影。是在獨特的文化背景下成長的普通人的故事。
電影《政和書記》還聚集了一批優秀的藝術創作人才。除了著名導演寧敬武,還有八一電影製片廠故事片部一級導演韋廉擔任總監制,韋廉導演曾兩次獲金雞獎最佳導演,同時也是華表獎優秀導演,更是請來著名編劇蘆葦老師擔任編劇顧問,其作品曾獲夏衍電影文學劇本獎二等獎、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編劇獎等。
Ⅳ 焦裕祿電影簡介
《焦裕祿》講述了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工作期間,帶領全縣幹部群眾治理風沙、水澇、鹽鹼「三害」的故事。
1962年冬,焦裕祿來到蘭考縣走馬上任。他看到外出逃荒的飢民,成群結隊的乞丐心情十分沉重。為改變蘭考貧窮落後的面貌,焦裕祿立即深入基層,制訂出治理肆虐蘭考百年之久三害方案。
這時,上級調來的救災物資運到蘭考,負責發放工作的縣委副書記、縣長吳榮先卻坐視不管。焦裕祿主動率領縣委幹部去火車站卸貨、發貨,招致吳榮先的不滿。
不久,地委趙專員親赴蘭考,宣布調整縣委領導班子,任命焦裕祿為縣委書記。焦裕祿不顧肝臟經常脹痛,在治理"三害"第一線堅持工作,領導蘭考人民戰天斗地,深得群眾擁戴。不久,縣園藝場老場長由於過度操勞,活活累死,使焦裕祿受到極大震動。
為改變基層幹部長期缺油少糧的狀況,焦裕祿決定為他們增加口糧配給。不料有人在吳榮先的指使下借題發揮,向地委告狀。趙專員率調查組赴蘭考了解實情。數百群眾堵住會議室大門,為焦書記鳴冤叫屈,使吳榮先不可告人的目的化為泡影。
蘭考又遇特大水災。焦裕祿強忍肝痛,始終堅持在抗災第一線。終近十萬群眾自願趕來,組成一支浩盪的送葬隊伍,將焦裕祿的骨灰送回蘭考。
《焦裕祿》是由王冀邢執導的一部劇情片,由李雪健、李仁堂、周宗印等人主演,於1990年01月0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焦裕祿》是一部永不落幕的時代劇,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該片通過對焦裕祿這樣一個不朽的共產黨員形象的塑造,生動的展現了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品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Ⅳ 求影片《焦裕祿》的簡介。。謝謝了。。
焦裕祿(1922-1964)
焦裕祿,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崮山鄉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因生活所迫,幼年時代只讀了幾年書就在家參加勞動。
抗日戰爭期間,焦裕祿家中的生活越來越困難。他的父親焦方田走投無路,被逼上吊自殺。日偽統治時期,焦裕祿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後又被押送到撫順煤礦當苦工。焦裕祿忍受不了日寇的殘害,於一九四三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因無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蘇省宿遷縣,給一家姓胡的地主扛了兩年長工。
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被肝癌奪去了生命,年僅42歲。他臨終前對組織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同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號召全省幹部學習焦裕祿同志忠心耿耿地為黨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1966年2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全面介紹了焦裕祿的感人事跡,同時還刊登了《向毛澤東同志的好學生——焦裕祿同志學習》的社論。隨後,全國各種報刊先後刊登了數十篇文章通訊,在全國掀起了一個學習焦裕祿的熱潮。1990年5月10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領導幹部要學焦裕祿》的社論,在神州大地再掀焦裕祿的熱潮。焦裕祿同志是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學習的榜樣。
Ⅵ 一個縣委書記替一個農民告狀的故事是什麼電影80年代
電影《天網》 導演: 謝鐵驪
劇情 :
80年代初一個偏遠的小縣城裡。縣機關大門不遠處兩老一少三個乞丐引起了新到的縣委書記秦裕民的注意。乞討者名李榮才,是村鐵業社會計,經常反映大隊會計賈仁貴的問題,遭到陷害。針對李的清查開始了,李開始告狀,一告就是二十年,告得家破人亡。秦馬上對此事進行調查,發現了賈的種種劣跡,立即令其停職檢查。秦頂著壓力終於掌握確鑿的證峙,賈被開除黨籍。李的冤案終於得以平反。秦看著李,淚流滿面。
Ⅶ 黨員電教片有哪些
《紅色故事匯》 《美麗鹽城:築夢月亮山、我們的鄉村之戀》《忠行無倦——百姓喜愛的好支書》
《深山築夢人》 《茶花村選舉記》 《毛澤東與齊白石》 《周恩來的嚴與實》
《焦裕祿生命的最後53天》 《 駐守窯洞 行醫鄉里》 《美麗鄉村領頭人》
一、《茶花村選舉記》
《茶花村選舉記》是一部上映於2014年以農村換屆選舉村委為題材,反應農村選舉時拉票賄選宣傳公平公正選舉的電影。總導演為金華廣電(金華電視台)的許詳雲。該電影還是金華方言輕喜劇《二十分可樂》的第二部茶花村系列數字電影。
專題片《焦裕祿生命的最後53天》,回顧焦裕祿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斗的一生,學習焦裕祿的公僕情懷、求實作風、奮斗精神和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