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飛馳人生》拍攝和後期流程方案了解下|專訪攝影、剪輯指導白玉俠
2019 年賀歲檔,導演韓寒的第三部電影《飛馳人生》上映。和前兩部影片相比,《飛馳人生》表現出了更高的完成度。票房截止目前也超過16億,不僅成為韓式電影的票房之最,更是在春節檔的廝殺中成功實現票房和口碑清鎮陪的雙豐收。
白玉俠
影視工業網:《飛馳人生》是什麼時候開始堪景工作的?堪景時都做了哪些工作?
白玉俠:2018年3月份我們開始堪景工作,當時劇本還沒有完成,但是幾位主創人員已經知道了大概故事的故事構架和脈絡。因為已經明確了故事的需求,比如會有賽車的拉力賽。所以我和製片主任、美術就開始了堪景工作。
而因為韓寒導演出身就是專業的拉力賽車手,所以他對環境的要求非常苛刻,比如像路面環境。他的要求就是要找到類似專業的拉力賽跑道的場景,所以在堪景上我們花費了比較多的時間。當時去了雲南和新疆,最後綜合考慮下來,我們選在了新疆的巴音布魯克。在堪景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和導演保持溝通,導演在根據具體的場景細化劇本。
韓導因為對於拍攝非常要求真實性,所以我們也是找來了專業的拉力賽車手冠軍,採用真實拉力賽速度進行拍攝,這就要求賽車每個鏡頭都會跑到2—3公里,所以每一個鏡頭拍攝的車輛行駛跨度特別長。所以在堪景的過程中,對地圖路線、路段都做了非常詳細的功課,也帶了無人機觀察整條路的狀況。
影視工業網:《飛馳人生》在影像設想上是如何考慮的?
而對於新疆戲的部分,因為電影前三分之二劇情在調度上非常少,人物很多部分都是在小的空間中完成表演,我們最後就要做到在 情感 和視覺上解放觀眾,所以當張馳重返賽場後,我們需要一個特別壯闊的空間環境,去和之前的壓抑生活形成反差,這也是我們為什麼選擇新疆拍攝的原因。
影視工業網:《飛馳人生》車戲部分具體是如何拍攝的?
白玉俠:這部電影拍攝最大的難度就是車戲部分,在拍攝之初,我們對拍攝難度做過預估,但最終拍攝時的難度要遠遠大於我們最初的預估,一般電影根本不可能能夠承受。最初我們也有思考過替代方案,比如去雲南拍攝,但是新疆能夠帶給我們非常獨特視覺欣賞,我們和導演都一致決定電影最後的拉力賽高潮戲一定要在這兒拍攝,所以製片組也是克服了很答蠢多困難。
在新疆最初我們准備了五個地區進行拍攝,設計了五個色調不一樣的比賽場景。這些地區的地貌差別很大,有雪山、大峽谷、紅崖大峽谷、湖、草原。但是因為新疆海拔太高,車輛損壞率特別高這樣延緩了拍攝進度,並且我們碰上了洪水,所以不得不調整我們最初的拍攝方案。
然後還有,因為新疆的路段是土路,並且路段比較凶險,這就導致我們不能採用常規的方法拍攝車戲。
拍攝車戲常旅蔽規的方法就是使用我跟拍車的,但新疆的路非常窄,跟拍車是無法與賽車平行形式。然後因為車在土路上行駛會帶起大量的灰塵,會影響拍攝的效果,這就導致我們無法採用跟拍車的形式。所以我們必須採用其他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最後我們更多的採用車載機位,把俄羅斯臂改裝到拉力賽車上,讓賽車採用自拍的形式拍攝車戲,然後我們也大量增加了航拍的比例。
影視工業網:《飛馳人生》剪輯團隊如何構成?
白玉俠:因為《飛馳人生》後期製作上難度增加了很多,然後新疆部分又出現了很多變化,工作量太大,精力就不夠支配。所以我們後面又找到了剪輯師譚玉坤加入,然後我們比較特別的地方是特效指導也加入到了剪輯團隊中。因為喬樂(特效指導)對於剪輯非常了解,然後我們工作周期也決定特效部分無法等到定剪之後再去完成工作,這樣的構成方式會減少信息的溝通障礙。然後我們後期DI的時間也非常短,為了節省時間,我們把剪輯師放到了DI公司,採用邊剪邊調的工作方式。
影視工業網:如何選擇的拍攝器材?
白玉俠:拍攝方面,因為我個人非常喜歡ARRI攝影機,所以攝影機我們採用的是ARRI Alexa SXT,為了拍攝車戲,我們還准備了兩套到三套的ARRI AlexaMini。在拍攝車戲時,只要是有可能,我們會盡量使用ARRI攝影機。
我們拍的是變形寬銀幕,變形寬銀幕能夠最有效的利用CCD感測器的面積,而且它的像場給人的視角非常新鮮的感覺,既新奇又非常自然,所以也很早定下了使用MA變形寬銀幕。過去我用過Cooke的鏡頭,而Cooke鏡頭成像更人性化,更適合拍風格化更強的片子,而我們的電影特效量非常大,在工業化製作上我們更需要統一的質感,所以MA系統是現在變形寬銀幕里中畫質最好的選擇。它保留了變形寬銀幕好的部分,剔除了技術上的瑕疵。
然後有一些鏡頭實在太危險,或者角度太刁鑽,也用了很多小的運動相機。我和導演定的方案是,畫質和運動優先保運動。所以用到了Gopro6和索尼RX0,把相機放在車底或者輪胎裡面,混合攝影機素材。
影視工業網:《飛馳人生》後期流程是如何解決的?
白玉俠:因為周期短,我們所有的流程考慮最大的問題就是溝通性和靈活性。整個電影的技術流程是有專人在把握,因為技術團隊來自自己公司,已經有過幾部片子磨合。在前期的流程規劃、資源庫的整理和素材分配上已經非常熟練。我們自己搭建了nas磁碟陣列系統,所以不同的剪輯師都是調用同一素材,不需要再花費時間做拷貝,也會大量提高很多的效率。
在具體的流程上其實主要分為怎麼存,怎麼用。存儲主要是就如何分類與命名。在素材命名上要有系統和唯一性,只要嚴格按照文件夾的分級命名,尋找素材就非常直觀。我們在命名上基本把每個機位的名稱、角度,拍攝的車位以及路段信息都會包含在素材文件名稱中。再加上我們使用了剪輯軟體Final X,Final X可以對素材設置標簽和關鍵字,多機位的素材管理功能,這在素材管理上就沒有了大問題。
可能Final X不像AVID那麼嚴謹,在使用上也會出現一些小的問題,比如說有跑幀、跑點的Bug,但是如果熟練了這個軟體之後,這些Bug其實是可以迴避觸發它,所以我們也安排了其他辦法進行補救。然後又因為車戲我們使用了很多無級變速,這是Final獨有的功能,這會讓剪輯師有更多的自由空間。在和DI回套素材的時候,Final會產生一些麻煩,但因為我們的DI公司特別給力和配合,花了很大精力一幀一幀去對一些變速的回套素材,能夠完成整個的工作,這就是我們採用Final X的原因。
第二天剪輯師就可以拿到轉過碼的素材,我們流程大概是這樣:拍攝完成後,DIT會連夜轉碼,轉碼過程中會把音軌文件和視頻文件合板,我們用的是ProRes 422 LT 1920解析度的剪輯代理文件,轉碼以後會交由審計組的技術負責和歸檔,審計組會把所有視頻文件在Final資源庫裡面按照時間來作為事件的分配。每拍一天,就會建當天的文件夾,把當天所有的素材存放在其中,每個素材都會運用Final X的標簽功能,打上場號、鏡號、A機B機位。所有的原數據都會被整理進Final cut文檔中,在整理完之後,會生成一個Final 當天的資源庫列表。因為素材都包含了元數據,剪輯工程可以隨意同步,其他人拿到工程文件只要連接磁碟陣列系統所有的素材都會無縫連接,這對後期特效整理都很方便。
影視工業網:聽說《飛馳人生》使用了LED屏幕拍攝,你們如何使用的?
白玉俠:車戲我們很早就定下了方案,車內戲的全部在上海棚拍。但是我們不採用扣綠的方式,而是直接用LED屏幕作為背景。
這個部分我們研發製作了一個可以操作的液壓振動平台,它可以根據屏幕上的素材,調整演員表演時的道具,模擬真實賽車的角度。這樣演員在表演時就可以參照真實的道路狀況作出反應,這樣就可以讓演員身臨其境,又避免了演員駕駛車輛的安全隱患。LED屏幕的素材是我們團隊進行拍攝的,在LED屏幕拍攝管理和播放上,特效部門是和我們一起完成的。這一部分其實我們討論比較多的是演員在棚內表演時,屏幕上的屏幕播放應該使用什麼平台,這對於LED拍攝時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拍攝LED非常重要的問題是解決透視角計算的問題,如果做不好透視,會讓畫面看起來不協調,所以我們在播放的時候,經常需要小范圍的去調整畫面的位置,甚至在畫面變形、亮暗上做調整,。
而現在國內使用LED屏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廣播系統平台播放,但是這對於我們來說是要增加第三方團隊進入,並且電視系統很多操作上比較死板,這會增加整個團隊溝通成本,並且降低靈活性。所以我們就不想再加入第三團隊。所以在現場放的時候,每塊LED屏幕連會直接連接一台工作站,在工作站上直接再Final內將監看的畫面投射到屏幕上,所以我們所有屏幕位置大小都是在工作站的Final X實時調整的。這樣的調整方式讓我們工作非常隨心所欲。而且我們可以給素材做變速,拍攝一些慢動作的鏡頭。其實這樣的操作嚴格來說非常不正規,但是因為整個工作流程上注重的是靈活性和溝通性,所以採用了這種方法。
影視工業網:你同時做了剪輯指導和攝影指導,這為電影和你的工作帶來什麼便利?
全文完
㈡ 講講電影中的那種車禍場景是怎麼拍攝出來的
把拍攝場地、拍攝時間搞定之後,就要准備進入實拍階段了。一般來說,車禍鏡頭拍攝的時候,車裡面是有人的,只不過坐在車裡面的人不是本該坐在裡面的角色扮演者,而是特技演員。他們經過專業訓練,知道怎樣在這種情況保護自己。而且明星演員比特技演員值錢多了,製片方還要為演員投很多保險,所以一般不希望演員親自上陣做太危險的動作。所以當年成龍在闖盪好萊塢的時候就讓製片方很頭疼,他什麼危險動作都要自己上,還不聽勸,這無疑加大了製片方的風險。所以現在好萊塢敢真上的演員不多。 當特技演員完成撞車鏡頭之後,真正的演員就會繼續頂上拍攝。之後通過剪輯等後期,讓這些戲完美無縫銜接,車禍戲就完成了。
㈢ 有時候電影中開車到處撞 然後 玻璃啊 車啊 全碎了 那種景怎麼拍攝的
看場景是否可實現了,一般能實現的就搭真實物景,然後用真車或者道具車去撞嘍。只要保證演員安全就行
當然如果場景無法實現的,比如在太空中的,或者在什麼車不太容易達到的地方的,那麼可以用電腦特效設計背景,這里就涉及到技術問題,我也無法詳細解釋了
㈣ 拍電影中,這種汽車輪胎運動的效果怎麼拍的
一般是小型攝像機, 固定在車門子上,拍攝完成後剪輯;
很多汽車節目中都能看到,比如大名鼎鼎的top gear;
㈤ 電影的汽車追逐片段怎麼拍的封路視覺角度
一,選擇汽車流量大的路段。這樣拍出的車流軌跡十分豐富。我選擇的路段是深圳市最為繁華的深南大道的中段。
二,選擇較佳的拍攝角度。盡可能把城市夜景拍的壯觀一些。我站在地王大廈與深圳證券大廈之間的人行天橋上,順著東西走向的深南大道正反兩個方向拍攝。
三,選擇合適的技術參數。1,拍攝模式:快門優先或光圈優先。2,測光模式:加權測光;3,白平衡:手動至白熾燈;4,感光度:800,因為沒有帶三角架,只能盡可能縮短曝光時間。如果架上三角架,感光度可降至200以下;5,光圈:f16\18\20\22;6,快門速度:13s\5s\2.5s;7,焦距:19mm\21mm\24mm。
四,拍攝效果。由於沒有使用三角架,手持相機靠在護欄圓形鋼管上,難免不抖動,影響畫面清晰度。又由於是第一次試拍,技術不熟練,整體效果不理想。當然還是有所收獲,了解了拍攝夜晚車流軌跡和星芒的一般知識。
㈥ 這種開車的鏡頭是怎麼拍攝的 攝影 電影
用一個吸盤把攝像機固定在引擎蓋上自動拍攝。
㈦ 電影拍攝手法 賽車的效果是如何拍攝出來的
一樓的回答並不完整,可以說,以前確實是用這種方法表現激烈的追車場面的,但現在的動作電影裡面的追車場面比之以前已經更激烈或更變態,因此光是用慢鏡頭處理已經不夠了,而且慢鏡頭容易讓觀眾看出破綻
因此現在的追車鏡頭很多都已經不用這種拍攝方法了,而是直接用電腦CG做出車子來,說白了就是「假車」。如今的電腦CG做出的鏡頭,已經分不出真假了,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更安全,二是可以拍出更刺激的鏡頭。比如最近在中國大陸上映的《速度與激情4》中,那個開場的偷油鏡頭,最後那個油罐車翻滾著砸向主角的車輛時,主角的車輛加速從油罐車的空隙中穿過,而實際上,那輛翻滾的油罐車就是完全的電腦CG鏡頭,而主角的車是真車,因此演員在表演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一點危險性,而觀看電影時,卻覺得這個鏡頭真酷
㈧ 電影電視劇里的開車戲都是怎麼拍的
看國外的電影電視劇時,開車戲看上去都無違和感,反觀國內一些電影電視劇,開車戲看上去就很尬,很多窗外景色看起來很假。
一看就知道又是摳圖的,那麼問題來了,電影電視劇里的開車戲都是怎麼拍的,一綠幕摳像合成,在之前熱播的《歡樂頌2》中。
開車的鏡頭就看起來很假,說到這我們先來看幾個開車鏡頭截圖,你是不是發現這個開車明顯沒有動,難怪觀看時不少彈幕都說開車太假了,其實現實中開車鏡頭都是這么拍的。
背景居然清一色的綠幕,全是後期摳像合成的鏡頭,二直接拍攝,在一些電影中會出現長時間的車外風景,為了讓電影的畫面感更強一。
也為了讓觀影人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只要與車內銜接的部分鏡頭,都會採用帶有穩定器的攝影機,固定在車外進行拍攝,相比於安裝跟拍設備在車頂來說。
在車輛旁拍攝則顯得更巧妙,把車放在拖車上,這樣汽車就不用啟動,車內的演員也較為安全,另外大家看電影電視劇時可能發現。
有些開車戲需要表現出在車上的顛簸效果,而這種「顛簸」可能一部分,來自於演員的細節表演,還有一部分就來自手拍攝團隊的外力推動,它就有點類似於「騎馬戲」這種。
三直接用大屏幕電視襯在車窗外拍攝,目前國產電視劇常用這個方法,簡單直接不說而且焦點在人物身上時,觀眾也不會覺得有太大問題,如果論細節真實度的話,跟摳像合成出來的效果相差甚多。
㈨ 電影鏡頭裡面的開車或坐車顛簸是怎麼拍攝的就是那種坐在車上一晃一晃的那種鏡頭
汽車開在路況不好的路上,攝像機也架在車上,這種效果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