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哪些電影運用了頂光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哪些電影運用了頂光

發布時間: 2023-05-04 22:10:12

Ⅰ 電影中光影的理解

關燈拆電影 懂電影的看這幾個鏡頭就高潮了

一冰

Filming is the art of lights and shadows.

電影是光和影的藝術

今天就來了解一下「光」的孿生兄弟

「影」

在公眾號後台回復具體影片片名可獲取

全網獨家1:1同聲評論音軌鏈接

-

剪影突出與省略的平衡點

剪影是電影中最為常見的光影處理手段之一,它能夠有效地省去人物外形特徵,把觀眾的注意力轉移到更重要的地方。

比如在一些動作片中主角以剪影的方式進行打鬥,一方面能夠突出肢體動作,另一方面也豐富了武打場面的多樣性,是動作片導演喜聞樂見的一種表現手法。

《007:大破天幕殺機》中這場高樓打鬥戲最為人津津樂道,

不僅動作戲連貫好看,背景幕牆上的水母圖案更是提升了這場打戲的藝術性,

剛硬與柔和在同一畫面里體現,美輪美奐。

也就是說,光和影能夠把畫面切分成兩個層次,在同一個平面中同時並置兩種對立元素,以此表達影片的某種復雜性。

譬如《搏擊俱樂部》的結尾,前景是傑克牽著馬拉的手的靜態剪影,後景我們看到摩天大樓轟然倒下,既暴力又具美感。

在這個畫面中前景象徵聯合,後景代表拆分,正合了《搏擊俱樂部》解構與重構的兩重性。

有的時候處於高亮部分的背景又可以作氣氛烘托的作用,譬如《愛樂之城》中戀人在星空下起舞,《ET外星人》里小男孩載著ET從夜空中騎行而過……

背景都為剪影中的人物關系鋪上了一層浪漫、奇幻的氛圍。

而影片中最常出現這種表現手法的時刻多處於日出或日落階段,

在電影學中這一時段也被稱為魔幻時段,英文叫Golden Hour。

顧名思義,因為太陽光線角度接近地平線而呈低色溫,整個畫面被橙紅色的光映照得暖烘烘的,特別適合導演在前景中表現人物的內心戲。

像《陽光燦爛的日子》里就有馬小軍俯瞰米蘭和劉憶苦交好,心裡特別不是滋味。

這種表現方法具有三層含義。

一是黑根負責打理科里昂家族對公的事業,半明半暗代表他黑白通吃的兩重性。

二是黑根是老教父一手撫養長大的義子,他在科里昂家族中既是自己人又是外人,半明半暗代表著他尷尬的處境。

三是黑根對失去老教父庇護後的科里昂家族產生了信心上的動搖,半明半暗代表他搖擺不定的衷心,可以說是非常巧妙了。

再有一個特例,就是老教父的大兒子桑尼,他本是教父寶座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卻因為太過火爆的脾氣而間接被敵人設計暗殺。

為這個人物造影時,戈登·威利斯考慮到他直接的性格而特意沒有在他的臉上堆積任何陰影。

全場桑尼都是以面部高亮的形象示人,這也側面提醒了觀眾桑尼絕對不是教父之位的最終接班人。

陰影,究竟是五十度灰,還是五十度黑,沒想到竟然還有這么多的講究。

在戈登·威利斯開疆闢土般對陰影的研究和嘗試之下,終於「黑色電影」不再只停留於黑色的題材,而是更進一步地在光影藝術層面也達成了黑色的統一。

電影是一座光和影的神殿,

請關注「關燈拆電影」微信公眾號,

在往期內容中繼續收看「光」在電影中的巧妙運用。

我們,只讀經典。

Ⅱ 紅色影片的形容詞

革命題材電影中的光效表達——以《建黨偉業》為例摘要:光效在革命題材電影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以燈光所產生光效的藝術性表達為切入點,以革命題材電影《建黨偉業》為依據,分析其在渲染影片題材的特殊氣氛、奠定革命題材人物的性格、烘托劇中人物心理等方面表現出的作用。

關鍵詞:革命題材光效《建黨偉業》

一、影視光源的分類及應用

光效在影視作品中通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部好的影視作品離不開光效的運用。在影視作品製作中利用好光效,可以使觀看效果更加出彩。不同的劇本題材與故事情節,其所運用的光效也大不相同,好的光效運用可以讓觀眾更容易走進作品的精神世界。

在進行影視劇的創作時,通常把可以運用到的影視光源分為兩大類別: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自然光源主要指日光和天光。日光即太陽光,天光指太陽的漫射光;

夜間又有月光、星光等。自然光的特點一般是光照范圍大,照明均勻,其中日光和天光的普遍照度高,人工無法控制。在一些現實主義電影或者紀錄片中,大都採用自然光源來表述影視作品的真實性。影視劇的外景拍攝也以自然光源為主,由於自然光難以掌控,所以在進行影視創作時,導演都會跟隨自然光的變化規律而進行合理的運用。此外,不同地區、不同季節、不同時間、不同天氣的自然光在照度、色調和色溫上有明顯的區別。因此,拍攝時會跟隨自然光不同狀態下的特點,選擇符合創作意圖的拍攝地點、時間和角度。例如《美麗人生》這部電影中的一個鏡頭:主人公反手去拿車上的衣服就是運用了自然光當中的順光,被攝對象受光均勻,表現出了被攝對象的本來面目。

人工光源主要指在攝影棚內各種燈具,其照度、方向、色調、色溫以及光照的范圍可以自由控制,藝術創作的餘地較大。室內拍攝多使用人工光源,便於把握藝術表達的氛圍,其中「戲劇光效」為了創造特定的造型效果和藝術氛圍,拍攝現場往往需要布光和補光,也就是對光線照明進行適當的安排調整。影視劇中的戲劇光效主要指:主光、輔助光、輪廓光、背景光、修飾光(裝飾光)、全景光、氣氛光(效果光)等。在攝影棚中拍攝的場景基本都不是實景,而是運用人工光源創造出一個拍攝環境,表現出一種拍攝光效。人工光源在影視製作中對於塑造人物個性,暗示人物心理的表現性更強,人工光源也能很好地烘托環境,引發戲劇沖突和表現影視的藝術氛圍。在影片《鋼的琴》中,主人公坐在鋼琴前表演這個鏡頭運用的就是人工光源的輔助光效頂光,大部分的場景都處於陰暗

Ⅲ 你認為《教父》好在哪裡

《教父》自1972年至今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這樣的一部史詩巨作,對電影史的意義根本無需贅述,即使影片的時間長達三個小時,故事結構龐大,人物關系紛亂復雜,很多人都願意翻來覆去的看它,並把它奉為經典。庫布里克說:看到第十遍,我才相信教父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那麼,《教父》一片到底好在哪裡?為什麼它如此的迷人?彷彿擁有著強大的魔力,不僅被譽為是「男人的聖經」,甚至成為了一種高度濃縮的文化符號。我希望可以從我個人的角度進行解讀,和大家一起再共嫌襲同的欣賞這部曠世之作,同時想說明一點,在這里,我們只對電影本身進行闡述,並不考慮原著的文本。電影的本質上是講故事的藝術,在有限的時間里,生動飽滿的講完一個完整的故事,在一部電影里,看見了別人的一生,也彷彿過完了自己的一生。《教父》的故事,從頭到尾戚模都發生在一個完全封閉隔絕的空間里,這里的世界完全拋棄了我們原有的世界觀,我們是處在一個《教父》的世界立場,去反觀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所以,我們難以去用自己原有的善惡觀去評價這裡面黑手黨的對錯,我們在這里,反而是站在黑手黨的角度,並且會用黑手黨的內部的視角去評價善惡與對錯。在這個完全封閉的世界裡,道德的原則緊緊靠攏著老教父的為人處世,我們的評判標准,是家族式的,我們的正義和戒律,是黑手黨內部的底線與守則。

唯一的惡人是叛徒。永遠不要和家族對著干。好在,如果說這個黑道的世界也有一股清流,那便是老教父所遵守的公平和正直,這也就是整部電影矛盾的源頭。其他的家族與柯里昂家族之間底線的斗爭,也貫穿了老教父一貫的為人傳統,只插手博彩行業而絕不販毒,後面波瀾壯闊的故事,都因此而起。電影的第一個鏡頭,我相信美國,寥寥幾個字,但畫面卻是全黑,而後第高者緩一個特寫給了這位愛女心切的殯儀館老闆。美國夢,中產階級在當時社會背景下脆弱暴露無遺,暗點了老教父也是從西西里來到美國白手起家,同時,昭示了未來柯里昂家族將要面臨的困局。開場的平靜肅穆,奠定了整體冗長朴實的基調,從他的這段痛苦的獨白,慢慢後退,給了老教父一個模糊的背影。緩慢的長鏡頭拉遠,老闆悲痛絕望的神情與黑色的背景幕布十分相稱,接著鏡頭一搖,轉向了馬龍,白蘭度,真正的大人物出現了,他才是鏡頭的主角,權利的中心,他潛藏於黑暗裡慢慢清晰,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平緩的節奏保持了張力,體現了他的權威,雖然壓抑,但卻不會給人壓力,透露了一個成功的上位者的威嚴和謙和。不怒自威,傲氣內斂,可又讓人不敢逾越,掌握著如此大的權利和財富的教父,手裡卻安靜的撫摸著一隻小貓,胸前的玫瑰嬌艷欲滴,可見其內心也有著深深的孤寂。有趣的是,這只小貓原本沒有戲份,是白蘭度臨時從片場撿來的,居然成了電影的神來一筆。

Ⅳ 《末代皇帝》|電影照明的說明書⭐️紫晞課堂⭐️

本節說:

1.界定光的元素以及光照方式;

2.光位的分類;

3.電影中的布光方法。

俗話說,「光是攝像的靈魂」。在電影畫面中,光是重要的造型手法之一。

光的方向、性質、成分、強弱決定著畫面的明暗、色彩、影調、層次。 電影中的光不僅讓人,事,物得以呈現,同時又雕刻了畫面的美感,完整了電影的表意。

一.界定光的元素以及光照方式:

先來看兩張圖片:

從光源上看,兩張圖片最大的不同在哪裡?

圖1用的光源是自然光,也就是太陽光。

圖2是舞台光,也就是人工打出來的光,我們叫做人工光源。

光源呢:

有兩大類:一類是自然光源,另一類是人工光源。

如果某個光源既有來自自然光源的光,又有來自人工光源的光,也叫做混合光源。

再次觀看圖片:從光在影片中呈現出來的狀態中,我們看到了什麼不同?

從光的照射方式來說:

圖2是直射光,又叫「硬光」,是指光線直接照射在被攝物體上的照明。直射光質感明顯,能形成清晰有力、界限分明的陰影。硬光強有力的造型功能被用於戲劇性較強的影片段落。

圖1是散射光,又叫「柔光」,是指光源被遮擋,光線通過多種途徑繞開遮擋物,形成無方向性、均勻的、無陰影的照明。散射光照明均勻,光調柔和,沒有明顯的投射方向,容易表現出物體細膩的層次。

另外還有:

反射光:指光線照射到光滑或淺色的物體表面後反射出來,我們稱之為反射光。

混合光 :是指既有直射光又有散射光的混合照明光線。

在實際拍攝時,很少單純用直射光或單純用散射光拍攝,基本都是根據不同的需要,用混合光拍攝。

知識鏈接:

經典電影時期照明觀念與技巧的建立有兩個基本的出發點和參照系, 第一是古典繪畫,第二是舞台戲劇 ,電影攝影以繪畫的「三大面五調」,( 三大面是受光部分,背光部分,明暗交界線。五調是指高光,亮灰部,明暗交界線,反光,投影。)原理得到啟發,光線造型中建立了三光五層次的思維和方法,從古典繪畫中吸取營養,倫勃朗光效稱為主流布光方法。同時,電影又從舞台戲劇的布光方法中獲得借鑒,使用不同的方向和質感的光線,強化和渲染情緒。

借鑒上面的繪畫原理,於是有了

二.按照光的位置分類:

不同位置的光源對被攝物的造型效果有直接的影響,不同的光位有不同的的表現力,光位的設計直接關繫到畫面表達的含義,是光作為畫麵塑造元素的重要意義。

大家可以找來«末代皇帝»來看一下全片,這部電影用光真的很棒,基本上用這一部電影來講光都夠用了。雖然很多同行老師,都反映說這部電影看的時候很壓抑,尤其是開頭。電影中和這段歷史上的很多點,都是讓人細思極恐的。但是,看過之後,會真的是那種看一部電影又過了一種不同的人生的最直接的感受,是一種痛也是一種幸福。

正面光

這一段是溥儀選後

《末代皇帝》中溥儀第一次戴上眼鏡,他不斷的仰頭觀察周圍的世界,終於能清晰的看到了這個世界。同時導演與選妃子聯系在一起,著重表達了看,同時也形成對比,雖然他能清晰的看到這個世界了,但是卻還是在自己的終生大事上無法自己做選擇。導演採用的順光的拍攝方式,表達一個清晰明亮的世界。

知識庫:

這一段用的是順光也叫正面光。光線照射方向與拍攝方向一致。

它的優勢:順光使被攝體表面受光均勻,明暗反差小,畫面平淡,景物色彩能得到全面表現。

劣勢:順光使畫面空間扁平,人物與景之間的視覺距離縮短。畫面會顯得平淡。

再看 測光

這一段是溥儀被審訊

他說自己是被日本人綁架去滿洲國作皇帝,但是,他的老師庄士敦的書中寫著他是自願去的。兩種不同的說法在用光上就是很明顯的一明一暗,非常分裂。

知識庫:

側光(前,正,後)

側光也叫側面光,是指光線投射方向與攝像方向成45度至135度左右的水平角度。

它的特點是測光造型豐富,能不同程度的呈現被攝物的順光面和背光面,形成對比,凸顯層次感,突出質感和空間深度。 拍攝人物的話,更有一陽一陰,分裂,矛盾等等的寓意。

逆光

這段是影片結尾,溥儀年邁,買票進入故宮,此時的他已經釋然。導演採用背光,明亮的背景和年老的溥儀臉上的光暈,述說著生命終點時的豁達和平衡。

知識庫:

逆光也叫背面光。是指光源照明方向與攝像方向正好相對,並處在被攝物背後時,被攝體就處在逆光狀態。逆光使被攝體的邊緣勾出明亮的輪廓,因此又稱之為輪廓光。

逆光使畫面形成亮輪廓、暗背景、暗表面的強反差畫面,使物體產生鮮明的立體感和空間感,可以增加影調層次,造成縱深感。

頂光

«教父»影片開場是一個復仇請求,配合非常戲劇性的頂光,沒有其他的光源,代表了一種教父無形之中對於人的控制,而這種控制是可怕的,強制性的。

圖8《末代皇帝》的頂光,預示著溥儀作為皇帝的一生將要開啟,同時這道黃色的昏暗的光芒也籠罩了溥儀悲劇性的一生。

知識庫:

頂光是指光線來自被攝體的頂部 。把凸亮凹暗誇張到極致,物體著光背光的反差大,造型效果比較反常,常用來塑造恐怖、凶惡的形象,消除陰影及其他光線照射不到的死角 。

腳光

這張圖很明顯光源是來自下面的,演員的面目變得猙獰。來自恐怖片«閃靈»

知識庫:

腳光:

腳光是指光線來自被攝體的下部 ,異常感強烈,常常被作為特定光效,製造恐怖氣氛,使人物形象猙獰可怖。可以做為輔助光,製造和渲染特定的環境和氣氛。

三,電影中的布光:

這個其實就是一張圖

⑴主光

主光是對被攝對象進行照明的主要光線,它對被攝對象的刻劃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被攝體的形態、輪廓和表面質感都受主光的影響。所以主光又稱「塑型光」。

⑵輔助光

輔助光是用來補充主光照明的光線,為主光沒有照射到的陰影部分提供適當的照明,又稱「副光」。

輔助光主要用來減輕或消除主光形成的投影,提高陰影部分的亮度,以能展示陰影部分的細節和層次,同時降低光亮部分與陰暗部分的反差。

⑶輪廓光

輪廓光是使被攝對象的邊緣產生明亮的光線,勾劃出被攝對象外沿的輪廓線條,突出被攝主體,使畫面增強縱深感和立體感。

⑷背景光

背景光又稱環境光,主要用於被攝體的背景和環境的照明。

⑸基礎光 

在室內拍攝大場面,需要把整個環境進行普遍照明,把整個場面的光鋪均勻,以滿足拍攝時的照度要求。這種普遍照明的光我們把它叫基礎光,也稱「底子光」。

⑹修飾光

修飾光也稱裝飾光,就是對被攝對象的局部和細節進行裝飾和修正,使之更加突出、更加完美。

最後再簡單說一下光的藝術功能:

1.人物造型功能

2.環境造型功能

3.光的象徵意義

4.光創造節奏

再舉個例子,有的同學說,最不會用的就是功能這種虛詞

在溥儀被告知皇後懷孕的消息前後,前一個鏡頭里,光影呈現暖色,後一段中瞬間轉換成冷色,這種光效的運用,反應了溥儀的內心。起到塑造人物的作用。

光影的變化改變了畫面節奏,重新建構了影片的結構。溥儀一生的四個段落,都有光影的變化,而且每一段落中都穿插了溥儀看見光影在眼前閃動,這晃動的影子成為貫穿全片的節奏線索,並突出了主題。

所以,一定要看一遍,看一遍,看一遍《末代皇帝》啦啦啦

Ⅳ 推薦幾部電影,要裡面的頂光和腳光用的比較好的那種

電影廚神,周星馳拍的

Ⅵ 《霸王別姬》經典影評,視聽語言分析怎麼分析

同學你可以參考下面這篇文章,是湃樂思學員寫的一篇高分範文,節選了其中的兩段對《霸王別姬》光影色彩的視聽分析,全文收錄在《影評高分範文集》一書中,裡面還收錄了許多經典電影、熱門電影等高分影評。相信會對你的影評寫作有很大幫助!


光影特色:人生如戲,戲若人生

著名攝影師斯托拉羅曾說:「我會讓光線來書寫影片。」誠然,布光同樣成了本片中攝影師顧長衛嫻熟運用的造型手段,人生與戲劇的交織糾葛便在誇張化的光效、含蓄性的光線中生動展露。

光效的誇張化——影片中常用頂光凸顯人物輪廓,造成一種頗為誇張的舞台式效果。開頭倒敘情節蝶衣與小樓唱的最後一場戲里,直射的白色頂光、黑暗中模糊的身形、拖長的影子放大了一種無可名狀的孤獨與扭曲,喻示著「虞姬」自刎的必然。以及菊仙給獄中的蝶衣送小樓絕交信的一幕,二人對坐遙望,冷調頂光突兀而壓抑,兩道光束彷彿把人分別束縛在了兩個無法掙脫的囚籠里,象徵著其相抵觸的心理與為時代社會所縛的悲劇命運。


色彩語言:冷暖浮生,紅塵若夢

色彩是電影中最能影響觀眾情緒的視聽元素之一,在《霸王別姬》通過冷暖色調、特殊色彩的設計,詮釋了色彩作為影片靈魂的深刻意義。

形成強烈對比的冷暖色調。黑、灰、藍色等冷色調顯示消極情緒:如「賣子」時的黑白調、「斷指」一幕的灰藍調、被張公公強暴後的小豆子走出府門時整個場景被一層詭異的幽藍色濾鏡所籠罩......冷調營造幽遠回憶氣氛的同時,擴大了「冷」的主觀體驗,我們可從中察覺到政局動亂的民國年代給人的壓抑與迫害,為蝶衣悲劇的一生埋下伏筆。而積極感受多以暖色調,如每次戲劇舞台的布置與臉譜、戲服的設計採用紅、粉、橘等明麗的色彩,充分展現了舞台的輝煌與作為「角兒」的榮光,對應了程蝶衣的一生只有在戲台上真正閃耀過,京劇正是他內心最為溫熱的存在。冷暖色調的交叉對比,既豐富了色彩層次,又使人物對溫暖與愛的渴望、現實中冷漠扭曲的人性形成的反差更為清晰震撼,觀影者得以體會黑暗社會下生命掙扎的無力感。


《影評高分範文集》

Ⅶ 淺析電影《教父》中的光線運用

提起電影《教父》,相信小夥伴們都不陌生。它是黑幫犯罪片中影響至深的一部經典、影史中不可不看的一部佳作,更讓人記住了一位充滿人格魅力的教父。

下面我就帶大家來淺析電影《教父》中光線對人物的塑造,導演將演員置身於各種類型的光源的前面,使得演員的面部模糊陰暗或形成剪影渣衫逗效果,同時結合不同的情境,深刻地刻畫了人物內心的波動。

老教父一出場就很神秘,他完全隱藏在陰影里,觀眾對他一無所知。就算隨著電影的推進,觀眾終於可以看到他的正面了,可是他臉上的光線一直是曝光不足的頂光,讓你看不清他的眼睛。

深邃的眼窩,陰影中的眼睛,導演給把老教父塑造的高深莫測,深不見底,觀眾自始至終都沒有真正的了解這個人物。

電影中另一個主人公老教父的兒子邁克剛出場一直以側光為主,這種光線會讓人物立體感明顯,就是會讓觀眾一眼看穿人物。在這個時候的邁克還是比較單純的,也不願意參與到家中亂七八糟的事務中。

可是隨塌讓著老教父被刺殺,邁克慢慢地攪和到家族事務中,電影中他臉上的光線開始有了調度進陰影的鏡頭,並且出現了好幾次。而且陰影也是一次比一次深。這個時期他在黑與白之間徘徊,我們也開始有點看不透他了。

逃亡西西里,由於遠如賣離是非之地,陽光再一次出現在邁克的臉上。這一時期他又彷彿回到當初那個單純的他。

可是等到他返回紐約,接過老教父傳下的家族首領的位置,完全陷入家族事務中,我們再來看看邁克臉上的光線,是不是很熟悉。正是老教父的專屬光線,頂光,眼睛隱藏在陰影之中,這個時候我們已經完全看不懂他了,說明在這個時候年輕的邁克已經成長為新一代教父了。

Ⅷ 什麼電影的側面光,頂光,逆光,面光,側光

(一).順光
光線的照射方向與照相機的拍攝方向一致或者是基本一致。陰影被遮擋在人物後面,在畫面的構成上沒有明顯的明暗關系。順光使被攝體亮度均勻柔和,也更容易遮擋皮膚瑕疵,而與此同時也會缺乏立體感和塑形感,容易拍成俗話說的「大餅臉」。

優點:成像清晰,色彩、線條、形態、氣氛都能得到真實的還原。
缺點:呆板,立體感弱,缺少縱深。

(二).逆光
光線的照射方向與照相機的拍攝方向是相反的。主體人物的邊緣有明顯的光線輪廓,畫面有明顯的明暗反差。逆光又被稱為「輪廓照明」, 是人像攝影中最講究的一種用光方式,畫面效果十分生動,且富有造型特點。
優點:逆光具有很強的塑形感,有利於勾勒輪郭,表現空間層次和營造氣氛。
缺點:因照度極其不均,所以在曝光上很難把握。

(三).側光
光線的照射方向與照相機的拍攝方向成90度的夾角關系。主體人物有明顯的受光面和背光面之分,光線的方向和明暗關系十分明確。側光使被攝人物有鮮明的層次感和立體感,被稱為「質感照明」。
優點:被攝主體一側受光便會產生強烈的明暗對比,使形態、線條、質感得以突出。
缺點:側光運用在人像攝影中,容易暴露皮膚的瑕疵,形成明暗過渡不均的「陰陽臉」。

(四).側順光
光線的照射方向與照相機的拍攝方向成銳角夾角關系。側順光兼具順光與側光兩種光線的特徵,它既保證了被攝主體的亮度,又可以使其明暗對比得當,有很好的塑形效果。側順光是最常見的外景婚紗用光,也是單光源補光較理想的光線。
優點:側順光拍攝出的畫面中有豐富的影調和層次,不僅有利於表現人物的造型,還可以突出立體感。
缺點:亮部和陰影部分的光比以及面積比例掌控很關鍵。

(五).側逆光
光線的照射方向與照相機的拍攝方向成鈍角夾角關系。側逆光兼具逆光與側光兩種光線的特徵,採用側逆光照明,被攝者面部和身體的受光面只佔小部分,陰影面佔大部分,人物的一側有明顯的輪廓光,能很好地表現被攝對象的立體感,層次豐富。側逆光拍攝出的畫面易產生很好的光影效果。
優點:側逆光具有很強空間感,畫面層次豐富且生動活潑。
缺點:容易因測光不準確而使畫面曝光過度或不足。

(六).頂光、底光
頂光顧名思義就是從頭頂上照射下來的光線,又叫骷髏光。最具代表性的頂光就是正午的陽光,這種光線使凸出來的部分更明亮、凹進去的部分更陰暗,它會使人物的眼睛、鼻子下方出現難看的陰影。在外景婚紗拍攝中,應盡量避免使用頂光,如無法避免,則可以將反光板放置在人臉下放,消除陰影。
底光是從人的腳下垂直照上來的光線,它往往會使被攝主體顯得殘暴,純粹的底光容易形成陰險、恐怖、刻板的效果。底光更多出現在舞台戲劇照明中,而在外景婚紗拍攝中較少用到,但低角度的反光板、廣場的地燈、橋下水流的反光等也帶有底光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