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什麼電影是中國工人階級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什麼電影是中國工人階級

發布時間: 2023-04-28 02:01:30

『壹』 1949年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電影是什麼

是電影《橋》。

劇情:

1947年冬,東北某鐵路工廠為支援解放戰爭,接受了搶修松花江鐵橋的任務。開始,總工程師看不到群眾的力量,對完成任務持懷疑態度。有的工人群眾也存在僱傭思想。在這種情況下,廠長主動深入工區,深入群眾,啟發動員大家為修復大橋出謀獻策,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

為製造修復鐵橋需要的橋座和鉚釘,他們先修復了煉鋼爐;第一次煉鋼失敗受挫,工人梁日升又想出了用耐火磚代替白雲石的辦法,並獲成功。

此後,工人們又克服一系列困難,造出了橋座和鉚釘。為按時完成修復鐵橋的任務,鐵路工廠的工人們群策群力,響應上級號召,投身修橋工作,終於在松花江解凍之前,將大橋修復。

評價:

該片力圖為國產片開創出新的風格和創作道路,這種力求開創了工農兵電影的風格,對處於起步階段的新中國電影無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影片在展示激烈的戰爭背景和高潮部分搶修橋梁的緊張場景中,較熟練地使用了蒙太奇手法,強化電影的節奏,營造急促緊張的氛圍。

同時該片也是新中國工人階級群像的首度塑造和禮贊,對老中青不同年齡階段、先進與落後不同思想覺悟的工人形象都有不同程度的刻畫,但從整體上看,表現手法是比較粗糙的。

『貳』 影迷評《鋼鐵意志》真情演繹,你對這部影片的評價是怎樣的

影迷評《鋼鐵意志》真情演繹,對這部影片的評價是:

《鋼鐵意志》是由寧海強執導,劉燁、韓雪、林永健、張國強主演的歷史劇情片,於2022年9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改編自真實事件,講述了解放初期,面對抗美援朝和社會主義建設對鋼鐵的迫切需求,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廣大工人階級,克服重重險阻,歷盡千辛萬苦,為新中國鋼鐵事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故事。

『叄』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哪部電影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橋》,東北電影製片廠1949年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拍出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編劇於敏,導演王濱。

這部影片以飽滿的熱情,塑造了梁日升、老侯頭這樣的新中國工人形象,和以廠長為代表的領導幹部形象。第一次以工人階級為主角出現在銀幕上,這在新中國電影史上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3)什麼電影是中國工人階級擴展閱讀:

內容梗概

1947年冬,東北某鐵路工廠為支持前線,接受了製造搶修松花江鐵橋橋座和鉚釘的任務。當時工廠條件很差,總工程師對完成任務缺乏信心,少數工人也存在著僱傭思想。

工人梁日升在修復煉鋼爐時試驗成功用耐火磚代替白雲石的辦法。之後,經充分發動群眾,克服了一系列困難,終於完成了生產任務。工人們又響應了上級的號召,參加了修橋工作,使大橋及時修復通車。

劇本反映了成為國家主人的工人階級在管理工廠中的聰明才智和積極性,說明了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是解放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

『肆』 火紅年代的影片評論

彩色故事影片《火紅的年代》是一部描寫工人階級斗爭生活的優秀作品。它以充沛的革命激情,塑造了趙四海這個鋼鐵工人的英雄形象,熱情地歌頌了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偉大方針,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和深刻的現實意義。
「反潮流是馬列主義的一個原則。」文藝創作如何在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中,在兩個階級和兩條路線的斗爭中,表現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反潮流精神,這是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創作課題。在黨的十大精神的教育鼓舞下,《火紅的年代》通過趙四海這一英雄形象的塑造,比較鮮明地表現了他敢於反潮流的革命精神,這是影片一個鮮明的特色和成就。
影片描寫的是一九六二年鋼鐵戰線上一場事關路線的斗爭。六十年代初國際國內階級斗爭的廣闊背景,給趙四海那種可貴的反潮流精神提供了典型環境。影片一開始就描寫趙四海認真地聽《人民日報》元旦社論的廣播,簡練地勾勒了當時總的斗爭形勢。由於社會帝國主義背叛馬列主義,撕毀合同,撤走專家,妄圖把我們整垮,帝修反鼓噪反華大合唱,蔣介石叫囂竄犯大陸,暗藏的階級敵人蠢蠢欲動,這使得當時國際國內的階級斗爭十分尖銳復雜。但是「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在毛主席、黨中央的領導下,我國人民頂住了這股反華、反共的逆流。《火紅的年代》的矛盾沖突,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發生和激化的。為了打擊帝修反,鞏固國防,鞏固無產階級專政,趙四海面對社會帝國主義的訛詐,做出了響亮的回答:「我們要闖出一條路來,為中國工人階級爭氣。」這要闖要爭,強烈地體現了中國工人階級反帝反修的堅強意志和大無畏的反潮流精神。
影片從主題思想的需要出發,緊緊圍繞要不要用國產合金試煉製造艦艇的高級合金鋼的事件來展開情節。趙四海和白廠長之間的矛盾斗爭,是一條貫串的主線。趙四海急黨所急,遵照毛主席的教導,堅持用國產合金進行試煉;而被洋奴哲學、懦夫思想所俘虜的白廠長卻竭力反對,影片一下子就把英雄人物推進了矛盾斗爭的漩渦。影片在展開這場矛盾斗爭的過程中,有層次地組織了四個回合:即黨委會上關於是用國產合金還是用進口合金的一場辯論;在事故發生後,趙四海頂住了白廠長撤他職務的壓力;退任務還是不退任務的交鋒;最後,白廠長命令停爐,把矛盾沖突推到了高潮。影片正是通過以上四個回合,在矛盾沖突的逐步激化中,突出地表現了趙四海的反潮流精神。影片對這樣一個工業建設題材的處理,沒有就事論事地停留在煉鋼生產的技術問題上面,而是把它提到了兩條路線、兩種思想斗爭的高度。從斗爭的第一個回合,就提出了事關路線的問題:是把力量的基點放在自力更生上面,還是放在依賴進口上面;是無產階級政治統帥生產,還是「鋼就是政治」。趙四海在黨委會上的辯論中,他明確地指出:用什麼合金不是一個技術和方法問題,而是一個原則問題,是要不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問題。這就可以看出,趙四海的反潮流精神,來源於他的路線斗爭覺悟,所以才能在錯綜復雜的斗爭環境中,不管風吹浪打,堅定地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同錯誤路線和各種錯誤的思想傾向進行不調和的斗爭。影片比較深刻地接觸到了工業建設中到底依靠什麼人,走什麼道路的大是大非問題。這是站在今天的思想高度,以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來分析當時的矛盾斗爭和提煉主題的結果;同時,它又沒有以今天的斗爭形式來替代一九六二年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斗爭形式。這就既符合當時的歷史面貌,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現實教育意義。
影片《火紅的年代》比較好地注意到在針鋒相對的斗爭中來塑造主要英雄人物的形象。白廠長在錯誤道路上越滑越遠,這給趙四海帶來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來越大。比如,在階級敵人進行破壞,造成事故之後,白廠長不問青紅皂白,立即停了趙四海爐長的職,要他檢查。這時,副爐長陳友根又發生了動搖。趙四海面對這些嚴重困難,並沒有消極退縮,而是逆流而上,堅決頂住,他無比激動地對廠長說:「事故我要負責,你可以撤我的職,但是,鋼一定要煉下去,自力更生的道路,我們走定了!」撤職的錯誤決定更加激起了他的主動進攻精神。他首先保護了現場,接著深入群眾調查研究,終於發現了敵情線索,並立即向黨委書記作了匯報。同時,他還懷著深厚的階級感情對戰友陳友根進行了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統一了認識,增強了工人階級內部的團結。在「識破陰謀」這一情節中,趙四海又同暗藏的階級敵人應家
培展開了面對面的交鋒。當應家培別有用心地要他「避避風頭」時,他針鋒相對地說:「我就是喜歡大風大浪!」一句話,鮮明地點出了無產階級英雄人物敢於反潮流的革命精神。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趙四海在尖銳復雜的斗爭中表現出來的階級斗爭、路線斗爭的高度覺悟,正是這一英雄人物性格的主要側面。「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在路線問題上沒有調和的餘地。」在要不要退任務的這場戲里,趙、白之間的思想沖突達到了十分尖銳的程度。白廠長指責趙四海說:「我怎麼也沒想到你會變得這么自負」,趙四海回答說:「我也沒想到你會變得這樣……」,「你已經不象我們工人的廠長了」。在事關路線、事關大局的問題上,趙四海從一個共產黨員的黨性出發,根據黨的思想原則和組織原則,對白廠長的錯誤言行,堅持進行斗爭,同時,他對一個本質上還是好的,但犯了錯誤的領導同志又表現了滿腔的熱忱和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
《火紅的年代》努力運用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處理矛盾,塑造人物,既把這場斗爭寫得如此尖銳、激烈,又充滿了革命的激情,熱烈地歌頌了我國無產階級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英雄氣概和崇高理想。這是把革命樣板戲的經驗運用於故事影片創作的新收獲。從這部影片來看,它的編劇、導演、演員,在創作的時候,有比較飽滿的革命激情,這使得整個影片顯得濃彩重墨,熱情洋溢,給觀眾以很大的感染。趙四海有句話:「對黨的事業就是要像鋼水那樣熱,不能冷!」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在塑造無產階級英雄形象時,也必須有這種熱情才能塑造好工農兵的英雄典型。
如何以黨的基本路線為綱,正確地、深刻地反映階級斗爭和路線斗爭是當前文藝創作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火紅的年代》雖然在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也還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問題。路線斗爭是階級斗爭在黨內的反映。在實際生活中,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也往往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因此,寫好階級斗爭和路線斗爭的關系,寫好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關系,即它們之間的互相聯系,互相制約,這對於深刻反映社會主義歷史階段革命斗爭的特點和規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火紅的年代》對階級斗爭這條線就沒有寫好。如階級敵人應家培來路不清,他從前到底是個什麼人物,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跳出來進行破壞,他搞破壞放進爐里的又是什麼東西,都交代得不很明白;在具體的情節結構中階級斗爭與路線斗爭這兩條線索還缺乏有機的聯系。影片總的來說,是敢於寫路線斗爭的,但有些地方,比如在高潮部分矛盾的激化也寫得不夠,廠長的轉變還處理得比較草率、突然。此外,影片有些地方藝術處理也還比較粗糙,如試驗失敗後,趙四海一個人到涼台上去的那段戲就處理得不夠精心,不夠妥當。如果讓大家看著四海,以期望、關懷的目光注視著他,然後一起走上涼台,這樣對塑造趙四海的英雄形象就會更好些。影片的化裝上總工程師的頭套也太假。這都是我們在創作中應該認真注意並加以改進的。
看了《火紅的年代》,很受鼓舞,極為振奮。工農兵英雄形象佔領銀幕,這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豐碩成果。祝願電影戰線上的同志們,在已經取得的成績的基礎上,再接再厲,繼續奮戰,拍攝出更多更好的故事影片,為工農兵、為社會主義、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

『伍』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1949年的哪一部電影

第一部長故事片是1949年的《橋》。

抗戰勝利後,中國共產黨派出文化幹部前往東北接管偽「滿洲映畫協會」(日本侵略中國後在東北建立的電影製片廠),1946年10月,在「滿映」的原址上成立東北電影製片廠,後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49年,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東影拍出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

(5)什麼電影是中國工人階級擴展閱讀

《橋》在中國電影史上佔有不尋常的位置,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該片的首創意義在於第一次在銀幕上正面描寫了中國工人階級為締造新中國而進行的勞動和斗爭,塑造了新中國主人公的嶄新形象。

劇中人物梁日升和老侯頭大公無私、勇於創造,具有新時代工人階級的特點。該片藝術上追求在平易中見真實、於樸素中顯親切的創作風格。

刻畫人物、表現生活多用白描式的手法。這種樸素的具有紀錄風格的創作方法,開啟了新中國電影質朴自然、接近生活的創作新風。對於新中國初期的電影創作產生了一定影響。

『陸』 影片《1921》發布海報,影片講述的是什麼主題

最近備受矚目的電影1921發布了主題海報,而這次的主題海報主要就是講述咱們工人有力量,在1921年的時候發生了一件非常勵志的事情,由於當時資本家的剝削和壓迫,所以導致1921年上海英美煙廠工人大罷工,這次真實的歷史事件也被我們給改編成了現代電影,供人們去了解這段歷史,這是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次罷工,第一次工人們勇於和資產階級作斗爭,為工人階級的解放奮力抗爭。

從建黨偉業到現在的1921,我們國家一直都在支持各種各樣獻禮片的誕生,這些獻禮片邀請到了很多青年演員,通過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讓更多的演員能夠把當時的情景再現到熒幕中,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我們新時代的孩子都了解到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當時人們堅定的內心,通過這些電影,我們也可以看到100年前的上海到底是什麼樣的?當時的資本家和工產階級又是怎樣的關系,所以我認為這類型的影片對人們的教育意義是非常大的,這是我們寶貴的紅色影視資源。

『柒』 短片《橋》

【新中國第一部電影《橋》(1949)】
東北電影製片廠(後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49年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拍出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
《橋》誕生於新中國成立前夕,由於它是由我黨建立的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因此可以說是新中國出品的第一部長故事片。
導演:王濱
主演:王家乙 呂班 江浩 陳強
劇情簡介:
1947年冬,東北某鐵路工廠為支援解放戰爭,接受了搶修松花江鐵橋的任務。開始,總工程師看不到群眾的力量,對完成任務持懷疑態度。有的工人群眾也存在僱傭思想。在這種情況下,廠長主動深入工區,深入群眾,啟發動員大家為修復大橋出謀獻策,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為製造修復鐵橋需要的橋座和鉚釘,他們先修復了煉鋼爐;第一次煉鋼失敗受挫,工人梁日升又想出了用耐火磚代替白雲石的辦法,並獲成功。此後,工人們也克服一系列困難,造出了橋座和鉚釘。為按時完成修復鐵橋的任務,鐵路工廠的工人們群策群力,響應上級號召,投身修橋工作,終於在松花江解凍之前,將大橋修復。 《橋》是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第一部長故事片。也是新中國電影的奠基之作。它在中國電影史上佔有不尋常的位置,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該片的首創意義在於第一次在銀幕上正面描寫了中國工人階級為締造新中國而進行的勞動和斗爭,塑造了新中國主人公的嶄新形象。劇中人物梁日升和老侯頭大公無私、勇於創造,具有新時代工人階級的特點。該片藝術上追求在平易中見真實、於樸素中顯親切的創作風格。刻畫人物、表現生活多用白描式的手法。
【前聯邦德國影片《橋》(1959)】
導 演:Bernhard Wicki
編 劇:曼弗雷德·格雷戈爾 Michael Mansfeld KarlWilhelm Vivi
主 演:沃爾夫岡·斯頓夫 Corla Trantow 岡瑟·霍夫曼 卡爾·邁克爾·鮑爾澤 Frank Glaubrecht
【前南斯拉夫電影《橋》(1969)】
導演
哈·克爾瓦瓦茨導演
演員
韋利米爾·巴塔·日沃伊諾維奇 斯·派羅維奇
出品
南斯拉夫波斯納電影製片廠出品
地區
南斯拉夫
類型
經典二戰影片
劇情簡介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面臨東西夾擊的德國已走到了失敗的邊緣,然而他們仍不死心,為了挽救危局,德軍計劃從希臘經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國,為了能夠順利地撤退,他們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經的橋梁。
與此同時,一小隊南斯拉夫游擊隊員奉命前去炸毀這座橋梁,橋又高又險,任務極其艱巨。如果能炸掉這座大橋,將阻斷德軍的退路,更有利於反攻。德軍當然也明白這座具有戰略意義的大橋的重要性,他們部署了一個團的軍力守衛,還安排了對付游擊隊的專家黨衛軍上校霍夫曼坐鎮在軍營中,大橋四周可謂戒備森嚴。
游擊隊在步步逼近目標的秘密潛入過程中,不幸被德軍守備隊發現,一名戰士為了掩護全體戰友脫險,孤身留守阻擋頑敵,不幸負傷後又大聲呼叫退走的戰友將手榴彈投向自己,殺身成仁,不當俘虜。
為了炸橋,游擊隊找到了一個工程師,但這個工程師恰恰是橋的設計者。經過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驚險曲折的斗爭後,最終工程師親手炸掉了自己設計建造的橋。
由南斯拉夫波斯納電影製片廠出品,導演是哈克爾瓦瓦茨,由著名的南斯拉夫功勛演員巴日沃伊諾維奇出演主角游擊隊少校老虎。這部影片承襲了南斯拉夫電影的一貫風格。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形像鮮明,飛機大炮加游擊隊,突出英雄人物。影片背景是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尾聲,面臨東西夾擊的德國已走到了失敗邊緣。為了挽救危局,德軍將從希臘經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國。故事就發生在南斯拉夫,德軍撤退將經過一座具有戰略意義的大橋,一個游擊小分隊奉命炸橋,如果炸掉了這座大橋,將阻斷德軍的退路,更有利於反攻。德軍當然也明白這座大橋的重要性,部署了一個團守衛,大橋四周戒備森嚴,另有對付游擊隊的專家黨衛軍上校霍夫曼坐鎮。經過經過一系列驚險、曲折、慘烈的斗爭,在橋梁設計工程師的捨命幫助下完成了任務。這部電影最早在中國放映於七十年代,那是一個極度缺乏精神食糧的年代。所以生於七十年代的人對這部電影留下了永難磨滅的印象,他們津津樂道於劇情和台詞,學吹口哨和口琴並高唱這首著名的插曲——《啊!朋友!再見》。
《橋》主題曲《啊!朋友再見》
感人的戰爭歌曲都是悲劇性的,中國人最喜歡的戰爭歌曲也都是悲劇性的。在「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中國人看來,朋友之事很重要,這大概就是他們為什麼那麼喜歡南斯拉夫電影《橋》中的插曲《啊,朋友再見》的原因之一。從美學角度講,這首歌有一種看似平淡、但極為深刻的蒼涼之美,歌詞平實而又深摯。影片歌頌的年輕的反法西斯英雄在微笑和犧牲的同時,這首歌一直在回盪:
那一天早晨,從夢中醒來
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一天早晨從夢中醒來
侵略者闖進我家鄉
啊游擊隊啊快帶我走吧
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游擊隊啊快帶我走吧
我實在不能再忍受
如果我在戰斗中犧牲
你一定把我來埋葬
請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崗
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崗
再插上一朵美麗的花
啊每當人們從這里走過
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每當人們從這里走過
都說多麼美麗的花
每當人們從這里走過
都說多麼美麗的花
進入中國30年了,誰也擋不住這首源自義大利民歌的電影插曲的魅力。「啊!朋友再見」成了中國語言中一句高頻句。

『捌』 十部必看勞動教育電影

十部必看勞動教育電影有《烈火英雄》、《工碼尺悄夫》、《黃大年》、《天渠》、《楊善洲》、《鐵人》、《橋》、《那山那人那狗》、《中國機長》、《中國醫生》。

1、《烈火英雄》

《烈火英雄》是由北京博納影業集團有限公司出品的災難劇情片,由劉偉強、李錦文監制,陳國輝執導,黃曉明、杜江、譚卓領銜主演,楊紫、歐豪特別出演。

故事以「大連7·16油爆火災」為原型,講述了沿海油罐區發生火災,消防隊伍上下級團結一致,誓死抵抗,以生命維護國家及人民財產安全的故事。

『玖』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1949年的哪一部電影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1949年的橋。

《橋》是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第一部長故事片。也是新中國電影的奠基之作。它在中國電影史上佔有不尋常的位置,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該片的首創意義在於第一次在銀幕上正面描寫了中國工人階級為締造新中國而進行的勞動和斗爭,塑造了新中國主人公的嶄新形象。

劇中人物梁日升和老侯頭大公無私、勇於創造,具有新時代工人階級的特點。該片藝術上追求在平易中見真實、於樸素中顯親切的創作風格。刻畫人物、表現生活多用白描式的手法。

(9)什麼電影是中國工人階級擴展閱讀:

《橋》的劇本大約一半是在膝蓋上完成的。1947年冬初,主持東影的袁牧之和陳波兒提出試拍故事片。於敏來到哈爾濱機車車輛廠體驗生活,3個月後,退出來寫劇本。

於敏生前回憶,「當時招待所已住滿,所內大廳中有圓柱,圓柱周圍是環形的椅子。我佔領了一個圓柱和環形椅。膝蓋是我的寫字台,環椅是我的寶榻。

夜裡,我屈身而卧,如蝦米狀,好處是不受干擾,翻身時,要站起來,轉一個方向,再抱柱而眠。《橋》的初稿大約有一半是在膝蓋上完成的。」

『拾』 電影《1921》的實際觀影體驗如何,有哪些很燃的瞬間

《1921》中的罷工場面則是讓我所感到顛覆和震撼的。如果說這中間的差異在哪裡,我覺得最好的解釋就是《覺醒年代》中的「覺醒」二雀裂歷字吧。

工人階級第一次意識到了,原來我們自己就有著無窮的力量

工人階級第一次意識到了,原來我們自己就有著無窮的力量,我們可以去改變這一份不公平!不僅僅是一份自身待遇改變的訴求,讓人們群情激奮的更多的是,大家很清楚,我們是在救亡圖存。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喚醒了整個中國的工人階級,才能在列強的夾縫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壓迫中,走出一條頃搜屬於中國自己的道路。就這點就夠了吧,最珍貴的是回憶,我們容易忘卻,現在可源信以把回憶撿起來了,未嘗不是一種幸福。

整部電影既有革命的血腥,也有血色的浪漫,既有歷史沉重感也充滿革命先烈的朝氣,配合激盪人心的音樂,確實有很多鏡頭打動了我。

具體每個人的觀影體驗不同,此處就不詳細描述(劇透)了,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