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助:關於電影<大象>,槍殺案背後的心理知識 !!! 急啊 ...
關於這一部電影《大象》,我認為主要體現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心理現象:集體無意識、自我同一性與同一性混亂、反社會人格。這三個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聯系的。 首先,是集體無意識。所謂集體無意識,簡單地說,就是一種代代相傳的無數同類經驗在某一種族全體成員心理上的沉澱物,而之所以能代代相傳,正因為有著相應的社會結構作為這種集體無意識的支柱。「集體無意識」作為一種典型的群體心理現象無處不在,並一直在默默而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思想和我們的行為,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就是「封建社會」下所形成集體無意識的犧牲品。集體無意識的內容里包括本能和原型。本能是行為的推動力,原型是領會和構築經驗的方式。 我認為,《大象》中,表現的是一種美國高中校園中的集體無意識——孤立、約束、冷漠。就像一些影評對這部電影主題的描述「當一隻大象出現在起居室里,人們要麼假裝沒看見,要麼就假裝它不是真的大象」。電影中人物給我的感覺是他們只關注於自己的事情,對身邊的人和事不聞不問、不關心,我看到的是心孤僻、目光狹窄、思想僵固、情感冷漠,甚至聽到槍聲也無動於衷。這種美國校園中的集體無意識狀態,在電影中體現出來的就是:校長的無能管理、父母的不合理管教(例如偷看日記)。 第二個方面,是自我同一性和同一性混亂。青少年時期是從兒童走向成人的過渡期。這個時期由於身體的急劇生長和知識活動領域的擴大,青少年經常遇到感情困惑和概念沖突,因此在兒童時期對父母的無意識認同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自我同一性,是青春期的核心問題。自我同一性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標、價值觀等特質整合為統一的人格框架,即青少年經常在思索「我是誰」、「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等等,同一性和同一性混亂的危機在這一階段達到頂峰,這就是青少年問題大量產生的心理社會因素。同一性混亂的問題綜合症,它包括自我意象的分裂、不能建立親密感、或者是通過隨意的性接觸來尋找親密、時間緊迫感、不能集中精力做必須做的事,以及反抗家庭和社會准則。《大象》中的Eric和Alex正處於青年時期,由於家庭的教養與學校教育的缺失,加之暴力電子游戲的影響,出現了自我的同一性混亂,他們的是非觀、世界觀與道德觀都出現了偏差,甚至認為武裝襲擊只不過是一個游戲……而這種同一性混亂,很大程度上是上文提到的集體無意識導致的。 最後,同一性的混亂,造成了Eric和Alex的反社會人格。有這種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個體的突出點是行為具有悖離社會規范的傾向,且在損害社會和他人之後沒有愧疚之心,不能從挫折與懲罰中吸取教訓,反而變本加厲的報復社會。一般認為,家庭破裂、兒童被父母拋棄和受到忽視、從小缺乏父母親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照顧和愛護,是反社會型人格形成和發展的主要社會因素。反社會型人格的情緒不穩定、不負責任、撒謊欺騙,但又泰然而無動於哀的行為,都與家庭、社會環境有重要的關系。摘自 陳德欣的BLOG
② 電影《大象》的結尾是什麼
不算是 互相殘殺吧
其中一個突然開槍打死了另一個 而不難看出這完全是始料未及的,
也許一開始就沒有原則
關於這個電影 你可以去這看看:
http://www.mtime.com/movie/10428/
③ 《胡迪尼》怎麼把大象變沒的
胡迪尼把大象變沒的原因是:他升一塊布擋在大象前面,布和旁邊的背景融為一體,造成大象瞬間消失的假象,所以人們以為大象沒了。
哈里胡迪尼,男,匈牙利布達佩斯,猶太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魔術師。 更多名字:侯迪尼、胡迪尼。 出生名為韋斯的胡迪尼是一位幻象大師,享譽國際的脫逃藝術家,能不可思議的自繩索、腳鐐及手銬中脫困。
他同時也是以魔術方法戳穿所謂通靈術的反偽科學先驅。2014年3月24日是美國著名魔術大師哈里胡迪尼誕辰140周年。1874年出生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童年時的他在一次觀看了巡遊魔術師林恩的表演後,對魔術產生了強烈興趣。
17歲那年,胡迪尼和另一名魔術愛好者成立了胡迪尼兄弟魔術團。胡迪尼身高只有1米65左右,長著一頭捲曲的黑發和一雙深灰色的眼睛。雖然沒有受過多少教育,但是他體格健壯,極富進取精神。
1898年,胡迪尼推出了極富挑戰性的魔術表演從觀眾提供的任何一副手銬中脫身。此後,他擴展了自己的脫逃絕技,不僅能脫掉任意一副手銬,而且還能從大多數觀眾指定的場所中逃脫。
1913年,他表演了最為著名的舞台幻術:水牢脫逃術。當時他手腳被捆綁,倒懸在一口由透明玻璃和鋼鐵打造的中國式水牢中,裡面注滿了水。3分鍾過後,始終屏住呼吸的胡迪尼在眾目睽睽之下,成功毀野巧逃出水牢。從此,他無可爭議地贏得了脫逃大師的稱號。
胡迪尼還有一項非常成功的絕技是穿針絕技。他一連吞下十幾根鋼針和一根線繩,再吐出來時,所有的鋼針已經整齊地穿在了那根線纖鍵繩上。這一絕技成為他脊槐一生魔術表演的奠基石。
胡迪尼娶了他的舞台助理芮尼為妻,而然胡迪尼卻患有不育症,一生沒有子女。此外他還曾在許多綜藝歌舞秀中表演,也參加許多電影的演出。
④ 求電影《大象》的故事梗概
影片根據1999年震驚世界的美國哥倫拜恩中學校園槍擊案改編,講述了在美國一所普通中學發生的一場惡性槍擊案的過程以及前幾個小時的事情。約翰逃課未果,被父親逼著回到學校上學;艾利亞喜歡攝影,在校園內外拍一些人物和風景照片回到學校自己洗印,米雪兒受人冷落,心情低落,到校圖書館幫助做工;喬丹剛剛交了一個新女朋友凱麗,被尼科爾等女孩子議論紛紛;而此時的埃里克和阿萊克斯由於經常受到別人欺負,無意間通過互聯網買到了槍,他倆在家裡午睡之後,決定到校園里大開殺戒,他們經過簡單策劃之後,身穿美軍野戰裝走進了教學樓,孩子們的命運被改變了,慘劇在這個陰雲密布的下午發生了。
⑤ 你認為電影《大象》表達了什麼
片名<大象>的涵義感覺是出自一句英文諺語"elephant in room",即意指過於明顯的事情會被故意忽視,就像房間里站著一頭大象,大象很大,房間很小,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大象的存在,可是我們每個人都忽略掉它。更具體來說,意指所有那些觸目驚心地存在卻被明目張膽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實或者感受。
⑥ 從視聽語言的角度分析一下《大象》這部影片
也許特雷澤變成了愛麗絲只是個意外的誤譯。但Alex和Eric的行為似乎是難以避免的。
貝多芬在1810年4月27日創作了一首曲子,同年,這首曲子被他送給他的學生特雷澤·馬爾法蒂。1876年,曲子在經歷了馬爾法蒂的轉送和另一位德國音樂家之手後公布於眾。名字叫《致愛麗絲》。據考證,曲名是誤譯。
今天,人們已經無法知道這首曲子原來的名字。就像人們無法知道Alex和Eric原來的樣子。
電影的開始的是天空,固定畫框下時間以超過平日數倍的速度進行著,卻依然波瀾不驚。大片的雲朵彷彿水一樣的淌過去。不著痕跡。只是太陽沉了下去。
電影中手持機器的跟拍讓人絲毫感覺不到攝影機的存在。電影的中心就是人。除了人還是人。
這一天。John開車載著酒醉的父親到學校等他的哥哥。Elias找到了一對模特准備他的攝影作品集。Michlle在幫老師整理閱覽室的圖書。這一天。醉酒的父親在車里等待兒子。年輕的情侶在一起等待報道。這一天。三個女孩在一起沒完沒了的抱怨。黑白毛色的小狗在金發少年面前高高躍起。這一天。有更多的學生在學校里過著平靜的生活。
范桑特在電影里陳列了數量多到讓人發指的運動長鏡頭。他似乎並不害怕觀眾在影片前半段時睡著。
影片前面的一大部分都讓人覺得如同電影開始的那個空鏡頭般波瀾不驚。影片的敘事結構復雜精巧同時充滿張力,不同人物的視角不斷重復敘述槍殺開始前的那段時間,絲毫不顯冗長的展示了一所普通高中和平常的一天。先是John,然後是Elias。人物一個一個的換,時間卻始終是一個時間。手持機器特寫人物頭部跟拍運動長鏡頭在這段時間中所佔的比例達到了無比巨大的程度。觀眾只能看清演員的臉甚至後腦勺。周圍的空間全是虛的。范桑特用這種極端的拍攝方法告訴大家。主體是人。是人。是人!人!人!每一個人的名字在屏幕上被打出。如果這是電影主角的待遇的話,那麼槍殺開始前觀眾已經記住了不下五個主角。范桑特也是用這種方式來告訴人們每一個人的重要性。他們有親人,朋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而范桑特也特意渲染了「每一個個體」和「每一個個體」在生活中相遇甚至僅僅是擦肩時的瞬間。John在碰到Alex和Eric前逗狗的時候,Jordan和三個女孩擦肩而過的時候,攝影機的升格拍攝刻意個強調了人和人的相遇。而Elias給John拍照,同時Michlle從兩人身邊跑過的鏡頭,導演更是分別用三個人的視角拍攝三遍。這也是整個電影最讓人贊嘆的地方,這段過程中,影片敘事結構組合的復雜和巧妙讓人興奮不已。John,Elias,Michell是三條相交的線。也是敘事結構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一個是學習糟糕的金發少年。一個是熱愛攝影的英俊小伙。一個是不默默無聞惹人注意的普通女生。如果讓我打個牽強的比喻。我想我們可以說成績糟糕關心家人在房間里哭泣的John代表了少許的叛逆,內心的脆弱和對親情的渴望。為了攝影集放棄音樂會的Elias代表了對理想的追求。稍帶抱怨最終接受且熱心幫助老師的Michell代表了最普通和默默無聞的人們。這三個人曾經相遇。叛逆和理想是好朋友。理想為叛逆少年照出他的樣子,普通人低著頭從他們身邊默默跑過。默默無聞的人第一個死在槍下時,追求理想的人雖然同樣喪生卻在死前拍到了自己想要的照片。而看清了自己的少年,走出了學校。走向了安全且更加寬廣的天地。我們可以說整部電影里所有人物,其實都是指向這三個人。三個不停抱怨的女孩和陷入甜蜜愛情的情侶本質上和灰頭土臉的Michell是一樣的。自以為是的叛逆或者甜蜜下,其實依然是默默無聞的人。而校長則是他們的一個成年人的版本。那個黑人和Elias一樣,他想拯救大家,可是卻因此壯烈的死在了槍下。被黑人救出的那個吻過John其實和John一樣,他們給予別人愛,自己卻同樣無助脆弱,甚至不知道自己從就在邊上的窗子里逃出。在說清了這些人同時,范桑特告訴了我們愛的意義。也正是這些人一次次的擦身,支撐起了影片前半段繁復龐大的骨架。三次拍攝在拍照時的三人相遇。兩次拍攝在閱覽室時的兩人相遇。兩次拍攝三個女孩和那個男孩在過道里的相遇。這些人的一次次錯身讓整個影片的結構異常的讓人興奮。
這個過程中,范桑特一直在強調,你生活中的每一個不起眼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影片的主題是校園槍殺,但是槍殺直到最後小半部分才初現端倪。人們在Alex被同學用奶油砸了以後大多隻會認為這是個可憐的軟柿子。更不會知道,他在食堂里用小本記錄的,其實是一套詳細的殺人計劃。
影片前半部分掩飾的太好,這平靜的日子實在不像會出什麼事。人們可能在John走出校園,碰到兩個「裝束奇怪」的人時才開始疑惑。而Michell抬頭時聽到的那一聲槍械上膛的聲音。又被范桑特的閃回用一個鎖門的聲音成功的掩飾了。Alex在房間彈琴,《致愛麗絲》的音樂響起。鏡頭三次掠過牆上的鮮紅的塗鴉。琴聲一直沒有間斷,可以聽的出彈的並不嫻熟,但卻沒有停下的意思,尤其當鏡頭對准了床上玩電腦游戲的Eric縱深推近的時候,鋼琴在一旁響的異常堅決。而當鏡頭切到屏幕時,音樂又回到舒緩優美。而他們所玩的電腦游戲似乎也和我們平日里接觸的第一人稱射擊游戲不同,你的敵人是一群完全沒有反抗能力的人。Eric就在這樣在音樂下,殺死一個又一個手無寸鐵甚至不會逃命的人。
然後電影的主題開始顯露。希特勒的頭像,手舉納粹旗幟的人們,送來的包裹里拿出的不是一把玩具。充足的彈葯,周密的計劃。大家終於明白了槍殺即將開始。大家還知道兩個人是GAY。如果回顧之前學校討論時大家對同性戀問題的不理解。不知道算不算為兩人的行為找的一個牽強的理由。
和父親道別時Alex臉上閃過不易察覺的失落,但是這沒能阻止什麼。
「我們在學校一點也不開心」「最重要的是開心」Alex這樣說。「對」Eric這樣說。
Eric頭上的頭巾和電腦游戲中左下角的那個如此相似。而Alex反帶的鴨舌帽讓我想到了《麥田裡的守望者》里的霍爾頓·考爾菲德。叛逆的霍爾頓變成了走向極端的Alex。帽子也從紅色變成了黑色。
如我一開始的猜測,Michell第一個被殺死。然後一個一個的繼續。鏡頭依然是手持機器特寫頭部,周圍的一切包括那些被槍殺的人全部虛掉。那些之前還是「主角」的人,成了模糊的遠處一個個倒下的身影。
那個黑人是個奇怪的角色,甚至讓我一度產生了他的名字叫「大象」這樣的想法。
Eric最後被Alex殺死,特寫中的臉轟然倒下。Alex走進空洞的鏡頭。
電影最後的留白充滿張力。我開始以為那隻是一個調整節奏的空鏡頭。一直在等待一個最後的交代。而看到打出的字幕時。我悵然若失。
整部影片交代了的人物里。范桑特終於沒有全部殺死,他讓其中的兩個倖免於難。就是一頭金發的John和曾經在John哭泣時吻了他的那個女孩。這兩個人也出現在電影的海報上。這也許就是范桑特的態度,愛帶來的力量。我在想,如果也有人給Alex一個吻。那麼是不是大家都能活下來?
故事脫胎於1994年震驚全美的科倫拜恩校園槍案。兩名學生帶著一身的自動武器沖進學校,在殺死十二名學生和一名老師後兩名學生飲彈自盡。電影的很多細節還原了當時的新聞。比如其中一名學生喝下死去同學喝剩的飲料這一畫面就曾被學校監視器拍下。在這個基礎上導演添加了很多元素。同性戀,校園暴力,槍支泛濫,毒品。這部平靜的電影里包含了太多不能讓人平靜的元素。
而本片的片名也由此而來,「大象」一詞來自愛爾蘭作家Bernard MacLaverty關於「問題出現但是不去解決」的一個比喻,他說,「這就彷彿你屋裡有頭大象,它是如此巨大,以至於你不可能無視它的存在,但是,大家卻都默契的從不談論它,一起漠視它,很快就習慣了它的這種存在。」而這樣的漠視甚至是歧視終究會讓問題激化,哪怕是溫順如大象一般,暴怒後也會產生無法想像的巨大威力。
同性戀,校園暴力,槍支泛濫,毒品。這部平靜的電影里包含了太多不能讓人平靜的元素。而范桑特一如當年的貝多芬,將這樣一部電影,獻給他的學生。獻給所有的人們。
⑦ 選長鏡頭或蒙太奇兩種不同的影像表達方式中的一種,說明它的優勢和劣勢.舉4部影片,舉例影片要在不同時代
蒙太奇表意的基本特點:
單個鏡頭不具有獨立的、明確的敘事功能,只有鏡頭組接在一起才能產生意義;
不同順序的鏡頭組接會傳達出不同的意義。
這些特點是電影畫面語言及其語法規則的構成基礎。
蒙太奇效果
兩個以上的鏡頭連接以後所獲得的效果要超過這兩個鏡頭的基本含義的總和。
公式表達為:1+1>2
根據蒙太奇理論,一部影視節目的構成如下:
由若干個鏡頭組成句子
由若干個句子組成段落或者場景
由若干個段落或者場景組成全片
1、選擇與取捨、概括與集中: 通過鏡頭、場面、段落的分解組合,可對素材進行有機地取捨,選取主要、
本質的部分,刪除多餘的部分,突出重點,強調富有表現力的細節,從而使內容表現主次分明,實現高度概括;
2、引導觀眾的注意力,激發觀眾的聯想:由於每一個鏡頭只表現一定的內容,組接有一定的順序和意圖,
這就能嚴格規范和引導觀眾的關注力,影響觀眾的情緒與理解,激發觀眾的聯想,引導觀眾參與;
3、創造獨特的畫面時間和空間:運用蒙太奇可對現實生活的時空進行重組,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敘述方式和
藝術意境;
4、形成不同的節奏:節奏指畫面中主體運動、鏡頭長短和組接所完成的片子的輕重緩急。蒙太奇是形成影
視片節奏的重要手段,它將畫面內容節奏和畫面間的外部節奏、視覺節奏和聽覺節奏有機組合,鏡頭組接的順序
變化和速度變化,形成視聽沖擊力,作用於觀眾心理,使之產生共鳴;
5、組織、綜合各種語言符號:通過蒙太奇將影視片整體的各種語言符號融合為運動的、連續不斷的、統一
完整的聲畫結合的形象。
6、表達寓意、創造意境:鏡頭的分切與組合,通過鏡頭的邏輯關聯,從簡單的事實中創造出思想、隱喻困襪逗、
節奏、情緒,產生單個鏡頭不能表達的思想。一、長鏡頭的定義
通過變化拍攝角度和調整景別的距離,用一個連續的鏡頭完成一組分切式鏡頭所擔負的鏡頭組合任務,以保證敘
事時間的連續性和空間的統一性。
長鏡頭減少了鏡頭的組接工作,但剪輯工作已經融入到鏡頭拍攝時的設計中,攝影中根據主體動作和場面內
各種關系,變化角度、景別進行拍攝,在一個鏡頭里展示人物關系、環境氣氛的變化及事件的進展。從剪輯角度
上來講,它是蒙太奇的特殊表現,是鏡頭內部的蒙太奇運動。
長鏡頭主要用在電視紀實節目中,尤其是紀錄片創作中。長鏡頭可在一個鏡頭中,不間斷地表現一個事件的
過程,其效果是利用時空運動的連續可以把真實的現實面貌(包括環境、氣氛)自然呈現在屏幕上,能真正體現
紀錄片真實性的原則,具有獨特的紀實魅力。長鏡頭的畫面語言非常具有生命力,如果再加上同期聲的運用,觀
眾將會更歡迎這種紀錄風格的影片。
【蒙太奇影片舉例】:
1902年鮑特《一個美國消防隊員的生活》。
在《一個美國消防隊員的生活》中,鮑特非常流暢而自由地在不同的地點來回切換,他的鏡頭從屬於敘事邏
輯,而不是緊緊追隨主人公在逐個場景逐個場景中的活動。這是電影表現手段上的一大突破。比如說,開始是那
個消防隊員在做夢,夢見了他的妻子和孩子,火警鈴驚醒了他。消防隊員們緊急集合的一系列行動,最後奔上消
防車,消防車在大街上賓士,著火的房子,消防車到達火場,然後是室內(等待救援的遇難者的視點)和室外(
救汪賣援者的好銷視點)的交叉切換,最後那個消防隊員把自己的妻兒救了出來。做夢的鏡頭使用的是漫畫的成規,一個
氣球式的框邊(直到格里菲斯才開始採用直接的切換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活動)。火警鈴響的那個鏡頭,鮑特是用
近景拍攝一隻手伸入畫面拉響警鈴。而從夢轉到警鈴,以及從警鈴轉到消防隊員的出動用的是疊化,其它鏡頭的
銜接用的是切換。而救援工作的室內室外兩個場景的交叉切換形成了一個段落,這也就是說,鮑特已經改變了梅
里埃所代表的一個鏡頭形成一個段落的做法。看來,鮑特已經意識到一部影片的結構不是一個鏡頭的一場戲,而
是由若干鏡頭形成的段落。而且他已經採用了後來蘇聯蒙太奇學派所說的「創造性地理」或稱「地理蒙太奇」。
比如說,火場室外的景顯然是一幢真的房子的外景,而室內的火災則是在攝影棚內拍攝的。鮑特似乎已經感覺到
電影的鏡頭邏輯可以創造一個現實生活中沒有的地點。
1925年愛森斯坦《戰艦波將金號》
顯然是蒙太奇學派的一部經典之作。愛導在這部表現俄國1905年戰艦士兵起義的影片里,運用了對比、誇張
、隱喻、象徵等一系列蒙太奇手法,表達情感、強化沖突、渲染氣氛,將影像語言敘述得出神入化、幾近完美。
其中石獅子的睡、蹲、站三個特寫鏡頭的蒙太奇,象徵著沉睡猛醒乃至抗爭,文學語言運用的象徵隱喻在此得以
延續,令電影史家們津津樂道。片中最為出彩的當推「奧德薩階梯」段落。
拍攝士兵從奧德薩階梯走下來鎮壓群眾,用一個長鏡頭拍下來實際上僅需一分多鍾,然而,愛森斯坦卻用了
160多個鏡頭,穿插許多特寫,使影片長達8分鍾。這種重新整合、放大時空的藝術實踐,強化了影片的沖擊力和
感染力。這是一部藝術蒙太奇的經典段落,在電影史上被不斷地引為佳例,奉為圭臬。
1981 年《法國中尉的女人》
戲里戲外,相同的人物不一樣的故事情節,導演卻巧妙地將二者串聯起來,使得兩條線索交織前進。戲里戲外
畫面轉切自然,過渡巧妙。維多利亞時代人們處理兩性的關系和現代社會中人們對待兩性關系有意無意的對照…
…這些都是這部影片成為經典之作的原因。
1985年《走出非洲》
《走出非洲》的片頭,女主角回憶往事的聲音配合閃現心中的叢林,(鏡頭不穩定)和野獸的吼聲。緊接一個鏡
頭,是一個人(後來觀眾知道是男主角丹尼斯)站在平原,頭上是輪夕陽。觀眾印證後來劇情的發展,將發現這兩個
並置的鏡頭,是他們過去交往過程的縮影。丹尼斯適時出現,使一頭漸漸逼近女主角的獅子驚走,他給她帶來穩定
力。但他英年即墜機而亡,結局如一輪落日,只是人死不可能再日出東山。以兩個鏡頭的連接來說,簡短的瞬間已
是人一生的縮影。以單一鏡頭來說,夕陽下朦朧的身影正是丹尼斯真確的寫照.對於女主角來說,丹尼斯是神秘難
以理解的,心中所見的實際上只是一個朦朧的輪廓。
1993年《吸血鬼》(吸血僵屍驚情四百年)
科波拉的《吸血鬼》一片中有一幕,吸血鬼的頭被砍了之後飛了出去鏡頭跟拍到頭要落下時剪接接上晚餐時
一大塊盤子上的肥肉,給人好像頭落到盤子上變一團食物的感覺,就給人弱肉強食的隱喻。在科波拉的另一部經
點作《現代啟示錄》,男主角要去殺馬龍白蘭度時,殺人和殺水牛祭典的畫面不斷交錯剪接再一起,什麼意思看
了就知道。
長鏡頭的優點
1、鏡頭內部蒙太奇由於不間斷地表現一段相對完整的事件,具有傳達信息的完整性,同時把判斷的權利交給
了觀眾。
2、鏡頭內部蒙太奇在表現事實真實性方面,具有說服力。
3、鏡頭內部蒙太奇由於連續記錄事態進展,因此在敘事上具有一氣呵成的感染力。
長鏡頭長鏡頭不僅有紀實性,還可以用來造型表意。如可用長鏡頭來宣洩感情,表達一種低沉的、壓抑的、
拖拉的氣氛,也可以表達一種給人一氣呵成的感覺,它引導人們在觀賞的時候一邊看一邊思考,製造一些特殊的
效果。
長鏡頭的特點
1、再現的、客觀的影像語言
長鏡頭反映的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不是表現人的主觀心理世界,而是再現客觀的物質世界,是一種寫實
主義。
2、場面調度和時空連續
長鏡頭語言要客觀地紀錄事件,主張一次拍成一個鏡頭段落,排除切換。其手段用場面調度,用時空連續的
拍攝方法來實現這種場面調度。
3、攝影藝術的無控制剪接
蒙太奇是在剪接台編輯完成的,而長鏡頭則完成在攝影階段。長鏡頭的作品剪接基本上是一種事物性的、段
落和段落的銜接。
4、非強制的、開放型的敘事方式
蒙太奇電影帶有強制性,控制觀眾的情緒,結局由導演決定。但長鏡頭與此相反,它紀錄的事實在屏幕上展
現的是客觀的物質世界,因此就有可能讓觀眾自己從屏幕上所提供的這些形象來得出自己的結論。
長鏡頭和蒙太奇的區別:前者強調事實,重視敘述;後者強調思維,著重表現。
長鏡頭與蒙太奇在剪輯效果上也各有不同:
1、蒙太奇的敘事是主觀的,表現的;而鏡頭內部蒙太奇則是客觀的、再現的。
2、蒙太奇強調形象對列,而長鏡頭重視場面調度和時空連續。
3、蒙太奇是剪輯的藝術;而長鏡頭是攝影的藝術。
4、蒙太奇是強制、封閉的敘事;而長鏡頭是非強制性的、開放型的敘事。
【長鏡頭影片舉例】
《俄羅斯方舟》,一鏡到底,中間沒有動一剪子。堪稱變態。
安迪·威荷的《沉睡》用鏡頭對准一個酣睡的男人長達六個小時,絕對挑戰人類的忍耐力!!!
《400擊》最後那個長鏡頭非常著名
《贖罪》里那個,老師課上講了~ 太刻意了,為了長鏡頭而長鏡頭了~
《人類之子》戰爭片,一個30分鍾左右的長鏡頭,個人認為很不錯的。。。
特呂弗的《四百下》。他是巴贊的忠實擁護者嘛
《蛇眼》里的,那是尼古拉斯.凱奇演的一部動作片,從影片開始一直到拳擊場內槍聲響起,在長達13分鍾的時
間里,鏡頭一直跟隨著尼古拉斯.凱奇移動,這期間他做了很多事,上電視、見拳王、抓小賊、會老友、跟老婆
和情人打電話、盯上一個金發美女……尼古拉斯.凱奇在這13分鍾里充分展示了自己鋒芒畢露、飛揚跋扈的演技
《不可撤銷》10分鍾的長鏡頭強.奸戲
2003年影片《大象》根據美國校園槍殺事件改編,但影片的前70分鍾都是在交代環境和人物關系,通片幾乎都是
長鏡頭。獨立製片,低成本,非職業演員。
⑧ 求美國犯罪電影《大象》720P或以上高清下載.
《大象》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大象》是由格斯·范·桑特執導,阿里克斯·弗羅斯特、埃里克·德倫、約翰·羅賓遜、伊里斯·麥康利、蒂姆斯·伯特姆斯主演的犯罪片,於2003年10月24日在美國上映。
⑨ 有個電影最後結局是大象把整個宇宙的一個個星球像玩玻璃球一樣裝進口袋叫什麼名字
黑衣人 Men in Black
導演: 巴里·索南菲爾德
編劇: 艾德·索羅門 / 勞威爾·坎寧安
主演: 威爾·史密斯 / 湯指睜友米·李·瓊斯 / 琳達·費奧倫蒂諾 / 文森特·多諾費奧 / 雷普·湯恩 / 更多...
類型: 喜劇 / 動作 / 科幻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唯槐 / 西班牙語
上映日期: 1997-07-02(美國)
片長: 98分鍾
又名: MIB星際戰警(台) / 黑超特警組(港) / MIB
黑衣人的劇情簡介 · · · · · ·
地球並不只是人類的天下,其實有1500名外星人生活中我們當中,而星際移民局則處理和外星人相關的事情。
紐約普通警察愛德華茲(威爾·史密斯 飾)因緣際會之下加入了這一組織,成為MIB的一員,代號J,從此沒有名字、沒有身份,成為特警K(湯姆·李·瓊斯早侍 飾)的搭檔。
J應對的 第一起事件就是蟲族的入侵。亞基倫王子羅斯伯在地球被蟲族殺害,而他隨身攜帶的「銀河系」——宇宙次原子能源的最好來源也失蹤了,若蟲族找到,將給亞基倫人帶來毀滅性的打擊;亞基倫人發出最後通牒,如果地球人不能在一個小時之內交出「銀河系」,他們就摧毀地球。
為了地球的安全,K和J不得不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