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三峽好人》《 圖雅的婚事》專業影評
《一個三峽人眼裡的三峽好人 》 我出生在長江邊,外婆的木屋,隨著三峽工程而永久地成為江底的記憶。身在異國,看到一部關於三峽的電影,這本身已經讓我喪失了鑒別力。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熟悉得就像姑媽剛剛寄來的家鄉特產的臘肉,讓我對各種法國火腿都沒了興趣。
所以等到現在那種心情平和的時候,才能仔細想想這部電影。
賈樟柯是山西人,所以他繼續用2個山西人的視角來書寫三峽。盡管不能像《任逍遙》里那樣對家鄉社會狀況把握得貼切,但是比《世界》里要來得精彩,以三峽工程作為背景,比起復雜的大都市更容易抓住一種鮮明的時代變革感。
比起《小武》,這部電影少了宣洩式的高潮,盡管有婚外情,千里尋妻這樣的線索,其懸念也不是扣人心弦的,其精彩性連小報社會新聞都不如。這卻正是賈氏電影可貴之處,或者說賈樟柯已經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敘事方式,不依靠情節和懸念來成全觀眾和自己,因為現實從來沒有成全。
也許導演不敢擅自去虛構己不熟悉的生活,電影里並沒有詳細的刻畫三峽移民的生存狀況,但是整個環境的展現是成功的,真實的三峽,就是那樣斑駁的牆壁,那些茫然的眼神,那些赤裸黑黝的肩膀,而絕非電視風景片里那樣的雅緻。所有的風景都是美麗的,像紙鈔一樣輕盈,而後面代表的生活往往沉重。
三峽沿線的城鎮經濟水平一直都是貧困線附近徘徊的,即使是在三峽移民之後,許多盲目的建設,虛浮的工程,甚至挪用貪污移民資金,讓三峽移民犧牲的不只是水位線下的故鄉。更可怕的是,三峽工程帶來的環境效應已經開始顯現,白暨豚的滅絕就是一個例子。
作為一個三峽人,三峽工程,曾經一度是誇耀的資本。「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三峽工地上有這樣的宣傳標語。可是漸漸的,我感覺得到一種虛妄。當我跟老外講起我們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壩的時候,沒有贏得多少羨慕。這就像你誇耀自己嘴裡裝了一顆最貴重的金牙,但誰都知道那不是天然的。
關於UFO,這一筆來得挺有馬爾克斯式的魔幻現實主義。其實當下的中國,何嘗不是充滿了各種荒謬,比如電影里各色人等都有手機,卻未必能解決溫飽。比如那個領導把用民脂民膏修建的大橋炫耀於人,就像展示自己的玩物。這種荒謬,也許遠遠大於UFO的出現,所以電影里主人公對此無動於衷,他們關心的是柴米油鹽的生存。
不止一個中國導演試圖用群眾演員和原生態的表演來體現對底層的關注,但要麼用一個童話式的結局讓擦乾眼淚的觀眾在走出電影院後燈紅酒綠中忘卻那些苦難。要麼用悲天憫人的上帝視角去俯視眾生,讓觀眾以為自己的觀看就是一種憐憫和施捨。賈樟柯的電影卻將這份曖昧的關懷扔到一邊,只是告訴你這樣一個事實:不管你看沒看這個電影,感動不感動,現實中有這樣的人,這樣的生活。
電影結尾,三明和那些民工一起將奔赴山西,去傷亡率極高的煤礦做工,對於他們來說,哪裡有什麼希望,只是從一種苦難奔赴另一種苦難而已。Still Alive,活著而已。
一個走進電影院的人,要麼是找樂,要麼是找真實。如果他想感受感官愉悅或是意淫現實,那麼如殲就可以去另外的廳,當然你知道我說的是什麼片子。所以,商業你就商業到底,真誠你就繼續真誠。
《2006年最好的國產電影》在中國電影越來越像中國足球的時候,幸好每年總會出現一些驚喜,讓我們不至於完全絕望。
2006年的驚喜對我來說,屬於《改肢靜靜的嘛呢石》《天狗》《光榮的憤怒》《瘋狂的石頭》和《圖雅的婚事》。
《圖雅的婚事》在這些驚喜裡面,也許是最完美的一個。
故事說的是,內蒙日漸乾旱的草原上,丈夫巴特爾為了掘水井而雙腿殘疾,妻子圖雅一個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擔。長期的勞碌讓她的腰椎病變,甚而也有下肢癱瘓的危險。為了不再耽誤圖雅,巴特爾決意離婚,在現實面前,圖雅也只能同意。但她堅持提出自己再婚的條件:新丈夫必須和自己一起供養巴特爾。由此,圖雅的艱難擇夫歷程開始了。
渣殲沖《圖雅的婚事》在當前華語電影越來越惡俗越來越低智的大背景下,罕見地平實冷靜,不落俗套。沒有「主旋律」的假大空,也不同於某些「小眾」「地下」作品的自虐虐人,《圖雅的婚事》的特點就在於「真」——情節真,表演真。和那些企圖反映真實,實則創作者缺乏生活體驗或別有居心而最終只能蒼白地想當然耳的 「現實主義」不同,《圖雅的婚事》才是真正的現實主義。
和一切的偉大的現實主義創作一樣,《圖雅的婚事》反映的是真正的生活本身,這里沒有刻意的「戲劇性」,然而影片成功呈現出的生活真相才真正扣人心弦,足夠打動觀眾。影片有友情有親情有愛情,但絕不是廉價的浪漫或虛妄的超現實,而是真真切切的凡人之情。
情節真。巴特爾因為身落殘疾而執意離婚,無奈之舉實見溫情與寬容,影片的結局是圖雅最終改嫁,現實,實在沒有辦法理想主義地安排兩夫妻最終相濡以沫。而圖雅的後夫森格,差不多已經是圖雅最理想的再婚對象,但影片的結尾仍然告訴我們,即使森格與圖雅兩情相悅,而且他也誠心接納巴特爾,他倆的結合仍然難說皆大歡喜,今後還有很多困難和變數等著他們。這樣的設計,不入俗套之外,依然是影片創作者對生活精準的考量和把握。
影片中段,在一位暗戀自己多年的老同學求婚後,圖雅第一次真正動心考慮,但當老同學帶著圖雅和孩子回城,而把巴特爾留在福利院後,萬念俱灰的巴特爾酒後自殺,老同學一念之差不肯營救,最終還是促使圖雅選擇留在草原,留在巴特爾身邊,而也因這次事件,圖雅和森格漸漸走近。一系列情節跌宕起伏,無論是老同學對圖雅多年的暗戀真情,還是巴特爾因為大醉起了輕生之念,還是圖雅面對搶救後的巴特爾的訓斥,以及老同學接到求救電話後的猶豫與算計,都絕對還原生活,沒有臆造,沒有想當然。
作為專業演員的女主演余男,奉獻了一次絕對高質量的演出,絕對立體、絕對真實地呈現了一位蒙古族平凡女子的不凡人生。圖雅一角並不容易詮釋,要麼會滑到虛浮的苦菜花型悲情女,要麼會變成一根筋的偏執狂。所幸余男拿捏得當,圖雅的堅韌和純朴,被她行止有度的表演展現得淋漓盡致。幾場情感爆發力強的戲,更襯出余男精湛的表演功力,實非中國影壇大量自以為是的花瓶式女星所能比擬。金雞獎盡管已經漸成笑柄,但起碼在余男獲得金雞影後這一點來看,金雞的選擇是正確的。
影片還有大量的非專業演員,盡管近年鄉土題材影片啟用非專業演員已經蔚然成風,但非專業演員面對鏡頭的不知所措和生硬呆板卻又比比皆是。能否調教出高質量的非專業演員和群眾演員的演出成果,實是評判電影質量和導演水平的標准之一。顯然《圖雅的婚事》是成功的,不論出場時間短長,幾乎所有的出場人物都異常鮮明,不怯場,不誇張。沒有任何一個配角會說出「不是人話」的台詞——現在通篇凈是「不說人話」的台詞已經幾成國產大製作的標簽之一了——肢體動作的表演上,也絕沒有重復、誇張、做作等國產影視劇常見毛病,一律傳神到位。
說到《圖雅的婚事》,很難不和《三峽好人》比較,它們在比較接近的時間推出,《圖》的導演王全安和賈樟柯都是「第六代」,一樣在歐洲有一定聲譽(王也獲得過一些歐洲的電影獎項,但影響力和知名度尚不如賈),一樣喜歡用固定的演員班底(賈是王宏偉和趙濤,王是余男)。而且更重要的是,兩部電影都著力表現底層中國人的真實生活和情感。
但《圖雅的婚事》不像《三峽好人》那樣背負著宏大的主題,兩部電影站的角度不同,《圖》的創作者們和圖雅一樣平視生活,生活在生活中。而賈樟柯則站在高處,悲天憫人地俯視著人群(盡管他有神的視角卻沒有神能改變世間的能力)。
王全安和圖雅一樣能夠看到世界在變,時代在變,比如日漸荒漠的草原,比如鄰居的妻子為了錢跟別人跑了,比如貧瘠的縣城外有豪華到荒誕的酒店,比如酒店裡半夜時分有打進來的小姐電話等等。但他們來不及或者顧不上思考這些背後的意義,因為忙碌艱苦的生活始終在接踵而至。
據說《圖雅的婚事》已經入圍柏林電影節,但除非拿到大獎,否則能夠看到它的中國觀眾只會比《三峽好人》更少,盡管,前者比後者更具故事性和觀賞性。
『貳』 《圖雅的婚事》電影里,圖雅帶前夫出嫁,是出於什麼心理
她並不傻而是責任讓她無法拋棄自己的丈夫,所以才會出現嫁夫養夫的情況。很難想像余男這樣一個美艷又霸氣的女人會演出圖雅的滄桑,她的臉上都是紅色的血絲並且眼中都是麻木。無論是嫻熟的煮奶擾歷茶還是收拾家務,都展現出余男現在就是一個蒙古的女郎。這部電影並沒有用非常感人的鏡頭和手法,只是慢慢敘述出一個故事都讓人感到辛酸。她的丈夫是一個老實的蒙古男人,雖然家中條件一般但是他們依舊很幸福。
她遇到過很多真心求娶的人,但是聽到要養丈夫就放棄了。甚至有人願意送到最好的福利院,也被她拒絕了。最後她嫁給了桑格,在蒙古包看著兩個丈夫的爭執而默默流淚。她的自願早就成了過去,但是她無法放棄自己的前夫。
『叄』 求大神推薦像《那山那人那狗》這樣簡單 深情 好看的電影!
《那山那人那狗》屬於鄉村劇情片類似的有《暖》《圖雅的婚事》《最愛》《美姐》《傘頭和他的女人》。
1、《暖》
《暖》,2003年由導演霍建起執導,改編自莫言的小說《白狗鞦韆架》。影片講述了一個很青春、很含蓄的愛情故事,在北京工作的林井河(郭曉冬飾)請假回到10年沒有回過的農村老家,他在家鄉的橋頭遇到了昔日的初戀情人暖(李佳飾),就此展開了一段他和曾經的戀人暖之間的回憶。
2、《圖雅的婚事》
《圖雅的婚事》是由萬裕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出品的劇情愛情電影,由王全安執導,余男、巴特爾、森格等主演。該片於2007年3月22日在中國上映。該片講述了蒙古族婦女圖雅迫於生活的艱辛,帶著殘疾的前任丈夫巴特爾一起徵婚的故事。
3、《最愛》
《最愛》改編自閻連科的長篇小說《丁庄夢》,由顧長衛執導,章子怡、郭富城、陶澤如、濮存昕、孫海英、蔣雯麗、王寶強、蔡國慶等領銜主演。2011年5月10日,該片在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講述了一個小村莊的村民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惡疾而被打亂了平靜的生活,人們在恐慌中展現出人性百態。身染絕症的男女主角從相憐、相依到相愛,在這段不被祝福的感情中兩人用生命證明了愛情的尊嚴。
4、《美姐》
《美姐》是由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於2013年製作發行,郝傑執導, 葉蘭、馮四、葛夏、馮雲、李玉琴、郝幗英、杭志鵬、杜煥榮等主演的家庭倫理片。該片講述了一個鐵蛋兒與美姐一家母女四人的情感糾葛的故事。
5、《傘頭和他的女人》
《傘頭和他的女人》是由呂梁黃河民間藝術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劇情片。由牛建榮執導,褚栓忠、丁柳元、彭婧等人主演。於2015年1月9日上映。影片講述了傘頭藝人聶得人和青梅竹馬的初戀呂翠花、首任妻子張愛蘭之間悲慘的愛情故事。
『肆』 看不懂圖雅的婚事的結局
其實這是預示著未來,電影雖然結束了,但它們的生活還沒有結束,未來到底怎麼樣誰也說不清楚。
巴特爾也有一種內心的矛盾,既不想讓圖雅離開她的身邊,但是為了生活又不得不這樣做,巴特爾把這種矛盾情緒轉換到了森格身上,嘴上說的要說他要是敢欺負圖雅就怎麼怎麼地,其實內心根本就不願意讓仔迅圖雅離開。
而森格又是一個比較憨厚又沒腦子的一個人,所以這樣處理正好讓這兩個人在性格上形成了一種鮮明的對比。
扎亞和另一個小孩發生爭執是和前邊那個扎亞和別的小沖梁孩發生爭執是有對比的,開始爭執結局爭執,表明電影只是發生在他們生活中念判此一段過程,電影以這樣來結束,說明他們的生活還在繼續。
(4)蒙古國人如何看圖雅的婚事這個電影擴展閱讀:
幕後:
該片之所以放置在內蒙古的環境內完成,除了內蒙古的景象確實能服務於影像之外,還因為王全安對於內蒙古的熱愛。《圖雅的婚事》拍攝地300公里的地方是王全安母親的出生地點。
《圖雅的婚事》開場第一個鏡頭就是余男騎在駱駝上,然後指揮駱駝跪下,從駱駝背上跳下來。花了整整10天的時間才把駱駝搞定。
為了該片的拍攝,余男特地去內蒙古體驗了五個月的生活,學習騎駱駝、騎馬、放羊,和當地的牧民一起生活,甚至真的去照顧一個男人。
『伍』 跪求好心人分享圖雅的婚事2006年上映的由 余男主演的免費高清百度雲資源
《圖雅的婚事》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導演:王全安
編劇:蘆葦、王全安
主演:余男、巴特爾、森格
類型:劇情、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2006-09-21(中國大陸)
片長:95分鍾、86分鍾(中國大陸)
又名:薩仁圖雅、Tuya'sMarriage
內蒙古日漸乾旱的草原上,丈夫巴特爾(巴特爾飾)為了掘水井而雙腿殘疾,妻空讓子螞虧茄圖雅(余男飾)勤勞善良,性格潑辣。她一個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照顧孩子,但長期的勞碌讓她的腰椎病變,甚而也有下肢癱瘓的危險。為了不再耽誤圖雅,卧躺床上的巴特爾決意離婚,在現實面前,圖雅也只能同意。但她堅持提出自己再婚的條件:新丈夫必須和自己一起供養巴特爾。由此,圖雅悶察開始了艱難的擇夫歷程,附加條件讓許多前來求婚的男人打了退堂鼓。
鄰居森格(森格飾)素來怕老婆,其妻卻常跟別的男人出走,並一走了之。他對圖雅情苗暗生……
本片榮獲2007年第5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陸』 有哪些類似《雲上石頭城》的少數民族小眾電影推薦
必須是《五朵金花》,這部電影比我的年齡還要大許多,我意識里第一部關於少數民族的電影就是它。影片講述的是白族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這一部淳樸的少數民族愛情故事,沒有過多的修飾與復雜的劇情,簡單真誠的闡述了青年男女真摯的情誼。相比較現在眾多俗落的愛情題材電影,這部可稱為「白蓮花」般的經典存在。
『柒』 關於農村題材的令人感動流淚的電影
章子怡和鄭昊主演根據鮑十小說《紀念》改編的愛情電影《我的父親母親》,這部劇自傳性質講述了對父母感人至深愛情回憶。影片懷舊色彩濃厚,對過去的歲月進行色彩斑斕、詩情畫意的描繪,是一部讓人感動落淚的作品,影片也很獲得了第六屆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
《櫻桃》
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2007年,劇本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從小失去雙親被同村的好心人葛望的母親收留的櫻桃,與患有小兒麻痹的葛望結為夫妻。善良的櫻桃偶然在路邊撿回一個小孩,不顧家境貧困收養了她。葛望將養女紅紅偷偷送給別人,櫻桃知道後傷心欲絕,挨家挨戶尋找紅紅並最終將其找回。紅紅上學後,因為母親的緣故常被同學嘲笑,因此對母親產生了反感,開始孤立母親。一次櫻桃因冒雨給紅紅摘櫻桃掉進了河中,紅紅終於體會到母親對自己的愛。為了報答母親,紅紅發奮讀書,最終考上了大學,並在大學畢業後回到了家鄉。
有很多,具體如下,僅供參考:
《那山那人那狗》
《天狗》
《美麗的大腳》
《孩子王》
《秋菊打官司》
《一個都不能少》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說中國土地改革的,獲得了很多金雞獎、百花獎等等。
《天雲山傳奇》講知識青年下鄉,文化大革命
《喜盈門》喜劇
《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鄉音》
《老井》張藝謀演的
《黃土地》
《野山》
《九香》
《喜蓮》
《湘女瀟瀟》
《鳳凰琴》說農村教育事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