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炮兒》這部電影最終想要表達出的含義與意義是什麼也體現出這社會的什麼
一個提籠遛鳥無所事事的小混混年過半百後直接淪為社會最底層,卻搖身一變為自以為應當受到別人尊敬的老炮兒「六爺」去維護社會治安。當別人為生活家庭奮斗時候他卻過著「爺」一般的生活(溜鳥、管閑事、發牢騷),自己的兒子給別人戴綠帽、颳了別人的車賠不起,他去找朋友借錢又嫌朋友跟他談錢庸俗,最後叫了自己的一個二桿子「小弟」像小孩子一樣和別人約架。他的兒子怨恨他只會打架斗毆,他卻「教育」下一代:打打殺殺也是江湖,也有理。這部電影正是馮小剛自身價值觀的宣揚:我就是流氓了,你能把我怎麼樣。而且電影中的主角和馮小剛的人生利路和情感經歷相仿,他是從社會底層爬上去的,期間受到了無數冷眼與嘲諷,有錢之後便要用錢來掩蓋他自卑的內心,自然馮小剛也便形成了「六爺」的畸形價值觀。他美名其曰《老炮兒》反映了社會問題與人性的丑惡,這種滿心「婆理」而滿口「公理」的流氓對於社會的荼毒不言而喻,然而有人卻說馮小剛的電影是一種情懷輸出,對於拍爛片的態度,他大言不慚:觀眾有這個需求。很多人大概也在此看到了他內心的不幹凈,中國的電影並非無法進步,而是像馮小剛這一類的臟鼠阻擋了中國電影的改革與飛躍。總之,《老炮兒》就是要告訴你:睡了你女人,劃了你的車,我還要打你,這是規矩。
2. 《老炮兒》這個電影你看懂了嗎
影片開場,一「佛爺」老北京對扒手小偷的「尊稱」,順了人家錢包,拿了錢要扔錢包,六爺就一句「幹嘛呢」——把身份證給人家寄回去,不會啊?佛爺一牛掰,六爺來一句「你看你今天走得出去這條胡同嗎?」佛爺一慫,拿著垃圾桶里的錢包走了。至於身份證有沒有寄回去,佛爺會不會一扭臉把東西扔了,那就不是六爺的事兒了,但有一樣,你只要是讓我看見了,我就得管。
所以,六爺管了「燈罩」的閑事,把城管的麵包車尾燈撞了,六爺替燈罩掏錢賠了,無照經營,車子可以沒收。但一碼歸一碼,論完了這些,張隊長給燈罩一大耳貼子這事怎麼論啊?他不對在先,認罰認賠,可你打人不打臉,凡事抬不過一個「理」字。你燈罩不敢打,我替你給張隊拍拍臉蛋子吧。可別再由下次了。六爺就一普通人,還是底層的,無權無勢無錢,但不懼你。大家各走陽關道,誰也別裝孫子。這就是一個愛講理的老炮兒的江湖。六爺愛管閑事,看見裝瞎子的,讓趕緊把眼鏡戴上,別讓人看出來。管閑事不壞人飯碗,前提是無傷大雅。看見擺學生證求助的女孩,心一軟,甭管是不是騙子,扔下兩百塊錢。只當給自己積一福報了。知道自己兄弟悶三兒進去了,就算找「情兒」張嘴,也得借錢把兄弟「撈」出來,還得大冬天騎個破自行車接去,出來老哥幾個得下館子涮鍋子。這算什麼?什麼也不是,就是個情份,充其量算個江湖義氣,還得是忒低端的那種。
六爺不是什麼聖人,看見打小晃來晃去的丫頭片子「話匣子」,也動手動腳,興起了,不分時間地點場合,就想就地正法來個「震顫」。但是話匣子一問,當年她十六的時候他幹啥呢?六爺倒乾脆,你媽還不拿著錐子滿大街追著攮我啊。不欺男霸女,不禍害鄰里,六爺是老炮兒,但是六爺有自己的規矩,不是混蛋。
六爺不愛惹事兒,平常也挺尊重人,但是來言去語得對路,對「出門前你們家大人沒教你怎麼叫人啊」這事看得特重。不過因為心裡對兒子有愧,所以兒子管他「張學軍」、「張學軍」的叫著,他忍了。叫就叫吧,反正心裡我是你爹。不指望和你父子相依為命,只要你能住回來,不管什麼事兒,我不管你。但我看不上你那二尾(北京話念yi)子德行的,我得教育你:你睡人家女人,人家揍你天經地義!你報復人家,你劃人車,是你理虧!不賠錢,人家綁你,我認了,我買房子買地貼上老臉找老哥們就一句「哥哥有難了」,我也認了。你揭我當年對不起你們母子的短兒,我認,實在不行你是我兒子,現在我就給你「磕一個」。我跟誰杠,我不跟「理」杠。這就是江湖。
3. 老炮兒講的什麼意思
首先,老炮兒屬於北京的說法,也就是老混混,江湖老大,做事講究的大哥的意思。其次,這部電影,其實也就是說,出來混,或者做什麼行業,做什麼事,都要講理!義字當頭!對得起良心!不講理,前輩就會告訴你會有怎樣的後果,而且前輩會以身作則,以身示範給你看,給你上課!
4. 北京老炮兒是什麼意思
老炮兒是北京的一句方言俚語,少說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在流傳的過程中有過很多層不同的含義。現在是用來稱呼整日提籠逗鳥,無所事事的老混混,現在也有了褒義的解釋,形容各個行業出類拔萃的人。我們先一起來了解一下「老炮」的由來吧!
老炮兒的前世今生:
老炮兒,原來罵人的話,也叫「老泡」,最早是指男妓。
這個名詞由來和一個胡同——炮局胡同,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明朝的時候,原來有一個做大炮的廠房位於炮局胡同,到了清朝,它被改造成了一個監獄,就叫「炮局監獄」。這個監獄「威名遠播」,川島芳子也曾進過炮局監獄。不過這個監獄也關小混混,二痞子,流氓,經常出入這個地方的人就叫自稱老炮兒。對於普通人來說,進一次局子也許並不光彩,但對混混們來說,多進幾次局子反而是一件「光榮」的事。這時候的老炮兒和該(街)溜子同義。
老炮也叫「頑主」,一般是指沒有正當行業,靠收保護費和小偷小摸維持生計的混混們。不過「盜亦有道」,當混混也是如此,也要講究道義,如果壞了規矩,就會遭到群體的鄙視。他們守的規矩有:「不欺負好學生」,「不遷怒對方家核滲租人」「不打投降的人」等等。
在很多影視作品中,老炮和古惑仔一樣,形象不完全是負面的。也許他們出口成臟,還有抽煙等多種惡習,但身上也會有令人欽佩的東西,比如義氣。2015年馮導的電影《老炮兒》,就講述了一個有關老炮兒的故事:喊正頑主六爺的兒子曉波得罪了人被私扣了,為了救出兒子,他與老哥兒們狠狠地教訓了壞人的故事。不過裡面的兩位顏值擔當的男星,都進局子了。因此有人說《老炮兒》不是一部電影,而是寓言。是不是寓言我不知道,我也不想過多評判。當年電影中的很多細節被刪除了,不如說抽煙,爆粗口。把這些細節刪了是怕誤導孩子,這也間接說明了老炮兒們的習慣確實不是很好。電影中的老炮兒的形象比較正面,自從《老炮兒》火了以後,很多人也自稱為老炮兒,後改兆面老炮也就有了積極的含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刑偵手段的進步,屬於老炮兒們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或者說屬於混混們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無論是老炮兒還是古惑仔,再也不可能像過去混得那麼開了。說實話,我小時候特別崇拜混混,因為我以為的混混都是像影視作品或者評書里的那樣,不僅講義氣,還很厲害。還好小時候沒接觸過混混,不然他們就要早在我心中幻滅了。
5. 電影老炮兒劇情介紹
曾經風光四九城的老炮六爺(馮小剛飾),難以適應社會巨變,蟄伏於胡同深處,過著溜鳥、管閑事、發牢騷的無聊日子。
某日,六爺(馮小剛飾)和「小炮兒」兒子曉波(李易峰飾)父子間產生巨大情感沖突,導致小炮兒負氣離家出走,不想遭遇暗算,被新崛起一代的「小爺」小飛非法拘禁。為了解救兒子,並償還當年對兒子的愧疚之情,六爺重出江湖。
六爺用自己的規矩,試圖擺平事件,卻無奈的發現,無論是這個時代,還是自己的身體,早已今非昔比。
一場父子恩仇、新舊勢力的對決無法避免...
補充:老炮兒在北京話中,專指提籠遛鳥,無所事事的老混混兒。
(5)老炮兒電影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老炮兒》的主要角色介紹
1、六爺-演員 馮小剛
他是北京後海胡同里的普通老百姓。在1994年犯事兒蹲過牢,出來後一直生活清貧,就靠一套房子養老,開一個小賣部,和兒子關系緊張,平時遛遛鳥,打抱不平。
2、悶三兒——演員 張涵予
他和六爺一樣,也曾是橫霸一方、京城聞名的狠角色。為了兄弟情義,他扛過雷挨過刀,身上每一道疤痕都是熱血青春的印記。
3、話匣子——演員 許晴
她是一個地道的北京胡同妞兒。美艷潑辣還帶點兒江湖氣,臉蛋甜美,身上卻多了些久經風霜的市井氣。她是父子擰巴關系中柔軟的一環,在兩代隔閡之間她既見證老炮兒的風雲歲月,也明了小炮兒的叛逆心理,她拉近了漸行漸遠的兩父子,推動了整個劇情的發展。
4、曉波——演員 李易峰
他是六爺的兒子,是胡同串子里的「古惑仔」。仗著六爺的庇佑,他一直在青春期里任性。
5、小飛——演員 吳亦凡
他是個小混混頭子,是個自覺不可一世、酷炫狂霸拽出天際的富二代。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間無不透露著玩世不恭的小混混做派。他代表著江湖新勢力,與馮小剛所代表的老炮兒六爺進行新秩序與老傳統的PK。
6、燈罩兒——演員 劉樺
他是個外表老實、慫包的主,但是骨子裡有股狠勁,他跟悶三兒一樣,知道六爺有難就敢亮刀子。
7、燈罩媳婦——演員 梁靜
她是燈罩的媳婦,性格沉默,是個堅韌的人。顧家顧孩子,為老爺們助陣提氣。
6. 如何評價電影《老炮兒》
我覺得這部劇演的很好。電影《老炮》在故事的開篇通過兩件小事就已經樹立起了六爺的威風,但是細細想來,人不服老是不行的。在影片中六爺因為佛爺不講規矩,不給別人把身份證寄回去而怒斥了佛爺提現了六爺作為一個老北京人的義氣。
這樣的結果當然可想而知,六爺只能用自己的性命來和過去的時代告別。最後的結尾就是一種俗套精神了,有事說事,別拐彎抹角明著來,別玩陰的。面對社會渣滓不屈服,正義戰勝邪惡,團結戰勝一切。
7. 電影老炮兒講的是什麼
《老炮兒》說的是一位可憐的父親,跟觀眾分享了一段有關親情的故事。曾經風光四九城的老炮六爺,難以適應社會巨變,蟄伏於胡同深處,過著溜鳥、管閑事、發牢騷的無聊日子。某日,六爺得知,離家出走已久的兒子曉波,因與人糾紛,被新崛起的一代以小飛為首年輕頑主非法拘禁。為了解救兒子,六爺重出江湖。六爺用自己的規矩,試圖擺平事件,卻無奈的發現,無論是這個時代,還是自己的身體,早已今非昔比。 一場新舊勢力的對決無法避免...
當然,也體現出一種甘心與不甘心。
8. 老炮兒到底想表達什麼
《老炮兒》給我們展示的就是一代人和一代人之間的爭斗。馮小剛所飾演的六爺和他的老哥兒們,當年就象小飛和他的夥伴一樣,到處爭強好勝,聚眾打鬥,風靡一時,最後被折騰進了監獄。六爺和兒子曉波喝酒對話那場戲,明確給我們交代了,因為六爺入獄,拋下母子二人凄苦生活,使母親過早地離去,所以曉波從來瞧不起一事無成的父親。如今這些老人退隱江湖,各自有了自己的安逸生活,逐漸褪去了身上的江湖鋒芒。唯獨六爺忘不了當初的風光,象唐·吉坷德那樣,企圖用昔日的規矩來教訓他桀驁不馴的兒子曉波和張揚跋扈的小飛一夥。這樣的結果當然可想而知,六爺只能用自己的性做沒命來和過去的時代告別。
這樣的兩代人的江湖恩怨故事在電影中不是第一次表現。最著名的是大名鼎鼎的美國影片《教父》。馬龍·白蘭度飾演的教父維托·唐·科萊昂和馮小剛飾演的六爺都是一樣的人物。他們年輕時叱吒江湖,不可一世。到老了,想安度晚年而不得。其實,又何止在電影里有這樣的故事?每一個人悉胡睜年輕氣盛的時候都有蔑視權貴、舍我其誰的氣概,都不把法律、規則放在眼裡,都想打一個屬於自己的天下。但是睜歲,隨著年長,他們都會成熟,都會和法律、規則妥協,成為後來的教父和六爺。每一個人都會經歷這樣的心路歷程。兩代人的價值觀,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骨子裡卻是一樣的,只是換了一種方式而已。年輕人的無畏敢幹既是一種蓬勃的朝氣和上進的力量,又可能是一種對社會的破壞力;而到了中年以後的沉穩持重既有深謀遠慮、思緒縝密的老道,又可能是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守成。世世代代,這樣的兩代人的價值觀更替和江湖恩怨總是不斷地在演繹,無論是電影里的江湖還是現實社會。每一代人都會覺得自己最好的時代也是所有人最好的時代。事實上所有人最好的時代是不存在的。每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最好的時代。屬於小飛的時代也終將過去,他也會成為將來的六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