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星馳在電影食神里穿的這套衣服叫什麼
是唐裝,不過黃色很難買到的,一般都是白色或黑色的
2. 鄒兆龍堅決不演踐踏民族的電影,好萊塢電影演反派為何也要穿唐裝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就是香港的娛樂圈發展最巔峰的時期,在當時的那個黃金時期涌現出來了不少很受大家喜歡和追捧的影片,也有很多的演員都是因為那些經典佳作爆紅的,尤其是有很長一段時間功夫片都十分受到大家的追捧,很多功夫明星至今都享譽世界。
如今的鄒兆龍已經有53歲了,從當年的小小替身演員,一步步走到了今天這樣的國際知名功夫巨星,鄒兆龍的每一步都是自己腳踏實地走出來的,都是他應得的。希望今後的他還能夠繼續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3. 請問在一些香港老電影中演員穿著的唐裝叫什麼在哪裡能買到
可以找我們家定做
4. 史蒂文.席格有部電影,裡面很多中國元素,有中國店鋪,喝茶!還穿著唐裝,那部電影叫什麼,
潛龍老碼首轟天3
----------------
望侍數採納,謝謝模世!
5. 找幾部史蒂芬西格的電影
《嚮往太陽》INTO THE SUN(2005)
《深海潛龍》SUBMERGED(2005)
《即日而亡》TODAY YOU DIE(2005)
《克萊蒙泰》CLEMENTINE(2004)
《深入虎穴》OUT OF REACH(2004)
《潛龍轟天3:野獸之腹》BELLY OF THE BEAST(2003)
《破繭殺機》OUT FOR A KILL(2003)
《外國人》THE FOREIGNER(2003)
《不死潛龍》HALF PAST DEAD(2002)
《以毒攻毒》EXIT WOUNDS(2001)
《急速潛龍2》TICKER(2001)
《火線戰將》THE PATRIOT(1998)
《死亡谷追殺令》FIRE DOWN BELOW(1997)
《最高危機》EXECUTIVE DECISION(1996)
《飛虎狂龍》GLIMMER MAN,THE(1996)
《暴走潛龍》UNDER SIEGE2(1995)
《非常地帶》ON DEADLY GROUND(1994)
《潛龍轟天》UNDER SIEGE(1992)
《邊緣煞星》OUT FOR JUSTICE(1991)
《七年風暴》HARD TO KILL(1990)
《奪命豹子膽》MARKED FOR DEATH(1990)
《熱血高手》ABOVE THE LAW(1988)
6. 娛樂圈中女明星的唐裝誰最好看
我覺著都很好看。我們看過很多古裝電視劇,裡面的很多女星唐裝扮相都很漂亮,最近熱扎依的唐裝扮相在網上曝光後,網友稱其還原度超高,我們來看看其他女明星的唐裝扮相吧。《狄仁傑之神都龍王》 Angelababy 穿著驚艷絕倫,網友們紛紛表示baby演技有進步了。
《美人製造》中,楊蓉飾演一個教坊女老闆蘇蓮衣。楊蓉扮相華美,圓圓的臉和豐滿的身材都讓她十分適合演繹唐代這樣的開放時代。范冰冰在《武媚娘傳奇》中穿著大膽性感,漂亮美麗。佟麗婭的古裝扮相真的值得一提,她出演的趙飛燕好像就是從歷史中走出來的一樣,傾國傾城,舞姿翩翩。每個明星的唐裝扮相都是不一樣的風格。
7. 時隔7年再扮唐裝,有了美人自覺的佟麗婭,比當初貴氣明艷加倍,你怎麼看
7年前佟麗婭尚未大紅時,在《夢回唐朝》里飾演的陶芃,就讓觀眾大呼驚艷。而直到現在,佟麗婭的唐裝扮相,也都是女明星里數一數二的驚艷。佟麗婭的五官自不必說,精緻明艷大氣,只是以前的佟麗婭,總顯得不夠自信。還被觀眾評價,長得歷仔肢很美,但沒有美出氣勢。
紅毯造型,也開始了各種大膽的嘗試,短發長發、簡潔的華麗的,各種造型駕馭起來,都是妥妥的紅毯最美。有了美人自覺,也有了事業心的佟麗婭,比當初貴氣明艷加倍,也比當初美的更自在了。所以你怎麼評價呢?(圖片來自網路)
8. 刷到一個香港電影片段,有截圖,想知道電影叫什麼名字
是電影《奇幻夜》其中一個故事〈黑傘〉
林伯(泰迪羅賓飾)穿著唐裝衫褲,手持一柄木製黑傘,經常深夜獨自游盪。今晚是農歷七月十四,林伯顯得心事重重,行事小心翼翼,直至遇上流鶯珍妮花(莫綺雯飾),結果一發不可收拾...
9. 周星馳在電影食神裡面穿的那套衣服叫什麼
我暈!那是古裝!好象沒有地方賣啊!定做應該可以吧!你去縫衣服的店裡問問吧! 或是你叫設計師為你量身定製一套,但是你要給他(她)圖片看,價錢應該會貴
10. 唐裝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中秋,中國傳統節日,服裝在此時也峰迴路轉,唐裝以其華麗、典雅的高貴氣質,也成了點綴傳統節日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
歷史令人迷戀。唐裝,似乎就具天生的懷舊,仿如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馬路上散步的上海小姐,走動的模樣,雅緻、簡約。正因如此,唐裝就有異樣的妖艷。它簡潔而悠閑,在不經意地提醒你一種清閑、富裕的生活節奏,那種讓都市年輕人在骨子裡又愛又恨的東西。
如今市場上流行的唐裝已擺脫傳統刻板印象,注入更多時尚元素。唐裝從上到下由獨塊衣料構成,它的的面料,不再限於真絲、軟緞、絲絨、織錦緞,而是廣泛採用棉、麻、化纖、萊卡、牛仔布等面料,令唐裝更具適應性。款式上,注重領口、鈕扣、門襟、開叉、下擺等細節的把握,在褲邊裙邊綉花,在邊緣處鑲邊、流蘇,再配上少數民族的綉片、吉祥的圖案、團花、漢字、龍鳳、牡丹、梅竹,更添雅趣。用雲南的蠟染布製成的唐裝也是一大潮流。
目前市面上既有出售成品唐裝的專賣店,也有可以專門定製唐裝的裁剪店。據了解,裁製一件唐裝的價格在200元左右,價位也因面料和款式的不同而有差異。
傳統之粹---旗袍
旗袍,是一種國粹,最是記憶的電影《花樣年華》中20多套美輪美奐的旗袍,更像是一陣風,吹動人們對美的渴求。沒有哪套服裝,能像一襲旗袍那樣將女人的嫵媚典雅、山水韻律體現無疑。
旗袍緊扣的高領,給人以雅緻而莊重的感覺,微緊的腰身時裝與體型篇體現出腰臀的曲線;特別是兩邊的開衩,行走時下角輕微飄動,具有輕快活潑之感。日常穿用可選用花素、全棉、府綢或滌棉細布製作的旗袍,既樸素又大方。選用小花、素格、細條絲綢製作的旗袍,可表現出溫柔、穩重的風格。選用織綿緞、絲絨製作的旗袍,是迎賓、赴宴最華貴的服裝,集莊重典雅於一身。近年來,蠟染、扎染等工藝用於旗袍,更使旗袍步入高檔時裝的行列。旗袍在袖型上有無袖、短袖、中袖和長袖之分;領型上有傳統領和無領之變;經改良的旗袍裙也深受女士們的喜愛。
新式旗袍樣式古樸、做工精緻,價格也分高中低檔。如錦緞、桑蠶絲、真絲等高檔面料旗袍價格在500元到1000元之間,而純棉、滌綸、錦綸等面料則較為便宜,價格在二三百元之間。在服裝裁剪店裡手工定製一件旗袍,價格就要便宜得多,一般布料加手工費也就百十來元,經濟實惠。
唐裝」的興盛可以看做中華文明復興的一種徵兆。然而撇開它背後宏大的象徵意義,「唐裝」本身其實是一個頗模糊的概念,關於這個名詞的內涵,時裝界有多種表述,如「華服」、「中裝」等。很多人對「唐裝」的提法大惑不解:以中華之大,唐代以降,豈無裝可穿?
其實「唐裝」,基本上是清末的中式著裝,「唐裝」說法的由來,也有些「出口轉內銷」的味道,外國人稱「華人街」為「唐人街」,自然把中式服裝叫做「唐裝」了。
「唐裝」的稱謂,其實源於海外。唐代盛期,聲譽遠及海外,以後海外各國因稱中國人為「唐人」。《明史?外國真臘傳》言:「唐人者,諸番(外國人)呼華人之稱也。凡海外諸國盡然。」在美國、東南亞乃至歐洲的華人居住區,亦因而被稱為「唐人街」,而華僑自稱唐人,正由於自古以來唐朝是讓中國人為之驕傲的朝代。把住唐人街的唐人穿的中國傳統風格的服裝稱為「唐裝」,不僅順理成章,而且早就在海外成為慣稱,成為國際公認的中國人的稱號。在20世紀初,在當時「中西服裝並行不悖」的社會大背景下,粵、港、澳一帶同胞就是以「唐裝」、「西裝」來區別中西打扮的。在2001年的上海APEC會議上,中國作為東道主請前來參會的亞洲及太平洋經濟體的領導人穿「唐裝」,並由之而掀起祥和喜慶的「唐裝」新潮,這不僅是傳統與現代的融合,而且是流行規律的必然,更是中國在國際大家庭中地位與風度的體現。
唐裝的源起時間離我們很近,因此比較容易重新融入我們的生活。比如說穿著唐裝上衣,還可配以西褲、皮鞋,外面能罩風衣,裡面襯高領衫……這種特質是唐裝風雲再起的文化層面以外的實用因素,但這個因素在流行中同樣不可或缺。也就是因為這一點,真正唐代人穿的長袍大袖,甚或離我們更近的明代袍服,才基本上不太可能重迴流行。它們的回歸可能通過另一種形式,就是元素。
據APEC會議各國元首所穿唐裝的主要設計者余鶯女士說,唐裝應當是中式服裝的通稱,當初他們設計好服裝後,大家一起討論給這套服裝起名,最後決定把這種服裝命名為"唐裝。這主要是因為國外都稱華人居住的地方為"唐人街",那"唐人"穿的衣服自然就應該叫"唐裝"了。另外,國外的一些華人也有稱中式服裝為"唐裝"的說法,所以唐裝的取名也頗有國際化的味道。
在如今唐裝遍地都是的情況下,到底哪種服裝才能稱得上是唐裝呢?其實,唐裝是由清代的馬褂演變而來的,其款式結構有四大特點:一是立領,上衣前中心開口,立式領型:二是連袖,即袖子和衣服整體沒有接縫,以平面裁剪為主;三是對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直角扣,即盤扣,扣子由紐結和紐袢兩部份組成。另外從面料來說,則主要使用織錦緞面料。
今天的唐裝並不是唐代的服裝。"襆頭紗帽"和圓領袍衫"是唐代男子最主要的服飾。"襆頭"是一種包頭用的黑色布帛。唐代是 "撰頭"盛行的時代,"襆頭"的樣式也富於變化,尤其是在唐武德初年至開元年間這一百多年的時間里,"襆頭"的形制經歷過幾次較大的變化。唐代的男子服裝主要是圓領袍衫。傳統的冠冕衣裳,只是在隆重的場合,如祭祖天地、宗廟等時偶爾用之,其他則以"襆頭袍衫"為尚。袍服的用途非常廣泛,上至帝王,下至百官,禮見宴會均可穿著,甚至將其用作朝服。袍服的款式,各個時期不盡相同,早期的袍服的袖子多用大袖,但大袖對域外的民族來說,則不太適宜。因北地寒冷,不便採用大袖,而採取緊裹雙臂的窄袖。隨著南北風俗習慣的相互滲透,這種緊身、窄袖的袍服樣式,也被漢族人民所接受,而且成為唐代袍服款式的代表。
唐代女服變化萬千,婦女服裝可歸納為三種類型:
1、窄袖衫襦、長裙;
2、胡服;
3、女著男裝。
這三種不同特點的服裝,構成了 盛唐女裝的主流。婦女衣胡服、著男裝,更是盛唐的一大特點。
現在的唐裝是傳統和現代的結合品。它既吸取了傳統服裝富有文化韻味的款式和面料,同時又吸取了西式服裝立體剪裁的優勢,使古老的唐裝重新登上了時尚舞台。
現在穿著的唐裝已經進行了很多改良。比如現在的中式服裝很少用連袖,因為連袖就等於服裝沒有肩部,也不能用墊後,那樣肩部就不夠美觀:傳統中式服裝是不收腰的,女士穿著缺乏曲線美,現在的中式服裝都改成收腰的了:過去的裙子下擺非常窄,走路只能邁碎步,現在把裙擺做大了,便於活動;還有像旗袍,傳統的開襟特別高,現代人盡管比過去開放得多,但穿起來還是有點別扭,所以開襟就低多了。
如今,唐裝的面料已不再局限於織錦緞面料,真皮唐裝已面市並開始在白領階層慢慢流行開來。真皮與唐裝的結合不僅保留了唐裝原有的雍容華貴、富態休閑的韻味,同時皮質面料和製作工藝使唐裝顯得挺括。中式的唐裝被賦予了一些西式特徵,使唐裝得以走出禮儀服裝、節日服裝的小空間,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都能穿,拓寬了唐裝的穿著場合。一些事業有成,生活條件比較優越的港澳台人士、歸國人士,以及外籍人士是這類唐裝的主要消費者
據APEC會議各國元首所穿唐裝的主要設計者余鶯女士說,唐裝應當是中式服裝的通稱,當初他們設計好服裝後,大家一起討論給這套服裝起名,最後決定把這種服裝命名為"唐裝。這主要是因為國外都稱華人居住的地方為"唐人街",那"唐人"穿的衣服自然就應該叫"唐裝"了。另外,國外的一些華人也有稱中式服裝為"唐裝"的說法,所以唐裝的取名也頗有國際化的味道。
在如今唐裝遍地都是的情況下,到底哪種服裝才能稱得上是唐裝呢?其實,唐裝是由清代的馬褂演變而來的,其款式結構有四大特點:一是立領,上衣前中心開口,立式領型:二是連袖,即袖子和衣服整體沒有接縫,以平面裁剪為主;三是對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直角扣,即盤扣,扣子由紐結和紐袢兩部份組成。另外從面料來說,則主要使用織錦緞面料。
今天的唐裝並不是唐代的服裝。"襆頭紗帽"和圓領袍衫"是唐代男子最主要的服飾。"襆頭"是一種包頭用的黑色布帛。唐代是 "撰頭"盛行的時代,"襆頭"的樣式也富於變化,尤其是在唐武德初年至開元年間這一百多年的時間里,"襆頭"的形制經歷過幾次較大的變化。唐代的男子服裝主要是圓領袍衫。傳統的冠冕衣裳,只是在隆重的場合,如祭祖天地、宗廟等時偶爾用之,其他則以"襆頭袍衫"為尚。袍服的用途非常廣泛,上至帝王,下至百官,禮見宴會均可穿著,甚至將其用作朝服。袍服的款式,各個時期不盡相同,早期的袍服的袖子多用大袖,但大袖對域外的民族來說,則不太適宜。因北地寒冷,不便採用大袖,而採取緊裹雙臂的窄袖。隨著南北風俗習慣的相互滲透,這種緊身、窄袖的袍服樣式,也被漢族人民所接受,而且成為唐代袍服款式的代表。
唐代女服變化萬千,婦女服裝可歸納為三種類型:
1、窄袖衫襦、長裙;
2、胡服;
3、女著男裝。
這三種不同特點的服裝,構成了 盛唐女裝的主流。婦女衣胡服、著男裝,更是盛唐的一大特點。
現在的唐裝是傳統和現代的結合品。它既吸取了傳統服裝富有文化韻味的款式和面料,同時又吸取了西式服裝立體剪裁的優勢,使古老的唐裝重新登上了時尚舞台。
現在穿著的唐裝已經進行了很多改良。比如現在的中式服裝很少用連袖,因為連袖就等於服裝沒有肩部,也不能用墊後,那樣肩部就不夠美觀:傳統中式服裝是不收腰的,女士穿著缺乏曲線美,現在的中式服裝都改成收腰的了:過去的裙子下擺非常窄,走路只能邁碎步,現在把裙擺做大了,便於活動;還有像旗袍,傳統的開襟特別高,現代人盡管比過去開放得多,但穿起來還是有點別扭,所以開襟就低多了。
如今,唐裝的面料已不再局限於織錦緞面料,真皮唐裝已面市並開始在白領階層慢慢流行開來。真皮與唐裝的結合不僅保留了唐裝原有的雍容華貴、富態休閑的韻味,同時皮質面料和製作工藝使唐裝顯得挺括。中式的唐裝被賦予了一些西式特徵,使唐裝得以走出禮儀服裝、節日服裝的小空間,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都能穿,拓寬了唐裝的穿著場合。一些事業有成,生活條件比較優越的港澳台人士、歸國人士,以及外籍人士是這類唐裝的主要消費者
如今,「唐裝」已成為中外人士不得不提的關鍵詞。正如面對「可口可樂」兵臨城下,「娃哈哈」打出「非常可樂,中國人自己的可樂」的大旗,激發起國人蓄積已久的民族情感,自從2001年APEC領導人身穿「唐裝」亮相後,國人就掀起了「穿中國人自己的服裝」 的萬丈豪情。豈止中國人自己穿,它還成為大洋彼岸的西方人的時尚標簽,據說上海長樂路的中裝一條街上,經常能看到一些美國人東摸摸、西看看,心情急迫地到處問「有和布希總統穿的那件一樣的嗎?」北京的一些「唐裝」經營者更是自豪地稱:「『唐裝』不僅是中華民族服飾,它還要乘APEC的東風帶動世界潮流了。」
在中國經濟處於上升時期的當前,「唐裝」的興盛似乎可以看做中華文明復興的一種徵兆。然而撇開它背後宏大的象徵意義,「唐裝」本身其實是一個頗模糊的概念,關於這個名詞的內涵�時裝界有多種表述,如「華服」、「中裝」等。很多人對「唐裝」的提法大惑不解:以中華之大,唐代以降,豈無裝可穿?
其實「唐裝」,基本上是清末的中式著裝,「唐裝」說法的由來,也有些「出口轉內銷」的味道,外國人稱「華人街」為「唐人街」,自然把中式服裝叫做「唐裝」了。
這樣算來,唐裝的源起時間離我們很近,因此比較容易重新融入我們的生活。比如說穿著唐裝上衣,還可配以西褲、皮鞋,外面能罩風衣,裡面襯高領衫……這種特質是唐裝風雲再起的文化層面以外的實用因素,但這個因素在流行中同樣不可或缺。也就是因為這一點,真正唐代人穿的長袍大袖,甚或離我們更近的明代袍服,才基本上不太可能重迴流行。
中式服裝叫做「唐裝」了。
這樣算來,唐裝的源起時間離我們很近,因此比較容易重新融入我們的生活。比如說穿著唐裝上衣,還可配以西褲、皮鞋,外面能罩風衣,裡面襯高領衫……這種特質是唐裝風雲再起的文化層面以外的實用因素,但這個因素在流行中同樣不可或缺。也就是因為這一點,真正唐代人穿的長袍大袖,甚或離我們更近的明代袍服,才基本上不太可能重迴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