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柯達膠卷的全介紹
GOLD是最便宜的彩色負片,ISO一般為200,在國外叫敏粗肢做color plus。
EKTAR是柯達最貴的專業彩色負片,這個很好橋世。
反轉有EB3(EB100),這是民用反轉;E100VS,風光用卷;E100G,日常用;E200,ISO200的反轉。
TMAX是新型薄乳膠劑的黑白膠卷。TX是舊型厚乳膠劑的黑白。
ULTRA max不清凳宏楚。PORTRA不清楚。
㈡ 電影膠卷常識
1.求電影膠片的基礎知識
電影膠片 (FILM)
1。電影膠片 製作影片用的感光材料總稱。 2。電影 一般影片的通稱,與「MOVIE」和「CINEMA」同義。
電影膠片是將感光乳劑塗布在透明柔韌的片基上製成的感光材料,包括電影攝影用的負片、印拷貝用的正片、復制用的中間片和錄音用的聲帶片等。這些膠片的結構大體相同,都由能感光的鹵化銀明膠乳劑層和支持它的片基層兩大部分組成。
電影問世初期的片基是用硝酸纖維酯製造的,其成分與火葯棉近似,極易燃燒。1923年研究成功了醋酸安全片基,之後便逐漸取代了硝酸片基。醋酸片基在成分上幾經改進,其中的三醋酸片基性能較好。50年代以後,硝酸片基完全停止了生產。
感光乳劑的主要成分為懸浮於明膠中的鹵化銀。因明膠不但可使鹵化伍困銀懸浮、不沉澱,而且本身含有敏化物質,能增加乳劑對光的敏感性,使膠片有較高的感光度以滿足拍攝電影的要求。鹵化銀本身只對400~500毫微米波長的藍紫光線敏感,拍攝出的影像與人眼所見各種顏色的明亮程度不大相同,被稱為色盲片。1873年德國人H.W.沃格爾發現染料可以擴展鹵化銀的感光范圍,於是生產出了既能感藍紫光也能感綠光的正色片。1906年以後,各類菁染料相繼出現,使膠片的感光范圍愈來愈向長波方向發展,研製出了對可見光全都敏感的全色片。此外,隨著感光范圍向紅外區的發展,紅外片也隨之誕生。紅外片主要用於航空攝影和特技、特殊攝影。拍攝電影用的黑白片一般均為全色片,用帆含於印製黑白電影拷貝的一般均為色盲片。
盡管用全色片攝影時能使各種顏色的層次分明,給藝術創作帶來很多便利,但黑白電影表現出來的影調,只能是深淺不同的灰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表現絢麗多彩的大自然的要求。於是,許多物理學家、化學家以及攝影科技工作者,紛紛對彩色攝影方法進行研究。
攝影史中出現的彩色攝影方法多達數百種,但從原理上講不外以下兩大類:一類是由不同比例的紅、綠、藍三原色光相加,得到各種顏色以至白色,所以叫做加色法。另一類是從白光中減去不同比例的紅、綠、藍三原色而得到各種深淺不同的色彩以至黑色,故稱為減色法。它們都是建立在1861年J.C.麥克斯韋提出的視覺三原色理論的基礎上的。該理論認為人的視覺器官只分別對紅綠藍三原色光敏感。紅綠兩敏感單元同時受到 *** 時,產生黃色感覺;藍、綠同時受到 *** 時,產生青色感覺;紅、藍同時受到 *** 時,產生品紅色感覺。因此,紅綠藍被稱為三原色,而黃、品紅、青分別為藍、綠、紅的補色,稱為三補色,也稱減原色。
彩 *** 的攝制採用的是減色法彩色膠片。最早成功的減色法彩 *** 要推1927年問世的特藝色,由於拷貝的製作採用染料轉印法,故又稱染印法,發明人為H.T.卡爾馬斯博士。按照這種方法,用一台比較復雜的分光束攝影機同時拍攝成 3條分別感受紅、綠、藍光的底片,然後從這些底片印製出 3條浮雕模片,分別染以青、品紅、黃三補色染料,再迭印在一條空白片上,即成為放映用的彩色拷貝(見染印法)。
80年代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彩 *** 膠片都是減色法多層片。這種膠片將分別感受紅、綠、藍三原色光的三層乳劑迭塗在同一片基上,經攝影曝光、沖洗後即可得到彩色影像(見內偶法多層彩色膠片)。
電影膠片的構造 由片基和感光乳劑兩個主要部分組成。此外,還有塗在乳劑層表面、防止外力致傷的保護層,塗在乳劑與片基之間促使兩者黏合的底層以及塗在背面起防光暈、防靜電和防捲曲的背面層。
2.求攝影機和膠卷的知識
這世界上絕大多數的電影都是用35mm的膠片攝制完成的。70mm的膠片用於拍攝電影很少,主要用於製作IMAX(巨幕)電影,這些電影以展現視覺奇觀的風光紀錄片為主。35毫米攝影機在全球的應用主要以兩個品牌為主,一個是ARRI(阿萊)一個是pannavision(潘納威申),前一個為大多數國家採用,後一個主要用於好萊塢電影攝制。ARRI的攝影機型號眾多,其中國腔轎念內以435(非同期收音),535B(同期收音)居多。而pannavision則鮮有使用(《我的父親母親》是此機使用者),主要原因只是國內的租賃公司沒有這款機器,如想使用可從香港租賃。至於ARRI與pannavision的差異性則主要體現在鏡頭上。pannavision的鏡頭宣稱能夠做到完全沒有畸變,這一點,蔡司(ARRI 一般使用配套的蔡司電影鏡頭)做不到。當然pannavision的價格也要高於ARRI,ARRI非同期收音的單機大約售價在250萬人民幣左右(不含鏡頭),同期收音的機器大約需要人民幣400萬左右,pannavision因為宣稱只租賃,不銷售而暫時不知售價。對於膠片的損耗在你舉的《變形金剛》《赤壁》這樣的電影里幾乎可以不計,膠片在好萊塢A極製作里的成本應該是微乎其微的。凡是還要惦記著從膠片里省錢的電影基本上都是小成本影片,如投資在500萬人民幣以下的影片。柯達35mm膠片一本(能拍4分鍾)大約人民幣1500元。按一部電影100分鍾,片比1:30來算為110萬人民幣左右。(一般國產電影的片比為1:8 — 1:15 )我們就誇張一點的把片比算作1:100,膠片也不過是360萬元人民幣而已,相對於1億美金的製作,估計還沒有盒飯錢多。
國內拍攝電視劇所用器材一般會選用索尼或者松下的高清攝像機,電視劇幾乎沒有拿膠片拍攝的(國內而言),因為高清攝像機是用磁帶而非膠片,所以在耗材上成本很低,大約僅需要5-6萬元的磁費用即可。(20集電視劇)
數字技術必然取代膠片,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至於膠片與數字在特性上有何不同,不是一兩句話能講明的。最大的區別可能就是曝光曲線的肩部與趾部的不同,數字機器過度的還是要硬一些,而膠片則相對順滑。但數字攝影機對照度的要求則明顯低於膠片(這意味著可以節省大量燈光的費用)。
目前現在RED推出一款硬碟的數字攝影機大受好評。其技術參數非常漂亮,宣稱能達到4K的清晰度。同時機器售價及其低廉,配齊全部設施能控制在100萬人民幣以內(含鏡頭)。
你提的問題真是太大了,沒法無安全准確的回答清楚。如果你想拍電影,那絕對不用買了機器再拍,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這么做的,除非是有錢燒的。租賃即可,價格便宜量又足。拍電視劇也是如此,所有設備租賃即可。
3.求關於攝影機和膠卷的知識
黑白膠卷 在被認為是彩色攝影時代的今天,有人對黑白攝影嗤之以鼻;有人認為黑白攝影已是過時的形式;也有人視黑白攝影為低級攝影等等。
諸如此類的看法都是不正確的。 黑白攝影是將客觀的彩色世界,抽象為黑白畫面,靠黑、白、灰之間的影調變化來表現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
雖然它不如彩色攝影那樣絢麗、逼真,但是,從藝術創作上說,它又往往較彩色攝影更含蓄、更蘊藉、更有韻味,從而也更能促進攝影者的創造性。在新聞攝影領域,由於新聞紙的質量、成本、時效等因素,黑白攝影至今仍占據主導地位。
黑白攝影與彩色攝影作為攝影的兩種基本形態,會像攝影本身一樣永存,因為它們各有千秋,各有擅長的用途。 對黑白膠卷的選擇較彩色膠卷簡單,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感色性的黑白膠卷。
-------------------------------------------------------------------------------- ●全色片、色盲片與分色片 全色片的含義與用途 感色性是指感光乳劑對各種色光的敏感情況。全色片對可見光中的紅、橙、黃、綠、青、藍、紫色光均能起敏感反應,對各種色光能以黑、白、傑的不同亮度再現景物,其效果接近人眼對景物各種色彩的亮度感受。
如紅色再現呈深灰、黃色再現呈淺灰等等。 全色片是黑白攝影中使用最為普遍的,通常使用的黑白膠卷都是全色片,既用於風光、人物、靜物等各種題材的拍攝,也用於彩色畫面、圖表的翻拍。
國產全色片在包裝盒上均註明「全色膠卷」;進口全色片的包裝盒上通常有「Pan」的標記,如「Ilford Pan F」(依爾福全色片)「Kodak plus-XPan」(柯達加X全色片)。 色盲片的含義與用途 色盲片只對可見光中的紫、藍色光起敏感反應。
它對紅、橙、黃、綠色光均不起敏感反應,俗稱對這些色光「不感光」。這意味著這些顏色的景物均是再現成黑色了。
所以色盲片不用於通常的拍攝,只用於翻拍黑白文字、黑白線圖以及用於拷貝黑白幻燈片。所以色盲片又稱「翻拍片」、「拷貝片」。
注意彩色件的翻拍需用全色片而不能用色盲片。 分色片的含義與用途 分色片又稱「正色片」。
它對可見光中的紅、橙色光不起敏感反應,而對黃、綠、青、藍、紫色光均能起敏感反應。分色片在現代攝影中主要用印刷製版、黑白圖表的翻拍暗房特技的拷貝等方面,在通常的拍攝中基本上已不採用。
國產常用分色片有公元「OA」、「OB」、「OC」及「SO」。由於在黑白攝影中大量使用的幾乎都是全色膠卷,因此,對這種全色片、色盲片與分色片的選擇就顯得較為簡單,只要稍加留心即可。
在黑白膠卷的選擇中,值得考慮的主要也是片速問題。 高速片與低速片 黑白膠卷與彩色膠卷一樣,也有各種片速,但是片速的種類較彩色片少些。
黑白全色膠卷的片速種類有:ISO25、32、50、100、125、400、1250、3200等,其中常用的是ISO50、100、(或125)、400三種片速的黑白片。 與彩色膠卷一樣,黑白膠卷片速的高低也帶來一系列照相性能的內在變化,在同等生產工藝技術的前提下,片速高——寬容度大、顆粒粗、解像力低、反差性低、灰霧度大、保存性差;片速低——寬容度小、顆粒細、解像力高、反差性高、灰霧度小、保存性好。
對高速片與代速片的選擇方法,黑白膠卷與彩色膠卷是相同的,詳見第一節「彩色膠卷的選擇」中「高速片與低速片」部分。 現代黑白膠卷中,有一種新型的黑白膠卷值得引起注意。
這就是染料型黑白膠卷。 ●染料型黑白膠卷 染料型黑白膠卷又稱「非銀鹽黑白膠卷」、「彩色法黑白膠卷」。
現在投入市場的有兩種牌號:「依爾福XP1-400」和「阿克Vario XL」,是在本世紀80年代初相繼問世的。 染料型黑白膠卷的特點 染料型黑白膠卷的主要特點是採用染料成像,打破了黑白膠卷採用銀鹽成像的傳統做法。
因此,它的沖洗工藝就不同於通常黑白膠卷的沖洗工藝,是採用彩色膠卷的沖洗工藝。上述這兩種染料型膠卷均可採用沖洗彩色膠卷的「 C-41工藝」(彩顯、漂定各5分鍾,液溫38℃)。
盡管廠家另外也推薦了更適宜的彩色沖洗工藝:「依爾福XP1-400」是兩種專用的顯影液和漂定液;「阿克發Vario XL」是「阿克發70」或「阿克發F」彩色沖洗工藝。 染料型黑白膠卷的優點 染料型黑白膠卷的主要優點有以下三點。
片速高、顆料又細。這是通常黑白膠卷不能兼得的性能。
通常黑白膠卷的片速高了,顆料勢必較粗,這是由感光乳齊本身的特性決定的。上述兩種染料型黑白膠卷的標定片速都是ISO400,但是,「依爾福XP1」可提高至ISO1600,阿克發「Vario XL」可提高至ISO3200拍攝,顆料也無明顯增粗。
曝光寬容度極大。進化論景物反差大小還是曝光過度、不足,在較大的誤差范圍內,影像質量均無明顯下降。
「XP1」可允許使用的片速范圍達ISO50~1600,「XL」可允許使用的片速范圍達ISO150-3200。這是實用價值極大的一種優點。
高倍率放大時,影像的顆料度、清晰度都明顯優於通常的黑白膠卷。 染料型黑白膠卷的價格與世界上優質黑白膠卷的價格類似,但由於採用彩色沖洗工藝故沖片代價比通常黑白膠卷要高些,而且也要麻煩些。
2攝像機知識2007年07月23日 星期一 09:57 A.M.1. 攝像機 攝像部分一般安裝在現場,它包括攝。
4.數字電影就是無膠片電影嗎
數字電影是以形式(即「0」和「1」方式)製作、傳輸和放映的。
它有三種製作方式:一是計算機生成; 二是用高清晰攝像機拍攝;三是將膠片拍攝的影片掃描 轉為數字格式。數字電影不僅避免出現膠片老化、退色,確保影片 永遠光亮如新,確保畫面沒有任何抖動和閃爍,使觀眾 再也看不到任何畫面的劃痕磨損現象。
此外,數字電影節目的發行不再需要洗映大量的膠 片,既節約發行成本又有利於環境保護,以數字方式傳 輸節目,整部電影在傳輸過程中不會出現質量損失。也 就是說,一旦數字電影信號發出,無論多少家數字影 院,也不管它位於地球的什麼位置,都可以使不同地區的觀眾同時欣賞到同一個高質量的數位元組目。
同時數字放映設備還可以為影院提供增值服務,如 實時播放重大體育比賽、文藝演出、遠程教育等等。改 變了影院膠片放映的單一模式,使之向實時、多功能、多渠道、多方位的經營模式轉變。
5.請問關於一此膠片相機的常識.請高手指教.1,膠片相機中的135膠 愛問
通常對相機分類就看它的取景方式和調焦方式。
單反相機是指使用單鏡頭反光取景器的相機(SLR)。數碼單反和傳統單反只是感光和存儲介質不同,原理相同。
另外單反是一個系統。35mm相機和120膠片相機都有採用這種系統的。
在這種系統中,反光鏡和棱鏡的獨到設計使得攝影者可以從取景器中直接觀察到通過鏡頭的影像。 因此,可以准確地看見膠片所看見的相同影像。
該系統的心臟是一塊活動的反光鏡,它呈45°角安放在膠片平面的前面。進入鏡頭的光線由反光鏡向上反射到一塊毛玻璃上。
在毛玻璃的上方安裝了一個五面的棱鏡(叫做五棱鏡)。這種棱鏡多次反射影像直到將其送至目鏡,此時影像已是上下正立且左右校正的了。
單反相機的快門系統也和其它相機有些區別,幾乎所有SLR照相機的快門都直接位於膠片的前面。由於這種快門位於膠片平面,因而稱作焦平面快門。
取景時,因為快門是閉合的。當按下快門按鈕時,反光鏡迅速向上翻起並不阻擋光路(別的相機沒有這個步驟 ),同時快門打開,讓光線到達膠片。
然後,大多數照相機中的反光鏡會立即復位;也就是說,一旦快門再次閉合,反光鏡便迅速返回到原來的位置。 當然這個單反的快門系統也有些問題,比如機振就是比較嚴重的問題,另外在快門開啟的時候取景器是無法看到影像的。
不過就大多數用途來說,SLR是一種極好的取景系統。 在取景屏上所看到的就是拍攝的最終畫面。
並且可以使用取景屏作為聚焦屏,因為取景時影像清晰,那麼拍攝到的影像也會是清晰的。 此外單反相機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安裝從超廣角(包括魚眼鏡頭)到長焦很大的一個焦段范圍的鏡頭,不需要單獨購買其它機身,便攜性相當明顯(我沒說和小數碼比)。
總結一下就是機身只有一個鏡頭,通過這個鏡頭取景、拍攝,並且這個鏡頭是可更換的相機就被稱為單反機。 ----------------無敵分割線------------- 旁軸也數碼化了,並不只停留在膠片時代。
徠卡M3就是數字化的旁軸相機,只不過這個現在看來挺弱的。 M8是M系列最新推出的旁軸數碼相機。
旁軸相機和單反相機一樣為35mm相機,一樣採用焦平面快門,一樣可以更換鏡頭,只是取景和調焦方式不同。旁軸採用重影調焦,取景器在相機一側(不同的鏡頭需要使用不同的取景器),而且不是通過鏡頭取景。
取景器看到的畫面和實際拍攝存在一定視差(高級旁軸機帶有視差補償功能)。 旁軸的出現是因為人們對相機小型化的需求,不過由於結構限制鏡頭的焦段很有限,不能裝備超廣角或者長焦鏡頭。
在單反系統發明以後就逐漸退出了市場 ----------------又是無敵分割線------------- 一般把使用120膠片的的相機稱為中畫幅相機。 因為120底片寬是6cm,而底片長度可以根據後背不同而變化,所以很多相機根據所拍攝底片的長寬數值命名。
例如645(底片尺寸6X4。5cm)、6X6(尺寸6X6cm,後同)、6X7、6X9、612(6X12cm)、617(6X17cm)。
有些相機可更換不同片幅的後背。 比如瑪米亞RB67。
----------------更強的無敵分割線------------- 大片幅的一般指使用4X5英寸以上的底片的單軌或雙軌座機。如8X10座機。
這些相機使用超大底片,可進行移軸等操作。使用高級鏡頭底片的解析度極高,可直接印像(主要是沒這么大的放大機……)。
不過由於操作復雜,笨重等原因非一般發燒友所能玩的。 ----------------更強的無敵分割線------------- LOMO本身指前蘇聯50年代的一款間諜相機,所以操作機器簡單,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的鏡頭,經由獨特彎曲的角度,讓它得以日夜兼拍無須閃光,而且對於紅、藍、黃感光特別敏銳,色澤異常鮮艷。
現在LOMO被引申為一種隨意的拍攝方式。 ----------------重來的無敵分割線------------- 變焦鏡頭(1:3。
9-1:4。8)是指最大光圈F3。
9-4。8。
----------------不嫌煩的無敵分割線------------- 遮光罩就是遮光的…… 視角在50度左右的鏡頭是標准鏡頭。 轉換成35mm相機的焦距就是40-55mm。
PK卡口好像是賓得的。 ----------------最後的無敵分割線------------- 分什麼了,不一定都用135膠片單反,根據喜好可能使用中片幅或者大片幅機器。
㈢ 7膠卷是什麼
由片軸捲起來的膠片。
135膠卷適應於各種型號的135照相機。這種膠卷寬35毫米,長160~源激搭170厘米,膠卷兩邊有按規則排列的片孔。一雹拿般可拍攝3.6厘米×2.4厘米的底片36張,也有可拍攝20、24、72張的135膠卷。120膠卷的長度一般為81-82.5厘米,寬度為6.1-6.5厘米。120膠卷拍攝幾張底片,取決於相機的型號而各不相同。
膠卷除了按尺寸分類還可以按照感光速度分類有有iso100、iso200、iso400等鉛並。
㈣ 膠卷碟片上面的數字是什麼意思,就比如7218,5207之類的
膠片的型號,5207是柯達的電影膠片。
㈤ 膠卷基礎知識
膠卷又名菲林轎侍顫、底片、膠片,是一種成像器材。那麼你對膠卷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膠卷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膠卷的分類
按尺寸分類
常見的有120膠卷和135膠卷[1]。
經常用的是135膠卷,135膠卷適應於各種型號的135照相機。這種膠卷寬35毫米,長160~170厘米,膠卷兩邊有按規則排列的片孔。一般可拍攝3.6厘米×2.4厘米的底片36張,也有可拍攝20、24、72張的135膠卷。
120膠卷根據不同的120照相機可拍攝出大小不同的畫面,其中有拍攝16張底片的(畫幅為4.5×6厘米);拍攝12張底片的(6×6厘米);還有拍攝10張底片的(6×7厘米)與8張底片的(6×9厘米)。120膠卷的長度一般為81-82.5厘米,寬度為6.1-6.5厘米。120膠卷拍攝幾張底片,取決於相機的型號而各不相同。
按感光速度分類
按感光速度有iso100、iso200、iso400等等。這里數值變一倍則曝光時所需的曝光量也變一倍,數值越大則速度越快。當然,以前也用過很多其他速度表示 方法 ,常見的有美國ASA制和德國的DIN制("定"制)。我國採用GB(即國家標准)制,與DIN制相當。根據GB制,可分為快片(GB24°以上),中速片(GB21°),慢片(GB18°)以下。每增加GB3°,其感光度就增加一倍。如GB24°膠卷就比GB21°膠卷的感光度快一倍。各種感光度標准,可以互相換算。ASA100相當於GB21°或21DIN。
底片以感光速度(ISO)來分別,由最低速之ISO25度至高速之ISO3200,一般來說感光度越低,畫質越細膩。以片幅大小來分別有常用的120型(大底片)、135型(最常用,底片寬35mm)、110型(小型匣式)等,還有另外為拍攝 廣告 或大型海報而設的諸如4"*5"或8"*10"大幅底片。以感光類型來分的則有黑白底片、彩色底片、紅外線底片等。而彩色底片因應不同的光源而調整相片的色調,又分為日光片與燈光片,若用燈光片拍攝日光下的景物,則相片色調會偏藍。
常用的底片規格是135,在數位攝影不斷的普及下,還沿用底片攝影的閉敗已經不多,而底片仍有其無可取代的優點,例如135底片面積就比多數數碼相機感光板(數碼介質)大,如果要製作大幅照片,仍然是用底片較佳,另外底片影像層次感較強、色彩自然(類比產生的色彩)、圖質細膩(像素高)、寬容度大(容易保留亮部或暗部細節)等,其成象質素較數碼相機為佳。尤其在光線暗的情況下,會需要長時間曝光拍攝,或在沖洗底片時作增感顯影(提高顯影液濃度或拉長顯影時間),例如KodakTri-X400增感顯影至iso1600,甚至KodakT-maxp3200增感顯影至iso6400也有不錯的畫質,然而長時間曝光在數位攝影上會產生大量雜訊,因此有部分攝影師仍堅持使用底片拍攝。
雖然用膠卷拍攝能制談圓作素質高的相片,然而這需要熟習暗房技巧,一般來說快沖印店難以充分發揮底片的優點,所以用底片攝影者最好親自沖印相片,例如可以在印放相片的時候實行分區曝光,自行調整相片反差及裁剪,另外也因為黑白沖印所用的葯水毒性遠較彩色沖印低,並且沖印過程較簡單,所以很多人在黑白暗房作手工沖印,彩色底片多數用自動沖印機器來避免接觸彩色沖印的葯水,不過手工沖印的素質比自動沖印機器佳。
按色彩還原分類
有黑白膠卷,彩色膠卷等。
1、黑白膠卷:按其感色性能分可分為全色片、分色片、色盲片、紅外線片、X光片等,常用的是全色片,全色片是對自然界各種色彩,紅、橙、黃、綠、青、藍、紫色都能以不同深淺的黑色調子顯示出來。分色片除了感受可見光中的藍、紫色外,還能感受黃、綠色,對於紅色它不能感受,這種膠片常用於印刷製版,有時也用於風光攝影。色盲片對可見光中的藍紫光比較敏感,對綠光和紅光很不敏感,一般用於文件與黑白底片拷貝等。紅外線片,專門感受比紅光波長的光線,一般為航空、軍事攝影所用。
黑白膠片的選擇:如何選用低速、中速或高速膠卷,要根據拍攝對象、拍攝條件、以及最後照片放大倍率等不同要求去決定。
一般情況下,在室外拍攝,光線條件較好、景色亮度大、反差也大時選用21DIN中速膠卷為宜。如果景物反差平淡,可選用反差略大的低速膠卷。
在室內拍攝,若被攝物體有動感,無論是用自然光或燈光,則應選擇感光度高的膠卷,可避免因曝光不足而影響影像的層次,或因曝光時間太長而使有動感的物體形成影像模糊不清。利用閃光燈拍攝時,一般選用21DIN或感光更高的膠卷,這樣不僅感光指數可以大些,而且由於感光度高其寬容度也大,不致使底片反差過大。
體育拍攝,一般不宜使用閃光燈,體育拍攝動感強烈,要選用高速感光度(如24DIN、27DIN)的膠卷。
舞台攝影,一般也不宜使用閃光燈,它須選用感光度更高的膠卷。
拍攝人像、靜物、風光照片,要求具有豐富的層次,銀粒細膩、質感強、悅目和諧的影調,應盡量選用低速和中速膠卷。
2、彩色膠卷:攝影用的彩色膠卷有彩色負片和彩色反轉片。
⑴彩色負片,它經過沖洗後,負片(底片)上的顏色是原物體顏色的補色負像。彩色負片主要用於製作彩色照片;並能直接印、放黑白照片,但照片的層次、反差受到一定影響。彩色負片拍攝的感光寬容度比黑白膠片要小得多。在拍攝時受色溫和周圍環境的影響,造成底片偏色,但可以在照片製作中用不同濾色片子以校正。彩色負片是用途最為廣泛的一種彩色膠卷。
⑵彩色反轉片,它經過反轉沖洗工藝後,就能獲得和被攝物一樣的彩色正像。彩色反轉片的彩色圖像、色彩還原和影像的清晰度都優於彩色照片,用彩色反轉片製版印刷要比彩色照片好。彩色反轉片,其色彩真實、鮮艷、飽滿。拍攝時要求嚴格,感光寬容度甚小,要求曝光准確,如果曝光相差1/2倍,各種色彩與密度、層次都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正片與負片
所謂正片是指反轉片,反轉片容易保存、復制,適合專業攝影。反轉片又分為日光型和燈光型,“日光型”反轉片適合日光、電子閃光燈、藍色閃光燈泡。“燈光型”反轉片適合一般鎢絲燈、白色閃光燈泡、白色攝影燈泡,其中 A型 適合3400K色溫, B型 適用於3200K色溫。 負片是指膠卷經過沖洗後的影像,正好與原來景物色彩相反(例如黑頭發在底片上影像是白的)。負片洗印照片比較便宜、快速,適合拍攝一般紀念照。黑白膠卷分有正片和負片,可利用暗房技巧、隨心所欲製作不同效果照片,深受行家青睞。
紅外線膠卷
紅外線膠卷具有超越人眼局限的效果,有黑白和彩色之分。
膠卷的組成部分保護膜
保護膜的用處是保護膠卷。因為膠卷的感光乳劑很軟,容易劃傷,所以要在它上面塗一層保護膜以使它不致受傷。保護膜是透明且很硬的。
感光乳劑
感光乳劑主要成份為鹵化銀和照相明膠。鹵化銀便是膠卷的感光材料,照相明膠是鹵化銀的載體,鹵化銀受光的照射後形成潛影,(這時是看不到影像的,所以叫潛影)既鹵化銀中出現了銀原子的顆粒。後期經顯影,就成為我們一般看到的膠片了(就是將形成銀顆粒的點放大)。其實將膠片長時間曝光也有這樣的效果,膠卷頭的顏色就是長時間曝光形成的(沒有經過顯影過程)。
片基
片基的作用是支撐感光乳劑,所以對它的要求是透明度好,平整韌性好和機械強度高,要能撐起感光乳劑。
防光暈層
若沒有防光暈層,拍攝的一個路燈會大的像太陽一樣,這就是光暈,強光使膠卷上一個很大的面積感光。
膠卷的使用和購買旅遊攝影時,以ISO100膠卷使用最普遍。國外膠卷價格都比國內昂貴,所以 出國 旅遊寧願多帶膠卷,也不要少帶。不過,由於“9·11”之後愈來愈多的國際航空樞紐採用了大功率X光掃描設備,因此對膠卷的威脅也愈來愈大。
購買膠卷時,必須檢查膠卷是否過期,拍攝過的膠卷應避免受潮、受熱,立刻送到專業沖印公司沖洗;為求穩定效果,最好固定與某一專業沖印公司合作。
膠卷品牌不同,色溫也會不同,最好依照拍攝主題先行試用多種,然後再選擇合乎需要的膠卷。當然,多參考別人的 經驗 也是可行之道。
膠卷退出歷史舞台
隨著美國最後一家沖洗和曬印柯達膠卷的店家宣布停止收件,曾經世界最暢銷的彩色膠卷即將走進人們的記憶中。上月29日,美國堪薩斯州的這個名叫杜威恩的小型家庭攝影公司,沖洗曬印出了全世界最後一卷柯達克羅姆膠卷。從1935年推出至今,柯達克羅姆已經享有75年的歷史榮譽。
作為柯達推出的首款彩色膠卷,柯達克羅姆不僅橫掃全球市場,更是記錄了一個又一個標志性的歷史事件,無論是肯尼迪總統遇刺的畫面,還是美國《國家地理》經典封面照《阿富汗少女》。但即便是這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膠卷,也難抵數碼產品的蠶食而走向“夕陽”。早在2009年6月,柯達公司就宣布停止生產柯達克羅姆膠片,其主要的原因便是市場需求量的下降及製造和沖洗這種膠片所需要的高成本,當時,柯達相關部門總裁赫利亞爾就表示,“讓柯達克羅姆彩色膠卷退出市場真的是個困難的決定”。而這次,隨著最後一卷柯達克羅姆沖洗曬印出來,它所代表的彩色膠卷時代也定格在影像中。
“不進則退”的遺憾
技術的變革從來就不因誰創造過歷史就手軟。近幾年,數碼產品因其便捷和低成本的優勢日益擠占傳統膠片市場,最終形成了如今“人人擁有”、“人人拍得起”的局面。盡管數字技術的進步使得數碼成像的效果和質量日臻完善,但一些專業人士和極端“發燒友”依然能說出柯達克羅姆不可匹敵的優勢,譬如其出色的色彩還原及優異的顆粒控制,而這無疑歸功於其生產過程的復雜及要求的苛刻。就好像要在質量和普及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而成果如何,歸根到底還得市場說了算。
如若我們重溫曾經拿著膠捲去沖洗的場面,就會發現,那個時候的門面比現在大得多,取件的時間也比現在長,立等可取是根本不可能的。技術和市場需求永遠是檢驗一個企業產品生命力的重要力量,柯達為何在數碼產品的沖擊面前延續不了柯達克羅姆的神話,這其中不僅有著技術發展規律的必然,也多少有點不積極應對的遺憾。對此,長期從事攝影工作的謝震霖表示,“彩色膠卷仍然有一部分執著的支持者,真說它從此退出歷史舞台,現在還不能下這個定論”,他認為,“柯達失去了一個機會,也給競爭對手創造了機會”。不僅柯達一家,包括富士在內的多家企業,其傳統的膠片產業均受到了數碼技術的沖擊。難道真是應了那句“船大調頭難”的老話嗎?謝震霖透露,“柯達克羅姆的成功是有著雄厚的技術支持的,在這個方面柯達邁步較早也較大,然而,盡管其早期曾推出過數碼產品的技術後備,但真到面對沖擊的時候,柯達的步子又邁小了,收回去了。”
“不可復制”的永恆
“寶麗來剛剛跟我們說拜拜,現在又是柯達克羅姆,不知道下一個會是什麼……”這是國外的攝影論壇上一位網友09年6月得知柯達克羅姆膠卷宣布停產後發出的感慨。在這個萊卡已成傳奇,寶麗來成為回憶,柯達即將成為歷史的數碼時代,除了對過往的一種集體懷舊,膠卷究竟還有多少意義?
㈥ 120/135/35MM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135什麼是120什麼是35MM
1、35MM相機就是135相機,兩者是同一種相機的兩種稱呼.
135相機的膠卷畫幅是寬36x高24mm,算上高度和上下的方型齒孔總高度是35mm.
這種膠捲起源於19世紀末的電影膠卷,後來是山液德過人把它1924年(左右)用於萊卡相機並形成工業化生產,這就是最初使用35mm膠卷的相機.後來大家就公認把35mm膠卷稱為135膠卷,把用135膠卷的相機稱為135相機.
2、35mm底片規格為24mm×36mm,這種規格是目前人們使用最為廣泛的傳統相機膠卷規格,因此逗並物在攝影界形成了一個傳統,即將其作為一個參照物,就像很多時候在標出公制長度單位「米」的同時還要換算為英制長度單位「英尺」並在其後註明.
一般說來,120照相機是因使用120膠卷而得名.「120 」是一種規格膠卷的商品編號,沒有什麼特殊意義,但蔽拍編號的產生與使用是與照相機的發展緊密相聯的.120相機通常是指中型片幅相機,中型片幅膠片的大小是135和4 x 5膠片之中間,所以便稱之為中型片幅,中型片幅的膠片有很多種,以前有120,122,127,620,等,這些膠片的編號並不以膠片大小作分類,其實它們的大小都是一樣,只不過是膠片長度不同.現在多數只有120型號的膠片在市場上流通,所以才會叫用中型片幅的相機做120相機,市場上除了120外,還有220,是比120長一倍的膠片.
㈦ 相機膠卷的規格問題
過去相機膠卷的規格我現在相繼膠卷的規格一樣嗎?----到目前為止只有135卷和120卷仍在生產。
可以通用嗎? ----不是135、120規格的就不能通用了,幾乎是根本不能用。我所知只有620和120規格可以在小小的改動下通用,僅此而已。620和120尺幅面積是一樣的,只是620比120膠卷長度長,就是能拍得更多些。
面前你能購買到的還在生產的也只有這120和135兩種膠卷了
攝影術 照相機的發展至今一百多年,從最先的瀝青版、銀版火棉版到後來的溴化銀膠片直到現在還在量產的膠卷此間過程難以用片言闡述。
曾經量產過的膠卷型號曾經有很多很多種,比如有:868、120、127、126、916、620、135、110等等型號。 簡單列舉的這些膠卷型號好比現在我們常用的1號電池、5號電池、7號電池的意思,指的是每種膠卷的感光尺寸,拍攝張數的不同。現在依然能購買到的膠卷135卷一般通常可以拍攝36張左右24*36毫米畫幅的絕告照片;每卷120膠卷6*6畫幅為12張;6*4.5畫幅為16張。
135,120兩種型號的膠卷目前黑白、彩色、反轉的3種類型的膠卷都能買到。
所以收購古董相機也要注意:目前能碰到比較多的老相機的搭祥膠卷規並枝明格是:127、110的為多。
有許多規格的相機,因為歷史原因我國沒有什麼引進 進口的數量。
如有收藏方面的信息和心得,同樣有這方面興趣的我,我們可以交流。
㈧ 求關於攝影機和膠卷的知識
黑白膠卷
在被認為是彩色攝影時代的今天,有人對黑白攝影嗤之以鼻;有人認為黑白攝影已是過時的形式;也有人視黑白攝影為低級攝影等等。諸如此類的看法都是不正確的。
黑白攝影是將客觀的彩色世界,抽象為黑白畫面,靠黑、白、灰之間的影調變化來表現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雖然它不如彩色攝影那樣絢麗、逼真,但是,從藝術創作上說,它又往往較彩色攝影更含蓄、更蘊藉、更有韻味,從而也更能促進攝影者的創造性。在新聞攝影領域,由於新聞紙的質量、成本、時效等因素,黑白攝影至今仍占據主導地位。
黑白攝影與彩色攝影作為攝影的兩種基本形態,會像攝影本身一樣永存,因為它們各有千秋,各有擅長的用途。
對黑白膠卷的選擇較彩色膠卷簡單,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感色性的黑白膠卷。
--------------------------------------------------------------------------------
●全色片、色盲片與分色片
全色片的含義與用途
感色性是指感光乳劑對各種色光的敏感情況。全色片對可見光中的紅、橙、黃、綠、青、藍、紫色光均能起敏感反應,對各種色光能以黑、白、傑的不同亮度再現景物,其效果接近人眼對景物各種色彩的亮度感受。如紅色再現呈深灰、黃色再現呈淺灰等等。
全色片是黑白攝影中使用最為普遍的,通常使用的黑白膠卷都是全色片,既用於風光、人物、靜物等各種題材的拍攝,也用於彩色畫面、圖表的翻拍。國產全色片在包裝盒上均註明「全色膠卷」;進口全色片的包裝盒上通常有「Pan」的標記,如「Ilford Pan F」(依爾福全色片做神)「Kodak plus-XPan」(柯達加X全色片)。
色盲片的含義與用途
色盲片只對可見光中的紫、藍色光起敏感反應。它對紅、橙、黃、綠色光均不起敏感反應,俗稱對這些色光「不感光」。這培譽意味著這些顏色的景物均是再現成黑色了。所以色盲片不用於通常的拍攝,只用於翻拍黑白文配胡段字、黑白線圖以及用於拷貝黑白幻燈片。所以色盲片又稱「翻拍片」、「拷貝片」。注意彩色件的翻拍需用全色片而不能用色盲片。
分色片的含義與用途
分色片又稱「正色片」。它對可見光中的紅、橙色光不起敏感反應,而對黃、綠、青、藍、紫色光均能起敏感反應。分色片在現代攝影中主要用印刷製版、黑白圖表的翻拍暗房特技的拷貝等方面,在通常的拍攝中基本上已不採用。國產常用分色片有公元「OA」、「OB」、「OC」及「SO」。由於在黑白攝影中大量使用的幾乎都是全色膠卷,因此,對這種全色片、色盲片與分色片的選擇就顯得較為簡單,只要稍加留心即可。在黑白膠卷的選擇中,值得考慮的主要也是片速問題。
高速片與低速片
黑白膠卷與彩色膠卷一樣,也有各種片速,但是片速的種類較彩色片少些。黑白全色膠卷的片速種類有:ISO25、32、50、100、125、400、1250、3200等,其中常用的是ISO50、100、(或125)、400三種片速的黑白片。
與彩色膠卷一樣,黑白膠卷片速的高低也帶來一系列照相性能的內在變化,在同等生產工藝技術的前提下,片速高——寬容度大、顆粒粗、解像力低、反差性低、灰霧度大、保存性差;片速低——寬容度小、顆粒細、解像力高、反差性高、灰霧度小、保存性好。
對高速片與代速片的選擇方法,黑白膠卷與彩色膠卷是相同的,詳見第一節「彩色膠卷的選擇」中「高速片與低速片」部分。
現代黑白膠卷中,有一種新型的黑白膠卷值得引起注意。這就是染料型黑白膠卷。
●染料型黑白膠卷
染料型黑白膠卷又稱「非銀鹽黑白膠卷」、「彩色法黑白膠卷」。現在投入市場的有兩種牌號:「依爾福XP1-400」和「阿克Vario XL」,是在本世紀80年代初相繼問世的。
染料型黑白膠卷的特點
染料型黑白膠卷的主要特點是採用染料成像,打破了黑白膠卷採用銀鹽成像的傳統做法。因此,它的沖洗工藝就不同於通常黑白膠卷的沖洗工藝,是採用彩色膠卷的沖洗工藝。上述這兩種染料型膠卷均可採用沖洗彩色膠卷的「 C-41工藝」(彩顯、漂定各5分鍾,液溫38℃)。 盡管廠家另外也推薦了更適宜的彩色沖洗工藝:「依爾福XP1-400」是兩種專用的顯影液和漂定液;「阿克發Vario XL」是「阿克發70」或「阿克發F」彩色沖洗工藝。
染料型黑白膠卷的優點
染料型黑白膠卷的主要優點有以下三點。
片速高、顆料又細。這是通常黑白膠卷不能兼得的性能。通常黑白膠卷的片速高了,顆料勢必較粗,這是由感光乳齊本身的特性決定的。上述兩種染料型黑白膠卷的標定片速都是ISO400,但是,「依爾福XP1」可提高至ISO1600,阿克發「Vario XL」可提高至ISO3200拍攝,顆料也無明顯增粗。
曝光寬容度極大。進化論景物反差大小還是曝光過度、不足,在較大的誤差范圍內,影像質量均無明顯下降。「XP1」可允許使用的片速范圍達ISO50~1600,「XL」可允許使用的片速范圍達ISO150-3200。這是實用價值極大的一種優點。
高倍率放大時,影像的顆料度、清晰度都明顯優於通常的黑白膠卷。
染料型黑白膠卷的價格與世界上優質黑白膠卷的價格類似,但由於採用彩色沖洗工藝故沖片代價比通常黑白膠卷要高些,而且也要麻煩些。
2攝像機知識2007年07月23日 星期一 09:57 A.M.1. 攝像機
攝像部分一般安裝在現場,它包括攝像機、鏡頭、防護罩、支架和電動雲台。它的作用是對監視區域進行攝像並將其轉換成電信號。
像機分為彩色和黑白兩種,一般黑白攝像機要比彩色的靈敏度高,比較適合用於光線不足的地方,如果使用的目的只是監視景物的位置和移動,可採用黑白攝像機;如果要分辨被攝像物體的細節,比如分辨衣服和景物的顏色,則採用彩色的比較好。
攝像機的規格可分為1/3〃、1/2〃和2/3〃等,安裝方式有固定和帶雲台二種。
在閉路監控系統中,攝像機又稱攝像頭或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即電荷耦合器件。嚴格來說,攝像機是攝像頭和鏡頭的總稱,而實際上,攝像頭與鏡頭大部分是分開購買的,用戶根據目標物體的大小和攝像頭與物體的距離,通過計算得到鏡頭的焦距,所以每個用戶需要的鏡頭都是依據實際情況而定的,不要以為攝像機(頭)上已經有鏡頭。
攝像頭的主要感測部件是CCD,它具有靈敏度高、畸變小、壽命長、抗震動、抗磁場、體積小、無殘影等特點,CCD是電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 Device)的簡稱,它能夠將光線變為電荷並可將電荷儲存及轉移,也可將儲存之電荷取出使電壓發生變化,因此是理想的攝像元件。是代替攝像管感測器的新型器件。
CCD的工作原理是:被攝物體反射光線,傳播到鏡頭,經鏡頭聚焦到CCD晶元上,CCD根據光的強弱積聚相應的電荷,經周期性放電,產生表示一幅幅畫面的電信號,經過濾波、放大處理,通過攝像頭的輸出端子輸出一個標準的復合視頻信號。這個標準的視頻信號同家用的錄像機、VCD機、家用攝像機的視頻輸出是一樣的,所以也可以錄像或接到電視機上觀看。
1,CCD攝像機的選擇和分類
CCD晶元就像人的視網膜,是攝像頭的核心。目前我國尚無能力製造,市場上大部分攝像頭採用的是曰本SONY、SHARP、松下、LG等公司生產的晶元,現在韓國也有能力生產,但質量就要稍遜一籌。 因為晶元生產時產生不同等級,各廠家獲得途徑不同等原因,造成CCD採集效果也大不相同。在購買時,可以採取如下方法檢測:接通電源,連接視頻電纜到監視器,關閉鏡頭光圈,看圖像全黑時是否有亮點,屏幕上雪花大不大,這些是檢測CCD晶元最簡單直接的方法,而且不需要其它專用儀器。然後可以打開光圈,看一個靜物,如果是彩色攝像頭,最好攝取一個色彩鮮艷的物體,查看監視器上的圖像是否偏色,扭曲,色彩或灰度是否平滑。好的CCD可以很好的還原景物的色彩,使物體看起來清晰自然;而殘次品的圖像就會有偏色現象,即使面對一張白紙,圖像也會顯示藍色或紅色。個別CCD由於生產車間的灰塵,CCD靶面上會有雜質,在一般情況下,雜質不會影響圖像,但在弱光或顯微攝像時,細小的灰塵也會造成不良的後果,如果用於此類工作,一定要仔細挑選。
1、依成像色彩劃分 彩色攝像機:適用於景物細部辨別,如辨別衣著或景物的顏色。 黑白攝像機:適用於光線不充足地區及夜間無法安裝照明設備的地區,在僅監視景物的位置或移動時,可選用黑白攝像機。
2、依解析度靈敏度等劃分 影像像素在38萬以下的為一般型,其中尤以25萬像素(512*492)、解析度為400線的產品最普遍。 影像像素在38萬以上的高解析度型。
3、按CCD靶面大小劃分 CCD晶元已經開發出多種尺寸: 目前採用的晶元大多數為1/3"和1/4"。在購買攝像頭時,特別是對攝像角度有比較嚴格要求的時候,CCD靶面的大小,CCD與鏡頭的配合情況將直接影響視場角的大小和圖像的清晰度。1英寸--靶面尺寸為寬12.7mm*高9.6mm,對角線16mm。 2/3英寸--靶面尺寸為寬8.8mm*高6.6mm,對角線11mm。 1/2英寸--靶面尺寸為寬6.4mm*高4.8mm,對角線8mm。 1/3英寸--靶面尺寸為寬4.8mm*高3.6mm,對角線6mm。 1/4英寸--靶面尺寸為寬3.2mm*高2.4mm,對角線4mm。
4、按掃描制式劃分 PAL制。 NTSC制。 中國採用隔行掃描(PAL)制式(黑白為CCIR),標准為625行,50場,只有醫療或其它專業領域才用到一些非標准制式。另外,曰本為NTSC制式,525行,60場(黑白為EIA)。
5、依供電電源劃分 110VAC(NTSC制式多屬此類), 220VAC, 24VAC。12VDC或9VDC(微型攝像機多屬此類)。
6、按同步方式劃分 內同步:用攝像機內同步信號發生電路產生的同步信號來完成操作。 外同步:使用一個外同步信號發生器,將同步信號送入攝像機的外同步輸入端。 功率同步(線性鎖定,line lock):用攝像機AC電源完成垂直推動同步。 外VD同步:將攝像機信號電纜上的VD同步脈沖輸入完成外VD同步。 多台攝像機外同步:對多台攝像機固定外同步,使每一台攝像機可以在同樣的條件下作業,因各攝像機同步,這樣即使其中一台攝像機轉換到其他景物,同步攝像機的畫面亦不會失真。
7、按照度劃分,CCD又分為:
普通型 正常工作所需照度1~3LUX
月光型 正常工作所需照度0.1LUX左右
星光型 正常工作所需照度0.01LUX以下
紅外型 採用紅外燈照明,在沒有光線的情況下也可以成像
8、按外觀分:有機板型、針孔型、半球型。
CCD彩色攝像機的主要技術指標
(1)CCD尺寸,亦即攝像機靶面。原多為1/2英寸,現在1/3英寸的已普及化,1/4英寸和1/5英寸也已商品化。
(2)CCD像素,是CCD的主要性能指標,它決定了顯示圖像的清晰程度,解析度越高,圖像細節的表現越好。CCD是由面陣感光元素組成,每一個元素稱為像素,像素越多,圖像越清晰。現在市場上大多以25萬和38萬像素為劃界,38萬像素以上者為高清晰度攝像機。
(3)水平解析度。彩色攝像機的典型解析度是在320到500電視線之間,主要有330線、380線、420線、460線、500線等不同檔次。 解析度是用電視線(簡稱線TV LINES)來表示的,彩色攝像頭的解析度在330~500線之間。解析度與CCD和鏡頭有關,還與攝像頭電路通道的頻帶寬度直接相關,通常規律是1MHz的頻帶寬度相當於清晰度為80線。 頻帶越寬,圖像越清晰,線數值相對越大。
(4)最小照度,也稱為靈敏度。是CCD對環境光線的敏感程度,或者說是CCD正常成像時所需要的最暗光線。照度的單位是勒克斯(LUX),數值越小,表示需要的光線越少,攝像頭也越靈敏。月光級和星光級等高增感度攝像機可工作在很暗條件,2~3lux屬一般照度,現在也有低於1lux的普通攝像機問世。
(5)掃描制式。有PAL制和NTSC制之分。
(6)攝像機電源。交流有220V、110V、24V,直流為12V 或9V。
(7)信噪比。典型值為46db,若為50db,則圖像有少量雜訊,但圖像質量良好;若為60db,則圖像質量優良,不出現雜訊。
(8)視頻輸出。多為1Vp-p、75Ω,均採用BNC接頭。
(9)鏡頭安裝方式。有C和CS方式,二者間不同之處在於感光距離不同。
2、CCD彩色攝像機的可調整功能
(1)同步方式的選擇
A、對單台攝像機而言,主要的同步方式有下列三種:
內同步--利用攝像機內部的晶體振盪電路產生同步信號來完成操作。 外同步--利用一個外同步信號發生器產生的同步信號送到攝像機的外同步輸入端來實現同步。
電源同步--也稱之為線性鎖定或行鎖定,是利用攝像機的交流電源來完成垂直推動同步,即攝像機和電源零線同步。
B、對於多攝像機系統,希望所有的視頻輸入信號是垂直同步的,這樣在變換攝像機輸出時,不會造成畫面失真,但是由於多攝像機系統中的各台攝像機供電可能取自三相電源中的不同相位,甚至整個系統與交流電源不同步,此時可採取的措施有: 均採用同一個外同步信號發生器產生的同步信號送入各台攝像機的外同步輸入端來調節同步。 調節各台攝像機的"相位調節"電位器,因攝像機在出廠時,其垂直同步是與交流電的上升沿正過零點同相的,故使用相位延遲電路可使每台攝像機有不同的相移,從而獲得合適的垂直同步,相位調整范圍0~360度。
(2)自動增益控制 所有攝像機都有一個將來自CCD的信號放大到可以使用水準的視頻放大器,其放大量即增益,等效於有較高的靈敏度,可使其在微光下靈敏,然而在亮光照的環境中放大器將過載,使視頻信號畸變。為此,需利用攝像機的自動增益控制(AGC)電路去探測視頻信號的電平,適時地開關AGC,從而使攝像機能夠在較大的光照范圍內工作,此即動態范圍,即在低照度時自動增加攝像機的靈敏度,從而提高圖像信號的強度來獲得清晰的圖像。
(3)背景光補償 通常,攝像機的AGC工作點是通過對整個視場的內容作平均來確定的,但如果視場中包含一個很亮的背景區域和一個很暗的前景目標,則此時確定的AGC工作點有可能對於前景目標是不夠合適的,背景光補償有可能改善前景目標顯示狀況。 當背景光補償為開啟時,攝像機僅對整個視場的一個子區域求平均來確定其AGC工作點,此時如果前景目標位於該子區域內時,則前景目標的可視性有望改善。
(4)電子快門 在CCD攝像機內,是用光學電控影像表面的電荷積累時間來操縱快門。電子快門控制攝像機CCD的累積時間,當電子快門關閉時,對NTSC攝像機,其CCD累積時間為1/60秒;對於PAL攝像機,則為1/50秒。當攝像機的電子快門打開時,對於NTSC攝像機,其電子快門以261步覆蓋從1/60秒到1/10000秒的范圍;對於PAL型攝像機,其電子快門則以311步覆蓋從1/50秒到1/10000秒的范圍。當電子快門速度增加時,在每個視頻場允許的時間內,聚焦在CCD上的光減少,結果將降低攝像機的靈敏度,然而,較高的快門速度對於觀察運動圖像會產生一個"停頓動作"效應,這將大大地增加攝像機的動態解析度。
(5)白平衡 白平衡只用於彩色攝像機,其用途是實現攝像機圖像能精確反映景物狀況,有手動白平衡和自動白平衡兩種方式。
A、自動白平衡
連續方式--此時白平衡設置將隨著景物色彩溫度的改變而連續地調整,范圍為2800~6000K。這種方式對於景物的色彩溫度在拍攝期間不斷改變的場合是最適宜的,使色彩表現自然,但對於景物中很少甚至沒有白色時,連續的白平衡不能產生最佳的彩色效果。 按鈕方式--先將攝像機對准諸如白牆、白紙等白色目標,然後將自動方式開關從手動撥到設置位置,保留在該位置幾秒鍾或者至圖像呈現白色為止,在白平衡被執行後,將自動方式開關撥回手動位置以鎖定該白平衡的設置,此時白平衡設置將保持在攝像機的存儲器中,直至再次執行被改變為止,其范圍為2300~10000K,在此期間,即使攝像機斷電也不會丟失該設置。以按鈕方式設置白平衡最為精確和可靠,適用於大部分應用場合。
B、手動白平衡
開手動白平衡將關閉自動白平衡,此時改變圖像的紅色或蘭色狀況有多達107個等級供調節,如增加或減少紅色各一個等級、增加或減少蘭色各一個等級。除次之外,有的攝像機還有將白平衡固定在3200K(白熾燈水平)和5500K(曰光水平)等檔次命令。
(6)色彩調整 對於大多數應用而言,是不需要對攝像機作色彩調整的,如需調整則需細心調整以免影響其他色彩,可調色彩方式有: 紅色-黃色色彩增加,此時將紅色向洋紅色移動一步。 紅色-黃色色彩減少,此時將紅色向黃色移動一步。 蘭色-黃色色彩增加,此時將蘭色向青蘭色移動一步。 蘭色-黃色色彩減少,此時將蘭色向洋紅色移動一步。
3、數字化式的調整控制方法
新型攝像機對前述各項可選參數的調整採用數字式調整控制,此時不必手動調節電位計而是採用輔助控制碼,而且這些調整參數被儲存在數字記憶單元中,增加了穩定性和可靠性。
DSP攝像機 在模擬制式的基礎上引入部分數字化處理技術,稱為數字信號處理(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攝像機。該種攝像機具有以下優點:
1、由於採用了數字檢測和數字運算技術而具有智能化背景光補償功能。常規攝像機要求被攝景物置於畫面中央並要佔據較大的面積方能有較好的背景光補償,否則過亮的背景光可能會降低圖像中心的透明度。而DSP攝像機是將一個畫面劃分成48個小處理區域來有效地檢測目標,這樣即使是很小的、很薄的或不在畫面中心區域的景物均能清楚地呈現。
2、由於DSP技術而能自動跟蹤白平衡,即可以在任何條件檢測和跟蹤"白色",並以數字運算處理功能來再現原始的色彩。傳統的攝像機因系對畫面上的全部色彩作平均處理,這樣如果彩色物體在畫面上占據很大面積,那麼彩色重現將不平衡,也就是不能重現原始色彩。DSP攝像機是將一個畫面分成48個小處理區域,這樣就能夠有效地檢測白色,即使畫面上只有很小的一塊白色,該攝像機也能跟蹤它從而再現出原始的色彩。 在拍攝網格狀物體時,可將由攝像機彩色雜訊引起的圖像混疊減至最少。 C與CS介面的區別在於鏡頭與攝像機接觸面至鏡頭焦平面(攝像機 CCD光電感應器應處的位置)的距離不同,C型介面此距離為17.5mm., CS型介面此距離為12.5mm.。 C型鏡頭與C型攝像機,CS型鏡頭與CS型攝像機可以配合使用。C型鏡頭與CS型攝像機之間增加一個 5mm的C/CS轉接環可以